日本書紀 百済継承是天命也 天命開別者?
日本書紀
國内多疾疫。民有死亡者。且大半矣。
魏志云。明帝景初三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難斗米等。
耽羅→百濟 莫食 天智 天武 百濟男女二千餘人 耽羅入朝始
白村江百濟州柔城(=周留城)始降於唐.『資治通鑑』是八日.相違僅一日也.
詔耽羅使人曰。天皇新平天下。初之即位。由是唯除賀使。以外不召。
大隅隼人相撲於朝廷 種子島=多禰嶋 天武天皇 信濃遷都の意思 天武天皇 束間温湯
仲哀天皇親伐熊襲中賊矢而崩也 応神天皇22年 天皇幸難波居於大隅宮 応神天皇 崩于大隅宮
Last
◇01◆日本書紀巻第一 神代上
★01第一段本文◆古天地未剖。陰陽不分。渾沌如鶏子。溟■而含牙。及其清陽者薄靡而爲天。重濁者淹滯而爲地。精妙之合搏易。重濁之凝場難。故天先成而地後定。然後神聖生其中焉。故曰。開闢之初。洲壞浮漂。譬猶游魚之浮水上也。于時天地之中生一物。状如葦牙。便化爲神。號國常立尊。〈至貴曰尊。自餘曰命。並訓美擧等也。下皆倣此。〉次國狹槌尊。次豐斟渟尊。凡三神矣。乾道獨化。所以成此純男。
▲01第一段一書第一◆一書曰。天地初判。一物在於虚中。状貌難言。其中自有化生之神。號國常立尊。亦曰國底立尊。次國狹槌尊。亦曰國狹立尊。次豐國主尊。亦曰豐組野尊。亦曰豐香節野尊。亦曰浮經野豐買尊。亦曰豐國野尊。亦曰豐囓野尊。亦曰葉木國野尊。亦曰見野尊。』葉木國。此云播擧矩爾。
▲01第一段一書第二◆一書曰。古國稚地稚之時。譬猶浮膏而漂蕩。于時國中生物。状如葦牙之抽出也。因此有化生之神。號可美葦牙彦舅尊。次國常立尊。次國狹槌尊。』可美。此云于麻時。彦舅。此云比古尼。
▲01第一段一書第三◆一書曰。天地混成之時。始有神人焉。號可美葦牙彦舅尊。次國底立尊。
▲01第一段一書第四◆一書曰。天地初判。始有倶生之神。號國常立尊。次國狹槌尊。又曰。高天原所生神名。曰天御中主尊。次高皇産靈尊。次神皇産靈尊。』皇産靈。此云美武須毘。
▲01第一段一書第五◆一書曰。天地未生之時。譬猶海上浮雪無所根係。其中生一物。如葦牙之初生泥中也。便化爲人。號國常立尊。
▲01第一段一書第六◆一書曰。天地初判。有物若葦牙。生於空中。因此化神號天常立尊。次可美葦牙彦舅尊。又有物若浮膏 生於空中。因此化神號國常立尊。
★01第二段本文◆次有神。泥土煮尊。〈泥土。此云于毘尼。〉沙土煮尊。〈沙土。此云須毘尼。亦曰。泥土根尊。沙土根尊。〉次有神。大戸之道尊。大苫邊尊。〈一云大戸之邊。亦曰大戸摩彦尊。大戸摩姫尊。亦曰大富道尊。大富邊尊。〉次有神。面足尊。惶根尊。〈亦曰吾屋惶根尊。亦曰忌橿城尊。亦曰青橿城根尊。亦曰吾屋橿城尊。〉次有神。伊弉諾尊。伊弉冊尊。
▲01第二段一書第一◆一書曰。此二神。青橿城根尊之子也。
▲01第二段一書第二◆一書曰。國常立尊。生天鏡尊。天鏡尊生天萬尊。天萬尊生沫蕩尊。沫蕩尊生伊弉諾尊。』沫蕩。此云阿和那伎。
★01第三段本文◆凡八神矣。乾坤之道相參而化。所以成此男女。自國常立尊。迄伊弉諾尊。伊弉冊尊。是謂神世七代者矣。
▲01第三段一書第一◆一書曰。男女■生之神。先有泥土煮尊。沙土煮尊。次有角 尊。活 尊。次有面足尊。惶根尊。次有伊弉諾尊。伊弉冊尊。』■■也。
★01第四段本文◆伊弉諾尊。伊弉冊尊。立於天浮橋之上共計曰。底下豈無國歟。廼以天之瓊〈瓊。玉也。此曰努。〉矛、指下而探之。是獲滄溟。其矛鋒滴瀝之潮。凝成一嶋。名之曰■馭慮嶋。二神於是降居彼嶋。因欲共爲夫婦産生洲國。便以■馭慮嶋爲國中之柱。〈柱。此云美簸旨邏。〉而陽神左旋。陰神右旋。分巡國柱同會一面。時陰神先唱曰。憙哉。遇可美少男焉。〈少男。此云烏等孤。〉陽神不悦。曰。吾是男子。理當先唱。如何婦人反先言乎。事既不祥。宜以改旋。於是二神却更相遇。是行也陽神先唱曰。憙哉。遇可美少女。焉〈少女。此云烏等■。〉因問陰神曰。汝身有何成耶。對曰。吾身有一雌元之處。陽神曰。吾身亦有雄元之處。思欲以吾身元處合汝身之元處。於是陰陽始遘合爲夫婦。及至産時。先以淡路洲爲胞。意所不快。故名之曰淡路洲。廼生大日本〈日本。此云耶麻騰。下皆效此。〉豐秋津洲。次生伊豫二名洲。次生筑紫洲。次雙生億岐洲與佐度洲。世人或有雙生者象此也。次生越洲。次生大洲。次生吉備子洲。由是始起大八洲國之號焉。即對馬嶋。壹岐嶋。及處々小嶋。皆是潮沫凝成者矣。亦曰水沫凝而成也。
▲01第四段一書第一◆一書曰。天神謂伊弉諾尊。伊弉冊尊曰。有豐葦原千五百秋瑞穗之地。宜汝往脩之。廼賜天瓊戈。於是二神立於天上浮橋投戈求地。因畫滄海而引擧之。即戈鋒垂落之潮結而爲嶋。名曰■馭慮嶋。二神降居彼嶋。化作八尋之殿。又化竪天柱。陽神問陰神曰。汝身有何成耶。對曰。吾身具成而、有稱陰元者一處。陽神曰。吾身亦具成而、有稱陽元者一處。思欲以吾身陽元、合汝身之陰元。云爾。即將巡天柱。約束曰。妹自左巡。吾當右巡。既而分巡相遇。陰神乃先唱曰。■哉。可愛少男歟。陽神後和之曰。■哉。可愛少女歟。道爲夫婦先生蛭兒。便載葦船而流之。次生淡洲。此亦不以充兒數。故還復上詣於天。具奏其状。時天神以太占而卜合之。乃教曰。婦人之辭其已先揚乎。宜更還去。乃卜定時日而降之。故二神改復巡柱。陽神自左。陰神自右。既遇之時。陽神先唱曰。■哉。可愛少女歟。陰神後和之曰。■哉。可愛少男歟。然後同宮共住而生兒。號大日本豐秋津洲。次淡路洲。次伊豫二名洲。次筑紫洲。次億岐三子洲。次佐度洲。次越洲。次吉備子洲。由此謂之大八洲國矣。』瑞。此云 彌圖。妍哉。此云阿那而惠夜。可愛。此云哀。太占。此云布刀磨爾。
▲01第四段一書第二◆一書曰。伊弉諾尊。伊弉冊尊二神立于天霧之中曰。吾欲得國。乃以天瓊矛、指垂而探之得■馭慮嶋。則拔矛而喜之曰。善乎國之在矣。
▲01第四段一書第三◆一書曰。伊弉諾伊弉冊二神、坐于高天原曰。當有國耶。乃以天瓊矛、畫成■馭慮嶋。
▲01第四段一書第四◆一書曰。伊弉諾伊弉冊二神相謂曰。有物若浮膏。其中蓋有國乎。乃以天瓊矛探成一嶋。名曰■馭慮嶋。
▲01第四段一書第四◆一書曰。陰神先唱曰。美哉。善少男。時以陰神先言故爲不祥。更復改巡。則陽神先唱曰。美哉。善少女。遂將合交而不知其術。時有鶺鴒飛來搖其首尾。二神見而學之。即得交道。
▲01第四段一書第六◆一書曰。二神合爲夫婦。先以淡路洲。淡洲爲胞。生大日本豐秋津洲。次伊豫洲。次筑紫洲。次雙生億岐洲與佐度洲。次越洲。次大洲。次子洲。
▲01第四段一書第七◆一書曰。先生淡路洲。次大日本豐秋津洲。次伊豫二名洲。次億岐洲。次佐度洲。次筑紫洲。次壹岐洲次對馬洲。
▲01第四段一書第八◆一書曰。以■馭慮嶋爲胞。生淡路洲。次大日本豐秋津洲。次伊豫二名洲。次筑紫洲。次吉備子洲。次雙生億岐洲與佐度洲。次越洲。
▲01第四段一書第九◆一書曰。以淡路洲爲胞。生大日本豐秋津洲。次淡洲。次伊豫二名洲。次億岐三子洲。次佐度洲。次筑紫洲。次吉備子洲。次大洲。
▲01第四段一書第十◆一書曰。陰神先唱曰。妍哉。可愛少男乎。便握陽神之手遂爲夫婦生淡路洲。次蛭兒。
★01第五段本文◆次生海。次生川。次生山。次生木祖句句廼馳。次生草祖草野姫。亦名野槌。既而伊弉諾尊。伊弉冊尊共議曰。吾已生大八洲國及山川草木。何不生天下之主者歟。於是共生日神。號大日■貴。〈大日■貴。此云於保比屡■能武智。■音力丁反。一書云。天照大神。一書云。天照大日■尊。〉此子光華明彩。照徹於六合之内。故二神喜曰。吾息雖多。未有若此靈異之兒。不宜久留此國。自當早送于天而授以天上之事。是時天地相去未遠。故以天柱擧於天上也。次生月神。〈一書云。月弓尊。月夜見尊。月讀尊。〉其光彩亞日。可以配日而治。故亦送之于天。次生蛭兒。雖已三歳脚猶不立。故載之於天磐 樟船而順風放棄。次生素戔鳴尊。〈一書云。神素戔鳴尊。速素戔鳴尊。〉此神有勇悍以安忍。且常以哭泣爲行。故令國内人民。多以夭折。復使青山變枯。故其父母二神勅素戔鳴尊。汝甚無道不可以君臨宇宙。固當遠適之於根國矣。遂逐之。
▲01第五段一書第一◆一書曰。伊弉諾尊曰。吾欲生御■之珍子。乃以左手持白銅鏡。則有化出之神。是謂大日■尊。右手持白銅鏡。則有化出之神。是謂月弓尊。又廻首顧眄之間。則有化神。是謂素戔鳴尊。即大日■尊及月弓尊並。是質性明麗。故使照臨天地。素戔鳴尊是性好殘害。故令下治根國。』珍。此云于圖。顧眄之間。此云美屡摩沙可利爾。
▲01第五段一書第二◆一書曰。日月既生。次生蛭兒。此兒年滿三歳脚尚不立。初伊弉諾伊弉冊尊巡柱之時。陰神先發喜言。既違陰陽之理。所以今生蛭兒。次生素戔鳴尊。此神性惡。常好哭恚。國民多死。青山爲枯。故其父母勅曰。假使汝治此國。必多所殘傷。故汝可以馭極遠之根國。次生鳥磐■樟橡船。輙以此船載蛭兒、順流放棄。次生火神軻遇突智。時伊弉冊尊、爲軻遇突智、所焦而終矣。其且終之間。臥生土神埴山姫及水神罔象女。即軻遇突智娶埴山姫、生稚産靈。此神頭上生蠶與桑。臍中生五穀。』罔象。此云美都波。
▲01第五段一書第三◆一書曰。伊弉冊尊生火産靈時。爲子所焦而神退矣。亦云神避矣。其且神退之時。則生水神罔象女及土神埴山姫。又生天吉葛。』天吉葛。此云阿摩能與佐圖羅。一云與曾豆羅。
▲01第五段一書第四◆一書曰。伊弉冊尊且生火神軻遇突智之時。悶熱懊惱。因爲吐。此化爲神。名曰金山彦。次小便。化爲神。名曰罔象女。次大便。化爲神。名曰埴山姫。
▲01第五段一書第五◆一書曰。伊弉冊尊生火神時。被灼而神退去矣。故葬於紀伊國熊野之有馬村焉。土俗祭此神之魂者。花時亦以花祭。又用鼓吹幡旗歌舞而祭矣。
▲01第五段一書第六◆一書曰。伊弉諾尊與伊弉冊尊。共生大八洲國。然後伊弉諾尊曰。我所生之國唯有朝霧而薫滿之哉。乃吹撥之氣化爲神。號曰級長戸邊命。亦曰級長津彦命。是風神也。又飢時生兒號倉稻魂命。又生海神等。號少童命。山神等號山祇。水門神等號速秋津日命。木神等號句句廼馳。土神號埴安神。然後悉生萬物焉。至於火神軻遇突智之生也。其母伊弉冊尊、見焦而化去。于時伊弉諾尊恨之曰。唯以一兒替我愛之妹者乎。則匍匍頭邊、匍匐脚邊、而哭泣流涕焉。其涙堕而爲神。是即畝丘樹下所居之神。號啼澤女命。遂拔所帶十握劔斬軻遇突智爲三段。此各化成神也。復劔刄垂血。是爲天安河邊所在五百箇磐石也。即此經津主神之祖矣。復劒鐔垂血激越爲神。號曰甕速日神。次■速日神。其甕速日神是武甕槌神之祖也。亦曰甕速日命。次■速日命。次武甕槌神。復劒鋒垂血、激越爲神。號曰磐裂神。次根裂神。次磐筒男命。一云、磐筒男命及磐筒女命。復劒頭垂血激越爲神。號曰闇■。次闇山祇。次闇罔象。然後、伊弉諾尊追伊弉冊尊入於黄泉、而及之共語時。伊弉冊尊曰。吾夫君尊、何來之晩也。吾已■泉之竃矣。雖然、吾當寢息。請勿視之。伊弉諾尊不聽、陰取湯津爪櫛、牽折其雄柱、以爲秉炬、而見之者、則膿沸虫流。今世人夜忌一片之火、又夜忌擲櫛、此其縁也。時伊弉諾尊、大驚之曰。吾不意到於不須也凶目汗穢之國矣。乃急走廻歸。于時、伊弉冊尊恨曰。何不用要言。令吾恥辱。乃遣泉津醜女八人。〈一云泉津日狹女。〉追留之。故伊弉諾尊、拔劒背揮以逃矣。因投黒鬘。此即化成蒲陶。醜女見而採■之。■了則更追。伊弉諾尊、又投湯津爪櫛。此即化成筍。醜女亦以拔■之。了則更追。後則伊弉冊尊、亦自來追。是時、伊弉諾尊、已到泉津平坂。一云。伊弉諾尊乃向大樹放■。此即化成巨川。泉津日狹女、將渡其水之間。伊弉諾尊、已至泉津平坂。故便以千人所引磐石、塞其坂路。與伊弉冊尊相向而立、遂建絶妻之誓。時伊弉冊尊曰。愛也吾夫君、言如此者。吾當縊殺汝所治國民日將千頭。伊弉諾尊、乃報之曰。愛也吾妹、言如此者。吾則當産日將千五百頭。因曰。自此莫過。即投其杖。是謂岐神也。又投其帶。是謂長道磐神。又投其衣。是謂煩神。又投其褌。是謂開囓神。又投其履。是謂道敷神。其於泉津平坂。或所謂泉津平坂者。不復別有處所。但臨死氣絶之際、是之謂歟。所塞磐石、是謂泉門塞之大神也。亦名道返大神矣。伊弉諾尊既還。乃追悔之曰。吾前到於不須也凶目汚穢之處。故當滌去吾身之濁穢。則往至筑紫日向小戸橘之檍原。而秡除焉。遂將盪滌身之所汚。乃興言曰。上瀬是太疾。下瀬是太弱。便濯之於中瀬也。因以生神號曰八十枉津日神。次將矯其枉而生神號曰神直日神。次大直日神。又沈濯於海底。因以生神號曰底津少童命。次底筒男命。又潜濯於潮中。因以生神號曰表中津少童命。次中筒男命。又浮濯於潮上。因以生神號曰表津少童命。次表筒男命。凡有九神矣。其底筒男命。中筒男命。表筒男命。是即住吉大神矣。底津少童命。中津少童命。表津少童命。是阿曇連等所祭神矣。然後洗左眼。因以生神號曰天照大神。復洗右眼。因以生神號曰月讀尊。復洗鼻。因以生神號曰素戔鳴尊。凡三神矣。已而伊弉諾尊勅任三子曰。天照大神者可以治高天原也。月讀尊者可以治滄海原潮之八百重也。素戔鳴尊者可以治天下也。是時素戔鳴尊年已長矣。復生八握鬚髯。雖然不治天下。常以啼泣恚恨。故伊弉諾尊問之曰。汝何故恒啼如此耶。對曰。吾欲從母於根國。只爲泣耳。伊弉諾尊惡之曰。可以任情行矣。乃逐之。』
▲01第五段一書第七◆一書曰。伊弉諾尊。拔劔斬軻遇突智爲三段。其一段是爲雷神。一段是爲大山祇神。一段是爲高■。又曰。斬軻遇突智時。其血激越、染於天八十河中所在五百箇磐石。而因化成神。號曰磐裂神。次根裂神。兒磐筒男神。次磐筒女神。兒經津主神。』倉稻魂。此云宇介能美■磨。少童。此云和多都美。頭邊。此云摩苦羅陛。脚邊。此云阿度陛。■火也。音而善反。■。此云於箇美。音力丁反。吾夫君。此云阿我儺勢。■泉之竃。此云譽母都俳遇比。秉炬。此云多妣。不須也凶目汚穢。此云伊儺之居梅枳枳多儺枳。醜女。此云志許賣。背揮。此云志理幣提爾布倶。泉津平坂。此云余母都比羅佐可。■。此云愈磨理。音乃弔反。絶妻之誓。此云許等度。岐神。此云布那斗能加微。檍。此云阿波岐。
▲01第五段一書第八◆一書曰。伊弉諾尊斬軻 遇突智命爲五段。此各化成五山祇。一則首、化爲大山祇。二則身中、化爲中山祇。三則手、化爲麓山祇。四則腰、化爲正勝山祇。五則足、化爲■山祇。是時斬血激灑染於石礫樹草。此草木沙石自含火之縁也。』麓、山足曰麓。此云簸耶磨。正勝、此云麻沙柯菟。一云麻左柯豆。■、此云之伎。音鳥含反。
▲01第五段一書第九◆一書曰。伊弉諾尊欲見其妹。乃到殯斂之處。是時伊弉冊尊猶如生平出迎共語。已而謂伊弉諾尊曰。吾夫君尊。請勿視吾矣。言訖忽然不見。于時闇也。伊弉諾尊乃擧一片之火而視之。時伊弉冊尊脹滿太高。上有八色雷公。伊弉諾尊驚而走還。是時雷等皆起追來。時道邊有大桃樹。故伊弉諾尊隠其樹下。因採其實以擲雷者。雷等皆退走矣。此用桃避鬼之縁也。時伊弉諾尊乃投其杖曰。自此以還雷不敢來。是謂岐神。此本號曰來名戸之祖神焉。所謂八雷者。在首曰大雷。在胸曰火雷。在腹曰土雷。在背曰稚雷。在尻曰黒雷。在手曰山雷。在足上曰野雷。在陰上曰裂雷。
▲01第五段一書第十◆一書曰。伊弉諾尊追至伊弉冊尊所在處。便語之曰。悲汝故來。答曰。族也勿看吾矣。伊裝諾尊不從。猶看之。故伊弉冊尊恥恨之曰。汝已見我情。我復見汝情。時伊弉諾尊亦慙焉。因將出返。于時不直默歸而盟之曰。族離。又曰。不負於族。乃所唾之神號曰速玉之男。次掃之神號泉津事解之男。凡二神矣。及其與妹相闘於泉平坂也。伊弉諾尊曰。始爲族悲及思哀者。是吾之怯矣。時泉守道者白云。有言矣。曰。吾與汝已生國矣。奈何更求生乎。吾則當留此國不可共去。是時、菊理媛神亦有白事。伊弉諾尊聞而善之。乃散去矣。但親見泉國。此既不祥。故欲濯除其穢惡。乃往見粟門及速吸名門。然此二門、潮既太急。故還向於橘之小門。而拂濯也。于時入水吹生磐土命。出水吹生大直日神。又人吹生底土命。出吹生大綾津日神。又入吹生赤土命。出吹生大地海原之諸神矣。』不負於族。此云宇我邏磨■茸。
▲01第五段一書第十一◆一書曰。伊弉諾尊勅任三子曰。天照太神者、可以御高天之原也。月夜見尊者可以配日而知天事也。素戔鳴尊者可以御滄海之原也。既而天照大神在於天上曰。聞葦原中國有保食神。宜爾月夜見尊就候之。月夜見尊受勅而降。已到于保食神許。保食神乃廻首嚮國。則自口出飯。又嚮海則鰭廣鰭狹亦自口出。又嚮山。則毛麁毛柔亦自口出。夫品物悉備。貯之百机而饗之。是時月夜見尊忿然作色曰。穢哉。鄙矣。寧可以口吐之物敢養我乎。廼拔劔撃殺。然後復命。具言其事。時天照大神怒甚之曰。汝是惡神。不須相見。乃與月夜見尊一日一夜隔離而住。是後天照大神、復遣天熊人往看之。是時、保食神實已死矣。唯有其神之頂、化爲牛馬。顱上生粟。眉上生■(蚕)。眼中生稗。腹中生稻。陰生麥及大豆小豆。天熊人悉取持去而奉進之。于時天照大神喜之曰。是物者則顯見蒼生可食而活之也。乃以粟稗麥豆爲陸田種子。以稻爲水田種子。又因定天邑君。即以其稻種始殖于天狹田及長田。其秋垂穎八握莫莫然。甚快也。又口裏含■(蚕)。便得抽絲。自此始有養蠶之道焉。』保食神。此云宇氣母知能加微。顯見蒼生。此云宇都志枳阿鳥比等久佐。
★01第六段本文◆於是。素戔鳴尊請曰。吾今奉教將就根國。故欲暫向高天原與姉相見而後永退矣。勅許之。乃昇詣之於天也。是後伊弉諾尊神功既畢。靈運當遷。是以構幽宮於淡路之洲。寂然長隠者矣。亦曰。伊弉諾尊功既至矣。徳文大矣。於是登天報命。仍留宅於日之少宮矣。〈少宮。此云倭柯美野。〉始素戔鳴尊昇天之時。溟渤以之鼓盪。山岳爲之鳴■。此則神性雄健使之然也。天照大神素知其神暴惡至聞來詣之状。乃勃然而驚曰。吾弟之來豈以善意乎。謂當有奪國之志歟。夫父母既任諸子、各有其境。如何棄置當就之國。而敢窺 此處乎。乃結髮爲髻。縛裳爲袴。便以八坂瓊之五百箇御統〈御統。此云美須磨屡。〉纒其髻鬘及腕。又背負千箭之靭〈千箭。此云知能梨。〉與五百箭之靭。臂著稜威之高鞆。〈稜威。此云伊都。〉振起弓 。急握劔柄。蹈堅庭而陷股。若沫雪以蹴散。〈蹴散。此云倶穢簸邏邏箇須。〉奮稜威之雄詰。〈雄詰。此云鳥多稽眉。〉發稜威之嘖讓。〈嘖讓。此云擧廬毘。〉而徑詰問焉。素戔鳴尊對曰。吾元無黒心。父母已有嚴勅。將永就乎根國。如不與姉相見。吾何能敢去。是以跋渉雲霧遠自來參。不竟阿姉翻起嚴顏。于時天照大神復問曰。若然者。將何以明爾之赤心也。對曰。請與姉共誓。夫誓約之中〈誓約之中。此云宇氣譬能美難箇。〉必當生子。如吾所生是女者。則可以爲有濁心。若是男者。則可以爲有清心。於是天照大神乃索取素戔鳴尊十握劔。打折爲三段。濯於天眞名井。 然咀嚼〈 然咀嚼。此云佐我彌爾加武。〉而吹棄氣噴之狹霧〈吹棄氣噴之狹霧。此云浮枳于都屡伊浮岐能佐擬理。〉所生神號曰田心姫。次湍津姫。次市杵嶋姫。凡三女矣。既而素戔鳴尊。乞取天照大神髻鬘及腕所纒八坂瓊之五百箇御統。濯於天眞名井。 然咀嚼而吹棄氣噴之狹霧所生神號曰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穂耳尊。次天穂日命。〈是出雲臣。土師連等祖也。〉次天津彦根命。〈是凡川内直。山代直等祖也。〉次活津彦根命。次熊野橡樟日命。凡五男矣。是時天照大神勅曰。原其物根。則八坂瓊之五百箇御統者。是吾物也。故彼五男神悉是吾兒。乃取而子養焉。又勅曰。其十握劔者、是素戔鳴尊物也。故此三女神悉是爾兒。便授之素戔鳴尊。此則筑紫胸肩君等所祭神是也。▲01第六段一書第一◆一書曰。日神本知素戔鳴尊、有武健陵物之意。及其上至便謂。弟所以來者。非是善意。必當奪我天原。乃設丈夫武備。躬帶十握劍九握劔八握劔。又背上負靭、又臂著稜威高鞆。手握弓箭。親迎防禦。是時素戔鳴尊告曰。吾元無惡心。唯欲與姉相見。只爲暫來耳。於是日神共素戔鳴尊相對而立。誓曰。若汝心明淨不有陵奪之意者。汝所生兒必當男矣。言訖先食所帶十握劔生兒。號瀛津嶋姫。又食九握劔生兒。號湍津姫。又食八握劔生兒。號田心姫。凡三女神矣。已而素戔鳴尊。以其頚所嬰五百箇御統之瓊。濯于天渟名井。亦名去來之眞名井而食之。乃生兒。號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骨尊。次天津彦根命。次活津彦根命。次天穂日命。次熊野忍蹈命。凡五男神矣。故素戔鳴尊既得勝驗。於是日神方知素戔鳴尊固無惡意。乃以日神所生三女神令降於筑紫洲。因教之曰。汝三神宜降居道中、奉助天孫、而爲天孫所祭也。
▲01第六段一書第二◆一書曰。素戔鳴尊將昇天時。有一神。號羽明玉。此神奉迎而進以瑞八坂瓊之曲玉。故素戔鳴尊持其瓊玉而到之於天上也。是時天照大神疑弟有惡心。起兵詰問。素戔鳴尊對曰。吾所以來者。實欲與姉相見。亦欲獻珍寶瑞八坂瓊之曲玉耳。不敢別有意也。時天照大神復問曰。汝言虚寶。將何以爲驗。對曰。請吾與姉共立誓約。誓約之間。生女爲黒心。生男爲赤心。乃掘天眞名井三處相與對立。是時天照大神謂素戔鳴尊曰。以吾所帶之劔今當奉汝。汝以汝所持八坂瓊之曲玉可以授予矣。如此約束共相換取。已而天照大神。則以八坂瓊之曲玉浮寄於天眞名井。囓斷瓊端而吹出氣噴之中化生神。號市杵嶋姫命。是居于遠瀛者也。又囓斷瓊中而吹出氣噴之中化生神。號田心姫命。是居于中瀛者也。又囓斷瓊尾而吹出氣噴之中化生神。號湍津姫命。是居于海濱者也。凡三女神。於是素戔鳴尊。以所持劔、浮寄於天眞名井。囓斷劔末而吹出氣噴之中化生神。號天穗日命。次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骨尊。次天津彦根命。次活津彦根命。次熊野樟日命。凡五男神、云爾。
▲01第五段一書第三◆一書曰。日神與素戔鳴尊隔天安河而相對。乃立誓約曰。汝若不有 賊之心者。汝所生子必男矣。如生男者。予以爲子而令治天原也。於是日神。先食其十握劔化生兒。瀛津嶋姫命。亦名市杵嶋姫命。又食九握劔化生兒。湍津姫命。又食八握劔化生兒。田霧姫命。巳而素戔鳴尊含其左髻所纒五百箇御統之瓊。而著於左手掌中便化生男矣。則稱之曰。正哉吾勝。故因名之曰勝速日天忍穗耳尊。復含右髻之瓊着(著?)於右手掌中。化生天穗日命。復含嬰頚之瓊著於左臂中。化生天津彦根命。又自右臂中化生活津彦根命。又自左足中化生 之速日命。又自右足中化生熊野忍蹈命。亦名熊野忍隅命。其素戔鳴尊所生之兒。皆巳男矣。故日神方知素戔鳴尊元有赤心。便取其六男。以爲日神之子。使治天原。即以日神所生三女神者。使隆居于葦原中國之宇佐嶋矣。今在海北道中。號曰道主貴。此筑紫水沼君等祭神是也。』■。于也。此云備。
★01第七段本文◆是後素戔鳴尊之爲行也。甚無状。何則天照大神。以天狹田。長田爲御田。時素戔鳴尊。春則重播種子。〈重播種子。此云璽枳磨枳。〉且毀其畔。〈毀。此云波那豆。〉秋則放天斑駒。使伏田中。復見天照大神當新嘗時。則陰放■於新宮。又見天照大神、方織神衣居齋服殿。則剥天斑駒。穿殿甍而投納。是時天照大神驚動。以梭傷身。由此發慍。乃入于天石窟。閉磐戸而幽居焉。故六合之内常闇而不知晝夜之相代。于時八十萬神會合於天安河邊計其可祷之方。故思兼神深謀遠慮。遂聚常世之長鳴鳥。使互長鳴。亦以手力雄神立磐戸之側。而中臣連遠祖天兒屋命。忌部遠祖太玉命掘天香山之五百箇眞坂樹。而上枝懸八坂瓊之五百箇御統。中枝懸八咫鏡。〈一云眞經津鏡。〉下枝懸青和幣〈和幣。此云尼枳底。〉白和幣。相與致其祈祷焉。又猿女君遠祖天鈿女命。則手持茅纒之■。立於天石窟戸之前巧作俳優。亦以天香山之眞坂樹爲鬘。以蘿〈蘿。此云此舸礙。〉爲手繦〈手繦。此云多須枳。〉而火處燒。覆槽置〈覆槽。此云于該。〉顯神明之憑談。〈顯神明之憑談。此云歌牟鵝可梨。〉是時天照大神聞之而曰。吾比閉居石窟。謂當豐葦原中國必爲長夜。云何天鈿女命 樂如此者乎。乃以御手細開磐戸窺之。時手力雄神則奉承天照大神之手引而奉出。於是中臣神。忌部神。則界以端出之繩。〈繩。亦云左繩端出。此云斯梨倶梅儺波。〉乃請曰。勿復還幸。然後諸神歸罪過於素戔鳴尊。而科之以千座置戸。遂促徴矣。至使拔髮。以贖其罪。亦曰。拔其手足之爪贖之。巳而竟逐降焉。
▲01第七段一書第一◆一書曰。是後稚日女尊坐于齋服殿。而織神之御服也。素戔鳴尊見之。則逆剥斑駒投入之殿内。稚日女尊乃驚而堕機。以所持梭傷體而神退矣。故天照大神謂素戔鳴尊曰。汝猶有黒心。不欲與汝相見。乃入于天石窟而閉著(着)磐戸焉。於是天下恒闇。無復書夜之殊。故會八十萬神於天高市而問之。時有高皇産靈之息思兼神云者。有思慮之智。乃思而白曰。宜圖造彼神之象而奉招祷也。故即以石凝姥爲冶工。採天香山之金。以作曰矛。又全剥眞名鹿之皮。以作天羽■。用此奉造之神。是即紀伊國所坐日前神也。』石凝姥。此云伊之居梨度■。全剥。此云宇都播伎。
▲01第七段一書第二◆一書曰。日神尊以天垣田爲御田。時素戔鳴尊。春則填渠毀畔。又秋穀已成。則昌以絡繩。且日神居織殿時。則生剥斑駒納其殿内。凡此諸事盡是無状。雖然日神恩親之意。不慍不恨、皆以平心容焉。及至日神當新甞之時。素戔鳴尊則於新宮御席之下。陰自送糞。日神不知徑坐席上。由是日神擧體不平。故以恚恨。迺居于天石窟閉其磐戸。于時諸神憂之。乃使鏡作部遠祖天糠戸者造鏡。忌部遠祖太玉者造幣。玉作部遠祖豐玉者造玉。又使山雷者採五百箇眞坂樹八十玉籤。野槌者採五百箇野薦八十玉籤。凡此諸物皆來聚集。時中臣遠祖天兒屋命。則以神祝祝之。於是日神方開磐戸而出焉。是時以鏡入其石窟者。觸戸小瑕。其瑕於秡今猶存。此即伊勢崇秘之大神也。已而科罪於素戔鳴尊。而責其秡具。是以有手端吉棄物。足端凶棄物。亦以唾爲白和幣。以洟爲青和幣。用此解除竟。遂以神逐之理逐之。』送糞。此云倶蘇摩屡。玉籤。此云多摩倶之。秡具。此云波羅閉都母能。手端吉棄。此云多那須衞能余之岐羅毘。神祝祝之。此云加武保佐枳保佐枳枳。遂之。此云波羅賦。
▲01第七段一書第三◆一書曰。是後日神之田有三處焉。號曰天安田。天平田。天邑并田。此皆良田。雖經霖旱無所損傷。其素戔鳴尊之田亦有三處。號曰天■田。天川依田。天口鋭田。此皆磽地。雨則流之。旱則焦之。故素戔鳴尊妬害姉田。春則廢渠槽。及埋溝。毀畔。又重播種子。秋則捶籤。伏馬。凡此悪事曾無息時。雖然日神不慍。恒以平恕相容焉。云云。』至於日神閉居于天石窟也。諸神遣中臣連遠祖興台産靈兒天兒屋命而使祈焉。於是天兒屋命掘天香山之眞坂木。而上枝縣以鏡作遠祖天拔戸兒己凝戸邊所作八咫鏡。中枝懸以玉作 遠祖伊弉諾尊兒天明玉所作八坂瓊之曲玉。下枝懸以粟國忌部遠祖天日鷲所作木綿。乃使忌部首遠祖太玉命執取。而廣厚稱辭祈啓矣。于時日神聞之曰。頃者人雖多請。未有若此言之麗美者也。乃細開磐戸而窺之。是時天手力雄神侍磐戸側。則引開之者。日神之光滿於六合。故諸神大喜。即科素戔鳴尊千座置戸之解除。以手爪爲吉爪棄物。以足爪爲凶爪棄物。乃使天兒屋命掌其解除之太諄辭而宣之焉。世人愼收己爪者此其縁也。既而諸神嘖素戔鳴尊曰。汝所行甚無頼。故不可住於天上。亦不可居於葦原中國。宜急適於底根之國。乃共逐降去。于時霖也。素戔鳴尊結束青草以爲笠蓑而乞宿於衆神。衆神曰。汝是躬行濁惡而見逐謫者。如何乞宿於我。遂同距之。是以風雨雖甚不得留休。而辛苦降矣。自爾以來世諱著笠蓑以入他人屋内。又諱負束草以入他人家内。有犯此者必債解除。此太古之遺法也。』是後素戔鳴尊曰。諸神逐我。我今當永去。如何不與我姉相見而檀自徑去歟。迺復扇天扇國。上詣于天。時天鈿女見之而告言於日神也。日神曰。吾弟所以上來非復好意。必欲奪之我國者歟。吾雖婦女何當避乎。乃躬裝武備云云。』於是素戔鳴尊誓之曰。吾若懷不善而復上來者。吾今囓玉生兒。必當爲女矣。如此則可以降女於葦原中國。如有清心者。必當生男矣。如此則可以使男御天上。且姉之所生亦同此誓。於是日神先囓十握劔云云。素戔鳴尊乃■轤然解其左髻所纒五百箇御統之瓊綸。而瓊響■■濯浮於天渟名井。囓其瓊端置之左掌。而生兒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穗根尊。復囓右瓊置之右掌。而生兒天穗日命。此出雲臣。武藏國造。土師連等遠祖也。次天津彦根命。此茨城國造。額田部連等遠祖也。次活目津彦根命。次■速日命。次熊野大隅命。凡六男矣。於是素戔鳴尊白日神曰。吾所以更昇來者。衆神處我以根國。今當就去。若不與姉相見。終不能忍離。故實以清心復上來耳。今則奉覲已訖。當隨衆神之意。自此永歸根國矣。請姉照臨天國。自可平安。且吾以清心所生兒等亦奉於姉。已而復還降焉。』廢渠槽。此云秘波鵝都。捶籤。此云久斯社志。興台産靈。此云許語等武須毘。太諄辭。此云布斗能理斗。■轤然。此云乎謀苦留留爾。■■。此云乎奴儺等母母由羅爾。
★01神代上第八段本文◆是時、素戔鳴尊、自天而降到於出雲國簸之川上。時聞川上有啼哭之聲。故尋聲覓往者。有一老公與老婆。中間置一少女。撫而哭之。素戔鳴尊問曰。汝等誰也。何爲哭之如此耶。對曰。吾是國神。號脚摩乳。我妻號手摩乳。此童女是吾兒也。號奇稻田姫。所以哭者。往時吾兒有八箇少女。毎年爲八岐大蛇所呑。今此少童且臨被呑。無由脱免。故以哀傷。素戔鳴尊勅曰。若然者。汝當以女奉吾耶。對曰。隨勅奉矣。故素戔鳴尊、立化奇稻田姫爲湯津爪櫛。而■於御髻。乃使脚摩乳。手摩乳釀八■酒。并作假■〈假■。此云佐受枳。〉八間。各置一口槽。而盛酒以待之也。至期果有大蛇。頭尾各有八岐。眼如赤酸醤。〈赤酸醤。此云阿箇箇鵝知。〉松栢生於背上。而蔓延於八丘八谷之間。及至得酒。頭各一槽飮。醉而睡。時素戔鳴尊乃拔所帶十握劔。寸斬其蛇。至尾劔刄少缺。故割裂其尾視之。中有一劔。此所謂草薙劔也。〈草薙劔。此云倶娑那伎能都留伎。一書曰。本名天叢雲劔。蓋大蛇所居之上常有雲氣。故以名歟。至日本武皇子改名曰草薙劔。〉素戔鳴尊曰。是神劔也。吾何敢私以安乎。乃上獻於天神也。』然後行覓將婚之處。遂到出雲之清地焉。〈清地。此云素鵝。〉乃言曰。吾心清清之。〈此今呼此地曰清。〉則於彼處建宮。〈或云。時武素戔鳴尊歌之曰。夜句茂多菟。伊都毛夜覇餓岐。菟磨語昧爾。夜覇餓枳菟倶盧。贈廼夜覇餓岐廻。〉乃相與遘合而生兒大己貴神。因勅之曰。吾兒宮首者即脚摩乳。手摩乳也。故賜號於二神。曰稻田宮主神。巳而素戔鳴尊遂就於根國矣。
▲01第八段一書第一◆一書曰。素戔鳴尊自天而降到於出雲簸之川上。則見稻田宮主簀狹之八箇耳女子。號稻田媛。乃於奇御戸爲起而生兒。號清之湯山主三名狹漏彦八島篠。一云。清之繋名坂輕彦八島手命。又云。清之湯山主三名狹漏彦八島野。此神五世孫。即大國主神。』篠。小竹也。此云斯奴。
▲01第八段一書第二◆一書曰。是時素戔鳴尊下到於安藝國可愛之川上也。彼處有神。名曰脚摩手摩。其妻名曰稻田宮主簀狹之八箇耳。此神正在姙身。夫妻共愁。乃告素戔鳴尊曰。我生兒雖多。毎生。輙有八岐大蛇來呑。不得一存。今吾且産。恐亦見呑。是以哀傷。素戔鳴尊乃教之曰。汝可以衆菓釀酒八甕。吾當爲汝殺蛇。二神隨教設酒。至産時必彼大蛇當戸將呑兒焉。』素戔鳴尊勅蛇曰。汝是可畏之神。敢不饗乎。乃以八甕酒毎口沃入。其蛇飮酒而睡。素戔鳴尊拔劔斬之。至斬尾時劔刃少缺。割而視之。則劔在尾中。是號草薙劔。此今在尾張國吾湯市村。即熱田祝部所掌之神是也。其斷蛇劔號曰蛇之麁正。此今在石上也。』是後以稻田宮 主簀狹之八箇耳生兒。眞髮觸奇稻田媛。遷置於出雲國簸川上、而長養焉。然後素戔鳴尊以爲妃。而所生兒之六世孫。是曰大己貴命。』大己貴。此云於褒婀娜武智。
▲01第八段一書第三◆一書曰。素戔鳴尊欲幸奇稻田媛而乞之。脚摩乳。手摩乳對曰。請先殺彼蛇。然後幸者宜也。彼大蛇毎頭各有石松。兩脇有山。甚可畏矣。將何以殺之。素戔鳴尊乃計釀毒酒以飮之。蛇醉而睡。素戔鳴尊乃以蛇韓鋤之劔斬頭斬腹。其斬尾之時。劔刄少缺。故裂尾而看即別有一劔焉。名爲草薙劔。此劔昔在素戔鳴尊許。今在於尾張國也。其素戔鳴尊斷蛇之劔。今在吉備神部許也。出雲簸之川上山是也。
▲01第八段一書第四◆一書曰。素戔鳴尊所行無状。故諸神科以千座置戸而遂逐之。是時。素戔鳴尊帥其子五十猛神。降到於新羅國。居曾尸茂梨之處。乃興言曰。此地吾不欲居。遂以埴土作舟乘之東渡。到出雲國簸川上所在鳥上之峯。時彼處有呑人大蛇。素戔鳴尊乃以天蝿斫之劔斬彼大蛇。時斬蛇尾而刃缺。即擘而視之。尾中有一神劔。素戔鳴尊曰。此不可以吾私用也。乃遺五世孫天之葺根神上奉於天。此今所謂草薙劔矣。初五十猛神天降之時。多將樹種而下。然不殖韓地盡以持歸。遂始自筑紫。凡大八洲國之内莫不播殖而成青山焉。所以稱五十猛命爲有功之神。即紀伊國所坐大神是也。
▲01第八段一書第五◆一書曰。素戔鳴尊曰。韓郷之嶋。是有金銀。若使吾兒所御之國。不有浮寶者。未是佳也。乃拔鬚髯散之。即成杉。又拔散胸毛。是成桧。尻毛是成■。眉毛是成 樟。已而定其當用。乃稱之曰。杉及■樟。此兩樹者。可以爲浮寶。桧可以爲瑞宮之材。■可以爲顯見蒼生奥津棄戸將臥之具。夫須■八十木種皆播生。于時素戔鳴尊之子。號曰五十猛命。妹大屋津姫命。次採津姫命。凡此三神亦能分布木種。即奉渡於紀伊國也。然後素戔鳴尊居熊成峯。而遂入於根國者矣。』棄戸。此云須多杯。■。此云磨紀。
▲01第八段一書第六◆一書曰。大國主神。亦名大物主神。亦號國作大己貴命。亦曰葦原醜男。亦曰八千戈神。亦曰大國玉神。亦曰顯國玉神。其子凡有一百八十一神。夫大己貴命與少彦名命。戮力一心。經營天下。復爲顯見蒼生及畜産。則定其療病之方。又爲攘鳥獸昆虫之災異。則定其禁厭之法。是以百姓至今咸蒙恩頼。嘗大己貴命謂少彦名命曰。吾等所造之國。豈謂善成之乎。少彦名命對曰。或有所成。或有不成。是談也。蓋有幽深之致焉。其後少彦名命行至熊野之御碕。遂適於常世郷矣。亦曰。至淡嶋而縁粟莖者。則彈渡而至常世郷矣。自後國中所未成者。大己貴神獨能巡造。遂到出雲國。乃興言曰。夫葦原中國本自荒芒至及磐石草木咸能強暴。然吾已摧伏莫不和順。遂因言。今理此國唯吾一身而巳。其可與吾共理天下者盖有之乎。于時神光照海。忽然有浮來者曰。如吾不在者。汝何能平此國乎。由吾在故。汝得建其大造之績矣。是時大己貴神問曰。然則汝是誰耶。對曰。吾是汝之幸魂奇魂也。大己貴神曰。唯然。廼知汝是吾之幸魂奇魂。今欲何處住耶對曰。吾欲住於日本國之三諸山。故即營宮彼處使就而居。此大三輪之神也。此神之子。即甘茂君等。大三輪君等。又姫蹈鞴五十鈴姫命。又曰。事代主神化爲八尋熊鰐。通三嶋溝■姫。或云玉櫛姫。而生兒姫蹈鞴五十鈴姫命。是爲神日本磐余彦火火出見天皇之后也。』初大己貴神之平國也。行到出雲國五十狹狹小汀而且當飮食。是時海上忽有人聲。乃驚而求之。都無所見。頃時有一箇小男。以白■皮爲舟。以鷦鷯羽爲衣。隨潮水以浮到。大己貴神即取置掌中而翫之。則跳囓其頬。乃恠其物色。遣使白於天神。于時高皇産靈尊聞之而曰。吾所産兒凡有一千五百座。其中一兒最惡。不順教養。自指間漏堕者。必彼矣。宜愛而養之。此即少彦名命是也。』顯。此云于都斯。蹈鞴。此云多多羅。幸魂。此云佐枳彌多摩。奇魂。此云倶斯美■磨。鷦鷯。此云娑娑岐。

◇02神代下◆日本書紀卷第二神代下
★02神代下第九段本文◆天照太神之子。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穗耳尊。娶高皇産靈尊之女栲幡千千姫。生天津彦彦火瓊瓊杵尊。故皇祖高皇産靈尊。特鍾憐愛以崇養焉。遂欲立皇孫天津彦彦火瓊瓊杵尊以爲葦原中國之主。然彼地多有螢火光神及蝿聲邪神。復有草木咸能言語。故高皇産靈尊召集八十諸神。而問之曰。吾欲令撥平葦原中國之邪鬼。當遣誰者宜也。惟爾諸神勿隱所知。僉曰。天穗日命是神之傑也。可不試歟。於是、俯順衆言。即以天穗日命往平之。然此神侫媚於大己貴神。比及三年尚不報聞。故仍遣其子大背飯三熊之大人。〈大人。此云于志。〉亦名武三熊之大人。此亦還順其父。遂不報聞。故高皇産靈尊更會諸神問當遣者。僉曰。天國玉之子天稚彦。是壯士也。宜試之。於是高皇産靈尊賜天稚彦天鹿兒弓及天羽羽矢。以遣之。此神亦不忠誠也。來到即娶顯國玉之女子下照姫。〈亦名高姫。亦名稚國玉。〉因留住之曰。吾亦欲馭葦原中國。遂不復命。是時高皇産靈尊恠其久不來報。乃遣無名雉伺之。其雉飛降止於天稚彦門前所植〈植。此云多底婁。〉湯津杜木之杪。〈杜木。此云可豆邏也。〉時天探女〈天探女。此云阿麻能左愚謎。〉見而謂天稚彦曰。奇鳥來居杜杪。天稚彦乃取高皇産靈尊所賜天鹿兒弓。天羽羽矢。射雉斃之。其矢洞達雉胸而至高皇産靈尊之座前也。時高皇産靈尊見其矢日。是矢則昔我賜天稚彦之矢也。血染其矢。蓋與國神相戰而然歟。於是、取矢還投下之。其矢落下則中天稚彦之胸上。于時天稚彦、新甞休臥之時也。中矢立死。此世人所謂反矢可畏之縁也。天稚彦之妻下照姫哭泣悲哀聲達于天。是時天國玉聞其哭聲。則知夫天稚彦已死。乃遣疾風擧尸致天。便造喪屋而殯之。即以川鴈爲持傾頭者及持帚者。〈一云。以鶏爲持傾頭者。以川鴈爲持帚者。〉又以雀爲春女。〈一云。乃以川鴈爲持傾頭者。亦爲持帚者。以■爲尸者。以雀爲春女。以鷦鷯爲哭者。以鵄爲造綿者。以烏爲宍人者。凡以衆鳥任事。〉而八日八夜啼哭悲歌。先是天稚彦在於葦原中國也。與味耜高彦根神友善。〈味耜。此云婀膩須岐。〉故味耜高彦根神昇天弔喪。時此神容貌。正類天稚彦平生之儀。故天稚彦親屬妻子皆謂。吾君猶在。則攀牽衣帶。且喜且慟。時味耜高彦根神忿然作色曰。朋友之道理宜相弔。故不憚汚穢。遠自赴哀。何爲誤我於亡者。則拔其帶劔大葉刈。〈刈。此云我里。亦名神戸劔。〉以斫仆喪屋。此即落而爲山。今在美濃國藍見川之上喪山是也。世人惡以生誤死。此其縁也。』是後、高皇産靈尊更會諸神選當遣於葦原中國者。僉曰。磐裂〈磐裂。此云以簸娑窶。〉根裂神之子。磐筒男磐筒女所生之子經津〈經津。此云賦都。〉主神、是將佳也。時有天石窟所住神稜威雄走神之子甕速日神。甕速日神之子■速日神。■速日神之子武甕槌神。此神進曰。豈唯經津主神獨爲丈夫而吾非丈夫者哉。其辭氣慷慨。故以即配經津主神、令平葦原中國。二神於是降到出雲國五十田狹之小汀。則拔十握劔。倒植於地。踞其鋒端而問大己貴神曰。高皇産靈尊欲降皇孫君臨此地。故先遣我二神駈除平定。汝意何如。當須避不。時大己貴神對曰。當問我子然後將報。是時其子事代主神遊行在於出雲國三穗〈三穗。此云美保。〉之碕。以釣魚爲樂。或曰。遊鳥爲樂。故以熊野諸手船〈亦名天■船。〉載使者稻背脛遣之。而致高皇産靈尊勅於事代主神。且問將報之辭。時事代主神謂使者曰。今天神有此借問之勅。我父宜當奉避。吾亦不可違。因於海中造八重蒼柴籬。〈柴。此云府璽。〉蹈船■〈船■。此云浮那能倍。〉而避之。使者既還報命。』故大己貴神則以其子之辭白於二神曰。我怙之子既避去矣。故吾亦當避。如吾防禦者。國内諸神必當同禦。今我奉避。誰復敢有不順者。乃以平國時所杖之廣矛。授二神曰。吾以此矛卒有治功。天孫若用此矛治國者。必當平安。今我當於百不足之八十隅將隱去矣。〈隅。此云矩磨泥。〉言訖遂隱。於是、二神誅諸不順鬼神等〈一云。二神遂誅邪神及草木石類。皆已平了。其所不服者。唯星神香香背男耳。故加遣倭文神。建葉槌命者則服。故二神登天也。』倭文神。此云斯圖梨俄未。〉果以復命。』于時、高皇産靈尊、以眞床追衾、覆於皇孫天津彦彦火瓊瓊杵尊使降之。皇孫乃離天磐座。〈天磐座。此云阿麻能以簸矩羅。〉且排分天八重雲。稜威之道別道別而天降於日向襲之高千穗峯矣。既而皇孫遊行之状也者。則自 日二上天浮橋。立於浮渚在平處。〈立於浮渚在平處。此云羽企爾磨梨陀毘邏而陀陀志。〉而膂完之空國、自頓丘覓國行去。〈頓丘。此云毘陀烏。覓國。此云矩貳磨儀。行去。此云騰褒屡。〉到於吾田長屋笠狹之碕矣。其地有一人。自號事勝國勝長狹。皇孫問曰。國在耶以不。對曰。此焉有國。請任意遊之。故皇孫就而留住。時彼國有美人。名曰鹿葦津姫。〈亦名神吾田津姫。亦名木花之開耶姫。〉皇孫問此美人曰。汝誰之女子耶。對曰。妾是天神娶大山祇神所生兒也。皇孫因而幸之。即一夜而有娠。皇孫未信之曰。雖復天神何能一夜之間令人有娠乎。汝所懷者必非我子歟。故鹿葦津姫忿恨。乃作無戸室入居其内。而誓之曰。妾所娠。非天孫之胤必當 滅。如實天孫之胤火不能害。即放火燒室。始起烟末生出之兒。號火闌降命。〈是隼人等始祖也。』火闌降。此云褒能須素里。〉次避熱而居生出之兒號彦火火出見尊。次生出之兒號火明命。〈是尾張連等始祖也。〉凡三子矣。久之天津彦彦火瓊瓊杵尊崩。因葬筑紫日向可愛〈可愛。此云埃。〉之山陵。
▲02神代下第九段一書第一◆一書曰。天照大神勅天稚彦曰。豐葦原中國。是吾兒可王之地也。然慮有殘賊強暴横惡之神者。故汝先往平之。乃賜天鹿兒弓及天眞鹿兒矢遣之。天稚彦受勅來降。則多娶國神女子、經八年無以報命。故天照大神、乃召思兼神問其不來之状。時思兼神思而告曰。宜且遣雉問之。於是、從彼神謀。乃使雉往候之。其雉飛下。居于天稚彦門前湯津杜樹之杪、而鳴之曰。天稚彦、何故八年之間未有復命。時有國神、號天探女。見其雉曰。鳴聲惡鳥、在此樹上。可射之。天稚彦、乃取天神所賜天鹿兒弓。天眞鹿兒矢便射之。則矢達雉胸、遂至天神所處。時天神見其矢曰。此昔我賜天稚彦之矢也。今何故來。乃取矢而咒之曰。若以惡心射者。則天稚彦必當遭害。若以平心射者。則當無恙。因還投之。即其矢落下中于天稚彦之高胸。因以立死。此世人所謂返矢可畏縁也。』時天稚彦之妻子、從天降來將柩上去。而於天作喪屋殯哭之。先是天稚彦與味耜高彦根神友善。故味耜高彦根神登天弔喪大臨焉。時此神形貎自與天稚彦恰然相似。故天稚彦妻子等見而喜之曰。吾君猶在。則攀持衣帶不可排離。時味耜高彦根神忿曰。朋友喪亡。故吾即來弔。如何誤死人於我耶。乃拔十握劒斫倒喪屋。其屋墮而成山。此則美濃國喪山是也。世人惡以死者誤己、此其縁也。時味耜高彦根神光儀華艶映于二丘二谷之間。故喪會者歌之曰。或云。味耜高彦根神之妹下照媛。欲令衆人知映丘谷者。是味耜高彦根神。故歌之曰。阿妹奈屡夜。乙登多奈婆多廼。汚奈餓勢屡。多磨廼彌素磨屡廼。阿奈陀磨波夜。彌多爾輔■和■邏須。阿泥素企多伽避顧禰。又歌之曰。阿磨佐箇屡。避奈菟謎廼。以和多邏素西渡。以嗣箇播箇■輔智。箇多輔智爾。阿彌播利和■嗣。妹慮豫嗣爾。豫嗣豫利據禰。以嗣箇播箇■輔智。此兩首歌辭今號夷曲。』既而天照大神。以思兼神妹萬幡豐秋津媛命。配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穗耳尊爲妃、令降之於葦原中國。是時勝速日天忍穗耳尊。立于天浮橋而臨睨之曰。彼地未平矣。不須也。頗傾也凶目杵之國歟。乃更還登。具陳不降之状。故天照大神復遣武甕槌神及經津主神先行駈除。時二神降到出雲。便問大己貴神曰。汝將此國奉天神耶以不。對曰。吾兒事代主射鳥遨遊在三津之碕。今當問以報之。乃遣使人訪焉。對曰。天神所求何不奉歟。故大己貴神以其子之辭報乎二神。二神乃昇天復命而告之曰。葦原中國皆已平竟。時天照大神勅曰。若然者方當降吾兒矣。且將降間。皇孫已生。號曰天津彦彦火瓊杵尊。時有奏曰。欲以此皇孫代降。故天照大神乃賜天津彦彦火瓊瓊杵尊、八坂瓊曲玉及八咫鏡、草薙劒三種寶物。又以中臣上祖天兒屋命。忌部上祖太玉命。猿女上祖天鈿女命。鏡作上祖石凝姥命。玉作上祖玉屋命。凡五部神使配侍焉。因勅皇孫曰。葦原千五百秋之瑞穗國。是吾子孫可王之地也。宜爾皇孫就而治焉。行矣。寶祚之隆當與天壌無窮者矣。』已而且降之間。先驅者還白。有一神。居天八達之衢。其鼻長七咫。背長七尺餘。當言七尋。且口尻明耀。眠如八咫鏡而■然似赤酸醤也。即遣從神往問。時有八十萬神。皆不得目勝相問。故特勅天鈿女曰。汝是目勝於人者。宜往問之。天鈿女乃露其胸乳。抑裳帶於臍下。而笑■向立。是時、衢神問曰。天鈿女、汝爲之何故耶。對曰。天照大神之子所幸道路。有如此居之者誰也。敢問之。衢神對曰。聞天照大神之子今當降行。故奉迎相待。吾名是猿田彦大神。時天鈿女復問曰。汝將先我行乎。將抑我先汝行乎。對曰。吾先啓行。天鈿女復問曰。汝何處到耶。皇孫何處到耶。對曰。天神之子則當到筑紫日向高千穗■觸之峯。吾則應到伊勢之狹長田五十鈴川上。因曰。發顯我者汝也。故汝可以送我而致之矣。天鈿女還詣報状。皇孫、於是、脱離天磐座。排分天八重雲。稜威道別道別、而天降之也。果如先期。皇孫則到筑紫日向高千穗■觸之峯。其猿田彦神者。則到伊勢之狹長田五十鈴川上。即天鈿女命隨猿田彦神所乞遂以侍送焉。時皇孫勅天鈿女命。汝宜以所顯神名爲姓氏焉。因賜猿女君之號。故猿女君等男女、皆呼爲君此其縁也。』高胸。此云多歌武娜娑歌。頗傾也。此云歌矛志。
▲02神代下第九段一書第二◆一書曰。天神遣經津主神。武甕槌神使平定葦原中國。時二神曰。天有惡神。名曰天津甕星。亦名天香香背男。請先誅此神。然後下撥葦原中國。是時齋主神號齋之大人。此神今在乎東國楫取之地也。既而二神降到出雲五十田狹之小汀。而問大己貴神曰。汝將以此國奉天神耶以不。對曰。疑汝二神非是吾處來者。故不須許也。於是經津主神則還昇報告。時高皇産靈尊乃還遣二神。勅大己貴神曰。今者聞汝所言深有其理。故更條而勅之。夫汝所治顯露之事。宜是吾孫治之。汝則可以治神事。又汝應住天日隅宮者。今當供造。即以千尋栲繩。結爲百八十紐。其造宮之制者。柱則高太。板則廣厚。又將田供佃。又爲汝往來遊海之具。高橋浮橋及天鳥船亦將供造。又於天安河亦造打橋。又供造百八十縫之白楯。又當主汝祭祀者天穗日命是也。』於是大己貴神報曰。天神勅教慇懃如此。敢不從命乎。吾所治顯露事者。皇孫當治。吾將退治幽事。乃薦岐神於二神曰。是當代我而奉從也。吾將自此避去。即躬披瑞之八坂瓊、而長隱者矣。故經津主神、以岐神。爲郷導周流削平。有逆命者即加斬戮。歸順者仍加褒美。是時歸順之首渠者。大物主神及事代主神。乃合八十萬神於天高市。帥以昇天陳其誠款之至。』時高皇産靈尊勅大物主神。汝若以國神爲妻。吾猶謂汝有疏心。故今以吾女三穗津姫配汝爲妻。宜領八十萬神、永爲皇孫奉護。乃使還降之。既以紀伊國忌部遠祖手置帆負神、定爲作笠者。彦狹知神、爲作盾者。天目一箇神、爲作金者。天日鷲神、爲作木綿者。櫛明玉神、爲作玉者。乃使太玉命、以弱肩被太手繦、而代御手、以祭此神者始起於此矣。且天兒屋命主神事之宗源者也。故俾以太占之卜事而奉仕焉。高皇産靈尊因勅曰。吾則起樹天津神籬及天津磐境。當爲吾孫奉齋矣。汝天兒屋命。太玉命宜持天津神籬。降於葦原中國。亦爲吾孫奉齋焉。乃使二神陪從天忍穗耳尊以降之。』是時天照大神手持寶鏡。授天忍穗耳尊而祝之曰。吾兒視此寶鏡當猶視吾。可與同床共殿以爲齋鏡。復勅天兒屋命。太玉命。惟爾二神亦同侍殿内。善爲防護。又勅曰。以吾高天原所御齋庭之穗亦當御於吾兒。則以高皇産靈尊之女號萬幡姫。配天忍穗耳尊爲妃降之。故時居於虚天而生兒。號天津彦火瓊瓊杵尊。因欲以此皇孫代親而降。故以天兒屋命。太玉命及諸部神等悉皆相授。且服御之物一依前授。然後天忍穗耳尊復還於天。故天津彦火瓊瓊杵尊降到於日向■日高千穗之峯。而膂完胸副國自頓丘覓國行去。立於浮渚在平地。乃召國主事勝國勝長狹而訪之。對曰。是有國也。取捨随勅。時皇孫因立宮殿。是焉遊息。後遊幸海濱見一美人。皇孫問曰。汝是誰之子耶。對曰。妾是大山祇神之子。名神吾田鹿葦津姫。亦名木花開耶姫。因白。亦吾姉磐長姫在。皇孫曰。吾欲以汝爲妻。如之何。對曰。妾父大山祇神在。請以垂問。皇孫因謂大山祇神曰。吾見汝之女子。欲以爲妻。於是大山祇神乃使二女持百机飮食奉進。時皇孫謂姉爲醜。不御而罷。妹有國色引而幸之。則一夜有身。故磐長姫大慙而詛之曰。假使天孫不斥妾而御者。生兒永壽有如磐石之常存。今既不然。唯弟獨見御。故其生兒。必如木花之移落。一云。磐長姫耻恨而。唾泣之曰。顯見蒼生者。如木花之俄遷轉當衰去矣。此世人短折之緑也。是後神吾田鹿葦津姫見皇孫曰。妾孕天孫之子。不可私以生也。皇孫曰。雖復天神之子如何一夜使人娠乎。抑非吾之兒歟。木花開耶姫甚以慙恨。乃作無戸室而誓之曰。吾所娠。是若他神之子者。必不幸矣。是實天孫之子者。必當全生。則入其室中以火焚室。干時焔初起時共生兒號火酢芹命。次火盛時生兒號火明命。次生兒號彦火火出見尊。亦號火折尊。』齋主。此云伊幡毘。顯露。此云阿羅幡貳。齋庭。此云踰貳波。
▲02神代下第九段一書第三◆一書曰。初火焔明時生兒火明命。次火炎盛時生兒火進命。又曰火酢芹命。次避火炎時生兒火折彦火火出見尊。凡此三子、火不能害。及母亦無所少損。時以竹刀、截其兒臍。其所棄竹刀。終成竹林。故號彼地曰竹屋。時神吾田鹿葦津姫、以卜定田。號曰狹名田。以其田稻、釀天甜酒嘗之。又用淳浪田稻爲飯嘗之。
▲02神代下第九段一書第四◆一書曰。高皇産靈尊、以眞床覆衾、■天津彦國光彦火瓊瓊杵尊。則引開天磐戸。排分天八重雲以奉降之。干時大伴連遠祖天忍日命。帥來目部遠祖天■津大來目。背負天磐靫。臂著稜威高鞆、手捉天梔弓・天羽羽矢。及副持八目鳴鏑。又帶頭槌釼。而立天孫之前、遊行降來。到於日向襲之高千穗■日二上峯。天浮橋而立於浮渚在之平地。膂完空國、自頓丘覓國行去。到於吾田長屋笠狹之御碕。時彼處有一神。名曰事勝國勝長狹。故天孫問其神曰。國在耶。對曰。在也。因曰。随勅奉矣。故天孫留住於彼處。其事勝國勝神者是伊弉諾尊之子也。亦名鹽土老翁。』(以下大系本。岩波本下にあり。)梔。此云波茸。音之移反。頭槌。此云箇歩豆智。老翁。此云烏膩。
▲02神代下第九段一書第五◆一書曰。天孫幸大山祇神之女子。吾田鹿葦津姫。則一夜有身。遂生四子。故吾田鹿葦津姫、抱子而來進曰。天神之子寧可以私養乎。故告状知聞。是時天孫見其子等嘲之曰。妍哉。吾皇子者、聞喜而生之歟。故吾田鹿葦津姫、乃慍之曰。何爲嘲妾乎。天孫曰。心疑之矣、故嘲之。何則雖復天神之子。豈能一夜之間、使人有身者哉。固非我子矣。是以、吾田鹿葦津姫益恨。作無戸室、入居其内誓之曰。妾所娠(妊)若非天神之胤者必亡。是若天神之胤者無所害。則放火焚室。其火初明時躡誥出兒自言。吾是天神之子。名火明命。吾父何處坐耶。次火盛時躡誥出兒亦言。吾是天神之子。名火進命。吾父及兄何處在耶。次火炎衰時躡誥出兒亦言。吾是天神之子。名火折尊。吾父及兄等何處在耶。次避火熱時躡誥出兒亦言。吾是天神之子。名彦火火出見尊。吾父及兄等何處在耶。然後母吾田鹿葦津姫。自火燼中出來就而稱之曰。妾所生兒及妾身自當火難無所少損。天孫豈見之乎。報曰。我知本是吾兒。但一夜而有身。慮有疑者。欲使衆人皆知是吾兒。并亦天神能令一夜有娠。亦欲明汝有靈異之威。子等復有超倫之氣。故有前日之嘲辭也。』梔。此云波茸。音之移反。頭槌。此云箇歩豆智。老翁。此云烏膩。
▲02神代下第九段一書第六◆一書曰。天忍穗根尊、娶高皇産靈尊女子栲幡千千姫萬幡姫命。亦云。高皇産靈尊兒火之戸幡姫兒千千姫命。而生兒天火明命。次生天津彦根火瓊瓊杵根尊。其天火明命兒、天香山、是尾張連等遠祖也。及至奉降皇孫火瓊瓊杵尊、於葦原中國也。高皇産靈尊、勅八十諸神曰。葦原中國者、磐根木株草葉、猶能言語。夜者若■火而喧響之。晝者如五月蝿而沸騰之云云。』時高皇産靈尊勅曰。昔遣天稚彦於葦原中國。至今所以久不來者。蓋是國神有強禦之者。乃遣無名雄雉往候之。此雉降來因見粟田豆田。則留而不返。此世所謂雉頓之縁也。故復遣無名雌雉。此鳥下來爲天稚彦所射中其矢而上報云々。』是時高皇産靈尊乃用眞床覆衾 皇孫天津彦根火瓊瓊杵根尊。而排披天八重雲以奉降之。故稱此神曰天國饒石彦火瓊瓊杵尊。干時降到之處者。呼曰日向襲之高千穗添山峯矣。及其遊行之時也云々。』到干吾田笠狹之御碕。遂登長屋之竹嶋。乃巡覽其地者。彼有人焉。名曰事勝國勝長狹。天孫因問之曰。此誰國歟。對曰。是長狹所住之國也。然今乃奉上天孫矣。天孫又問曰。其於秀起浪穗之上起八尋殿而手玉玲瓏織経之少女者是誰之子女耶。答曰。大山祇神之女等。大號磐長姫。少號木花開耶姫。亦號豐吾田津姫云々。』皇孫因幸豐吾田津姫。則一夜而有身。皇孫疑之云々。』遂生火酢芹命。次生火折尊。亦號彦火火出見尊。母誓已驗。方知。實是皇孫之胤。然豐吾田津姫恨皇孫不與共言。皇孫憂之。乃爲歌之曰。憶企都茂幡。陛爾幡譽戻耐母。佐禰耐據茂。阿黨播怒介茂譽。播磨都智耐理譽。』■火。此云褒■倍。喧響。此云淤等娜比。五月蝿。此云左魔陪。添山。此云曾褒里能耶麻。秀起。此云左岐陀豆屡。
▲02神代下第九段一書第七◆一書曰。高皇産靈尊之女天萬栲幡千幡姫。一云。高皇産靈尊兒。萬幡姫兒玉依姫命。此神爲天忍骨命妃。生兒天之杵火火置瀬尊。一云。勝速日命兒天大耳尊。此神娶丹■姫。生兒火瓊瓊杵尊。一云。神高皇産靈尊之女栲幡千幡姫。生兒火瓊瓊杵尊。一云。天杵瀬命娶吾田津姫。生兒火明命。次火夜織命。次彦火火出見尊。
▲02神代下第九段一書第八◆一書曰。正哉吾勝勝速日天忍穗耳尊。娶高皇産靈尊之女天萬栲幡千幡姫爲妃而生兒。號天照國照彦火明命。是尾張連等遠祖也。次天饒石國饒石天津彦火瓊瓊杵尊。此神娶大山祇神女子木花開耶姫命爲妃而生兒。號火酢芹命。次彦火火出見尊。
★02神代下第十段本文◆兄火闌降命。自有海幸。〈幸。此云左知。〉弟彦火火出見尊。自有山幸。始兄弟二人相謂曰。試欲易幸。遂相易之。各不得其利。兄悔之乃還弟弓箭。而乞己釣鈎。弟時既失兄鈎。無由訪覓。故別作新鈎與兄。兄不肯受而責其故鈎。弟患之。即以其横刀鍛作新鈎。盛一箕而與之。兄忿之曰。非我故鈎雖多不取。益復急責。故彦火火出見尊憂苦甚深。行吟海畔。時逢鹽土老翁。老翁問曰。何故在此愁乎。對以事之本末。老翁曰。勿復憂。吾當爲汝計之。乃作無目篭。内彦火火出見尊於篭中沈之干海。即自然有可怜小汀。〈可怜。此云干麻師。汀。此云波麻。〉於是棄篭遊行。忽至海神之宮。其宮也雉■整頓。臺宇玲瓏。門前有一井。井上有一湯津杜樹。枝葉扶疏。時彦火火出見尊就其樹下。徒倚彷徨良久有一美人。排闥而出。遂以玉鋺來當汲水。因擧目視之。乃驚而還入。白其父母曰。有一希客者。在門前樹下。海神於是鋪設八重席延以薦内之。坐定。因問其來意。時彦火火出見尊對以情之委曲。海神乃集大小之魚逼問之。僉曰。不識唯赤女〈赤女。鯛魚名也。〉比有口疾而不來。固召之探其口者。果得失鈎。已而彦火火出見尊因娶海神女豐玉姫。仍留住海宮。已經三年。彼處雖復安樂。猶有憶郷之情。故時復太息。豐玉姫聞之謂其父曰。天孫悽然數歎。蓋懷土之憂乎。海神乃延彦火火出見尊從容語曰。天孫若欲還郷者。吾當奉送。便授所得釣鈎。因誨之曰。以此鈎與汝兄時。則陰呼此鈎曰貧鈎。然後與之。復授潮滿瓊及潮涸瓊而誨之曰。漬潮滿瓊者則潮忽滿。以此沒溺汝兄。若兄悔而祈者。還漬潮涸瓊則潮自涸。以此救之。如此逼惱。則汝兄自伏。及將歸去。豐玉姫謂天孫曰。妾已娠矣。當産不久。妾必以風涛急峻之日出到海濱。請爲我作産室相待矣。彦火火出見尊已還宮一遵海神之教。時兄火闌降命既被厄困。乃自伏罪曰。從今以後。吾將爲汝俳優之民。請施恩活。於是隨其所乞遂赦之。其火闌降命。即吾田君小橋等之本祖也。』後豐玉姫果如前期將其女弟玉依姫直冐風波來到海邊。逮臨産時請曰。妾産時幸勿以看之。天孫猶不能忍。竊往覘之。豐玉姫方産化爲龍。而甚慙之曰。如有不辱我者。則使海陸相通。永無隔絶。今既辱之。將何以結親昵之情乎。乃以草■兒棄之海邊閉海途而徑去矣。故因以名兒曰彦波■武■■草葺不合尊。後久之彦火火出見尊崩。葬日向高屋山上陵。
▲02神代下第十段一書第一◆一書曰。兄火酢芹命能得海幸。弟彦火火出見尊能得山幸。時兄弟欲互易其幸。故兄持弟之幸弓。入山覓獸。終不見獸之乾迹。弟持兄之幸鈎。入海釣魚。殊無所獲。遂失其鈎。是時兄還弟弓矢而責己鈎。弟患之。乃以所帯横刀作鈎。盛一箕與兄。兄不受曰。猶欲得吾之幸鈎。於是、彦火火出見尊不知所求。但有憂吟。乃行至海邊。彷徨嗟嘆。時有一長老。忽然而至。自稱鹽土老翁。乃問之曰。君是誰者。何故患於此處乎。彦火火出見尊具言其事。老翁即取嚢中玄櫛。投地則化成五百箇竹林。因取其竹作大目麁篭。内火火出見尊於篭中投之于海。一云。以無目堅間爲浮木。以細繩繋著火火出見尊而沈之。所謂堅間是今之竹篭也。于時海底自有可怜小汀。乃尋汀而進。忽到海神豐玉彦之宮。其宮也城闕崇華。樓臺壯麗。門外有井。井傍有杜樹。乃就樹下立之。良久有一美人。容貌絶世。侍者群從。自内而出。將以玉壼汲玉水。仰見火火出見尊。便以驚還而白其父神曰。門前井邊樹下有一貴客。骨法非常。若從天降者當有天垢。從地來者當有地垢。實是妙美之虚空彦者歟。』一云。豐玉姫之侍者以玉瓶汲水。終不能滿。俯視井中。則倒映人笑之顏。因以仰觀。有一麗神。倚於杜樹。故還入白其王。於是、豐玉彦遣人問曰。客是誰者。何以至此。火火出見尊對曰。吾是天神之孫也。乃遂言來意。時海神迎拜。延入慇懃奉慰。因以女豐玉姫妻之。故留住海宮已經三載。是後火火出見尊數有歎息。豐玉姫問曰。天孫豈欲還故郷歟。對曰。然。豐玉姫即白父神曰。在此貴客意望欲還上國。海神於是惣集海魚覓問其鈎。有一魚。對曰。赤女久有口疾。』或云。赤鯛。疑是之呑乎。故即召赤女。見其口者。鈎猶在口。便得之乃以授彦火火出見尊。因教之曰。以鈎與汝兄時。則可詛言。貧窮之本。飢饉之始。困苦之根。而後與之。又汝兄渉海時 。吾必起迅風洪涛。令其沒溺辛苦矣。於是乘火火出見尊於大鰐。以送致本郷。先是且別時。豐玉姫從容語曰。妾已有身矣。當以風涛壯日出到海邊。請爲我造産屋以待之。是後豐玉姫果如其言來至。謂火火出見尊曰。妾今夜當産。請勿臨之。火火出見尊不聽。猶以櫛燃火視之。時豐玉姫化爲八尋大熊鰐。匍匐逶蛇。遂以見辱爲恨。則徑歸海郷。留其女弟玉依姫持養兒焉。所以兒名稱彦波■武■■草葺不合尊者。以彼海濱産屋全用■■羽爲草葺之。而甍未合時兒即生焉。故因以名焉。』上國。此云羽播豆矩■。
▲02神代下第十段一書第二◆一書曰。門前有一好井。井上有百枝杜樹。故彦火火出見尊跳昇其樹而立之。于時海神之女豐玉姫。手持玉鋺來將汲水。正見人影在於井中。乃仰視之。驚而墜鋺。鋺既破碎不顧而還入。謂父母曰。妾見一人在於井邊樹上。顏色甚美。容貌且閑。殆非常之人者也。時父神聞而奇之。乃設八重席迎入。坐定。因問來意。對以情之委曲。時海神便起憐心盡召鰭廣鰭狹而問之。皆曰。不知。但赤女有口疾不來。亦云。口女有口疾。即急召至。探其口者。所失之針鈎立得。於是海神制曰。爾口女從今以往。不得呑餌。又不得預天孫之饌。即以口女魚所以不進御者。此其縁也。』及至彦火火出見尊將歸之時。海神白言。今者。天神之孫、辱臨吾處。中心欣慶何日忘之。乃以思則潮溢之瓊。思則潮涸之瓊。副其鈎而奉進之曰。皇孫雖隔八重之隈。冀時復相憶而勿棄置也。因教之曰。以此鈎與汝兄時。則稱貧鈎。滅鈎。落薄鈎。言訖以後手投棄與之。勿以向授。若兄起忿怒有賊害之心者。則出潮溢瓊以漂溺之。若已至危苦求愍者。則出潮涸瓊以救之。如此逼惱。自當臣伏。時彦火火出見尊受彼瓊鈎歸來本宮。一依海神之教。先以其鈎與兄。兄怒不受。故弟出潮溢瓊。則潮大溢而兄自沒溺。因請之曰。吾當事汝爲奴僕。願垂救活。弟出潮涸瓊。則潮自涸。而兄還平復。已而兄改前言曰。吾是汝兄。如何爲人兄而事弟耶。弟時出潮溢瓊。兄見之走登高山。則潮亦沒山。兄縁高樹。則潮亦沒樹。兄既窮途無所逃去。乃伏罪曰。吾已過矣。從今以往吾子孫八十連屬。恒當爲汝俳人。一云。狗人。請哀之。弟還出涸瓊則潮自息。於是兄知弟有神徳。遂以伏事其弟。是以火酢芹命苗裔諸隼人等。至今不離天皇宮墻之傍。代吠狗而奉事者矣。世人不債失針此其縁也。
▲02神代下第十段一書第三◆一書曰。兄火酢芹命能得海幸。故號海幸彦。弟彦火火出見尊能得山幸。故號山幸彦。兄則毎有風雨。輙失其利。弟則雖逢風雨。其幸不■、時兄謂弟曰。吾試欲與汝換幸。弟許諾因易之。時兄取弟弓失。入山獵獸。弟取兄釣鈎入海釣魚。倶不得利。空手來歸。兄即還弟弓矢而責己釣鈎。時弟已失鈎於海中無因訪獲。故別作新鈎數千與之。兄怒不受。急責故鈎云々。是時弟往海濱。低徊愁吟。時有川鴈。嬰羂困厄。即起憐心解而放去。須臾有鹽土老翁來。乃作無目堅間小船。載火火出見尊。推放於海中。則自然沈去。忽有可怜御路。故尋路而往。自至海神之宮。是時海神自迎延入。乃鋪設海驢皮八重使坐其上。兼設饌百机。以盡主人之禮。因從容問曰。天神之孫何以辱臨乎。』一云。頃吾兒來語曰。天孫憂居海濱。未審虚實。盖有之乎。彦火火出見尊具申事之本末。因留息焉。海神則以其子豐玉姫妻之。遂纒綿篤愛、已經三年。及至將歸海神乃召鯛女。探其口者即得鈎焉。於是、進此鈎于彦火火出見尊。因奉教之曰。以此與汝兄時乃可稱曰。大鈎、踉■鈎。貧鈎。癡■鈎言訖。則可以後手投賜。已而召集鰐魚問之曰。天神之孫今當還去。爾等幾日之内將作以奉致。時諸鰐魚各隨其長短定其日數。中有一尋鰐。自言。一日之内則當致焉。故即遣一尋鰐魚。以奉送焉。復進潮滿瓊。潮涸瓊二種寶物。仍教用瓊之法。又教曰。兄作高田者。汝可作■田。兄作■田者。汝可作高田。海神盡誠奉助如此矣。時彦火火出見尊既歸來一遵神教。依而行之。弟時出潮滿瓊。即兄擧手溺困。還出潮涸瓊。則休而平復。其後火酢芹命日以襤褸而憂之曰。吾已貧矣。乃歸伏於弟。先是豐玉姫謂天孫曰。妾已有娠也。天孫之胤豈可産於海中乎。故當産時必就君處。如爲我造屋於海邊。以相待者。是所望也。故彦火火出見尊已還郷。即以■■之羽葺爲産屋。屋甍未及合。豐玉姫自馭大龜。將女弟玉依姫光海來到。時孕月已滿。産期方急。由此不待葺合徑入居焉。已而從容謂天孫曰。妾方産。請勿臨之。天孫心恠其言竊覘之。則化爲八尋大鰐。而知天孫視其私屏。深懷慙恨。既兒生之後。天孫就而問曰。兒名何稱者當可乎。對曰。宜號彦波■武■■草葺不合尊。言訖乃渉海徑去。于時彦火火出見尊乃歌之曰。飫企都■利。軻茂豆句志磨爾。和我謂禰志。伊茂播和素邏珥。譽能據■馭■母。亦云。彦火火出見尊取婦人爲乳母。湯母及飯嚼湯坐。凡諸部備行以奉養焉。于時權用他姫婦。以乳養皇子焉。此世取乳母養兒之縁也。是後豐玉姫聞其兒端正。心甚憐重。欲復歸養。於義不可。故遣女弟玉依姫以來養者也。于時豐玉姫命寄玉依姫。而奉報歌曰。阿軻娜磨迺。比訶利播阿利登。比■播伊珮耐。企弭我譽贈比志。多輔妬句阿利計利。凡此贈答二首號曰擧歌。』海驢。此云美知。踉■鈎。此云須須能美■。癡■鈎。此云于樓該■。
▲02神代下第十段一書第四◆一書曰。兄火酢芹命得山幸利。弟火折尊得海幸利云云。弟愁吟在海濱。時遇鹽筒老翁。老翁問曰。何故愁若此乎。火折尊對曰云云。老翁曰。勿復憂。吾將計之。計曰。海神所乘駿馬者八尋鰐也。是竪其鰭背而在橘之小戸。吾當與彼者共策。乃將火折尊共往而見之。是時鰐魚策之曰。吾者八日以後方致天孫於海宮。唯我王駿馬一尋鰐魚。是當一日之内必奉致焉。故今我歸而使彼出來。宜乘彼入海。入海之時。海中自有可怜小汀。隨其汀而進者。必至我王之宮。宮門井上當有湯津杜樹。宜就其樹上而居之。言訖即入海去矣。故天孫隨鰐所言。留居。相待已八日矣。久之方有一尋鰐來。因乘而入海。毎遵前鰐之教。時有豐玉姫侍者。持玉鋺當汲井水。見人影在水底酌取之不得。因以仰見天孫。即入告其王曰。吾謂我王獨能絶麗。今有一客。彌復遠勝。海神聞之曰。試以察之。乃設三床請入。於是天孫於邊床則拭其兩足。於中床則據其兩手。於内床則寛坐於眞床覆衾之上。海神見之。乃知是天神之孫。益加崇敬云云。海神召赤女口女問之。時口女自口出鈎以奉焉。赤女即赤鯛也。口女即鯔魚也。時海神授鈎彦火火出見尊。因教之曰。還兄鈎時天孫則當言。汝生子八十連屬之裔。貧鈎。狹狹貧鈎言訖。三下唾與之。又兄入海釣時。天孫宜在海濱以作風招。風招即嘯也。如此則吾起瀛風邊風。以奔波溺惱。火折尊歸來具遵神教。至及兄釣之日。弟居濱而嘯之。時迅風忽起。兄則溺苦。無由可生。便遥請弟曰。汝久居海原必有善術。願以救之。若活我者。吾生兒八十連屬。不離汝之垣邊。當爲俳優之民也。於是弟嘯已停而風亦還息。故兄知弟徳欲自伏辜。而弟有慍色。不與共言。於是兄著犢鼻。以赭塗掌塗面。告其弟曰。吾汚身如此。永爲汝俳優者。乃擧足踏行學其溺苦之状。初潮漬足時則爲足占。至膝時則擧足。至股時則走廻。至腰時則捫腰。至腋時則置手於胸。至頚時則擧手飄掌。自爾及今曾無廢絶。先是豐玉姫出来。當産時請皇孫曰。云云。皇孫不從。豐玉姫大恨之曰。不用吾言令我屈辱。故自今以往。妾奴婢至君處者。勿復放還。君奴婢至妾處者。亦勿復還。道以眞床覆衾及草■其兒置之波■。即入海去矣。此海陸不相通之縁也。一云。置兒於波 者非也。豐玉姫命自抱而去。久之曰。天孫之胤不宜置此海中。乃使玉依姫持之送出焉。初豐玉姫別去時。恨言既切。故火折尊知其不可復會。乃有贈歌。已見上。』八十連屬。此云野素豆々企。飄掌。此云陀毘盧箇須也。
▲02神代下第十一段本文◆彦波■武■■草葺不合尊。以其姨玉依姫爲妃。生彦五瀬命。次稻飯命。次三毛入野命。次神日本磐余彦尊。凡生四男。久之彦波■武■■草葺不合尊崩於西洲之宮。因葬日向吾平山上陵。
▲02神代下第十一段一書第一◆一書曰。先生彦五瀬命。次稻飯命。次三毛入野命。次狹野尊。亦號神日本磐余彦尊。所稱狹野者。是年少時之號也。後撥平天下奄有八洲。故復加號曰神日本磐余彦尊。
▲02神代下第十段一書第二◆一書曰。先生五瀬命。次三毛野命。次稻飯命。次磐余彦尊。亦號神日本磐余彦火火出見尊。
▲02神代下第十段一書第三◆一書曰。先生彦五瀬命。次稻飯命。次神日本磐余彦火火出見尊。次稚三毛野命。
▲02神代下第十段一書第四◆一書曰。先生彦五瀬命。次磐余彦火火出見尊。次彦稻飯命。次三毛入野命。

◇03巻首◆日本書紀卷第三 神日本磐余彦天皇 神武天皇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神日本磐余彦天皇。諱彦火火出見。彦波■武■■草葺不合尊第四子也。母曰玉依姫。海童之小女也。天皇生而明達。意■如也。年十五立爲太子。長而娶日向國吾田邑吾平津媛。爲妃。生手研耳命。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甲寅年(前667)◆及年四十五歳。謂諸兄及子等曰。昔我天神。高皇産靈尊。大日■尊。擧此豐葦原瑞穗國而授我天祖彦火瓊瓊杵尊。於是火瓊瓊杵尊。闢天關。披雲路。駈仙蹕以戻止。是時運屬鴻荒。時鍾草昧。故蒙以養正治此西偏。皇祖皇考乃神乃聖。積慶重暉多歴年所。自天祖降跡以逮。于今一百七十九萬二千四百七十餘歳。而遼■之地。猶未霑於王澤。遂使邑有君。村有長。各自分彊用相凌■。抑又聞於鹽土老翁曰。東有美地。青山四周。其中亦有乘天磐船飛降者。余謂。彼地必當足以恢弘大業光宅天下。蓋六合之中心乎。厥飛降者。謂是饒速日歟。何不就而都之乎。諸皇子對曰。理實灼然。我亦恒以爲念。宜早行之。』是年也太歳甲寅。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甲寅年(前667)十月辛酉《五》◆其年冬十月丁巳朔辛酉。天皇親帥諸皇子舟師東征。至速吸之門。時有一漁人。乘艇而至。天皇招之。因問曰。汝誰也。對曰。臣是國神。名曰珍彦。釣魚於曲浦。聞天神子來。故即奉迎。又問之曰。汝能爲我導耶。對曰。導之矣。天皇勅授漁人椎 末令執而牽納於皇舟。以爲海導者。乃特賜名爲椎根津彦。〈椎。此云辭毘。〉此即倭直部始祖也。行至筑紫國菟狹〈菟狹者地名也。此云宇佐。〉時有菟狹國造祖號曰菟狹津彦。菟狹津媛。乃於菟狹川上。造一柱騰宮。而奉饗焉。〈一柱騰宮。此云阿斯毘苔徒鞅餓離能瀰椰。〉是時。勅以菟狹津媛。賜妻之於侍臣天種子命。天種子命。是中臣氏之遠祖也。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甲寅年(前667)十一月甲午《九》◆十有一月丙戌朔甲午。天皇至筑紫國崗水門。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甲寅年(前667)十二月壬午《廿七》◆十有二月丙辰朔壬午。至安藝國。居于埃宮。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乙卯年(前666)三月己未《六》◆乙卯年春三月甲寅朔己未。徙入吉備國。起行宮以居之。是曰高嶋宮。積三年間。脩舟楫。蓄兵会。將欲以一擧而平天下也。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663)二月丁未《十一》◆戊午年春二月丁酉朔丁未。皇師遂東。舳艫相接。方到難波之碕。會有奔潮太急。因以名爲浪速國。亦曰浪花。今謂難波訛也。〈訛。此云與許奈磨盧。〉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663)三月丙子《十》◆三月丁卯朔丙子。遡流而上。徑至河内國草香邑青雲白肩之津。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663)四月甲辰《九》◆夏四月丙申朔甲辰。皇師勒兵歩趣龍田。而其路狹嶮。人不得並行。乃還更欲東踰膽駒山而入中洲。時長髄彦聞之曰。夫天神子等所以來者。必將奪我國。則盡起屬兵。徼之於孔舍衞坂。與之會戰。有流矢中五瀬命肱脛。皇師不能進戰。天皇憂之。乃運神策於冲衿曰。今我是日神子孫。而向日征虜此逆天道也。不若退還示弱禮祭神祇。背負日神之威。隨影壓躡。如此則曾不血刃。虜必自敗矣。僉曰。然。於是令軍中曰。且停。勿復進。乃引軍還。虜亦不敢逼。却至草香津。植盾而爲雄誥焉。〈雄誥。此云烏多鷄 麼。〉因改號其津曰盾津。今云蓼津訛也。初孔舍衞之戰。有人隱於大樹而得兔難。仍指其樹曰。恩如母。時人因號其地曰母木邑。今云飫悶廼奇訛也。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663)五月癸酉《八》◆五月丙寅朔癸酉。軍至茅淳山城水門。〈亦名山井水門。茅淳。此云智怒。〉時五瀬命矢瘡痛甚。乃撫釼而雄誥之曰。〈撫劔。此云都盧耆能多伽彌屠利辭魔屡。〉慨哉。大丈夫〈慨哉。此云于黎多棄伽夜。〉被傷於虜手。將不報而死耶。時人因號其處曰雄水門。進到于紀伊國竃山而五瀬命薨于軍。因葬竃山。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663)六月丁巳《廿三》◆六月乙未朔丁巳。軍至名草邑。則誅名草戸畔者。〈戸畔。此云妬轂。〉遂越狹野而到熊神邑。且登天磐盾。仍引軍漸進。海中卒遇暴風。皇舟漂蕩。時稻飯命乃歎曰。嗟乎。吾祖則天神。母則海神。如何厄我於陸。復厄我於海乎。言訖乃拔釼入海。化爲鋤持神。三毛入野命亦恨之曰。我母及姨並是海神。何爲起波瀾。以潅溺乎。則蹈浪秀而往乎常世郷矣。天皇獨與皇子手研耳命。帥軍而進至熊野荒坂津。〈亦名丹敷浦。〉因誅丹敷戸畔者。時神吐毒氣。人物咸瘁。由是皇軍不能復振。時彼處有人。號曰熊野高倉下。忽夜夢。天照太神謂武甕雷神曰。夫葦原中國猶聞喧擾之響焉。〈聞喧擾之響焉。此云左揶霓利奈離。〉宜汝更往而征之。武甕雷神對曰。雖予不行而下予平國之釼。則國將自平矣。天照太神曰。諾。〈諾。此云宇毎那利。〉時武甕雷神登謂高倉下曰。予釼號曰■靈。〈■靈。此云赴屠能瀰■磨。〉今當置汝庫裏。宜取而獻之天孫。高倉下曰唯唯而寤之。明旦依夢中教開庫視之。果有落釼。倒立於庫底板。即取以進之。于時。天皇適寐。忽然而寤之曰。予何長眠若此乎。尋而中毒士卒悉復醒起。既而皇師欲趣中洲。而山中嶮絶。無復可行之路。乃棲遑不知其所跋渉。時夜夢。天照大神訓于天皇曰。朕今遣頭八咫烏。宜以爲郷導者。果有頭八咫烏。自空翔降。天皇曰。此烏之來自叶祥夢。大哉赫矣。我皇祖天照大神。欲以助成基業乎。是時。大伴氏之遠祖日臣命帥大來目督將元戎。蹈山啓行。乃尋烏所向仰視而追之。遂達于菟田下縣。因號其所至之處。曰菟田穿邑。〈穿邑。此云于介知能務羅。〉于時勅譽日臣命曰。汝忠而且勇。加能有導之功。是以改汝名爲道臣。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663)八月乙未《二》◆秋八月甲午朔乙未。天皇使徴兄猾及弟猾者。〈猾。此云字介志。〉是兩人菟田縣之魁帥者也。〈魁帥。此云此登誤廼伽彌。〉時兄猾不來。弟猾即詣至。因拜軍門而告之曰。臣兄兄猾之爲逆状也。聞天孫且到。即起兵將襲。望見皇師之威。懼不敢敵。乃潜伏其兵。權作新宮。而殿内施機。欲因請饗以作難。願知此詐。善爲之備。天皇即遣道臣命察其逆状。時道臣命審知有賊害之心。而大怒誥嘖之曰。虜爾所造屋。爾自居之。〈爾。此云飫例。〉因案釼彎弓。逼令催入。兄猾獲罪兄於天。事無所辭。乃自蹈機而壓死。時陳其屍而斬之。流血沒踝。故號其地曰菟田血原。已而弟猾大設牛酒。以勞饗皇師焉。天皇以其酒完班賜軍卒。乃爲御謠之曰。〈謠。此云宇多預瀰。〉于 能多伽機珥。辭藝和奈陂蘆。和餓末菟夜。辭藝破佐夜羅孺、伊殊區波辭。區■羅佐夜離。固奈瀰餓。那居波佐麼。多智曾麼能未廼。那鶏句■。居氣辭被惠禰。宇破奈利餓。那居波佐磨。伊智佐介幾未迺。於朋鶏句■。居氣■被惠禰。是謂來目歌。今樂府奏此歌者。猶有手量大小及音聲巨細。此古之遺式也。是後天皇欲省吉野之地。乃從菟田穿邑。親率輕兵巡幸焉。至吉野時。有人出自井中。光而有尾。天皇問之曰。汝何人。對曰。臣是國神。名爲井光。此則吉野首部始祖也。更少進亦有尾而披磐石而出者。天皇問之曰。汝何人。對曰。臣是磐排別之子。〈排別。此云飫時和句。〈此則吉野國 部始祖也。及縁水西行。亦有作梁取魚者。〈梁。此云揶奈。〉天皇問之。對曰。臣是苞苴擔之子。〈苞苴擔。此云珥倍毛菟。〉此則阿太養■部始祖也。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663)九月戊辰《五》◆九月甲子朔戊辰。天皇陟彼菟田高倉山之巓。瞻望域中。時國見丘上則有八十梟帥。〈梟帥。此云多稽屡。〉又於女坂置女軍。男坂置男軍。墨坂置 炭。其女坂男坂墨坂之號由此而起也。復有兄磯城軍。布滿於磐余邑。〈磯。此云志。〉賊虜所據。皆是要害之地。故道路絶塞。無處可通。天皇惡之。▼是夜自祈而寢。夢。有天神訓之曰。宜取天香山社中土。〈香山。此云介遇夜摩。〉以造天平瓮八十枚。〈平瓮。此云毘邏介。〉并造嚴瓮。而敬祭天神地祇。〈嚴瓮。此云怡途背。〉亦爲嚴咒詛。如此則虜自平伏。〈嚴咒詛。此云怡途能伽辭離。〉天皇祇承夢訓。依以將行。時弟猾又奏曰。倭國磯城邑有磯城八十梟帥。又高尾張邑〈或本云。葛城邑也。〉有赤銅八十梟帥。此類皆欲與天皇距戰。臣竊爲天皇憂之。宜今當取天香山埴以造天平瓮。而祭天社國社之神。然後撃虜則易除也。天皇既以夢辭爲吉兆。及聞弟猾之言。益喜於懷。乃使椎根津彦著弊衣服及蓑笠。爲老父貌。又使弟猾被箕。爲老嫗貌。而勅之曰。宜汝二人到天香山。潜取其巓土而可來旋矣。基業成否。當以汝爲占。努力愼歟。是時虜兵滿路。難以往還。時椎根津彦乃祈之曰。我皇當能定此國者。行路自通。如不能者。賊必防禦。言訖徑去。時羣虜見二人。大咲之曰。大醜乎。〈大醜。此云鞅奈瀰爾勾。〉老父老嫗。則相與闢道使行。二人得至其山。取土來歸。於是天皇甚悦。乃以此埴造作八十平瓮。天手抉八十枚。〈手抉。此云多衢餌離。〉嚴瓮、而陟于丹生川上。用祭天神地祇。則於彼菟田川之朝原。譬如水沫而有所咒著也。天皇又因祈之曰。吾今當以八十平 無水造飴。飴成則吾必不假鋒刃之威。坐平天下。乃造飴。飴即自成。又祈之曰。吾今當以嚴瓮沈于丹生之川。如魚無大小悉醉而流。譬猶■葉之淨流者。〈■。此云磨紀。〉吾必能定此國。如其不爾。終無所成。乃沈於川。其口向下。頃之魚皆浮出。隨水■■。時椎根津彦見而奏之。天皇大喜。乃拔取丹生川上之五百箇眞坂樹以祭諸神。自此始有嚴 之置也。時勅道臣命。今以高皇産靈尊。朕親作顯齋。〈顯齋。此云于圖詩怡破毘。〉用汝爲齋主。授以嚴媛之號。而名其所置埴瓮爲嚴瓮。又火名爲嚴香來雷。水名爲嚴罔象女。〈罔象女。此云瀰菟破廼迷。〉粮名爲嚴稻魂女。〈稻魂女。此云于伽能迷。〉薪名爲嚴山雷。草名爲嚴野椎。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663)十月癸巳朔◆冬十月癸巳朔。天皇嘗其嚴瓮之粮。勒兵而出。先撃八十梟帥於國見丘破斬之。是役也。天皇志存必克。乃爲御謠之曰。伽牟伽筮能。伊齊能于瀰能。於費異之珥夜。異波臂茂等倍屡。之多 瀰能。之多 瀰能。阿誤豫。之多太瀰能。異波比茂等倍離。于智弖之夜莽務。于智弖之夜莽務。謠意。以大石喩其國見丘也。既而餘黨猶繁。其情難測。乃顧勅道臣命。汝宜帥大來目部。作大室於忍坂邑。盛設宴饗。誘虜而取之。道臣命於是奉密旨。掘 於忍坂。而選我猛卒。與虜雜居。陰期之曰。酒酣之後。吾則起歌。汝等聞吾歌聲。則一時刺虜。已而坐定酒行。虜不知我之有陰謀。任情徑醉。時道臣命乃起而歌之曰。於佐箇廼於朋務露夜珥。比苔瑳破而。異離烏利苔毛。比苔瑳破而。枳伊離烏利苔毛。瀰都瀰都志。倶梅能固邏餓。勾鶩都都伊。異志都都伊毛智。于智弖之夜莽務。時我卒聞歌。倶拔其頭椎釼。一時殺虜。虜無復■類者。皇軍大悦。仰天而咲。因歌之曰。伊莽波豫。伊莽波豫。阿阿時夜■。伊莽■而毛阿誤豫。伊莽■而毛阿誤豫。今來目部歌而後大哂。是其縁也。又歌之曰。愛濔詩烏毘 利。毛毛那比苔。比苔破易陪廼毛。多牟伽毘毛勢儒。此皆承密旨而歌之。非敢自專者也。時天皇曰。戰勝而無驕者。良將之行也。今魁賊已滅。而同惡者匈匈十數羣。其情不可知。如何久居一處無以制變。乃徙營於別處。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663)十一月己巳《七》◆十有一月癸亥朔己巳。皇師大擧。將攻磯城彦。先遣使者徴兄磯城。兄磯城不承命。更遺頭八咫烏召之。時烏到其營而鳴之曰。天神子召汝。怡奘過。怡奘過。〈過。音倭。〉兄磯城忿之曰。聞天壓神至。而吾爲慨憤時。奈何烏鳥若此惡鳴耶。〈壓。此云飫蒭。〉乃彎弓射之。烏即避去。次到弟磯城宅而鳴之曰。天神子召汝。怡奘過。怡奘過。時弟磯城 然改容曰。臣聞天壓神至。旦夕畏懼。善乎烏。汝鳴之若此者歟。即作葉盤八枚。盛食饗之。〈葉盤。此云毘羅耐。〉因以隨烏。詣到而告之曰。吾兄兄磯城聞天神子來。則聚八十梟帥。具兵甲將與決戰。可早圖之。天皇乃會諸將。問之曰。今兄磯城果有逆賊之意。召亦不來。爲之奈何。諸將曰。兄磯城黠賊也。宜先遣弟磯城曉喩之。并説兄倉下。弟倉下。如遂不歸順。然後擧兵臨之亦未晩也。〈倉下。此云衢羅餌。〉乃使弟磯城開示利害。而兄磯城等猶守愚謀不肯承伏。時椎根津彦計之曰。今者宜先遣我女軍。出自忍坂道。虜見之。必盡鋭而赴。吾則駈馳勁卒、直指墨坂。取菟田川水以潅其炭火。■忽之間出其不意。則破之必也。天皇善其策。乃出女軍以臨之。虜謂大兵已至。畢力相待。先是皇軍攻必取。戰必勝。而介胃之士。不無疲弊。故聊爲御謠以慰將卒之心焉。謠曰。■■奈梅弖。伊那瑳能椰摩能。虚能莽由毛。易喩耆摩毛羅毘。多多介陪■。和例破椰隈怒。之摩途等利。宇介譬餓等茂。伊莽輸開珥虚禰。果以男軍越墨坂。從後夾撃破之斬其梟帥兄磯城等。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戊午年(前663)十二月丙申《四》◆十有二月癸巳朔丙申。皇師遂撃長髄彦。連戰不能取勝。時忽然天陰而雨氷。乃有金色靈鵄。飛來止于皇弓之弭。其鵄光曄■。状如流電。由是長髄彦軍卒皆迷眩不復力戰。長髄是邑之本號焉。因亦以爲人名。及皇軍之得鵄瑞也。時人仍號鵄邑。今云鳥見。是訛也。昔孔舎衞之戰。五瀬命中矢而薨。天皇■之。常懷憤。至此役也。意欲窮誅。乃爲御謠之曰。瀰都瀰都志。倶梅能故邏餓。介耆茂等珥。阿波赴珥破。介瀰羅毘苔茂苔。曾迺餓毛苔。曾禰梅屠那藝弖。于笞弖之夜莽務。又謠之曰。瀰都瀰都志。倶梅能故邏餓。介耆茂等珥。宇惠志破餌介瀰。勾致弭比倶。和例破■輸例儒于智弖之夜莽務。因復縱兵忽攻之。凡諸御謠。皆謂來目歌。此的取歌者而名之也。時長髄彦乃遣行人言於天皇曰。嘗有天神之子。乘天磐船自天降止。號曰櫛玉饒速日命。〈饒速日。此云爾藝波揶卑。〉是娶吾妹三炊屋媛。〈亦名長髄媛。亦名鳥見屋媛。〉遂有兒息。名曰可美眞手命。〈可美眞手。此云于魔詩莽耐。〉故吾以饒速日命爲君而奉焉。夫天神之子豈有兩種乎。奈何更穩天神子。以奪人地乎。吾心推之、未必爲信。天皇曰。天神子亦多耳。汝所爲君。是實天神之子者。必有表物。可相示之。長髄彦即取饒速日命之天羽羽矢一隻及歩靭以奉示天皇。天皇覧之曰。事不虚也。還以所御天羽羽矢一隻及歩靭。賜示於長髄彦。長髄彦見其天表。益懷■■。然而凶器已搆。其勢不得中休。而猶守迷圖。無復改意。饒速日命本知天神慇懃唯天孫是與。且見夫長髄彦禀性愎 不可教以天人之際。乃殺之。帥其衆而歸順焉。天皇素聞鐃速日命是自天降者。而今果立忠効。則褒而寵之。此物部氏之遠祖也。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己未年(前662)二月辛亥《廿》◆己未年春二月壬辰朔辛亥。命諸將練士卒。是時層富縣波■丘岬有新城戸畔者。〈丘岬。此云 ■介佐棄。〉又和珥坂下有居勢祝者。〈坂下。此云瑳伽梅苔。〉臍見長柄丘岬有猪祝者。此三處土蜘蛛並恃其勇力不肯來庭。天皇乃分遺偏師皆誅之。又高尾張邑有土蜘蛛。其爲人也身短而手足長。與侏儒相類。皇軍結葛網而掩襲殺之。因改號其邑曰葛城。夫磐余之地舊名片居。〈片居。此云伽■韋。〉亦曰片立。〈片立。此云伽■■知。〉逮我皇師之破虜也。大軍集而滿於其地。因改號爲磐余。或曰。天皇徃甞嚴瓮粮出軍而征。是時。磯城八十梟帥於彼處屯聚居之。〈屯聚居。此云怡波瀰萎。〉果與天皇大戰。遂爲皇師所滅。故名之曰磐余邑。又皇師立詰之處。是謂猛田。作城處號曰城田。又賊衆戰死而僵屍枕臂處呼爲頬枕田。天皇以前年秋九月。潜取天香山之埴土。以造八十平瓮。躬自齋戒祭諸神。遂得安定區宇。故號取土之處曰埴安。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己未年(前662)三月丁卯《七》◆三月辛酉朔丁卯。《七》下令曰。自我東征於茲六年矣。頼以皇天之威。凶徒就戮。雖邊土未清。餘妖尚梗。而中洲之地無復風塵。誠宜恢廓皇都規大壯。而今運屬此屯蒙。民心朴素。巣棲穴住。習俗惟常。夫大人立制。義必隨時。苟有利民。何妨聖造。且當披拂山林。經營宮室。而恭臨寶位。以鎭元元。上則答乾靈授國之徳。下則弘皇孫養正之心。然後兼六合以開都。掩八紘而爲宇不亦可乎。觀夫畝傍山〈畝傍山。此云宇禰縻夜摩。〉東南橿原地者。蓋國之墺區乎。可治之。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己未年(前662)三月◆是月。即命有司經始帝宅。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庚申年(前661)八月戊辰《十六》◆庚申年秋八月癸丑朔戊辰。天皇當立正妃。改廣求華胄。時有人奏之曰。事代主神共三嶋溝■耳神之女玉櫛媛。所生兒。號曰媛蹈■五十鈴媛命。是國色之秀者。天皇悦之。
●03神武天皇即位前紀庚申年(前661)九月乙巳《廿四》◆九月壬午朔乙巳。納媛蹈■五十鈴媛命。以爲正妃。
★03神武天皇元年(辛酉前660)正月庚辰朔◆辛酉年春正月庚辰朔。天皇即帝位於橿原宮。』是歳爲天皇元年。』尊正妃爲皇后。生皇子神八井命。神渟名川耳尊。』故古語稱之曰。於畝傍之橿原也。太立宮柱於底磐之根。峻峙搏風於高天之原。而始馭天下之天皇。號曰神日本磐余彦火火出見天皇焉。』初天皇草創天基之日也。大伴氏之遠祖道臣命帥大來目部奉承密策。能以諷歌倒語掃蕩妖氣。倒語之用始起乎茲。
★03神武天皇二年(壬戌前659)二月乙巳《二》◆二年春二月甲辰朔乙巳。天皇定功行賞。賜道臣命宅地居于築坂邑。以寵異之。亦使大來目居于畝傍山以西川邊之地。今號來目邑。此其縁也。以珍彦爲倭國造。〈珍彦。此云于■毘故。〉又給弟猾猛田邑。因爲猛田縣主。是菟田主水部遠祖也。弟磯城名黒速。爲磯城縣主。復以釼根者爲葛城國造。又頭八咫烏亦人賞例。其苗裔即葛野主殿縣主部是也。
★03神武天皇四年(甲子前657)二月甲申《廿三》◆四年春二月壬戌朔甲申。詔曰。我皇祖之靈也自天降鑒光助朕躬。今諸虜已平。海内無事。可以郊祀天神用申大孝者也。乃立靈畤於鳥見山中。其地號曰上小野榛原。下小野榛原。用祭皇祖天神焉。
★03神武天皇三一年(辛卯前630)四月乙酉朔◆卅有一年夏四月乙酉朔。皇與巡幸。因登腋上■間丘。而廻望國状曰。妍哉乎國之獲矣。〈妍哉。此云鞅奈珥夜。〉雖内木錦之眞■國。猶如蜻蛉之臀■焉。由是始有秋津洲之號也。昔伊弉諾尊目此國曰。日本者浦安國。細戈千足國。磯輪上秀眞國。〈秀眞國。此云袍圖莽勾爾。〉復大己貴大神目之曰。玉牆内國。及至饒速日命乘天磐船。而翔行太虚也。睨是郷而降之。故因目之曰虚空見日本國矣。
★03神武天皇三二年(壬辰前629)正月甲寅《三》◆卅有二年春正月壬子朔甲寅。立皇子神渟名川耳尊爲皇太子。
★03神武天皇七六年(丙子前585)三月甲辰《十一》◆七十有六年春三月甲午朔甲辰。天皇崩于橿原宮。時年一百廿七歳。◆明年秋九月乙卯朔丙寅。葬畝傍山東北陵。

◇04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四 神渟名川耳天皇 綏靖天皇 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 安寧天皇 大日本彦耜友天皇 懿徳天皇 觀松彦香殖稻天皇 孝昭天皇 日本足彦國押人天皇 孝安天皇 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 孝靈天皇 大日本根子彦國牽天皇 孝元天皇 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 開化天皇
※神渟名川耳天皇 綏靖天皇◆04綏靖天皇即位前紀◆神渟名川耳天皇。神日本磐余彦天皇第三子也。母曰媛蹈■五十鈴媛命。事代主神之大女也。天皇風姿岐嶷。少有雄拔之氣。及壯容貎魁偉。武藝過人。而志尚沈毅。至四十八歳神日本磐余彦天皇崩。時神渟名川耳尊孝性純深。悲恭無已。特留心於喪葬之事焉。其庶兄手研耳命。行年已長。久歴朝機。故亦委事而親之。然其王立操■懷。本乖仁義。遂以諒闇之際威福自由。苞藏禍心。圖害二弟。☆于時太歳己卯。(前五八二)
●04綏靖天皇即位前紀己卯年(前582)十一月◆冬十一月。神渟名川耳尊。與兄神八井耳命。陰知其志而善防之。於山陵事畢。乃使弓部稚彦造弓。倭鍛部天津眞浦造眞■鏃。矢部作箭。及弓矢既成神渟名川耳尊欲以射殺手研耳命。會有手研耳命於片丘大 中獨臥于大牀。時渟名川耳尊謂神八井耳命曰。今適其時也。夫言貴密。事宜愼。故我之陰謀本無預者。今日之事唯吾與爾自行之耳。吾當先開 戸。爾其射之。因相随進入。神渟名川耳尊突開其戸。神八井耳命則手脚戰慄不能放矢。時神渟名川耳尊。掣取其兄所持弓矢。而射手研耳命。一發中胸。再發 中背。遂殺之。於是神八井耳命懣然自服。讓於神渟名川耳尊曰。吾是乃兄。而懦弱不能致果。今汝特挺神武。自誅元惡。宜哉乎。汝之光臨天位以承皇祖之業。吾當爲汝輔之奉典神祇者。是即多臣之始祖也。
★04綏靖天皇元年(庚辰前581)正月己卯《八》◆元年春正月壬申朔己卯。神渟名川耳尊即天皇位。都葛城。是謂高丘宮。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庚辰。
★04綏靖天皇二年(辛巳前580)正月◆二年春正月。立五十鈴依媛爲皇后。〈一書云。磯城縣主女川派媛。一書云。春日縣主大日諸女糸織媛也。〉即天皇之姨也。后生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
★04綏靖天皇四年(癸亥前578)四月◆四年夏四月。神八井耳命薨即葬于畝傍山北。
★04綏靖天皇二五年(甲辰前557)正月戊子《七》◆廿五年春正月壬午朔戊子。立皇子磯城津彦玉手看尊爲皇太子。
★04綏靖天皇三三年(壬子前549)五月◆卅三年夏五月。天皇不豫。▲癸酉崩。時年八十四。
※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 安寧天皇◆04安寧天皇即位前紀◆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神渟名川耳天皇太子也。母曰五十鈴依媛命。事代主神之少女也。★天皇以神渟名川耳天皇廿五年(庚辰前五五七)立爲皇太子。年廿一。★卅三年(壬子前五四九)夏五月。神渟名川耳天皇崩。☆其年七月癸亥朔乙丑。《三》太子即天皇位。
★04安寧天皇元年(癸丑前548)十月丙申《十一》◆元年冬十月丙戌朔丙申。葬神渟名川耳天皇於倭桃花鳥田丘上陵。尊皇后曰皇太后。
☆04安寧天皇元年(癸丑前548)☆是年也太歳癸丑。
★04安寧天皇二年(甲寅前547)◆二年遷都於片鹽。是謂浮孔宮。
★04安寧天皇三年(乙卯前546)正月壬午《五》◆三年春正月戊寅朔壬午。立渟名底仲媛命〈亦曰渟名襲媛。〉爲皇后。〈一書云。磯城縣主葉江女川津媛。一書云。大間宿禰女糸井媛。〉先是后生二皇子。第一曰息石耳命。第二曰大日本彦耜友天皇。〈一云。生三皇子。第一曰常津彦某兄。第二曰大日本彦耜友天皇。第三曰磯城津彦命。〉
★04安寧天皇十一年(癸亥前538)正月壬戌朔◆十一年春正月壬戌朔。立大日本彦耜友尊爲皇太子也。弟磯城津彦命。是猪使連之始祖也。
★04安寧天皇三八年(庚寅前516)十二月乙卯《六》◆卅八年冬十二月庚戌朔乙卯。天皇崩。時年五十七。
※04安寧天皇即位前紀◆大日本彦耜友天皇 懿徳天皇◆大日本彦耜友天皇。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第二子也。母曰渟名底仲媛命。事代主神孫鴨王女也。★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十一年(癸亥前五三八)正春正月壬戌。《一》立爲皇太子。年十六。★卅八年(庚寅前五一六)冬十二月。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崩。
★04懿徳天皇元年(辛卯前510)二月壬子◆元年春二月己酉朔壬子。《四》皇太子即天皇位。
●04懿徳天皇元年(辛卯前510)八月丙午朔◆秋八月丙午朔。葬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於畝傍山南御陰井上陵。
●04懿徳天皇元年(辛卯前410)九月乙丑(干支誤)◆九月丙子朔乙丑。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辛卯。
★04懿徳天皇二年(辛卯前509)正月戊寅《五》◆二年春正月甲戌朔戊寅。遷都於輕地。是謂曲峽宮。
●04懿徳天皇二年(辛卯前509)二月癸丑《十一》◆二月癸卯朔癸丑。立天豐津媛命爲皇后。〈一云。磯城縣主葉江男弟。猪手女泉媛。一云。磯城縣主太眞稚彦女飯日媛也。〉后生觀松彦香殖稻天皇。〈一云。天皇母 
弟武石彦奇友背命。〉
★04懿徳天皇二二年(辛卯前489)二月戊午《十二》◆廿二年春二月丁未朔戊午。立觀松彦香殖稻尊爲皇太子。年十八。
★04懿徳天皇三四年(甲子前477)九月辛未《八》◆卅四年秋九月甲子朔辛未。天皇崩。
※04孝昭天皇即位前紀◆觀松彦香殖稻天皇 孝昭天皇◆觀松彦香殖稻天皇。大日本彦耜友天皇太子也。母皇后天豐津媛命。息石耳命之女也。★天皇以大日本彦耜友天皇廿二年(辛卯前四八九)春二月丁未。立爲皇太子。★卅四年(甲子前四七七)秋九月。大日本彦耜友天皇崩。★明年(空位乙丑前四七六)冬十月戊午庚午。《十三》葬大日本彦耜友天皇於畝傍山南纎沙谿上陵。
★04孝昭天皇元年(丙寅前475)正月甲午《九》◆元年春正月丙戌朔甲午。皇太子即天皇位。
●04孝昭天皇元年(丙寅前475)四月己未《五》◆夏四月乙卯朔己未。尊皇后曰皇太后。
●04孝昭天皇元年(丙寅前475)七月◆秋七月。遷都於掖上。是謂池心宮。☆是年也太歳丙寅。
★04孝昭天皇二九元年(甲午前446)正月丙午《三》◆廿九年春正月甲辰朔丙午。立世襲足媛。爲皇后。〈一云。磯城縣主葉江女渟名城津媛。一云。倭國豐秋狹太雄女大井媛也。〉后生天足彦國押人命。日本足彦國押人天皇。
★04孝昭天皇六八年(癸酉前408)正月庚子《十四》◆六十八年春正月丁亥朔庚子。立日本足彦國押人尊皇太子。年廿。天足彦國押人命此和珥臣等始祖也。
★04孝昭天皇八三年(戊子前393)八月辛酉《五》◆八十三年秋八月丁巳朔辛酉。天皇崩。
※04孝安天皇即位前紀◆日本足彦國押人天皇 孝安天皇◆日本足彦國押人天皇。觀松彦香殖稻天皇第二子也。母曰世襲足媛。尾張連遠祖瀛津世襲之妹也。★天皇以觀松彦香殖稻天皇六十八年(癸酉前四〇八)春正月。立爲皇太子。★八十三年(戊子前三九三)秋八月。觀松彦香殖稻天皇崩。 
★04孝安天皇元年(己丑前392)正月辛卯《廿七》◆元年春正月乙酉朔辛卯。皇太子即天皇位。
●04孝安天皇元年(己丑前392)八月辛巳朔◆秋八月辛巳朔。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己丑。
★04孝安天皇二年(己丑前391)十月◆二年冬十月。遷都於室地。是謂秋津嶋宮。
★04孝安天皇二六年(甲寅前367)二月壬寅《十四》◆廿六年春二月己丑朔壬寅。立 姪押媛爲皇后。〈一云。磯城縣主葉江女長媛。一云。十市縣主五十坂彦女五十坂媛也。〉后生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
★04孝安天皇三八年(丙寅355)八月己丑《十四》◆卅八年秋八月丙子朔己丑。葬觀松彦香殖稻天皇于掖上博多山上陵。
★04孝安天皇七六年(甲辰前317)正月癸酉《五》◆七十六年春正月己巳朔癸酉。立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尊爲皇太子。年廿六。
★04孝安天皇一〇二年(庚午前291)正月丙午《九》◆百二年春正月戊戌朔丙午。天皇崩。
※04孝安天皇即位前紀◆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 孝靈天皇◆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日本足彦押人天皇太子也。母曰押媛。蓋天足彦國押人命之女乎。★天皇以日本足彦國押人天皇七十六年(甲辰前三一七)春正月。立爲皇太子。★百二年(庚午前二九一)春正月。日本足彦押人天皇崩。●秋九月甲午朔丙午。《十三》葬日本足彦國押人天皇于玉手丘上陵。●冬十二月癸亥朔丙寅。《四》皇太子遷都於黒田。是謂廬戸宮。
★04孝霊天皇元年(辛未前290)正月己卯《十二》◆元年元年春正月壬辰朔癸卯。太子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辛未。
★04孝霊天皇二年(壬申前289)二月丙寅《十一》◆二年春二月丙辰朔丙寅。立細媛命爲皇后。〈一云。春日千乳早山香媛。一云。十市縣主等祖女眞舌媛也。〉后生大日本根子彦國牽天皇。妃倭國香媛〈亦名■某姉。〉生倭迹迹日百襲姫命。彦五十狹芹彦命。〈亦名吉備津彦命。〉倭迹迹稚屋姫命。亦妃■某弟生彦狹嶋命。稚武彦命。弟稚武彦命。是吉備臣之始祖也。
★04孝霊天皇三六年(丙午前255)春正月己亥朔◆卅六年春正月己亥朔。立彦國牽尊爲皇太子。
★04孝霊天皇七六年(丙戌前215)二月癸丑《八》◆七十六年春二月丙午朔癸丑。天皇崩。
※04孝元天皇即位前紀◆大日本根子彦國牽天皇 孝元天皇◆大日本根子彦國牽天皇。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太子也。母曰細媛命。磯城縣主大目之女也。★天皇以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卅六年(丙午前二五五)春正月。立爲皇太子。年十九。★七十六年(丙戌前二一五)春二月。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崩。
★04孝元天皇元年(丁亥前214)正月甲申《十四》◆元年春正月辛未朔甲申。太子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丁亥。
★04孝元天皇四年(庚寅前211)三月甲午《十一》◆四年春三月甲申朔甲午。遷都於輕地。是謂境原宮。
★04孝元天皇六年(壬辰前209)九月癸卯《六》◆六年秋九月戊戌朔癸卯。葬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于片丘馬坂陵。
★04孝元天皇七年(癸巳前208)二月丁卯《二》◆七年春二月丙寅朔丁卯。立欝色謎命爲皇后。后生二男一女。第一曰大彦命。第二曰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第三曰倭迹迹姫命。〈一云。天皇母弟少彦男心命也。〉妃伊香色謎命生彦太忍信命。次妃河内青玉繋女埴安媛生武埴安彦命。兄大彦命。是阿倍臣。膳臣。阿閇臣。狹狹城山君。筑紫國造。越國造。伊賀臣。凡七族之始祖也。彦太忍信命。是武内宿禰之祖父也。
★04孝元天皇二二年(戊申前193)正月壬午《十四》◆廿二年春正月己巳朔壬午。立稚日本根子彦太日日尊爲皇太子。年十六。
★04孝元天皇五七年(癸未前158)九月癸酉《二》◆五十七年秋九月壬申朔癸酉。大日本根子彦牽天皇崩。
※04開化天皇即位前紀◆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 開化天皇◆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大日本根子彦國牽天皇第二子也。母曰欝色謎命。穗積臣達祖欝色雄命之妹也。★天皇以大日本根子彦國牽天皇廿二年(戊申前一九三)春正月。立爲皇太子。年十六。★五十七年(癸未前一五八)秋九月。大日本根子彦國牽天皇崩。●冬十一月辛未朔壬午。《十二》太子即天皇位。
★04開化天皇元年(甲申前157)正月癸酉《四》◆元年春正月庚午朔癸酉。尊皇后曰皇太后。
●04開化天皇元年(甲申前157)十月戊申《十三》◆冬十月丙申朔戊申。遷都于春日之地。〈春日。此云箇酒鵝。〉是謂率川宮。〈率川。 
此云伊社箇波。〉☆是年也太歳甲申。
★04開化天皇五年(戊子前153)二月壬子《六》◆五年春二月丁未朔壬子。葬大日本根子彦國牽天皇于劒池嶋上陵。
★04開化天皇六年(己丑前152)正月甲寅《十四》◆六年春正月辛丑朔甲寅。立伊香色謎命爲皇后。〈是庶母也。〉后生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先是天皇納丹波竹野媛爲妃。生彦湯産隅命。〈亦名彦蒋簀命。〉次妃和珥臣達祖姥津命之妹姥津媛生彦坐王。
★04開化天皇二八年(辛亥前130)正月丁酉《五》◆廿八年春正月癸巳朔丁酉。立御間城入彦尊爲皇太子。年十九。
★04開化天皇六〇年(癸未前98)四月甲子《九》◆六十年夏四月丙辰朔甲子。天皇崩。
●04開化天皇六〇年(癸未前98)十月乙卯《三》◆冬十月癸丑朔乙卯。葬于春日率川坂本陵。〈一云。坂上陵。時年百十五。〉

◇05巻首◆日本書紀卷第五 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 崇神天皇
※05崇神天皇即位前紀◆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第二子也。母曰伊香色謎命。物部氏遠祖大綜麻杵之女也。天皇年十九歳。(開化天皇二八年 辛亥 前一三〇)立爲皇太子。識性聰敏。幼好雄略。既壯寛博謹愼。崇重神祇。恒有經綸天業之心焉。★六十年(癸未前九八)夏四月。稚日本根子彦大日日天皇崩。
★05崇神天皇元年(甲申前97)正月甲午。《十三》◆元年春正月壬午朔甲午皇太子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05崇神天皇元年(甲申前97)二月辛亥《十六》◆二月辛亥朔丙寅。立御間城姫爲皇后。先是。后生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彦五十狹茅命。國方姫命。千千衝倭姫命。倭彦命。五十日鶴彦命。又妃紀伊國荒河戸畔女遠津年魚眼眼妙媛。生豐城入彦命。豐鍬入姫命。次妃尾張大海媛。〈一云大海宿禰女八坂振天某邊。〉生八坂入彦命。淳名城入姫命。十市瓊入姫命。☆是年也太歳甲申。
★05崇神天皇三年(丙戌前95)九月◆三年秋九月。遷都於磯城。是謂瑞籬宮。
★05崇神天皇四年(丁亥前94)十月壬午《廿三》◆四年冬十月庚申朔壬午。詔曰。惟我皇祖。諸天皇等。光臨宸極者。豈爲一身乎。蓋所以司牧人神經綸天下。故能世闡玄功。時流至徳。今朕奉承大運。愛育黎元。何當聿遵皇祖之跡。永保無窮之祚。其羣卿百僚。竭爾忠貞。共安天下。不亦可乎。
★05崇神天皇五年(戊子前93)◆五年。國内多疾疫。民有死亡者。且大半矣。(TOP)
★05崇神天皇六年(己丑前92)◆六年。百姓流離。或有背叛。其勢難以徳治之。是以晨興夕■。請罪神祇。先是。天照大神。倭大國魂二神。並祭於天皇大殿之内。然畏其神勢共住不安。故以天照大神。託豐鍬入姫命。祭於倭笠縫邑。仍立磯堅城神籬。〈神籬。此云比莽呂岐。〉亦以日本大國魂神。託渟名城入姫命令祭。然渟名城入姫命髮落體痩而不能祭。
★05崇神天皇七年(庚寅前91)二月辛卯《十五》◆七年春二月丁丑朔辛卯。詔曰。昔我皇祖大啓鴻基。其後聖業逾高。王風轉盛。不意。今當朕世數有災害。恐朝無善政。取咎於神祇耶。蓋命神龜以極致 之所由也。於是。天皇乃幸于神淺茅原。而會八十萬神以卜問之。是時。神明憑倭迹迹日百襲姫命曰。天皇何憂國之不治也。若能敬祭我者。必當自平矣。天皇問曰。教如此者誰神也。答曰。我是倭國城内所居神。名爲大物主神。時得神語隨教祭祀。然猶於事無驗。天皇乃沐浴齊戒。潔瀞殿内。而祈之曰。朕禮神尚未盡耶。何不享之甚也。冀亦夢裏教之。以畢神恩。是夜夢有一貴人。對立殿戸。自稱大物主神曰。天皇勿復爲愁國之不治。是吾意也。若以吾兒大田田根子。令祭吾者則立平矣。亦有海外之國自當歸伏。
●05崇神天皇七年(庚寅前91)八月己酉《七》◆秋八月癸卯朔己酉。倭迹速神淺茅原目妙姫。穗積臣遠祖大水口宿禰。伊勢麻績君。三人共同夢而奏言。昨夜夢之。有一貴人。誨曰。以大田田根子命爲祭大物主大神之主。亦以市磯長尾市爲祭倭大國魂神之主。必天下太平矣。天皇得夢辭益歡於心。布告天下求大田田根子。即於茅渟縣陶邑得大田田根子而貢之。天皇即親臨于神淺茅原。會諸王卿及八十諸部。而問大田田根子曰。汝其誰子。對曰。父曰大物主大神。母曰活玉依媛。陶津耳之女。亦云。奇日方天日方。武茅渟祇之女也。天皇曰。朕當榮樂。乃卜使物部連祖伊香色雄爲神班物者。吉之。又卜便祭他神。不吉。
●05崇神天皇七年(庚寅前91)十一月己卯《十三》◆十一月丁卯朔己卯。命伊香色雄而以物部八十手所作祭神之物。即以大田田根子。爲祭大物主大神之主。又以長尾市。爲祭倭大國魂神之主。然後卜祭他神吉焉。便別祭八十萬羣神。仍定天社。國社。及神地。神戸。於是疫病始息。國内漸謐五穀既成。百姓饒之。
★05崇神天皇八年(辛卯前90)四月乙卯《十六》◆八年夏四月庚子朔乙卯。以高橋邑人活日爲大神之掌酒。〈掌酒。此云佐介弭苔。〉
●05崇神天皇八年(辛卯前90)十二月乙卯《廿》◆冬十二月丙申朔乙卯。天皇以大田田根子令祭大神。是日活日自擧神酒。獻天皇。仍歌之曰。許能瀰枳破。和餓瀰枳那羅孺。■磨等那殊。於朋望能農之能。介瀰之瀰枳。伊句臂佐。伊久臂佐。如此歌之。宴于神宮。即宴竟之。諸大夫等歌之曰。宇磨佐開。瀰和能等能能。阿佐妬珥毛。伊弟■由介那。瀰和能等能渡■。於茲。天皇歌之曰。宇磨佐階。瀰和能等能能。阿佐妬珥毛。於辭寐羅箇禰。瀰和能等能渡烏。即開神宮門而幸行之。所謂大田田根子。今三輪君等之始祖也。
★05崇神天皇九年(壬辰前89)三月戊寅《十五》◆九年春三月甲子朔戊寅。天皇夢有神人。誨之曰。以赤盾八枚。赤矛八竿。祠墨坂神。亦以黒盾八枚。黒矛八竿。祠大坂神。
●05崇神天皇九年(壬辰前89)四月己酉《十六》◆夏四月甲午朔己酉。依夢之教。祭墨坂神。大坂神。
★05崇神天皇十年(癸巳前88)七月己酉《廿四》◆十年秋七月丙戌朔己酉。詔群卿曰。導民之本。在於教化也。今既禮神祇。災害皆耗。然遠荒人等。猶不受正朔。是未習王化耳。其選郡卿。遣于四方。令知朕意。
●05崇神天皇十年(癸巳前88)九月甲午《九》◆九月丙戌朔甲午。以大彦命遣北陸。武渟川別遣東海。吉備津彦遣西道。丹波道主命遣丹波。因以詔之曰。若有不受教者。乃擧兵伐之。既而共授印綬爲將軍。
▲05崇神天皇十年(癸巳前88)九月壬子《廿七》◆壬子。大彦命到於和珥坂上。時有少女歌之曰。〈一云。大彦命到山背平坂。時道側有童女歌之曰。〉瀰磨紀異利寐胡播揶。飫逎餓鳥■。志齊務苔。農殊末句志羅珥。比賣那素寐殊望。〈一云。於朋耆妬庸利。于介伽卑氏。許呂佐務苔。須羅句 志羅珥■。比賣那素寐須望。〉於是大彦命異之。問童女曰。汝言何辭。對曰。勿言也。唯歌耳。乃重詠先歌忽不見矣。大彦乃還而具以状奏。於是天皇姑倭迹迹日百襲姫命。聰明叡智。能識未然。乃知其歌恠。言于天皇。是武埴安彦將謀反之表者也。吾聞。武埴安彦之妻吾田媛。密來之取倭香山土。 領巾頭。而祈曰。是倭國之物實。乃反之。〈物實。此云望能志呂。〉是以知有事焉。非早圖必後之。於是更留諸將軍而議之。未幾時。武埴安彦與妻吾田媛。謀反逆興師忽至。各分道而夫從山背。婦從大坂。共入欲襲帝京。時天皇遣五十狹芹彦命。撃吾田媛之師。即遮於大坂皆大破之。殺吾田媛悉斬其軍卒。復遣大彦與和珥臣遠祖彦國葺。向山背撃埴安彦。爰以忌瓮鎭坐於和珥武 坂上。則率精兵。進登那羅山而軍之。時官軍屯聚而■■草木。因以號其山曰那羅山。〈■■。此云布瀰那羅須。〉更避那羅山。而進到輪韓河。與埴安彦。挾河屯之。各相挑焉。故時人改號其河曰挑河。今謂泉河訛也。埴安彦望之問彦國 曰。何由矣汝興師來耶。對曰。汝逆天無道。欲傾王室。故擧義兵欲討汝逆。是天皇之命也。於是各爭先射。武埴安彦先射彦國葺。不得中。後彦國 射埴安彦。中胸而殺焉。其軍衆脅退則追破於河北。而斬首過半。屍骨多溢。故號其處曰羽振苑。亦其卒怖走。屎漏于褌。乃脱甲而逃之。知不得兔。叩頭曰我君。故時人號其脱甲處曰伽和羅。褌屎處曰屎褌。今謂樟葉訛也。又號叩頭之處曰我君。〈叩頭。此云逎務。〉』是後。倭迹迹日百襲姫命爲大物主神之妻。然其神常晝不見而夜來矣。倭迹迹姫命語夫曰。君常晝不見者。分明不得視其尊顏。願暫留之。明旦仰欲覲美麗之威儀。大神對曰。言理灼然。吾明旦入汝櫛笥而居。願無驚吾形。爰倭迹迹姫命心裏密異之。待明以見櫛笥。遂有美麗小蛇。其長大如衣紐。則驚之叫啼。時大神有耻。忽化人形。謂其妻曰。汝不忍令羞吾。吾還令羞汝。仍踐大虚登于御諸山。爰倭迹迹姫命仰見而悔之急居。〈急居。此云菟岐于。〉則箸撞陰而薨。乃葬於大市。故時人號其墓。謂箸墓也。是墓者日也人作。夜也神作。故運大坂山石而造。則自山至于墓。人民相踵。以手遞傳而運焉。時人歌之曰。飫朋佐介珥。菟藝逎煩例屡。伊辭務邏■。手誤辭珥固佐縻。固辭介■務介茂。
●05崇神天皇十年(癸巳前88)十月乙卯朔◆冬十月乙卯朔。詔群臣曰。今返者悉伏誅。畿内無事。唯海外荒俗。騷動未止。其四道將軍等今急發之。
▲05崇神天皇十年(癸巳前88)十月丙子《廿二》◆丙子。將軍等共發路。
★05崇神天皇十一年(甲午前87)四月己卯《廿八》◆十一年夏四月壬子朔己卯。四道將軍以平戎夷之状奏焉。
☆05崇神天皇十一年(甲午前87)是歳◆是歳。異俗多歸。國内安寧。
★05崇神天皇十二年(乙未前86)三月丁亥《十一》◆十二年春三月丁丑朔丁亥。詔曰。朕初承天位。獲保宗廟。明有所蔽。徳不能綏。是以陰陽謬錯。寒暑矢序。疫病多起。百姓蒙災。然今解罪改過。敦禮神祇。亦垂教而緩荒俗。擧兵以討不服。是以官無廢事。下無逸民。教化流行。衆庶樂業。異俗重譯來。海外既歸化。宜當此時。更校人民。令知長幼之次第。及課 之先後焉。
●05崇神天皇十二年(乙未前86)九月己丑《十六》◆秋九月甲辰朔己丑。始校人民。更科調役。此謂男之弭調。女之手末調也。是以。天神地祇共和享。而風雨順時。百穀用成。家給人足。天下大平矣。故稱謂御肇國天皇也。★05崇神天皇十七年(庚子前八一)七月丙午朔◆十七年秋七月丙午朔。詔曰。船者天下之要用也。今海邊之民。由無船以甚苦歩運。其令諸國俾造船舶。
●05崇神天皇十七年(庚子前81)十月◆冬十月。始造船舶。
★05崇神天皇四八年(辛未前50)正月戊子《十》◆四十八年春正月己卯朔戊子。天皇勅豐城命。活目尊曰。汝等二子。慈愛共齊。不知曷爲嗣。各宜夢。朕以夢占之。二皇子於是被命。淨沐而祈寐。各得夢也。會明。兄豐城命以夢辭奏于天皇曰。自登御諸山向東。而八廻弄槍。八廻撃刀。弟活目尊以夢辭奏言。自登御諸山之嶺。繩■四方。逐食粟雀。則天皇相夢。謂二子曰。兄則一片向東。當治東國。弟是悉臨四方。宜繼朕位。
●05崇神天皇四八年(辛未前50)四月丙寅《十九》◆夏四月戊申朔丙寅。立活目尊爲皇太子。以豐城命令治東國。是上毛野君。下毛野君之始祖也。
★05崇神天皇六〇年(癸未前38)七月己酉《十四》◆六十年秋七月丙申朔己酉。詔群臣曰。武日照命。〈一云。武夷鳥。又云。天夷鳥。〉從天將來神寶。藏于出雲大神宮。是欲見焉。則遣矢田部造遠祖武諸隅〈一書云。一名大母隅也。〉而使獻。當是時。出雲臣之遠祖出雲振根主于神寶。是徃筑紫國而不遇矣。其弟飯入根則被皇命。以神寶付弟甘美韓日狹與子■濡渟而貢上。既而出雲振根從筑紫還來之。聞神寶獻于朝廷。責其弟飯入根曰。數日當待。何恐之乎。輙許神寶。是以既經年月。猶懷恨忿有殺弟之志。仍欺弟曰。頃者於止屋淵多生■。願共行欲見。則隨兄而往之。先是。兄竊作木刀。形似眞刀。當時自佩之。弟佩眞刀。共到淵頭。兄謂弟曰。淵水清冷。願欲共游沐。弟從兄言。各解佩刀置淵邊。沐於水中。乃兄先上陸。取弟眞刀自佩。後弟驚而取兄木刀。共相撃矣。弟不得拔木刀。兄撃弟飯入根而殺之。故時人歌之曰。椰勾毛多菟。伊頭毛多鷄流餓波鷄流多知。菟頭邏佐波磨枳。佐微那辭珥。阿波禮。於是甘美韓日狹。■濡渟。參向朝廷曲奏其状。則遣吉備津彦與武渟河別。以誅出雲振根。故出雲臣等畏是事。不祭大神而有間。時丹波氷上人。名氷香戸邊。啓于皇太子活目尊曰。己子有小兒。而自然言之。玉■鎭石。出雲人祭。眞種之甘美鏡。押羽振。甘美御神底寶御寶主。山河之水泳御魂。靜挂甘美御神底寶御寶主也。〈■。此云毛。〉是非似小兒之言。若有託言乎。於是。皇太子奏于天皇。則勅之使祭。
★05崇神天皇六二年(辛未前36)七月丙辰《二》◆六十二年秋七月乙卯朔丙辰。詔曰。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今河内狹山埴田水少。是以。其國百姓怠於農於農事。其多開池溝。以寛民業。
●05崇神天皇六二年(辛未前36)十月◆冬十月。造依網池。
●05崇神天皇六二年(辛未前36)十一月◆十一月。作苅坂池。反折池。〈一云。天皇居桑間宮造是三池也。〉
★05崇神天皇六五年(戊子前33)七月◆六十五年秋七月。任那國遣蘇那曷叱知令朝貢也。任那者。去筑紫國二千餘里。北阻海以在鷄林之西南。★05崇神天皇六八年(辛卯前三〇)十二月壬子《五》◆天皇踐祚六十八年冬十二月戊申朔壬子崩。時年百廿歳。★明年秋八月甲辰朔甲寅。《十一》葬于山邊道上陵。

◇06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六 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 垂仁天皇
※06垂仁天皇即位前紀◆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第三子也。母皇后曰御間城姫。大彦命之女也。★天皇以御間城天皇廿九年歳次壬子(壬子前六九)春正月己亥朔。生於瑞籬宮。生而有岐■之姿。及壯■儻大度。率性任眞。無所矯飾。天皇愛之。引置左右。廿四歳(崇神天皇四八辛未前五〇)因夢祥以立爲皇太子。六十八年(辛卯前三〇)冬十二月。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崩。
★06垂仁天皇元年(壬辰前29)正月戊寅《二》◆元年春正月丁丑朔戊寅。皇太子即天皇位。
●06垂仁天皇元年(壬辰前29)十月癸丑《十一》◆冬十月癸卯朔癸丑。葬御間城天皇於山邊道上陵。
●06垂仁天皇元年(壬辰前29)十一月癸酉《二》◆十一月壬申朔癸酉。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壬辰。
★06垂仁天皇二年(壬辰前28)二月己卯《九》◆二年春二月辛未朔己卯。立狹穗姫爲皇后。后生譽津別命。生而天皇愛之。常在左右。及壯而不言
●06垂仁天皇二年(壬辰前28)十月◆冬十月。更都於纒向。是謂珠城宮也。
☆06垂仁天皇二年(壬辰前28)是歳◆是歳。任那人蘇那曷叱智請之。欲歸于國。蓋先皇之世來朝未還歟。故敦賞蘇那曷叱智。仍齎赤絹一百疋。賜任那王。然新羅人遮之於道而奪焉。其二國之怨始起於是時也。〈一云御間城天皇之世。額有角人。乘一船泊于越國笥飯浦。故號其處曰角鹿也。問之曰。何國人也。對曰。意富加羅國王之子。名都怒我阿羅斯等。亦名曰于斯岐阿利叱智于岐。傳聞日本國有聖皇。以歸化之。到于穴門時。其國有人。名伊都都比古。謂臣曰。吾則是國王也。除吾復無二王。故勿往他處。然臣究見其爲人。必知非王也。既更還之。不知道路留連嶋浦。自北海廻之。經出雲國至於此間也。是時遇天皇崩。便留之。仕活目天皇逮于三年。天皇問都怒我阿羅斯等曰。欲歸汝國耶。對諮。甚望也。天皇詔阿羅斯等曰。汝不迷道必速詣之。遇先皇而仕歟。是以改汝本國名。追負御間城天皇御名。便爲汝國名。仍以赤織絹給阿羅斯等。返于本土。故號其國謂彌摩那國。其是之縁也。於是。阿羅斯等以所給赤絹藏于己國郡府。新羅人聞之。起兵至之。皆奪其赤絹。是二國相怨之始也。』一云。初都怒我阿羅斯等。有國之時。黄牛負田器。將往田舍。黄牛忽失。則尋迹覓之。跡留一郡家中。時有一老夫曰。汝所求牛者。入此郡家中。然郡公等曰。由牛所負物而推之。必設殺食。若其主覓至。則以物償耳。即殺食也。若問牛直欲得何物。莫望財物。便欲得郡内祭神云爾。俄而郡公等到之曰。牛直欲得何物。對如老父之教。其所祭神。是白石也。乃以白石。授牛主。因以將來置于寢中。其神石化美麗童女。於是。阿羅斯等大歡之欲合。然阿羅斯等去他處之間。童女忽失也。阿羅斯等大驚之。問己婦曰。童女何處去矣。對曰。向東方。則尋追求。遂遠浮海以入日本國。所求童女者。詣于難波爲比賣語曾社神。且至豐國國前郡。復爲比賣語曾社神。並二處見祭焉。〉
★06垂仁天皇三年(甲午前27)三月◆三年春三月。新羅王子天日槍來歸焉。將來物。羽太玉一箇。足高玉一箇。鵜鹿鹿赤石玉一箇。出石小刀一口。出石桙一枝。日鏡一面。熊神籬一具。并七物。則藏于但馬國。常爲神物也。〈一云。初天日槍。乘艇泊于播磨國。在於完粟邑。時天皇遣三輪君祖大友主與倭直祖長尾市於播磨。而問天日槍曰。汝也誰人。且何國人也。天日槍對曰。僕新羅國主之子也。然聞日本國有聖皇。則以己國授弟知古而化歸之。仍貢献物葉細珠。足高珠。鵜鹿鹿赤石珠。出石刀子。出石槍。日鏡。熊神籬。膽狹淺大刀。并八物。仍詔天日槍曰。播磨國完粟邑。淡路島出淺邑。是二邑。汝任意居之。時天日槍啓之曰。臣將住處。若垂天恩。聽臣情願地者。臣親歴視諸國。則合于臣心欲被給。乃聽之。於是。天日槍自菟道河泝之。北入近江國吾名邑而暫住。復更自近江。經若狹國西到但馬國則定住處也。是以近江國鏡谷陶人。則天日槍之從人也。故天日槍娶但馬出嶋人。太耳女。麻多烏。生但馬諸助也。諸助生但馬日楢杵。日楢杵生清彦。清彦生田道間守也。〉
★06垂仁天皇四年(乙未前26)九月戊申《廿三》◆四年秋九月丙戌朔戊申。皇后母兄狹穗彦王謀反欲危社稷。因伺皇后之燕居而語之曰。汝孰愛兄與夫焉。於是。皇后不知所問之意趣。輙對曰。愛兄也。則誂皇后曰。夫以色事人。色衰寵緩。今天下多佳人。各遞進求寵。豈永得恃色乎。是以冀吾登鴻祚。必與與汝照臨天下。則高枕而永終百年。亦不快乎。願爲我弑天皇。仍取匕首。授皇后曰。是匕首佩■中。當天皇之寢。廼刺頚而弑焉。皇后於是心裏兢戰不知所如。然視兄王之志。便不可得諌。故受其匕首。獨無所藏。以著衣中。遂有諌兄之情歟。
★06垂仁天皇五年(丙申前25)十月己卯朔◆五年冬十月己卯朔。天皇幸來目。居於高宮。時天皇枕皇后膝而晝寢。於是。皇后既無成事。而空思之。兄王所謀。適是時也。即眼涙流之落帝面。天皇則寤之。語皇后曰。朕今日夢矣。錦色小蛇。繞于朕頚。復大雨從狹穗發而來之濡面。是何祥也。皇后則知不得匿謀。而悚恐伏地。曲上兄王之反状。因以奏曰。妾不能違兄王之志。亦不得背天皇之恩。告言則亡兄王。不言則傾社稷。是以一則以懼。一則以悲。俯仰喉咽。進退而血泣。日夜懷悒。無所訴言。唯今日也。天皇枕妾膝而寢之。於是。妾一思矣。若有狂婦成兄志者。適遇是時不勞以成功乎。茲意未竟。眼涕自流。則擧袖拭涕。從袖溢之沾帝面。故今日夢也。必是事應焉。錦色小蛇則授妾匕首也。大雨忽發則妾眼涙也。天皇謂皇后曰。是非汝罪也。即發近縣卒。命上毛野君遠祖八綱田。令撃狹穗彦。時狹穗彦與師距之。忽積稻作城。其堅不可破。此謂稻城也。踰月不降。於是皇后悲之曰。吾雖皇后。既亡兄王。何以面目莅天下耶。則抱王子譽津別命。而入之於兄王稻城。天皇更益軍衆。悉圍其城。即勅城中曰。急出皇后與皇子。然不出矣。則將軍八綱田放火焚其城。於焉皇后令懷抱皇子。踰城上而出之。因以奏請曰。妾始所以逃入兄城。若有因妾子免兄罪乎。今不得免乃知妾有罪。何得面縛。自經而死耳。唯妾雖死之。敢勿忘天皇之恩。願妾所掌後宮之事。宜授好仇。丹波國有五婦人。志並貞潔。是丹波道主王之女也。〈道主王者。稚日本根子太日日天皇之孫。彦坐王子也。一云。彦湯産隅王之子也。〉當納掖庭以盈後宮之數。天皇聽矣。時火興城崩。軍衆悉走。狹穗彦與妹共死于城中。天皇於是美將軍八綱田之功。號其名謂倭日向武日向彦八綱田也。
★06垂仁天皇七年(戊戌前23)七月乙亥《七》◆七年秋七月己巳朔乙亥。左右奏言。當麻邑有勇悍士。曰當麻蹶速。其爲人也。強力以能毀角申鈎。恒語衆中曰。於四方求之。豈有比我力者乎。何遇強力者。而不期死生。頓得爭力焉。天皇聞之。詔羣卿曰。朕聞。當麻蹶速者天下之力士也。若有比此人耶。一臣進言。臣聞。出雲國有勇士。曰野見宿禰。試召是人。欲當于蹶速。即日遣倭直祖長尾市喚野見宿禰。於是。野見宿禰自出雲至。則當麻蹶速與野見宿禰令■力。二人相對立。各擧足相蹶。則蹶折當麻蹶速之脇骨。亦蹈折其腰而殺之。故奪當麻蹶速之地。悉賜野見宿禰。是以其邑有腰折田之縁也。野見宿禰乃留仕焉。
★06垂仁天皇十五年(丙午前15)二月甲子◆十五年春二月乙卯朔甲子。《十》喚丹波五女納於掖庭。第一曰日葉酢媛。第二曰渟葉田瓊入媛。第三曰眞砥野媛。第四曰 瓊入媛。第五曰竹野媛。
●06垂仁天皇十五年(丙午前15)八月壬午朔◆秋八月壬午朔。立日葉酢媛命爲皇后。以皇后弟之三女爲妃。唯竹野媛者。因形姿醜返於本土。則羞其見返。到葛野自堕輿而死之。故號其地謂堕國。今謂弟國訛也。皇后日葉酢媛命生三男二女。第一曰五十瓊敷入彦命。第二曰大足彦尊第三曰大中姫命。第四曰倭姫命。第五曰稚城瓊入彦命。妃渟葉田瓊入媛生鐸石別命與膽香足姫命。次妃薊瓊入媛。生池速別命。稚淺津姫命。
★06垂仁天皇二三年(甲寅前7)九月丁卯《二》◆廿三年秋九月丙寅朔丁卯。詔群卿曰。譽津別王。是生年既卅。髯鬚八掬。猶泣如兒。常不言何由矣。因有司而議之。
●06垂仁天皇二三年(甲寅前7)十月壬申《八》◆冬十月乙丑朔壬申。天皇立於大殿前。譽津別皇子侍之。時有鳴鵠。度大虚。皇子仰觀鵠曰。是何物耶。天皇則知皇子見鵠得言而喜之。詔左右曰。誰能捕是鳥獻之。於是。鳥取造祖天湯河板擧奏言。臣必捕而獻。即天皇勅湯河板擧〈板擧。此云■儺。〉曰。汝獻是鳥必敦賞矣。時湯河板擧遠望鵠飛之方。追尋詣出雲而捕獲。或曰。得干但馬國。
●06垂仁天皇二三年(甲寅前7)十一月乙未《二》◆十一月甲午朔乙未。湯河板擧獻鵠也。譽津別命弄是鵠。遂得言語。由是以敦賞湯河板擧。則賜姓而曰鳥取造。因亦定鳥取部。鳥養部。譽津部。
★06垂仁天皇二五年(丙申前5)二月甲子《八》◆廿五年春二月丁巳朔甲子。詔阿倍臣遠祖武渟川別。和珥臣遠祖彦國 。中臣連遠祖大鹿嶋。物部連遠祖十千根。大伴連遠祖武日。五大夫曰。我先皇御間城入彦五十瓊殖天皇。惟叡作聖。欽明聰達。深執謙損。志懷沖退。綢繆機衡。禮祭神祇。剋己勤躬。日愼一日。是以人民富足。天下太平也。今當朕世。祭祀神祇。豈得有怠乎。
●06垂仁天皇二五年(丙申前5)三月丁亥《十》◆三月丁亥朔丙申。離天照大神於豐耜入姫命。託干倭姫命。爰倭姫命求鎭坐大神之處。而詣莵田筱幡。〈筱此云佐佐。〉更還之入近江國。東廻美濃到伊勢國。時天照大神誨倭姫命日。是神風伊勢國。則常世之浪重浪歸國也。傍國可怜國也。欲居是國。故隨大神教。其祠立於伊勢國。因興齋宮干五十鈴川上。是謂磯宮。則天照大神始自天降之處也。〈一云。天皇以倭姫命爲御杖。貢奉於天照太神。是以倭姫命以天照太神。鎭坐於磯城嚴橿之本而祠之。然後隨神誨。取丁巳年(垂仁二六年丁巳前四)冬十月甲子。遷干伊勢國渡遇宮。是時倭太神。著穗積臣遠祖大水口宿禰。而誨之曰。太初之時期曰。天照大神。悉治天原。皇御孫尊。専治葦原中國之八十魂神。我親治大地官者。言已訖焉。然先皇御間城天皇。雖祭祀神祇。微細未探其源根。以粗留於枝葉。故其天皇短命也。是以。今汝御孫尊。悔先皇之不及而愼祭。則汝尊壽命延長。復天下太平矣。時天皇聞是言。則仰中臣連祖探湯主而卜之。誰人以令祭大倭大神。即渟名城稚姫命食卜焉。因以命渟名城稚姫命。定神地於穴礒邑。祠於大市長岡岬。然是渟名城稚姫命。既身體悉痩弱以不能祭。是以命大倭直祖長尾市宿禰。令祭矣。〉
★06垂仁天皇二六年(丁巳前4)八月庚辰《三》◆廿六年秋八月戊寅朔庚辰。天皇勅物部十千根大連曰。屡遣使者於出雲國。雖検校其國之神寶。無分明申言者。汝親行干出雲。宜検校定。則十千根大連校定神寶。而分明奏言之。仍令掌神寶也。
★06垂仁天皇二七年(戊午前3)八月己卯《七》◆廿七年秋八月癸酉朔己卯。令祠官卜兵器爲神幣。吉之。故弓矢及横刀納諸神之社。仍更定神地。神戸以時祠之。蓋兵器祭神祇。始興於是時也。
☆06垂仁天皇二七年(戊午前3)是歳◆是歳。興屯倉于來目邑。〈屯倉。此云彌夜氣。〉
★06垂仁天皇二八年(己未前2)十月庚午《五》◆廿八年冬十月丙寅朔庚午。天皇母弟倭彦命薨。
●06垂仁天皇二八年(己未前2)十一月丁酉《二》◆十一月丙申朔丁酉。葬倭彦命于身狹桃花鳥坂。於是集近習者。悉生而埋立於陵域。數日不死。晝夜泣吟。遂死而爛之。犬烏聚■焉。天皇聞此泣吟之聲。心有悲傷。詔羣卿曰。夫以生所愛令殉亡者。是甚傷矣。其雖古風之。非良何從。自今以後。議之止殉。
★06垂仁天皇三十年(辛酉1)正月甲子《六》◆卅年春正月己未朔甲子。天皇詔五十瓊敷命。大足彦尊曰。汝等各言情願之物也。兄王諮。欲得弓矢。弟 王諮。欲得皇位。於是。天皇詔之曰。各宜隨情。則弓矢賜五十瓊敷命。仍詔大足彦尊曰。汝必繼朕位。
★06垂仁天皇三二年(己亥3)七月己卯《六》◆卅二年秋七月甲戌朔己卯。皇后日葉酢媛命〈一云。日葉酢根命也。〉薨。臨葬有日焉。天皇詔群卿曰。從死之道。前知不可。今此行之葬奈之爲何。於是。野見宿禰進曰。夫君王陵墓。埋立生人。是不良也。豈得傳後葉乎。願今將議便事而奏之。則遣使者。喚上出雲國之土部壹佰人。自領土部等。取埴以造作人馬及種種物形。獻于天皇曰。自今以後。以是土物。更易生人。樹於陵墓。爲後葉之法則。天皇於是大喜之。詔野見宿禰曰。汝之便議寔洽朕心。則其土物。始立于日葉酢媛命之墓。仍號是土物謂埴輪。亦名立物也。仍下令曰。自今以後。陵墓必樹是土物。無傷人焉。天皇厚賞野見宿禰之功。亦賜鍛地。即任土部職。因改本姓謂土部臣。是土部連等主天皇喪葬之縁也。所謂野見宿禰。是土部連等之始祖也。
★06垂仁天皇三四年(乙丑5)三月丙寅《二》◆卅四年春三月乙丑朔丙寅。天皇幸山背。時左右奏言之。此國有佳人。曰綺戸邊。姿形美麗。山背大國不遲之女也。天皇於茲執矛祈之曰。必遇其佳人。道路見瑞。比至于行宮。大龜出河中。天皇擧矛剌龜。忽化爲白石。謂左右曰。因此物而推之。必有驗乎。仍喚綺戸邊納于後宮。生磐衝別命。是三尾君之始祖也。先是娶山背苅幡戸邊。生三男。第一曰祖別命。第二曰五十日足彦命。第三曰膽武別命。五十日足彦命。是子石田君之始祖也。
★06垂仁天皇三五年(丙寅6)九月◆卅五年秋九月。遣五十瓊敷命于河内國。作高石池。茅渟池。
●06垂仁天皇三五年(丙寅6)十月◆冬十月。作倭狹城池。及迹見池。
☆06垂仁天皇三五年(丙寅6)是歳◆是歳。令諸國多開池溝數八百之。以農爲事。因是百姓富寛。天下大平也。
★06垂仁天皇三七年(戊申8)正月戊寅朔◆卅七年春正月戊寅朔。立大足彦尊爲皇太子。
★06垂仁天皇三九年(庚午10)十月◆卅九年冬十月。五十瓊敷命 居於茅渟菟砥川上宮。作劔一千口。因名其劒謂川上部。亦名曰裸伴。〈裸伴。此云阿箇潘娜我等母。〉藏于石上神宮也。是後命五十瓊敷命。俾主石上神宮之神寶。〈一云。五十瓊敷皇子。居于茅渟菟砥河上。而喚鍜名河上。作大刀一千口。是時楯部。倭文部。神弓削部。神矢作部。大穴磯部。泊橿部。玉作部。神刑部。日置部。大刀佩部。并十箇品部賜五十瓊敷皇子。其一千口大刀者。藏于忍坂邑。然後從忍坂移之。藏于石上神宮。是時神乞之言。春日臣族。名市河令治。因以命市河令治。是今物部首之始祖也。〉
★06垂仁天皇八七年(戊午58)二月辛卯《五》◆八十七年春二月丁亥朔辛卯。五十瓊敷命謂妹大中姫曰。我老也。不能掌神寶。自今以後。必汝主焉。大中姫命辭曰。吾手弱女人也。何能登天神庫耶。〈神庫。此云保玖羅。〉五十瓊敷命曰。神庫雖高。我能爲神庫造梯。豈煩登庫乎。故諺曰神之神庫隨樹梯之。此其縁也。然遂大中姫命授物部十千根大連而令治。故物部連等至于今治石上神寶。是其縁也。昔丹波國桑田村有人。名曰甕襲。則甕襲家有犬。名曰足徃。是犬咋山獸名牟士那而殺之。則獸腹有八尺瓊勾玉。因以獻之。是玉今有石上神宮。
★06垂仁天皇八八年(己未59)七月戊午《十》◆八十八年秋七月己酉朔戊午。詔群卿曰。朕聞。新羅王子天日槍初來之時。將來寶物今有但馬。元爲國人見貴。則爲神寶也。朕欲見其寶物。▼即日遣使者。詔天日槍之曾孫清彦而令獻。於是清彦被勅。乃自捧神寶而獻之。羽太玉一箇。足高玉一箇。鵜鹿鹿赤石玉一箇。日鏡一面。熊神籬一具。唯有小刀一口。名曰出石。則清彦忽以爲。非獻刀子。仍匿袍中而自佩之。天皇未知匿小刀之情。欲寵清彦。而召之賜酒於御所。時刀子從袍中出而顯之。天皇見之。親問清彦曰。爾袍中刀子者何刀子也。爰清彦知不得匿刀子而呈言。所獻神寶之類也。則天皇謂清彦曰。其神寶之豈得離類乎。乃出而獻焉。皆藏於神府。然後開寶府而視之。小刀自失。則使問清彦曰。爾所獻刀子忽失矣。若至汝所乎。清彦答曰。昨夕刀子自然至於臣家。乃明旦失焉。天皇則惶之。且更勿覓。是後出石刀子自然至于淡路嶋。其嶋人謂神。而爲刀子立祠。是於今所祠也。』昔有一人。乘艇而泊于但馬國。因問曰。汝何國人也。對曰。新羅王子。名曰天日槍。則留于但馬娶其國前津耳〈一云。前津見。一云。太耳〉女。麻 能烏。生但馬諸助。是清彦之祖父也。
★06垂仁天皇九十年(辛酉61)二月庚子朔◆九十年春二月庚子朔。天皇命田道間守。遣常世國。令求非時香菓。〈香菓。此云箇倶能未。〉今謂橘是也。
★06垂仁天皇九九年(庚午70)七月戊午朔◆九十九年秋七月戊午朔。天皇崩於纒向宮。時年百四十歳。
●06垂仁天皇九九年(庚午70)一二月壬子《十》◆冬十二月癸卯朔壬子。葬於菅原伏見陵。★明年(景行天皇元年辛未七一)春三月辛未朔壬午。《十二》田道間守至自常世國。則賚物也非時香菓八竿八縵焉。田道間守於是泣悲歎之曰。受命天朝。遠往絶域。萬里蹈浪。遥度弱水。是常世國。則神仙秘區。俗非所臻。是以往來之間。自經十年。豈期獨凌峻瀾。更向本土乎。然頼聖帝之神靈。僅得還來。今天皇既崩。不得復命。臣雖生之。亦何益矣。乃向天皇之陵。叫哭而自死之。群臣聞皆流涙也。田道間守。是三宅連之始祖也。

◇07巻首◆日本書紀卷第七 大足彦忍代別天皇 景行天皇 稚足彦天皇 成務天皇
※07景行天皇即位前紀◆大足彦忍代別天皇 景行天皇◆大足彦忍代別天皇。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第三子也。母皇后曰日葉洲媛命。丹波道主王之女也。★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卅七年(戊申八)立爲皇太子。★九十九年(庚午七〇)春二月。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崩。
★07景行天皇元年(辛未71)七月己卯《十一》◆秋七月己巳朔卯己卯。太子即天皇位。因以改元。
☆07景行天皇元年(辛未71)☆是年也太歳辛未。
★07景行天皇二年(壬申72)二月戊辰《三》◆二年春三月丙寅朔戊辰。立播磨稻日大郎姫〈一云。稻日稚郎姫。郎姫。此云異羅■■。〉爲皇后。后生二男。第一曰大碓皇子。第二曰小碓尊。〈一書云。皇后生三男。其第三曰稚倭根子皇子。〉其大碓皇子。小碓尊。一日同皰而雙生。天皇異之。則誥於碓。故因號其二王曰大碓。小碓也。是小碓尊。亦名日本童男。〈童男。此云鳥具奈。〉亦曰日本武尊。幼有雄略之氣。及壯容貌魁偉。身長一丈。力能扛鼎焉。
★07景行天皇三年(癸酉73)二月庚寅朔◆三年春二月庚寅朔。卜幸于紀伊國。將祭祀群神祇。不吉。乃車駕止之。遣屋主忍男武雄心命〈一云武猪心。〉令祭。爰屋主忍男武雄心命詣之。居于阿備柏原而祭祀神祇。仍住九年。則娶紀直遠祖菟道彦之女影媛。生武内宿禰。
★07景行天皇四年(庚戌74)二月甲子《十一》◆四年春二月甲寅朔甲子。天皇幸美濃。左右奏言之。茲國有佳人。曰弟媛。容姿端正。八坂入彦皇子之女也。天皇欲得爲妃。幸弟媛之家。弟媛聞乘輿車駕。則隱竹林。於是天皇權令弟媛至而居于泳宮。〈泳宮。此云區玖利能彌揶。〉鯉魚浮池朝夕臨視而戯遊。時弟媛欲見其鯉魚遊。而密來臨池。天皇則留而通之。爰弟媛以爲。夫婦之道。古今逹則也。然於吾而不便。則請天皇曰。妾性不欲交接之道。今不勝皇命之威。暫納帷幕之中。然意所不快。亦形姿穢陋。久之不堪陪於掖庭。唯有妾姉。名曰八坂入媛。容姿麗美。志亦貞潔。宜納後宮。天皇聽之。仍喚八坂入媛爲妃。生七男六女。第一曰稚足彦天皇。第二曰五百城入彦皇子。第三曰忍之別皇子。第四曰稚倭根子皇子。第五曰大酢別皇子。第六曰渟熨斗皇女。第七曰渟名城皇女。第八曰五百城入姫皇女。第九曰■依姫皇女。第十曰五十狹城入彦皇子。第十一曰吉備兄彦皇子。第十二曰高城入姫皇女。第十三曰弟姫皇女。又妃三尾氏磐城別之妹。水齒郎媛。生五百野皇女。次妃五十河媛。生神櫛皇子。稻背入彦皇子。其兄神櫛皇子。是讃岐國造之始祖也。弟稻背入彦皇子。是播磨別之始祖也。次妃阿倍氏木事之女。高田媛。生武國凝別皇子。是伊豫國御村別之始祖也。次妃日向髪長大田根。生日向襲津彦皇子。是阿牟君之始祖也。次妃襲武媛。生國乳別皇子與國背別皇子。〈一云。宮道別皇子。〉豐戸別皇子。其兄國乳別皇子。是水沼別之始祖也。弟豐戸別皇子。是火國別之始祖也。夫天皇之男女。前後并八十子。然除日本武尊。稚足彦天皇。五百城入彦皇子外。七十餘子。皆封國郡。各如其國。故當今時。謂諸國之別者。即其別王之苗裔焉。
◎07景行天皇四年(庚戌74)二月是月◆是月。天皇聞美濃國造。名神骨之女。兄 名兄遠子。弟名弟達子。並有國色。則遣大碓命。使察其婦女之容姿。時大碓命便密通而不復命。由是恨大碓命。
●07景行天皇四年(庚戌74)十一月庚辰朔◆冬十一月庚辰朔。乘輿自美濃還。則更都於纒向。是謂日代宮。
★07景行天皇十二年(壬午82)七月◆十二年秋七月。熊襲反之不朝貢。
●07景行天皇十二年(壬午82)八月己酉《十五》◆八月乙未朔己酉。幸筑紫。
●07景行天皇十二年(壬午82)九月戊辰《五》◆九月甲子朔戊辰。到周芳娑麼。時天皇南望之。詔羣卿曰。於南方烟氣多起。必賊將在。則留之。先遣多臣祖武諸木。國前臣祖菟名手。物部君祖夏花。令察其状。爰有女人。曰神夏磯媛。其徒衆甚多。一國之魁帥也。聆天皇之使者至。則拔磯津山之賢木。以上枝挂八握釼中枝挂八咫鏡。下枝挂八尺瓊。亦素幡樹于船舳。參向而啓之曰。願無下兵。我之屬類。必不有違者。今將歸徳矣。唯有殘賊者。一曰鼻垂。妄假名號。山谷響聚。屯結於菟狹川上。二曰耳垂。殘賊貧婪。屡略人民。是居於御木〈木。此云開。〉川上。三曰麻剥。潜聚徒黨。居於高羽川上。四曰土折猪折。隱住於緑野川上。獨恃山川之險。以多掠人民。是四人也。其所據並要害之地。故各領眷屬。爲一處之長也。皆曰。不從皇命。願急撃之。勿失。於是。武諸木等先誘麻剥之徒。仍賜赤衣褌及種種奇物。兼令■不服之三人。乃率己衆而參來。悉捕誅之。天皇遂幸筑紫。到豐前國長峽縣。興行宮而居。故號其處曰京也。
●07景行天皇十二年(壬午82)十月◆冬十月。到碩田國。其地形廣大亦麗。因名碩田也。〈碩田。此云於保岐陀。〉到速見邑。有女人。曰速津媛。爲一處之長。其聞天皇車駕而自奉迎之諮言。茲山有大石窟。曰鼠石窟。有二土蜘蛛。住其石窟。一曰青。二曰白。又於直入縣禰疑野有三土蜘蛛。一曰打猿。二曰八田。三曰國摩侶。是五人並其爲人強力。亦衆類多之。皆曰。不從皇命。若強喚者。興兵距焉。天皇惡之不得進行。即留于來田見邑。權興宮室而居之。仍與群臣議之曰。今多動兵衆。以討土蜘蛛。若其畏我兵勢將隱山野必爲後愁。則採海石榴樹。作椎爲兵。因簡猛卒。授兵椎以穿山排草襲石室土蜘蛛。而破于稻葉川上。悉殺其黨。血流至踝。故時人其作海石榴椎之處曰海石榴市。亦血流之處曰血田也。復將討打猿。姪度禰疑山。時賊虜之矢。横自山射之。流於官軍前如雨。天皇更返城原。而卜於水上。便勒兵先撃八田於禰疑野而破。爰打猿謂不可勝而請服。然不聽矣。皆自投洞谷而死之。天皇初將討賊。次于柏峽大野。其野有石。長六尺。廣三尺。厚一尺五寸。天皇祈之曰。朕得滅土蜘蛛者。將蹶茲石。如柏葉而擧焉。因蹶之。則如柏上於大虚。故號其石曰蹈石也。是時祷神。則志我神。直入物部神。直入中臣神三神矣。
●07景行天皇十二年(壬午82)十一月◆十一月。到日向國。起行宮以居之。是謂高屋宮。
●07景行天皇十二年(壬午82)十二月丁酉《五》◆十二月癸巳朔丁酉。議討熊襲。於是。天皇詔群卿曰。朕聞之。襲國有厚鹿文。■鹿文者。是兩人熊襲之渠帥者也。衆類甚多。是謂熊襲八十梟帥。其鋒不可當焉。少興師則不堪滅賊。多動兵是百姓之害。何不假鋒刄之威。坐平其國。時有一臣進曰。熊襲梟帥有二女。兄曰市乾鹿文。〈乾。此云賦。〉弟曰市鹿文。容既端正。心且雄武。宜示重幣以■納麾下。因以伺其消息。犯不意之處。則會不血刄。賊必自敗。天皇詔。可也。於是。示幣欺其二女而納幕下。天皇則通市乾鹿文而陽寵。時市乾鹿文奏于天皇曰。無愁熊襲之不服。妾有良謀。即令從一二兵於己。而返家。以多設醇酒。令飮己父。乃醉而寐之。市乾鹿文密斷父弦。爰從兵一人進殺熊襲梟帥。天皇則惡其不孝之甚而誅市乾鹿文。仍以弟市鹿文賜於火國造。
★07景行天皇十三年(癸未83)五月◆十三年夏五月。悉平襲國。因以居於高屋宮。已六年也。於是。其國有佳人。曰御刀媛。〈御刀。此云彌波迦志。〉則召爲妃。生豐國別皇子。是日向國造之始祖也。
★07景行天皇十七年(丁亥87)三月己酉《十二》◆十七年春三月戊戌朔己酉。幸子湯縣。遊于丹裳小野。時東望之。謂左右曰。是國也直向於日出方。故號其國曰日向也。是日陟野中大石。憶京都而歌之曰。波辭枳豫辭。和藝幣能伽多由。區毛位多知區暮。夜摩苔波。區珥能摩保邏摩。多多儺豆久。阿烏伽枳夜摩。許莽例屡。夜摩苔之。于屡破試。異能知能摩會祁務比苔破。多多濔許莽。幣遇利能夜摩能。志邏伽之餓延塢。于受珥左勢。許能固。是謂思邦歌也。
★07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88)三月◆十八年春三月。天皇將向京以巡狩筑紫國。始到夷守。是時於石瀬河邊。人衆聚集。於是天皇遥望之。詔左右曰。其集者何人也。若賊乎。乃遣兄夷守。弟夷守二人令覩。乃弟夷守還來而諮之曰。諸縣君泉媛。依獻大御食而其族會之。
●07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88)四月甲子《三》◆夏四月壬戌朔甲子。到熊縣。其處有熊津彦者兄弟二人。天皇先使徴兄熊。則從使詣之。因徴弟熊。而不來。故遣兵誅之
▲07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88)四月壬申《十一》◆壬申。自海路泊於葦北小嶋而進食。時召山部阿弭古之祖小左。令進冷水。適是時嶋中無水。不知所爲。則仰之祈于天神地祗。忽寒泉從崖傍涌出。乃酌以獻焉。故號其曰水嶋也。其泉猶今在水嶋崖也。
●07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88)五月壬辰朔◆五月壬辰朔。從葦北發船到火國。於是日沒也。夜冥不知著岸。遥視火光。天皇詔挾杪者曰。直指火處。因指火往之。即得著岸。天皇問其火光之處曰。何謂邑也。國人對曰。是八代縣豐村。亦尋其火。是誰人之火也。然不得主。茲知非人火。故名其國曰火國。
●07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88)六月癸亥《三》◆六月辛酉朔癸亥。自高來縣渡玉杵名邑。時殺其處之土蜘蛛津頬焉。
▲07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88)六月丙子《十六》◆丙子。到阿蘇國也。其國郊原曠遠。不見人居。天皇曰。是國有人乎。時有二神。曰阿蘇都彦。阿蘇都媛。忽化人以遊詣之曰。吾二人在。何無人耶。故號其 國曰阿蘇。
●07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88)七月甲午《四》◆秋七月辛卯朔甲午。到筑紫後國御木。居於 高田行宮。時有僵樹。長九百七十丈焉。百寮蹈其樹而往來。時 人歌曰。阿佐志毛能。瀰概能佐烏麼志。魔幣菟耆瀰。伊和■羅秀暮。瀰開能佐烏麼志。爰天皇問之曰。是何樹也。有一老夫曰。是樹者歴木也。嘗未僵之先。當朝日暉。則隱杵嶋山。當夕日暉。亦覆阿蘇山也。天皇曰。是樹者神木。故是國宜號御木國。
▲07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88)七月丁酉《七》◆丁酉。到八女縣。則越藤山以南望粟岬。詔之曰。其山峯岫重疊。且美麗之甚。若神有其山乎。時水沼縣主猿大海奏言。有女神。名曰八女津媛。常居山中。故八女國之名由此而起也。
●07景行天皇十八年(戊子88)八月◆八月。到的邑而進食。是日膳夫等遺盞。故時人號其忘盞處曰浮羽。今謂的者訛也。昔筑紫俗號盞日浮羽。
★07景行天皇十九年(己丑89)九月癸卯《廿》◆十九年秋九月甲申朔癸卯。天皇至自日向。
★07景行天皇二〇年(庚寅90)二月甲申《四》◆廿年春二月辛巳朔甲申。遣五百野皇女令祭天照大神。
★07景行天皇二五年(乙未95)七月壬午《三》◆廿五年秋七月庚辰朔壬午。遣武内宿禰令察北陸。及東方諸國之地形。且百姓之消息也。
★07景行天皇二七年(丁酉97)二月壬《十二》子◆廿七年春二月辛丑朔壬子。武内宿禰自東國還之奏言。東夷之中。有日高見國。其國人。男女並椎結文身。爲人勇悍、是總曰蝦夷。亦土地沃壞而曠之。撃可取也。
●07景行天皇二七年(丁酉97)八月◆秋八月。熊襲亦反之。侵邊境不止。
●07景行天皇二七年(丁酉97)十月己酉《十三》◆冬十月丁酉朔己酉。遣日本武尊令撃熊襲。時年十六。於是。日本武尊曰。吾得善射者欲 與行。其何處有善射者焉。或者啓之曰。美濃國有善射者。曰弟彦公。於是。日本武尊遣葛城人宮戸彦喚弟彦公。故弟彦公便率石占横立。及尾張田子之稻置。乳近之稻置而來。則從日本武尊而行之。
●07景行天皇二七年(丁酉97)十二月◆十二月。到於熊襲國。因以伺其消息及地形之嶮易。 時熊襲有魁帥者。名取石鹿文。亦曰川上梟帥。悉集親族而欲宴。於是。日本武尊解髪作董女姿。以密伺川上梟帥之宴時。仍佩劔■裏。入於川上梟帥之宴室。居女人之中。川上梟帥感其童女之容姿。則携手同席。擧坏令飮而戲弄。于時也更深人闌。川上梟帥且被酒。於是。日本武尊抽■中之釼。刺川上梟帥之胸。未及之死。川上梟帥叩頭曰。且待之。吾有所言。時日本武尊留釼待之。川上梟帥啓之曰。汝尊誰人也。對曰。吾是大足彦天皇之子也。名曰本童男也。川上梟帥亦啓之曰。吾是國中之強力者也。是以當時諸人。不勝我之威力。而無不從者。吾多遇武力矣。未有若皇子者。是以賎賊陋口以奉尊號。若聽乎。曰。聽之。即啓曰。自今以後號皇子。應稱日本武皇子。言訖。乃通胸而殺之。故至于今稱曰日本武尊。是其縁也。然後遣弟彦等悉斬其黨類。無餘■。既而從海路還倭。到吉備以渡穴海。其處有惡神。則殺之。亦比至難波。殺柏濟之惡神。〈濟。此云和多利。〉
★07景行天皇二八年(戊戌98)二月乙丑朔◆廿八年春二月乙丑朔。日本武尊奏平熊襲之状曰。臣頼天皇之神靈。以兵一擧。頓誅熊襲之魁帥者。悉平其國。是以西洲既謐。百姓無事。唯吉備穴濟神。及難波柏濟神。皆有害心。以放毒氣。令苦路人。並爲禍害之薮。故悉殺其惡神。並開水陸之徑。天皇於是美日本武之功。而異愛。
★07景行天皇四〇年(庚戌110)六月◆四十年夏六月。東夷多叛。邊境騒動。
●07景行天皇四〇年(庚戌110)七月戊戌《十六》◆秋七月癸未朔戊戌。天皇詔群卿曰。今東國不安。暴神多起。亦蝦夷悉叛。屡略人民。遣誰人以平其亂。羣臣皆不知誰遣也。日本武尊奏言。臣則先勞西征。是役必大碓皇子之事矣。時大碓皇子愕然之。逃隱草中。則遣使者召來。爰天皇責曰。汝不欲矣豈強遣耶。何未對賊。以豫懼甚焉。因此遂封美濃。仍如封地。是身毛津君。守君凡二族之始祖也。於是。日本武尊雄誥之曰。熊襲既平。未經幾年。今更東夷叛之。何日逮于大平矣。臣雖勞之。頓平其亂。則天皇持斧鉞。以授日本武尊曰。朕聞。其東夷也。識性暴強。凌犯爲宗。村之無長。邑之勿首。各貪封堺。並相盜略。亦山有邪神。郊有姦鬼。遮衢塞徑。多令苦人。其東夷之中。蝦夷是尤強焉。男女交居。父子無別。冬則宿穴。夏則住樔。衣毛飮血。昆弟相疑。登山如飛禽。行草如走獸。承恩則忘見怨必報。是以箭藏頭髻。刀佩衣中。或聚黨類。而犯邊界。或伺農桑。以略人民。撃則隱草。追則入山。故往古以來。未染王化。今朕察汝人也。身體長大。容姿端正。力能扛鼎。猛如雷電。所向無前。所攻必勝。即知之。形則我子。實則神人。是寔天愍朕不叡。且國不平。令經綸天業。不絶宗廟乎。亦是天下。則汝天下也。是位則汝位也。願深謀遠慮。探姦伺變。示之以威。懷之以徳。不煩兵甲。自令臣隷。即巧言而調暴神。振武以攘姦鬼。於是。日本武尊乃受斧鉞。以再拜奏之曰。嘗西征之年。頼皇靈之威。堤三尺釼。撃熊襲國。未經浹辰。賊首伏罪。今亦頼神祗之靈。借天皇之威。往臨其境。示以徳教。猶有不服。即擧兵撃。仍重再拜之。天皇則命吉備武彦與大伴武日連。令從日本武尊。亦以七掬脛爲膳夫。
●07景行天皇四〇年(庚戌110)十月癸丑《二》◆冬十月壬子朔癸丑。日本武尊發路之。
▲07景行天皇四〇年(庚戌110)十月戊午《七》◆戊午。抂道拜伊勢神宮。仍辭于倭姫命曰。今被天皇之命。而東征將誅諸叛者。故辭之。於是倭姫命取草薙釼。授日本武尊曰。愼之莫怠也。
☆07景行天皇四〇年(庚戌110)是歳◆是歳。日本武尊初至駿河。其處賊陽從之。欺曰。是野也糜鹿甚多。氣如朝霧。足如茂林。臨而應狩。日本武尊信其言。入野中而覓獸。賊有殺王之情。〈王謂日本武尊也。〉放火燒其野。王知被欺。則以燧出火之。向燒而得兔〈一云。王所佩釼叢雲自抽之薙攘王之傍草。因是得免。故號其釼曰草薙也。叢雲。此云茂羅玖毛。〉王曰。殆被欺。則悉焚其賊衆而滅之。故號其處曰燒津。亦進相摸欲往上總。望海高言曰。是小海耳。可立跳渡。乃至于海中暴風忽起。王船漂蕩而不可渡。時有從王之妾。曰弟橘媛。穗積氏忍山宿禰之女也。啓王曰。今風起浪泌。王船欲沒。是必海神心也。願以妾之身。贖王之命而入海。言訖。乃披瀾入之。暴風即止。船得著岸。故時人號其海曰馳水也。爰日本武尊則從上總轉入陸奥國。時大鏡縣於王船。從海路廻於葦浦。横渡玉浦至蝦夷境。蝦夷賊首嶋津神。國津神等。屯於竹水門而欲距。然遥視王船。豫怖其威勢。而心裏知之不可勝。悉捨弓矢。望拜之曰。仰視君容。秀於人倫。若神之乎。欲知姓名。王對之曰。吾是現人神之子也。於是。蝦夷等悉慄。則■裳披浪。自扶王船而着岸。仍面縛服罪。故免其罪。因以俘其首帥。而令從身也。蝦夷既平。自日高見國還之。西南歴常陸。至甲斐國。居于酒折宮。時擧燭而進食。是夜。以歌之問侍者曰。珥比麼利。菟玖波■須擬■。異玖用加禰菟流。諸侍者不能答言。時有秉燭者。續王歌之末而歌曰。伽餓奈倍■。用珥波虚虚能用。比珥波苔■伽■。即美秉燭人之聰而敦賞。則居是宮。以靭部賜大伴連之遠祖武日也。於是。日本武尊曰。蝦夷凶首。咸伏其辜。唯信濃國。越國。頗未從化。則自甲斐北轉。歴武藏。上野。西逮于碓日坂。時日本武尊毎有顧弟橘媛之情。故登碓日嶺而東南望之。三歎曰。吾嬬者耶〈嬬。此云菟摩。〉故因號山東諸國。曰吾嬬國也。於是。分道。遣吉備武彦於越國。令鑒察其地形嶮易。及人民順不。則日本武尊進入信濃。是國也山高谷幽。翠嶺萬重。人倚杖難升。巖嶮磴紆。長峯數千。馬頓轡而不進。然日本武尊披烟凌霧遥徑大山。既■于峯而飢之。食於山中。山神令苦王。以化白鹿立於王前。王異之。以一箇蒜彈白鹿。則中眼而殺之。爰王忽失道。不知所出。時白狗自來。有導王之状。隨狗而行之。得出美濃。吉備武彦自越出而遇之。先是。度信濃坂者。多得神氣以■臥。但從殺白鹿之後。踰是山者。嚼蒜塗人及牛馬。自不中神氣也。日本武尊更還於尾張。即娶尾張氏之女宮簀媛。而淹留踰月。於是聞近江膽吹山有荒神。即解釼置於宮簀媛家。而徒行之。至膽吹山山神化大蛇當道。爰日本武尊不知主神化蛇之謂。是大蛇必荒神之使也。既得殺主神。其使者豈足求乎。因跨蛇猶行。時山神之興雲零氷。峯霧谷■。無復可行之路。乃捷遑不知其所跋渉。然凌霧強行。方僅得出。猶失意如醉。因居山下之泉側。乃飲其水丐醒之。故號其泉曰居醒泉也。日本武尊於是始有痛身。然稍起之還於尾張。爰不入宮簀媛之家。便移伊勢而到尾津。昔日本武尊向東之歳。停尾津濱而進食。是時解一釼置於松下。遂忘而去。今至於此。是釼猶存。故歌曰。烏波利珥。多陀珥霧伽幣流。比苔菟麻菟。阿波例比等菟麻菟。比苔珥阿利勢麼。岐農岐勢摩之■。多知波開摩之■。逮于能褒野而痛甚之。則以所俘蝦夷等獻於神宮。因遣吉備武彦。奏之於天皇曰。臣受命天朝。達征東夷。則被神恩。頼皇威。而叛者伏罪。荒神自調。是以。卷甲■戈。■悌還之。冀曷曰曷時。復命天朝。然天命忽至。隙駟難停。是以獨臥曠野。無誰語之。豈惜身亡。唯愁不面。既而崩于能褒野。時年卅。天皇聞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晝夜喉咽。泣悲■■。因以大歎之曰。我子小碓王。昔熊襲叛之日。未及總角。久煩征伐。既而恒在左右。補朕不及。然東夷騒動。勿使討者。忍愛以入賊境。一日之無不顧。是以朝夕進退。佇待還日。何禍兮。何罪兮。不意之間。倏亡我子。自今以後。與誰人之經綸鴻業耶。即詔羣卿命百寮。仍葬於伊勢國能褒野陵。』時日本武尊化白鳥。從陵出之。指倭國而飛之。群臣等因以開其棺槻而視之。明衣空留而屍骨無之。於是。遺使者追尋白鳥。則停於倭琴彈原。仍於其處造陵焉。白鳥飛至河内。留舊市邑。亦其處作陵。故時人號是三陵曰白鳥陵。然遂高翔上天。徒葬衣冠。因欲録功名。即定武部也。☆景行天皇四三年(癸丑一一三)◆是歳也。天皇踐祚四十三年焉。
★07景行天皇五一年(辛酉121)正月戊子《七》◆五十一年春正月壬午朔戊子。招群卿而宴數日矣。時皇子稚足彦尊。武内宿禰不參赴于宴庭。天皇召之問其故。因以奏之曰。其宴樂之日。群卿百寮。必情在戯遊。不存國家。若有狂生而伺墻閤之隙乎。故侍門下備非常。時天皇謂之曰。灼然。〈灼然。此云以耶知擧。〉則異寵焉。
●07景行天皇五一年(辛酉121)八月壬子《四》◆秋八月己酉朔壬子。立稚足彦尊爲皇太子。是日命武内宿禰爲棟梁之臣。』初日本武尊所佩草薙横刀。是今在尾張國年魚市郡熱田社也。』於是所獻神宮蝦夷等。晝夜喧譁。出入無禮。時倭姫命曰。是蝦夷等不可近就於神宮。則進上於朝庭。仍令安置御諸山傍。未經幾時。悉伐神山樹。叫呼隣里。而脅人民。天皇聞之詔群卿曰。其置神山傍之蝦夷。是本有獸心。難住中國。故隨其情願。令班邦畿之外。是今播磨。讃岐。伊豫。安藝。阿波。凡五國佐伯部之祖也。』初日本武尊娶兩道入姫皇女爲妃。生稻依別王。次足仲彦天皇。次布忍入姫命。次稚武王。其兄稻依別王。是犬上君。武部君。凡二族之始祖也。又妃吉備武彦之女。吉備穴戸武媛。生武卵王。與十城別王。其兄武卵王。是讃岐綾君之始祖也。弟十城別王。是伊豫別君之始祖也。次妃穗積氏忍山宿禰之女。弟橘媛生稚武彦王。
★07景行天皇五二年(壬戌121)五月丁未《四》◆五十二年夏五月甲辰朔丁未。皇后播磨太郎姫薨。
●07景行天皇五二年(壬戌122)七月己酉《七》◆秋七月癸卯朔己酉。立八坂入媛命爲皇后。
★07景行天皇五三年(癸亥123)八月丁卯朔◆五十三年秋八月 丁卯朔。天皇詔群曰。朕顧愛子。何日止乎。冀欲巡狩小碓王所平之國。
◎07景行天皇五三年(癸亥123)八月是月◆是月。乘輿幸伊勢。轉入東海。
●07景行天皇五三年(癸亥123)十月◆冬十月。至上總國。從海路渡淡水門。是時聞覺賀鳥之聲。欲見其鳥形。尋而出海中。仍得白蛤。於是。膳臣遠祖。名磐鹿六鴈。以蒲爲手繦。白蛤 爲膾而進之。故美六鴈臣之功。而賜膳大伴部。
●07景行天皇五三年(癸亥123)十二月◆十二月。從東國還之居伊勢也。是謂綺宮。
★07景行天皇五四年(甲子124)九月己酉《十九》◆五十四年秋九月辛卯朔己酉。自伊勢還於倭居纒向宮。
★07景行天皇五五年(乙丑125)二月壬辰《五》◆五十五年春二月戊子朔壬辰。以彦狹嶋王拜東山道十五國都督。是豐城命之孫也。然到春日穴咋邑。臥病而薨之。是時。東國百姓悲其王不至。竊盜王尸葬於上野國。
★07景行天皇五六年(丙寅126)八月◆五十六年秋八月。詔御諸別王曰。汝父彦狹嶋王。不得向任所而早薨。故汝専領東國。是以御諸別王承天皇命。且欲成父業。則行治之早得善政。時蝦夷騷動。即擧兵而撃焉。時蝦夷首帥。足振邊。大羽振邊。遠津闇男邊等。叩頭而來之。頓首受罪。盡獻其地。因以免降者而誅不服。是以東久之無事焉。由是其子孫於今有東國。
★07景行天皇五七年(丁卯127)九月◆五十七年秋九月。造坂手池。即竹蒔其堤上。
●07景行天皇五七年(丁卯127)十月◆冬十月。令諸國興田部屯倉。
★07景行天皇五八年(戊辰128)二月辛亥《十一》◆五十八年春二月辛丑朔辛亥。幸近江國。居志賀三歳。是謂高穴穗宮。
★07景行天皇六十年(庚午130)十一月辛卯《七》◆六十年冬十一月乙酉朔辛卯。天皇崩於高穴穗宮。時年一百六歳。
※07成務天皇即位前紀◆稚足彦天皇 成務天皇◆稚足彦天皇。大足彦忍代別天皇第四子也。母皇后曰八坂入姫命。八坂入彦皇子之女也。★大足彦天皇四十六年(丙辰一一六 前紀辛酉一二一)。立爲太子。年廿四。★六十年(庚午一三〇)冬十一月。大足彦天皇崩。
★07成務天皇元年(辛未131)正月戊子《五》◆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戊子。皇太子即位。☆是年也。太歳辛未。
★07成務天皇二年(辛未132)十一月壬午《十》◆二年冬十一月癸酉朔壬午。葬大足彦天皇於倭國之山邊道上陵。尊皇后曰皇太后。
★07成務天皇三年(癸酉133)正月己卯《七》◆三年春正月癸酉朔己卯。以武内宿禰爲大臣也。初天皇與武内宿禰同日生之。故有異寵焉。
★07成務天皇四年(甲戌134)二月丙寅朔◆四年春二月丙寅朔。詔之曰。我先皇大足彦天皇。聰明神武。膺 受■圖。洽天順人。撥賊反正。徳■覆■。道協造化。是以。普天率土莫不王臣。稟氣懷靈。何非得處。今朕嗣踐寶祚。夙夜兢■。然黎元蠢爾。不悛野心。是國郡無君長。縣邑無首渠者焉。自今以後。國郡立長。縣邑置首。即取當國之幹了者任其國郡之首長。是爲中區之蕃屏也。
★07成務天皇五年(乙亥135)九月◆五年秋九月。令諸國。以國郡立造長。縣邑置稻置。並賜楯矛以爲表。則隔山河而分國縣。隨阡陌以定邑里。因以東西爲日縱。南北爲日横。山陽曰影面山陰曰背面。是以百姓安居。天下無事焉。
★07成務天皇四八年(戊子178)三月庚辰朔◆四十八年春三月庚辰朔。立甥足仲彦尊爲皇太子。
★07成務天皇六〇年(庚午190)六月己卯《十一》◆六十年夏六月己巳朔己卯。天皇崩。時年一百七歳。

◇08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八 足仲彦天皇 仲哀天皇
※08仲哀天皇即位前紀◆足仲彦天皇。日本武尊第二子也。母皇后曰兩道入姫命。活目入彦五十狹茅天皇之女也。天皇容姿端正。身長十尺。★稚足彦天皇四十八年(戊子一七八)立爲太子。〈時年卅一〉稚足彦天皇無男。故立爲嗣。★六十年(庚午一九〇)。天皇崩。★明年(辛未一九一)秋九月壬辰朔丁酉。《六》葬于倭國狹城盾列陵。〈盾列。此云多多那美。〉
★08仲哀天皇元年(壬申192)正月庚子《十一》◆元年春正月庚寅朔庚子。太子即天皇位。
●08仲哀天皇元年(壬申192)九月丙戌朔◆秋九月丙戌朔。尊母皇后曰皇太后。
●08仲哀天皇元年(壬申192)十一月乙酉朔◆冬十一月乙酉朔。詔群臣曰。朕未逮于弱冠。而父王既崩之。乃神靈化白鳥而上天。仰望之情。一日勿息。是以冀獲白鳥。養之於陵域之池。因以覩其鳥欲慰顧情。則令諸國。俾貢白鳥。
●08仲哀天皇元年(壬申192)閏十一月戊午《四》◆閏十一月乙卯朔戊午。越國貢白鳥四隻。於是。送鳥使人宿菟道河邊。時蘆髮蒲見別王視其白鳥而問之曰。何處將去白鳥也。越人答曰。天皇戀父王而將養狎。故貢之。則蒲見別王謂越人曰。雖白鳥而燒之則爲黒鳥。仍強之奪白鳥而將去。爰越人參赴之請焉。天皇於是惡蒲見別王無禮於先王。乃遣兵卒而誅矣。蒲見別王。則天皇之異母弟也。時人曰。父是天也。兄亦君也。其慢天違君。何得兔誅耶。☆是年也大歳壬申。
★08仲哀天皇二年(癸酉193)正月甲子《十一》◆二年春正月甲寅朔甲子。立氣長足姫尊爲皇后。先是。娶叔父彦人大兄之女大中姫爲妃。生■坂皇子。忍熊皇子。次娶來熊田造祖大酒主之女弟媛。生子譽屋別皇子。
●08仲哀天皇二年(癸酉193)二月戊子《六》◆二月癸未朔戊子。幸角鹿。即興行宮而居之。是謂笥飯宮。
◎08仲哀天皇二年(癸酉193)二月◆即月。定淡路屯倉。
●08仲哀天皇二年(癸酉193)三月丁卯《十五》◆三月癸丑朔丁卯。天皇巡狩南國。於是。留皇后及百寮。而從駕二三卿大夫。及官人數百而輕行之。至紀伊國而居于徳勒津宮。當是時。熊襲叛之不朝貢。天皇於是將討熊襲國。則自徳勒津發之。浮海而幸穴門。即日使遣角鹿。勅皇后曰。便從其津發之。逢於穴門。
●08仲哀天皇二年(癸酉193)六月庚寅《十》◆夏六月辛巳朔庚寅。天皇泊于豐浦津。且皇后從角鹿發而行之。到渟田門。食於船上。時海鰤魚多聚船傍。皇后以酒灑鰤魚。々々即醉而浮之。時海人多獲其魚而歡曰。聖王所賞之魚焉。故其處之魚。至于六月常傾浮如醉。其是之縁也。
●08仲哀天皇二年(癸酉193)七月乙卯《五》◆秋七月辛亥朔乙卯。皇后泊豐浦津。▼是日。皇后得如意珠於海中。
●08仲哀天皇二年(癸酉193)九月◆九月。興宮室于穴門而居之。是謂穴門豐浦宮。
★08仲哀天皇八年(己卯199)正月壬午《四》◆八年春正月己卯朔壬午。幸筑紫。時岡縣主祖熊鰐。聞天皇之車駕。豫拔取五百枝賢木。以立九尋船之舳。而上枝掛白銅鏡。中枝掛十握釼。下枝掛八尺瓊。參迎于周芳沙麼之浦而獻魚鹽地。因以奏言。自穴門至向津野大濟爲東門。以名篭屋大濟爲西門。限沒利嶋。阿閇嶋爲御筥。株柴嶋爲御■。〈御■。此云彌那陪。〉以逆見海爲鹽地。既而導海路。自山鹿岬。廻之入崗浦。到水門御船不得進。則問熊鰐曰。朕聞。汝能鰐者有明心以參來。何船不進。熊鰐奏之曰。御船所以不得進者。非臣罪。是浦口有男女二神。男神曰大倉主。女神曰菟夫羅媛。必是神之心歟。天皇則祷祈之。以挾抄者倭國菟田人伊賀彦爲祝令祭。則船得進。皇后別船自洞海〈洞。此云久岐。〉入之。潮涸不得進。時熊鰐更還之。自洞奉迎皇后。則見御船不進。惶懼之。忽作魚沼。鳥池悉聚魚鳥。皇后看是魚鳥之遊而忿心稍解。及潮滿即泊于崗津。又筑紫伊覩縣主祖五十迹手。聞天皇之行。拔取五百枝賢木。立于船之舳艫。上枝掛八尺瓊。中枝掛白銅鏡。下枝掛十握釼。參迎于穴門引嶋而獻之。因以奏言。臣敢所以獻是物者。天皇如八尺瓊之勾以曲妙御宇。且如白銅鏡以分明看行山川海原。乃提是十握釼平天下矣。天皇即美五十迹手曰伊蘇志。故時人號五十迹手之本土。曰伊蘇國。今謂伊覩者訛也。
▲08仲哀天皇八年(己卯199)正月己亥《廿一》◆己亥。到儺縣。因以居橿日宮。
●08仲哀天皇八年(己卯199)九月己卯《五》◆秋九月乙亥朔己卯。詔群臣以議討熊襲。時有神託皇后而誨曰。天皇何憂熊襲之不服。是膂完之空國也。豈足擧兵伐乎。愈茲國而有寶國。譬如處女之■。有向津國。〈■。此云麻用弭枳。〉眼炎之金銀彩色多在其國。是謂栲衾新羅國焉。若能祭吾者。則曾不血刄。其國必自服矣。復熊襲爲服。其祭之。以天皇之御船及穴門直踐立所獻之水田名大田。是等物爲幣也。天皇聞神言。有疑之情。便登高岳遥望之。大海曠遠而不見國。於是。天皇對神曰。朕周望之。有海無國。豈於大虚有國乎。誰神徒誘朕。復我皇祖諸天皇等盡祭神祇。豈有遺神耶。時神亦託皇后曰。如天津水影押伏而我所見國。何謂無國。以誹謗我言。其汝王之。如此言而遂不信者。汝不得其國唯今皇后始之有胎。其子有獲焉。然天皇猶不信。以強撃熊襲。不得勝而還之。
★08仲哀天皇九年(庚辰200)二月丁未《五》◆九年春二月癸卯朔丁未。天皇忽有痛身。而明日崩。時年五十二。即知。不用神言而早崩。〈一云。天皇親伐熊襲中賊矢而崩也。〉Top』於是皇后及大臣武内宿禰。匿天皇之喪。不令知天下。則皇后詔大臣及中臣烏賊津連。大三輪大友主君。物部膽咋連。大伴武以連曰。今天下未知天皇之崩。若百姓知之有懈怠者乎。則命四大夫。領百寮令守宮中。竊收天皇之屍。付武内宿禰。以從海路遷冗門。而殯于豐浦宮。爲无火殯斂。〈无火殯斂。此謂褒那之阿餓利。〉
▲08仲哀天皇九年(庚辰200)二月甲子《廿二》◆甲子。大臣武内宿禰自穴門還之。復奏於皇后。
★08仲哀天皇九年(庚辰200)是年◆是年。由新羅役。以不得葬天皇也。

◇09神功皇后巻首◆日本書紀卷第九 氣長足姫尊 神功皇后
※09神功皇后摂政前紀◆氣長足姫尊。稚日本根子彦太日日天皇之曾孫。氣長宿禰王之女也。母曰葛城高■媛。★足仲彦天皇二年(己酉一九三)立爲皇后。幼而聰明叡智。貌容壯麗。父王異焉。
★09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200)二月◆九年(庚辰200)春二月。足仲彦天皇崩於筑紫橿日宮。時皇后傷天皇不從神教而早崩以爲。知所崇之神。欲求財寶國。是以。命群臣及百寮。以解罪改過。更造齋宮於小山田邑。
●09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200)三月壬申朔◆三月壬申朔。皇后選吉日入。齋宮。親爲神主。則命武内宿禰令撫琴。喚中臣烏賊津使主爲審神者。因以千■高■置琴頭尾。而請曰。先日教天皇者誰神也。願欲知其名。逮于七日七夜。乃答曰。神風伊勢國之百傳度逢縣之拆鈴五十鈴宮所居神。名撞賢木嚴之御魂天疎向津媛命焉。亦問之。除是神復有神乎。答曰。幡荻穂出吾也。於尾田吾田節之淡郡所居神之有也。問亦有耶。答曰。天事代於虚事代玉籤入彦嚴之事代主神有之也。問亦有耶。答曰。有無之不知焉。於是。審神者曰。今不答而更後有言乎。則對曰於日向國橘小門之水底。所居而水葉稚之出居神。名表筒男。中筒男。底筒男神之有也。問亦有耶。答曰。有無之不知焉。遂不言且神矣。時得神語隨教而祭。然後遣吉備臣祖鴨別。令撃熊襲國。未經浹辰而自服焉。且荷持田村〈荷持。此云能登利。〉有羽白熊鷲者。其爲人強健。亦身有翼。能飛以高翔。是以不從皇命。毎略盜人民。
▲09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200)三月戊子《十七》◆戊子。皇后欲撃熊鷲而自橿日宮遷于松峽宮。時飄風忽起。御笠堕風。故時人號其處曰御笠也。
▲09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200)三月辛卯《廿》◆辛卯。至層増岐野即擧兵撃羽白熊鷲而滅之。謂左右曰。取得熊鷲我心則安。故號其處曰安也。
▲09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200)三月丙申《廿五》◆丙申。轉至山門縣。則誅土蜘蛛田油津媛。時田油媛之兄夏羽。興軍而迎來。然聞其妹被誅而逃之。
●09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200)四月甲申《三》◆夏四月壬寅朔甲辰。北到火前國松浦縣。而進食於玉嶋里小河之側。於是皇后勾針爲鈎。取粒爲餌。抽取裳縷爲緡登河中石上。而投鈎祈之曰。朕西欲求財國。若有成事者河魚飮鈎。因以擧竿。乃獲細鱗魚。時皇后曰。希見物也。〈希見。此云梅豆邏志。〉故時人號其處曰梅豆羅國。今謂松浦訛焉。是以其國女人。毎當四月上旬。以鈎投河中。捕年魚於今不絶。唯男夫雖釣以不能獲魚。』既而皇后則識神教有驗。更祭祀神祗。躬欲西征。爰定神田而佃之。時引儺河水欲潤神田而掘溝。及于迹驚崗。大磐塞之不得穿溝。皇后召武内宿禰。捧釼鏡令祷祈神祗。而求通溝。則當時。雷電霹靂。蹴裂其磐。令通水。故時人號其溝曰裂田溝也。』皇后還詣橿日浦。解髮臨海曰。吾被神祗之教。頼皇祖之靈。浮渉滄海。躬欲西征。是以今頭滌海水。若有驗者。髮自分爲兩。即入海洗之。髮自分也。皇后便結分髮而爲髻。因以謂群臣曰。夫興師動衆。國之大事。安危成敗必在於斯。今有所征伐。以事付群臣。若事不成者。罪有於群臣。是甚傷焉。吾婦女之加以不肖。然暫假男貌。強起雄略。上蒙神祗之靈。下藉群臣之助。振兵甲而度嶮浪。整艫船以求財土。若事就者群臣共有功。事不就者吾獨有罪。既有此意其共議之。群臣皆曰。皇后爲天下計所以安宗廟社稷。且罪不及于臣下。頓首奉詔。
●09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200)九月己卯《十》◆秋九月庚午朔己卯。令諸國集船舶練兵甲。時軍卒難集。皇后曰。必神心焉。則立大三輪社以奉刀矛矣。軍衆自聚。於是使吾瓮海人烏摩呂出於西海。令察有國耶。還曰。國不見也。又遣磯鹿海人名草而令覩。數日還之曰。西北有山。帶雲横■。蓋有國乎。爰卜吉日。而臨發有日。時皇后親執斧令三軍曰。金鼓無節。旌旗錯亂。則士卒不整。貪財多欲。懷私内顧。必爲敵所虜。其敵少而勿輕。敵強而無屈。則暴勿聽。自服勿殺。遂戰勝者必有賞。背走者自有罪。既而神有誨曰。和魂服王身而守壽命。荒魂爲先鋒而導師船。〈和魂。此云珥岐瀰多摩。荒魂。此云阿邏瀰多摩。〉即得神教而拜禮之。因以依網吾彦男垂見爲祭神主。于時也。適當皇后之開胎。皇后則取石挿腰。而祈之曰。事竟還日。産於茲土。其石今在于伊覩縣道邊。既而則■荒魂爲軍先鋒。請和魂爲王船鎭。
●09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200)十月辛丑《三》◆冬十月己亥朔辛丑。從和珥津發之。時飛廉起風。陽侯擧浪。海中大魚悉浮扶船。則大風順吹。帆舶隨波。不勞■楫。便到新羅。時隨船潮浪達逮國中。即知。天神地祇悉助歟。新羅王於是戰戰栗栗。■身無所。則集諸人曰。新羅之建國以來。未甞聞海水凌國。若天運盡之國爲海乎。是言未訖間。船師滿海。旌旗耀日。鼓吹起聲。山川悉振。新羅王遥望以爲。非常之兵。將滅己國。■焉失志。乃今醒之曰。吾聞。東有神國。謂日本。亦有聖王。謂天皇。必其國之神兵也。豈可擧兵以距乎。即素旆而自服。素組以面縛。封圖籍。降於王船之前。因以叩頭之曰。從今以後。長與乾坤。伏爲飼部。其不乾船柁。而春秋獻馬梳及馬鞭。復不煩海遠。以毎年貢男女之調。則重誓之曰。非東日更出西。且除阿利那禮河返以之逆流及河石昇爲星辰。而殊闕春秋之朝。怠廢梳鞭之貢。天神地祇共討焉。時或曰。欲誅新羅王。於是皇后曰。初承神教。將授金銀之國。又號令三軍曰。勿殺自服。今既獲財國。亦人自降服。殺之不祥。乃解其縛爲飼部。遂入其國中。封重寶府庫。收圖籍文書。即以皇后所杖矛。樹於新羅王門。爲後葉之印。故其矛今猶樹于新羅王之門也。爰新羅王波沙寐錦。即以微叱己知波珍干岐爲質。仍齎金銀彩色及綾羅■絹。載于八十艘船。令從官軍。是以。新羅王常以八十船之調。貢于日本國。其是之縁也。於是高麗。百濟二國王。聞新羅收圖籍降於日本國。密令伺其軍勢。則知不可勝。自來于營外。叩頭而款曰。從今以後。永稱西蕃。不絶朝貢。故因以定内官家。是所謂之三韓也。皇后從新羅還之。
●09神功皇后摂政前紀仲哀天皇九年(庚辰200)十二月辛亥《十四》◆十二月戊戌朔辛亥。生譽田天皇於筑紫。故時人號其産處曰宇瀰也。〈一云。足仲彦天皇居筑紫橿日宮。是有神託沙麼縣主祖。内避高國避高松屋種。以誨天皇曰。御孫尊也。若欲尋寶國耶。將現授之。便復曰。琴將來以進于皇后。則隨神言而皇后撫琴。是神託皇后。以誨之曰。今御孫尊所望之國。譬如鹿角以無實國也。其今御孫尊所御之船。及穴戸直踐立所貢之水田名大田。爲幣能祭我者。則如美女之 。而金銀多之眠炎國以授御孫尊。時天皇對神曰。其雖神何謾語耶。何處將有國。且朕所乘船既奉於神。朕乘曷船。然未知誰神。願欲知其名。時神稱其名曰。表筒雄。中筒雄。底筒雄。如是稱三神名。且重曰。吾名向匱男聞襲大歴五御魂速狹騰尊也。時天皇謂皇后曰。聞惡事之言坐婦人乎。何言速狹騰也。於是神謂天皇曰。汝王如是不信。必不得其國。唯今皇后懷姙之子。蓋有獲歟。是夜天皇忽病發以崩之。然後皇后隨神教而祭。則皇后爲男束裝。征新羅。時神導之。由是隨船浪之遠及于新羅國中。於是新羅王宇流助富利智干。參迎跪之。取王船既叩頭曰。臣自今以後。於日本國所居神御子。爲内官家。無絶朝貢。一云。禽獲新羅王詣于海邊。拔王■肋令匍匐石上。俄而斬之埋沙中。則留一人。爲新羅宰而還之。然後新羅王妻不知埋夫屍之地。獨有誘宰之情。乃誂宰曰。汝當令識埋王屍之處。必篤報之。且吾爲汝妻。於是宰信誘言。密告埋屍之處。則王妻與國人。共議之殺宰。更出王屍葬於他處。時取宰屍。埋于王墓土底。以擧王■■其上曰。尊卑次第固當如此。於是天皇聞之。重發震忿。大起軍衆。欲頓滅新羅。是以軍船滿海而詣之。是時。新羅國人悉懼不知所如。則相集共議之。殺王妻以罪。〉於是。從軍神表筒男。中筒男。底筒男。三神誨皇后曰。我荒魂令祭於穴門山田邑也。時穴門直之祖踐立。津守連之祖田裳見宿禰。啓于皇后曰。神欲居之地必宜奉定。則以踐立爲祭荒魂之主仍祠立於穴門山田邑。
★09神功皇后摂政元年(辛巳201)二月◆爰伐新羅之明年春二月。皇后領群卿及百寮。移于穴門豐浦宮。即收天皇之喪。從海路以向京。時■坂王。忍熊王。聞天皇崩。亦皇后西征并皇子新生。而密謀之曰。今皇后有子。群臣皆從焉。必共議之立幼主。吾等何以兄從弟乎。乃詳爲天皇作陵。詣播磨興山陵於赤石。仍編船■于淡路嶋。運其嶋石而造之。則毎人令取丘而待皇后。於是犬上君祖倉見別。與吉師祖五十狹茅宿禰。共隷于■坂王。因以爲將軍。令興東國兵。時■坂王。忍熊王。共出菟餓野。而祈狩之曰。〈祈狩。此云于氣比餓利。〉若有成事。必獲良獸也。二王各居假■。赤猪忽出之登假■。咋■坂王而殺焉。軍士悉慄也。忍熊王謂倉見別曰。是事大怪也。於此不可待敵。則引軍更返屯於住吉。時皇后聞忍熊王起師以待之。命武内宿禰懷皇子。横出南海泊于紀伊水門。皇后之船直指難波。于時皇后之船廻於海中以不能進。更還務古水門而卜之。於是天照大神誨之曰。我之荒魂不可近皇居。當居御心廣田國。即以山背根子之女葉山媛令祭。亦稚日女尊誨之曰。吾欲居活田長峽國。因以海上五十狹茅令祭。亦事代主尊誨之曰。祠吾于御心長田國。則以葉山媛之弟長媛令祭。亦表筒男。中筒男。底筒男。三神誨之曰。吾和魂宜居大津渟中倉之長峽。便因看徃來船。於是隨神教以鎭坐焉。則平得度海。忍熊王復引軍退之。到菟道而軍之。皇后南詣紀伊國。會太子於日高。以議及群臣。遂欲攻忍熊王。更遷小竹宮。〈小竹。此云之努。〉』適是時也。晝暗如夜。已經多日。時人曰。常夜行之也。皇后問紀直祖豐耳曰。是恠何由矣。時有一老父曰。傳聞。如是恠謂阿豆那此之罪也。問。何謂也。對曰。二社祝者共合葬歟。因以令推問。巷里有一人曰。小竹祝與天野祝共爲善友。小竹祝逢病而死之。天野祝血泣曰。吾也生爲交友。何死之無同穴乎。則伏屍側而自死。仍合葬焉。蓋是之乎。乃開墓視之實也。故更改棺■。各異處以埋之。則日暉炳。日夜有別。
●09神功皇后摂政元年(辛巳201)三月庚子《五》◆三月丙申朔庚子。命武内宿禰。和珥臣祖武振熊。率數萬衆。令撃忍熊王。爰武内宿禰等選精兵。從山背出之。至菟道以屯河北。忍熊王出營欲戰。時有熊之凝者。爲忍熊王軍之先鋒。〈熊之凝者。葛野城首之祖也。一云。多呉吉師之遠祖也。一云多呉吾師之遠祖也〉則欲勸己衆。因以高唱之歌曰。烏智箇多能。阿邏々麻菟麼邏。摩菟麼邏珥。和多利喩祇■。菟區喩彌珥。末利椰塢多具陪。宇摩比等破。于摩譬苔奴知野。伊徒姑播茂。伊徒姑奴池。伊裝阿波那和例波。多摩岐波屡。于池能阿層餓波邏濃知波。異佐誤阿例椰。伊裝阿波那和例波。時武内宿禰令三軍悉令椎結。因以號令曰。各儲弦藏于髮中。且佩木刀。既而擧皇后之命。誘忍熊王曰。吾勿貧天下。唯懷幼王從君王者也。豈有距戰耶。願共絶弦。捨兵與連和焉。然則君王登天業以安席高枕專制萬機。則顯令軍中。悉斷弦解刀。投於河水。忍熊王信其誘言。悉令軍衆。解兵投河水。而斷弦。爰武内宿禰令三軍。出儲弦更張。以佩眞刀。度河而進之。忍熊王知被欺。謂倉見別。五十狹茅宿禰曰。吾既被欺。今無儲兵。豈可得戰乎。曳兵稍退。武内宿禰出精兵而追之。適遇于逢坂以破。故號其處曰逢坂也。軍衆走之。及于狹狹浪栗林而多斬。於是。血流溢栗林。故惡是事至于今。其栗林之菓不進御所也。忍熊王逃無所入。則喚五十狹茅宿禰。而歌之曰。伊裝阿藝。伊佐智須區禰。多摩枳波屡。于知能阿曾餓。勾夫菟智能。伊多■於破孺破。珥倍廼利能。介豆岐齊奈。則共沈瀬田濟而死之。于時武内宿禰歌之曰。阿布彌能彌。齊多能和多利珥。伽豆區苔利。梅珥志彌曳泥麼。異枳廼倍呂之茂。於是探其屍而不得也。然後。數日之出於菟道河。武内宿禰亦歌曰。阿布瀰能瀰。齊多能和多利珥。介豆區苔利。多那伽瀰須疑■。于泥珥等邏倍菟。
●09神功皇后摂政元年(辛巳201)十月甲子《二》◆冬十月癸亥朔甲子。群臣尊皇后曰皇太后。★是年也太歳辛巳。則爲攝政元年。
★09神功皇后摂政二年(辛巳202)十一月甲午《八》◆二年冬十一月丁亥朔甲午。葬天皇於河内國長野陵。
★09神功皇后摂政三年(癸未203)正月戊子《三》◆三年春正月丙戌朔戊子。立譽田別皇子。爲皇太子。因以都於磐余。〈是謂若櫻宮。〉
五年春三月癸卯朔己酉。《七》新羅王遣汗禮斯伐。毛麻利叱智。富羅母智等朝貢。仍有返先質微叱許智伐旱之情。是以誂許智伐旱而紿之曰。使者汗禮斯伐。毛麻利叱智等告臣曰。我王以坐臣久不還而悉沒妻子爲孥。冀 還本土。知虚實而請焉。皇太后則聽之。因以副葛城襲津彦而遣之。共到對馬宿于鋤海水門。時新羅使者毛麻利叱智等。竊分船及水手。載微叱旱岐令逃於新羅。乃造蒭靈置微叱許智之床。詳爲病者。告襲津彦曰。微叱許智忽病之將死。襲津彦使人。令看病者。既知欺而捉新羅使者三人。納檻中以火焚而殺。乃詣新羅。次于蹈鞴津。拔草羅城還之。是時俘人等。今桑原。佐糜。高宮。忍海。凡四邑漢人等之始祖也。
★09神功皇后摂政十三年(癸巳213)二月甲子《八》◆十三年春二月丁巳朔甲子。命武内宿禰從太子令拜角鹿笥飯大神。
▲09神功皇后摂政十三年(癸巳213)二月己酉《十七》◆癸酉。太子至自角鹿。▼是日。皇太后宴太子於大殿。皇太后擧觴以壽于太子。因以曰。虚能彌企破。和餓彌企那羅儒。區之能伽彌。等虚豫珥伊麻輸。伊破多多須。周玖那彌伽未能。等豫保枳。保枳茂苔陪之。訶武保枳。保枳玖流保之。摩菟利虚辭彌企層。阿佐孺塢齊。佐佐。武内宿禰爲太子答歌之曰。許能彌企塢。伽彌鶏武比等破。曾能菟豆彌。于輸珥多■々。于多比菟菟。伽彌鶏梅伽墓。許能彌企能。阿椰珥于多娜濃芝。作沙。
★09神功皇后摂政三九年(己未239)◆卅九年是年也。大歳己未。(Top)〈魏志云。明帝景初三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難斗米等。詣郡求詣天子朝獻。太守■夏遣使將送詣京都也。〉
★09神功皇后摂政四十年(庚申240)◆四十年。〈魏志云。正始元年。遣建忠校尉梯携等奉詔書印綬。詣倭國也。〉
★09神功皇后摂政四三年(癸亥243)◆四十三年。〈魏志云。正始四年倭王復遣使大夫伊聲者掖耶約等八人上獻。〉
★09神功皇后摂政四六年(丙寅246)三月乙亥朔◆四十六年春三月乙亥朔。遣斯摩宿禰于卓淳國。〈斯麻宿禰者。不知何姓人也。〉於是。卓淳王末錦旱岐告斯摩宿禰曰。甲子年七月中。百濟人久■。彌州流。莫古。三人到於我土曰。百濟王聞東方有日本貴國。而遣臣等令朝其貴國。故求道路以至于斯土。若能教臣等令通道路。則我王必深徳君王。時謂久■等曰。本聞東有貴國。然未曾有通。不知其道。唯海達浪嶮。則乘大船僅可得通若雖有路津。何以得達耶。於是久■等曰。然即當今不得通也。不若更還之。備船舶而後通矣。仍曰。若有貴國使人來。必應告吾國。如此乃還。爰斯摩宿禰即以■人爾波移與卓淳人過古二人。遣于百濟國慰勞其王。時百濟肖古王。深之歡喜而厚遇焉。仍以五色綵絹各一疋。及角弓箭。并鐵■四十枚。幣爾波移。便復開寶藏。以示諸珍異曰。吾國多有是珍寶。欲貢貴國不知道路。有志無從。然猶今付使者。尋貢獻耳。於是爾波移奉事而還告志摩宿禰。便自卓淳還之也。
★09神功皇后摂政四七年(丁卯247)四月◆四十七年夏四月。百濟王使久■。彌州流。莫古。令朝貢。時新羅國調使與久■共詣。於是。皇太后。太子譽田別尊。大歡喜之曰。先王所望國人今來朝之。痛哉不逮于天皇矣群臣皆莫不流涕。仍検校二國之貢物。於是新羅貢物者珍異甚多。百濟貢物者少賎不良。便問久■等曰。百濟貢物不及新羅。奈之何。對曰。臣等失道至沙比新羅。則新羅人捕臣等禁囹圄。經三月而欲殺。時久■等向天而咒詛之。新羅人怖其呪詛而不殺。則奪我貢物。因以爲己國之貢物。以新羅賎物。相易爲臣國之貢物。謂臣等曰。若誤此辭者。及于還日當殺汝等。故久■等恐怖從耳。是以僅得達于天朝。時皇太后。譽田別尊。責新羅使者。因以祈天神曰。當遣誰人於百濟、將検事之虚實。當遣誰人於新羅。將推問其罪。便天神誨之曰。令武内宿禰行議。因以千熊長彦爲使者。當如所願。〈千熊長彦者。分明不知其姓人。一云。武藏國人。今是額田部槻本首等之始祖也。百濟記云。職麻那那加比跪者。蓋是歟也。〉於是。遣千熊長彦于新羅。責以濫百濟之獻物。
★09神功皇后摂政四九年(己巳249)三月◆四十九年春三月。以荒田別。鹿我別爲將軍。則與久■等共勒兵而度之。至卓淳國。將襲新羅。時或曰。兵衆少之。不可破新羅。更復奉上沙白。盖盧。請増軍士。即命木羅斤資。沙沙奴跪。〈是二人不知其姓人也。但木羅斤資者。百濟將也。〉領精兵與沙白。盖盧共遣之。倶集于卓淳。撃新羅而破之。因以平定比自■。南加羅。喙國。安羅。多羅。卓淳。加羅七國。仍移兵西廻至古爰津。屠南蠻。 彌多禮。以賜百濟。於是。其王肖古。及王子貴須。亦領軍來會。時比利。辟中。布彌支。半古四邑自然降服。』是以百濟王父子。及荒田別。木羅斤資等。共會意流村。〈今云州流須祇。〉相見欣感。厚禮送遣之。唯千熊長彦與百濟王。至于百濟國登辟支山盟之。復登古沙山。共居磐石上。時百濟王盟之曰。若敷草爲坐。恐見火燒。且取木爲坐。恐爲水流故居磐石而盟者。示長遠之不朽者也。是以自今以後。千秋萬歳。無絶無窮。常稱西蕃。春秋朝貢。則將千熊長彦。至都下厚加禮遇。亦副久■等。而送之。
★09神功皇后摂政五十年(庚午250)二月◆五十年春二月。荒田別等還之。
●★09神功皇后摂政五十年(庚午250)五月◆夏五月。千熊長彦。久■等至自百濟。於是皇太后歡之問久曰。海西諸韓既賜汝國。今何事以頻復來也。久■等奏曰。天朝鴻澤遠及弊邑。吾王歡喜踊躍不任于心。故因還使。以致至誠。雖逮萬世。何年非朝。皇太后勅云。善哉汝言。是朕懷也。増賜多沙城。爲往還路騨。
★09神功皇后摂政五十年(辛未251)三月◆五十一年春三月。百濟王亦遣久■朝貢。於是皇太后語太子及武内宿禰曰。朕所交親百濟國者。是天所致。非由人故。玩好珍物。先所未有。不闕歳時。常來貢献。朕省此款。毎用喜焉。如朕存時。敦加恩惠。即年以千熊長彦。副久■等遣百濟國。因以垂大恩曰。朕從神所驗。始開道路。平定海西。以賜百濟。今復厚結好。永寵賞之。是時百濟王父子。並 致地。啓曰。貴國鴻恩重於天地。何日何時敢有忘哉。聖王在上。明如日月。今臣在下。固如山岳。永爲西蕃。終無貳心。
★09神功皇后摂政五十二年(壬申251)九月丙子《十》◆五十二年秋九月丁卯朔丙子。久■等從千熊長彦詣之。則獻七枝刀一口。七子鏡一面。及種種重寶。仍啓曰。臣國以西有水。源出自谷那鐵山。其■七日行之不及。當飮是水。便取是山鐵。以永奉聖朝。乃謂孫枕流王曰。今我所通海東貴國。是天所啓。是以垂天恩。割海西而賜我。由是國基永固。汝當善脩和好。聚歛土物。奉貢不絶。雖死何恨。自是後。毎年相續朝貢焉。
★09神功皇后摂政五五年(乙亥255)◆五十五年。百濟肖古王薨。
★09神功皇后摂政五六年(丙子256)◆五十六年。百濟王子貴須立爲王。
★09神功皇后摂政六二年(庚午262)二月◆六十二年。新羅不朝。即年遣襲津彦撃新羅。〈百濟記云。壬午年。新羅不奉貴國。貴國遣沙至比跪令討之。新羅人莊餝美女二人。迎誘於津。沙至比跪受其美女。反伐加羅國。加羅國王己本旱岐。及兒百久至。阿首至。國沙利。伊羅麻酒。爾■至等。將其人民。來奔百濟。百濟厚遇之。加羅國王妹既殿至。向大倭啓云。天皇遣沙至比跪。以討新羅。而繩新羅美女捨而不討。反滅我國。兄弟人民皆爲流沈。不任憂思。故以來啓。天皇大怒。既遣木羅斤資。領兵衆來集加羅。復其社稷。一云。沙至比跪知天皇怒。不敢公還。乃自竄伏。其妹有幸於皇宮者。比跪密遣使人間天皇怒解不。妹乃託夢言。今夜夢。見沙至比跪。天皇大怒云。比跪何敢來。妹以皇言報之。比跪知不兔。入石穴而死也。〉
★09神功皇后摂政六四年(甲申264)◆六十四年。百濟國貴須王薨。王子枕流王立爲王。
★09神功皇后摂政六五年(乙酉265)◆六十五年。百濟枕流王薨。王子阿花年少。叔父辰斯奪立爲王。
★09神功皇后摂政六六年(丙戌266)◆六十六年。〈是年。晋武帝泰初二年晉起居注云。武帝泰初二年十月。倭女王遣重貢獻。〉
★09神功皇后摂政六九年(己丑269)四月丁丑《十七》◆六十九年夏四月辛酉朔丁丑。皇太后崩於稚櫻宮。〈時年一百歳。〉
●09神功皇后摂政六九年(己丑269)十月壬申《十五》◆冬十月戊午朔壬申。葬狹城盾列陵。▼是日。追尊皇太后。曰氣長足姫尊。☆是年也太歳己丑。

◇10応神天皇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十 譽田天皇 應神天皇
※10応神天皇即位前紀◆譽田天皇。足仲彦天皇第四子也。母曰氣長足姫尊。★天皇以皇后討新羅之年。歳次庚辰(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冬十二月。生於筑紫之蚊田。幼而聰達。玄監深遠。動容進止。聖表有異焉。皇太后攝政之三年(癸未二〇三)。立爲皇太子。〈時年三。〉初天皇在孕而。天神地祇授三韓。既産之完生腕上。其形如鞆。是肖皇太后爲雄裝之負鞆。〈肖。此云阿叡。〉故稱其名謂譽田天皇。〈上古時俗。號鞆謂褒武多焉。一云。初天皇爲太子。行于越國。拜祭角鹿笥飯大神。時大神與太子名相易。故號大神曰去來紗別神。太子名譽田別尊。然則可謂大神本名譽田別神。太子元名去來紗別尊。然無所見也。未詳。〉★攝政六十九年(己丑二六九)夏四月。皇太后崩。〈時年百歳。〉
★10応神天皇元年(庚寅270)正月丁亥朔◆元年春正月丁亥朔。皇太子即位。☆是年也。太歳庚寅。
★10応神天皇二年(辛卯271)三月壬子《三》◆二年春三月庚戌朔壬子。立仲姫爲皇后。后生荒田皇女。大鷦鷯天皇。根鳥皇子。先是天皇以皇后姉高城入姫爲妃。生額田大中彦皇子。大山守皇子。去來眞稚皇子。大原皇女。■來田皇女。又妃皇后弟弟姫。生阿倍皇女。淡路御原皇女。紀之菟野皇女。次妃和珥臣祖日觸使主之女。宮主宅媛。生菟道稚郎子皇子。矢田皇女。雌鳥皇女。次妃宅媛之弟小■媛。〈小■。此云烏儺謎。〉生菟道稚郎姫皇女。次妃河派仲彦女。弟媛。生稚野毛二派皇子。〈派。此云摩多。〉次妃櫻井田部連男鋤之妹糸媛。生隼総別皇子。次妃日向泉長媛。生大葉枝皇子。小葉枝皇子。凡是天皇男女并廿王也。根鳥皇子。是大田君之始祖也。大山守皇子。是土形君。榛原君。凡二族之始祖也。去來眞稚皇子。是深河別之始祖也。
★10応神天皇三年(壬辰273)十月癸酉《三》◆三年冬十月辛未朔癸酉。東蝦夷悉朝貢。即役蝦夷而作厩坂道。
●10応神天皇三年(壬辰273)十一月◆十一月。處々海人■■之不從命。〈■■。此云佐麼賣玖。〉則遣阿曇連祖大濱宿禰平其■■。因爲海人之宰。故俗人諺曰佐麼阿摩者。其是緑也。
☆10応神天皇三年(壬辰273)是歳◆是歳百濟辰斯王立之失禮於貴國天皇。故遣紀角宿禰。羽田矢代宿禰。石川宿禰。木菟宿禰。嘖譲其无禮状。由是。百濟國殺辰斯王以謝之。紀角宿禰等便立阿花爲王而歸。
★10応神天皇五年(甲午274)八月壬寅《十三》◆五年秋八月庚寅朔壬寅。令諸國定海人及山守部。
●10応神天皇五年(甲午274)十月◆冬十月。科伊豆國令造船。長十丈。船既成之。試浮于海。便輕泛疾行如馳。故名其船曰枯野。〈由船輕疾名枯野。是義違焉。若謂輕野。後人訛歟。〉
★10応神天皇六年(乙未275)二月◆六年春二月。天皇幸近江國。至菟道野上而歌之曰。知麼能伽豆怒■彌例麼。茂茂智■蘆。夜珥波母彌唹。區珥能朋母彌喩。
★10応神天皇七年(丙申276)九月◆七年秋九月。高麗人。百濟人。任那人。新羅人。並來朝。時命武内宿禰。領諸韓人等作池。因以名池號韓人池。
★10応神天皇八年(丁酉277)三月◆八年春三月。百濟人來朝。〈百濟記云。阿花王立旡禮於貴國。故奪我枕彌多禮。及■南。支侵。谷那東韓之地。是以遣王子直支于天朝。以脩先王之好也。〉
★10応神天皇九年(戊戌278)四月◆九年夏四月。遣武内宿禰於筑紫以監察百姓。時武内宿禰弟甘美内宿禰。欲廢兄。即讒言于天皇。武内宿禰常有望天下之情。今聞。在筑紫而密謀之曰。獨裂筑紫招三韓令朝於己。遂將有天下。於是天皇則遣使以令殺武内宿禰。時武内宿禰歎之曰。吾元無貳心。以忠事君。今何禍矣。無罪而死耶。於是。有壹伎直祖眞根子者。其爲人能似武内宿禰之形。獨惜武内宿禰無罪而空死。便語武内宿禰曰。今大臣以忠事君。既無黒心。天下共知。願密避之參赴于朝。親辨無罪。而後死不晩也。且時人毎云。僕形似大臣。故今我代大臣而死之。以明大臣之丹心。則伏釼自死焉。時武内宿禰。獨大悲之。竊避筑紫浮海。以從南海廻之。泊於紀水門。僅得逮朝。乃辨無罪。天皇則推問武内宿禰與甘美内宿禰。於是二人各堅執而爭之。是非難決。天皇勅之。令請神祇探湯。是以、武内宿禰與甘美内宿禰。共出于磯城川■爲探湯。武内宿禰勝之。便執横刀以毆仆甘美内宿禰。遂欲殺矣。天皇勅之令釋。仍賜紀伊直等之祖也。
★10応神天皇十一年(庚子280)十月◆十一年冬十月。作劔池。輕池。鹿垣池。厩坂池。
☆10応神天皇十一年(庚子280)是歳◆是歳。有人奏之曰。日向國有孃子。名髪長媛。即諸縣君牛諸井之女也。是國色之秀者。天皇悦之。心裏欲覓。
★10応神天皇十三年(壬寅282)三月◆十三年春三月。天皇遣專使以徴髪長媛。
●10応神天皇十三年(壬寅282)九月◆秋九月中。髪長媛至自日向。便安置於桑津邑。爰皇子大鷦鷯尊。及見髪長媛。感其形之美麗。常有戀情。於是天皇知大鷦鷯尊感髪長媛而欲配。是以天皇宴于後宮之日。始喚髪長媛。因以上坐於宴席。時■大鷦鷯尊。以指髪長媛。乃歌之曰。伊奘阿藝怒珥比蘆菟彌珥。比蘆菟濔珥。和餓唹區濔智珥。伽愚破志。波那多智麼那。辭豆曳羅波。比等未那等利。保菟曳波。等利委餓羅辭。濔菟愚利能。那伽菟曳能。府保語茂利。阿伽例蘆■等■。伊奘佐伽麼曳那。於是大鷦鷯尊蒙御歌。便知得賜髪長媛而大悦之。報歌曰。濔豆多摩蘆。豫佐濔能伊戒珥。奴那波區利。破陪鷄區辭羅珥。委愚比菟區。伽破摩多曳能。比辭餓羅能。佐辭鶏區辭羅珥。阿餓許居呂辭。伊夜于古珥辭■。大鷦鷯尊與髪長媛。既得交慇懃。獨對髪長媛歌之曰。彌知能之利。古破■■等綿 。伽未能語等。枳虚曳之介逎。阿比摩區羅摩區。又歌之曰。濔知能之利。古波■■等綿。阿羅素破儒。泥辭區 之叙。于蘆波辭濔茂布。〈一云。日向諸縣君牛仕于朝庭。年既耆■之不能仕。仍致仕。退於本土。則貢上己女髪長媛。始至播磨。時天皇幸淡路嶋。而遊獵之。於是天皇西望之。數十麋鹿浮海來之。便入于播磨鹿子水門。天皇謂左右曰。其何麋鹿也。泛巨海多來。爰左右共視而奇。則遣使令察。使者至見皆人也。唯以著角鹿皮爲衣服耳。間曰。誰人也。對曰。諸縣君牛。是年耆之。雖致仕。不得忘朝。故以己女髪長媛而貢上矣。天皇悦之。即喚令從御船。是以時人號其著岸之處。曰鹿子水門也。凡水手曰鹿子。盖始起于是時也。〉
★10応神天皇十四年(癸卯283)二月◆十四年春二月。百濟王貢縫衣工女。曰眞毛津。是今來目衣縫之始祖也。
☆10応神天皇十四年(癸卯283)是歳◆是歳。弓月君自百濟來歸。因以奏之曰。臣領己國之人夫百廿縣而歸化。然因新羅人之拒。皆留加羅國爰遣葛城襲津彦。而召弓月之人夫於加羅。然經三年而襲津彦不來焉。
★10応神天皇十五年(甲辰284)八月丁卯《六》◆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百濟王遣阿直岐。貢良馬二匹。即養於輕坂上厩。因以以阿直岐令掌飼。故號其養馬之處曰厩坂也。阿直岐亦能讀經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師焉。於是天皇問阿直岐曰。如勝汝博士亦有耶。對曰。有王仁者。是秀也。時遣上毛野君祖荒田別。巫於百濟。仍徴王仁也。其阿直岐者。阿直岐史之始祖也。
★10応神天皇十六年(乙巳285)二月◆十六年春二月。王仁來之。則太子菟道稚郎子師之。習諸典籍於王仁。莫不通達。故所謂王仁者。是書首等之始祖也。
☆10応神天皇十六年(乙巳285)是歳◆是歳。百濟阿花王薨。天皇召直支王謂之曰。汝返於國以嗣位。仍且賜東韓之地而遣之。〈東韓者。甘羅城。高難城。爾林城是也。〉
●10応神天皇十六年(乙巳285)八月◆八月。遣平群木菟宿禰。的戸田宿禰於加羅。仍授精兵詔之曰。襲津彦久之不還。必由新羅人拒而滞之。汝等急往之撃新羅披其道路。於是木菟宿禰等進精兵莅于新羅之境。新羅王愕之服其罪。乃率弓月之人夫。與襲津彦共來焉。
☆10応神天皇十九年(戊申288)十月戊戌朔◆十九年冬十月戊戌朔。幸吉野宮。時國樔人來朝之。因以醴酒獻于天皇。而歌之曰。伽辭能輔珥。豫區周■菟區利。豫區周珥。伽綿蘆淤朋濔枳。宇摩羅珥。枳虚之茂知■勢。磨呂俄智。歌之既訖。則打口以仰咲。今國樔獻土毛之日。歌訖即撃口仰咲者。蓋上古之遣則也。夫國樔者。其爲人甚淳朴也。毎取山菓食。亦煮蝦蟆爲上味。名曰毛濔。其土自京東南之。隔山而居于吉野河上。峯嶮谷深。道路狹■。故雖不遠於京。本希朝來。然自此之後。屡參赴以獻土毛。其土毛者栗菌及年魚之類焉。
☆10応神天皇二十年(己酉289)九月◆廿年秋九月。倭漢直祖阿知使主。其子都加使主。並率己之黨類十七縣而來歸焉。
★10応神天皇二二年(辛亥291)三月戊子《五》◆廿二年春三月甲申朔戊子。天皇幸難 波居於大隅宮(Top) 
▲10応神天皇二二年(辛亥291)三月丁酉《十四》◆丁酉。登高臺而遠望。時妃兄媛侍之。望西以大歎。〈兄媛者。吉備臣祖御友別之妹也。〉於是天皇問兄媛曰。何爾歎之甚也。對曰。近日妾有戀父母之情。便因西望而自歎矣。冀暫還之。得省親歟。爰天皇愛兄媛篤温■之情。則謂之曰。爾不視二親。既經多年。還欲定省。於理灼然。則聽之。仍喚淡路御原之海人八十人爲水手。送于吉備。
●10応神天皇二二年(辛亥291)四月◆夏四月。兄媛自大津發船而往之。天皇居高臺望兄媛之船以歌曰。阿波 辭摩。異椰敷多那羅弭。阿豆枳辭摩。異椰敷多那羅弭。豫呂辭枳辭摩之魔。■伽多佐例阿羅智之。吉備那流伊慕■。阿比濔菟流慕能。
●10応神天皇二二年(辛亥291)九月丙戌《六》◆秋九月辛巳朔丙戌。天皇狩于淡路嶋。是嶋者横海在難波之西。峯巌紛錯。陵谷相續。芳草薈蔚。長瀾潺湲。亦糜鹿鳧鴈多在其嶋。故乘輿屡遊之。天皇便自淡路轉以幸吉備。遊于小豆嶋。
▲10応神天皇二二年(辛亥291)九月庚寅《十》◆庚寅。亦移居於葉田〈葉田。此云簸娜。〉葦守宮。時御友別參赴之。則以其兄弟子孫。爲膳夫而奉饗焉。天皇。於是看御友別謹惶侍奉之状。而有悦情。因以割吉備國封其子等也。則分川 嶋縣封長子稻速別。是下道臣之始祖也。次以上道縣封中子仲彦。是上道臣。香屋臣之始祖也。次以三野縣封弟彦。是三野臣之始祖也。復以波區藝縣封御友別弟鴨別。是笠臣之祖也。即以苑縣封兄浦凝別。是苑臣之始祖也。即以織部縣賜兄媛。是以其子孫於今在于吉備國。是其縁也。
★10応神天皇二五年(甲寅294)◆廿五年。百濟直支王薨。即子久爾辛立爲王。王年幼。大倭木滿致執國政。與王母相婬。多行無禮。天皇聞而召之〈百濟記云。木滿致者是木羅斤資討新羅時。娶其國婦而所生也。以其父功專於任那。來入我國往還貴國。承制天朝執我國政。權重當世。然天皇聞其暴召之。〉
★10応神天皇二八年(丁巳297)九月◆廿八年秋九月。高麗王遣使朝貢。因以上表。其表曰。高麗王教日本國也。時太子菟道稚郎子讀其表。怒之責高麗之使。以表状無禮。則破其表。
★10応神天皇三一年(庚申300)八月◆卅一年八月。詔群卿曰。官船名枯野者。伊豆國所貢之船也。是朽之不堪用。然久爲官用。功不可忘。何其船名勿絶而得傅後葉焉。群卿便被詔以令有司。取其船材爲薪而燒鹽。於是得五百篭鹽。則施之周賜諸國。因令造船。是以諸國一時貢上五百船。悉集於武庫水門。當是時。新羅調使共宿武庫 。爰於新羅停忽失火。即引之及于聚船。而多船見焚。由是責新羅人。新羅王聞之。■然大驚。乃貢能匠者。是猪名部等之始祖也。初枯野船爲鹽薪燒之日。有餘燼。則奇其不燒而獻之。天皇異以令作琴。其音鏗鏘而遠聆。是時天皇歌之曰。訶羅怒烏。之褒珥椰枳。之餓阿摩離。虚等珥菟句離。訶枳譬句椰。由羅能斗能。斗那訶能異句離珥。敷例多菟。那豆能紀能紀。佐椰佐椰。
★10応神天皇三七年(丙寅306)二月戊午朔◆卅七年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於呉。令求縫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麗國欲逹于呉。則至高麗。更不知道路。乞知道者於高麗。高麗王乃副久禮波。久禮志二人爲導者。由是得通呉。呉王於是與工女兄媛。弟媛。呉織。穴織。四婦女。
★10応神天皇三九年(戊辰308)二月◆卅九年春二月。百濟直支王。遣其妹新齊都媛以令任。爰新齊都媛率七婦女而來歸焉。
★10応神天皇四十年(己巳309)正月戊申《八》◆四十年春正月辛丑朔戊申。天皇召大山守命。大鷦鷯尊。問之曰。汝等者愛子耶。對言。甚愛也。亦問之。長與少孰尤焉。大山守命對言。不逮于長子。於是天皇有不悦之色。時大鷦鷯尊預察天皇之色。以對言。長者多經寒暑。既爲成人。更無悒矣。唯少子者。未知其成不。是以少子甚憐之。天皇大悦曰。汝言寔合朕之心。是時。天皇常有立菟道稚郎子爲太子之情。然欲知二皇子之意。故發是問。是以不悦大山守命之對言也
▲10応神天皇四十年(己巳309)正月甲子《廿四》◆甲子。立菟道稚郎子爲嗣。即日任大山守命令掌山川林野。以大鷦鷯尊太子輔之。令知國事。
★10応神天皇四一年(庚午310)二月戊申《十五》◆四十一年春二月甲午朔戊申。天皇崩于明宮。時年一百一十歳。〈一云。崩于大隅宮。〉(Top)
◎10応神天皇四一年(庚午310)二月是月◆是月。阿知使主等自呉至筑紫。時胸形大神有乞工女等。故以兄媛奉於胸形大神。是則今在筑紫國御使君之祖支。既而率其三婦女以至津國。及于武庫。而天皇崩之不及。即獻于大鷦鷯尊。是女人等之後。今呉衣縫。蚊屋衣縫是也。

◇11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十一 大鷦鷯天皇 仁徳天皇
※11仁徳天皇即位前紀◆大鷦鷯天皇。譽田天皇之第四子也。母曰仲姫命。五百城入彦皇子之孫也。天皇幼而聰明叡智。貌容美麗。及壯仁寛慈惠。★四十一年(庚午三一〇)春二月。譽田天皇崩。時太子菟道稚郎子。讓位于大鷦鷯尊、未即帝位。仍諮大鷦鷯尊。夫君天下以治萬民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驩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天下安矣。今我也弟之。且文獻不足。何敢繼嗣位登天業乎。大王者風姿岐嶷。仁孝達聆。以齒且長。足爲天下之君。其先帝立我爲太子。豈有能才乎。唯愛之者也。亦奉宗廟社稷重。事也。僕之不侫。不足以稱。夫昆上而季下。聖君而愚臣古今之常典焉。願王勿疑。須即帝位。我則爲臣之助耳。大鷦鷯尊對言。先皇謂。皇位者一日之不可空。故預選明徳。立王爲貳。祚之以嗣。授之以民。崇其寵章。令聞於國。我雖不賢。豈棄先帝之命。輙從弟王之願乎。固辭不承。各相讓之。』是時額田大中彦皇子。將掌倭屯田及屯倉。而謂其屯田司出雲臣之祖淤宇宿禰曰。是屯田者。自本山守地。是以今吾將治矣。爾之不可掌。時淤宇宿禰啓于皇太子。皇太子謂之曰。汝便啓大鷦鷯尊。於是淤宇宿禰啓大鷦鷯尊曰。臣所任屯田者大中彦皇子距不令治。大鷦鷯尊問倭直祖麻呂曰。倭屯田者元謂山守地。是如何。對言。臣之不知。唯臣弟吾子篭知也。適是時。吾子篭遣於韓國。而未還。爰大鷦鷯尊謂淤宇曰。爾躬往於韓國。以喚吾子篭。其兼日夜而急徃。乃差淡路之海人八十。爲水手。爰淤宇往于韓國。即率子篭而來之。因問倭屯田。對言。傳聞之。於纒向玉城宮御宇天皇之世。科太子大足彦尊定倭屯田也。勅旨。凡倭屯田者。毎御宇帝皇之屯田也。其雖帝皇之子。非御宇者不得掌矣。是謂山守地非之也。時大鷦鷯尊遣吾子篭於額田大中彦皇子而令知状。大中彦皇子更無如何焉。乃知其惡。而赦之勿罪。』然後大山守皇子毎恨先帝廢之非立。而重有是怨。則謀之曰。我殺太子遂登帝位。爰大鷦鷯尊預聞其謀。密告太子。備兵令守。時太子設兵待之。大山守皇子不知其備兵。獨領數百兵士。夜半發而行之。會明詣菟道。將渡河。時太子服布袍。取楫櫓。密接度子。以載大山守皇子而濟。至于河中。誂度子蹈船而傾。於是大山守皇子墮河而沒。更浮流之。歌曰。知破揶臂苔。于施能和多利珥。佐烏刀利珥。破揶鷄務臂苔辭。和餓毛胡珥虚務。然伏兵多起。不得著岸。遂沈而死焉。令求其屍。泛於考羅濟。時太子視其屍。歌之曰。智破揶臂等。于泥能和多利珥。和多利涅珥。多■屡。阿豆瑳由瀰。摩由彌。伊枳羅牟苔。虚虚呂破望閇耐。伊斗羅牟苔。虚虚呂破望閇耐。望苔弊破。枳濔烏於望臂泥。須惠弊破。伊暮烏於望比泥。伊羅那鷄區。曾虚珥於望比。伽那志鷄區。虚虚珥於望臂。伊枳羅儒層區屡。阿豆瑳由瀰。摩由瀰。乃葬于那羅山。』既而興宮室於菟道而居之。猶由讓位於大鷦鷯尊。以久不即皇位。爰皇位空之既經三載。時有海人。齎鮮魚之苞苴獻于菟道宮也。太子令海人曰。我非天皇。乃返之令進難波。大鷦鷯尊亦返以令獻菟道。於是海人之苞苴、■於往還。更返之取他鮮魚而獻焉。讓如前日。鮮魚亦 。海人苦於屡還。乃棄鮮魚而哭。故諺曰。有海人耶。因己物以泣。其是之縁也。』太子曰。我知不可奪兄王之志。豈久生之煩天下乎。乃自死焉。時大鷦鷯尊聞太子薨以驚之。從難波馳之。到菟道宮。爰太子薨之經三日。時大鷦鷯尊■■■哭。不知所如。乃解髮跨屍。以三乎曰。我弟皇子。乃應時而活。自起以居。爰大鷦鷯尊語太子曰。悲兮。惜兮。何所以歟自逝之。若死者有知。先帝何謂我乎。乃太子啓兄王曰。天命也。誰能留焉。若有向天皇之御所。具奏兄王聖之且有讓矣。然聖王聞我死。以急馳遠路。豈得無勞乎。乃進同母妹八田皇女曰。雖不足納采。僅充掖庭之數。乃且伏棺而薨。於是大鷦鷯尊素服。爲之發哀。哭之甚慟。仍葬於菟道山上。
★11仁徳天皇元年(癸酉313)正月己卯《三》◆元年春正月丁丑朔己卯。大鷦鷯尊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都難波。是謂高津宮。即宮垣室屋弗堊色也。桶梁柱楹弗藻餝也。茅茨之蓋弗割齊也。此不以私曲之故留耕績之時者也。』初天皇生日。木菟入于産殿。明旦譽田天皇喚大臣武内宿禰。語之曰。是何瑞也。大臣對言。吉祥也。復當昨日臣妻産時。鷦鷯入于産屋。是亦異焉。爰天皇曰。今朕之子與大臣之子同日共産。並有瑞。是天之表焉。以爲取其鳥名。各相易名子。爲後葉之契也。則取鷦鷯名。以名太子。曰大鷦鷯皇子。取木菟名號大臣之子。曰木菟宿禰。是平群臣之始祖也。★是年也。太歳癸酉。
★11仁徳天皇二年(甲戌314)三月戊寅◆二年春三月辛未朔戊寅。《八》立磐之媛命爲皇后。后生大兄去來穗別天皇。住吉仲皇子。瑞齒別天皇。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又妃日向髮長媛生大草香皇子。幡梭皇女。
★11仁徳天皇四年(丙子316)二月甲子《六》◆四年春二月己未朔甲子。詔羣臣曰。朕登高臺以遠望之。烟氣不起於域中。以爲百姓既貧。而家無炊者。朕聞。古聖王之世。人人誦詠徳之音。家家有康哉之歌。今朕臨億兆。於茲三年。頌音不聆。炊烟轉踈。即知。五穀不登。百姓窮乏也。封畿之内。尚有不給者。况乎畿外諸國耶。
●11仁徳天皇四年(丙子316)三月己丑《廿一》◆三月己丑朔己酉。詔曰。自今以後。至于三年。悉除課役。以息百姓之苦。是日始之。黼衣■履、不弊盡不更爲也。温飯煖羹不酸■不易也。削心約志。以從事乎無爲。是以宮垣崩而不造。茅茨壌以不 。風雨入隙而沾衣被。星辰漏壌而露床蓐。是後風雨順時。五穀豐穰。三稔之問。百姓富寛。頌徳既滿。炊烟亦繁。
★11仁徳天皇七年(己卯319)四月辛未朔◆七年夏四月辛未朔。天皇居臺上而遠望之。烟氣多起。是日語皇后曰。朕既富矣。豈有愁乎。皇后對諮。何謂富焉。天皇曰。烟氣滿國。百姓自富歟。皇后且言。宮垣壌而不得脩。殿屋破之衣被露。何謂富乎。天皇曰。其天之立君。是爲百姓。然則君以百姓爲本。是以古聖王者。一人飢寒顧之責身。今百姓貧之。則朕貧也。百姓富之。則朕富也。未之有百姓富之君貧矣。
●11仁徳天皇四年(丙子316)八月丁丑《九》◆秋八月己巳朔丁丑。爲大兄去來穗別皇子定壬生部。亦爲皇后定葛城部。
●11仁徳天皇四年(丙子316)九月◆九月。諸國悉請之曰。課役並免。既經三年。因此以宮殿朽壞。府庫已空。今黔首富饒。而不拾遣。是以里無鰥寡。家有餘儲。若當此時非貢税調以脩理宮室者。懼之其獲罪于天乎。然猶忍之不聽矣。
★11仁徳天皇十年(壬午322)十月◆十年冬十月。甫科課役。以搆造宮室。於是百姓之不領。而扶老携幼。運材負簣。不問日夜。竭力競作。是以未經幾時。而宮室悉成。故於今稱聖帝也。
★11仁徳天皇十一年(癸未323)四月甲午《十七》◆十一年夏四月戊寅朔甲午。詔羣臣曰。今朕視是國者。郊澤曠遠。而田圃少乏。且河水横逝以流末不■。聊逢霖雨。海潮逆上而巷里乘船。道路亦泥。故群臣共視之。決横源而通海。塞逆流以全田宅。
●11仁徳天皇十一年(癸未323)十月◆冬十月。掘宮北之郊原。引南水以入西海。因以號其水曰堀江。又將防北河之 。以築茨田堤。是時有兩處之築而乃壌之難塞。時天皇夢。有神誨之曰。武藏人強頚。河内人茨田連衫子。〈衫子。此云■呂母能古。〉二人以祭於河伯。必獲塞。則覓二人而得之。因以祷于河神。爰強頚泣悲之。沒水而死。乃其堤成焉。唯衫子取全匏兩箇。臨于難塞水。乃取兩箇匏投於水中請之曰。河神崇之。以吾爲幣。是以令吾來也。必欲得我者。沈是匏而不令泛。則吾知眞神。親入水中。若不得沈匏者。自知僞神。何徒亡吾身。於是飄風忽起。引匏沒水。匏轉浪上而不沈。則瀚ゝ汎以遠流。是以衫子雖不死。而其堤且成也。是因衫子之幹。其身非亡耳。故時人號其兩處。曰強頚斷間。衫子斷間也。
☆11仁徳天皇十一年(癸未323)是歳◆是歳。新羅人朝貢。則勞於是役。
★11仁徳天皇十二年(甲申324)七月癸酉《三》◆十二年秋七月辛未朔癸酉。高麗國貢鐵盾。鐵的。
●11仁徳天皇十二年(甲申324)八月己酉《十》◆八月庚子朔己酉。饗高麗客於朝。▼是日集群臣及百寮。令射高麗所献之鐵盾的。諸人不得射通的。唯的臣祖盾人宿禰。射鐵的而通焉。時高麗客等見之。畏其射之勝巧。共起以拜朝。▲明日。美盾人宿禰。而賜名曰的戸田宿禰。▲同日。小泊瀬造祖宿禰臣賜名曰賢遺〈賢遺。此云左河之能■里〉臣也。
●11仁徳天皇十二年(甲申324)十月◆冬十月。掘大溝於山背栗隈縣以潤田。是以其百姓毎年豐之。
★11仁徳天皇十三年(乙酉325)九月◆十三年秋九月。始立茨田屯倉。因定春米部。
●11仁徳天皇十三年(乙酉325)十月◆冬十月。造和珥池。◎11仁徳天皇十三年(乙酉三二五)十月是月◆是月。築横野堤。
★11仁徳天皇十四年(丙戌326)十一月◆十四年冬十一月。爲橋於猪甘津。即號其處曰小橋也。
●11仁徳天皇十四年(丙戌326)是歳◆是歳。作大道置於京中。自南門直指之至丹比邑。又掘大溝於感玖。乃引石河水而潤上鈴鹿。下鈴鹿。上豐浦。下豐浦。四處郊原。以墾之得四萬餘頃之田。故其處百姓寛饒之無凶年之患。
★11仁徳天皇十六年(戊子328)七月戊寅朔◆十六年秋七月戊寅朔。天皇以宮人桑田玖賀媛。示近習舍人等曰。朕欲愛是婦女。苦皇后之妬不能合。以經多年。何徒妨其盛年乎。仍以歌問之曰。瀰儺曾虚赴。於瀰能烏苔■烏。多例揶始儺播務。於是播磨國造祖速待獨進之。歌曰。瀰箇始報。破利摩波揶摩智。以播區娜輸。伽之古倶等望。阿例揶始儺破務。▼即日。以玖賀媛賜速待。▲明日之夕。速待詣于玖賀媛之家。而玖賀媛不和。乃強近帷内。時玖賀媛曰。妾之寡婦以終年。何能爲君之妻乎。於是天皇聞之。欲遂速待之志。以玖賀媛副速待送遣於桑田。則玖賀媛發病死于道中。故於今有玖賀媛之墓也。
★11仁徳天皇十七年(己丑329)◆十七年。新羅不朝貢。
●11仁徳天皇十七年(己丑329)九月◆秋九月。遣的臣祖砥田宿禰。小泊瀬造祖祖賢遺臣。而問闕貢之事。於是新羅人懼之。乃貢獻調絹一千四百六十疋及種種雜物丼八十艘。
★11仁徳天皇二二年(甲子334)正月◆廿二年春正月。天皇語皇后曰。納八田皇女將爲妃。時皇后不聽。爰天皇歌以乞於皇后曰。于磨臂苔能。多菟屡虚等太■。于磋由豆流。多曳麼菟餓務珥。奈羅陪■毛餓望。皇后答歌曰。虚呂望虚曾。赴多弊茂豫耆。瑳用廼虚烏。那羅陪務耆瀰破。箇辭古耆呂箇茂。天皇又歌曰。於辭■屡。那珥破能瑳耆能。那羅弭破莽。那羅陪務苔虚層。曾能古破阿利鷄梅。皇后答歌曰。那菟務始能。譬務始能虚呂望。赴多弊耆■。箇區瀰夜 利破。阿珥豫區望阿羅儒。天皇又歌曰。阿佐豆磨能。避箇能烏瑳箇烏。箇多那耆珥。瀰致喩區茂能茂。多遇譬■序豫枳。皇后遂謂不聽。故默之亦不答言。
★11仁徳天皇三〇年(壬寅342)九月乙丑《十一》◆卅年秋九月乙卯朔乙丑。皇后遊行紀國到熊野岬。即取其處之御綱葉〈葉。此云箇始婆。〉而還。於是曰。天皇伺皇后不在。而娶八田皇女納於宮中。時皇后到難波濟。聞天皇合八田皇女而大恨之。則其所採御綱葉投於海而不着岸。故時人號散葉之海曰葉濟也。爰天皇不知皇后忿不着岸。親幸大津待皇后之船。而歌曰。那珥波譬苔。須儒赴泥苔羅齊。許辭那豆瀰。曾能赴尼苔羅齊。於朋瀰赴泥苔禮。時皇后不泊于大津。更引之泝江。自山背廻而向倭。』明日。天皇遣舍人鳥山令還皇后。乃歌之曰。夜莽之呂珥。伊辭鷄苔利夜莽。伊辭鷄之鷄。阿餓茂赴菟摩珥。伊辭枳阿波牟伽茂。皇后不還猶行之。至山背河而歌曰。菟藝泥赴。揶莽之呂餓波烏。箇破能朋利。 餓能朋例麼。箇波區莽珥。多知瑳箇踰屡。毛毛多羅儒。揶素麼能紀破。於朋耆瀰呂箇茂。即越那羅山望葛城歌之曰。菟藝泥赴。揶莽之呂餓波烏。濔揶能朋利。和餓能朋例麼。阿烏珥豫辭。儺羅烏輸疑。烏陀■。夜莽苔烏輸疑。和餓瀰餓朋辭區珥波。箇豆羅紀多伽瀰揶。和藝弊能阿多利。更還山背。興宮室於筒城岡南而居之。
●11仁徳天皇三〇年(壬寅342)十月甲申朔◆冬十月甲申朔。遣的臣祖口持臣喚皇后。〈一云。和珥臣祖口子臣。〉爰口持臣至筒城宮。雖謁皇后而默之不答。時口持臣沾雪雨。以經日夜。伏于皇后殿前而不避。於是口持臣之妹國依媛仕于皇后。適是時侍皇后之側。見其兄沾雨而流涕之。歌曰。揶莽辭呂能。菟菟紀能瀰揶珥。茂能莽烏輸。和餓齊烏瀰例麼。那瀰多遇摩辭茂。時皇后謂國依媛曰。何爾泣之。對言。今伏庭請謁者妾兄也。沾雨不避。猶伏將謁。是以泣悲耳。時皇后謂之曰。告汝兄令速還。吾遂不返焉。口持則返之復奏于天皇。
●11仁徳天皇三〇年(壬寅342)十一月庚申《七》◆十一月甲寅朔庚申。天皇浮江幸山背。時桑枝 水而流之。天皇視桑枝歌之曰。菟怒瑳破赴 以破能臂謎餓。飫朋呂伽珥枳許瑳。怒。于羅愚破能紀。豫屡麻志枳。箇破能區莽愚莽。豫呂朋譬喩玖伽茂。于羅愚破能紀。』明日、乘輿詣于筒城宮喚皇后。皇后不肯參見。時天皇歌曰。菟藝泥赴。揶摩之呂謎能。許久波茂知。于智辭於朋泥。佐和佐和珥。儺餓伊弊劑虚曾。于知和多須。椰餓波曳儺須。企以利摩韋區例。亦歌曰。菟藝泥赴。夜莽之呂謎能。許玖波茂知。于智辭於朋泥。泥士漏辭漏多娜武枳。摩箇儒鷄麼虚曾。辭羅儒等茂伊波梅。時皇后令奏言。陛下納八田皇女爲妃。其不欲副皇女而爲后。遂不奉見。乃車駕還宮。天皇於是恨皇后大忿。而猶有戀思。
★11仁徳天皇三一年(癸卯343)正月丁卯《十五》◆卅一年春正月癸丑朔丁卯。立大兄去來穂別尊爲皇太子。
★11仁徳天皇三五年(丁未347)六月◆卅五年夏六月。皇后磐之媛命薨於筒城宮。
★11仁徳天皇三七年(己酉349)十一月乙酉《十二》◆卅七年冬十一月甲戍朔乙酉。葬皇后於那羅山。
★11仁徳天皇三八年(庚戌350)正月戊寅《六》◆卅八年春正月癸酉朔戊寅。立八田皇女爲皇后。
●11仁徳天皇三八年(庚戌350)七月◆秋七月。天皇與皇后居高臺而避暑。時毎夜自菟餓野有聞鹿鳴。其聲寥亮而悲之。共起可憐之情。及月盡以鹿鳴不聆。爰天皇語皇后曰。當是夕而鹿不鳴。其何由焉。明日猪名。縣佐伯部獻苞苴。天皇令膳夫以問曰。其苞苴何物也。對言。牡鹿也。問之。何處鹿也。曰。菟餓野。時天皇以爲。是苞苴者必其鳴鹿也。因語皇后曰。朕比有懷抱。聞鹿聲而慰之。今推佐伯部獲鹿之日夜及山野。即當鳴鹿。其人雖不知朕之愛以適逢■獲。猶不得已而有恨。故佐伯部不欲近於皇居。乃令有司移郷于安藝渟田。此今渟田佐伯部之祖也。俗曰。昔有一人。往菟餓宿于野中。時二鹿臥傍。將及鷄鳴。牝鹿謂牝鹿曰。吾今夜夢之。白霜多降之覆吾身。是何祥焉。牝鹿答曰。汝之出行。必爲人見射而死。即以白鹽塗其身。如霜素之應也。時宿人心裏異之。未及昧爽。有獵人以射牡鹿而殺。是以時人諺曰。鳴牡鹿矣。隨相夢也。
★11仁徳天皇四十年(壬子352)二月◆四十年春二月。納雌鳥皇女欲爲妃。以隼別皇子爲媒。時隼別皇子密親娶。而久之不復命。於是天皇不知有夫。而親臨雌鳥皇女之殿。時爲皇女織■女人等歌之曰。比佐箇多能。阿梅箇儺麼多。謎迺利餓。於瑠箇儺麼多。波揶歩佐和氣能。瀰於須譬鵝泥。爰天皇知隼別皇子密婚而恨之。然重皇后之言。亦敦友于之義。而忍之勿罪。俄而隼別皇子枕皇女之膝以臥。乃語之曰。孰捷鷦鷯與隼焉。曰。隼捷也。乃皇子曰。是我所先也。天皇聞是言。更亦起恨。時隼別皇子之舍人等歌曰。破夜歩佐波。阿梅珥能朋利。等弭箇慨梨。伊菟岐餓宇倍能。娑弉岐等羅佐泥。天皇聞是歌。而勃然大怒之曰。朕以私恨不欲失親忍之也。何 矣私事將及于社稷。則欲殺隼別皇子。時皇子率雌鳥皇女。欲納伊勢神宮而馳。於是天皇聞隼別皇子逃走。即遣吉備品遲部雄■。播磨佐伯直阿俄能胡曰。追之所逮即殺。爰皇后奏言。雌鳥皇女寔當重罪。然其殺之日。不欲露皇女身。乃因勅雄 等。莫取皇女所 之足玉手玉。雄 等追之至菟田。迫於素珥山。時隱草中僅得兔。急走而越山。於是皇子歌曰。破始多■能。佐餓始枳揶摩茂。和藝毛古等。赴駄利古喩例麼。揶須武志呂箇茂。爰雄 等知兔。以急追及于伊勢蒋代野而殺之。時雄 等探皇女之玉自裳中得之。乃以二王屍埋于廬杵河邊而復命。皇后令問雄 等曰。見皇女之玉乎。對言。不見也。
☆11仁徳天皇四十年(壬子352)是歳◆是歳。當新甞之月以宴會日賜酒於内外命婦等。於是近江山君稚守山妻與釆女磐坂媛。二女之手有纏良珠。皇后見其珠。既似雌鳥皇女之珠。則疑之命有司。推問其玉所得之由。對言。佐伯直阿俄能胡妻之玉也。仍推鞫阿俄能胡。對曰。誅皇女之日探而取之。即將殺阿俄能胡。於是阿俄能胡乃獻己之私地請兔死。故納其地赦死罪。是以號其地曰玉代。
★11仁徳天皇四一年(癸丑5353)三月◆四十一年春三月。遣紀角宿禰於百濟。始分國郡 場。具録郷土所出。是時百濟王之族酒君无禮。由是紀角宿禰訶責百濟王。時百濟王懼之。以鐵鎖縛酒君。附襲津彦而進上。爰酒君來之。則迅匿于石川錦織首許呂斯之家。則欺之曰。天皇既赦臣罪。故寄汝而活焉。久之天皇遂赦其罪。
★11仁徳天皇四三年(乙卯三355)九月庚子朔◆四十三年秋九月庚子朔。依網屯倉阿弭古捕異鳥。獻於天皇曰。臣毎張網捕鳥。未曾得是鳥之類。故奇而獻之。天皇召酒君示鳥曰。是何鳥矣。酒君對言。此鳥之類多在百濟。得馴而能從人。亦捷飛之掠諸鳥。百濟俗號此鳥曰倶知。〈是今時鷹也。〉乃授酒君令養馴。未幾時而得馴。酒君則以韋緡著其足。以小鈴著其尾。居腕上獻于天皇。▼是日幸百舌鳥野而遊獵。時雌雉多起。乃放鷹令捕。忽獲數十雉。◎是月。甫定鷹甘部。故時人號其養鷹之處。曰鷹甘邑也。
★11仁徳天皇五十年(壬戌362)三月丙申《五》◆五十年春三月壬辰朔丙申。河内人奏言。於茨田堤鴈産之。即日遣使令視。曰。既實也。天皇於是歌以問武内宿禰曰。多莽耆破屡。宇知能阿曾。儺虚曾破。豫能等保臂等。儺虚曾波。區珥能那餓臂等。阿耆豆辭莽。揶莽等能區珥珥。箇利古武等。儺波企箇輸揶。武内宿禰答歌曰。夜輸瀰始之。和我於朋枳瀰波。于陪儺于陪儺。和例烏斗波輸儺。阿企菟辭摩。揶莽等能倶珥珥。箇利古武等。和例破■枳箇儒。
★11仁徳天皇五三年(乙丑365)◆五十三年。新羅不朝貢。
●11仁徳天皇五三年(乙丑365)五月◆夏五月。遣上毛野君祖竹葉瀬。令問其闕貢。是道路之間獲白鹿。乃還之献于天皇。更改日而行。俄且重遣竹葉瀬之弟田道。則詔之日。若新羅距者擧兵撃之。仍授精兵。新羅起兵而距之。爰新羅人日日挑戰。田道固塞而不出。時新羅軍卒一人有放于營外。則掠俘之。因問消息。對曰。有強力者。曰百衝。輕捷猛幹。毎爲軍右前鋒。故伺之撃左則敗也。時新羅空左備右。於是。田道連精騎撃其左。新羅軍潰之。因縱兵乘之。殺數百人。即虜四邑之人民以歸焉。
★11仁徳天皇五五年(丁卯367)◆五十五年。蝦夷叛之。遣田道令撃。則爲蝦夷所敗。以死于伊寺水門。時有從者。取得田道之手纒與其妻。乃抱手纒而縊死。時人聞之流涕矣。是後蝦夷亦襲之略人民。因以掘田道墓。則有大蛇發瞋目自墓出以咋。蝦夷悉被蛇毒而多死亡。唯一二人得兔耳。故時人云。田道雖既亡遂報讎。何死人之無知耶。
★11仁徳天皇五八年(庚午370)五月◆五十八年夏五月。當荒陵松林之南道忽生兩歴木。挾路而末合。
☆11仁徳天皇五八年(庚午370)十月◆冬十月。呉國。高麗國並朝貢。
★11仁徳天皇六十年(壬申372)十月◆六十年冬十月。差白鳥陵守等死役丁。時天皇臨于役所。爰陵守目杵忽化白鹿以走。於是。天皇詔之曰。是陵自本空。故欲除其陵守。而甫差役丁。今視是恠者甚懼之。無動陵守者。則且授土師連等。
★11仁徳天皇六二年(甲戌374)五月◆六十二年夏五月。遠江國司表上言。有大樹。自大井河流之停于河曲。其大十圍。本一以末兩。時遣倭直吾子篭令造船。而自南海運之。將來于難波津。以死御船也。
☆11仁徳天皇六二年(甲戌374)是歳◆是歳。額田大中彦皇子獵于闘鷄。時皇子自山上望之。瞻野中有物。其形如廬。仍遣使者令視。還來之曰。窟也。因喚闘鷄稻置大山主。問之曰。有其野中者何 矣。啓之曰。氷室也。皇子曰。其藏如何。亦奚用焉。曰。掘土丈餘。以草蓋其上。敦敷茅荻。取氷以置其上。既經夏月而不■。其用之。即當熱月漬水酒以用也。皇子則將來其氷。獻于御所。天皇歡之。自是以後。毎當季冬必藏氷。至于春分始散氷也。
★11仁徳天皇六五年(丁丑377)◆六十五年。飛騨國有一人。曰宿儺。其爲人壹體有兩面。面各相背。頂合無項。各有手足。其有膝而無膕踵。力多以輕捷。左右佩劔。四手並用弓矢。是以不隨皇命。掠略人民爲樂。於是。遣和珥臣祖難波根子武振熊而誅之。
★11仁徳天皇六七年(己卯2379)十月甲申《五》◆六十七年冬十月庚辰朔甲申。幸河内石津原。以定陵地。
▲11仁徳天皇六七年(己卯379)十月丁酉《十八》◆丁酉始築陵。是日。有鹿忽起野中。走之入 民之中而仆死。時異其忽死。以探其痍。即百舌鳥自耳出之飛去。因視耳中悉咋割剥。故號其處。曰百舌鳥耳原者。其是之縁也。
☆11仁徳天皇六七年(己卯379)是歳◆是歳。於吉備中國川嶋河派有大■令苦人。時路人觸其處而行。必被其毒以多死亡。於是。笠臣祖縣守爲人勇捍而強力。臨派淵以三全瓠投水曰。汝屡吐毒令苦路人。余殺汝■。汝沈是瓠則余避之。不能沈者仍斬汝身。時水■化鹿以引入瓠。瓠不沈。即擧劔入水斬■。更求■之黨類。乃諸■族満淵底之岫穴。悉斬之。河水變血。故號其水曰縣守淵也。』當此時妖氣■稍動。叛者一二始起。於是天皇夙興夜寐。輕賦薄斂以寛民萠。布徳施惠。以振困窮。弔死問疾以養孤孀。是以政令流行。天下太平。廿餘年無事矣。
★11仁徳天皇八七年(己亥399)正月癸卯《十六》◆八十七年春正月戊子朔癸卯。天皇崩。
●11仁徳天皇八七年(己亥399)十月己丑《七》◆冬十月癸未朔己丑。葬于百舌鳥野陵。

◇12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十二 去來穗別天皇 履中天皇 瑞齒別天皇 反正天皇 
※12履中天皇即位前紀◆去來穗別天皇 履中天皇◆去來穗別天皇。大鷦鷯天皇太子也。〈去來。此云伊弉。〉母曰磐之媛命。葛城襲津彦女也。★大鷦鷯天皇卅一年(癸卯三四三)春正月。立爲皇太子。〈時年十五。〉★八十七年(己亥三九九)春正月。大鷦鷯天皇崩。』太子自諒闇出之。未即尊位之間。以羽田矢代宿禰之女黒媛欲爲妃。納采既訖。遣住吉仲皇子而告吉日。時仲皇子冒太子名以 黒媛。是夜。仲皇子忘手鈴於黒媛之家而歸焉。明日之夜。太子不知仲皇子自 而到之。乃入室開帳居於玉床。時床頭有鈴音。太子異之。問黒媛曰。何鈴也。對曰。昨夜之非太子所 鈴乎。何更問妾。太子自知仲皇子冒名以 黒媛。則默之避也。爰仲皇子畏有事將殺太子。密興兵圍太子宮。時平群木莵宿禰。物部大前宿禰。漢直祖阿知使主三人啓於太子。太子不信。〈一云。太子醉以不起。〉故三人扶太子令乘馬而逃之。〈一云。大前宿禰抱太子而乘馬。〉仲皇子不知太子不在。而焚太子宮。通夜火不滅。太子到河内國埴生坂而醒之。顧望難波。見火光。而大驚。則急馳之。自大坂向倭。至干飛鳥山。遇少女於山口。問之曰。此山有人乎。對曰。執兵者多滿山中宜廻自當摩姪踰之。太子於是以爲。聆少女言而得免難。則歌之曰。於朋佐箇珥。阿布夜烏等謎烏。瀰知度沛麼。■駄珥破能邏孺。■■摩知烏能流。則更還之。發當縣兵令從身。自龍田山踰之。時有數十人執兵追來者。太子遠望之曰。其彼來者誰人也。何歩行急之。若賊人乎。因隱山中而待之。近則遣一人問曰。曷人。且何處往矣。對曰。淡路野嶋之海人也。阿曇連濱子〈一云。阿曇連黒友。〉爲仲皇子令追太子。於是。出伏兵圍之。悉得捕。當是時。倭直吾子篭素好仲皇子。預知其謀。密聚精兵數百於撹食栗林。爲仲皇子將拒太子。時太子不知兵塞而出山行數里。兵衆多塞。不得進行。乃遣使者問曰。誰人也。對曰。倭直吾子篭也。便還問使者曰。誰使焉。曰。皇太子之使。時吾子篭憚其軍衆多在。乃謂使者曰。傳聞。皇太子有非常之事。將助以備兵待之。然太子疑其心欲殺。則吾子篭愕之獻己妹日之媛。仍請赦死罪。乃免之。其倭直等貢釆女。蓋始干此時歟。太子便居於石上振神宮。於是瑞齒別皇子知太子不在。尋之追詣。然太子疑弟王之心而不喚。時瑞齒別皇子令謁曰。僕無黒心。唯愁太子不在而參赴耳。爰太子傳告弟王曰。我畏仲皇子之逆。獨避至於此。何且非疑汝耶。其仲皇子在之。獨猶爲我病。遂欲除。故汝寔勿黒心。更返難波而殺仲皇子然後乃見焉。瑞齒別皇子啓太子曰。大人何憂之甚也。今仲皇子無道。群臣及百姓共惡怨之。復其門下人皆叛爲賊。獨居之無與誰議。臣雖知其逆未受太子命之。故獨慷慨之耳。今既被命。豈難於殺仲皇子乎。唯獨懼之。既殺仲皇子。猶且疑臣歟。冀見得忠直者。欲明臣之不欺。太子則副木莵宿禰而遣焉。爰瑞齒別皇子歎之曰。今太子與仲皇子並兄也。誰從矣。誰乖矣。然亡無道就有道。其誰疑我。則詣干難波。伺仲皇子之消息。仲皇子思太子巳逃亡而無備。時有近習隼人。曰刺領巾。瑞齒別皇子陰喚刺領巾而誂之曰。爲我殺皇子。吾必敦報汝。乃脱錦衣褌與之。刺領巾恃其誂言。獨執矛。以伺仲皇子入厠而刺殺。即隸干瑞齒別皇子。於是木莵宿禰啓於瑞齒別皇子曰。刺領巾爲人殺己君。其爲我雖有大功。於己君無慈之甚矣。豈得生乎。乃殺刺領巾。即日向倭也。夜半臻於石上而復命。於是。喚弟王以敦寵。仍賜村合屯倉。▼是日。捉阿曇連濱子。
★12履中天皇元年(庚子400)二月壬午朔◆元年春二月壬午朔。皇太子即位於磐余稚櫻宮。
●12履中天皇元年(庚子400)四月丁酉《十七》◆夏四月辛巳朔丁酉。召阿雲連濱子詔之曰。汝與仲皇子共謀逆。將傾國家。罪當干死。然垂大恩而兔死科墨。即日黥之。因此時人曰阿曇目。亦免從濱子野嶋海人等之罪。於倭蒋代屯倉。
●12履中天皇元年(庚子400)七月壬子《四》◆秋七月己酉朔壬子。立葦田宿禰之女黒媛爲皇妃。妃生磐坂市邊押羽皇子。御馬皇子。青海皇女。〈一日飯豐皇女。〉次妃幡梭皇女生中磯皇女。☆是年也太歳庚子。
★12履中天皇二年(辛丑401)正月己酉《四》◆二年春正月丙午朔己酉。立瑞齒別皇子爲儲君。
●12履中天皇二年(辛丑401)十月◆冬十月。都於磐余。當是時。平羣木莵宿禰。蘇賀滿智宿禰。物部伊■弗大連。圓〈圓。此云豆夫羅。〉大使主共執國事。
●12履中天皇二年(辛丑401)十一月◆十一月。作磐余池。★12履中天皇三年(壬寅四〇二)十一月辛未《六》◆三年冬十一月丙寅朔辛未。天皇泛兩枝船干磐余市磯池。與皇妃各分乘而遊宴。膳臣余磯獻酒。時櫻花落干御盞。天皇異之。則召物部長眞膽連詔之曰。是花也。非時而來。其何處之花矣。汝自可求。於是。長眞膽連。獨尋花。獲干掖上室山而獻之。天皇歡其希有。即爲宮名。故謂磐余稚櫻宮。其此之縁也。▼是日。改長眞膽連之本姓曰稚櫻部造。又號膳臣余磯曰稚櫻部臣。
★12履中天皇四年(癸卯403)八月戊戌《八》◆四年秋八月辛卯朔戊戌。始之於諸國置國史。記言事達四方志。
●12履中天皇四年(癸卯403)十月◆冬十月。堀石上溝。
★12履中天皇五年(甲辰404)三月戊午朔◆五年春三月戊午朔。於筑紫所居三神見干宮中言。何奪我民矣。吾今慚汝。於是祷而不祠。
●12履中天皇五年(甲辰404)九月壬寅《十八》◆秋九月乙酉朔壬寅。天皇狩干淡路嶋。▼是日。河内飼部等從駕執轡。先是飼部之黥皆未差。時居嶋伊奘諾神託祝曰。不堪血臭矣。因以卜之。兆云。惡飼部等黥之氣。故自是以後。頓絶以不黥飼部而止之。
▲12履中天皇五年(甲辰404)九月癸卯《十九》◆癸卯。有如風之聲。呼於大虚曰。劔刀太子王也。亦呼之曰。鳥往來羽田之汝妹者。羽狹丹葬立往。〈汝妹。此云儺迩毛。〉亦曰。狹名來田蒋津之命。羽狹丹葬立往也。俄而使者忽來曰。皇妃薨。天皇大驚之便命駕而歸焉。
▲12履中天皇五年(甲辰404)九月丙午《廿二》◆丙午。自淡路至。
●12履中天皇五年(甲辰404)十月甲子《十一》◆冬十月甲寅朔甲子。葬皇妃。既而天皇悔之不治神崇而亡皇妃。更求其咎。或者曰。車持君行於筑紫國。而悉校車持部。兼取死神者。必是罪矣。天皇則喚車持君。以推問之。事既實焉。因以數之曰。爾雖車持君。縱検校天子之百姓。罪一也。既分寄干神祇車持部。兼奪取之。罪二也。則負惡解除。善解除。而出於長渚崎令秡禊。既而詔之曰。自今以後。不得掌筑紫之車持部。乃悉收以更分之奉於三神。
★12履中天皇六年(乙巳405)正月戊子《六》◆六年春正月癸未朔戊子。立草香幡梭皇女爲皇后。
▲12履中天皇六年(乙巳405)正月辛亥《廿九》◆辛亥。始建藏職。因定藏部。
●12履中天皇六年(乙巳405)二月癸丑朔◆二月癸丑朔。喚■魚磯別王之女太姫郎姫。高鶴郎姫納於後宮、並爲嬪。於是二嬪恒歎之曰。悲哉。吾兄王何處去耶。天皇聞其歎而問之曰。汝何歎息也。對曰。妾兄鷲住王。爲人強力輕捷。由是獨馳越八尋屋而遊行。既經多日不得面言。故歎耳。天皇悦其強力以喚之。不參來。亦重使而召。猶不參來。恒居於住吉邑。自是以後。廢以不求。是讃岐國造。阿波國脚咋別。凡二族之始祖也。
●12履中天皇六年(乙巳405)三月丙申《十五》◆三月壬午朔丙申。天皇玉體不■。水土不調。崩干稚櫻宮。〈時年七十。〉
●12履中天皇六年(乙巳405)十月壬子《四》◆冬十月己酉朔壬子。葬百舌鳥耳原陵。

※12反正天皇即位前紀◆瑞齒別天皇 反正天皇』瑞齒別天皇。去來穗別天皇同母弟也。★去來穗別天皇二年(辛丑四〇一)立爲立爲皇太子。天皇初生干淡路宮。生而齒如一骨。容姿美麗。於是有井。曰瑞井。則汲之洗太子。時多遲花落有干井中。因爲太子名也。多遲花者今虎杖花也。故稱謂多遲比瑞齒別天皇。★六年(乙巳四〇五)春三月。去來穗別天皇崩。
★12反正天皇元年(壬子406)正月戊寅《二》◆元年春正月丁丑朔戊寅。儲君即天皇位。
●12反正天皇元年(壬子406)八月己酉《六》◆秋八月甲辰朔己酉。立大宅臣祖木事之女津野媛爲皇夫人。生香火姫皇女。圓皇女。又納夫人弟弟媛。生財皇女與高部皇子。
●12反正天皇元年(壬子406)十月◆冬十月。都於河内丹比。是謂柴籬宮。當是時。風雨順時五穀成熟。人民富饒。天下太平。☆是年也太歳丙午。
★12反正天皇五年(庚戌410)正月丙午《廿三》◆五年春正月甲申朔丙午。天皇崩干正寢。

◇13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十三 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 允恭天皇 穴穂天皇 安康天皇
※13允恭天皇即位前紀◆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 允恭天皇◆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瑞齒別天皇同母弟也。天皇自岐嶷至於總角。仁惠儉下。及壯篤病。容止不便。★五年(庚戌四一〇)春正月。瑞齒別天皇崩。爰群卿議之曰。方今。大鷦鷯天皇之子。雄朝津間稚子宿禰皇子。與大草香皇子。然雄朝津間稚子宿禰皇子長之仁孝。即選吉曰。跪上天皇之璽。雄朝津間稚子宿禰皇子謝曰。我之不天。久離篤疾。不能歩行。且我既欲除病。獨非奏言。而密破身治病猶勿差。由是先皇責之曰。汝雖患病。縱破身。不孝孰甚於茲矣。其長生之遂不得繼業。亦我兄二天皇。愚我而輕之。群卿共所知。夫天下者大器也。帝位者鴻業也。且民之父母。斯則聖賢之職。豈下愚之任乎。更選賢王宜立矣寡人弗敢當。羣臣再拜言。夫帝位不可以久曠。天命不可以謙距。今大王留時逆衆。不正號位。臣等恐百姓望絶也。願大王雖勞。猶即天皇位。雄朝津間稚子宿禰皇子曰。奉宗廟社稷重事也。寡人篤疾不足以稱。猶辭而不聽。於是羣臣皆固請曰。臣伏計之。大王奉皇祖宗廟最宜稱。雖天下萬民皆以爲宜。願大王聽之。
★13允恭天皇元年(壬子412)十二月◆元年冬十有二月。妃忍坂大中姫命。苦羣臣之憂吟。而親執洗手水。進于皇子前。仍啓之曰。大王辭而不即位。位空之。既經年月。羣臣百寮愁之不知所爲願大王從群望。強即帝位。然皇子不欲聽。而背居不言。於是大中姫命惶之。不知退而侍之。經四五剋。當于此時。季冬之節。風亦烈寒。大中姫所捧鋺水溢而腕凝。不堪寒以將死。皇子顧之驚。則扶起謂之曰。嗣位重事。不得輙就。是以。於今不從。然今羣臣之請。事理灼然。何遂謝耶。爰大中姫命仰歡。則謂群卿曰。皇子將聽羣臣之請。今當上天皇璽符。於是羣臣大喜。即日捧天皇之璽符。再拜上焉。皇子曰。群卿共爲天下請寡人。寡人何敢遂辭。乃即帝位。☆是年也。太歳壬子。
★13允恭天皇二年(癸丑413)二月己酉《十四》◆二年春二月丙申朔己酉。立忍坂大中姫。爲皇后。▼是日爲皇后定刑部。皇后生木梨輕皇子。名形大娘皇女。境黒彦皇子。穴穂天皇。輕大娘皇女。八釣白彦皇子。大泊瀬稚武天皇。但馬橘大娘皇女。酒見皇女。初皇后随母在家。獨遊苑中。時闘鶏國造從傍徑行之。乗馬而莅籬謂皇后嘲之曰。能作園乎。汝者也〈汝。此云那鼻苔也。〉且曰。壓乞戸母。其蘭一莖焉。〈壓乞。此云異提。戸母。此云覩自。〉皇后則採一根蘭。與於乘馬者。因以問曰。何用求蘭耶。乘馬者對曰。行山撥■也。〈■。此云摩愚那岐。〉時皇后結之意裏乘馬者辭旡禮即謂之曰。首也。余不忘矣。是後。皇后登祚之年。覓乘馬乞蘭者。而數昔日之罪。以欲殺。爰乞蘭者搶地叩頭曰。臣之罪實當萬死。然當其日不知貴者。於是。皇后赦死刑。貶其姓謂稻置。
★13允恭天皇三年(甲寅414)正月辛酉朔◆三年春正月辛酉朔。遺使求良醫於新羅。
●13允恭天皇三年(甲寅414)八月◆秋八月。醫至自新羅。則令治天皇病。未經幾時。病已差也。天皇歡之。厚賞醫以歸于國。
★13允恭天皇四年(乙卯415)九月己丑《九》◆四年秋九月辛已朔己丑。詔曰。上古之治。人民得所。姓名勿錯。今朕踐祚於茲四年矣。上下相爭。百姓不安。或誤失己姓。或故認高氏。其不至於治者。蓋由是也。朕雖不賢。豈非正其錯乎。羣臣議定奏之。群臣皆言。陛下擧失正枉而定氏姓者。臣等冒死。奏可。
▲13允恭天皇四年(乙卯415)九月戊申《廿八》◆戊申。詔曰。羣卿百寮及諸國造等皆各言。或帝皇之裔。或異之天降。然三才顯分以來。多歴萬歳。是以一氏蕃息。更爲萬姓。難知其實。故諸氏姓人等。沐浴齋戒各爲盟神探湯。則於味橿丘之辭禍戸 。坐探湯瓮而引諸人令赴曰。得實則全。僞者必害。〈盟神探湯。此云區訶陀智。或泥納釜煮沸攘手探湯泥。或燒斧火色置于掌。〉於是諸人各著木綿手繦而赴釜探湯。則得實者自全。不得實者皆傷。是以故詐者愕然之。豫退無進。自是之後。氏姓自定。更無詐人。
★13允恭天皇五年(丙辰416)七月己丑《十四》◆五年秋七月丙子朔己丑。地震。先是命葛城襲津彦之孫玉田宿禰。主瑞齒別天皇之殯。則當地震夕。遣尾張連吾襲。察殯宮之消息。時諸人悉聚無闕。唯玉田宿禰無之也。吾襲奏言。殯宮大夫玉田宿禰非見殯所。則亦遣吾襲於葛城。令視玉田宿禰。▼是日。玉田宿禰方集男女而酒宴焉。吾襲擧状具告玉田宿禰。宿禰則畏有事。以馬一匹授吾襲爲禮幣。乃密遮吾襲而殺于道路。因以逃隱武内宿禰之墓域。天皇聞之喚玉田宿禰。玉田宿禰疑之。甲服襖中而參赴。甲端自衣中出之。天皇分明欲知其状。乃令小墾田釆女賜酒于玉田宿禰。爰釆女分明瞻衣中有鎧。而具奏于天皇。天皇設兵將殺玉田宿禰。乃密逃出而匿家。天皇更發卒圍玉田家。而捕之乃誅。
●13允恭天皇五年(丙辰416)十一月甲申《十一》◆冬十有一月甲戌朔甲申。葬瑞齒別天皇于耳原陵。
★13允恭天皇七年(戊午418)十二月壬戌朔◆七年冬十二月壬戌朔。讌于新室。天皇親之撫琴。皇后起■。々既終而不言禮事。當時風俗。於宴會者、■者■終。則自對座長曰。奉娘子也。時天皇謂皇后曰。何失常禮也。皇后惶之復起■。々竟言。奉娘子。天皇即問皇后曰。所奉娘子者誰也。欲知姓字。皇后不獲已而奏言。妾弟名弟姫焉。弟姫容姿絶妙無比。其艶色徹衣而晃之。是以。時人號曰衣通郎姫也。天皇之志存于衣通郎姫。故強皇后而令進。皇后知之不輙言禮事。爰天皇歡喜。則明日遣使者喚弟姫。時弟姫随母。以在於近江坂田。弟姫畏皇后之情。而不參向。又重七喚。猶固辭以不至。於是天皇不悦。而復勅一舎人中臣烏賦津使主曰。皇后所進之娘子弟姫。喚而不來。汝自往之召將弟姫以來。必敦賞矣。爰烏賦津使主承命退之。糒■■中。到坂田。伏于弟姫庭中言。天皇命以召之。弟姫對曰。豈非懼天皇之命。唯不欲傷皇后之志耳。妾雖身亡不參赴。時烏賦津使主對言。臣既被天皇命。必召率來矣。若不將來必罪之。故返被極刑。寧伏庭而死耳。仍經七日。伏於庭中。與飲食而不■。密食懷中之糒。於是弟姫以爲。妾因皇后之嫉。既拒天皇命。且亡君之忠臣。是亦妾罪。則從烏賦津使主而來之。到倭春日食于檪井上。弟姫親賜酒于使主慰其意。使主即日至京。留弟姫於倭直吾子篭之家。復命天皇。天皇大歡之。美烏賊津使主。而敦寵焉。然皇后之色不平。是以勿近宮中。則別構殿屋於藤原而居也。適産大泊瀬天皇之夕。天皇始幸藤原宮。皇后聞之恨曰。妾初自結髮陪於後宮。既經多年。甚哉天皇也。今妾産之死生相半。何故當今夕。必幸藤原。乃自出之燒産殿而將死。天皇聞之大驚曰。朕過也。因慰喩皇后之意焉。
★13允恭天皇八年(己未419)二月◆八年春二月。幸于藤原。密察衣通郎姫之消息。是夕衣通郎姫戀天皇而獨居。其不知天皇之臨。而歌曰。和餓勢故餓。勾倍枳豫臂奈利。佐瑳餓泥能。區茂能於虚奈比。虚豫比辭流辭毛。天皇聆是歌。則有感情。而歌之曰。佐瑳羅餓多。迩之枳能臂毛弘。等枳舎氣帝。阿麻多絆泥受邇。多 比等用能未。明旦。天皇見井傍櫻華而歌之曰。波那具波辭。佐區羅能梅涅。許等梅涅麼。波椰區波梅涅孺。和我梅豆留古羅。皇后聞之且大恨也。於是。衣通郎姫奏言。妾常近王宮。而晝夜相續欲視陛下之威儀。然皇后則妾之姉也。因妾以恒恨陛下。亦爲妾苦。是以。冀離王居而欲遠居。若皇后嫉意少息歟。天皇則更興造宮室於河内茅渟。而衣通郎姫令居。因此以屡遊獵于日根野。
★13允恭天皇九年(庚申420)二月◆九年春二月。幸茅渟宮。
●13允恭天皇九年(庚申420)八月◆秋八月。幸茅渟。
●13允恭天皇九年(庚申420)十月◆冬十月。幸茅渟。
★13允恭天皇十年(辛酉421)正月◆十年春正月。幸茅渟。於是皇后奏言。妾如毫毛非嫉弟姫。然恐陛下屡幸於茅渟。是百姓之苦歟。仰願宜除車駕之數也。是後希有之幸焉。
★13允恭天皇十一年(壬戌422)三月丙午《四》◆十一年春三月癸卯朔丙午。幸於茅渟宮。衣通郎姫歌之曰。等虚辭陪迩。枳彌母阿閇椰毛。異舎儺等利。宇彌能波摩毛能。余留等枳等枳弘。時天皇謂衣通郎姫曰。是歌不可聆他人。皇后聞必大恨故時人號濱藻。謂奈能利曾毛也。先是衣通郎姫居于藤原宮。時天皇詔大伴室屋連曰。朕頃得美麗孃子。是皇后母弟也。朕心異愛之。冀其名欲傳于後葉奈何。室屋連依勅而奏可。則科諸國造等。爲衣通郎姫定藤原部。
★13允恭天皇十四年(乙丑425)九月甲子《十二》◆十四年秋九月癸丑朔甲子。天皇獵于淡路嶋。時麋鹿猿猪莫莫紛紛。盈于山谷。■起蝿散。然終日以下獲一獸。於是。獵止以更卜矣。嶋神祟之曰。不得獸者。是我之心也。赤石海底有眞珠。其珠祠於我。則悉當得獸。爰更集處處之白水郎。以令探赤石海底。海深不能至底。唯有一海人。曰男狹磯。是阿波國長邑之海人也。勝於諸海人。好深探。是腰繋繩入海底。差頃之出曰。於海底有大蝮。其處光也。諸人皆曰。嶋神所請之珠。殆有是蝮腹乎。亦入而探之。爰男狹磯抱大蝮而泛出之。乃息絶以死浪上。既而下繩測海深六十尋。則割蝮實眞珠有腹中。其大如桃子。乃祠嶋神而獵之。多獲獸也。唯悲男狹磯入海死之。則作墓厚葬。其墓猶今存之。
★13允恭天皇二二年(癸酉433)三月庚子《七》◆廿三年春三月甲午朔庚子。立木梨輕皇子爲太子。容姿佳麗。見者自感。同母妹輕大娘皇女亦艶妙也。太子恒念合大娘皇女。畏有罪而黙之。然感情既盛。殆將至死。爰以爲。徒空死者。雖有罪。何得忍乎。遂竊通。乃悒懷少息。因以歌之曰。阿資臂紀能。椰摩娜烏菟勾利。椰摩娜箇彌。斯■媚烏和之勢。志■那企貳。和餓儺勾菟摩。箇■儺企貳。和餓儺勾兎摩。去樽去曾。椰主區■娜布例。
★13允恭天皇二四年(乙亥435)六月◆廿四年夏六月。御膳羹汁凝以作氷。天皇異之卜其所由。卜者曰。有内亂。盖親親相奸乎。時有人曰。木梨輕太子 同母妹輕大娘皇女。因以推問焉。辭既實也。太子是爲儲君。不得罪。則流輕大娘皇女於伊豫。是時太子歌之曰。於褒企彌烏。志摩珥波夫利。布儺阿摩利。異餓幣利去牟鋤。和餓■■瀰由梅。去等烏許曾。■多瀰等異絆梅。和餓菟摩烏由梅。又歌之曰。阿■摩霧。箇留■等賣。異■儺介縻。臂等資利奴陪瀰。幡舎能夜摩能。波刀能資■儺企迩奈勾。
★13允恭天皇四二年(癸巳453)正月戊子《十四》◆四十二年春正月乙亥朔戊子。天皇崩。時年若干。』於是新羅王聞天皇既崩而驚愁之。貢上調船八十艘及種種樂人八十。是泊對馬而大哭。到筑紫亦大哭。泊于難波津。則皆素服之。悉捧御調。且張種種樂器。自難波至于京。或哭泣或■歌。遂參會於殯宮也。
●13允恭天皇四二年(癸巳453)十一月◆冬十一月。新羅弔使等喪禮既而還之。爰新羅人恒愛京城傍耳成山。畝傍山。則到琴引坂。顧之曰。宇泥■巴椰。彌彌巴椰。是未習風俗之言語。故訛畝傍山謂宇泥■。訛耳成山謂瀰瀰耳。時倭飼部從新羅人。聞是辭而疑之以爲。新羅人通釆女耳。乃返之啓于大泊瀬皇子。皇子則悉禁固新羅使者而推問時新羅使者啓之曰。無犯釆女。唯愛京傍之兩山而言耳。則知虚言皆原之。於是新羅人大恨。更減貢上之物色及船數。
●13允恭天皇四二年(癸巳453)十月己卯《十》◆冬十月庚午朔己卯。葬天皇於河内長野原陵。
※13安康天皇即位前紀◆穴穗天皇 安康天皇◆穴穗天皇。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第二子也。〈一云。第三子也。〉母曰忍坂大中姫命。稚渟毛二岐皇子之女也。★四十二年(癸巳四五三)春正月。天皇崩。●冬十月葬禮畢之。是時太子行暴虐。淫于婦女。國人謗之。群臣不從。悉隷穴穗皇子。爰太子欲襲穴穗皇子而密設兵。穴穗皇子復興兵將戰。故穴穗括箭。輕括箭。始起于此時也。時太子知羣臣不從。百姓乖違。乃出之匿物部大前宿禰之家。穴穗皇子聞則圍之。大前宿禰出門而迎之。穴穗皇子歌之曰。於朋摩弊。烏摩弊輸區泥餓。訶那杜加礙。訶區多智豫羅泥。阿梅多知夜梅牟。大前宿禰答歌之曰。瀰椰比等能。阿由臂能古輸孺。於智珥岐等。瀰椰比等等豫牟。佐杜弭等茂由梅。乃啓皇子曰。願勿害太子。臣將議。由是太子自死于大前宿禰之家。〈一云。流伊豫國。〉●十二月己巳朔壬午。《十四》穴穗皇子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則遷都于石上。是謂穴穗宮。當是時。大泊瀬皇子欲聘瑞齒別天皇之女等。〈女名不見諸記。〉於是皇女等皆對曰。君王恒暴強也。■忽忿起。則朝見者夕被殺。夕見者朝被殺。今妾等顏色不秀。加以情性拙之。若威儀言語。如毫毛不似王意。豈爲親乎。是以不能奉命。遂遁以不聽矣。
★13安康天皇元年(甲午454)二月戊辰朔◆元年春二月戊辰朔。天皇爲大泊瀬皇子。欲聘大草香皇子妹幡梭皇女。則遣坂本臣祖根使主。請於大草香皇子曰。願得幡梭皇女。以欲配大泊瀬皇子。爰大草香皇子對言。僕頃患重病不得愈。譬如物積船以待潮者。然死之命也。何足惜乎。但以妹幡梭皇女之孤而不能易死耳。今陛下不嫌其醜。將滿■菜之數。是甚之大恩也。何辭命辱。故欲呈丹心。捧私寶名押木珠縵。〈一云。立縵。又云。磐木縵。〉附所使臣根使主。而敢奉獻。願物雖輕賎納爲信契。於是。根使主見押木珠縵。感其麗美。以爲盜爲己寶。則詐之奏天皇曰。大草香皇子者不奉命。乃謂臣曰。其雖同族。豈以吾妹得爲妻耶。既而留縵入己而不獻。於是天皇信根使主之讒言。則大怒之起兵。圍大草香皇子之家而殺之。是時難波吉師日香蛟父子。並仕于大草香皇子。共傷其君无罪而死之。則父抱王頚。二子各執王足而唱曰。吾君無罪以死之。悲乎。我父子三人生事之。死不殉。是不臣矣。即自刎之死於皇尸側。軍衆悉流涕。爰取大草香皇子之妻中蒂姫納于宮中。因爲妃。復遂喚幡梭皇女配大泊瀬皇子。☆是年也太歳甲午。
★13安康天皇二年(乙未455)正月己酉《十七》◆二年春正月癸巳朔己酉。立中蒂姫命爲皇后。甚寵也。初中蒂姫命生眉輪王於大草香皇子。乃依母以得免罪。常養宮中。
★13安康天皇三年(丙申456)八月壬辰《九》◆三年秋八月甲申朔壬辰。天皇爲眉輪王見弑。〈辭具在大泊瀬天皇紀。〉三年後。乃葬菅原伏見陵。

◇14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十四 大泊瀬幼武天皇 雄略天皇
※14雄略天皇即位前紀◆大泊瀬幼武天皇。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第五子也。天皇産而神光滿殿。長而伉健過人。★三年(丙申四五六)八月。穴穗天皇意將沐浴。幸于山宮。遂登樓兮遊目。因命酒兮肆宴。爾乃情盤欒極。間以言談。顧謂皇后〈去來穗別天皇女曰中蒂姫皇女。更名長田大娘皇女也。大鷦鷯天皇子大草香皇子。娶長田皇女生眉輪王也。於後穴穗天皇用根臣讒。殺大草香皇子。而立中蒂姫皇女爲皇后。語在穴穗天皇紀也。〉曰。吾妹。〈稱妻爲妹。盖古之俗乎。〉汝雖親眤。朕畏眉輪王。眉輪王幼年遊戲樓下。悉聞所談。既而穴穗天皇枕皇后膝。晝醉眠臥。於是。眉輪王伺其熟睡而刺殺之。▼是日。大舍人〈闕姓字也。〉驟言於天皇曰。穴穗天皇爲眉輪王見殺。天皇大驚。即猜兄等。被甲帶刀。卒兵自將。逼問八釣白彦皇子。皇子見其欲害黙坐不語。天皇乃拔刀而斬。更逼問坂合黒彦皇子。皇子亦知將害。黙坐不語。天皇忿怒彌盛。乃復并爲欲殺眉輪王。案劾所由。眉輪王曰。臣元不求天位。唯報父仇而已。坂合黒彦皇子深恐所疑。竊語眉輪王。遂共得間而出。逃入圓大臣宅。天皇使使乞之。大臣以使報曰。盖聞。人臣有事逃入王室。未見君王隱匿臣舍。方今坂合黒彦皇子與眉輪王。深恃臣心。來臣之舍。■忍送歟。由是天皇復益興兵圍大臣宅。大臣出立於庭索脚帶。時大臣妻持來脚帶。愴矣傷懷。而歌曰。飫瀰能古簸。多倍能波伽摩鳴。那那陛鳴■。爾播爾陀陀始諦。阿遥比那陀須暮。大臣裝束已畢。進軍門跪拜曰。臣雖被戮。莫敢命。古人有云。匹夫之志難可奪。方屬乎臣。伏願大王奉獻臣女韓媛與葛城宅七區。請以贖罪。天皇不許。縱火燔宅。於是。大臣與黒彦皇子。眉輪王。倶被燔死。時坂合部連贄宿禰。抱皇子屍而見燔死。其舍人等〈闕名字也。〉收取所燒。遂難擇骨。盛之一棺合葬新漢擬本南丘。〈擬字未詳。盖是槻乎。〉●冬十月癸未朔。天皇恨穴穗天皇曾欲以市邊押磐皇子傅國而遥付囑後事。乃使人於市邊押磐皇子。陽期狡獵。勸遊郊野曰。近江狹狹城山君韓■言。今於近江來田綿蛟屋野猪鹿多有。其戴角類枯樹末。其聚脚如弱木株。呼吸氣息似於朝霧。願與皇子。孟冬作陰之月。寒風肅殺之晨。將逍遥於郊野。聊■情以騁射。市邊押磐皇子乃隨馳獵。於是大泊瀬天皇彎弓驟馬。而陽呼曰猪有。即射殺市邊押磐皇子。皇子帳内佐伯部賣輪。〈更名仲子。〉抱屍駭■不解所由。反側呼號往還頭脚。天皇尚誅之◎是月。御馬皇子以曾善三輪君身狹。故思欲遣慮而往。不意道逢邀軍於三輪磐井側逆戰。不久被捉。臨刑指井而詛曰。此水者百姓唯得飮焉。王者獨不能飮矣。●十一月壬子朔甲子。《十三》天皇命有司設壇於泊瀬朝倉即天皇位。遂定宮焉。以平群臣眞鳥爲大臣。以大伴連室屋。物部連目爲大連。
★14雄略天皇元年(丁酉457)三月壬子《三》◆元年春三月庚戌朔壬子。立草香幡梭姫皇女爲皇后。〈更名橘姫。〉
◎14雄略天皇元年(丁酉457)三月是月◆是月。立三妃。元妃葛城圓大臣女曰韓媛。生白髪武廣國押稚日本根子天皇。與稚足姫皇女。〈更名栲幡娘姫皇女。〉是皇女侍伊勢大神祠。次有吉備上道臣女稚媛。〈一本云。吉備窪屋臣女。〉生二男。長曰磐城皇子。少曰星川稚宮皇子。〈見下文。〉次有春日和珥臣深目女。曰童女君。生春日大娘皇女。〈更名高橋皇女。〉童女君者本是采女。天皇與一夜而■。遂生女子。天皇疑不養。及女子行歩。天皇御大殿。物部目大連侍焉。女子過庭。目大連 謂群臣曰。麗哉女子。古人有云。娜毘騰耶■麼珥。〈此古語未詳。〉徐歩清庭者言誰女子。天皇曰。何故問耶。目大連對曰。臣觀女子行歩。容儀能似天皇。天皇曰。見此者咸言如卿所■。然朕與一宵而■。産女殊常。由是生疑。大連曰。然則一宵喚幾廻乎。天皇曰。七廻喚之。大連曰。此娘子以清身意奉與一宵。安輙生疑嫌他有潔。臣聞。易産腹者。以褌觸體。即便懷■。况與終宵而妄生疑也。天皇命大連。以女子爲皇女。以母爲妃。☆是年也。太歳丁酉。
★14雄略天皇二年(戊戌458)七月◆二年秋七月。百濟池津媛違天皇將幸。婬於石河楯。〈舊本云。石河股合首祖楯。〉天皇大怒。詔大伴室屋大連。使來目部張夫婦四支於木。置假■上。以火燒死。〈百濟新撰云。己巳年。葢鹵王立。天皇遣阿禮奴跪來索女郎。百濟荘飾慕尼夫人女曰適稽女郎。貢進於天皇。〉
●14雄略天皇二年(戊戌458)十月癸酉《三》◆冬十月辛未朔癸酉。幸于吉野宮。
▲14雄略天皇二年(戊戌458)十月丙子《六》◆丙子。幸御馬瀬。命虞人縱獵。凌重■赴長莽。未及移影、■什七八。毎獵大獲。鳥獸將盡。遂旋憩乎林泉。相羊乎薮澤。息行未展車馬。問羣臣曰。獵場之樂使膳夫割鮮。何與自割。羣臣忽莫能對。於是天皇大怒。拔刀斬御者大津馬飼。▼是日車駕至自吉野宮。國内居民咸皆振怖。由是皇太后與皇后。聞之大懼。使倭采女日媛擧酒迎進。天皇見采女面貌端麗。形容温雅。乃和顏悦色曰。朕豈不欲覩汝妍咲。乃相携手入於後宮。語皇太后曰。今日遊獵大獲禽獸。欲與羣臣割鮮野饗。歴問羣臣莫能有對。故朕嗔焉。皇太后知斯詔情。奉慰天皇曰。群臣不悟陛下因遊獵場置宍人部降問群臣。群臣黙然。理且難對。今貢未晩。以我爲初。膳臣長野能作宍膾。願以此貢。天皇跪禮而受曰。善哉鄙人所云。貴相知心。此之謂也。皇太后視天皇悦歡喜盈懷。更欲貢人曰。我之厨人菟田御戸部。眞鋒田高天。以此二人請將加貢。爲宍人部。自茲以後大倭國造吾子篭宿禰。貢狹穂子鳥別爲宍人部。臣連伴造國造又隨續貢。
◎14雄略天皇二年(戊戌458)十月是月◆是月。置史戸。河上舍人部。天皇以心爲師。誤殺人衆。天下誹謗言。太惡天皇也。唯所愛寵。史部身狹村主青。桧隈民使博徳等也。
★14雄略天皇三年(己亥459)四月◆三年夏四月。阿閇臣國見〈更名磯特牛。〉譖栲幡皇女與湯人廬城部連武彦曰。武彦 皇女而使任身。〈湯人。此云臾衞。〉武彦之父枳■喩聞此流言。恐禍及身。誘率武彦於廬城河。僞使■■沒水捕魚。因其不意而打殺之。天皇聞遣使者案問皇女。皇女對言。妾不識也。俄而皇女■持神鏡。詣於五十鈴河上伺人不行。埋鏡經死。天皇疑皇女不在。恒使闇夜東西求覓。乃於河上虹見如蛇四五丈者。掘虹起處而獲神鏡。移行未遠。得皇女屍。割而觀之。腹中有物如水。水中有石。枳■喩由斯得雪子罪。還悔殺子報殺國見。逃匿石上神宮。
★14雄略天皇四年(庚子460)二月◆四年春二月。天皇射獵於葛城山。忽見長人。來望丹谷。面貌容儀相似天皇。天皇知是神、猶故問曰。何處公也。長人對曰。現人之神。先稱王諱。然後應■。天皇答曰。朕是幼武尊也。長人次稱曰。僕是一事主神也。遂與盤于遊田。駈逐一鹿。相辭發箭。並轡馳騁。言詞恭恪。有若逢仙。於是日晩田罷。神侍送天皇。至來目水。是時百姓咸言。有徳天皇也。
●14雄略天皇四年(庚子460)八月戊申《十八》◆秋八月辛卯朔戊申。行幸吉野宮。
▲14雄略天皇四年(庚子460)八月庚戌《廿》◆庚戌。幸于河上小野。命虞人駈獸。欲躬射而待。虻疾飛來■天皇臂。於是蜻蛉忽然飛來。囓虻將去。天皇嘉厥有心。詔羣臣曰。爲朕讃蜻蛉歌賦之。群臣莫能敢賦者。天皇乃口號曰。野磨等能。嗚武羅能陀該爾之之符須登。■例柯擧能居登。飫褒磨陛爾麻嗚須。〈一本。以飫褒磨陛爾麻鳴須。易飫褒枳彌爾麻嗚須。〉飫褒枳瀰簸。賊據嗚枳舸斯題。■磨磨枳能。阿娯羅爾陀陀伺。〈一本。以陀陀伺。易伊麻伺。〉施都魔枳能。阿娯羅爾陀陀伺。斯斯魔都登。倭我伊麻西麼。佐謂麻都登。倭我陀陀西麼。陀倶符羅爾。阿武柯枳都枳都。曾能阿武嗚。婀枳豆波野倶譬。波賦武志謀。飫褒枳瀰爾磨都羅符。儺我柯陀播於柯武。婀岐豆斯麻野麻登。〈一本。以婆賦武志謀以下易舸矩能御等。難爾於婆武登。蘇羅濔瀰豆。野磨等能矩爾嗚。婀岐豆斯麻登以符。〉因讃蜻蛉。名此地爲蜻蛉野。
★14雄略天皇五年(辛丑461)二月◆五年春二月。天皇狡獵于葛城山。靈鳥忽來。其大如雀。尾長曳地。而且嗚曰努力努力。俄而見逐嗔猪從草中暴出逐人。獵徒縁樹大懼。天皇詔舍人曰。猛獸逢人則止。宜逆射而且刺。舍人性懦弱。縁樹失色。五情無主。嗔猪直來欲噬天皇。天皇用弓刺止。擧脚踏殺。於是田罷欲斬舍人。舍人臨刑而作歌曰。野須瀰斯志。倭我飫褒枳瀰能。阿蘇麼斯志。斯斯能宇■枳。舸斯固瀰。倭我尼■能褒利志。阿理嗚能宇倍能。婆利我曳陀阿西嗚。皇后聞悲。興感止之。詔曰。皇后不與天皇而顧舍人。對曰。國人皆謂。陛下安野而好獸。無乃不可乎。今陛下以嗔猪故而斬舍人。陛下譬無異於豺狼也。天皇乃與皇后上車歸。呼萬歳曰。樂哉。人皆獵禽獸。朕獵得善言而歸。
●14雄略天皇五年(辛丑461)四月◆夏四月。呉國遣使貢獻。
●14雄略天皇五年(辛丑461)四月◆夏四月。百濟加須利君〈盖鹵王也。〉飛聞池津媛之所燔殺〈適稽女郎也。〉而籌議曰。昔貢女人爲釆女。而既無禮。失我國名。自今以後不合貢女。乃告其弟軍君〈崑攴君也〉曰。汝宜往日本以事天皇。軍君對曰。上君之命不可奉違。願賜君婦而後奉遺。加須利君則以孕婦。既嫁與軍君曰。我之孕婦既當産月。若於路産。冀載一船。隨至何處速令送國。遂與辭訣奉遣於朝。
●14雄略天皇五年(辛丑461)六月丙戌朔◆六月丙戌朔。孕婦果如加須利君言。於筑紫各羅嶋産兒。仍名此兒曰嶋君。於是軍君即以一船送嶋君於國。是爲武寧王。百濟人呼此嶋曰主嶋也。
●14雄略天皇五年(辛丑461)七月◆秋七月。軍君入京。既而有五子。〈百濟新撰云。辛丑年盖鹵王遣王遣弟昆攴君。向大倭侍天皇。以脩先王之好也。〉
◆14雄略天皇六年(壬寅462)二月乙卯《四》◆六年春二月壬子朔乙卯。天皇遊乎泊瀬小野。觀山野之體勢。慨然興感歌曰。擧暮利矩能。播都制能野磨播。伊底■智能。與慮斯企野磨。和斯里底能。與盧斯企夜磨能。據暮利矩能。播都制能夜麻播。阿野爾于羅虞波斯。阿野爾于羅虞波斯。於是名小野曰道小野。
●14雄略天皇六年(壬寅462)三月丁亥《七》◆三月辛巳朔丁亥。天皇欲使后妃親桑以勸蠶事。爰命■■〈■■。人名也。此云須我屡。〉聚國内蠶。於是■■誤聚嬰兒奉獻天皇。天皇大咲。賜嬰兒於■■曰。汝宜自養。■■即養嬰兒於宮墻下。仍賜姓爲少子部連。
★14雄略天皇七年(癸卯463)七月丙子《三》◆七年秋七月甲戌朔丙子。天皇詔少子部連■■曰。朕欲見三諸岳神之形。〈或云。此山之神爲大物代主神也。或云。菟田墨坂神也。〉汝膂力過人。自行捉來。■■答曰。試往捉之。乃登三諸岳。捉取大蛇奉示天皇。天皇不齋戒。其雷■■。目精赫赫。天皇畏。蔽目不見却入殿中。使放於岳。仍改賜名爲雷。
●14雄略天皇七年(癸卯463)八月◆八月。官者吉備弓削部虚空取急歸家。吉備下道臣前津屋〈或本云。國造吉備臣山。〉留使虚空。經月不肯聽上京都。天皇遣身毛君丈夫召焉。虚空被召來言。前津屋以小女爲天皇人。以大女爲己人。競令相闘。見幼女勝。即刀而殺。復以小雄鷄呼爲天皇鷄。拔毛剪翼。以大雄鷄呼爲己鷄。著鈴金距。競令闘之。見禿鷄勝。亦拔刀而殺。天皇聞是語。遣物部兵士卅人。誅殺前津屋并族七十人。
☆14雄略天皇七年(癸卯463)是歳◆是歳。吉備上道臣田狹侍於殿側。盛稱稚媛於朋友曰。天下麗人莫若吾婦。茂矣綽矣。諸好備矣。曄矣温矣。種相足矣。鉛花弗御。蘭澤無加。曠世罕儔。當時獨秀者也。天皇傾耳。遥聽而心悦焉。便欲自求稚媛爲女御。拜田狹爲任那國司。俄而天皇幸稚媛。田狹臣娶稚媛而生兄君。弟君也。〈別本云。田狹臣婦名毛媛者。葛城襲津彦子。玉田宿禰之女也。天皇聞體貌閑麗。殺夫自幸焉。〉田狹既之任所聞天皇之幸其婦。思欲求援而入新羅。于時。新羅不事中國。天皇詔田狹臣子弟君與吉備海部直赤尾曰。汝宜往罸新羅。於是。西漢才伎歡因知利在側。乃進而奏曰。巧於奴者多在韓國。可召而使。天皇詔群臣曰。然則宜以歡因知利副弟君等。取道於百濟。并下勅書。令獻巧者。於是。弟君銜命。率衆行到百濟而入其國。國神化爲老女。忽然逢路。弟君就訪國之遠近。老女報言。復行一日而後可到。弟君自思路遠不伐而還。集聚百濟所貢今來才伎於大嶋中。託稱候風。淹留數月。任那國司田狹臣乃喜弟君不伐而還。密使人於百濟。戒弟君曰。汝之領項有何■錮。而伐人乎。傳聞。天皇幸吾婦遂有兒息。〈兒息已見上文〉今恐。禍及於身可■足待。吾兒汝者。跨據百濟。勿使通於日本。吾者據有任那。亦勿通於日本。弟君之婦樟媛。國家情深。君臣義切。忠踰白日。節冠青松。惡斯謀叛盜殺其夫。隱埋室内。乃與海部直赤尾將百濟所獻手末才伎在於大嶋。天皇聞弟君不在。遣日鷹吉士堅磐固安錢。〈堅磐。此云柯陀之波。〉使共復命。遂即安置於倭國吾砺廣津邑。而病死者衆。〈廣津。此云比盧岐頭。〉由是、天皇詔大伴大連室屋。命東漢直掬。以新漢陶部高貴。鞍部堅貴。畫部因斯羅我。錦部定安那錦。譯語卯安那等遷居于上桃原■。下桃原。眞神原三所。〈或本云。吉備臣弟君還自百濟。獻漢手人部。衣縫部。宍人部。〉
★14雄略天皇八年(甲辰464)二月◆八年春二月。遣身狹村主青。桧隈民使博徳使於呉國。自天皇即位至于是歳。新羅國背誕。苞苴不入。於今八年。而大懼中國之心。脩好於高麗。由是高麗王遣精兵一百人。守新羅。有頃高麗軍士一人取假歸國。時以新羅人爲典馬。〈典馬。此云于麻柯毘。〉而顧謂之曰。汝國爲吾國所破非久矣。〈一本云。汝國果成吾士非久矣。〉其典馬聞之。陽患其腹。退而在後。遂逃入國説其所語。於是新羅王乃知高麗僞守。遣使馳告國人曰。人殺家内所養鷄之雄者。國人知意。盡殺國内所有高麗人。惟有遣高麗一人。乘間得脱逃入其國。皆具爲説之。高麗王即發軍兵。屯聚筑足流城。〈或本云。都久斯岐城。〉遂歌■興樂。於是。新羅王夜聞高麗軍四面歌■。知賊盡入新羅地。乃使人於任那王曰。高麗王征伐我國。當此之時若綴旒。然國之危殆過於累卵。命之脩短大所不計。伏請救於日本府行軍元帥等。由是任那王勸膳臣斑鳩。〈斑鳩。此云伊柯屡餓。〉吉備臣小梨。難波吉士赤目子。徃救新羅。膳臣等未至營止。高麗諸將未與膳臣等相戰皆怖。膳臣等乃自力勞軍。令軍中促爲攻具急進攻之。與高麗相守十餘日。乃夜鑿險爲地道。悉過輜車設奇兵。會明、高麗謂。膳臣等爲遁也。悉軍來追。乃縱奇兵。歩騎夾攻。大破之。二國之怨自此而生。〈言二國者。高麗新羅也。〉膳臣等謂新羅曰。汝以至弱當至強。官軍不救。必爲所乘。將成人地殆於此役。自今以後。豈背天朝也。
★14雄略天皇九年(乙巳465)二月甲子朔◆九年春二月甲子朔。遣凡河内直香賜與采女。祠胸方神。香賜與采女既至壇所。〈香賜。此云舸■夫。〉及將行事。奸其采女。天皇聞之曰。詞神祈福可不愼歟。乃遣難波日鷹吉士將誅之。時香賜即逃亡不在。天皇復遣弓削連豐穗。普求國郡縣。遂於三嶋郡藍原。執而斬焉。
●14雄略天皇九年(乙巳465)三月◆三月。天皇欲親伐新羅。神戒天皇曰。無往也。天皇由是不果行。乃勅紀小弓宿禰。蘇我韓子宿禰。大伴談連。〈談。此云箇陀利。〉小鹿火宿禰等曰。新羅自居西土。累葉稱臣。朝聘無違。貢職允濟。逮乎朕之王天下。投身對馬之外。竄跡匝羅之表。阻高麗之貢。呑百濟之城。况復朝聘闕。貢職莫脩。狼子野心。飽飛飢附。以汝四卿。拜爲大將。宜以王師薄伐天罸襲行。於是。紀小弓宿禰使大伴室屋大連。憂陳於天皇曰。臣雖拙弱敬奉勅矣。但今臣婦命過之際。莫能視養臣者。公冀將此事具陳天皇。於是。大伴室屋大連具爲陳之。天皇聞悲頽歎。以吉備上道采女大海。賜於紀小弓宿禰。爲隨身視養。遂推轂以遣焉。紀小弓宿禰等即入新羅。行屠傍郡。〈行屠。並行並撃。〉新羅王夜聞官軍四面鼓聲。知盡得喙地。與數百騎馬軍亂走。是以大敗。小弓宿禰追斬敵將陣中。喙地悉定。遣衆不下。紀小弓宿禰亦收兵。與大伴談連等會。兵復大振。與遣衆戰。是夕大伴談連及紀崗前來目連皆力而死。談連從人同姓津麻呂。後入軍中尋覓其主。從軍覓出問曰。吾主大伴公何處在也。人告之曰。汝主等果爲敵手所殺。指示屍處。津麻呂聞之踏叱曰。主既已陷。何用獨全。因復赴敵。同時殞命。有頃遣衆自退。官軍亦随而却。大將軍紀小弓宿禰値病而薨。
●14雄略天皇九年(乙巳465)五月◆夏五月。紀大磐宿禰聞父既薨。乃向新羅。執小鹿火宿禰所掌兵馬船官及諸小官。専用威命。於是。小鹿火宿禰深怨乎大磐宿禰。乃詐告於韓子宿禰曰。大磐宿禰謂僕曰。我當復執韓子宿禰所掌之官不久也。願固守之。由是。韓子宿禰與大磐宿禰有隙。於是百濟王聞日本諸將縁小事有隙。乃使人於韓子宿禰等曰。欲觀國堺。請垂降臨。是以韓子宿禰等並轡而往。及至於河。大磐宿禰飮馬於河。是時韓子宿禰從後而射大磐宿禰鞍瓦■後橋。大磐宿禰愕然反視。射堕韓子宿禰於中流而死。是三臣由前相競。行亂於道。不及百濟王宮而却還矣。於是。采女大海從小弓宿禰喪來到日本。遂憂諮於大伴室屋大連曰。妾不知葬所。願占良地。大連即爲奏之。天皇勅大連曰。大將軍紀小弓宿禰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掩討逆節。折衝四海。然則身勞萬里。命墜三韓。宜致哀矜。死視葬者。又汝大伴卿。與紀卿等。同國近隣之人。由來尚矣。於是大連奉勅。使土師連小鳥。作冢墓於田身輪邑而葬之也。由是大海欣悦不能自黙。以韓奴室。兄麻呂。弟麻呂。御倉。小倉。針六口送大連。吉備上道蚊嶋田邑家人部是也。別小鹿火宿禰從紀小弓宿禰喪來。時獨留角國。使倭子連〈連未詳何姓人。〉奉八咫鏡於大伴大連。而祈請曰。僕不堪共紀卿奉事天朝故請留住角國。是以大連爲奏於天皇。使留居于角國。是角臣等初居角國。而名角臣。自此始也。
●14雄略天皇九年(乙巳465)七月壬辰朔◆秋七月壬辰朔。河内國言。飛鳥戸郡人田邊史伯孫女者。古市郡人書首加龍之妻也。伯孫聞女産兒。往賀聟家。而月夜還。於蓬■丘譽田陵下。〈蓬■。此云伊致寐姑。〉逢騎赤駿者。其馬時■略而龍■。■聳擢■而鴻驚。異體■生。殊相逸發。伯孫就視而心欲之。乃鞭所乘■馬。齊頭並轡。爾乃赤駿超■絶於埃塵。驅■迅於滅沒。於是馬後而怠足。不可復追。其乘駿者知伯孫所欲。仍停換馬相辭取別。伯孫得駿甚歡。驟而入廐。解鞍秣馬眠之。其明旦赤駿變爲土馬。伯孫心異之。還覓譽田陵。乃見■馬在於土馬之間。取而代而置所換土馬也。
★14雄略天皇十年(丙午466)九月戊子《四》◆十年秋九月乙酉朔戊子。身狹村主青等將呉所獻二鵝到於筑紫。是鵝爲水間君犬所囓死。〈別本云。是鵝爲筑紫嶺縣主泥麻呂犬所囓死。〉由是。水間君恐怖憂愁。不能自默。獻鴻十隻與養鳥人。請以贖罪。天皇許焉。
●14雄略天皇十年(丙午466)十月辛酉《七》◆冬十月乙卯朔辛酉。以水間君所獻養鳥人等安置於輕村磐余村二所。
●14雄略天皇十年(丙午466)七月◆秋七月。有從百濟國逃化來者。自稱名曰貴信。又稱。貴信呉國人也。磐余呉琴彈■手屋形麻呂等。是其後也。
●14雄略天皇十年(丙午466)十月◆冬十月。鳥官之禽。爲菟田人狗所囓死。天皇瞋。黥面而爲鳥養部。於是信濃國直丁與武藏國直丁侍宿。相謂曰。嗟乎。我國積鳥之高同於小墓。旦暮而食。尚有其餘。今天皇由一鳥之故而黥人面。太無道理。惡行之主也。天皇聞而使聚積之。直丁等不能忽備。仍詔爲鳥養部。
★14雄略天皇十一年(丁丑467)五月辛亥朔◆十一年夏五月辛亥朔。近江國栗太郡言。白■■居于谷上濱。因詔置川瀬舍人。
★14雄略天皇十二年(戊申468)四月己卯《四》◆十二年夏四月丙子朔己卯。身狹村主青與桧隈民使博徳出使于呉。
●14雄略天皇十二年(戊申468)十月壬午《十》◆冬十月癸酉朔壬午。天皇命木工鷄御田。〈一本云。猪名部御田。盖誤也。〉始起樓閣。於是御田登樓。疾走四面。有若飛行。時有伊勢采女。仰觀樓上。恠彼疾行。顛仆於庭。覆所■饌。〈饌者。御膳之物也。〉天皇便疑御田奸其采女。自念將刑而付物部。時秦酒公侍坐。欲以琴聲使悟於天皇。横琴彈曰。柯武柯噬能。伊制能。伊制能奴能。娑柯曳鳴。伊褒甫流柯枳底。志我都矩屡麻泥爾。飫褒枳濔爾。柯■倶都柯陪。麻都羅武騰。倭我伊能致謀。那我倶母鵝騰。伊比志■倶彌■夜。阿■羅陀倶彌■夜。於是天皇悟琴聲。而赦其罪。
★14雄略天皇十三年(己酉469)三月◆十三年春三月。狹穗彦玄孫齒田根命竊奸采女山邊小嶋子。天皇聞以齒田根命。收於物部目大連而使責讓。齒田根命以馬八匹。大刀八口。秡除罪過。既而歌曰。耶麼能謎能。故思麼古唹衞爾。比登涅羅賦。宇麼能耶都擬播。鳴思稽矩那欺。目大連聞而奏之。天皇使鹵田根命資財露置於餌香市邊橘本之土。遂以餌香長野邑。賜物部目大連。
●14雄略天皇十三年(己酉469)八月◆秋八月。播磨國御井隈人文石小麻呂有力強心。肆行暴虐。路中抄刧不使通行。又斷商客■■。悉以奪取。兼違國法。不輸租賦。於是。天皇遣春日小野臣大樹領敢死士一百。並持火炬。圍宅而燒。時自火炎中白狗暴出。逐大樹臣。其大如馬。大樹臣神色不變。拔刀斬之。即化爲文石小麻呂。
●14雄略天皇十三年(己酉469)九月◆秋九月。木工猪名部眞根以石爲質揮斧■材。終日■之不誤傷刃。天皇遊詣其所。而恠問曰。■不誤中石耶。眞根答曰。竟不誤矣。乃喚集采女。使脱衣裙而著犢鼻露所相撲。於是。眞根暫停。仰視而■。不覺手誤傷刃。天皇因嘖讓曰。何處奴。不畏朕。用不貞心妄輙答。仍付物部使刑於野。爰有同伴巧者。歎惜眞根而作歌曰。婀■羅斯枳。偉儺謎能陀倶彌。柯該志須彌儺■。旨我那稽麼。■例柯柯該武預。婀■羅須彌儺■。天皇聞是歌反生悔惜。喟然頽歎曰。幾失人哉。乃以赦使乘於甲斐黒駒。馳詣刑所。止而赦之。用解徽纒。復作歌曰。農播■磨能。柯彼能矩盧古磨。矩羅枳制播。伊能致志儺磨志。柯彼能倶盧古磨。〈一本。換伊能致志儺磨志。而云伊志柯孺阿羅磨志。〉
★14雄略天皇十四年(庚戌470)正月戊寅《十三》◆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戊寅。身狹村主青等共呉國使。將呉所獻手末才伎漢織。呉織及衣縫兄媛。弟媛等。泊於住吉津。
◎14雄略天皇十四年(庚戌470)正月◆是月。爲呉客道通磯齒津路。名呉坂。
●14雄略天皇十四年(庚戌470)三月◆三月。命臣連迎呉使。即安置呉人於桧隈野。因名呉原。以衣縫兄媛奉大三輪神。以弟媛爲漢衣縫部也。漢織。呉織。衣縫。是飛鳥衣縫部。伊勢衣縫之先也。
●14雄略天皇十四年(庚戌470)四月甲午朔◆夏四月甲午朔。天皇欲設呉人。歴問群臣曰。其共食者誰好乎。群臣僉曰。根使主可。天皇即命根使主爲共食者。遂於石上高拔原饗呉人。時密遣舍人、視察裝餝。舍人復命曰。根使主所著玉縵大貴最好。又衆人云。前迎使時又亦著之。於是天皇欲自見。命臣連裝如饗之時。引見殿前。皇后仰天歔欷啼泣傷哀。天皇問曰。何由泣耶。皇后避床而對曰。此玉縵者。昔妾兄大草香皇子奉穴穗天皇勅,進妾於陛下時。爲妾所獻之物也。故致疑於根使主。不覺涕埀哀泣矣。天皇聞驚大怒。深責根使主。根使主對言。死罪死罪。實臣之愆。詔曰。根使主。自今以後。子子孫孫八十聯綿。莫預羣臣之例。乃將欲斬之。根使主逃匿至於日根。造稻城而待戰。遂爲官軍見殺。天皇命有司二分子孫。一分爲大草香部民以封皇后。一分賜茅渟縣主爲負嚢者。即求難波吉士日香香子孫。賜姓爲大草香部吉士。其日香香等語在穴穗天皇紀。事平之後。小根使主〈小根使主。根使主子也。〉夜臥謂人曰。天皇城不堅。我父城堅。天皇傳聞是語。使人見根使主宅。實如其言。故收殺之。根使主之後爲坂本臣。自是始焉。
★14雄略天皇十五年(辛亥471)◆十五年。秦民分散。臣連等各随欲駈使。勿委秦造。由是秦造酒甚以爲。憂。而仕於天皇。天皇愛寵之。詔聚秦民賜於秦酒公。公仍領率百八十種勝。奉獻庸調御調也絹■。充積朝庭。因賜姓曰禹豆麻佐。〈一云禹豆母利麻佐。皆盈積之貌也。〉
★14雄略天皇十六年(壬子472)七月◆十六年秋七月。詔宜桑國縣殖桑。又散遷秦民使獻庸調。
●14雄略天皇十六年(壬子472)十月◆冬十月。詔。聚漢部。定其伴造者。賜姓曰直。〈一本云。賜漢使主等賜姓曰直。〉
★14雄略天皇十七年(己丑473)三月戊寅《二》◆十七年春三月丁丑朔戊寅。詔土師連等使進應盛朝夕御膳清器者。於是。土師連祖吾笥仍進揶津國來狹狹村。山背國内村。俯見村。伊勢國藤形村及丹波。但馬。因幡私民部。名曰贄土師部。
★14雄略天皇十八年(甲寅474)八月戊申《十》◆十八年秋八月己亥朔戊申。遣物部菟代宿禰。物部目連。以伐伊勢朝日郎。朝日郎聞官軍至。即逆戰於伊賀青墓。自矜能射。謂官軍曰。朝日郎手誰人可中也。其所發箭穿二重甲。官軍皆懼。菟代宿禰不敢進撃。相持二日一夜。於是。物部目連自執大刀。使筑紫聞物部大斧手執楯叱於軍中倶進。朝日郎乃遥見。而射穿大斧手楯二重甲。并入身肉一寸。大斧手以楯翳物部目連。目連即獲朝日郎斬之。由是菟代宿禰羞愧不克。七日不復命。天皇問侍臣曰。菟代宿禰何不復命。爰有讃岐田蟲別。進而奏曰。菟代宿禰怯也。二日一夜之間不能擒執朝日郎。而物部目連率筑紫聞物部大斧手。獲朝日郎矣。天皇聞之怒。輙奪菟代宿禰所有猪名部。賜物部目連。
★14雄略天皇十九年(乙卯475)三月戊寅《十三》◆十九年春三月丙寅朔戊寅。詔置穴穗部。
★14雄略天皇二十年(丙辰476)冬◆廿年冬。高麗王大發軍兵。伐盡百濟。爰有少許遺衆。聚居倉下。兵粮既盡。憂泣茲深。於是高麗諸將言於王曰。百濟心許非常。臣毎見之。不覺自失。恐更蔓生。請遂除之。王曰。不可矣。寡人聞。百濟國者。爲日本國之官家。所由來遠久矣。又其王入仕天皇。四隣之所共識也。遂止之。〈百濟記云。盖鹵王乙卯年冬。狛大軍來。攻大城七日七夜。王城降陷。遂失尉禮國。王及大后王子等皆沒敵手。〉
★14雄略天皇二一年(丁巳477)三月◆廿一年春三月。天皇聞百濟爲高麗所破。以久麻那利賜■洲王。救興其國。時人皆云。百濟國雖屬既亡聚夏倉下。實頼於天皇。更造其國。〈■洲王盖鹵王母弟也。日本舊記云。以久麻那利賜末多王。盖是誤也。久麻那利者任那國下■呼■縣之別邑也。〉
★14雄略天皇二二年(戊午478)正月己酉朔◆廿二年春正月己酉朔。以白髮皇子爲皇太子。
●14雄略天皇二二年(戊午478)七月◆秋七月。丹波國餘社郡管川人水江浦嶋子乘舟而釣。遂得大龜。便化爲女。於是浦嶋子感以爲婦。相逐入海。到蓬莱山歴覩仙衆。語在別卷。
★14雄略天皇二三年(己未479)四月◆廿三年夏四月。百濟文斤王薨。天皇以昆攴王五子中。第二末多王幼年聰明。勅喚内裹。親撫頭面誡勅慇懃。使王其國。仍賜兵器。并遣筑紫國軍士五百人。衞送於國。是爲東城王。
☆14雄略天皇二三年(己未479)是歳◆是歳。百濟調賦益於常例。筑紫安致臣。馬飼臣等。率船師以撃高麗。
●14雄略天皇二三年(己未479)七月辛丑朔◆秋七月辛丑朔。天皇寢疾不預。詔。賞罰支度。事無巨細。並付皇太子。
●14雄略天皇二三年(己未479)八月丙子《七》◆八月庚午朔丙子。天皇疾彌甚。與百寮辭訣。並握手歔欷。崩于大殿。』遺詔於大伴室屋大連。與東漢掬直曰。方今區宇一家。烟火萬里。百姓艾安。四夷賓服。此又天意欲寧區夏。所以小心勵己日愼一日。盖爲百姓故也。臣連伴造。毎日朝參。國司郡司随時朝集何不■竭心府。誡勅慇懃。義乃君臣。情兼父子。庶藉臣連智力内外歡心。欲令普天之下永保安樂。不謂。遘疾彌留至於大漸。此乃人生常分。何足言及。但朝野衣冠未得鮮麗。教化政刑猶未盡善。興言念此。唯以留恨。今年踰若于不復稱夭。筋力精神一時勞竭。如此之事本非爲身。止欲安養百姓。所以致此。人生子孫誰不屬念。既爲天下事須割情。今星川王。心懷悖惡。行闕友于古人有言。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縱使星川得志。共治家國。必當戮辱遍於臣連。酷毒流於民庶。夫惡子孫已爲百姓所憚。好子孫足堪負荷大業。此雖朕家事理不容隱。大連等民部廣大充盈於國。皇太子地居上嗣。仁孝著聞。以其行業。堪成朕志。以此共治天下。朕雖瞑目。何所復恨。〈一本。云。星川王腹惡心麁。天下著聞。不幸朕崩之後。當害皇太子。汝等民部甚多。努力相助。勿令侮慢。〉』是時。征新羅將軍吉備臣尾代行至吉備國過家。後所率五百蝦夷等聞天皇崩。乃相謂之曰。領制吾國天皇既崩。時不可失也。乃相聚結。侵冦傍郡。於是。尾代從家來。會蝦夷於娑婆水門。合戰而射蝦夷等。或踊或伏。能避脱箭。終不可射。是以尾代空彈弓弦於海濱上。射死踊伏者二隊。二■之箭既盡。即喚船人索箭。船人恐而自退。尾代乃立弓執末而歌曰。濔致爾阿賦耶。鳴之慮能古。阿毎爾擧曾。枳擧曳儒阿羅毎。矩爾爾播。枳擧曳底那。唱訖自斬數人。更追至丹波國浦掛水門。盡逼殺之。〈一本云。追至浦掛。遣人盡殺之。〉

◇15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十五 白髮武廣國押稚日本根子天皇 清寧天皇 弘計天皇 顯宗天皇 億計天皇 仁賢天皇
※15清寧天皇即位前紀◆白髮武廣國押稚日本根子天皇 清寧天皇◆白髮武廣國押稚日本根子天皇。大泊瀬幼武天皇第三子也。母曰葛城韓媛。天皇生而白髮。長而愛民。大泊瀬天皇於諸子中特所靈異。★廿二年(戊子四七八)立爲皇太子。★廿三年(己未四七九)八月。大泊瀬天皇崩。吉備稚媛陰謂幼子星川皇子曰。欲登天下之位。先取大藏之官。長子磐城皇子。聞母夫人教其幼子之語曰。皇太子雖是我弟。安可欺乎。不可爲也。星川皇子不聽。輙隨母夫人之意。遂取大藏官。■閇外門。式備乎難。權勢自由費用官物。於是大伴室屋大連。言於東漢掬直曰。大泊瀬天皇之遺詔今將至矣。宜從遺詔奉皇太子。乃發軍士圍繞大藏。自外拒閇。縱火燔殺。是時吉備稚媛。磐城皇子異父兄兄君。城丘前來目。〈闕名。〉隨星川皇子而被燔殺焉。惟河内三野縣主小根。慓然振怖。避火逃出。抱草香部吉士漢彦脚。因使祈生於大伴室屋大連曰。奴縣主小根事星川皇子者信。而無有背於皇太子。乞降洪恩救賜他命。漢彦乃具爲啓於大伴大連。不入刑類。小根仍使漢彦啓於大連曰。大伴大連。我君降大慈愍。促短之命既續延長。獲觀日色。輙以難波來目邑大井戸田十町。送於大連。又以田地與于漢彦。以報其恩。◎是月。吉備上道臣等聞朝作亂。思救其腹所生星川皇子。率船師册艘。來浮於海。既而聞被燔殺。自海而歸。天皇即遣使嘖讓於上道臣等。而奪其所領山部。●冬十月己巳朔壬申。《四》大伴室屋大連率臣連等。奉璽於皇太子。
★15清寧天皇元年(庚申480)正月壬子《十五》◆元年春正月戊戌朔壬子。命有司。設壇場於磐余甕栗陟天皇位。遂定宮焉。尊葛城韓媛爲皇太夫人。以大伴室屋大連爲大連。平群眞鳥大臣爲大臣。並如故。臣連伴造等各依職位焉。
●15清寧天皇元年(庚申480)十月辛丑《九》◆冬十月癸巳朔辛丑。葬大泊瀬天皇于丹比高鷲原陵。于時隼人晝夜哀號陵側。與食不喫。七日而死。有司造墓陵北。以禮葬之。☆是年也太歳庚申。
★15清寧天皇二年(辛酉481)二月◆二年春二月。天皇恨無子。乃遣大伴室屋大連於諸國。置白髮部舎人。白髮部膳夫。白髮部靭負。冀垂遺跡令觀於後。
●15清寧天皇二年(辛酉481)十一月◆冬十一月。依大甞供奉之料。遣於播磨國司山部連先祖伊與來目部小楯。於赤石郡縮見屯倉首忍海部造細目新室。見市邊押磐皇子子億計。弘計。畏敬兼抱。思奉爲君。奉養甚謹。以私供給。便起柴宮權奉安置。乘騨馳奏。天皇愕然驚歎。良以愴懷曰。懿哉。悦哉。天垂博愛。賜以兩兒。
◎15清寧天皇二年(辛酉481)十一月◆是月。使小楯持節將左右舎人。至赤石奉迎。語在弘計天皇紀。
★15清寧天皇三年(壬戌482)正月丙辰朔◆三年春正月丙辰朔。小楯等奉億計。弘計。到攝津國。使臣連持節以王青盖車迎入宮中。
●15清寧天皇三年(壬戌482)四月辛卯《七》◆夏四月乙酉朔辛卯。以億計王爲皇太子。以弘計王爲皇子。
●15清寧天皇三年(壬戌482)七月◆秋七月。飯豐皇女於角刺宮與夫初交。謂人曰。一知女道。又安可異。終不願交於男。〈此曰有夫未詳也。〉
●15清寧天皇三年(壬戌482)九月癸丑《二》◆九月壬子朔癸丑。遣臣連巡省風俗。
●15清寧天皇三年(壬戌482)十月乙酉《四》◆冬十月壬午朔乙酉。詔。犬馬器翫、不得獻上
●15清寧天皇三年(壬戌482)十一月戊辰《十八》◆十一月辛亥朔戊辰。宴臣連於大庭。賜綿帛。皆任其自取盡力而出。
●15清寧天皇三年(壬戌482)十一月◆是月。海表諸蕃並遣使進調。
★15清寧天皇四年(癸亥483)正月丙辰《七》◆四年春正月庚戌朔丙辰。宴海表諸蕃使者於朝堂。賜物各有差。
●15清寧天皇四年(癸亥483)閏五月◆夏閏五月。大餔五日。
●15清寧天皇四年(癸亥483)八月癸丑《七》◆秋八月丁未朔癸丑。天皇親録囚徒。▼是日。蝦夷。隼人並内附。
●15清寧天皇四年(癸亥483)九月丙子朔◆九月丙子朔。天皇御射殿。詔百寮及海表使者射。賜物各有差。
★15清寧天皇五年(甲子484)正月己丑《十六》◆五年春正月甲戌朔己丑。天皇崩于宮。時年若干。
●15清寧天皇五年(甲子484)十一月戊寅《九》◆冬十一月庚午朔戊寅。葬于河内坂門原陵。
※15顕宗天皇即位前紀◆弘計天皇 顯宗天皇◆弘計天皇。〈更名來目稚子。〉大兄去來穗別天皇孫也。市邊押磐皇子子也。母曰■媛。〈■。此云波曳。譜第曰。市邊押磐皇子娶蟻臣女■媛。遂生三男二女。其一曰居夏姫。其二曰億計王。更名嶋稚子。更名大石尊。其三曰弘計王。更名來目稚子。其四曰飯豐女王。亦名忍海部女王。其五曰橘王。一本以飯豐女王。列叙於億計王之上。蟻臣者葦田宿禰子也。〉天皇久居邊裔悉知百姓憂苦。恒見枉屈若納四體溝隍。布徳施惠。政令流行。恤貧養孀。天下親附。★穴穗天皇三年(丙申四五六)十月。天皇父市邊押磐皇子及帳内佐伯部仲子。於蚊屋野爲大泊瀬天皇見殺。因埋同穴。於是。天皇與億計王聞父見射。恐懼皆逃亡自匿。帳内日下部連使主〈使主日下部連之名也。使主。此云於瀰。〉與其子吾田彦。〈吾田彦。使主之子也。〉竊奉天皇與億計王。避難於丹波國余社郡。使主遂改名字曰田疾來。尚恐見誅。從茲遁入播磨國縮見山石室而自經死。天皇尚不識使主所之。勸兄億計王向播磨國赤石郡。倶改字曰丹波小子。就仕於縮見屯倉首。〈縮見屯倉首。忍海部造細目也。〉吾田彦至此不離。固執臣禮。★白髮天皇二年(辛酉四八一)冬十一月。播磨國司山部連先祖伊與來目部小楯。於赤石郡親辨新甞供物。〈一云。巡行郡縣收歛田租也。〉適會縮見屯倉首縦賞新室以夜繼晝。爾乃天皇謂兄億計王曰。避亂於斯。年踰數紀。顯名著貴。方屬今宵。億計王惻然歎曰。其自■揚見害。孰與全身兔厄也歟。天皇曰。吾是去來穗別天皇之孫。而困事於人飼牧牛馬。豈若顯名被害也歟。遂與億計王。相抱涕泣。不能自禁。億計王曰。然則非弟。誰能激揚大節。可以顯著。天皇固辭曰。僕不才。豈敢宣揚徳業。億計王曰。弟英才賢徳。爰無以過。如是相讓再三。而果使天皇自許稱述。倶就室外居乎下風。屯倉首命居竃傍。左右秉燭。夜深酒酣。次第■訖。屯倉首謂小楯曰。僕見此秉燭者。貴人而賎己。先人而後己。恭敬■節。退讓以明禮。〈■猶■也。相從也。止也。〉可謂君子。於是小楯撫絃。命秉燭者曰。起■。於是兄弟相讓久而不起。小楯嘖之曰。何爲太遲。速起■之。億計王起■既了。天皇次起自整衣帶。爲室壽曰。築立稚室葛根。築立柱者。此家長御心之鎭也。取擧棟梁者。此家長御心之林也。取置橡■者。此家長御心之齊也。取置蘆■者。此家長御心之平也。〈蘆■。此云哀都利。■音之潤反。〉取結繩葛者。此家長御壽之堅也。取葺草葉者。此家長御富之餘也。出雲者新墾。新墾之十握稻之穗。於淺甕釀酒美飮喫哉。〈美飲喫哉。此云于魔羅爾烏野羅甫屡柯侫也。〉吾子等〈子者。男子之通稱也。〉脚日木此傍山牡鹿之角〈牡鹿。此云左鳴子加。〉擧而吾■者。旨酒餌香市不以直買。手掌摎亮〈手掌摎亮。此云陀那則擧謀耶羅羅爾。〉拍上賜。吾常世等。壽畢乃赴節歌曰。伊儺武斯廬。呵簸泝比野儺擬。寐逗愈凱麼。儺弭企於巳陀智。曾能泥播宇世儒。小楯謂之曰。可怜。願復聞之。天皇遂作殊■。〈殊■。古謂之立出■。立出。此云陀豆豆。■状者乍起乍居而■之。〉誥之曰。倭者彼彼茅原。淺茅原。弟日僕是也。小楯由是深奇異焉。更使唱之。天皇誥之曰。石上振之神榲。〈榲。此云須擬。〉伐本截末。〈伐本截末。此云謨登岐利須衞於茲婆羅比。〉於市邊宮治天下天萬國萬押磐尊御裔僕是也。小楯大驚離席悵然再拜。承事供給。率屬欽伏。於是悉發郡民造宮。不日權奉安置。乃詣京都求迎二王。白髮天皇聞憙咨歎曰。朕無子也。可以爲嗣。與大臣大連定策禁中。仍使播磨國司來目部小楯持節將左右舎人至赤石奉迎。★白髮天皇三年(壬戌四八二)春正月。天皇隨億計王到攝津國。使臣連持節。以王青盖車迎入宮中。夏四月。立億計王爲皇太子。立天皇爲皇子。★五年(甲子四八四)春正月。白髮天皇崩。◎是月。皇太子億計王與天皇讓位。久而不處。由是天皇姉飯豐青皇女於忍海角刺宮臨朝秉政。自稱忍海飯豐青尊。當世詞人歌曰。野麻登陛爾。瀰我保指母能婆。於尸農瀰能。■能陀■紀儺屡。都奴娑之能瀰野。●冬十一月。飯豐青尊崩。葬葛城埴口丘陵。●十二月。百官大會。皇太子億計取天皇之璽。置之天皇之坐。再拜從諸臣之位曰。此天皇之位。有功者可以處之著貴蒙迎。皆弟之謀也。以天下讓天皇。天皇顧讓以弟。莫敢即位。又奉白髮天皇先欲傅兄立皇太子。前後固辭曰。日月出矣。而■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潅。不亦勞乎。所貴爲人弟者。奉兄謀逃脱難。照徳解紛而無處也。即有處者。非弟恭之義。弘計不忍處也。兄友弟恭。不易之典。聞諸古老。安自獨輕。皇太子億計曰。白髮天皇以吾兄之故。擧天下之事。而先屬我。我其羞之。惟大王首建利遁。聞之者歎息。彰顯帝孫見之者殞涕。憫憫■紳。忻荷戴天之慶。哀哀黔首。悦逢履地之恩。是以克固四維。永隆萬葉。功隣造物。清猷映世。超哉。■矣。粤無得而稱。雖是曰兄。豈先處乎。非功而據。咎悔必至。吾聞。天皇不可以久曠。天命不可以謙拒。大王以社稷爲計。百姓爲心。發言慷慨。至干流涕。天皇於是知終不處。不逆兄意。乃聽而不即御坐。世嘉其能以實讓曰。宜哉。兄弟怡怡。天下歸徳。篤於親族。則民興仁。
★15顕宗天皇元年(乙丑485)正月己巳朔◆元年春正月己巳朔。大臣。大連等奏言。皇太子億計聖徳明茂。奉讓天下。陛下正統。當奉鴻緒。爲郊廟主承續祖無窮之烈。上當天心。下厭民望。而不肯踐祚。遂令金銀蕃國群僚遠近莫不失望。天命有屬。皇太子推讓。聖徳彌盛。福祚孔章。在孺而勤。謙恭慈順。宜奉兄命承統大業。制曰。可。乃召公卿百僚於近飛鳥八釣宮。即天皇位。百官陪位者皆忻忻焉。〈或本云。弘計天皇之宮有二所焉。一宮於少郊。二宮於池野。又或本云。宮於甕栗。〉
◎15顕宗天皇元年(乙丑485)正月是月◆是月。立皇后難波小野王。赦天下。〈難波小野王。雄朝津間稚子宿禰天皇曾孫。磐城王孫。丘稚子王之女也。〉
●15顕宗天皇元年(乙丑485)二月壬寅《五》◆二月戊戌朔壬寅。詔曰。先王遭離多難。殞命荒郊。朕在幼年。亡逃自匿。猥遇求迎。升纂大業。廣求御骨。莫能知者。詔畢。與皇太子億計泣哭憤。不能自勝。
◎15顕宗天皇元年(乙丑485)二月是月◆是月。召聚耆宿。天皇親歴問。有一老嫗進曰。置目知御骨埋處。請以奉示。〈置目老嫗名也。近江國狹狹城山君祖倭宿禰妹。名曰置目。見下文。〉於是。天皇與皇太子億計。將老嫗婦幸干近江國來田綿蚊屋野中。掘出而見。果如婦語。臨穴哀號。言深更慟。自古以來。莫如斯酷。仲子之尸。交横御骨。莫能別者。爰有磐坂皇子之乳母。奏曰。仲子者上齒堕落。以斯可別。於是。雖由乳母相別髑髏。而竟難別四支諸骨。由是。仍於蚊屋野中造起雙陵。相似如一。葬儀無異。詔老嫗置目。居干宮傍近處。優崇賜恤。使無乏少。
◎15顕宗天皇元年(乙丑485)二月是月◆是月。詔曰。老嫗伶■羸弱。不便行歩。宜張繩引■。扶而出入。繩端懸鐸。無勞謁者。入則鳴之。朕知汝到。於是。老嫗奉詔。嗚鐸而進。天皇遥聞鐸聲。歌曰。阿佐膩簸■。嗚贈禰嗚須擬。謨謀逗■甫。奴底喩羅倶慕與。於岐毎倶羅之慕。
●15顕宗天皇元年(乙丑485)三月上巳(三)◆三月上巳。幸後苑曲水宴。
●15顕宗天皇元年(乙丑485)四月丁未《十一》◆夏四月丁酉朔丁未。詔曰。凡人主之所以勸民者。惟授官也。國之所以興者。惟賞功也。夫前播磨國司來目部小楯。〈更名磐楯。〉求迎擧朕。厥功茂焉。所志願。勿難言。小楯謝曰。山官宿所願。乃拜山官。改賜姓山部連氏。以吉備臣爲副。以山守部爲民。褒善顯功。酬恩答厚。寵愛殊絶。富莫能儔。
●15顕宗天皇元年(乙丑485)五月◆五月。狹狹城山君韓■宿禰。事連謨殺皇子押磐。臨誅叩頭。言詞極哀。天皇不忍加戮。充陵戸兼守山。削除籍帳。隷山部連。惟倭■宿禰。因妹置目之功。仍賜本姓狹狹城山君氏。
●15顕宗天皇元年(乙丑485)六月◆六月。幸避暑殿。奏樂。會羣臣設以酒食。☆是年也歳乙丑。
★15顕宗天皇二年(丙寅486)三月上巳(三)◆二年春三月上巳。幸後苑曲水宴。是時喜集公卿大夫。臣連國造伴造爲宴。羣臣頻稱萬歳。
●15顕宗天皇二年(丙寅486)八月己未朔◆秋八月己未朔。天皇謂皇太子億計曰。吾父先王無罪。而大泊瀬天皇射殺棄骨郊野。至今未獲。憤歎盈懷。臥泣行號。志雪讎耻。吾聞。父之讎不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遊之讎不同國。夫匹夫之子居父母之讎。寢苫枕干不仕。不與共國。遇諸市朝。不反兵而便鬪■。況吾立爲天子。二年干今矣。願壌其陵摧骨投散。今以此報不亦孝乎。皇太子億計歔欷不能答。乃諌曰。不可。大泊瀬天皇正統萬機臨照天下。華夷欣仰。天皇之身也。吾父先王雖是天皇之子。邁遇■■。不登天位。以此觀之。尊卑惟別。而忍壌陵墓。誰人主以奉天之靈。其不可毀一也。又天皇與億計。曾不蒙遇白髮天皇厚寵殊恩。豈臨寶位。大泊瀬天皇白髮天皇之父也。億計聞諸老賢。老賢曰。言無不■。徳無不報。有恩不報。敗俗之深者也。陛下饗國。徳行廣聞於天下。而毀陵飜見於華裔。億計恐其不可以莅國子民也。其不可毀二也。天皇曰。善哉。令罷役。
●15顕宗天皇二年(丙寅486)九月◆九月。置目老困乞還曰。氣力衰邁。老耄虚羸。要假扶繩。不能進歩。願歸桑梓。以送厥終。天皇■聞。痛賜物千段。逆傷岐路。重感難期。乃賜歌曰。於岐毎慕與。阿甫彌能於岐毎。阿須用利簸。彌野磨我倶利底、彌曳孺■謨阿羅牟。
●15顕宗天皇二年(丙寅486)十月癸亥《六》◆冬十月戊午朔癸亥。宴羣臣。是時天下安平。民無徭役。歳比登稔。百姓殷富。稻斛銀錢一文。牛馬被野。
★15顕宗天皇三年(丁卯487)二月丁巳朔◆三年春二月丁巳朔。阿閇臣事代銜命。出使干任那。於是月神著人謂之曰。我祖高皇産靈有預鎔造天地之功。宜以民地奉我月神。若依請獻我。當福慶。事代由是還京具奏。奉以歌荒■田。〈歌荒■田。在山背國葛野郡。〉壹伎縣主先祖押見宿禰侍祠。
●15顕宗天皇三年(丁卯487)三月上巳(三)◆三月上巳。幸後苑曲水宴。
●15顕宗天皇三年(丁卯487)四月庚申《五》◆夏四月丙辰朔庚申。日神著人。謂阿閇臣事代曰。以磐余田獻我祖高皇産靈。事代便奏。依神乞獻田十四町。對馬下縣直侍祠。
▲15顕宗天皇三年(丁卯487)四月戊辰《十三》◆戊辰。置福草部。
▲15顕宗天皇三年(丁卯487)四月庚申《廿五》◆庚辰。天皇崩干八釣宮。
●15顕宗天皇三年(丁卯487)是歳◆是歳。紀生磐宿禰跨據任那。交通高麗將西王三韓整脩宮府。自稱神聖。用任那左魯那奇。他甲肖等計殺百済適莫爾解於爾林。〈爾林高麗地也。〉築帶山城距守東道。斷運粮津令軍飢困。百済王大怒遣領軍古爾解。内頭莫古解等。率衆趣干帶山攻。於是。生磐宿禰進軍逆撃。膽氣益壯。所向皆破。以一當百。俄而兵盡力竭。知事不濟。自任那歸。由是。百濟國殺佐魯那奇。他甲肖等三百餘人。

※15仁賢天皇即位前紀◆億計天皇 仁賢天皇◆億計天皇。諱大脚。〈更名大爲。自餘諸天皇不言諱字。而至此天皇。獨自書者據奮本耳。〉字嶋郎。弘計天皇同母兄也。幼而聰頴。才敏多識。壯而仁惠。謙恕温慈。★及穴穗天皇崩(丙申四五六)。避難於丹波國余社郡。★白髮天皇元年(庚申四八〇)冬十一月。播磨國司山部連小楯。詣京求迎。白髮天皇尋遣小楯。持節將左右舍人。至赤石奉迎。★二年(辛酉四八一)夏四月。遂立億計天皇爲皇太子。〈事具弘計天皇紀。〉★五年(甲子四八四)白髮天皇崩。天皇以天下讓弘計天皇。爲太子如故。〈事具弘計天皇紀也。〉★三年(丁卯四八七)夏四月。弘計天皇崩。
★15仁賢天皇元年(戊辰488)正月乙酉《五》◆辛巳朔乙酉。皇太子於石上廣高宮即天皇位。〈或本云。億計天皇之宮有二所焉。一宮於川村。二宮於縮見高野。其殿柱至今未朽。〉
●15仁賢天皇元年(戊辰488)二月壬子《二》◆二月辛亥朔壬子。立前妃春日大娘皇女爲皇后。〈春日大娘皇女。大泊瀬天皇娶和珥臣深目之女童女君所生也。〉遂産一男六女。其一曰高橋大娘皇女。其二曰朝嬬皇女。其三曰手白香皇女。其四曰樟氷皇女。其五曰橘皇女。其六曰小泊瀬稚鷦鷯天皇。及有天下。都泊瀬列城。其七曰眞稚皇女。〈一本以樟氷皇女列干第三。以手白香皇女列干第四。爲異焉。〉次和珥臣日爪女糠君娘生一女。是爲春日山田皇女。〈一本云。和珥臣日觸女大糠娘生一女。是爲山田大娘皇女。更名赤見皇女。文雖稍異其實一也。〉
●15仁賢天皇元年(戊辰488)十月己酉《三》◆冬十月丁未朔己酉。葬弘計天皇干傍丘磐杯丘陵。☆是歳也大歳戊辰。
★15仁賢天皇二年(己巳489)九月◆二年秋九月。難波小野皇后。恐宿不敬自死。〈弘計天皇時皇太子億計侍宴。取瓜將喫。無刀子。弘計天皇親執刀子。命其夫人小野傳進夫人。就前立置刀子於瓜盤。▼是日更酌酒立喚皇太子。縁斯不敬。恐誅自死。〉
★15仁賢天皇三年(庚午490)二月己巳朔◆三年春二月己巳朔。置石上部舍人。
★15仁賢天皇四年(辛未491)五月◆四年夏五月。的臣蚊嶋・穗瓮君〈瓮。此云倍。〉有罪。皆下獄死。
★15仁賢天皇五年(壬申492)二月辛卯《五》◆五年春二月丁亥朔辛卯。普求國郡散亡佐伯部。以佐伯部仲子之後。爲佐伯造。〈佐伯部仲子事見弘計天皇紀。〉
★15仁賢天皇六年(癸酉493)九月壬子《四》◆六年秋九月己酉朔壬子。遣日鷹吉士使高麗召巧手者。
★15仁賢天皇六年(癸酉493)是秋◆是秋。日鷹吉士被遣使後。有女人居干難波御津。哭之曰。於母亦兄。於吾亦兄。弱草吾夫何怜矣。〈言於母亦兄。於吾亦兄。此云於慕尼慕是。阿例尼慕是。言吾夫何怜矣。此云阿我圖摩播耶。言弱草。謂古者以弱草喩夫婦。故以弱草爲夫。〉哭聲甚哀。令人斷膓。菱城邑人鹿父〈鹿父。人名也。俗呼父爲柯曾。〉聞而向前曰。何哭之哀甚若此乎。女人答曰。秋葱之轉雙〈雙。重也。〉納可思惟矣。鹿父曰。諾。即知所言矣。有同伴者。不悟其意。問曰。何以知乎。答曰。難波玉作部■魚女〈言■魚女。此云浮儺謎。〉嫁於韓白水郎■〈言韓白水郎■。此云柯羅摩能波陀該。■。耕麥田之也。〉生哭女。哭女〈言哭女。此云儺倶謎。〉嫁於住道人山寸生飽田女。韓白水郎■與其女哭女曾既倶死。住道人山杵、上奸玉作部■魚女生麁寸。麁寸娶飽田女。於是。麁寸從日鷹吉士發向高麗。由是。其妻飽田女徘徊顧戀。失緒傷心。哭聲尤切。令人膓斷。〈玉作■魚女。與韓白水郎■。爲夫婦生哭女。住道人山寸娶哭女。生飽田女。山寸妻父韓白水郎■。與其子哭女。曾既倶死。住道人山杵上奸妻母玉作部■魚女生麁寸。麁寸娶飽田女。或本云。玉作部■魚女。共前夫韓白水郎■生哭女。更共後夫住道人山杵生麁寸。則哭女與麁寸異父兄弟之故。哭女之女飽田女。呼麁寸曰於母亦兄也。哭女嫁於山杵生飽田女。山杵又淫■魚女。生麁寸。則飽田女與麁寸異母兄弟之故。飽田女呼夫麁寸曰於吾亦兄也。古者不言兄弟長幼。女以男稱兄。男以女稱妹。故云於母亦兄。於吾亦兄耳。〉
☆15仁賢天皇六年(癸酉493)是歳◆是歳。日鷹吉士還自高麗。獻工匠須流枳。奴流枳等。今倭國山邊郡額田邑熟皮高麗。是其後也。
★15仁賢天皇七年(甲戌494)正月己酉《三》◆七年春正月丁未朔己酉。立小泊瀬稚鷦鷯尊爲皇太子。
★15仁賢天皇八年(乙亥495)十月◆八年冬十月。百姓言。是時國中無事。吏稱其官。海内歸仁。民安其業。
☆15仁賢天皇八年(乙亥495)是歳◆是歳。五穀登衍。蠶麥善收。遠近清平。戸口滋殖焉。
★15仁賢天皇十一年(戊寅498)八月丁巳《八》◆十一年秋八月庚戌朔丁巳。天皇崩干正寢。
●15仁賢天皇十一年(戊寅498)十月癸丑《五》◆冬十月己酉朔癸丑。葬埴生坂本陵。

◇16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十六 小泊瀬稚鷦鷯天皇 武烈天皇
※16武烈天皇即位前紀◆小泊瀬稚鷦鷯天皇。億計天皇太子也。母曰春日大娘皇后。億計天皇七年。立爲皇太子。長好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達。斷獄得情。又頻造諸惡。不脩一善。凡諸酷刑無不親覽。國内居人。咸皆震怖。★十一年(戊寅四九八)八月。億計天皇崩。』大臣平群眞鳥臣。專擅國政。欲王日本。陽爲太子營宮。了即自居。觸事驕慢。都無臣節。於是。太子思欲聘物部麁鹿火大連女影媛。遺媒人向影媛宅期會。影媛會奸眞鳥大臣男鮪。〈鮪。此云茲寐。〉恐違太子所期。報曰。妾望奉待海柘榴市巷。由是太子欲徃期處。遣近侍舎人就平群大臣宅。奉太子命求索官馬。大臣戯言陽進曰。官馬爲誰飼養。随命而已。久之不進。太子懐恨。忍不發顏。果之所期立歌塲衆。〈歌塲。此云宇多我岐。〉執影媛袖躑躅從容。俄而鮪臣來排太子與影媛間立。由是。太子放影媛袖移廻向。前立直當鮪。歌曰。之褒世能。儺鳴理鳴彌黎麼。阿蘇寐倶屡。思寐我簸多泥爾。都都摩陀■理彌喩。〈一本。以之褒世。易彌儺斗。〉鮪答歌曰。飫濔能古能。耶陛耶■羅■枳。瑜屡世登耶濔古。太子歌曰。飫褒陀■鳴。多黎播枳多■■。農■儒登慕。須衞婆陀志■謀。阿波夢登茹於謀賦。鮪臣答歌曰。飫褒枳瀰能。耶陛能矩瀰■枳。■■梅謄謀。儺嗚阿摩之耳彌。■■農倶彌柯枳。太子歌曰。於彌能姑能。耶賦能之魔柯枳。始陀騰余濔。那爲我輿釐據魔。耶黎夢之魔柯枳。〈一本。以耶賦能之魔柯枳。易耶陛■羅■枳。〉太子贈影媛歌曰。擧騰我瀰爾。枳謂屡箇皚比謎。施摩儺羅磨。婀我褒屡■摩能。婀波寐之羅陀魔。鮪臣爲影媛答歌曰。於褒枳瀰能。瀰於寐能之都波柁。夢須寐陀黎。陀黎耶始比登謀。阿避於謀婆儺倶爾。太子甫知鮪曾得影媛。悉覺父子無敬之状。赫然大怒。此夜速向大伴金村連宅。會兵計策。大伴連将數千兵。徼之於路。戮鮪臣於乃樂山。〈一本云。鮪宿影媛舍。即夜戮。〉是時。影媛逐行戮處。見是戮已。驚惶失所。悲涙盈目。遂作歌曰。伊須能箇瀰。賦屡嗚須擬底。擧慕摩矩羅。施箇播志須擬。慕能娑幡爾。於褒野該須擬。播屡比能箇須我嗚須擬。逗摩御暮屡。嗚佐褒嗚須擬。■摩該爾播。伊比佐倍母理。■摩暮比爾。瀰逗佐倍母理。儺岐曾褒遲喩倶謀。柯■比謎阿婆例。於是影媛收埋既畢。臨欲還家。悲■而言。苦哉。今日失我愛夫。即便灑涕。愴矣纒心。歌曰。婀嗚爾與志。乃樂能婆娑摩爾。斯斯貮暮能。瀰逗矩陛御暮黎。瀰儺曾々矩。思寐能和倶吾嗚。阿娑理逗那偉能古。●冬十一月戊寅朔戊子。《十一》大伴金村連謂太子曰。眞鳥賊可撃。請討之。太子曰。天下将亂。非希世之雄。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連乎。即與定謀。於是大伴大連率兵自將圍大臣宅。縱火燔之。所■雲靡。眞鳥大臣、恨事不濟。知身難兔。計窮望絶。廣指臨詛。遂被殺戮。及其子弟。詛時。唯忘角鹿海鹽不以爲詛。由是角鹿之鹽爲天皇所食。餘海之臨爲天皇所忌。●十二月。大伴金村連平定賊訖。反政太子。請上尊號曰。今億計天皇子唯有陛下。億兆欣歸。曾無與二。又頼皇天翼戴淨除凶黨。英略雄斷。以盛天威天祿。日本必有主。主日本者非陛下而誰。伏願。陛下仰答靈祗。弘宣景命。光宅日本。誕受銀郷。於是太子命有司設壇塲於泊瀬列城。陟天皇位。遂定都焉。▼是日。以大伴金村連爲大連。
★16武烈天皇元年(己卯499)三月戊寅《二》◆元年春三月丁丑朔戊寅。立春日娘子爲皇后。〈末詳娘子父。〉☆是年也太歳己卯。
★16武烈天皇二年(庚辰500)九月◆二年秋九月。刳孕婦之腹而觀其胎。
★16武烈天皇三年(辛巳501)十月◆三年冬十月。解人指甲使掘暑預。
●16武烈天皇三年(辛巳501)十一月◆十一月。詔大伴室屋大連。發言濃國男丁。作城像於水派邑。仍曰城上也。
◎16武烈天皇三年(辛巳501)十一月是月◆是月。百濟意多郎卒。葬於高田丘上。
★16武烈天皇四年(壬午502)四月◆四年夏四月。抜人頭髮使昇樹巓。■倒樹本。落死昇者爲快。
☆16武烈天皇四年(壬午502)是歳◆是歳。百濟末多王無道。暴虐百姓。國人遂除而立嶋王。是爲武寧王。〈百濟新撰云。末多王無道暴虐百姓。國人共除。武寧立。諱斯麻王。是混攴王子之子。則末多王異母兄也。混攴向倭時。至筑紫嶋生斯麻王。自嶋還送。不至於京産於嶋。故因名焉。今各羅海中有主嶋。王所産嶋。故百濟人號爲主嶋。今案嶋王。是蓋鹵王之子也。末多王是混攴王之子也。此曰異母兄未詳也。〉
★16武烈天皇五年(癸未503)六月◆五年夏六月。使人伏入塘■。流出於外。持三刃矛刺殺爲快。
★16武烈天皇六年(甲申504)九月乙巳朔◆六年秋九月乙巳朔。詔曰。傅國之機。立子爲貴。朕無繼嗣。何以傅名。且依皇舊例。置小泊瀬舍人。使爲代號萬歳難忘者也。
●16武烈天皇六年(甲申504)十月◆冬十月。百濟國遣麻那君進調。天皇以爲。百濟歴年不脩貢職。留而不放。
★16武烈天皇七年(乙酉505)二月◆七年春二月。使人昇樹。以弓射墜而咲。
●16武烈天皇七年(乙酉505)四月◆夏四月。百濟王遣期我君進調。別表曰。前進調使麻那者非百濟國主之骨族也。故謹遣斯我奉事於朝。遂有子。曰法師君。是倭君之先也。
★16武烈天皇八年(丙戌506)三月◆八年春三月。使女裸形坐平板上。牽馬就前遊牝。觀女不淨。沾濕者殺。不濕者沒爲官婢。以此爲樂。及是時。穿池起苑。以盛禽獸。而好田獵。走狗試馬。出入不時。不避大風甚雨。衣温而忘百姓之寒。食美而忘天下之飢。大進侏儒倡優。爲爛漫之樂。設奇偉之戯。縱靡靡之聲。日夜常與宮人沈湎于酒。以錦繍爲席。衣以綾者衆。
●16武烈天皇八年(丙戌506)十二月己亥《八》◆冬十二月壬辰朔己亥。天皇崩于列城宮。

◇17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十七 男大迹天皇 繼體天皇
※17継体天皇即位前紀◆男大迹天皇。〈更名彦太尊。譽田天皇五世孫彦主人王之子也。母曰振媛。振媛活目天皇七世之孫也。天皇父聞振媛顏容姪妙甚有■色。自近江國高嶋郡三尾之別業。遣使聘于三國坂中井。〈中。此云那。〉納以爲妃。遂産天皇。天皇幼年父王薨。振媛逎歎曰。妾今遠離桑梓。安能得膝養。余歸寧高向。〈高向者。越前國邑名。〉奉養天皇。天皇壯大。愛士禮賢。意豁如也。★天皇年五十七歳。八年(武烈天皇八年 丙戌 五〇六)冬十二月己亥《八》。小泊瀬天皇崩。元無男女可絶繼嗣。▲壬子。《廿一》大伴金村大連議曰。方今絶無繼嗣。天下何所繋心。自古迄今。禍由斯起。今足仲彦天皇五世孫。倭彦王。在丹波國桑田郡。請試設兵仗。夾衛乘輿。就而奉迎。立爲人主。大臣。大連等一皆隨焉。奉迎如計。於是倭彦王遥望迎兵。懼然失色。仍遁山壑不知所詣。
★17継体天皇元年(丁亥507)正月甲子《四》◆元年春正月辛酉朔甲子。大伴大連金村大連更籌議曰。男大迹王性慈仁孝順。可承天緒。冀慇懃勸進。紹隆帝業。物部麁鹿火大連。許勢男人大臣等僉曰。妙簡枝孫。賢者。唯男大迹王也。
▲17継体天皇元年(丁亥507)正月丙寅《六》◆丙寅。遣臣連等、持節以備法駕。奉迎三國。夾衛兵仗。肅整容儀。警蹕前駈。晏然而至。於是男大迹天皇晏然自若。踞坐胡床。齊列陪臣。既如帝坐。持節使等。由是敬憚。傾心委命。冀盡忠誠。然天皇意裏尚疑。久而不就。適知河内馬飼首荒篭。密奉遣使。具述大臣大連等所以奉迎本意。留二日三夜。遂發。乃喟然而歎曰。懿哉馬飼首。汝若無遣使來告。殆取蚩於天下。世云。勿論貴賎。但重其心。盖荒篭之謂乎。及至踐祚。厚加荒篭寵待。
▲17継体天皇元年(丁亥507)正月甲申《十二》◆甲申。天皇行至樟葉宮。
●17継体天皇元年(丁亥507)二月甲午《四》◆甲午。大伴金村大連、乃跪上天子鏡劔璽符再拜。男大述天皇謝曰。子民治國重事也。寡人不才。不足以稱。願請廻慮擇賢者。寡人不敢當。大伴大連伏地固請。男大迹天皇西向譲者三。南向譲者再。大伴大連等皆曰。臣伏計之。大王子民治國最宜稱。臣等爲宗廟社稷計不敢忽。幸藉衆願。乞垂聽納。男大迹天皇曰。大臣大連。將相諸臣。咸推寡人。寡人敢不乖。乃受璽符。▼是日。即天皇位。以大伴金村大連爲大連。許勢男人大臣爲大臣。物部麁鹿火大連爲大連。並如故。是以大臣大連等、各依職位焉。
▲17継体天皇元年(丁亥507)二月庚子《十》◆二月庚子。大伴大連奏請曰。臣聞。前王之宰世也。非維城之固。無以鎭其乾坤。非掖庭之親。無以繼其趺萼。是故白髮天皇無嗣。遣臣祖父大伴大連室屋。毎州安置三種白髮部。〈言三種者。一白髮部舎人。二白髮部供膳。三白髮部靭負也。〉以留後世之名。嗟夫可不愴歟。請立手白香皇女納爲皇后。遣神祗伯等敬祭神祗。求天皇息。允答民望。天皇曰。可矣。
●17継体天皇元年(丁亥507)三月庚申朔◆三月庚申朔。詔曰。神祗不可乏主。宇宙不可無君。天生黎庶。樹以元首使司助養。令全性命。大連憂朕無息。被誠款以國家。世世盡忠。豈唯朕日歟。宜備禮儀奉迎手白香皇女。
▲17継体天皇元年(丁亥507)三月甲子《五》◆甲子。立皇后手白香皇女、脩教于内。遂生一男。是爲天國排開廣庭尊〈開。此云波羅企。〉是嫡子而幼年。於二兄治後。有其天下。〈二兄者。廣國排武金日尊與武小廣國押盾尊也。見下文。
▲17継体天皇元年(丁亥507)三月戊辰《九》◆戊辰。詔曰。朕聞。土有當年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飢矣。女有當年而不績者。天下或受其寒矣。故帝王躬耕而勸農業。后妃親蚕而勉桑序。况厥百寮曁于萬族。廢棄農績而至殷富者乎。有司普告天下。令識朕懷。
▲17継体天皇元年(丁亥507)三月癸酉《十四》◆癸酉。納八妃。〈納八妃雖有先後。而此曰癸酉納者。據即天位。占擇良曰。初拜後宮爲文。他皆效此。〉元妃尾張連草香女曰目子媛。〈更名色部。〉生二子。皆有天下。其一曰勾大兄皇子。是爲廣國排武金日尊。其二曰桧隈高田皇子。是爲武小廣國排盾尊。次妃三尾角折君妹曰稚子媛。生大郎皇子。與出雲皇女。次坂田大跨王女曰廣媛。生三女。長曰神前皇女。仲曰茨田皇女。少曰馬來田皇女。次息長眞手王女曰麻績娘子。生荳角皇女。〈荳角。此云娑佐礙。〉是侍伊勢大神祠。次茨田連小望女〈或日妹。〉曰關媛。生三女。長曰茨田大娘皇女。仲曰白坂活日姫皇女。少曰小野稚郎皇女。〈更名長石姫。〉次三尾君堅■女曰倭媛。生二男。二女。其一曰大娘子皇女。其二曰椀子皇子。是三國公之先也。其三曰耳皇子。其四曰赤姫皇女。次和珥臣河内女曰■媛。生一男。二女。其一曰稚綾姫皇女。其二曰圓娘皇女。其三曰厚皇子。次根王女曰廣媛。生二男。長曰兔皇子。是酒人公之先也。少曰中皇子。是坂田公之先也。☆是年也太歳丁亥。
★17継体天皇二年(戊子508)十月癸丑《三》◆二年冬十月辛亥朔癸丑。葬小泊瀬稚鷦鷯天皇于傍丘磐杯丘陵。
●17継体天皇二年(戊子508)十二月◆十二月。南海中耽羅人初通百濟國。(Top)
★17継体天皇三年(癸丑509)二月◆三年春二月。遣使于百濟。〈百濟本記云。久羅麻致支彌從日本來。未詳。〉括出在任那日本縣邑百濟百姓浮逃絶貫三四世者並遷百濟附貫也。
★17継体天皇五年(辛卯511)十月◆五年冬十月。遷都山背筒城。
★17継体天皇六年(壬辰512)四月丙寅《六》◆六年夏四月辛酉朔丙寅。遣穗積臣押山使於百濟。仍賜筑紫國馬卅匹。
●17継体天皇六年(壬辰513)十二月◆冬十二月。百濟遣使貢調。別表請任那國上■■。下■■。娑陀。牟婁四縣。■■國守穗積臣押山奏曰。此四縣近連百濟。遠隔日本。旦暮易通。鷄犬難別。今賜百濟合爲同國。固存之策無以過此。然縱賜合國。後世猶危。况爲異場幾年能守。大伴大連金村具得是言。同謨而奏。迺以物部大連麁鹿火宛死宣勅使。物部大連方欲發向難波館宣勅於百濟客。其妻固要曰。夫住吉大神。初以海表金銀之國。高麗百濟新羅任那等。授記胎中譽田天皇。故大后氣長足姫尊。與大臣武内宿禰。毎國初置官家。爲海表之蕃屏。其來尚矣。抑有由焉。縱削賜他違本區域。綿世之刺、■離於口。大連報曰。教示合理。恐背天勅。其妻切諌云。稱疾莫宣。大連依諌。由是改使而宣勅。付賜物并制旨。依表賜任那四縣。大兄皇子前有縁事不關賜國。晩知宣勅。驚悔欲改。令曰。自胎中之帝置官家之國。輕随蕃乞。輙爾賜乎。乃遣日鷹吉士。改宣百濟客。使者答啓。父天皇圖計便宜勅賜既畢。子皇子豈違帝勅妄改而令。必是虚也。縱是實者。持杖大頭打。孰與持杖小頭打痛乎。遂罷。於是或有流言曰。大伴大連與■■國守穗積臣押山受百濟之賂矣。
★17継体天皇七年(癸巳513)六月◆七年夏六月。百濟遣姐彌文貴將軍。洲利即爾將軍。副穗積臣押山。〈百濟本記云。委意斯移麻岐彌。〉貢五經博士段楊爾。別奏云。伴跛國略奪臣國己■之地。伏請。天恩判還本屬。
●17継体天皇七年(癸巳513)八月戊辰《廿六》◆秋八月癸未朔戊申。百濟太子淳陀薨。
●17継体天皇七年(癸巳513)九月◆九月。勾大兄皇子親聘春日皇女。於是月夜清談。不覺天曉。斐然之藻、忽形於言。乃口唱曰。野■磨倶爾。都磨磨祁■泥底、播屡比能。■須我能倶爾爾。倶婆■謎鳴。阿利等枳枳底。與慮志謎鳴。阿利等枳枳底莽紀佐倶。避能伊陀圖鳴飫斯毘羅枳。倭例以梨魔志。阿都圖■。都麼怒■底。魔倶■圖■。都麼怒■■底。伊慕我堤鳴。倭例魔柯斯毎。倭我堤嗚麼。伊慕爾魔柯斯毎。麼左棄逗■。多多企阿藏播梨。矢■矩矢慮。于魔伊禰矢度爾。爾播都等■。柯稽播儺倶儺梨、奴都等利。枳蟻矢播等余武。婆■稽矩謨。伊麻娜以幡孺底。阿開爾啓梨。倭蟻慕。妃和唱曰。■母■矩能。簸都細能■婆■。那峨例倶屡。駄開能。以矩美娜開余嚢開。謨等等陛嗚麼。■等爾都倶■。須衛陛嗚麼。府曳爾都倶■。府企儺須。美母盧我紆陪爾。能朋梨陀致倭我彌細麼。都奴娑播符。以簸例能伊聞能。美那矢駄府紆嗚謨。紆陪■堤堤那皚矩。野須美矢矢。倭我於朋枳美能。於魔細屡。娑佐羅能美於寐能。武須彌陀例。駄例夜矢比等母。紆陪■泥堤那皚矩。
●17継体天皇七年(癸巳513)十一月乙卯《五》◆冬十一月辛亥朔乙卯。於朝庭引列百濟姐彌文貴將軍。斯羅■得至。安羅辛已奚及賁巴委佐。伴跛既殿奚及竹■至等。奉宣恩勅。以己■帶沙賜百濟國。
◎17継体天皇七年(癸巳513)十一月是月◆是月。伴跛國遣■攴。獻珍寶乞己■之地。而終不賜國。
●17継体天皇七年(癸巳513)十二月戊子《八》◆十二月辛巳朔戊子。《八》詔曰。朕承天緒。獲保宗廟。兢兢業業。間者天下安靜。海内清平。屡致豐年。頻使饒國。懿哉摩呂古。示朕心於八方。盛哉勾大兄。光吾風於萬國。日本色色。名擅天下。秋津赫赫。譽重王畿。所寶惟賢。爲善最樂。聖化憑茲遠扇。玄功藉此長懸。寔汝之力。宜處春宮。助朕於仁。翼吾補闕。
★17継体天皇八年(甲午514)正月◆八年春正月。太子妃春日皇女。晨朝晏出。有異於常。太子意疑入殿而見。妃臥床涕泣。■痛不能自勝。太子恠問曰。今旦涕泣有何恨乎。妃曰。非餘事也。唯妾所悲者。飛天之鳥爲愛養兒。樹巓作巣。其愛深矣。伏地之蟲爲護衛子。土中作窟。其護厚焉。乃至於人豈得無慮。無嗣之恨方鍾太子。妾名随絶。』於是太子感痛而奏天皇。詔曰。朕子麻呂古。汝妃之詞深稱於理。安得空爾無答慰乎。宜賜匝布屯倉表妃名於萬代。
▲17継体天皇八年(甲午514)三月◆三月。伴跛築城於子呑帶沙。而連滿奚。置烽候邸閣。以備日本。得築城於爾列比。麻須比。而■麻且奚・推封。聚士卒兵器以逼新羅。駈略子女剥掠村邑。凶勢所加。■有遺類。夫暴虐奢侈。悩害侵凌。誅殺尤多。不可詳載。
★17継体天皇九年(乙未515)二月丁丑《四》◆九年春二月甲戌朔丁丑。百濟使者文貴將軍等請罷。仍勅副物部連〈闕名。〉遣罷歸之。〈百濟本記云。物部至至連。〉
◎17継体天皇九年(乙未515)二月是月◆是月。到于沙都嶋。傳聞。伴跛人懷恨御毒。恃強縱虐。故物部連率舟師五百。直詣帶沙江。文貴將軍自新羅去。
●17継体天皇九年(乙未515)四月◆夏四月。物部連於帶沙江停住六日。伴跛興師往伐。逼脱衣裳劫掠所賚。盡燒帷幕。物部連等怖畏逃遁。僅存身命泊■慕羅。〈■慕羅。嶋名也。〉
★17継体天皇十年(丙申516)五月◆十年夏五月。百濟遣前部木■不麻甲背。迎勞物部連等於己■。而引導入國。群臣各出衣裳斧鐵帛布。助加國物積置朝廷。慰問慇懃。賞祿優節。
▲17継体天皇十年(丙申516)九月◆秋九月。百濟遺州利即次將軍副物部連來謝賜己■之地。別貢五經博士漢高安茂請代博士段楊爾。依請代之。
▲17継体天皇十年(丙申516)戊寅《十四》◆戊寅。百濟遺灼莫古將軍。日本斯那奴阿比多。副高麗使安定等。來朝結好。
★17継体天皇十二年(戊戌518)三月甲子《九》◆十二年春三月丙辰朔甲子。遷都弟國。
★17継体天皇十七年(癸卯523)五月◆十七年夏五月。百濟國王武寧薨。
★17継体天皇十八年(甲辰524)正月◆十八年春正月。百濟太子明即位。
★17継体天皇二十年(丙午526)九月己酉《十三》◆廿年秋九月丁酉朔己酉。遷都磐余玉穗。〈一本云。七年也。〉
★17継体天皇二一年(丁未527)九月甲午《三》◆廿一年夏六月壬辰朔甲午。近江毛野臣率衆六萬。欲往任那爲復興建新羅所破南加羅。喙己呑而合任那。於是筑紫國造磐井陰謨叛逆。猶豫經年。恐事難成恒伺間隙。新羅知是。密行貨賂于磐井所。而勸防遏毛野臣軍。於是磐井掩據火豐二國。勿使修職。外逢海路誘致高麗百濟新羅任那等國年貢職船。内遮遣任那毛野臣軍。亂語揚言曰。今爲使者。昔爲吾伴。摩肩觸肘共器同食。安得率爾爲使俾余自伏爾前。遂戰而不受。驕而自矜。是以。毛野臣乃見防遏中途淹滯。天皇詔大伴大連金村。物部大連麁鹿火。許勢大臣男人等曰。筑紫磐井反掩。有西戎之地。今誰可將者。大伴大連等僉曰。正直仁勇通於兵事。今無出於麁鹿火右。天皇曰。可。
●17継体天皇二十年(丙午526)辛卯朔◆秋八月辛卯朔。詔曰。咨大連茲惟磐井弗率。汝徂征。物部麁鹿火大連再拜言。嗟夫磐井西戎之奸猾。負川阻而不庭。憑山峻而稱亂。敗徳反道。侮■自賢。在昔道臣、爰及室屋。助帝而罸。拯民塗炭。彼此一時。唯天所賛。臣恒所重。能不恭伐。詔曰。良將之軍也。施恩推惠。恕己治人。攻如河决。戰如風發。重詔曰。大將民之司命。社稷存亡。於是乎在。勗哉。恭行天罸。天皇親操斧鉞。授大連曰。長門以東朕制之。筑紫以西汝制之。專行賞罸。勿煩頻奏。
★17継体天皇二二年(戊申528)十一月甲子《十一》◆廿二年冬十一月甲寅朔甲子。大將軍物部大連麁鹿火親與賊帥磐井交戰於筑紫御井郡。旗鼓相望。埃塵相接。決機兩陣之間不避萬死之地。遂斬磐井。果定橿場。
●17継体天皇二二年(戊申528)十二月◆十二月。筑紫君葛子恐坐父誅。獻糟屋屯倉。求贖死罪。
★17継体天皇二三年(己酉529)三月◆廿三年春三月。百濟王謂下■■國守穗積押山臣曰。夫朝貢使者恒避嶋曲〈謂海中嶋曲碕岸也。俗云美佐祁。〉毎苦風波。因茲濕所賚。全壌無色。請以加羅多沙津爲臣朝貢津路。是以。押山臣爲請聞奏。
◎17継体天皇二三年(己酉529)三月是月◆是月。遣物部伊勢連父根。吉士老等。以津賜百濟王。於是。加羅王謂勅使云。此津從置官家以來。爲臣朝貢津渉。安得輙改賜隣國。違元所封限地。勅使父根等因斯難以面賜。却還大嶋。別遣録史果賜扶余。由是加羅結儻新羅。生怨日本。加羅王娶新羅王女遂有兒息。新羅初送女時。并遣百人。爲女從。受而散置諸懸。令着新羅衣冠。阿利斯等嗔其變服。遣使徴還。新羅大羞。飜欲還女曰。前承汝聘吾便許婚。今既若斯。請還王女。加羅已富利知伽〈未詳。〉報云。配合夫婦。安得更離。亦有息兒。棄之何徃。遂於所經拔刀伽。古跛。布那牟羅三城。亦拔北境五城。
◎17継体天皇二三年(己酉529)三月是月◆是月。遣近江毛野臣使于安羅。勅勸新羅更建南加羅。喙。己呑。百濟遣將軍君尹貴。麻那。甲背。麻鹵等往赴安羅式聽詔勅。新羅恐破蕃國官家。不遣大人。而遣夫智奈麻禮。奚奈麻禮等往赴安羅。式聽詔勅。於是。安羅新起高堂。引昇勅使。國主随後昇階。國内大人預昇堂者一二。百濟使將軍君等在於堂下。凡數月。再三謨謀乎堂上。將軍君等恨在庭焉。
●17継体天皇二三年(己酉529)四月戊子《七》◆夏四月壬午朔戊子。任那王己能末多干岐來朝。〈言己能末多者。蓋阿利斯等也。〉啓大伴大連金村曰。夫海表諸蕃。自胎中天皇置内官家不棄本土。因封其地良有以也。今新羅違元所賜封限。數越境以來侵。請奏天皇救助臣國。大伴大連依乞奏聞。
◎17継体天皇二三年(己酉529)四月是月◆是月。遣使送己能末多干岐并詔在任那近江毛野臣。推問所奏和解相疑。於是。毛野臣次于熊川。〈一本云。次于任那久斯牟羅。〉召集新羅。百濟二國之王。新羅王佐利遲遣久遲布禮。〈一本云。久禮爾師知于奈師磨里。〉百濟遣恩率彌騰利。赴集毛野臣所而二王不自來參。毛野臣大怒責問二國使云。以小事大天之道也。〈一本云。大木端者以大木續之。小木端以小木續之。〉何故二國之王不躬來集受天皇勅輕遣使乎。今縱汝王自來聞勅。吾不肯勅。必追逐退。久遲布禮。恩率彌騰利。心懷怖畏。各歸召王。由是。新羅改遣其上臣伊叱夫禮智干岐〈新羅以大臣爲上臣。一本云。伊叱夫禮知奈末。〉率衆三千來請聽勅。毛野臣遥見兵仗圍続。衆數千人。自熊川入任那己利城。伊叱夫禮智干岐次于多多羅原。不敢歸。待三月。頻請聞勅終不肯宣。伊叱夫禮智所將士卒等。於聚落乞食。相過毛野臣■人河内馬飼首御狩。御狩入隱他門。待乞者過捲手遥撃乞者。見云。謹待三月。佇聞勅旨。尚不肯宣。悩聽勅使。乃知欺誑誅戮上臣矣。乃所見具述上臣。上臣抄掠四村。〈金官。背伐。安多。委陀。是爲四村。一本云。多多羅。須那羅。和多。費智爲四村也。〉盡將人物入其本國。或曰。多多羅等四村之所掠者。毛野臣之過也。
●17継体天皇二三年(己酉529)九月◆秋九月。巨勢男人大臣薨。
★17継体天皇二四年(庚戌530)二月丁未朔◆廿四年春二月丁未朔。詔曰。自磐余彦之帝。水間城之王。皆頼博物之臣。明哲之佐。故道臣陳謨而神日本以盛。大彦申略而膽瓊殖用隆。及乎繼體之君。欲立中興之功者。曷甞不頼賢哲之謨謀乎。爰降小泊瀬天皇之王天下。幸承前聖隆平日久。俗漸蔽而不寤。政浸衰而不改。但須其人各以類進。有大略者。不問其所短。有高才者。不非其所失。故獲奉宗廟不危社稷。由是觀之。豈非明佐。朕承帝業於今廿四年。天下清泰内外無虞。土壤膏腴。穀稼有實。竊恐元元由斯生俗。藉此成驕。故令人擧廉節。宣揚大道。流通鴻化。能官之事。自古爲難。爰曁朕身豈不愼歟。
●17継体天皇二四年(庚戌530)九月◆秋九月。任那使奏云。毛野臣遂於久斯牟羅起造舍宅。淹留二歳。〈一本云。三歳者。連去來年數也。〉懶聽政焉。爰以日本人與任那人。頻以兒息諍訟難決。元無能判。毛野臣樂置誓湯曰。實者不爛虚者。必爛。是以投湯爛死者衆。又殺吉備韓子那多利。斯布利。〈大日本人娶蕃女所生爲韓子也。。恒悩人民終無和解。於是。天皇聞其行状遣人徴入。而不肯來。願以河内母樹馬飼首御狩。奉詣於京而奏曰。臣未成勅旨還入京郷。勞往虚歸。慚惡安措。伏願。陛下待成國命。入朝謝罪。奉使之後。更自謨曰。其調吉士亦是皇華之使。若先吾取歸。依實奏聞。吾之罪過必應重矣。乃遣調吉士。率衆守伊斯枳牟羅城。於是阿利斯等知其細碎爲事不務所期。頻勸歸朝。尚不聽還。由是悉知行迹。心生飜背。乃遣久禮斯己母。使于新羅請兵。奴須久利使于百濟請兵。毛野臣聞百濟兵來。迎討背評。〈背評地名。亦名能備己富里也。〉傷死者半。百濟則捉奴須久利。■械枷鎖而共新羅圍城。責罵阿利斯等曰。可出毛野臣。毛野臣嬰城自固。勢不可擒。於是二國圖度便地淹留弦晦。筑城而還。號曰久禮牟羅城。還時觸路拔騰利枳牟羅。布那牟羅。牟雌枳牟羅。阿夫羅。久知波多枳五城。
●17継体天皇二四年(庚戌530)十月◆冬十月。調吉士至自任那。奏言。毛野臣爲人傲恨不閑治體。竟無和解。擾亂加羅。又■儻任意而思不防患。故遣目頬子徴召。〈目頬子。未詳也。〉
☆17継体天皇二四年(庚戌530)是歳◆是歳。毛野臣被召。到于對馬逢疾而死。送葬尋河而人近江。其妻歌曰。比羅■駄唹。輔曳輔枳能朋樓。阿苻美能野。■那能倭倶吾伊。輔曳府枳能朋樓。目頬子初到任那時。在彼郷家等贈歌曰。柯羅屡爾嗚。以柯爾輔居等所。梅豆羅古枳駄樓。武■左屡樓。以祇能和駄■嗚。梅豆羅古枳駄樓。
★17継体天皇二五年(辛亥531)二月◆廿五年春二月。天皇病甚。
▲17継体天皇二五年(辛亥531)二月丁未《七》◆丁未。天皇崩于磐余玉穗宮。時年八十二。
●17継体天皇二五年(辛亥531)冬十二月庚子《五》◆冬十二月丙申朔庚子。葬于藍野陵。〈或本云。天皇廿八年歳次甲寅崩。而此云。廿五年歳次辛亥崩者。取百濟本記爲文。其文云。大歳辛亥三月。師進至于安羅營乞
。是月。高麗弑其王安。又聞。日本天皇及太子皇子倶崩薨。由此而。辛亥之歳當廿五年矣。後勘校者知之也。〉

◇18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十八 廣國押武金日天皇 安閑天皇 武小廣國押盾天皇 宣化天皇
※18安閑天皇即位前紀◆廣國押武金日天皇 安閑天皇◆勾大兄廣國押武金日天皇。男大迹天皇長子也。母曰目子媛。是天皇爲人墻宇凝峻不可得窺。桓桓寛大。有人君之量。★(辛亥五三一)廿五年春二月辛丑朔丁未。《七》男大迹天皇立大兄爲天皇。即日男大迹天皇崩。◎是月。以大伴金村大連爲大連。物部麁鹿火大連爲大連並如故。
★18安閑天皇元年(甲寅531)正月◆元年春正月。遷都于大倭國勾金橋。因爲宮號。
●18安閑天皇元年(甲寅531)三月癸未朔戊子。《六》◆三月癸未朔戊子。有司爲天皇納采億計天皇女春日山田皇女爲皇后。〈更名山田赤見皇女。〉別立三妃。立許勢男人大臣女紗手媛。紗手媛弟香香有媛。物部木蓮子〈木蓮子。此云伊施寐。〉大蓮女宅媛。
●18安閑天皇元年(甲寅531)四月癸丑朔◆夏四月癸丑朔。内膳卿膳臣大麻呂。奉勅。遣使求珠伊甚。伊甚國造等詣京遲晩。踰時不進。膳臣大麻呂大怒收縛國造等。推問所由。國造稚子直等恐懼。逃匿後宮内寢。春日皇后不知直入。驚駭而顛。慚愧無已。稚子直等兼坐闌入罪當科重。謹專爲皇后獻伊甚屯倉請贖闌入之罪。因定伊甚屯倉。今分爲郡屬上總國。
●18安閑天皇元年(甲寅531)五月◆五月。百濟遣下部脩徳嫡徳孫。上部都徳己州己婁等。來貢常調。別上表。
●18安閑天皇元年(甲寅531)七月辛酉朔◆秋七月辛巳朔。詔曰。皇后雖體同天子。而内外之名殊隔。亦可以死屯倉之地。式樹椒庭後代遺迹。逎差勅使簡擇良田。勅使奉勅。宣於大河内直味張〈更名黒梭。〉曰。今汝宜奉進膏腴雌雉田。味張忽然悋惜。欺誑勅使曰。此田者。天旱難漑。水潦易浸費功極多。収獲甚少。勅使依言服命無隱。
●18安閑天皇元年(甲寅531)十月甲子《十五》◆冬十月庚戌朔甲子。天皇勅大伴大連金村曰。朕納四妻。至今無嗣。萬歳之後朕名絶矣。大伴伯父今作何計。毎念於茲。憂慮何已。大伴大連金村奏曰。亦臣所憂也。夫我國家之王天下者。不論有嗣無嗣。要須因物爲名。請爲皇后次妃。建立屯倉之地。使留後代令顯前迹。詔曰。可矣。宜早安置。大伴大連金村奏稱。宜以小墾田屯倉。與毎國田部。給■紗手媛。以櫻井屯倉。〈一本云。加■茅渟山屯倉。〉與毎國田部、給賜香香有媛。以難波屯倉。與毎郡钁丁。給■宅媛。以示於後。式觀乎菖。詔曰。依奏施行。
●18安閑天皇元年(甲寅531)閏十二月壬午《四》◆閏十二月己卯朔壬午。行幸於三嶋。大伴大連金村從焉。天皇使大伴大連問良田於縣主飯粒。縣主飯粒慶悦無限。謹敬盡誠。仍奉獻上御野。下御野。上桑原。下桑原。并竹村之地。凡合肆拾町。大伴大連奉勅宣曰。率土之上莫匪王封。普天之下莫匪王域。故先天皇建顯號。垂鴻名。廣大配乎乾坤。光華象乎日月長駕遠撫。横逸乎都外。瑩鏡區域。充塞乎無垠。上冠九垓。旁濟八表。制禮以告成功。作樂以彰治定。福應允臻。祥慶荷合於往歳矣。今汝味張。率土幽微百姓。忽爾奉惜王地。輕背使乎宣旨。味張自今以後。勿預郡司。於是縣主飯粒喜懼交懷。廼以其子鳥樹。送大連爲僮竪焉。於是大河内直味張恐畏永悔。伏地汗流。啓大連曰。愚蒙百姓。罪當萬死。伏願毎郡以钁丁。春時五百丁。秋時五百丁。奉獻天皇。子孫不絶。藉此祈生。永爲鑒戒。別以狭井田六町賂大伴大連。盖三嶋竹村屯倉者。以河内縣部曲。爲田部之元。於是乎起。
◎18安閑天皇元年(甲寅531)閏十二月是月◆是月。廬城部連枳唹女幡媛。偸取物部大連尾輿瓔珞。獻春日皇后。事至發覺。枳■喩以女幡媛。獻采女丁。〈是春日部釆女也。〉并獻安藝國過戸廬城部世倉。以贖女罪。物部大連尾輿恐事由己。不得自安。乃獻十市部。伊勢國來狭狭。登伊。〈検狭狭。登伊二邑名也。〉贄土師部。筑紫國膽狭山部也。』武藏國造笠原直使主與同族小杵相爭國造。〈使主。皆名小杵。也。〉經年難決也。小杵性阻有逆。心高無順。密就求授於上毛野君小熊、而謀殺使主。使主覺之走出。詣京言状朝庭。臨斷以使主爲國造。而誅小杵國造使主悚憙交懷。不能默已。謹爲國家奉置横渟。橘花多氷。倉樔。四處屯倉。☆是年也太歳甲寅。
★18安閑天皇二年(乙卯535)正月壬子《五》◆二年春正月戊申朔壬子。詔曰。間者連年登穀。接境無虞。元元蒼生樂於稼穡業業黔首兔於飢饉。仁風暢乎宇宙。美聲塞乎乾坤。内外清通。國家殷富。朕甚欣焉。可大哺五日爲天下之歡。
●18安閑天皇二年(乙卯535)四月丁丑朔◆夏四月丁丑朔。置勾舍人部。勾靭部。
●18安閑天皇二年(乙卯535)五月甲寅《九》◆五月丙午朔甲寅。置筑紫穗波屯倉。鎌屯倉。豐國■碕屯倉。桑原屯倉。肝等〈取音讀。〉屯倉。大拔屯倉。我鹿屯倉。〈我鹿。此云阿柯。〉火國春日部屯倉。播磨國越部屯倉。牛鹿屯倉。備後國後城屯倉。多禰屯倉。來履屯倉。葉稚屯倉。河音屯倉。婀娜國膽殖屯倉。膽年部屯倉。阿波國春日部屯倉。紀國經湍屯倉。〈經此云湍。俯世。〉河邊屯倉。丹波國蘇斯岐屯倉。〈皆取音。〉近江國葦浦屯倉。尾張國間敷屯倉。入鹿屯倉。上毛野國緑野屯倉。駿河國稚贄屯倉。
●18安閑天皇二年(乙卯535)八月己亥朔◆秋八月乙亥朔。詔置國國犬養部。
●18安閑天皇二年(乙卯535)九月丙午《三》◆九月甲辰朔丙午。詔櫻井田部連。縣犬養連。難波吉士等。主掌屯倉之税。
▲18安閑天皇二年(乙卯535)九月丙辰《十三》◆丙辰。別勅大連云。宜放牛於難波大隅嶋與媛嶋松原。冀垂名於後。
●18安閑天皇二年(乙卯535)冬十二月己丑《十七》◆冬十二月癸酉朔己丑。天皇崩于勾金橋宮。時年七十。
▲18安閑天皇二年(乙卯535)十二月是月◆是月。葬天皇于河内舊市高屋丘陵。以皇后春日山田皇女及天皇妹神前皇女合葬于是陵。

※18宣化天皇即位前紀◆武小廣國押盾天皇 宣化天皇◆武小廣國押盾天皇。男大迹天皇第二子也。勾大兄廣國押武金日天皇之同母弟也。★二年十二月。勾大兄廣國押武金日天皇崩無嗣。群臣奏上劒鏡於武小廣國押盾尊。使即天皇之位焉。是天皇爲人器宇清通。神襟朗邁。不以才地矜人爲王。君子所服。
★18宣化天皇元年(丙辰536)正月◆元年春正月。遷都于桧隈廬入野。因爲宮號也。
●18宣化天皇元年(丙辰536)二月壬申朔◆二月壬申朔。以大伴金村大連。爲大連。物部麁鹿火大連爲大連。並如故。又以蘇我稻目宿禰爲大臣。阿倍火麻呂臣爲大夫。
●18宣化天皇元年(丙辰536)三月壬寅朔◆三月壬寅朔。有司請立皇后。
▲18宣化天皇元年(丙辰536)三月己酉《八》◆己酉。詔曰。立前正妃億計天皇女橘仲皇女爲皇后。是生一男。三女。長曰石姫皇女。次曰小石姫皇女。次曰倉稚綾姫皇女。次曰上殖葉皇子。亦名椀子。是丹比公。偉那公。凡二姓之先也。前庶妃大河内稚子媛生一男。是曰火焔皇子。是椎田君之先也。
●18宣化天皇元年(丙辰536)五月辛丑朔◆夏五月辛丑朔。詔曰。食者天下之本也。黄金萬貫不可療飢。白玉千箱何能救冷。夫筑紫國者遐迩之所朝届。去來之所關門。是以海表之國候海水以來賓。望天雲而奉貢。自胎中之帝■于朕身。収藏穀稼。蓄積儲粮遥設凶年。厚饗良客。安國之方。更無過此。故朕遣阿蘇仍君。〈未詳也。〉加運河内國茨田郡屯倉之穀。蘇我大臣稻目宿禰。宜遣尾張連運尾張國屯倉之穀。物部大連麁鹿火宜遣新家連運新家屯倉之穀。阿倍臣宜遣伊賀臣運伊賀國屯倉之穀。修造官家那津之口。又其筑紫肥豐三國屯倉。散在縣隔。運輸遥阻。儻如須要。難以備卒。亦宜課諸郡分移。聚建那津之口。以備非常。永爲民命。早下郡縣令知朕心。
●18宣化天皇元年(丙辰536)七月◆秋七月。物部麁鹿火大連薨。☆是年也太歳丙辰。
★18宣化天皇二年(乙卯537)十月壬辰朔◆二年冬十月壬辰朔。天皇以新羅冦於任那。詔大伴金村大連。遣其子磐與狭手彦以助任那。是時。磐留筑紫執其國政以備三韓。狭手彦往鎭任那。加救百濟。
★18宣化天皇四年(己未539)二月甲午《十》◆四年春二月乙酉朔甲午。《十》天皇崩于桧隈廬入野宮。時年七十三。
●18宣化天皇四年(己未539)十一月丙寅《十七》◆冬十一月庚戌朔丙寅。《十七》葬天皇于大倭國身狹桃花鳥坂上陵。以皇后橘皇女及其孺子合葬干是陵。〈皇后崩年傳記無載。孺子者盖未成人而葬歟。〉

◇19巻首◆日本書紀卷等十九 天國排開廣庭天皇 欽明天皇
※19欽明天皇即位前紀◆天國排開廣庭天皇。男大迹天皇嫡子也。母曰手白香皇后。天皇愛之。常置左右。』天皇幼時夢。有人云。天皇寵愛秦大津父者。及壯大。必有天下。寤驚遣使普求。得自山背國紀伊郡深草里。姓字果如所夢。於是忻喜遍身。歎夫曾夢。乃告之曰。汝有何事。答云。無也。但臣向伊勢。商價來還。山逢二狼相鬪■血。乃下馬洗漱口手。祈請曰。汝是貴神。而樂麁行。儻逢獵士。見禽尤速。乃抑止相鬪。拭洗血毛。遂遣放之。倶令全命。天皇曰。必此報也。乃令近侍。優寵日新。大致饒富。及至踐祚。拜大藏省。★四年冬十月。武小廣國押盾天皇崩。皇子天國排開廣庭天皇令群臣曰。余幼年淺識。未閑政事。山田皇后明閑百揆。請就而決。山田皇后怖謝曰。妾蒙恩寵。山海■同。萬機之難。婦女安預。今皇子者。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食。以待士。加以幼而穎脱早擅嘉聲。性是寛和。務存矜宥。請諸臣等。早令臨登位光臨天下。●冬十二月庚辰朔甲申。《五》天國排開廣庭皇子。即天皇位。時年若干。尊皇后曰皇太后。大伴金村大連。物部尾與大連爲大連。及蘇我稻目宿禰大臣爲大臣。並如故。
★19欽明天皇元年(540)正月甲子《十五》◆元年春正月庚戌朔甲子。有司請立皇后。詔曰。立正妃武小廣國押盾天皇女石姫爲皇后。是生二男。一女。長曰箭田珠勝大兄皇子。仲曰譯語田渟中倉太珠敷尊。少曰笠縫皇女。〈更名狹田毛皇女。〉
●19欽明天皇元年(540)二月◆二月。百濟人己知部投化。置倭國添上郡山村。今山村己知部之先也。
●19欽明天皇元年(540)三月◆三月。蝦夷。隼人。並率衆歸附。
●19欽明天皇元年(540)七月己丑《十四》◆秋七月丙子朔己丑。遷都倭國磯城郡磯城嶋。仍號爲磯城嶋金刺宮。
●19欽明天皇元年(540)八月◆八月。高麗。百濟。新羅。任那。並遣使獻。並修貢職。』召集秦人。漢人等諸蕃投化者。安置國郡。編貫戸籍。秦人戸數惣七千五十三戸。以大藏掾爲秦伴造。
●19欽明天皇元年(540)九月己卯《五》◆九月乙亥朔己卯。幸難波祝津宮。大伴大連金村。許勢臣稻持。物部大連尾與等從焉。天皇問諸臣曰。幾許軍卒伐得新羅。物部大連尾與等奏曰。少許軍卒不可易征。襄者男大迹天皇六年。百濟遣使表請任那上■■。下■■。娑陀。牟婁四縣。大伴大連金村輙依表請許賜所求。由是新羅怨曠積年。不可輕爾而伐。於是大伴大連金村居住吉宅。稱疾不朝。天皇遣青海夫勾子。慰問慇懃。大連怖謝曰。臣所疾者非餘事也。今諸臣等謂臣滅任那。故恐怖不朝耳。乃以鞍馬贈使厚相資敬。青海夫人依實顯奏。詔曰。久竭忠誠。莫恤衆口。遂不爲罪。優寵彌深。☆是年也太歳庚申。
★19欽明天皇二年(540)三月◆二年春三月。納五妃。元妃。皇后弟曰稚綾姫皇女。是生石上皇子。次有皇后弟。曰日影皇女。〈此曰皇后弟。明是桧隈高田天皇女。而列后妃之名。不見母妃姓與皇女名字。不知出何書。後勘者知之。〉是生倉皇子。次蘇我大臣稻目宿禰女曰堅鹽媛。〈堅鹽。此云岐施志。〉生七男。六女。其一曰大兄皇子。是爲橘豐日尊。其二曰磐隈皇女。〈更名夢皇女。〉初侍祀於伊勢大神。後坐奸皇子茨城解。其三曰臈嘴鳥皇子。其四曰豐御食炊屋姫尊。其五曰椀子皇子。其六曰大宅皇女。其七曰石上部皇子。其八曰山背皇子。其九曰大伴皇女。其十曰櫻井皇子。其十一曰肩野皇女。其十二曰橘本稚皇子。其十三曰舎人皇女。次堅鹽媛同母弟曰小姉君。生四男。一女。其一曰茨城皇子。其二曰葛城皇子。其三曰渥部穴穗部皇女。其四曰泥部穴穗部皇子。〈更名天香子皇子。一書云。更名住迹皇子。〉其五曰泊瀬部皇子。〈一書云。其一曰茨城皇子。其二曰泥部穴穗部皇女。其三曰泥部穴穗部皇子。更名住迹皇子。其四曰葛城皇子。其五曰泊瀬部皇子。一書云。其一曰茨城皇子。其二曰住迹皇子。其三曰泥部穴穗部皇女。其四曰泥部穴穗部皇子。更名天香子。其五曰泊瀬部皇子。帝王本紀多有古字。撰集之人。屡經遷易。後人習讀。以意刊改。傳冩既多。遂致舛雜。前後失次。兄弟參差。今則孝覆古今。歸其眞正。一往難識者。且依一撰而注詳其異。他皆效此。〉次春日日柧臣女曰糠子。生春日山田皇女。與橘麻呂皇子。
●19欽明天皇二年(540)四月◆夏四月。安羅次旱岐夷呑奚。大不孫。久取柔利。加羅上首位古殿奚。卒麻旱岐。散半奚旱岐兒。多羅下旱岐夷他。斯二岐旱岐兒。子他旱岐等。與任那日本府吉備臣。〈闕名字。〉往赴百濟倶聽詔書。百濟聖明王謂任那旱岐等言。日本天皇所詔者。全以復建任那。今用何策起建任那。盍各盡忠奉展聖懷。任那旱岐等對曰。前再三廻與新羅議而無答報所圖之旨。更告新羅尚無所報。今宜倶遣使徃奏天皇。夫建任那者。爰在大王之意。祗承教旨。誰敢間言。然任那境接新羅。恐致卓淳等禍。〈等謂喙己呑加羅。言卓淳等國有敗亡之禍。〉聖明王曰。昔我先祖速古王。貴首王之世。安羅。加羅。卓淳旱岐等。初遣使相通。厚結親好。以爲子弟。冀可恒隆。而今被誑新羅使天皇忿怒而任那憤恨。寡人之過也。我深懲悔。而遣下部中佐平麻鹵。城方甲背昧奴等赴加羅會干任那日本府相盟。以後繋念。相續圖建任那。旦夕無忘。今天皇詔稱。速建任那。由是欲共爾曹謨計。樹立任那國。宜善圖之。又於任那境。徴召新羅。問聽與不。乃倶遣使奏聞天皇。恭承示教。儻如使人未還之際。新羅候隙侵逼任那。我當往救。不足爲憂。然善守備。謹警無忘。別汝所道。恐致卓淳等禍。非新羅自強故所能爲也。其■己呑。居加羅與新羅境際。而被連年攻敗。任那無能救援。由是見亡。其南加羅。■爾狹小。不能卒備。不知所託。由是見亡。其卓淳上下携貳。主欲自附。内應新羅。由是見亡。因斯而觀三國之敗。良有以也。昔新羅請援於高麗。而攻撃任那與百濟。尚不剋之。新羅安獨滅任那乎。今寡人與汝戮力并心。翳頼天皇。任那必起。因贈物各有差。忻忻而還。
●19欽明天皇二年(540)七月◆秋七月。百濟聞安羅日本府與新羅通計。遣前部奈率鼻利莫古。奈率宣文。中部奈率木州昧淳。紀臣奈率彌麻沙等。〈紀臣奈率者。盖是紀臣娶韓婦所生。因留百濟爲奈率者也。未詳其父。他皆效此也。〉使于安羅。召到新羅任那執事謨建任那。別以安羅日本府河内直通計新羅。深責罵之。〈百濟本記云。加不至費直阿賢移那斯佐魯麻都等。未詳也。〉乃謂任那曰。昔我先祖速古王。貴首王。與故旱岐等。始約和親。式爲兄弟。於是我以汝爲子弟。汝以我爲父兄。共事天皇。倶距強敵。安國全家至于今日。言念先祖與舊旱岐。和親之詞。有如■日。自茲以降。勤修隣好。遂敦與國。恩踰骨肉。善始有終。寡人之所恒願。未審何縁輕用浮辭。數歳之間。慨然失志。古人云。追悔無及。此之謂也。上達雲際。下及泉中。誓神乎今。改咎乎菖。一無隠匿。發露所爲。請誠通靈。深自克責。亦所宜取。盖聞。爲人後者。貴能負荷先軌。克昌堂構。以成勲業也。故今追崇先世和親之好。敬順天皇詔勅之詞。拔取新羅所折之國。南加羅。■己呑等。還屬本貫。遷實任那。永作父兄。恒朝日本。此寡人之所食不甘味。寢不安席。悔往戒今之所勞想也。夫新羅甘言希誑。天下之所知也。汝等妄信既堕人權。方今任那境接新羅。宜常設備。豈能弛柝。爰恐陷羅誣欺網穽。喪國亡家。爲人繋虜。寡人念茲。勞想而不能自安矣。竊聞。任那與新羅運策席際。現蜂蛇恠。亦衆所知。且夫妖祥所以戒行。災異所以悟人。當是明天告戒。先靈之徴表者也。禍至追悔。滅後思興。孰云及矣。今汝遵余。聽天皇勅。可立任那。何患不成。若欲長存本土。永御舊民。其謨在茲。可不愼也。聖明王更謂任那日本府曰。天皇詔稱。任那若滅。汝則無資。任那若興。汝則有援。今宜興建任那。使如舊日。以爲汝助。撫養黎民。謹承詔勅悚懼填胸。誓効丹誠。冀隆任那。永事天皇。猶如徃日。先慮未然。然後康樂。今日本府復能依詔。救助任那。是爲天皇所必襄讚。汝身所當賞祿。又日本卿等。久住任那之國。近接新羅之境。新羅情状。亦是所知。毒害任那。謨防日本。其來尚矣。匪唯今年。而不敢動者。近羞百濟。遠恐天皇。誘事朝廷。僞和任那。如斯感激任那日本府者。以未禽任那之間僞示伏從之状。願今候其間隙。■其不備。一擧兵而取之。天皇詔勅勸立南加羅。■己呑非但數十年。而新羅一不聽命。亦卿所知。且夫信敬天皇。爲立任那。豈若是乎。恐卿等輙信甘言。輕被謾語。滅任那國。奉辱天皇。卿其戒之。勿爲他欺。
●19欽明天皇二年(540)七月◆秋七月。百濟遣紀臣奈率彌麻沙。中部奈率己連。來奏下韓任那之政。并上表之。
★19欽明天皇四年(543)四月◆四年夏四月。百濟紀臣奈率彌麻沙等罷之。
●19欽明天皇四年(543)九月◆秋九月。百濟聖明王。遣前部奈率眞牟貴文。護徳己州己婁。與物部施徳麻奇牟等來獻扶南財物與奴二口。
●19欽明天皇四年(543)十一月甲午《八》◆冬十一月丁亥朔甲午。遣津守連。沼百濟曰。在任那之下韓。百濟郡令。城主。宜附日本府。并持詔書。宣曰。爾屡抗表。稱當建任那十餘年矣。表奏如此。尚未成之。且夫任那者爲爾國之棟梁。如折棟梁。誰成屋宇。朕念在茲。爾須早建。汝若早建任那。河内直等〈河内直已見上文〉自當止退。豈足云乎。▼是日。聖明王聞宣勅已。歴問三佐平内頭及諸臣曰。詔勅如是。當復何如。三佐平等答曰。在下韓之我郡令。城主。不可出之。建國之事宜早聽聖勅。
●19欽明天皇四年(543)十二月◆十二月。百濟聖明王。復以前詔普示群臣曰。天皇詔勅如是。當復何如。上佐平沙宅己婁。中佐平木州麻那。下佐平木尹貴。徳率鼻利莫古。徳率東城道天。徳率木州昧淳。徳率國雖多。奈率燕比善那等。同議曰。臣等禀性愚闇。都無智略。詔建任那。早須奉勅。今宜召任那執事。國國旱岐等。倶謀同計。抗表述志。又河内直移那斯。麻都等猶住安羅。任那恐難建之。故亦并表乞移本處也。聖明王曰。群臣所議。甚稱寡人之心。
◎19欽明天皇四年(543)十二月是月◆是月。乃遣施徳高分。召任那執事與日本府執事。倶答言。過正旦而往聽焉。
★19欽明天皇五年(544)正月◆五年春正月。百濟國遣使召任那執事與日本府執事。倶答言。祭神時到。祭了而往。
●19欽明天皇五年(544)正月是月◆是月。百濟復遣使召任那執事與日本府執事。日本府。任那。倶不遣執事。而遣微者。由是百濟不得倶謀建任那國。
●19欽明天皇五年(544)二月◆二月。百濟遣施徳馬武。施徳高分屋。施徳斯那奴次酒等。使于任那。謂日本府與任那旱岐等曰。我遣紀臣奈率彌麻沙。奈率己連。物部連奈率用歌多。朝謁天皇。彌麻沙等還自日本。以詔書宣曰。汝等宜共在彼日本府早建良圖副朕所望。爾其戒之。勿被他誑。又津守連從日本來。〈百濟本記云。津守連己麻奴跪。而語訛不正。未詳。〉宣詔勅而問任那之政。故將欲共日本府任那執事。議定任那之政。奉奏天皇。遺召三廻尚不來到。由是不得共論圖計任那之政。奉奏天皇矣。今欲請留津守連。別以疾使。具申情状遣奏天皇。當以三月十日發遣使於日本。此使便到。天皇必須問汝。汝日本府卿。任那旱岐等。各宜發使共我使人。往聽天皇所宣之詔。別謂河内直。〈百濟本記云。河内直移那斯。麻都。而語訛未詳其正也。〉自昔迄今。唯聞汝悪。汝先祖等。〈百濟本記云。汝先那干陀甲背。加臘直岐甲背。亦云。那哥陀甲背。鷹哥岐彌。語訛未詳。〉倶懷奸僞。誘説。爲哥可君〈百濟本記云。爲哥岐彌。名有非岐。〉專信其言不憂國難。乖背吾心縱肆暴虐。由是見逐。職汝之由。汝等來住任那。恒行不善。任那日損。職汝之由。汝是雖微。譬猶小火燒焚山野。連延村邑。由汝行惡。當敗任那。遂使海西諸國官家。不得長奉天皇之闕。今遣奏天皇。乞移汝等。還其本處。汝亦往聞。又謂日本府卿。任那旱岐等曰。夫建任那之國。不假天皇之威。誰能建也。故我思欲就天皇。請將士。而助任那之國。將士之粮我當須運。將士之數未限若干。運粮之處亦難自決。願居一處。倶論可不。擇從其善。將奏天皇。故頻遣召。汝猶不來。不得議也。日本府答曰。任那執事不赴召者。是由吾不遣。不得往之。吾遣奏天皇。還使宣曰。朕當以印哥臣。〈語訛未詳。〉遣於新羅。以津守連。遺於百濟。汝待聞勅際。莫自勞徃新羅。百濟也。宣勅如是。會聞印哥臣使於新羅。乃追遣問天皇所宣詔。曰。日本臣與任那執事。應就新羅。聽天皇勅。而不宣就百濟聽命也。後津守連遂來。過此。謂之曰。今余被遣於百濟者。將出在下韓之百濟郡令。城主。唯聞此説。不聞任那與日本府。會於百濟。聽天皇勅。故不徃焉。非任那意。於是任那旱岐等曰。由使來召、便欲徃參。日本府卿不肯發遣。故不徃焉。大王爲建任那。觸情曉示。覩茲忻喜難可具申。
●19欽明天皇五年(544)三月◆三月。百濟遺奈率阿■得文。許勢奈率哥麻。物部奈率哥非等。上表曰。奈率彌麻沙。奈率己連等至臣蕃。奉詔書曰。爾等宜共在彼日本府同謀善計。早建任那。爾其戒之。勿被他誑。又津守連等至臣蕃。奉勅書。問建任那。恭承來勅。不敢停時。爲欲共謀。乃遣使召日本府〈百済本記云。遣召烏胡跛臣。盖是的臣也。〉與任那。倶對言。新年既至。願過而徃。久而不就。復遣使召。倶對言。祭時既至。願過而往。久而不就。復遣使召。而由遣微者。不得同計。夫任那之不赴召者。非其意焉。是阿賢移那斯。佐魯麻都。〈二人名也。巳見上文。〉奸佞之所作也。夫任那者以安羅爲兄。唯從其意。安羅人者。以日本府爲天。唯從其意。〈百濟本記云。以安羅爲父。以日本府爲本也。〉今的臣。吉備臣。河内直等。咸從移那斯。麻都指■而已。移那斯。麻都。雖是小家微者。專擅日本府之政。又制任那。障而勿遣。由是不得同計奏答天皇。故留己麻奴跪。〈蓋是津守連也。〉別遣疾使迅如飛烏。奉奏天皇。假使二人。〈二人者。移那斯與麻都也。〉在於安羅。多行奸佞。任那難建。海西諸國。必不獲事。伏請移此二人。還其本處。勅唹日本府與任那。而圖建任那。故臣遣奈率彌麻沙。奈率己連等。副己麻奴跪上表以聞。於是詔曰。的臣等。〈等者謂吉備弟君臣。河内直等也。〉往來新羅非朕心也。襄者。印支彌與阿鹵旱岐在時。爲新羅所逼。而不得耕種。百済路迥。不能救急。由的臣等往來新羅。方得耕種。朕所曾聞。若已建任那。移那斯。麻都。自然却退。豈足云乎。伏承此詔。喜懼兼懷。而新羅誑朝。知匪天勅。新羅春取■淳。仍擯出我久禮山戍。而遂有之。近安羅處。安羅耕種。近久禮山處。新羅耕種。各自耕之不相侵奪。而移那斯。麻都。過耕他界。六月逃去。於印支彌後來許勢臣時。〈百濟本記云。我留印支彌之後。至既酒臣時。皆未詳。〉新羅無復侵逼他境。安羅不言爲新羅逼不得耕種。臣甞聞。新羅毎春秋。多聚兵甲。欲襲安羅與荷山。或聞。當襲加羅。頃得書信。便遣將士。擁守任那。無懈怠也。頻發鋭兵。應時往救。是以任那随序耕種。新羅不敢侵逼。而奏百濟路迥。不能救急。由的臣等往來新羅。方得耕種。是上欺天朝。轉成奸佞也。曉然若是。尚欺天朝。自餘虚妄。必多有之。的臣等猶住安羅。任那之國恐難建立。宜早退却。臣深懼之。佐魯麻都雖是韓腹。位居大連。廁日本執事之間。入榮班貴盛之之例。而今反著新羅奈麻禮冠。即身心歸附。於他易照。熟觀所作。都無怖畏。故前奏惡行。具録聞訖。今猶著他服。日赴新羅域。公私往還。都無所憚。夫喙國之滅。匪由他也。喙國之凾跛旱岐。貳心加羅國。而内應新羅。加羅自外合戰。由是滅焉。若使凾跛旱岐不爲内應。喙國雖小。未必亡也。至於卓淳。亦復然之。假使卓淳國主不爲内應新羅招冦。豈至滅乎。歴觀諸國敗亡之禍。皆由内應貳心人者。今麻都等腹心新羅。遂着其服。徃還旦夕。陰搆■心。乃恐、任那由茲永滅。任那若滅。臣國孤危。思欲朝之。豈復得耶。伏願天皇玄鑒遠察。速移本處。以安任那。
●19欽明天皇五年(544)十月◆冬十月。百濟使人奈率得文。奈率哥麻等罷歸。〈百濟本記云。冬十月奈率得文。奈率哥麻等還自日本曰。所奏河内直移那斯。麻都等事。無報勅也。〉
●19欽明天皇五年(544)十一月◆十一月。百濟遣使召日本府臣。任那執事曰。遺朝天皇。奈率得文。許勢奈率哥麻。物部奈率哥非等還自日本。今日本府臣及任那國執事。宜來聽勅同議任那。日本吉備臣。安羅下旱岐大不孫。久取柔利。加羅上首位古殿奚。卒麻君。斯二岐君。散半奚君兒。多羅二首位訖乾智。子他旱岐。久嵯旱岐。仍赴百濟。於是百濟王聖明略以詔書示曰。吾遣奈率彌麻佐。奈率己連。奈率用哥多等。朝於日本。詔曰。早建任那。又津守連奉勅問成任那。故遣召之。當復何如能建任那。請各陳謀。吉備臣。任那旱岐等曰。夫建任那國。唯在大王。欲冀遵王。倶奏聽勅。聖明王謂之曰。任那之國。與吾百濟。自古以來約爲子弟。今日本府印岐彌〈謂在任那日本臣名也。〉既討新羅。更將伐我。又樂聽新羅虚誕謾語也。夫遣印支彌於任那者。本非侵害其國。往古來今新羅无導。食言違信。而滅卓淳股肱之國。欲快返悔。故遣召到倶承恩詔。欲冀興繼任那之國。猶如舊日永爲兄弟。竊聞。新羅。安羅兩國之境有大江水。要害之地也。吾欲據此脩繕六城。謹請天皇三千兵士。毎城充以五百。并我兵士勿使作田。而逼悩者。久禮山之五城、庶自投兵降首。卓淳之國。亦復當興。所請兵士吾給衣粮。欲奏天皇。其策一也。猶於南韓。置郡令。城主者。豈欲違背天皇遮斷貢調之路。唯庶尅濟多難殲撲強敵。凡厥凶黨。誰不謀附。北敵強大。我國微弱。若不置南韓郡領。城主修理防護。不可以禦此強敵。亦不可以制新羅。故猶置之攻逼新羅撫存任那。若不爾者。恐見滅亡不得朝聘。欲奏天皇。其策二也。又吉備臣。河内直。移那斯。麻都。猶在那國者。天皇雖詔建成任那。不可得也。請移此四人。各遣還其本邑。奏於天皇。其策三也。宜與日本臣。任那旱岐等。倶奉遣使。同奏天皇。乞聽恩詔。於是吉備臣。旱岐等曰。大王所述三策。亦協愚情而已。今願歸以敬諮日本大臣。〈謂在任那日本府之大臣也。〉安羅王。加羅王。倶遣使同奏天皇。此誠千載一會之期。可不深思而熟計歟。
●19欽明天皇五年(544)十二月◆十二月。越國言。於佐渡嶋北御名部之碕岸有肅愼人。乘一船舶而淹留。春夏捕魚充食。彼嶋之人言非人也。亦言鬼魅。不敢近之。嶋東禹武邑人採拾椎子。爲欲熟喫。著灰裏炮。其皮甲化成二人。飛騰火上一尺餘許。經時相闘。邑人深以爲異。取置於庭。亦如前飛相闘不已。有人占云。是邑人必爲魃鬼所迷惑。不久如言被其抄掠。於是肅愼人移就瀬波河浦。浦神嚴忌。人敢近。渇飮其水。死者且半。骨積於巖岫。俗呼肅愼隈也。
★19欽明天皇六年(545)三月◆六年春三月。遣膳臣巴提便使于百濟。
●19欽明天皇六年(545)五月◆夏五月。百濟遣奈率其悛。奈率用哥多。施徳次酒等上表。
●19欽明天皇六年(545)九月◆秋九月。百濟遣中部護徳菩提等使于任那。贈呉財於日本府臣及諸旱岐各有差。
●19欽明天皇六年(545)九月是月◆是月。百濟造丈六佛像。製願文曰。盖聞。造丈六佛功徳甚大。今敬造。以此功徳。願天皇獲勝善之徳。天皇所用彌移居國倶蒙福祐。又願普天之下一切衆生皆蒙解脱。故造之矣。
●19欽明天皇六年(545)十一月◆冬十一月。膳臣巴提便還自百濟言。臣被遣使。妻子相逐去。行至百濟濱。〈濱。海濱也。〉日晩停宿。小兒忽亡不知所之。其夜大雪。天曉始求有虎連跡。臣乃帶刀■甲。尋至巖岫。拔刀曰。敬受絲綸、劬勞陸海、櫛風沐雨、藉草班荊者。爲愛其子令紹父業也。惟汝威神。愛子一也。今夜兒亡。追蹤覓至。不畏亡命。欲報故來。既而其虎進前開口欲噬。巴提便忽申左手。執其虎舌。右手刺殺。剥取皮還。
☆19欽明天皇六年(545)是歳◆是歳。高麗大亂被誅殺者衆。〈百濟本記云。十二月甲午。《廿》高麗國細群與麁群戰于宮門。伐鼓戰闘。細群敗不解兵。三日。盡捕誅細群子孫。戊戌。《廿四》狛鵠香岡上王薨也。〉
★19欽明天皇七年(546)正月丙午《三》◆七年春正月甲辰朔丙午。百濟使人中部奈率己連等罷歸。仍賜以良馬七十匹。船一十隻。
●19欽明天皇七年(546)六月癸未《十二》◆夏六月壬申朔癸未。百濟遣中部奈率掠葉禮等獻調。
●19欽明天皇七年(546)七月◆秋七月。倭國今來郡言。於五年春。川原民直宮登樓騁望。乃見良駒。〈紀伊國漁者負贄草馬之子也。〉睨影高鳴。輕超母脊。就而買取。襲養兼年。及壯鴻驚龍■。別輩越群。服御随心。馳驟合度。超渡大内丘之壑十八丈焉。川原民直宮。桧隈邑人也。
☆19欽明天皇七年(546)是歳◆是歳。高麗大亂。凡闘死者二千餘。〈百濟本記云。高麗以正月丙午。立中夫人子爲王。年八歳。狛王有三夫人。正夫人無子。中夫人生世子。其舅氏麁群也。小夫人生子。其舅氏細群也。及狛王疾篤。細群。麁群。各欲立其夫人之子。故細群死者二千餘人也。〉
★19欽明天皇八年(547)四月◆八年夏四月。百濟遣前部徳率眞慕宣文。奈率哥麻等。乞救軍。仍貢下部東城子言代徳率■休麻那。
★19欽明天皇九年(548)九年正月乙未《三》◆春正月癸巳朔乙未。百濟使人前部徳率眞慕宣文等請罷。因詔曰。所乞救軍必當遣救。宜速報王。
●19欽明天皇九年(548)四月甲子《三》◆九年夏四月壬戌朔甲子。百濟遣中部柾率掠葉禮等奏曰。徳率宣文等奉勅至臣蕃曰。所乞救兵應時遣送。祗承恩詔。喜慶無限。然馬津城之役〈正月辛丑。高麗卒衆圍馬津城。〉虜謂之曰。由安羅國與日本府招來勸罰罸。以事准況。寔當相似。然三廻欲審其言遣召。而並不來。故深勞念。伏願。可畏天皇〈西蕃皆稱日本天皇爲可畏天皇。〉先爲勘當。躄停所乞救兵。待臣遣報。詔曰。式聞呈奏。爰覿所憂。日本府與安羅不救隣難。亦朕所疾也。又復密使于高麗者。不可信也。朕命即自遣之。不命何容可得。願王開襟緩帶。恬然自安。勿深疑懼。宜共任那依前勅。戮力倶防北敵。各守所封。朕當遣送若干人。充實安羅逃亡空地。
●19欽明天皇九年(548)六月壬戌《二》◆六月辛酉朔壬戌。遣使詔于百濟曰。徳率宣文取歸以後。當復何如。消憩何如。朕聞。汝國爲狛賊所害。宜共任那策勵。同謀如前防距。
●19欽明天皇九年(548)閏七月辛未《十二》◆閏七月庚申朔辛未。百濟使人掠葉禮等罷歸。
●19欽明天皇九年(548)十月◆冬十月。遣三百七十人於百濟助築城於得爾辛。
★19欽明天皇十年(549)十年六月辛卯《七》◆夏六月乙酉朔辛卯。將徳久貴。固徳馬次文等請罷歸。因詔曰。延那斯。麻都。陰私遣使高麗者。朕當遣問虚實。所乞軍者依願停之。
★19欽明天皇十一年(550)二月庚寅《十》◆十一春二月辛巳朔庚寅。遣使詔于百濟〈百濟本記云。三月十二日辛酉。日本使人阿比多率三舟來至都下。〉曰。朕依將徳久貴。固徳馬進文等所上表意一一教示如視掌中。思欲具情。冀將盡抱。大市頭歸後。如常無異。今但欲審報辭。故遣使之。又復朕聞。奈率馬武是王之股肱臣也。納上傳下。甚協王心而爲王佐。若欲國家無事。長作官家永奉天皇。宜以馬武爲大使。遣朝而已。重詔曰。朕聞。北敵強暴。故賜矢卅具。庶防一處。
●19欽明天皇十一年(550)四月庚辰朔◆夏四月庚辰朔。在百濟日本王人方欲還之。〈百濟本記云。四月一日庚辰。日本阿比多還也。〉百濟王聖明謂王人曰。任那之事奉勅堅守。延那斯。麻都之事。問與不問唯從勅之。因獻高麗奴六口別贈王人奴一口。〈皆攻爾林所禽奴也。〉
▲19欽明天皇十一年(500)四月乙未《十六》◆乙未。百濟遣中部奈率皮久斤。下部施徳灼干那等。獻狛虜十口。
★19欽明天皇十二年(552)三月◆十二年春三月。以麥種一千斛賜百濟王。
☆19欽明天皇十二年(552)是歳◆是歳。百濟聖明王親率衆及二國兵〈二國謂新羅。任那也。〉往伐高麗。獲漠城之地。又進軍討平壌。凡六郡之地。遂復故地。
★19欽明天皇十三年(552)四月◆十三年夏四月。箭田珠勝大兄皇子薨。
●19欽明天皇十三年(552)五月乙亥《八》◆五月戊辰朔乙亥。百濟。加羅。安羅。遣中部徳率木州今敦。河内部阿斯比多等。奏曰。高麗與新羅。通和并勢。謀滅臣國與任那。故謹求請救兵。先攻不意。軍之多少隨天皇勅。詔曰。今百濟王。安羅王。加羅王。與日本府臣等。倶遣使奏状聞訖。亦宜共任那。并心一力。猶尚若茲。必蒙上天擁護之福。亦頼可畏天皇之靈也。
●19欽明天皇十三年(552)十月◆冬十月。百濟聖明王〈更名聖王。〉遣西部姫氏達率怒■斯致契等。獻釋迦佛金銅像一躯。幡盖若干・經論若干卷。別表讃流通禮拜功徳云。是法於諸法中最爲殊勝。難解難入。周公。孔子尚不能知。此法能生無量無邊福徳果報。乃至成辨無上菩提。譬如人懷隨意寶。逐所須用。盡依情。此妙法寶亦復然。祈願依情無所乏。且夫遠自天竺。爰■三韓。依教奉持。無不尊敬。由是百濟王臣明謹遣陪臣怒■斯致契。奉傳帝國。流通畿内。果佛所記我法東流。▼是日。天皇聞已歡喜踊躍。詔使者云。朕從昔來未曾得聞如是微妙之法。然朕不自决。乃歴問群臣曰。西蕃獻佛相貌端嚴。全未曾看。可禮以不。蘇我大臣稻目宿禰奏曰。西蕃諸國一皆禮之。豐秋日本豈獨背也。物部大連尾輿。中臣連鎌子同奏曰。我國家之王天下者。恒以天地社稷百八十神。春夏秋冬祭拜爲事。方今改拜蕃神。恐致國神之怒。天皇曰。宜付情願人稻目宿禰。試令禮拜。大臣跪受而忻悦安置小墾田家。懃脩出世業爲因。淨捨向原家爲寺。』於後國行疫氣。民致夭殘。久而愈多。不能治療。物部大連尾輿。中臣連鎌子同奏曰。昔日不須臣計致斯病死。今不遠而復。必當有慶。宜早投弃。懃求後福。天皇曰。依奏。有司乃以佛像流弃難波堀江。復縱火於伽藍。燒燼更無餘。於是天無風雲忽炎大殿。
☆19欽明天皇十三年(552)是歳◆是歳。百濟棄漢城與平壤。新羅因此入居漢城。今新羅之牛頭方。尼彌方也。〈地名未詳。〉
★19欽明天皇十四年(553)正月乙亥《十二》◆十四年春正月甲子朔乙亥。百濟遣上部徳率科野次酒。杆率禮塞敦等、乞軍兵。
▲19欽明天皇十四年(553)正月戊寅《十三》◆正月戊寅。百濟使人中部徳率木■今敦。河内部阿斯比多等罷歸。
●19欽明天皇十四年(553)五月戊辰朔◆夏五月戊辰朔。河内國言。泉郡茅渟海中有梵音。震響若雷聲。光彩晃曜如日色。天皇心異之。遣溝邊直〈此但曰直不書名字。蓋是傳寫誤失矣。〉入海求訪。◆是月。溝邊直入海果見樟木浮海玲瓏。遂取而獻。天皇命畫工造佛像二躯。今吉野寺放光樟像也。
●19欽明天皇十四年(553)六月◆六月。遣内臣〈闕名。〉使於百濟。仍賜良馬二疋。同船二隻。弓五十張。箭五十具。勅云。所請軍者。隨王所須。別勅醫博士。易博士。暦博士等。宜依番上下。今上件色人正當相代年月。宜付還使相代。又卜書。暦本種種藥物可付送。
●19欽明天皇十四年(553)七月甲子《四》◆秋七月辛西朔甲子。幸樟勾宮。蘇我大臣稻目宿禰奉勅遣王辰爾數録船賦。即以王辰爾爲船長。因賜姓爲船史。今般連之先也。
●19欽明天皇十四年(553)八月丁西《七》◆八月辛卯朔丁酉。百濟遺上部奈率科野新羅。下部固徳■休帶山等上表曰。去年臣等同議、遣内臣徳率次酒。任那大夫等。奏海表諸彌移居之事。伏待恩詔如春草之仰甘雨也。今年忽聞。新羅與狛國通謀云。百濟與任那頻詣日本。意謂是乞軍兵伐我國歟。事若實者。國之敗亡可企踵而待。庶先日本兵未發之間。伐取安羅絶日本路。其謀若是。臣等聞茲深懷危即遣疾使輕舟。馳表以聞。伏願。天慈速遣前軍後軍。相續來救。逮于秋節以固海表彌移居也。若遲晩者噬臍無及矣。所遣軍衆來到臣國。衣糧之費。臣當充給。來到任那亦復如是。若不堪給。臣必助充令無乏少。別的臣敬受天勅。來撫臣蕃。夙夜乾乾勤修庶務。由是海表諸蕃皆稱其善。謂當萬歳肅清海表。不幸云亡。深用追痛。今任那之事誰可修治。伏願天慈速遣其代。以鎭任那。又復海表諸國、甚乏弓馬。自古迄今。受之天皇。以禦強敵。伏願天慈多■弓馬。
●19欽明天皇十四年(553)十月己酉《廿》◆冬十月庚寅朔己西。百濟王子餘昌〈明王子。威徳王也。〉悉發國中兵。向高麗國。築百合野塞眠食軍士。是夕觀覽。鉅野墳腴。平原濔■。人跡罕見。犬聲蔑聞。俄而脩忽之際。聞鼓吹之聲。餘昌乃大驚打鼓相應。通夜固守。凌晨起見。曠野之中覆如青山。旌旗充滿。會明有着頚鎧者一騎挿鐃者〈鐃字未詳。〉二騎。珥豹尾者二騎并五騎。連轡到來問曰。小兒等言。於吾野中客人有在。何得不迎禮也。今欲早知。與吾可以禮問答者姓名年位。餘昌對曰。姓是同姓。位是杆率。年廿九矣。百濟反問。亦如前法而對答焉。遂乃立標而合戰。於是。百濟以鉾。刺堕高麗勇士於馬斬首。仍刺擧頭於鉾末。還入示衆。高麗軍將憤怒益甚。是時百濟歡叫之聲可裂天地。復其偏將打鼓疾闘。追却高麗王於東聖山之上。
★19欽明天皇十五年(554)正月甲午《七》◆十五年春正月戊子朔甲午。立皇子渟中倉太珠敷尊爲皇太子。
▲19欽明天皇十五年(554)正月丙申《九》◆丙申。百濟遣中部木州施徳文次。前部施徳曰佐分屋等於筑紫。諮内臣佐伯連等曰。徳率次酒。杆率塞敦等以去年閏月四日到來云。臣等〈臣等者。謂内臣也。〉以今年正月到。如此■而未審。來不也。又軍數幾何。願聞若干預治營壁。別諮。方奉聞可畏天皇之詔。來詣筑紫看送賜軍。聞之歡喜無能比者。此年之役甚危於前。願遣賜軍使逮正月。於是内臣奉勅而答報曰。即令遣助軍數一千。馬一百疋。船四十隻。
●19欽明天皇十五年(554)二月◆二月。百濟遣下部杆率將軍三貴。上部奈率物部烏等乞救兵。仍貢徳率東城子莫古。代前番奈率東城子言。五經博士王柳貴代固徳馬丁安。僧曇惠等九人代僧道深等七人。別奉勅貢易博士施徳王道良。暦博士固徳王保孫。醫博士奈率王有悛陀。採藥師施徳潘量豊。固徳丁有陀。樂人施徳三斤。季徳己麻次。季徳進奴。對徳進陀。皆依請代之。
●19欽明天皇十五年(554)三月丁亥朔◆三月丁亥朔。百濟使人中部木州施徳文次等罷歸。
●19欽明天皇十五年(554)五月戊子《三》◆夏五月丙戌朔戊子。内臣率舟師詣于百濟。
●19欽明天皇十五年(554)十二月◆冬十二月。百濟遣下部杆率■斯干奴上表曰。百濟王臣明及在安羅諸倭臣等。任那諸國旱岐等奏。以斯羅無道。不畏天皇與狛同心欲殘滅海北彌移居。臣等共議遣有至臣等仰乞軍士。征伐斯羅。而天皇遣有至臣帥軍以六月至來。臣等深用歡喜。以十二月九日遣攻斯羅。臣先遣東方領物部莫哥武連。領其方軍士攻函山城。有至臣所將來民竹斯物部莫奇委沙奇能射火箭。蒙天皇威靈。以月九日西時焚城拔之。故遣單使馳船奏聞。別奏。若但斯羅者。有至臣所將軍士亦可足矣。今狛與斯羅。同心戮力。難可成功。伏願速遣竹斯嶋上諸軍士。來助臣國。又助任那。則事可成。又奏。臣別遣軍士萬人助任那。并以奏聞。今事方急。單船遣奏。但奉好錦二疋。■■一領。斧三百口。及所獲城民男二。女五。輕薄追用悚懼。餘昌謀伐新羅。耆老諌曰。天未與。懼禍及。餘昌曰。老矣何怯也。我事大國。有何懼也。遂入新羅國築久陀牟羅塞。其父明王憂慮。餘昌長苦行陣久廢眠食。父慈多闕。子孝希成。乃自徃迎慰勞。新羅聞明王親來。悉發國中兵斷道撃破。是時新羅謂佐知村飼馬奴苦都〈更名谷智。〉曰。苦都賎奴也。明王名主也。今使賎奴殺名主。冀傅後世莫忘於口。已而苦都乃獲明王。再拜曰。請斬王首。明王對曰。王頭不合受奴手。苦都曰。我國法違背所盟。雖曰國王當受奴手。〈一本云。明王乘踞胡床。解授佩刀於谷知令斬。〉明王仰天大憩涕泣。許諾曰。寡人毎念。常痛入骨髄。願計不可苟活。乃延首受斬。苦都斬首而殺。堀坎而埋。〈一本云。新羅留理明王頭骨。而以禮送餘骨於百濟。今新羅王埋明王骨於北廳階下。名此廳曰都堂。〉餘昌遂見圍繞。欲出不得。士卒遑駭不知所圖。有能射人筑紫國造。進而彎弓占擬。射落新羅騎卒最勇壯者。發箭之利通所乘鞍前後橋。及其被甲領會也。復續發箭如雨。彌■不懈。射却圍軍。由是餘昌及諸將等得從間道逃歸。餘昌讃國造射却圍軍。尊而名曰鞍橋君。〈鞍橋。此云矩羅賦。〉於是新羅將等具知百済疲盡。遂欲謀滅無餘。有一將云。不可。日本天皇以任那事。屡責吾國。况復謀滅百濟官家。必招後患。故止之。
★19欽明天皇十六年(555)二月◆十六年春二月。百濟王子餘昌遣王子惠〈王子惠者。威徳王之弟也。〉奏曰。聖明王爲賊見殺。〈十五年爲新羅所殺。故今奏之。〉天皇聞而傷恨。廼遣使者迎津慰問。於是許勢臣問王子惠曰。爲當欲留此間。爲當欲向本郷。惠答曰。依憑天皇之徳。冀報考王之讎。若垂哀憐多賜兵革。雪垢復讎。臣之願也。臣之去留敢不唯命是從。俄而蘇我臣問訊曰。聖王妙達天道地理。名流四表八方。意謂。永保安寧。統領海西蕃國。千年萬歳奉事天皇。豈圖一旦眇然昇遐。與水無歸即安玄室。何痛之酷。何悲之哀。凡在含情誰不傷悼。當復何咎致茲禍也。今復何術用鎭國家。惠報答之曰。臣禀性愚蒙不知大計。何况禍福所倚。國家存亡者乎。蘇我卿曰。昔在天皇大泊瀬之世。汝國爲高麗所逼。危甚累卵。於是天皇命神祇伯。敬受策於神祇。祝者廼託神語報曰。屈請建邦之神。徃救將亡之主。必當國家謐靖。人物乂安。由是請神徃救。所以社稷安寧。原夫建邦神者。天地株判之代。草木言語之時。自天降來造立國家之神也。頃聞。汝國輟而不祀。方今悛悔前過。脩理神宮奉祭神靈國可昌盛。汝當莫忘。
●19欽明天皇十六年(555)七月壬午(四)◆秋七月己卯朔壬午。遣蘇我大臣稻目宿禰。穗積磐弓臣等。使于吉備五郡置白猪屯倉。
●19欽明天皇十六年(555)八月◆八月。百濟餘昌謂諸臣等曰。少子今願奉爲考王出家脩道。諸臣百姓報言。今君王欲得出家修道者。且奉教也。嗟夫前慮不定。後有大患。誰之過歟。夫百濟國者。高麗。新羅之所爭欲滅。自始開國迄于是歳。今此國宗將授何國。要須道理分明應教。縱使能用耆老之言。豈至於此。請悛前過無勞出俗。如欲果願。須度國民。餘昌對曰。諾。即就圖於臣下。臣下遂用相議。爲度百人。多造幡盖種種攻徳云云。
★19欽明天皇十七年(556)正月◆十七年春正月。百濟王子惠請罷。仍賜兵仗。良馬甚多。亦頻賞祿。衆所欽歎。於是遣阿倍臣。佐伯連。播磨直。率筑紫國舟師。衛送達國。別遣筑紫火君〈百濟本記云。筑紫君兒。火中君弟。〉率勇士一千衛送彌■。〈彌■津名〉因令守津路要害之地焉。
●19欽明天皇十七年(556)七月己卯(六)◆秋七月甲戌朔己卯。遣蘇我大臣稻目宿禰等於備前兒嶋郡置屯倉。以葛城山田直瑞子爲田令。〈田令。此云陀豆歌毘。〉
●19欽明天皇十七年(556)十月◆冬十月。遣蘇我大臣稻目宿禰等。於倭國高市郡置韓人大身狹屯倉。〈言韓人者。百濟也。〉高麗人小身狹屯倉。紀國置海部屯倉。〈一本云。以處處韓人爲大身狹屯倉田部。高麗人爲小身狹屯倉田部。是即以韓人。高麗人爲田部。故因爲屯倉之號也。〉
★19欽明天皇十八年(557)三月庚子朔◆十八年春三月庚子朔。百濟王子餘昌嗣立。是爲威徳王。
★19欽明天皇二一年(560)九月◆廿一年秋九月。新羅遣彌至己知奈末獻調賦。饗賜邁常。奈末喜歡而罷曰。調賦使者國家之所貴重。而私議之所輕賎。行李者百姓之所懸命。而選用之所卑下。王政之弊。未必不由此也。請差良家子爲使者。不可以卑賎爲使。
★19欽明天皇二二年(561)◆廿二年。新羅遣久禮叱及伐干貢調賦。司賓饗遇禮數減常。及伐干忿恨而罷。
●19欽明天皇二二年(561)是歳◆是歳。復遣奴■。大舎獻前調賦。於難波大郡序諸蕃。掌客額田部連。葛城直等使列于百濟之下而引導。大舍怒還不入館舍。乘船歸至穴門。於是。脩治穴門舘。大舍問曰。爲誰客造。工匠河内馬飼首押勝欺紿曰。遣問西方無禮使者之所停宿處也。大舍還國告其所言。故新羅築城於阿羅波斯山。以備日本。
★19欽明天皇二三年(562)正月◆廿三年春正月。新羅打滅任那官家。〈一本云。廿一年任那滅焉。忽言任那。別言加羅國。安羅國。斯二岐國。多羅國。卒麻國。古嗟國。子他國。散半下國。乞■國。稔禮國。合十國。〉
●19欽明天皇二三年(562)六月◆夏六月。詔曰。新羅西羌小醜。逆天無状。違我恩義。破我官家毒害我黎民。誅殘我郡縣。我氣長足姫尊靈聖聰明。周行天下。劬勞群庶。饗育萬民。哀新羅所窮見歸。全新羅王將戮之首授新羅要害之地。崇新羅非次之榮。我氣長足姫尊於新羅何薄。我百姓於新羅何怨。而新羅長戟強弩。凌蹙任那。距牙鈎爪殘虐含靈。刳肝■趾不厭其快。曝骨焚屍不謂其酷。任那族姓百姓以還。窮刀極爼。既屠且膾。豈有率土之賓。謂爲王臣。乍食人之禾飲人之水孰忍聞此而不悼心。况乎太子。大臣處趺萼之親。泣血御冤之寄。當蕃屏之任。摩頂至踵之恩。世受前朝之徳。身當後代之位。而不能瀝膽抽膓。共誅奸逆雪天地之痛酷。報君父之仇讎。則死有恨臣之子道不成。
●19欽明天皇二三年(562)六月是月◆是月。或有譖馬飼首歌依曰。歌依之妻逢臣讃岐鞍薦有異。熟而熟視。皇后御鞍也。即收廷尉。鞫問極切。馬飼首歌依乃揚言誓曰。虚也。非實。若是實者必被天災。遂因苦問。伏地而死。死未經時。急災於殿。廷尉收縛其子守石與中瀬氷〈守石。名瀬氷。皆名也。〉將投火中。〈投火爲刑。盖古之制也。〉咒曰。非吾手投。以祝手投。咒訖欲投火。守石之母祈請曰。投兒火裏。天災果臻。請付祝人使作神奴。乃依母請許沒神奴。
●19欽明天皇二三年(562)七月己巳朔◆秋七月己巳朔。新羅遣使獻調賦。其使人知新羅滅任那。恥背國恩。不敢請罷。遂留不歸本土。例同國家百姓。今河内國更荒郡■■野邑新羅人之先也。
●19欽明天皇二三年(562)是月◆是月。遣大將軍紀男麻呂宿禰。將兵出■■。副將河邊臣瓊缶出居曾山。而欲問新羅攻任那之状。遂到任那。以薦集部首登弭。遣於百濟。約束軍計。登弭仍宿妻家。落印書。弓箭於路。新羅具知軍計。卒起大兵。尋屬敗亡。乞降歸附。紀男麻呂宿禰取勝旋師入百濟營。令軍中曰。夫勝不忘敗。安必慮危。古之善教也。今處彊畔。豺狼交接。而可輕忽不思變難哉。况復平安之世刀劔不離於身。盖君子之武備不可以已。宜深警戒務崇斯令。士卒皆委心而服事焉。河邊臣瓊缶獨進轉闘。所向皆拔。新羅更擧白旗投兵隆首。河邊臣瓊缶元不曉兵。對擧白旗空爾獨進。新羅闘将曰。將軍河邊臣今欲降矣。乃進軍逆戰。盡鋭■攻破之。前鋒所傷甚衆。倭國造手彦自知難救。棄軍遁逃。新羅闘將手持鈎戟。追至城洫。運戟撃之。手彦因騎駿馬超渡城洫。僅以身兔。闘將臨城洫而歎曰。久須尼自利。〈此新羅語未詳也〉於是。河邊臣遂引兵退急營於野。於是士卒盡相欺蔑。莫有遵承。闘將自就營中悉生虜河邊臣瓊缶等及其隨婦。于時父子夫婦不能相恤。闘將問河邊臣曰。汝命與婦孰與尤愛。答曰。何愛一女以取禍乎。如何不過命也。遂許爲妾。闘將遂於露地奸其婦女。婦女後還。河邊臣欲就談之。婦人甚以慚恨而不隨曰。昔君輕賣妾身。今何面目以相遇。遂不肯言。是婦人者坂本臣女。曰甘美媛。同時所虜調吉士伊企儺。爲人勇烈。終不降服。新羅闘將拔刀欲斬。逼而脱褌。追令以尻臀向日本大號叫〈叫■也〉曰日本將囓我■■。即號叫曰。新羅王啗我■■。雖被苦逼。尚如前叫■。由是見殺。其子舅子亦抱其父而死。伊企儺辭旨難奪皆如此。由此特爲諸將帥所痛惜。昔妻大葉子亦並見禽。愴然而歌曰。柯羅倶爾能。基能陪爾陀致底。於譜磨故幡。比例甫■須母。耶魔等陛武岐底。或有和曰。柯羅倶爾能。基能陪爾陀陀志。於譜磨故幡。比禮甫羅須彌喩。那爾婆陛武岐底。
●19欽明天皇二三年(562)八月◆八月。天皇遣大將軍大伴連狹手彦。領兵數萬伐于高麗。狹手彦乃用百濟計。打破高麗。其王踰墻而逃。狹手彦遂乘勝以入宮。盡得珍寶■賂。七織帳。鐵屋還來。〈舊本云。鐵屋在高麗西高樓上。織帳張於高麗王内寢。〉以七織帳奉獻於天皇。以甲二領。金餝刀二口。銅鏤鍾三口。五色幡二竿。美女媛〈媛名也。〉并其從女吾田子。送於蘇我稻目宿禰大臣。於是。大臣遂納二女以爲妻居輕曲殿。〈鐵屋在長安寺。是寺不知在何國。一本云。十一年大伴狹手彦連共百濟國駈却高麗王陽香於比津留都。〉
●19欽明天皇二三年(562)十一月◆冬十一月。新羅遣使獻并貢調賦。使人悉知國家憤新羅滅任那。不敢請羅。恐致刑戮不歸本土。例同百姓。今攝津國三嶋郡埴廬新羅人之先祖也。
★19欽明天皇二六年(565)五月◆廿六年夏五月。高麗人頭霧■耶陛等投化於筑紫。置山背國。今畝原。奈羅。山村高麗人之先祖也。
★19欽明天皇二八年(567)◆廿八年。郡國大水。飢。或人相食。轉傍郡穀以相救。
★19欽明天皇三十年(569)正月辛卯朔◆卅年春正月辛卯朔。詔曰。量置田部其來尚矣。年甫十餘脱籍兔課者衆。宜遣膽津〈膽津者。王辰爾之甥也。〉檢定白猪田部丁籍。
●19欽明天皇三十年(569)四月◆夏四月。膽津檢閲白猪田部丁者。依詔定籍。果成田戸。天皇嘉膽津定籍之功。賜姓爲白猪史。尋拜田令。爲瑞子之副。〈瑞子見上。〉
★19欽明天皇三一年(570)三月甲申朔◆卅一年春三月甲申朔。蘇我大臣稻目宿禰薨。
●19欽明天皇三一年(570)四月乙酉(二)◆夏四月甲申朔乙酉。幸泊瀬柴籬宮。越人江渟臣裾代詣京奏曰。高麗使人辛苦風浪迷失浦津。任水漂流。忽到着岸。郡司隠匿。故臣顯奏。詔曰。朕承帝業若干年。高麗迷路始到越岸。雖苦漂溺。尚全性命。豈非徽猷廣被。至徳魏魏。仁化傍通。洪恩蕩蕩者哉。有司宜於山背國相樂郡。起舘淨治。厚相資養。
◎19欽明天皇三一年(570)四月是月◆是月。乘輿至自泊瀬柴籬宮。遣東漢氏直糠兒。葛城直難波迎召高麗使人。
●19欽明天皇三一年(570)五月◆五月。遣膳臣傾子於越饗高麗使。〈傾子。此云舸陀部古。〉大使審知膳臣是皇華使。乃謂道君曰。汝非天皇果如我疑。汝既伏拜膳臣。倍復足知百姓。而前詐余取調入己。宜速還之。莫煩餝語。膳臣聞之使人探索其調。具爲與之。還京復命。
●19欽明天皇三一年(570)七月壬午朔◆秋七月壬子朔。高麗使到于近江。
◎19欽明天皇三一年(570)七月是月◆是月。遣許勢臣猿與吉士赤鳩發自難波津。控引船於狹狹波山。而裝飾船乃徃迎於近江北山。遂引入山背高威舘。則遣東漢坂上直子麻呂。錦部首大石以爲守護。更饗高麗使者於相樂舘。
★19欽明天皇三二年(571)三月壬子《五》◆卅二年春三月戊申朔壬子。遣坂田耳子郎君。使於新羅。問任那滅由。
◎19欽明天皇三二年(571)三月是月◆是月。高麗獻物并表未得呈奏。經歴數旬。占待良日。
●19欽明天皇三二年(571)四月壬辰《十五》◆夏四月戊寅朔壬辰。天皇寢疾不豫。皇太子向外不在。騨馬召到。引入臥内。執其手詔曰。朕疾甚。以後事屬汝。汝須打新羅。封建任那。更造夫婦。惟如舊曰。死無恨之。
◎19欽明天皇三二年(571)四月是月◆是月。天皇遂崩于内寝。時年若干。
●19欽明天皇三二年(571)五月◆五月。殯于河内古市。
●19欽明天皇三二年(571)八月丙子朔◆秋八月丙子朔。新羅遣弔使未叱子失消等奉哀於殯。
◎19欽明天皇三二年(571)八月是月◆是月。未叱子失消等罷。
●19欽明天皇三二年(571)九月◆九月。葬于桧隈坂合陵。

◇20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廿 渟中倉太珠敷天皇 敏達天皇
※20敏達天皇即位前紀◆渟中倉太珠敷天皇。天國排開廣庭天皇第二子也。母曰石姫皇后。〈石姫皇后。武小廣國押盾天皇女也。〉天皇不信佛法而愛文史。廿九年立爲皇太子。卅二年四月。天國排開廣庭天皇崩。
★20敏達天皇元年(572)四月甲戌《三》◆元年夏四月壬申朔甲戌。《三》皇太子即天皇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20敏達天皇元年(572)四月是月◆是月。宮于百濟大井。以物部弓削守屋大連爲大連。如故。以蘇我馬子宿禰爲大臣。
●20敏達天皇元年(572)五月壬寅朔◆五月壬寅朔。天皇問皇子與大臣曰。高麗使人今何在。大臣奉對曰。在於相樂舘。天皇聞之。傷惻極甚。愀然而歎曰。悲哉。此使人等。名既奏聞於先考天皇矣。乃遣郡臣於相樂舘。検録所獻調物。令送京師。
▲20敏達天皇元年(572)五月《十五》◆丙辰。《十五》天皇執高麗表疏授於大臣。召聚諸史令讀解之。是時諸史於三日内皆不能讀。爰有船史祖王辰爾。能奉讀釋。由是天皇與大臣倶爲讃美曰。勤乎辰爾。懿哉辰爾。汝若不愛於學。誰能讀解。宜從今始近侍殿中。既而詔東西諸史曰。汝等所習之業何故不就。汝等雖衆不及辰爾。又高麗上表疏書于烏羽。字随羽黒既無識者。辰爾乃蒸羽於飯氣。以帛印羽。悉冩其字。朝庭悉之異。
●20敏達天皇元年(572)六月◆六月。高麗大使謂副使等曰。磯城嶋天皇時。汝等違吾所議。被欺於他。妄分國調。輙與微者。豈非汝等過歟。其若我國王聞。必誅汝等。副使等自相謂之曰。若吾等至國時。大使顯■吾過。是下祥事也。思欲偸殺而斷其口。是夕謀泄。大使知之裝束衣帯獨自潜行。立舘中庭不知所計。時有賊一人。以杖出來打大使頭而退。次有賊一人。直向大使打頭與手而退。大使尚黙然立地而拭面血。更有賊一人執刀急來刺大使腹而退。是時。大使恐伏地拜。後有賊一人。既殺而去。明旦領客東漢坂上直子麻呂等推問其由。副使等乃作矯詐曰。天皇賜妻於大使。大使違勅不受。無禮茲甚。是以臣等爲天皇殺焉。有司以禮收葬。
●20敏達天皇元年(572)七月◆秋七月。高麗使人罷歸。☆是年也太歳壬辰。
★20敏達天皇二年(573)五月戊辰《三》◆二年夏五月丙寅朔戊辰。高麗使人泊于越海之岸。破船溺死者衆。朝庭猜頻迷路。不饗放還。仍勅吉備海部直難波送高麗使。
●20敏達天皇二年(573)七月乙丑朔◆秋七月乙丑朔。於越海岸。難波與高麗使等相議。以送使難波船人大嶋首磐日。狹丘首間狹。令乘高麗使船。以高麗二人令乘送使船。如此互乘以備奸志。倶時發船至數里許。逆使難波乃恐畏波浪。執高麗二人擲入於海。
●20敏達天皇二年(573)八月丁未《十四》◆八月甲午朔丁未。送使難波還來。復命曰。海裏鯨魚大有遮囓船與楫櫂。難波等恐魚呑船不得入海。天皇聞之。識其謾語駈使於官不放還國。
★20敏達天皇三年(574)五月甲子《五》◆三年夏五月庚申朔甲子。高麗使人泊于越海之岸。
●20敏達天皇三年(574)七月戊寅《廿》◆秋七月己未朔戊寅。高麗使人入京奏曰。臣等去年相逐送使罷歸於國。臣等先至臣蕃。臣蕃即准使人之禮。禮饗大嶋首磐日等。高麗國王別以厚禮禮之。既而送使之船至今末到。故更謹遣使人并磐日等。請問臣使不來之意。天皇聞即數難波罪曰。欺誑朝庭。一也。溺殺隣使。二也。以茲大罪不合放還。以斷其罪。
●20敏達天皇三年(574)十月丙申《九》◆冬十月戊子朔丙申。遣蘇我馬子大臣於吉備國増益白猪屯倉與田部。即以田部名籍授于白猪史膽津。
▲20敏達天皇三年(574)十月戊戌《十一》◆戊戌。詔。船史王辰爾弟牛賜姓爲津史。
●20敏達天皇三年(574)十一月◆十一月。新羅遣使進調。
★20敏達天皇四年(575)正月甲子《九》◆四年春正月丙辰朔甲子。立息長眞手王女廣姫爲皇后。是生一男。二女。其一曰押坂彦人大兄皇子。〈更名麻呂古皇子。〉其二曰逆登皇女。其三曰菟道磯津貝皇女。
◎20敏達天皇四年(575)正月是月◆是月。立一夫人。春日臣仲君女曰老女子夫人。〈更名藥君娘也。〉生三男。一女。其一曰難波皇子。其二曰春日皇子。其三曰桑田皇女。其四曰大派皇子。次采女伊勢大鹿首小熊女曰菟名子夫人。生太姫皇女。〈更名櫻井皇女。〉與糠手姫皇女。〈更名田村皇女。〉
●20敏達天皇四年(575)二月壬辰朔◆二月壬辰朔。馬子宿禰大臣還于京師。復命屯倉之事。
▲20敏達天皇四年(575)二月乙丑《この月なし。》◆乙丑。百濟遣使進調。多益恒歳。天皇以新羅未建任那。詔皇子與大臣曰。莫懶懈於任那之事。
●20敏達天皇四年(575)四月庚寅《六》◆夏四月乙酉朔庚寅。遣吉士金子使於新羅。吉士木蓮子使於任那。吉士譯語彦使於百濟。
●20敏達天皇四年(575)六月◆六月。新羅遣使進調多。益常例。并進多多羅。須奈羅。和陀。發鬼四邑之調。
☆20敏達天皇四年(575)是歳◆是歳。命卜者占海部王家地與絲井王家地。卜便襲吉。遂營宮於譯語田。是謂幸玉宮。
●20敏達天皇四年(575)十一月◆冬十一月。皇后廣姫薨。
★20敏達天五五年(577)三月戊子《十》◆五年春三月己卯朔戊子。有司請立皇后。詔立豐御食炊屋姫尊爲皇后。是生二男。五女。。其一曰菟道貝鮹皇女。〈更名菟道磯津貝皇女也。〉是嫁於東宮聖徳。其二曰竹田皇子。其三曰小墾田皇女。是嫁於彦人大兄皇子。其四曰■■守皇女。〈更名輕守皇女。〉其五曰尾張皇子。其六曰田眼皇女。是嫁於息長足日廣額天皇。其七曰櫻井弓張皇女。
★20敏達天皇六年(577)二月甲辰朔◆六年春二月甲辰朔。詔。置日祀部。私部。
●20敏達天皇六年(577)五月丁酉《五》◆夏五月癸酉朔丁丑。遣大別王與小黒吉士。宰於百濟國〈王人奉命爲使三韓。自稱爲宰。言宰於韓。盖古之典乎。如今言使也。餘皆倣此。大別王未詳所出也。〉
●20敏達天皇六年(577)十一月庚午朔◆冬十一月庚午朔。百濟國王付還使大別王等。獻經論若干卷并律師。禪師。比丘尼。咒禁師。造佛工。造寺工六人。遂安置於難波大別王寺。
★20敏達天皇七年(578)三月壬申《五》◆七年春三月戊辰朔壬申。《五》以菟道皇女侍伊勢祠。即奸池邊皇子。事顯而解。
★20敏達天皇八年(579)十月◆八年冬十月。新羅遣枳叱政奈末進調。并送佛像。
★20敏達天皇九年(580)六月◆九年夏六月。新羅遣安刀奈末。失消奈末進調。不納以還之。
★20敏達天皇十年(581)閏二月◆十年春潤二月。蝦夷數千冦於邊境。由是召其魁帥綾糟等。〈魁帥者大毛人也。〉詔曰。惟爾蝦夷者。大足彦天皇之世合殺者斬。應原者赦。今朕遵彼前例欲誅元惡。於是綾糟等懼然恐懼。乃下泊瀬中流。面三諸岳漱水而盟曰。臣等蝦夷。自今以後子子孫孫。〈古語云。生兒八十綿連連。〉用清明心事奉天闕。臣等若違盟者。天地諸神及天皇靈絶滅臣種矣。
★20敏達天皇十一年582)十月◆十一年冬十月。新羅遣安刀奈末。失消奈末進調。不納以還之。
★20敏達天皇十二年583)七月丁酉朔◆十二年秋七月丁酉朔。詔曰。屬我先考天皇之世。新羅滅内官家之國。〈天國排開廣庭天皇廿三年任那爲新羅所滅。故云新羅滅我内官家也。〉先考天皇謀復任那。不果而崩。不成其志。是以朕當奉助神謀復興任那。今在百濟火葦北國造阿利斯登子。達率日羅賢而有勇。故朕欲與其人相計。乃遣紀國造押勝與吉備海部直羽嶋喚於百濟。
●20敏達天皇十二年583)十月◆冬十月。紀國造押勝等還自百濟。復命於朝曰。百濟國主奉惜日羅不肯聽上。
☆20敏達天皇十二年(583)是歳◆是歳。復遣吉備海部直羽嶋召日羅於百濟。羽嶋既之百濟。欲先私見日羅。獨自向家門底。俄而有家裏來韓婦。用韓語言。以汝之根入我根内。即入家去。羽嶋便覺其意随後而入。於是日羅迎來。把手使坐於座。密告之曰。僕竊聞之。百濟國主奉疑天朝。奉遣臣後留而弗還。所以奉惜不肯奉進。宜宣勅時。現嚴猛色催急召焉。羽嶋乃依其計而召日羅。於是百濟國主怖畏天朝不敢違勅。奉遣以日羅。恩率徳爾。余怒。哥奴知。參官。柁師徳率次干徳。水手等若千人。日羅等行到吉備兒嶋屯倉。朝庭遣大伴糠手子連而慰勞焉。復遣大夫等於難波舘使訪日羅。是時日羅被甲乘馬到門底下。乃進廳前進退跪拜歎恨而曰。於桧隈宮御寓天皇之世。我君大伴金村大連奉爲國家使於海表火葦北國造刑部靭部阿利斯登之子。臣達率日羅。聞天皇召恐畏來朝。乃解其甲奉於天皇。乃營舘於阿斗桑市使住日羅。供給随欲。復遣阿倍目臣物部贄子連。大伴糠手子連。而問國政於日羅。日羅對言。天皇所以治天下政。要須護養黎民。何遽興兵翻將失滅。故今令議者仕奉朝列。臣連。二造。〈二造者。國造。伴造也。〉下及百姓。悉皆饒富令無所乏。如此三年。足食足兵。以悦使民。不憚水火。同恤國難。然後多造船舶。毎津列置。使觀客人。令生恐懼。爾乃以能使使於百濟。召其國王。若不來者。召其太佐平王子等來。即自然心生欽伏。後應問罪。又奏言。百濟人謀言。有船三百。欲請筑紫。若其實請。宜陽賜予。然則百濟欲新造國。必先以女人小子載船而至國家。望於此時。壷岐。對馬多置伏兵。候至而殺。莫翻被詐。毎於要害之所。堅築壘塞矣。於是恩率。參官臨罷國時。〈舊本以恩率爲一人。以參官爲一人也。〉竊語徳爾等言。計吾過筑紫許。汝等偸殺日羅者。吾具白王。當賜高爵。身及妻子。垂榮於後。徳爾。余奴皆聽許焉。參官等遂發途於血鹿。於是日羅自桑市村遷難波館。徳爾等畫夜相計將欲殺。時日羅身光有如火焔。由是徳爾等恐而不殺。遂於十二月晦。候失光殺。日羅更蘇生曰。此是我駈使奴等所爲。非新羅也。言畢而死。〈屬是時。有新羅使。故云爾也。〉天皇詔贄子大連。糠手子連。令収葬於小郡西畔丘前。以其妻子。水手等居于石川。於是大伴糠手子連議曰。聚居一處。恐生其變。乃以妻子居于石川百濟村。水手等居于石川大伴村。收縛徳爾等置於下百濟阿田村。遣數大夫推問其事。徳爾等伏罪言。信。是恩率。參官教使爲也。僕等爲人之下不敢違矣。由是下獄復命於朝庭。乃遣使於葦北。悉召日羅眷族。賜徳爾等。任情决罪。是時葦北君等受而皆殺投彌賣嶋。〈彌賣嶋。盖姫嶋也。〉以日羅移葬於葦北。於後海畔者言。恩率之船被風沒海。參官之船漂泊津嶋。乃始得歸。
★20敏達天皇十三年(584)二月庚子《八》◆十三年春二月癸巳朔庚子。遣難波吉士木蓮子使於新羅。遂之任那。
●20敏達天皇十三年(584)九月◆秋九月。從百濟來鹿深臣〈闕名字。〉有彌勒石像一躯。佐伯連〈闕名字。〉有佛像一躯。
☆20敏達天皇十三年(584)是歳◆是歳。蘇我馬子宿禰請其佛像二躯。乃遣鞍部村主司馬達等。池邊直氷田。使於四方、訪覓修行者。於是唯於播磨國得僧還俗者。名高麗惠便。大臣乃以爲師。令度司馬達等女嶋。曰善信尼。〈年十一歳。〉又度善信尼弟子二人。其一漢人夜菩之女豐女。名曰禪藏尼。其二錦織壼之女石女。名曰惠善尼。〈壼。此云都苻。〉馬子獨依佛法。崇敬三尼。乃以三尼付氷田直與達等令供衣食。經營佛殿於宅東方。安置彌勒石像。屈請三尼大會設斎。此時達等得佛舎利於斎食上。即以舎利獻於馬子宿禰。馬子宿禰試以舎利置鐵質中。振鐵鎚打。其質與鎚悉被摧壌。而舎利不可摧毀。又投舎利於水。舎利随心所願浮沈於水。由是馬子宿禰。池邊氷田。司馬達等。深信佛法修行不懈。馬子宿禰亦於石川宅脩治佛殿。佛法之初自而作。
★20敏達天皇十四年(五585)二月壬寅《十五》◆十四年春二月戊子朔壬寅。蘇我大臣馬子宿禰起塔於大野丘北大會設斎。即以達等前所獲舎利藏塔柱頭。
▲20敏達天皇十四年(585)二月辛亥《廿四》◆辛亥。蘇我大臣患疾。問於卜者。卜者對言。祟於父時所祭佛神之心也。大臣即遣子弟奏其占状。詔曰。宜依卜者之言。祭祠父神。大臣奉詔禮拜石像。乞延壽命。是時國行疫疾。民死者衆。
●20敏達天皇十四年(585)三月丁巳朔◆三月丁巳朔。物部弓削守屋大連與中臣勝海大夫奏曰。何故不肯用臣言。自考天皇及於陛下。疫疾流行。國民可絶。豈非專由蘇我臣之興行佛法歟。詔曰。灼然。宜斷佛法。
▲20敏達天皇十四年(585)三月丙戌《卅》◆丙戌。物部弓削守屋大連自詣於寺。踞坐胡床。斫倒其塔縱火燔之。并燒佛像與佛殿。既而取所燒餘佛像令棄難波堀江。▼是日無雲風雨。大連被雨衣。訶責馬子宿禰與從行法侶。令生毀辱之心。乃遣佐伯造御室。〈更名於閭礙也〉喚馬子宿禰所供善信等尼。由是馬子宿禰不敢違命。惻愴啼泣。喚出尼等付於御室。有司便奪尼等三衣。禁錮楚撻海石榴市亭。』天皇思建任那。差坂田耳子王爲使。屬此之時。天皇與大連卒患於瘡。故不果遣。詔橘豐日皇子曰。不可違背考天皇勅。可勤修乎任那之政也。又發瘡死者充盈於國。其患瘡者言。身如被燒被打被摧。啼泣而死。老少竊相謂曰。是燒佛像之罪矣。
●20敏達天皇十四年(585)六月◆夏六月。馬子宿禰奏曰。臣之疾病至今未愈。不蒙三寶之力難可救治。於是詔馬子宿禰曰。汝可獨行佛法。宜斷餘人。乃以三尼還付馬子宿禰。馬子宿禰受而歡悦。嘆未曾有頂禮三尼。新營精舎。迎入供養。〈或本云。物部弓削守屋大連。大三輪逆君。中臣磐余連。倶謀滅佛法欲燒寺塔。并棄佛像。馬子宿禰諍而不從。〉
●20敏達天皇十四年(585)八月己亥《十五》◆秋八月乙酉朔己亥。天皇病彌留崩于大殿。是時起殯宮於廣瀬。馬子宿禰大臣佩刀而誄。物部弓削守屋大連听然而咲曰。如中獵箭之雀烏焉。次弓削守屋大連手脚搖震而誄。〈搖震戰慄也。〉馬子宿禰大臣咲曰。可懸鈴矣。由是二臣微生怨恨。三輪君逆使隼人相距於殯庭。穴穂部皇子欲取天下。發憤稱曰。何故事死王之庭。弗事生王之所也。

◇21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廿一 橘豐日天皇 用明天皇 泊瀬部天皇 崇峻天皇
※21用明天皇即位前紀◆橘豐日天皇 用明天皇◆橘豐日天皇。天國排開廣庭天皇第四子也。母曰堅塩媛。天皇信佛法尊神道★十四年秋八月。渟中倉太珠敷天皇崩。●九月戊午《五》◆九月甲寅朔戊午。天皇即天皇位。宮於磐余。名曰池邊雙槻宮。以蘇我馬子宿禰爲大臣。物部弓削守屋連爲大連。並如故。▲壬申《十九》◆壬申。詔曰。云々。』以酢香手姫皇女拜伊勢神宮奉日神祀。〈是皇女自此天皇時逮干炊屋姫天皇之世。奉日神神祀。自退葛城而薨。見炊屋姫天皇紀。或本云。卅七年間奉日神祀自退而薨。〉
★21用明天皇元年(586)正月壬子朔◆元年春正月壬子朔。立穴穗部間人皇女爲皇后。是生四男。其一曰廐戸皇子。〈更名豐耳聰。聖徳。或名豐聰耳。法大王。或云法主王〉是皇子初居上宮。後移斑移斑鳩。於豐御食炊屋姫天皇世位居東宮。總攝萬機行天皇事。語見豐御食炊屋姫天皇紀。其二曰來目皇子。其三曰殖栗皇子。其四曰茨田皇子。立蘇我大臣稻目宿禰女石寸名爲嬪。是生田目皇子。〈更名豐浦皇子。〉葛城直磐村女廣子生一男。一女。男曰麻呂子皇子。此當麻公之先也。女曰酢香手姫皇女。歴三代以奉日神。
●21用明天皇元年(586)五月◆夏五月。穴穗部皇子欲奸炊屋姫皇后而自強入於殯宮。寵臣三輪君逆乃喚兵衛。重■宮門。拒而勿入。穴穗部皇子問曰。何人在此。兵衛答曰。三輪君逆在焉。七呼開門。遂不聽入。於是穴穗部皇子謂大臣與大連曰。逆頻無禮矣。於殯庭誄曰。不荒朝庭。淨如鏡面。臣治平奉仕。即是無禮。方今天皇子弟多在。兩大臣侍。誰得恣情專言奉仕又余觀殯内。拒不聽入。自呼開門七廻不應。願欲斬之。兩大臣曰。随命。於是穴穗部皇子陰謀王天下之事。而口詐在於殺逆君。遂與物部守屋大連率兵圍繞磐余池邊。逆君知之。隱於三諸之岳。是日夜半潜自山出。隱於後宮。〈謂炊屋姫皇后之別業。是名海石榴市宮。〉逆之同姓白堤與横山言逆君在處。穴穗部皇子即遣守屋大連〈或本云。穴穗部皇子與泊瀬部皇子相計而遣守屋大連。〉曰。汝應往討逆君并其二子。大連遂率兵去。蘇我馬子宿禰外聞斯計。詣皇子所。即逢門底。〈謂皇子家門也。〉將之大連所。時諌曰。王者不近刑人。不可自往。皇子不聽而行。馬子宿禰即便隨去。到於磐余〈行至於池邊也。〉而切諌之。皇子乃從諌止。於此處踞坐胡床待大連焉。大連良久而至。率衆報命曰。斬逆等訖。〈或本云。穴穗部皇子自行射殺。〉於是馬子宿禰惻然頽歎曰。天下之亂不久矣。大連聞而答曰。汝小臣之所不識也。〈此三輪君逆者譯語田天皇之所寵愛悉委内外之事焉。由是炊屋姫皇后與馬子宿禰倶發恨於穴穗部皇子也。〉●是年也太歳丙午。
★21用明天皇二年(587)四月丙午《二》◆二年夏四月乙巳朔丙午。御新甞於磐余河上。▼是日天皇得病還入於宮。群臣侍焉。天皇詔群臣曰。朕思欲歸三寶。卿等議之。群臣入朝而議。物部守屋大連與中臣勝海連。違詔議曰。何背國神敬他神也。由來不識若斯事矣。蘇我馬子宿禰大臣曰。可隨詔而奉助。■生異計。於是皇弟皇子〈皇弟皇子者穴穗部皇子。即天皇庶弟。〉引豐國法師〈闕名也。〉入於内裏。物部守屋大連耶睨大怒。是時押坂部史毛屎急來密語大連曰。今群臣圖卿。復將斷路。大連聞之即退於阿都〈阿都大連之別業所在地名也。〉集聚人焉。中臣勝海連於家集衆隨助大連。遂作太子彦人皇子像與竹田皇子像厭之。俄而知事難濟。歸附彦人皇子於水派宮。〈水派。此云美麻多。〉舍人迹見赤梼伺勝海連自彦人皇子所退。拔刀而殺〈迹見姓也。赤梼名也。赤梼。此云伊知毘。〉大連從阿都家使物部八坂。大市造小坂。漆部造兄。謂馬子大臣曰。吾聞。群臣謀我。我故退焉。馬子大臣。乃使土師八嶋連於大伴毘羅夫連所。具述大連之語。由是毘羅夫連手執弓箭皮楯就槻曲家。不離晝夜守護大臣。〈槻曲家者。大臣家也。〉』天皇之瘡轉盛。將欲終時。鞍部多須奈〈司馬達等子也。〉進而奏曰。臣奉爲天皇出家脩道。又奉造丈六佛像及寺。天皇爲之悲慟。今南淵坂田寺木丈六佛像。挾侍菩薩是也。
▲21用明天皇二年(587)四月癸丑《九》◆癸丑。天皇崩干大殿。
●21用明天皇二年(587)七月甲午《廿一》◆秋七月甲戌朔甲午。葬干磐余池上陵。
※21崇峻天皇即位前紀◆泊瀬部天皇 崇峻天皇◆泊瀬部天皇。天國排開廣庭天皇第十二子也。母曰小姉君。〈稻目宿禰女也。已見上文。〉
●21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587)四月◆二年夏四月。橘豐日天皇崩。
●21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587)五月◆五月。物部大連軍衆三度驚駭。大連元欲去餘皇子等。而立穴穗部皇子爲天皇。及至於今望因遊獵而謀替立。密使人於穴穗部皇子曰。願與皇子將馳獵於淡路。謀泄。
●21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587)六月庚戌《七》◆六月甲辰朔庚戌。蘇我馬子宿禰等奉炊屋姫尊。詔佐伯連丹經手。土師連磐村。的臣眞噛曰。汝等嚴兵。速往誅殺穴穗部皇子與宅部皇子。是日夜半。佐伯連丹經手等圍穴穗部皇子宮。於是衛士先登樓上。撃穴穗部皇肩。皇子落於樓下走入偏室。衞士等擧燭而誅。
▲21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587)六月辛亥《八》◆六月辛亥。誅宅部皇子。〈宅部皇子。桧隈天皇之子。上女王之父也。未詳。〉善穴穗部皇子。故誅。
▲21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587)六月甲子《廿一》◆甲子。善信阿尼等謂大臣曰。出家之途以戒爲本。願向百濟學受戒法。
◎21用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587)六月是月◆是月。百濟調使來朝。大臣謂使人曰。率此尼等將渡汝國令學戒法。了時發遣。使人答曰。臣等歸蕃先道國王。而後發遣。亦不遲也。
●21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587)七月◆秋七月。蘇我馬子宿禰大臣勸諸皇子與群臣。謀滅物部守屋大連。泊瀬部皇子。竹田皇子。廐戸皇子。難波皇子。春日皇子。蘇我馬子宿禰大臣。紀男麻呂宿禰。巨勢臣比良夫。膳臣賀施夫。葛城臣烏那羅。倶率軍旅進討大連。大伴連噛。阿倍臣人。平群臣神手。坂本臣糠手。春日臣。〈闕名字。〉倶率軍兵從志紀郡到澁河家。大連親率子弟與奴軍。築稻城而戰。於是大連昇衣揩朴枝間臨射如雨。其軍強盛。填家溢野。皇子等軍與群臣衆怯弱恐怖。三廻却還。是時廐戸皇子束髮於額。〈古俗年少兒年十五六間。束髮於額。十七八間。分爲角子。今亦爲之。〉而隨軍後。自忖度口。將無見敗。非願難成。乃■取白膠木。疾作四天皇像。置於頂髮。而發誓言。〈白膠木。此云農利泥。〉今若使我勝敵。必當奉爲護世四王起立寺塔。蘇我馬子大臣又發誓言。凡諸天王大神王等助衛於我。使獲利益。願當奉爲諸天與大神王。起立寺塔流通三寶。誓已嚴種種兵而進討伐。爰有迹見首赤梼。射墮大連於枝下。而誅大連并其子等。由是。大連之軍忽然自敗。合軍悉被皀衣。馳獵廣瀬勾原而散之。是役大連兒息與眷屬。或有逃匿葦原改姓換名者。或有逃亡不知所向者。時人相謂曰。蘇我大臣之妻。是物部守屋大連之妹也。大臣妄用妻計而殺大連矣。』平亂之後。於攝津國造四天王寺。分大連奴半與宅。爲大寺奴田庄。以田一萬頃賜迹見首赤梼。蘇我大臣亦依本願於飛鳥地起法興寺。』物部守屋大連資人捕鳥部萬〈萬。名也。〉將一百人守難波宅。而聞大連滅。騎馬夜逃向茅渟縣有眞香邑。仍過婦宅而遂匿山。朝庭議曰。萬懷逆。故隱此山中。早須滅族。可不怠歟。萬衣裳幣垢。形色憔悴。持弓帶釼。獨自出來。有司遣數百衛士圍萬。萬即驚匿篁聚。以繩繋竹。引動令他惑己所入。衛士等被詐指搖竹馳言。萬在此。萬即發箭一無不中。衛士等恐不敢近。萬便弛弓挾腋。向山走去。衛士等即夾河追射。皆不能中。於是有一衛士。疾馳先萬。而伏河側。擬射中膝。萬即拔箭。張弓發箭。伏地而號曰。萬爲天皇之楯將効其勇。而不推問。翻致逼迫於此窮矣。可共語者來。願聞殺虜之際。衛士等競馳射萬。萬便拂捍飛矢。殺卅餘人。仍以持釼三截其弓。還屈其釼投河水裏。別以刀子刺頚死焉。河内國司。以萬死状牒上朝庭。朝庭下苻稱。斬之八段散梟八國。河内國司即依苻旨。臨斬梟。時雷鳴大雨。爰有萬養白犬。俯仰廻吠於其屍側。遂噛擧頭收置古冢。横臥枕側飢死於前。河内國司尤異其犬。牒上朝庭。朝庭哀不忍聽。下苻稱曰。此犬世所希聞。可觀於後。須使萬族作墓而葬。由是萬族雙起墓於有眞香邑。葬萬與犬焉。』河内國言。於餌香川原有被斬人。計將數百。頭身既爛。姓宇難知。但以衣色收取其身者。爰有櫻井田部連膽渟所養之犬。噛續身頭伏側固守。使收已至。乃起行之。
●21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587)八月甲辰《二》◆八月癸卯朔甲辰。》炊屋姫尊與群臣勸進天皇。即天皇之位。以蘇我馬子宿禰爲大臣如故。卿大夫之位亦如故。
◎21崇峻天皇即位前紀用明天皇二年(587)八月是月◆是月。宮於倉梯。
★21崇峻天皇元年(588)三月◆元年春三月。立大伴糠手連女小手子爲妃。是生蜂子與錦代皇女。
●21崇峻天皇元年(588)是歳◆是歳。百濟國遣使并僧惠總。令斤。惠寔等。獻佛舍利。百濟國遣恩率首信。徳率益文。那率福富味身等進調。并獻佛舍利。僧聆照律師。令威。惠衆。惠宿。道嚴。令開等。寺工太良未太。文賈古子。鑪盤博士將徳白昧淳。瓦博士麻奈文奴。陽貴文陵貴文。昔麻帝彌。畫工白加。蘇我馬子宿禰請百濟僧等。問受戒之法。以善信尼等付百濟國使恩率首信等。發遣學問。』壤飛鳥衣縫造祖樹葉之家。始作法興寺。此地名飛鳥眞神原。亦名飛鳥苫田。●是年也太歳戊申。
★21崇峻天皇二年(589)七月壬辰朔◆二年秋七月壬辰朔。遣近江臣滿於東山道使觀蝦夷國境遣完人臣鴈於東海道使觀東方濱海諸國境遣阿倍臣於北陸道使觀越等諸國境。
★21崇峻天皇三年(590)三月◆三年春三月。學問尼善信等。自百濟還住櫻井寺。
●21崇峻天皇三年(590)十月◆冬十月。入山取寺材。
●21崇峻天皇三年(590)是歳◆是歳。度尼大伴狭手彦連女善徳。大伴狛夫人。新羅媛善妙。百濟媛妙光。又漢人善聰。善通。妙徳。法定。照善。智聰。善智惠。善光等。鞍部司馬達等子多須奈。同時出家。名曰徳齊法師。
★21崇峻天皇四年(591)四月甲子《十二》◆四年夏四月壬子朔甲子。葬譯語田天皇於磯長陵是其妣皇后所葬之陵也。
●21崇峻天皇四年(591)八月庚戌朔◆秋八月庚戌朔。天皇詔群臣曰。朕思欲建任那。卿等何如。羣臣奏言。可建任那官家。皆同陛下所詔。
●21崇峻天皇四年(591)十一月壬午《四》◆冬十一月己卯朔壬午。差紀男麻呂宿禰。巨勢巨比良夫。狹臣。大伴囓連。葛城烏奈良臣。爲大將軍率氏氏臣連爲裨將部隊。領二萬餘軍。出居筑紫。遣吉士金於新羅。遣吉士木蓮子於任那。問任那事。
★21崇峻天皇五年(592)十月丙子《四》◆五年冬十月癸酉朔丙子。有獻山猪。天皇指猪詔曰。何時如斷此猪之頚。斷朕所嫌之人。多設兵仗有異於常。
▲21崇峻天皇五年(592)十月壬午《十》◆壬午。蘇我馬子宿禰聞天皇所詔。恐嫌於己招聚儻者謀弑天皇。
◎21崇峻天皇五年(592)十月是月◆是月。起大法興寺佛堂與歩廊。
●21崇峻天皇五年(592)十一月乙巳《三》◆十一月癸卯朔乙巳。馬子宿禰詐於羣臣曰。今日進東國之調。乃使東漢直駒弑于天皇。〈或本云。東漢直駒東漢直磐井子也。〉▼是日。葬天皇于倉梯岡陵。〈或本云。大伴嬪小手子恨寵之衰。使人於蘇我馬子宿禰曰。頃者有獻山猪。天皇指猪而詔曰。如斷猪頚何時斷朕思人。且於内裏。大作兵仗。於是馬子宿禰聽而驚之。〉
▲21崇峻天皇五年(592)十一月丁未《五》◆丁未。遣騨使於筑紫將軍所曰。依於内亂莫怠外事。
●21崇峻天皇五年(592)十一月是月◆是月。東漢直駒偸隱蘇我娘嬪河上娘爲妻。〈河上娘。蘇我馬子宿禰女也。〉馬子宿禰忽不知河上娘爲駒所偸。而謂死去。駒奸嬪事顯。爲大臣所殺。

◇22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廿二 豊御食炊屋姫天皇 推古天皇
※22推古天皇即位前紀◆豊御食炊屋姫天皇。天國排開廣庭天皇中女也。橘豊日天皇同母妹也。幼曰額田部皇女。姿色端麗。進止軌制。年十八歳立爲渟中倉太玉敷天皇之皇后。卅四歳渟中倉太珠敷天皇崩。卅九歳當于泊瀬部天皇五年十一月。天皇爲大臣馬子宿禰見殺。嗣位既空。群臣請渟中倉太珠敷天皇之皇后額田部皇女。以將令踐祚。皇后辭譲之。百寮上表勸進至于三。乃從之。因以奉天皇璽印。●十二月己卯《八》◆冬十二月壬申朔己卯。皇后即天皇位於豐浦宮。
★22推古天皇元年(593)正月丙辰《十五》◆元年春正月壬寅朔丙辰。以佛舎利置于法興寺刹柱礎中。
▲22推古天皇元年(593)正月丁巳《十六》◆丁巳。建刹柱。
●22推古天皇元年(593)四月己卯《十》◆夏四月庚午朔己卯。立厩戸豐聰耳皇子爲皇太子。仍録揶政。以萬機悉委焉。橘豐日天皇第二子也。母皇后曰穴穗部間人皇女。皇后懷姙開胎之日。巡行禁中。監察諸司。至于馬官。乃當廐戸。而不勞忽産之。生而能言。有聖智。及壯一聞十人訴。以勿失能辨。兼知未然。且習内教於高麗僧惠慈。學外典於博士覺■。並悉達矣。父天皇愛之令居宮南上殿。故稱其名謂上宮廐戸豐聰耳太子。
●22推古天皇元年(593)九月◆秋九月。改葬橘豐日天皇於河内磯長陵。
☆22推古天皇元年(593)是歳◆是歳。始造四天王寺於難波荒陵。☆是年也太歳癸丑。
★22推古天皇二年(594)二月丙寅朔◆二年春二月丙寅朔。詔皇太子及大臣。令興隆三寶是時。諸臣連等各爲君親之恩。競造佛舎。即是謂寺焉。
★22推古天皇三年(595)四月◆三年夏四月。沈水漂著於淡路嶋。其大一圍。嶋人不知沈水。以交薪燒於竃。其烟氣遠薫。則異以獻之。
●22推古天皇三年(595)五月丁卯《十》◆五月戊午朔丁卯。高麗僧惠慈歸化。則皇太子師之。
☆22推古天皇三年(595)是歳◆是歳。百濟僧慧聰來之。此兩僧弘演佛教。並爲三寶之棟梁。
●22推古天皇三年(595)七月◆秋七月。將軍等至自筑紫。
★22推古天皇四年(596)十一月◆四年冬十一月。法興寺造竟。則以大臣男善徳臣拜寺司。是日惠慈。惠二僧始住於法興寺。
★22推古天皇五年(597)四月丁丑朔◆五年夏四月丁丑朔。百濟王遣王子阿佐朝貢。
●22推古天皇五年(597)十一月甲子《廿二》◆冬十一月癸酉朔甲子。遣吉士磐金於新羅。
★22推古天皇六年(598)四月◆六年夏四月。難波吉士磐金至自新羅而獻鵲二隻。乃俾養於難波杜。因以巣枝而産之。
●22推古天皇六年(598)八月己亥朔◆秋八月己亥朔。新羅貢孔雀一隻。
●22推古天皇六年(598)十月丁未《十》◆冬十月戊戌朔丁未。越國獻白鹿一頭。
★22推古天皇七年(599)四月辛酉《廿七》◆七年夏四月乙未朔辛酉。地動。舎屋悉破。則令四方俾祭地震神。
●22推古天皇七年(599)九月癸亥朔◆秋九月癸亥朔。百濟貢駱駝一疋。驢一疋。羊二頭。白雉一隻。
★22推古天皇八年(600)二月◆八年春二月。新羅與任那相攻。天皇欲救任那。
☆22推古天皇八年(600)是歳◆是歳。命境部臣爲大將軍。以穗積臣爲副將軍〈並闕名。〉則將萬餘衆。爲任那撃新羅。於是。直指新羅。於是直指新羅以泛海往之。乃到于新羅攻五城而拔。於是。新羅王惶之。擧白旗到于將軍之麾下。而立割多多羅。素奈羅。弗知鬼。委陀。南加羅。阿羅々六城以請服。時將軍共議曰。新羅知罪服之。強撃不可。則奏上。爰天皇更遣難波吉師神於新羅。復遣難波吉士木蓮子於任那。並検校事状。爰新羅任那王二國遣使貢調。仍奏表之曰。天上有神。地有天皇。除是二神。何亦有畏乎。自今以後。不有相攻。且不乾般柁。毎歳必朝。則遣使以召還將軍。將軍等至自新羅。弭新羅亦侵任那。
★22推古天皇九年(601)二月◆九年春二月。皇太子初興宮室于斑鳩。
●22推古天皇九年(601)三月戊子《五》◆三月甲申朔戊子。遣大伴連囓于高麗。遺坂本臣糠手于百濟。以詔之曰。急救任那。
●22推古天皇九年(601)五月◆夏五月。天皇居于耳梨行宮。是時大雨。河水漂蕩。滿于宮庭。
●22推古天皇九年(601)九月戊子《八》◆秋九月辛巳朔戊子。新羅之間諜者迦摩多到對馬。則捕以貢之。流于上野。
●22推古天皇九年(601)十一月甲申《五》◆冬十一月庚辰朔甲申。議政新羅。
★22推古天皇十年(602)二月己酉朔◆十年春二月己酉朔。來目皇子爲撃新羅將軍。授諸神部及國造。伴造等。并軍衆二萬五千人。
●22推古天皇十年(602)四月戊申朔◆夏四月戊申朔。將軍來目皇子到于筑紫。乃進屯嶋郡。而聚船舶運軍粮。
▲22推古天皇十年(602)六月己酉《三》◆六月丁未朔己酉。大伴連囓。坂本臣糖手。共至自百濟。是時。來目皇子臥病以不果征討。
●22推古天皇十年(602)十月◆冬十月。百濟僧觀勒來之。仍貢暦本及天文地理書。并遁甲方術之書也。是時選書生三四人。以俾學習於觀勒矣。陽胡史祖玉陳習暦法。大友村主高聰學天文遁甲。山背臣日並立學方術。皆學以成業。
●22推古天皇十年(602)閏十月己丑《十五》◆閏十月乙亥朔己丑。高麗僧僧隆。雲聰共來歸。
★22推古天皇十一年(603)二月丙子《四》◆十一年春二月癸酉朔丙子。來目皇子薨於筑紫。仍驛使以奏上。爰天皇聞之大驚。則召皇太子。蘇我大臣。謂之曰。征新羅大將軍來目皇子薨之。其臨大事而不遂矣。甚悲乎。仍殯于周芳娑婆。乃遣土師連猪手令掌殯事。故猪手連之孫曰娑婆連。其是之縁也。後葬於河内埴生山岡上。
●22推古天皇十一年(603)四月壬申朔◆夏四月壬申朔。更以來目皇子之兄當麻皇子爲征新羅將軍。
●22推古天皇十一年(603)七月癸卯《三》◆秋七月辛丑朔癸卯。當麻皇子自難波發船。
▲22推古天皇十一年(603)七月丙午《六》◆丙午。當麻皇子到播磨。時從妻舎人姫王薨於赤石。仍葬于赤石桧笠岡上。乃當麻皇子返之。遂不征討。
●22推古天皇十一年(603)十月壬申《四》◆冬十月己巳朔壬申。遷于小墾田宮。
●22推古天皇十一年(603)十一月己亥朔◆十一月己亥朔。皇太子謂諸大夫曰。我有尊佛像。誰得是像。以恭拜。時秦造河勝進曰。臣拜之。便受佛像。因以造蜂岡寺。
◎22推古天皇十一年(603)十一月是月◆是月。皇太子請于天皇。以作大楯及靭。〈靭。此云由岐。〉又繪于旗幟。
●22推古天皇十一年(603)十二月壬申《五》◆十二月戊辰朔壬申。始行冠位。大徳。小徳。大仁。小仁。大禮。小禮。大信。小信。大義。小義。大智。小智。并十二階。並以當色■縫之。頂撮總如嚢。而著縁焉。唯元日著髻華〈髻華、此云于孺。〉
★22推古天皇十二年(604)正月戊戌朔◆十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始賜冠位於諸臣。各有差。
●22推古天皇十二年(604)四月戊辰《三》◆夏四月丙寅朔戊辰。皇太子親肇作憲法十七條。』一曰。以和爲貴。無忤爲宗。人皆有黨。亦少達者。是以或不順君父。乍違于隣里。然上和下睦。詣於論事。則事理自通。何事不成。』二曰。篤敬三寶。三寶者佛法僧也。則四生之終歸。萬國之極宗。何世何人非貴是法。人鮮尤惡。能教從之。其不歸三寶。何以直枉。』三曰。承詔必謹。君則天之。臣則地之。天覆地載。四時順行。万氣得通。地欲覆天。則致壌耳。是以君言臣承。上行下靡。故承詔必愼。不謹自敗。』四曰。群卿百寮、以禮爲本。其治民之本。要在乎禮。上不禮而下非齊。下無禮以必有罪。是以群臣有禮。位次不亂。百姓有禮。國家自治。』五曰絶餮棄欲明辨訴訟。其百姓之訟。一日千事。一日尚爾。况乎累歳。頃治訟者。得利爲常。見賄聽■。便有財之訟。如石投水。乏者之訴。似水投石。是以貧民則不知所由。臣道亦於焉闕。』六曰。懲惡勸善。古之良典。是以無匿人善。見惡必匡。其諂詐者。則爲覆國家之利器。爲絶人民之鋒劔。亦侫媚者。對上則好説下過。逢下則誹謗上失。其如此人。皆無忠於君。無仁於民。是大亂之本也。』七曰。人各有任。掌宜不濫。其賢哲任官。頌音則起。奸者有官。禍亂則繁。世少生知。尅念作聖。事無大少。得人必治。時無急緩。遇賢自寛。因此國家永久。社稷勿危。故古聖王爲官以求人。爲人不求官。』八曰。群卿百寮。早朝晏退。公事靡鹽。終日難盡。是以遲朝不逮于急。早退必事不盡。』九曰。信是義本。毎事有信。其善惡成敗。要在于信。群臣共信。何事不成。群臣無信。萬事悉敗。十曰。絶忿棄瞋。不怒人違。人皆有心。心各有執。彼是則我非。我是則彼非。我必非聖。彼必非愚。共是凡夫耳。是非之理。■能可定。相共賢愚如鐶无端。是以彼人雖瞋。還恐我失。我獨雖得。從衆同擧。』十一曰明察功過。賞罸必當。日者賞不在功。罸不在罪。執事群卿。宜明賞罸。』十二曰。國司。國造。勿歛百姓。國非二君。民無兩主。率土兆民以王爲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何敢與公賦歛百姓。』十三曰。諸任官者。同知職掌。或病或使。有闕於事然得知之日。和如曾識。其以非與聞。勿防公務。』十四曰。群臣百寮。無有嫉妬。我既嫉人。人亦嫉我。嫉妬之患。不知其極。所以智勝於己則不悦。才優於己則嫉妬。是以五百之乃今遇賢。千載以難待一聖。其不得賢聖。何以治國。』十五曰。背私向公。是臣之道矣。凡夫人有私必有恨。有憾必非同。非同則以私妨公。憾起則違制。害法。故初章云。上下和諧。其亦是情歟。』十六曰。使民以時。古之良典。故冬月有間。以可使民。從春至秋。農桑之節。不可使民。其不農何食。不桑何服。』十七曰。夫事不可獨斷必與衆宜論。少事是輕。不可必衆。唯逮論大事。若疑有失。故與衆相辨。辭則得理。
●22推古天皇十二年(604)九月◆秋九月。改朝禮。因以詔之曰。凡出入宮門。以兩手押地。兩脚跪之。越梱則立行。
◎22推古天皇十二年(604)九月是月◆是月。始定黄書畫師。山背畫師。
★22推古天皇十三年(605)四月辛酉朔◆十三年夏四月辛酉朔。天皇詔皇太子。大臣及諸王。諸臣。共同發誓願。以始造銅繍丈六佛像各一躯。乃命鞍作鳥爲造佛之工。是時。高麗國大興王聞日本國天皇造佛像。貢上黄金三百兩。
●22推古天皇十三年(605)閏七月己未朔◆閏七月己未朔。皇太子命諸王。諸臣。俾著褶。
●22推古天皇十三年(605)十月◆冬十月。皇太子居斑鳩宮。
★22推古天皇十四年(606)四月壬辰《八》◆十四年夏四月乙酉朔壬辰。銅繍丈六佛像並造竟。是日也。丈六銅像坐於元興寺金堂。時佛像高於金堂戸。以不得納堂。於是。諸工人等議曰。破堂戸而納之。然鞍作鳥之秀工。以不壌戸得入堂。即日設斎。於是。會集人衆不可勝數。自是年初毎寺。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設齊。
●22推古天皇十四年(606)五月戊午《五》◆五月甲寅朔戊午。勅鞍作鳥曰。朕欲興隆内典。方將建佛刹。肇求舎利。時汝祖父司馬達等便獻舎利。又於國無僧尼。於是。汝父多須那爲橘豐日天皇出家。恭敬佛法。又汝姨嶋女。初出家爲諸尼導者。以修行釋教。今朕爲造丈六佛以求好佛像。汝之所獻佛本。則合朕心。又造佛像既訖。不得入堂。諸工人不能計。以將破堂戸。然汝不破戸而得入。此皆汝之功也。則賜大仁位。因以給近江國坂田郡水田廿町焉。鳥以此田爲天皇作金剛寺。是今謂南淵坂田尼寺。
●22推古天皇十四年(606)七月◆秋七月。天皇請皇太子令講勝鬘經。三日。説竟之。
☆22推古天皇十四年(606)是歳◆是歳。皇太子亦講法華經於岡本宮。天皇大喜之。播磨國水田百町施于皇太子。因以納于斑鳩寺。
★22推古天皇十五年(607)二月庚辰朔◆十五年春二月庚辰朔。定壬生部。
▲22推古天皇十五年(607)二月戊子《九》◆戊子。詔曰。朕聞之。曩者我皇祖天皇等宰世也。跼天蹐地。敦禮神祗。周祠山川。幽通乾坤。是以陰陽開和造化共調。今當朕世。祭祠神祗。豈有怠乎。故群臣共爲竭心宜拜神祗。
▲22推古天皇十五年(607)二月甲午◆甲午。《十五》皇太子及大臣率百寮。以祭拜神祗。
●22推古天皇十五年(607)七月庚戌《三》◆秋七月戊申朔庚戌。大禮小野臣妹子遣於大唐。以鞍作福利爲通事。
☆22推古天皇十五年(607)是歳◆是歳冬。於倭國作高市池。藤原池。肩岡池。菅原池。山背國掘大溝於栗隈。且河内國作戸苅池。依網池。亦毎國置屯倉。
★22推古天皇十六年(608)四月◆十六年夏四月。小野臣妹子至自大唐。唐國號妹子臣曰蘇因高。即大唐使人裴世清。下客十二人。從妹子臣至於筑紫。遣難波吉士雄成。召大唐客裴世清等。爲唐客更造新舘於難波高麗舘之上。
●22推古天皇十六年(608)六月丙辰《十五》◆六月壬寅朔丙辰。客等泊于難波津。▼是日。以餝船卅艘迎客等于江口。安置新舘。於是。以中臣宮地連摩呂。大河内直糠手船史王平爲掌客。爰妹子臣奏之曰。臣參還之時。唐帝以書授臣。然經過百濟國之日。百濟人探以掠取。是以不得上。於是羣臣議之曰。夫使人雖死之不失旨。是使矣。何怠之失大國之書哉。則坐流刑。時天皇勅之曰。妹子雖有失書之罪。輙不可罪。其大國客等聞之亦不良。乃赦之不坐也。
●22推古天皇十六年(608)八月癸卯《三》◆秋八月辛丑朔癸卯。唐客入京。▼是日。遺餝騎七十五疋而迎唐客於海石榴市衢。額田部連比羅夫以告禮辭焉。
▲22推古天皇十六年(608)八月壬子《十二》◆壬子。召唐客於朝庭。令奏使旨。時阿倍鳥臣。物部依網連抱二人爲客之導者也。於是。大唐之國信物置於庭中。時使主裴世清親持書。兩度再拜言上使旨而立。其書曰。皇帝問倭皇。使人長吏大禮蘓因高等至具懷。朕欽承寶命臨仰區宇。思弘徳化覃被含靈。愛育之情無隔遐迩。知皇介居表撫寧民庶。境内安樂。風俗融和。深氣至誠。達脩朝貢。丹款之美。朕有嘉焉。稍暄比如常也。故遣鴻臚寺掌客裴世清等。稍宣徃意。并送物如別。時阿倍臣出庭以受其書而進行。大伴囓連迎出承書置於大門前机上而奏之。事畢而退焉。是時。皇子。諸王。諸臣悉以金髻華著頭。亦衣服皆用錦紫繍織及五色綾羅。〈一云。服色皆用冠色。〉
▲22推古天皇十六年(608)八月丙辰《十六》◆丙辰。饗唐客等於朝。
●22推古天皇十六年(608)九月乙亥《五》◆九月辛末朔乙亥。饗客等於難波大郡。
▲22推古天皇十六年(608)九月辛巳《十一》◆辛巳。唐客裴世清罷歸。則復以小野妹子臣爲大使。吉士雄成爲小使。福利爲逸事。副于唐客而遺之。爰天皇聘唐帝。其辭曰。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使人鴻臚寺掌客裴世清等至。久憶方解。季秋薄冷。尊何如。想清悉。此即如常。今遣大禮蘓因高。大禮乎那利等徃。謹白不具。是時。遣於唐國學生倭漢直福因。奈羅譯語惠明。高向漢人玄理。新漢人大國。學問僧新漢人日文。南淵漢人請安。志賀漢人惠隱。新漢人廣齊等并八人也。
●22推古天皇十六年(608)是歳◆是歳。新羅人多化來。
★22推古天皇十七年(609)四月庚子《四》◆十七年夏四月丁酉朔庚子。筑紫大宰奏上言。百濟僧道欣。惠彌爲首一十人。俗人七十五人。泊于肥後國葦北津。是時。遣難波吉士徳摩呂。船史龍以問之曰。何來也。對曰。百濟王命以遣於呉國。其國有亂不入。更返於本郷。忽逢暴風漂蕩海中。然有大幸而泊于聖帝之邊境。以歡喜。
●22推古天皇十七年(609)五月壬午《十六》◆五月丁卯朔壬午。徳摩呂等復奏之。則返徳呂。龍二人。而副百濟人等送本國。至于對馬以道人等十一皆請之欲留。乃上表而留之。因令住元興寺。
●22推古天皇十七年(609)九月◆秋九月。小野臣妹子等至自大唐。唯通事福利不來。
★22推古天皇十八年(610)三月◆十八年春三月。高麗王貢上僧曇徴。法定。曇徴知五經。且能作彩色及紙墨。并造碾磑。盖造碾磑始于是時歟。
●22推古天皇十八年(610)七月◆秋七月。新羅使人沙喙部奈末竹世士。與任那使人喙部大舍首智買。到于筑紫。
●22推古天皇十八年(610)九月◆九月。遣使召新羅。任那使人。
●22推古天皇十八年(610)十月丙申《八》◆冬十月己丑朔丙申。新羅。任那使人臻於京。▼是日命額田部連比羅夫爲迎新羅客莊馬之長。以膳臣大伴爲迎任那客莊馬之長。即安置阿斗河邊舘。
▲22推古天皇十八年(610)十月丁酉《九》◆丁酉。客等拜朝庭。於是。命秦造河勝土部連菟爲新羅導者。以間人連臨蓋。阿閇臣大篭爲任那導者。共引以自南門入之立于庭中。時大伴咋連。蘇我豐浦蝦兩臣。坂本糠臣。阿倍鳥子臣。共自位起之進伏于庭。於是。兩國客等各再拜以奏使旨。乃四大夫起進啓於大臣。時大臣自位起。立廳前而聽焉。既而賜祿諸客。各有差。
▲22推古天皇十八年(610)十月乙巳《十七》◆乙巳。饗使人等於朝。以河内漢直贄爲新羅共食者。錦織首久僧爲任那共食者。
▲22推古天皇十八年(610)十月辛亥《廿三》◆辛亥。客等禮畢以歸焉。
★22推古天皇十九年(611)五月五日◆十九年夏五月五日。藥獵於兎田野。取鷄鳴時集于藤原池上。以曾明乃徃之。粟田細目臣爲前部領。額田部比羅夫連爲後部領。是日。諸臣服色皆隨冠色、各著髻華。則大徳。小徳並用金。大仁。小仁用豹尾。大禮以下用鳥尾。
●22推古天皇十九年(611)八月◆秋八月。新羅遣沙喙部奈末北叱智。任那遣習部大舍親智周智。共朝貢。
★22推古天皇二十年(612)正月丁亥《七》◆廿年春正月辛巳朔丁亥。置酒宴群卿。是日。大臣上壽。歌曰。夜須彌志斯。和餓於朋耆彌能。訶句理摩須。阿摩能椰蘇訶礙。異泥多多須。彌蘇羅烏彌禮麼。豫呂豆余珥。訶句志茂餓茂。知余珥茂。訶句志茂餓茂。知余珥茂訶句志茂餓茂訶之胡彌弖。兎伽陪摩都羅武。烏呂餓彌弖。兎伽陪摩都羅武。宇多豆紀摩都流。天皇和曰。摩蘇餓豫。蘇餓能古羅破。宇摩奈羅麼。辟武伽能古摩。多智奈羅麼。句禮能摩差比。宇倍之訶茂。蘇餓能古羅烏。於朋枳彌能。兎伽破須羅志枳。
●22推古天皇二十年(612)二月庚午《廿》◆二月辛亥朔庚午。改葬皇太夫人堅臨媛於桧隈大陵。▼是日。■誄於輕街。第一阿倍内臣鳥誄天皇之命。則奠靈明器明衣之類萬五千種也。第二諸皇子等以次第各誄之。第三中臣宮地連烏摩侶誄大臣之辭。第四大臣引率八腹臣等。便以境部臣摩理勢令誄氏姓之本矣。時人云。摩理勢。烏摩侶二人能誄。唯鳥臣不能誄也。
●22推古天皇二十年(612)五月五日◆夏五月五日。藥獵之。集于羽田。以相連參趣於朝。其裝束如菟田之獵。
●22推古天皇二十年(612)是歳◆是歳。自百濟國有化來者。其面身皆斑白。若有白癩者乎。惡其異於人欲棄海中嶋。然其人曰。若惡臣之斑皮者。白斑牛馬不可畜於國中。亦臣有小才。能構山岳之形。其留臣而用。則爲國有利。何空之棄海嶋耶。於是。聽其辭以不弃。仍令構須彌山形及呉橋於南庭。時人號其人曰路子工。亦名芝耆摩呂。又百濟人味摩之歸化。曰。學于呉得伎樂舞。則安置櫻井而集少年令習伎樂■。於是眞野首弟子。新漢齊文二人。習之傅其■。此今大市首。辟田首等祖也。
★22推古天皇二一年(613)十一月◆廿一年冬十一月。作掖上池。畝傍池。和珥池。又自難波至京置大道。
●22推古天皇二一年(613)十二月庚午朔◆十二月庚午朔。皇太子遊行於片岡。時飢者臥道垂。仍問姓名。而不言。皇太子視之與飲食。即脱衣裳覆飢者而言。安臥也。則歌之曰。斯那提流。箇多烏箇夜摩爾。伊比爾惠弖。許夜勢屡。諸能多比等。阿波禮。於夜那斯爾。那禮奈理鷄迷夜。佐須陀氣能。枳彌波夜祗。伊比爾惠弖。許夜勢留。諸能多比等阿波禮。
▲22推古天皇二一年(613)十二月辛未《二》◆辛未。皇太子遣使令視飢者。使者還來之曰。飢者既死。爰皇太子大悲之。則因以葬埋於當處。墓固封也。數日之後。皇太子召近習先者謂之曰。先日臥于道飢者。其非凡人。爲必眞人也。遣使令視。於是。使者還來之曰。到於墓所而視之。封埋勿動。乃開以見屍骨既空。唯衣服疊置棺上。於是。皇太子復返使者令取其衣。如常且服矣。時人大異之曰。聖之知聖其實哉。逾惶。
★22推古天皇二二年(614)五月五日◆廿二年夏五月五日。藥獵也。
●22推古天皇二二年(614)六月己卯《十三》◆六月丁卯朔己卯。遣犬上君御田鍬。矢田部造〈闕名。〉於大唐。
●22推古天皇二二年(614)八月◆秋八月。大臣臥病爲大臣而男女并一千人出家。
★22推古天皇二三年(615)九月◆廿三年秋九月犬上君御田鍬。矢田部造至自大唐。百濟使則從犬上君而來朝。
●22推古天皇二三年(615)十一月庚寅《二》◆十一月己丑朔庚寅。饗百濟客矣。
▲22推古天皇二三年(615)十一月癸卯《十五》◆癸卯。高麗僧惠慈歸于國。
★22推古天皇二四年(616)正月◆廿四年春正月。桃李實之。
●22推古天皇二四年(616)三月・五月・七月◆三月。掖玖人三口歸化。●夏五月。夜句人七口來之。●秋七月。亦掖玖人廿口來之。先後并卅人。皆安置於朴井。未及還皆死焉。
●22推古天皇二四年(616)七月◆秋七月。新羅遣奈末竹世士貢佛像。
★22推古天皇二五年(617)六月◆廿五年夏六月。出雲國言。於神戸郡有瓜。大如缶。
☆22推古天皇二五年(617)是歳◆是歳。五穀登之。
★22推古天皇二六年(618)八月癸酉朔◆廿六年秋八月癸酉朔。高麗遣使貢方物。因以言。隋煬帝興卅萬衆攻我。返之爲我所破。故貢獻俘虜貞公。普通二人。及鼓吹弩抛石之類十物并土物駱駝一疋。
●22推古天皇二六年(618)是年◆是年。遣河邊臣〈闕名。〉於安藝國令造舶。至山覓舶材。便得好材以名將伐。時有人曰。霹靂木也。不可伐。河邊臣曰。其雖雷神。豈逆皇命耶。多祭幣帛遣人夫令伐。則大雨雷電之。爰河邊臣案劔曰。雷神無犯人夫。當傷我身。而仰待之。雖十餘霹靂。不得犯河邊臣。即化少魚以挾樹枝。即取魚焚之。遂脩理其舶。
★22推古天皇二七年(619)四月壬寅《四》◆廿七年夏四月己亥朔壬寅。近江國言。於蒲生河有物。其形如人。
●22推古天皇二七年(619)七月◆秋七月。攝津國有漁父。沈罟於堀江。有物入罟。其形如兒。非魚非人。不知所名。
★22推古天皇二八年(620)八月◆廿八年秋八月。掖玖人二口流來於伊豆嶋。
●22推古天皇二八年(620)十月◆冬十月。以砂礫葺桧隈陵上。則域外積土成山。仍毎氏科之。建大柱於土山上。時倭漢坂上直樹柱謄之太高。故時人號之曰大柱直也。
●22推古天皇二八年(620)十二月庚寅朔◆十二月庚寅朔。天有赤氣。長一丈餘。形似雉尾。
●22推古天皇二八年(620)是歳◆是歳。皇太子。嶋大臣共議之録天皇記及國記。臣連伴造國造百八十部并公民等本記。
★22推古天皇二九年(621)二月癸巳《五》◆廿九年春二月己丑朔癸巳。半夜厩戸豐聰耳皇子命薨于斑鳩宮。是時諸王諸臣及天下百姓悉長老如失愛兒而臨酢之味在口不嘗。少幼者如亡慈父母。以哭泣之聲滿於行路。乃耕夫止耜。舂女不杵。皆曰。日月失輝。天地既崩。自今以後誰恃或。
●22推古天皇二九年(621)二月是月◆是月。葬上宮太子於磯長陵。』當是時高麗僧惠慈聞上宮皇太子薨。以大悲之。爲皇太子請僧而設齊。仍親説經之日。誓願曰。於日本國有聖人。曰上宮豈聰耳皇子。固天攸縱。以玄聖之徳生日本之國。苞貫三統纂先聖之宏猷。恭敬三寶救黎元之厄。是實大聖也。今太子既薨之。我雖異國心在斷金。某獨生之。有何益矣。我以來年二月五日必死。因以遇上宮太子於淨土。以共化衆生。於是惠慈當于期日而死之。是以時人之彼此共言。其獨非上宮太子之聖。惠慈亦聖也。
☆22推古天皇二九年(621)是歳◆是歳。新羅遣奈末伊彌買朝貢。仍以表書奏使旨。凡新羅上表。蓋始起于此時歟。
★22推古天皇三一年(623)七月◆卅一年秋七月。新羅遣大使奈末智洗爾。任那遣達率奈末智。並來朝。仍貢佛像一具。及金塔并舍利。且大潅頂幡一具。小幡十二條。即佛像居於葛野秦寺。以餘舍利。金塔。潅頂幡等皆納于四天王寺。是時。大唐學問者僧惠齊。惠光。及醫惠日。福因等並從智洗爾等來之。於是。惠日等共奏聞曰。留于唐國學者。皆學以成業。應喚。且其大唐國者法式備定之珍國也。常須達。
☆22推古天皇三一年(623)是歳◆是歳。新羅伐任那。任那附新羅。於是天皇將討新羅。謀及大臣。詢于群卿。田中臣對曰。不可急討。先察状以知逆。後撃之不晩也。請試遣使覩其消息。中臣連國曰。任那是元我内官家。今新羅人伐而有之。請戒戎旅。征伐新羅。以取任那附百濟。寧非益有于新羅乎。田中臣曰。不然。百濟是多反覆之國。道路之間尚詐之。凡彼所請皆非之。故不可附百濟。則不果征焉。爰遣吉士磐金於新羅。遣吉士倉下於任那。令問任那之事。時新羅國主遣八大夫。啓新羅國事於磐金。且啓任那國於倉下。因以約曰。任那小國。天皇附庸。何新羅輙有之。随常定内官家。願無煩矣。則遣奈末智洗遲。副於吉士磐金。復以任那人達率奈末遲。副於吉士倉下。仍貢兩國之調。然磐金等末及于還。即年以大徳境部臣雄摩侶。小徳中臣連國爲大將軍。以小徳河邊臣禰受。小徳物部依網連乙等。小徳波多臣廣庭。小徳近江脚身臣飯葢。小徳平群臣宇志。小徳大伴連。〈闕名。〉小徳大宅臣軍爲副將軍。率數萬衆以征討新羅。時磐金等共會於津將發船。以候風波。於是船師滿海多至。兩國使人望瞻之愕然。乃還留焉。更代堪遲大舍爲任那調使而貢上。於是磐金等相謂之曰。是軍起之既違前期。是以任那之事今亦不成矣。則發船而渡之。唯將軍等始到任那。而議之欲襲新羅。於是。新羅國王聞軍多至。而豫慴之請服。時將軍等共議以上表之。天皇聽矣。
●22推古天皇三一年(623)十一月◆冬十一月。磐金。倉下等至自新羅。時大臣問其状。對曰。新羅奉命以驚懼之。則並差專使。因以貢兩國之調。然見船師至而朝貢使人更還耳。但調猶貢上。爰大臣曰。悔乎。早遣師矣。時人曰。是軍事者。境部臣。阿曇連。先多得新羅幣物之故。又勸大臣。是以未待使旨而早征伐耳。初磐金等渡新羅之日。比及津。莊船一艘迎於海浦。磐金問之曰。是船者何國迎船。對曰。新羅船也。磐金亦曰。曷無任那之迎船。即時更爲任那加一船。其新羅以迎船二艘始于是時歟。』自春至秋。霖雨大水。五穀不登焉。
★22推古天皇三二年(624)四月戊申《三》◆卅二年夏四月丙午朔戊申。《三》有一僧。執斧毆祖父。時天皇聞之。召大臣詔之曰。夫出家者頓歸三寶具懐戒法。何無懺忌輙犯惡逆。今朕聞。有僧以毆祖父。故悉聚諸寺僧尼以推問之。若事實者重罪之。於是集諸僧尼而推之。則惡逆僧及諸尼並將罪。於是百濟觀勤僧表上以言。夫佛法自西國至于漢經三百歳。乃傳之至於百濟國。而僅一百年矣。然我王聞日本天皇之賢哲。而貢上佛像及内典未滿百歳。故當今時。以僧尼未習法律。輙犯惡逆。是以諸僧尼惶懼以不知所如。仰願其除悪逆者以外僧尼。悉赦而勿罪。是大功徳也。天皇乃聽之。
▲22推古天皇三二年(624)四月戊午《十三》◆戊午。詔曰。夫道人尚犯法。何以誨俗人。故自今已後任僧正。僧都。仍應検校僧尼。
▲22推古天皇三二年(624)四月壬戌《十七》壬戌。以觀勒僧爲僧正。以鞍部徳積爲僧都。即日以阿曇連〈闕名。〉爲法頭。
●22推古天皇三二年(624)九月丙子《三》◆秋九月甲戌朔丙子。校寺及僧尼。具録其寺所造之縁。亦僧尼入道之縁。及度之年月日也。當是時。有寺册六所。僧八百十六人。尼五百六十九人。并一千三百八十五人。
●22推古天皇三二年(624)十月癸卯朔◆冬十月癸卯朔。大臣遣阿曇連。〈闕名。〉阿倍臣摩侶二臣。令奏天皇曰。葛城縣者。元臣之本居也。故因其縣爲姓名。是以冀之。常得其縣、以欲爲臣之封縣。於是。天皇詔曰。今朕則自蘇我出之。大臣亦爲朕舅也。故大臣之言。夜言矣夜不明。日言矣則日不晩。何辭不用。然今當朕之世。頓失是縣。後君曰。愚癡婦人臨天下。以頓亡其縣。豈獨朕不賢耶。大臣亦不忠。是後葉之惡名。則不聽。
★22推古天皇三三年(625)正月戊寅《七》◆卅三年春正月壬申朔戊寅。高麗王貢僧惠潅。仍任僧正。
★22推古天皇三四年(626)正月・三月(六月・是歳参照)◆卅四年春正月。桃李華之。●三月。寒以霜降。
●22推古天皇三四年(626)五月丁未《廿》◆夏五月戊子朔丁未。大臣薨。仍葬于桃原墓。大臣則稻目宿禰之子也。性有武略。亦有辨才。以恭敬三寶。家於飛鳥河之傍。乃庭中開小池。仍興小嶋於池中。故時人曰嶋大臣。
●22推古天皇三四年(626)六月(正月・三月・是歳参照)◆六月。雪也。
●22推古天皇三四年(626)是歳(正月・三月・六月参照)◆是歳。自三月至七月霖雨。天下大飢之。老者■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又強盜竊盜並大起之不可止。
★22推古天皇三五年(627)二月◆卅五年春二月。陸奥國有狢化人以歌之。
●22推古天皇三五年(627)五月◆夏五月。有蝿聚集。其凝累十丈之浮虚以越信濃坂。鳴音如雷。則東至上野國而自散。
★22推古天皇三六年(628)二月甲辰《廿七》◆卅六年春二月戊寅朔甲辰。天皇臥病。
●22推古天皇三六年(628)三月戊申《二》◆三月丁未朔戊申。日有蝕盡之。
▲22推古天皇三六年(628)三月壬子《六》◆壬子。天皇痛甚之不可諱。則召田村皇子謂之曰。昇天位而經綸鴻基。馭萬機以亭育黎元。本非輙言。恒之所重。故汝愼以察之。不可輕言。即日召山背大兄教之曰。恒肝稚之。若雖心望而勿誼言。必待群言以宣從。
▲22推古天皇三六年(628)三月癸丑《七》癸丑。天皇崩之。〈時年七十五。〉即殯於南庭。
●22推古天皇三六年(628)四月辛卯《十》◆夏四月壬午朔辛卯。雹零。大如桃子。
▲22推古天皇三六年(628)四月壬辰《十一》◆壬辰。雹零。大如桃子。☆自春至夏旱之。
●22推古天皇三六年(628)九月戊子《廿》◆秋九月己巳朔戊子。始起天皇喪禮。是時群臣各誄於殯宮。先是天皇遺詔於群臣曰。比年五穀不登。百姓太飢。其爲朕興陵以勿厚葬。便宜葬于竹田皇子之陵。
▲22推古天皇三六年(628)九月壬辰《廿四》◆壬辰。葬竹田皇子之陵。

◇23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廿三 息長足日廣額天皇 舒明天皇
※23舒明天皇即位前紀◆息長足日廣額天皇。渟中倉太珠敷天皇孫。彦人大兄皇子之子也。母曰糠手姫皇女。豊御食炊屋姫天皇廿九年。皇太子豊聰耳尊薨。而未立皇太子。★以卅六年三月天皇崩。●九月葬禮畢之。嗣位未定。』當是時蘇我蝦夷臣爲大臣。獨欲定嗣位。顧畏群臣不從。則與阿倍麻呂臣議。而聚群臣饗於大臣家。食訖將散。大臣令阿倍臣語群臣曰。今天皇既崩無嗣。若急不計。畏有亂乎。今以■王爲嗣。天皇臥病之日。詔田村皇子曰。天下大任。本非輙言。爾田村皇子愼以察之。不可緩。次詔山背大兄王日。汝獨莫誼讙。必從群言愼以勿違。則是天皇遺言焉。今誰爲天皇。時群臣黙之無答。亦問之。非答。強且問之。於是。大伴鯨連進曰。既從天皇遺命耳。更不可待羣言。阿倍臣則問曰。何謂也。開其意。對曰。天皇曷思歟。詔田村皇子。曰天下大任也不可緩。因此而言。皇位既定。誰人異言。時釆女臣摩禮志。高向臣宇摩。中臣連彌氣。難波吉士身刺。四臣曰。隨大伴連言更無異。許勢臣大摩呂。佐伯連東八。紀臣鹽手。三人進曰。山背大兄王是宜爲天皇。唯蘇我倉摩呂臣〈更名雄當。〉獨曰。臣也當時不得便言。更思之後啓。爰大臣知群臣不和。而不能成事退之。』先是。大臣獨問境部摩理勢臣曰。今天皇崩無嗣。誰爲天皇。對曰。擧山背大兄爲天皇。』是時。山背大兄居於斑鳩宮。漏聆是議。即遣三國王。櫻井臣和慈古。二人。密謂大臣曰。傳聞之。叔父以田村皇子欲爲天皇。我聞此言立思矣居思矣。未得其理。願分明欲知叔父之意。』於是。大臣得山背大兄之告而不能獨對。則喚阿倍臣。中臣連。紀臣。河邊臣。高向臣。釆女臣。大伴連。許勢臣等。仍曲擧山背大兄之語。既而便且謂大夫等曰。汝大夫等共詣於斑鳩宮。當啓山背大兄王曰。賎臣何之獨輙定嗣位。唯擧天皇之遺詔。以告干群臣。群臣並言。如遺言。田村皇子自當嗣位。更■異言。是群卿言也。特非臣心。但雖有臣私意。而惶之、不得傳啓。乃面日親啓焉。』爰群大夫等受大臣之言。共詣干斑鳩宮。使三國王。櫻井臣。以大臣之辭啓於山背大兄。』時大兄王使傳問群大夫等曰。天皇遺詔奈之何。對曰。臣等不知其深。唯得大臣語状稱。天皇臥病之日。詔田村皇子曰。非輕輙言來之國政。是以爾田村皇子愼以言之。不可緩。次詔大兄王曰。汝肝稚而勿誼言。必宜從群言。是乃近侍諸女王及釆女等悉知之。且大王所察。』於是。大兄王且令問之曰。是遺詔也専誰人聆焉。答曰。臣等不知其密。既而更亦令告群大夫等曰。愛之叔父勞思。非一介之使。遣重臣等。而教覺。是大恩也。然今群卿所■天皇遺命者。少々違我之所聆。吾聞天皇臥病而馳上之侍干門下。時中臣連彌氣自禁省出之曰。天皇命以喚之。則參進向干閤門。亦栗隈釆女黒女迎於庭中引入大殿。於是。近習者栗下女王爲首。女孺鮪女等八人。并數十人侍於天皇之側。且田村皇子在焉。時天皇沈病不能覩我。乃栗下女王奏曰。所喚山背大兄王參赴。即天皇起臨之。詔曰。朕以寡薄久勞大業。今暦運將終。以病不可諱。故汝本爲朕之心腹。愛寵之情不可爲比。其國家大基是非朕世。自本務之。汝雖肝稚愼以言。乃當時侍之近習者悉知焉。故我蒙是大恩。而一則以懼。一則以悲。踊躍。歡喜。不知所如。仍以爲。社稷宗廟重事也。我眇少以不賢。何敢當焉。當是時思欲語叔父及群卿等。然未有可■之時。於今非言耳。吾曾將訊叔父之病。向京而居豐浦寺。是日。天皇遣八口釆女鮪女。詔之曰。爲汝叔父大臣常爲汝愁言。百歳之後嗣位非當汝乎。故愼以自愛矣。既分明有是事。何疑也。然我豈餮天下。唯顯聆事耳。則天神地祇共證之。是以。冀正欲知天皇之遺勅。亦大臣所遣群卿者。從來如嚴矛〈嚴矛。此云伊箇之保虚。〉取中事而奏請人等也。故能宜白叔父。』既而泊瀬仲王。別喚中臣連。河邊臣。謂之曰。我等父子並自蘇我出之。天下所知。是以如高山恃之。願嗣位勿輙言。則令三國王。櫻井臣。副群卿而遣之曰。欲聞還言。時大臣遣紀臣。大伴連。謂三國王。櫻井臣曰。先日言訖。更無異矣。然臣敢之輕誰王也。重誰王也。』於是。數日之後。山背大兄亦遣櫻井臣告大臣曰。先日之事陳聞耳。寧違叔父哉。』是日大臣病動以不能面言於櫻井臣。』明日大臣喚櫻井臣。即遣阿倍臣。中臣連。河邊臣。小墾田臣。大伴連。啓山背大兄言。自磯城嶋宮御宇天皇之世及近世者。群卿皆賢哲也。唯今臣不賢而遇當乏人之時。誤居群臣上耳。是以不得定基。然是事重也。不能傳■。故老臣雖勞。面啓之。其唯不誤遺勅者也。非臣私意。』既而大臣傳阿倍臣。中臣連。更問境部臣曰。誰王爲天皇。對曰。先是大臣親問之日。僕啓既訖之。今何更亦傳以告耶。乃大忿而起行之。適是時。蘇我氏諸族等悉集爲嶋大臣造墓而次干墓所。爰摩理勢臣壤墓所之廬退蘇我田家而不仕。時大臣慍之。遣身狹君勝牛。錦織首赤猪而誨曰。吾知汝言之非。以干支之義不得害。唯他非汝是。我必忤他從汝。若他是汝非。我當乖汝從他。是以汝遂有不從者。我與汝有瑕則國亦亂。然乃後生言之。吾二人破國也。是後葉之惡名焉。汝愼以勿起逆心。然猶不從而遂赴干斑鳩。住於泊瀬王宮。』於是。大臣益怒。乃遣群卿請干山背大兄曰。頃者摩理勢違臣匿於泊瀬王宮。願得摩理勢欲推其所由。爰大兄王答曰。摩理勢素聖皇所好。而暫來耳。豈違叔父之情耶。願勿瑕。則謂摩理勢曰。汝不忘先王之恩而來甚愛矣。然其因汝一人而天下應亂。亦先王臨沒。謂諸子等曰。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余承斯言以爲永戒。是以雖有私情。忍以無怨。復我不能違叔父。願自今以後。勿憚改意。從群而无退。是時大夫等且誨摩理勢臣之曰。不可違大兄王之命。於是。摩理勢臣進無所歸。乃泣哭更還之。居於家十餘日。泊瀬王忽發病薨。爰摩理勢臣曰。我生之誰恃矣。大臣將殺境部臣。而興兵遣之。境部臣聞軍至。率仲子阿椰出干門。坐胡床而待。時軍至乃令來目物部伊區比以絞之。父子共死。乃埋同處。唯兄子毛津逃匿干尼寺瓦舍。即奸一二尼。於是。一尼嫉妬令顯。圍寺將捕。乃出之入畝傍山。因以探山。毛津走無無所入。刺頚而死山中。時人歌曰。干泥備椰摩。虚多智干須家苔。多能彌介茂。氣莵能和區呉能。虚茂邏勢利祁牟。
★23舒明天皇元年(629)正月丙午《四》◆元年春正月癸卯朔丙午。大臣及群卿共以天皇之璽印獻於田村皇子。則辭之曰。宗廟重事矣。寡人不賢。何敢當乎。群臣伏固請曰。大王先朝鍾愛。幽顯屬心。宜纂皇綜光臨億兆。即日。即天皇位。
●23舒明天皇元年(629)夏四月辛未朔。遣田部連於掖玖。☆是年也太歳己丑。
★23舒明天皇二年(630)正月戊寅《十二》◆二年春正月丁卯朔戊寅。立寶皇女爲皇后。后生二男。一女一曰葛城皇子。〈近江大津宮御宇天皇。〉二曰間人皇女。三曰大海皇子。〈淨御原宮御宇天皇。〉夫人蘇我嶋大臣女法提郎媛生古人皇子。〈更名大兄皇子。〉又娶吉備國蚊屋釆女生蚊屋皇子。
●23舒明天皇三年(630)三月丙寅朔◆三月丙寅朔。高麗大使宴子拔。小使若徳。百濟大使恩率素子。小使徳率武徳共朝貢。
●23舒明天皇二年(630)八月丁酉《五》◆秋八月癸巳朔丁西。以大仁犬上君三田耜。大仁藥師惠日遣於大唐。
▲23舒明天皇二年(630)八月庚子《八》◆庚子。饗高麗。百濟客於朝。
●23舒明天皇二年(630)九月丙寅《四》◆九月癸亥朔丙寅。高麗。百濟客歸干國。
◎23舒明天皇二年(630)九月是月◆是月。田部連等至自掖玖。
●23舒明天皇二年(630)十月癸卯《十二》◆冬十月壬辰朔癸卯。天皇遷於飛鳥岡傍。是謂岡本宮。
☆23舒明天皇二年(630)是歳◆是歳。改脩理難波大郡及三韓館。
★23舒明天皇三年(631)二月庚子《十》◆三年春二月辛卯朔庚子。掖玖人歸化。
●23舒明天皇三年(631)三月庚申朔◆三月庚申朔。百濟王義慈入王子豐章爲質。
●23舒明天皇三年(631)九月乙亥《十九》◆秋九月丁巳朔乙亥。幸干攝津國有間温湯。●23舒明天皇三年(六三一)十二月戊戌《十三》◆冬十二月丙戌朔戊戌。天皇至自温湯。
★23舒明天皇四年(632)八月◆四年秋八月。大唐遣高表仁送三田耜。共泊干對馬。是時學問僧靈雲。僧旻。及勝鳥養。新羅送使等從之。
●23舒明天皇四年(632)十月甲寅《四》◆冬十月辛亥朔甲寅。唐國使人高表仁等到干難波津。則遣大伴連馬養迎於江口。船卅二艘及鼓吹旗幟皆具整餝。便告高表仁等曰。聞天子所命之使到干天皇朝迎之。時高表仁對曰。風寒之日。餝整船艘。以賜迎之。歡愧也。於是。令難波吉士小槻。大河内直矢伏爲導者到干舘前。乃遣伊岐史乙等。難波吉士八牛。引客等入於舘。即日給神酒。
★23舒明天皇五年(633)正月甲辰《廿六》◆五年春正月己朔甲辰。大唐客高表仁等歸國。送使吉士雄摩呂。黒摩摩等。到對馬而還之。
★23舒明天皇六年(634)八月◆六年秋八月。長星見南方。時人曰彗星。
★23舒明天皇七年(635)正月◆七年春正月。彗星廻見干東。
●23舒明天皇七年(635)六月甲戌《十》◆夏六月乙丑朔甲戌。百濟遣達率柔等朝貢。
●23舒明天皇七年(635)七月辛丑《七》◆秋七月乙未朔辛丑。饗百濟客於朝。
◎23舒明天皇七年(635)七月是月◆是月。瑞蓮生於劔池一莖二花。
★23舒明天皇八年(636)正月壬辰朔◆八年春正月壬辰朔。日蝕之。
●23舒明天皇八年(636)三月◆三月。悉劾奸釆女者皆罪之。是時。三輪君小鷦鷯苦其推鞫判頚而死。
●23舒明天皇八年(636)五月◆夏五月。霖雨大水。
●23舒明天皇八年(636)六月◆六月。災岡本宮。天皇遷居田中宮。
●23舒明天皇八年(636)七月己丑朔◆秋七月己丑朔。大派王謂豐浦大臣曰。群卿及百寮朝參巳懈。自今以後。卯始朝之。巳後退之。因以鍾爲節。然大臣不從。
☆23舒明天皇八年(636)是歳◆是歳。大旱。天下飢之。
★23舒明天皇九年(637)二月戊寅《廿三》◆九年春二月丙辰朔戊寅。大星從東流西。便有音似雷。時人曰。流星之音。亦曰。地雷。於是。僧旻僧曰。非流星。是天狗也。其吠聲似雷耳。
●23舒明天皇九年(637)三月丙戌《二》◆三月乙酉朔丙戌。日蝕之。
☆23舒明天皇九年(637)是歳◆是歳。蝦夷叛以不朝。即拜大仁上毛野君形名。爲將軍令討。還爲蝦夷見敗而走入壘。遂爲賊所圍。軍衆悉漏城空之。將軍迷不知所如。時日暮踰垣欲逃。爰方名君妻歎曰。慷哉。爲蝦夷將見殺。則謂夫曰。汝祖等。渡蒼海。跨萬里。平水表政以威武傳於後葉。今汝頓屈先祖之名。必爲後世見嗤。乃酌酒強之令飮夫。而親佩夫之劔。張十弓。令女人數十俾鳴弦。既而夫更起之。取伏仗而進之。蝦夷以爲。軍衆猶多。而稍引退之。於是。散卒更聚。亦振旅焉。撃蝦夷大敗以悉虜。
★23舒明天皇十年(638)七月乙丑《十九》◆十年秋七月丁未朔乙丑。大風之。折木發屋。
●23舒明天皇十年(638)九月◆九月。霖雨。桃李華。
●23舒明天皇十年(638)十月◆冬十月。幸有間温湯宮。
☆23舒明天皇十年(638)是歳◆是歳。百濟。新羅。任那並朝貢。
★23舒明天皇十一年(639)正月壬子《八》◆十一年春正月乙巳朔壬子。車駕還自温湯。
▲23舒明天皇十一年(639)正月乙卯《十一》◆乙卯。新甞。盖因幸有間以闕新甞歟。
▲23舒明天皇十一年(639)正月丙辰《十二》◆丙辰。無雲而雷。
▲23舒明天皇十一年(639)正月丙寅《二十二》◆丙寅。大風而雨。
▲23舒明天皇十一年(639)正月己巳《廿五》◆己巳。長星見西北。時旻師曰。彗星也。見則飢之。
●23舒明天皇十一年(639)七月◆秋七月。詔曰。今年造作大宮及大寺。則以百濟川側爲宮處。是以西民造宮。東民作寺。便以書直縣爲大匠。
●23舒明天皇十一年(369)九月◆秋九月。大唐學問僧惠隱。惠雲。從新羅送使入京。
●23舒明天皇十一年(639)十一月庚子朔◆冬十一月庚子朔。饗新羅客於朝。因給冠位一級。
●23舒明天皇十一年(639)十二月壬午《十四》◆十二月己巳朔壬午。幸干伊豫温湯宮。
◎23舒明天皇十一年(639)十二月是月◆是月。於百濟川側■建九重塔。
★23舒明天皇十二年(640)二月甲戌《七》◆十二年春二月戊辰朔甲戌。星入月。
●23舒明天皇十二年(640)四月壬午《十六》◆夏四月丁卯朔壬午。天皇至自伊豫。便居廐坂宮。
●23舒明天皇十二年(640)五月辛丑《五》◆五月丁西朔辛丑。》大設齋。因以請惠隱僧令説旡量壽經。
●23舒明天皇十二年(640)十月乙亥《十一》◆冬十月乙丑朔乙亥。大唐學問僧清安。學生高向漢人玄理傳新羅而至之。仍百濟。新羅朝貢之使共從來之。則各賜爵一級。
◎23舒明天皇十二年(640)十月是月◆是月。徙於百濟宮。
★23舒明天皇十三年(641)十月丁酉《九》◆十三年冬十月己丑朔丁酉。天皇崩干百濟宮。
▲23舒明天皇十三年(641)十月丙午《十八》◆丙午。殯於宮北。是謂百濟大殯。是時東宮開別皇子年十六而誄之。

◇24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廿四 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 皇極天皇
※24皇極天皇即位前紀◆天豐財重日〈重日此云伊柯之比。〉足姫天皇。渟中倉太珠敷天皇曾孫。押坂彦人大兄皇子孫。茅渟王女也。母曰吉備姫王。天皇順考古道而爲政也。息長足日廣額天皇二年立爲皇后。★十三年十月。息長足日額天皇崩。
★24皇極天皇元年(642)正月辛未《十五》◆元年春正月丁巳朔辛未。皇后即天皇位。以蘇我臣蝦夷爲大臣如故。大臣兒入鹿〈更名鞍作。〉自執國政。威勝於父。由是盜賊恐懾。路不拾遣。
▲24皇極天皇元年(642)正月乙酉《廿九》◆正月乙酉。百濟使人大仁阿曇連比羅夫。從筑紫國乘騨馬來言。百濟國聞天皇崩奉遣弔使。臣随弔使。共到筑紫。而臣望仕於葬。故先獨來也。然其國者今大亂矣。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二月戊子《二》◆二月丁亥朔戊子。遣阿曇山背連比良夫。草壁吉士磐金。倭漢書直縣遣百濟弔使所。問彼消息。弔使報言。百濟國主謂臣言。塞上恒作惡之。請付還使。天朝不許。百濟弔使人等言。去年十一月。大佐平智積卒。又百濟使人擲崑崘使於海裏。今年正月。國主母薨。又弟王子兒翹岐。及其母妹女子四人。内佐平岐味。有高名之人册餘被放於嶋。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二月壬辰《六》◆壬辰。高麗使人泊難波津。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二月丁未《廿一》◆丁未。遣諸大夫於難波郡。検高麗國所貢金銀等并其獻物。使人貢獻既訖而諮云。去年六月。弟王子薨。秋九月。大臣伊梨柯須彌殺大王。并殺伊梨渠世斯等百八十餘人。仍以弟王子兒爲王。以己同姓都須流。金流。爲大臣。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二月戊申《廿二》◆戊申。饗高麗。百濟於難波郡。詔大臣曰。以津守連大海可使於高麗。以國謄吉士水鷄可使於百濟。〈水鷄。此云倶比那。〉以草壁吉士眞跡可使於新羅。以坂本吉士長兄可使於任那。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二月庚戌《廿四》◆庚戌。召翹岐安置於安曇山背連家。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二月辛亥《廿五》◆辛亥。饗高麗。百濟客。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二月癸丑《廿七》◆癸丑。高麗使人。百濟使人並罷歸。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三月戊午《三》◆三月丙辰朔戊午。無雲而雨。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三月辛酉《六》◆辛酉。新羅遣賀騰極使。與弔喪使。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三月庚午《十五》◆庚午。新羅使人罷歸。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三月是月◆是月。霖雨。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四月癸巳《八》◆夏四月丙戌朔癸巳。太使翹岐將其從者拜朝。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四月乙未《十》◆乙未。蘇我大臣於畝傍家喚百濟翹岐等。親對語話。仍賜良馬一疋。鐵廿■。唯不喚塞上。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四月是月◆是月。霖雨。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五月己未《五》◆乙卯朔己未。於河内國依網屯倉前。召翹岐等。令觀射獵。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五月庚午《十六》◆庚午。百濟國調使船與吉士船。倶泊于難波津。〈盖吉士前奉使於百濟乎。〉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五月壬申《十八》◆壬申。百濟使人進調。吉士服命。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五月乙亥《廿一》◆乙亥。翹岐從者一人死去。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五月丙子《廿二》◆丙子。翹岐兒死去。是時翹岐與妻畏忌兒死。果不臨喪。凡百濟。新羅風俗有死亡者。雖父母兄弟夫婦姉妹。永不自看。以此而觀。無慈之甚。豈別禽獸。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五月丁丑《廿三》◆丁丑。熟稻始見。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五月戊寅《廿四》◆戊寅。翹岐將其妻子。移於百濟大井家。乃遣人葬兒於石川。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六月庚子《十六》◆六月乙酉朔庚子。微雨。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六月是月◆是月。大旱。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七月壬戌《九》◆秋七月甲寅朔壬戌。客星入月。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七月乙亥《廿二》◆乙亥。饗百濟使人大佐平智積等於朝。〈或本云。百濟使人大佐平智積及兒達率。闕名。恩率軍善。〉乃命健兒相撲於翹岐前。智積等宴畢。而退拜翹岐門。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七月丙子《廿三》◆丙子。蘇我臣人鹿豎者獲白雀子。是日。同時有人。以白雀納篭而逆蘇我大臣。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七月戊寅《廿五》◆戊寅。羣臣相謂之曰。随村々祝部所教。或殺牛馬祭諸社神。或頻移市。或祷河伯。既無所効。蘇我大臣報曰。可於寺寺轉讀大乘經典。悔過如佛所訟。敬而祈雨。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七月庚辰《廿七》◆庚辰。於大寺南庭嚴佛菩薩像與四天王像。屈請衆僧。讀大雲經等。于時。蘇我大臣手執香鑪。燒香發願。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七月辛巳《廿八》◆辛巳。微雨。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七月壬午《廿九》◆壬午。不能祈雨。故停讀經。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八月甲申朔◆八月甲申朔。天皇幸南淵河上。跪拜四方。仰天而祈。即雷大雨。遂雨五日。溥潤天下。〈或本云。五日連雨。九穀登熟。〉於是。天下百姓倶稱萬歳曰至徳天皇。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八月己丑《六》◆己丑。百濟使參官等罷歸。仍賜大舶與同船三艘。〈同般母慮紀舟。〉▼是日。夜半雷鳴於西南角而風雨。參官等所乘船舶觸岸而破。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八月丙申《十三》◆丙申。以小徳授百濟質達率長福。中客以下授位一級。賜物各有差。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八月戊戌《十五》◆戊戌。以船賜百濟參官等發遣。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八月己亥《十六》◆己亥。高麗使人罷歸。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八月己酉《廿六》◆己酉。百濟。新羅使人罷歸。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九月乙卯《三》◆九月癸丑朔乙卯。天皇詔大臣曰。脱思欲起造大寺。宜發近江與越之丁。〈百濟大寺。〉復課諸國使造船舶。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九月辛未《十九》◆辛未。天皇詔大臣曰。起是月限十二月以來。欲營宮室。可於國國取殿屋材。然東限遠江。西限安藝。發造宮丁。
▲24皇極天皇元年(642)九月癸酉《廿一》◆癸酉。越邊蝦夷、數千内附。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月庚寅《八》◆冬十月癸未朔庚寅。地震而雨。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月辛卯《九》◆辛卯。地震。是夜。地震而風。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月甲午《十二》◆甲午。饗蝦夷於朝。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月丁酉《十五》◆丁酉。蘇我大臣設蝦夷於家。而躬慰問。▼是日。新羅弔使船。與賀騰極使船。泊于壹岐嶋。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月丙午《廿四》◆丙午。夜中。地震。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月是月◆是月。行夏令。無雲而雨。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一月癸丑《二》◆十一月壬子朔癸丑。大雨雷。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一月丙辰《五》◆丙辰。夜半雷一鳴於西北角。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一月己未《八》◆己未。雷五鳴於西北角。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一月庚申《九》◆庚申。天暖如春氣。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一月辛酉《十》◆辛酉。雨下。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一月壬戌《十一》壬戌。天暖如春氣。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一月甲子《十三》◆甲子。雷一鳴於北方而風發。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一月丁卯《十六》◆丁卯。天皇御新甞。▼是曰。皇太子。大臣各自新甞。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二月壬午朔◆十二月壬午朔。天暖如春氣。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二月甲申《三》◆甲申。雷五鳴於晝。二鳴於夜。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二月甲午《十三》◆甲午。初發息長足曰廣額天皇喪。▼是日。小徳巨勢臣徳太代大派皇子而誄。次小徳粟田臣細目代輕皇子而誄。次小徳大伴連馬飼代大臣而誄。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二月乙未《十四》◆乙未。息長山田公奉誄日嗣。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二月辛丑《廿》◆辛丑。雷三鳴於東北角。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二月庚寅《九》◆庚寅。雷二鳴於東而風雨。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二月壬寅《廿一》◆壬寅。葬息長足日廣額天皇于滑谷崗。是日。天皇遷移於小墾田宮。〈或本云。遷於東宮南庭之權宮。〉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二月甲辰《廿三》◆甲辰。雷一鳴於夜。其聲若裂。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二月辛亥《卅》◆辛亥。天暖如春氣。
☆24皇極天皇元年(642)十二月是歳◆是歳。蘇我大臣蝦夷立己祖廟於葛城高宮。而爲八■之舞。遂作歌曰。野麻騰能。飫斯能毘稜栖鳴。倭施羅務騰。阿庸比施豆矩梨。擧始豆矩羅符母。又盡發擧國之民并百八十部曲。預造雙墓於今來。一曰大陵。爲大臣墓。一曰小陵。爲入鹿臣墓。望死之後勿使勞人。更悉聚上宮乳部之民。〈乳部。此云美父。〉役使塋所。於是上宮大娘姫王發憤而歎曰。蘇我臣專擅國政。多行無禮。天無二日。國無二王。何由任意悉役封民。自茲結恨。遂取倶亡。☆是年也太歳壬寅。
★24皇極天皇二年(643)正月壬午朔◆二年春正月壬子朔旦。五色大雲滿覆於天。而闕於寅。一色青霧周起於地。
▲24皇極天皇二年(643)正月辛酉《十》◆辛酉。大風。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二月辛己朔庚子。《廿》桃華始見。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二月乙巳《廿五》◆乙巳。雹傷草木華葉。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二月是月◆是月。風雷雨氷。行冬令。國内巫覡等折取枝葉縣挂木綿。伺候大臣渡橋之時。爭陳神語入微之説。其巫甚多不可悉聽。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三月癸亥《十三》◆三月辛亥朔癸亥。災難波百濟客舘堂與民家室。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三月乙亥《廿五》◆乙亥。霜傷草木華葉。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三月是月◆是月。風雷雨氷。行冬令。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四月丙戌《七》◆夏四月庚辰朔丙戌。大風而雨。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四月丁亥《八》◆丁亥。風起天寒。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四月己亥《廿》◆己亥。西風而雹。■天寒人著緜袍三領。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四月庚子《廿一》◆庚子。筑紫大宰馳騨奏曰。百済國主兒翹岐弟王子共調使來。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四月丁未《廿八》◆丁未。自權宮移幸飛鳥板盖新宮。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四月甲辰《廿五》◆甲辰。近江國言。雹下。其大徑一寸。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五月乙丑《十六》◆五月庚戌朔乙丑。月有蝕之。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六月辛卯《十三》◆六月己卯朔辛卯。筑紫大宰馳騨奏曰。高麗遣使來朝。羣卿聞而相謂之曰。高麗自己亥年不朝而今年朝也。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六月辛丑《廿三》◆辛丑。百濟進調船泊于難波津。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七月辛亥《三》◆秋七月己酉朔辛亥。遣數大夫於難波郡、検百濟國調與獻物。於是大夫問調使曰。所進國調欠少前例。送大臣物。不改去年所還之色。送羣卿物。亦全不將來。皆違前例。其状何也。大使達率自斯。副使恩率軍善。倶答諮曰。即今可備。自斯質達率武子之子也。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七月是月◆是月。茨田池水大臭。小虫覆水。其虫口黒而身白。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八月壬戌《十五》◆八月戊申朔壬戌。茨田池水變如藍汁。死虫覆水。溝涜之流亦復凝結。厚三四寸。大小魚如夏爛死。由是不中喫焉。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九月壬午《六》◆九月丁丑朔壬午。葬息長足日廣額天皇于押坂陵。〈或本云。呼廣額天皇爲高市天皇也。〉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九月丁亥《十一》◆丁亥。吉備嶋皇祖母命薨。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九月癸巳《十七》◆癸巳。詔土師娑婆連猪手。視皇祖母命喪。天皇自皇祖母命臥病。及至發喪。不避床側視養無倦。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九月乙未《十九》◆乙未。葬皇祖母命于檀弓崗。▼是日。大雨而雹。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九月丙午《卅》◆丙午。罷造皇祖母命墓役。仍賜臣連。伴造帛布各有差。
●24皇極天皇二年(643)九月是月◆是月。茨田池水漸變成白色。亦無臭氣。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十月己酉《三》◆冬十月丁未朔己酉。饗賜群臣伴造於朝堂庭。而議授位之事。遂詔國司如前所勅。更無改換。宜之厥任愼爾所治。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十月壬子《六》◆壬子。蘇我大臣蝦、縁病不朝。私授紫冠於子入鹿。擬大臣位。復呼其弟曰物部大臣。大臣之祖母物部弓削大連之妹。故因母財取威於世。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十月戊午《十二》◆戊午。蘇我臣入鹿獨謀將廢上宮王等而立古人大兄爲天皇。于時。有童謠曰。伊波能杯爾。古佐屡渠梅野倶。渠梅多爾母。多礙底騰衰■栖。歌麻之之能烏賦。〈蘇我臣入鹿深忌上宮王等威名振於天下獨謨僣立。〉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十月是月◆是月。茨田池水還清。
●24皇極天皇二年(643)十一月丙子朔◆十一月丙子朔。蘇我臣入鹿遣小徳巨勢徳太臣。大仁土師娑婆連。掩山背大兄王等於斑鳩。〈或本云。以巨勢徳太臣。倭馬飼首爲將軍。〉於是。奴三成與數十舎人出而拒戰。土師娑婆連中箭而死。軍衆恐退。軍中之人相謂之曰。一人當千謂三成歟。山背大兄仍取馬骨投置内寢。遂率其妃并子弟等。得間逃出。隱膽駒山。三輪文屋君。舎人田目連及其女菟田諸石。伊勢阿部堅經從焉。巨勢徳太臣等燒斑鳩宮。灰中見骨。誤謂王死。解圍退去。』由是山背大兄王等。四五日間淹留於山。不得喫飮。三輪文屋君進而勸曰。請移向於深草屯倉。從茲乘馬。詣東國以乳部爲本。興師還戰。其勝必矣。山背大兄王等對曰。如卿所■。其勝必然。但吾情冀十年不役百姓。以一身之故豈煩勞萬民。又於後世不欲民言由吾之故喪己父母。豈其戰勝之後。方言丈夫哉。夫損身固國。不亦丈夫者歟。有人遥見上宮王等於山中。還■蘇我臣入鹿。入鹿聞而大懼。速發軍旅。述王所在於高向臣國押曰。速可向山求捉彼王。國押報曰。僕守天皇宮不敢出外。入鹿即將自徃。于時古人大兄皇子喘息而來問。向何處。入鹿具説所由。古人皇子曰。鼠伏穴而生。失穴而死。入鹿由是止行。遣軍將等求於膽駒。竟不能覓。』於是山背大兄王等自山還入斑鳩寺。軍將等即以兵圍寺。於是山背大兄王使三輪文屋君謂軍將等曰。吾起兵伐入鹿者。其勝定之。然由一身之故不欲傷殘百姓。是以吾之一身賜於入鹿。終與子弟妃妾一時自經倶死也。于時五色幡蓋。種種伎樂。照灼於空臨垂於寺。衆人仰觀稱嘆。遂指示於入鹿。其幡蓋等變爲黒雲。由是入鹿不能得見。』蘇我大臣蝦夷聞山背大兄王等惣被亡於入鹿。而嗔罵曰。噫入鹿極甚愚癡。專行暴惡。爾之身命不亦殆乎。』時人説前謠之應曰。以伊波能杯爾而喩上宮。以古佐屡而喩林臣。〈林臣入鹿也。〉以渠梅野倶而喩燒上宮。以渠梅施爾母陀礙底騰褒衰羅栖柯麻之之能鳴膩而喩山背王之頭髮班雜毛似山羊。又曰。棄捨其宮匿深山相也。
☆24皇極天皇二年(643)是歳◆是歳。百濟太子餘豐以密蜂房四枚放養於三輪山。而終不蕃息。
★24皇極天皇三年(644)正月乙亥朔◆三年春正月乙亥朔。以中臣鎌子連拜神祗伯。再三固辭不就。稱疾退居三嶋。』于時輕皇子患脚不朝。中臣鎌子連曾善於輕皇子。故詣彼宮而將侍宿。輕皇子深識中臣鎌子連之意氣高逸容止難犯。乃使寵妃阿倍氏淨掃別殿高鋪新蓐。靡不具給。敬重特異。中臣鎌子連便感所遇。而語舎人曰。殊奉恩澤。過前所望。誰能不使王天下耶。〈謂宛舎人爲駈使也。〉舎人便以所語陳於皇子。皇子大悦。』中臣鎌子連爲人忠正。有匡濟心。乃憤蘇我臣入鹿失君臣長幼之序。侠■■社稷之權。歴試接於王宗之中。而求可立功名哲主。便附心於中大兄。疏然未獲展其幽抱。偶預中大兄於法興寺槻樹之下打鞠之侶。而候皮鞋隨鞠脱落。取置掌中。前跪恭奉。中大兄對跪敬執。自茲相善倶述所懷。既無所匿。後恐他嫌頻接。而倶手把黄卷。自學周孔之教於南淵先生所。遂於路上徃還之間。並肩潜圖。無不相協。』於是。中臣鎌子連議曰。謀大事者不如有輔。請納蘇我倉山田麻呂長女。爲妃而成婚姻之眤。然後陳説欲與計事。成功之路莫近於。中大兄聞而大悦。曲從所議。中臣鎌子連即自徃媒要訖。而長女所期之夜被倫於族。〈族。謂身狹臣也。〉由是倉山田臣憂惶。仰臥不知所爲。少女恠父憂色就而問曰。憂悔何也。父陳其由。少女曰。願勿爲憂。以我奉進亦復不晩。父便大悦。遂進其女。奉以赤心。更無所忌。中臣鎌子連擧佐伯連子麻呂。葛木稚犬養連網田於中大兄曰。云々。
●24皇極天皇三年(644)三月◆三月。休留〈休留。茅鴟也。〉産子於豐浦大臣大津宅倉。』倭國言。頃者菟田郡人押坂直〈闕名。〉將一童子欣遊雪上。登菟田山。便見紫菌挺雪而生。高六寸餘。滿四町許。乃使童子採取還示隣家。總言不知。且疑毒物。於是押坂直與童子煮而食之。太有氣味。明日。徃見都不在焉。押坂直與童子由喫菌羹。無病而壽。或人云。盖俗不知芝草。而妄言菌耶。
●24皇極天皇三年(644)六月癸卯朔◆夏六月癸卯朔。大伴馬飼連獻百合華。其莖長八尺。其本異而末連。
▲24皇極天皇三年(644)六月乙巳《三》◆乙巳。志紀上郡言。有人。於三輪山見猿晝睡。竊執其臂不害其身。猿猶合眼歌曰。武舸都烏爾。陀底屡制羅我。爾古禰擧曾。倭我底鳴勝羅毎。施我佐基泥。佐基泥曾母野。倭我底勝羅須謀野。其人驚怪猿歌。放捨而去。此是經歴數年。上宮王等爲蘇我鞍作圍於膽駒山之兆也。
▲24皇極天皇三年(644)六月戊申《六》◆戊申。於劔池蓮中有一莖二萼者。豐浦大臣妄推曰。是蘇我臣將榮之瑞也。即以金墨書而獻大法興寺丈六佛。
◎24皇極天皇三年(644)六月是月◆是月。國内巫覡等折取枝葉懸掛木緜。伺大臣度橋之時爭陳神語入微之説。其巫甚多不可具聽。老人等曰。移風之兆也。于時有謠歌三首。其一曰。波波魯魯爾渠曾枳擧喩屡。之麻能野父播羅。其二曰。烏智可施能。阿婆努能枳枳始騰余謀作儒。倭例播禰始柯騰。比騰曾騰余謀須。其三曰。烏麼野始爾。倭例烏比岐例底。制始比騰能。於謀提母始羅孺。伊弊母始羅孺母也。
●24皇極天皇三年(644)七月◆秋七月。東國不盡河邊人大生部多。勸祭虫於村里之人曰。此者常世神也。祭此神者。到富與壽。巫覡等遂詐託於神語曰。祭常世神者。貧人到富。老人還少。由是加勸捨民家財寶陳酒陳菜六畜於路側。而使呼曰。新富入來。都鄙之人取常世虫置於清座。歌舞求福。棄捨珍財。都無所益損費極甚。於是。葛野秦造河勝惡民所惑。打大生部多。其巫覡等恐休其勸祭。時人便作歌曰。禹都麻佐波。柯微騰母柯微騰。枳擧曳倶屡。騰擧預能柯微乎。宇智岐多麻須母。此虫者常生於橘樹或生於曼椒。〈曼椒。此云衰曾紀。〉其長四寸餘。其大如頭指許。其色緑而有黒點。其貌全似養蠶。
●24皇極天皇三年(644)十一月◆冬十一月。蘇我大臣蝦夷・兒入鹿臣雙起家於甘梼岡。稱大臣家曰宮門。入鹿家曰谷宮門。〈谷。此云波佐麻。〉稱男女曰王子。家外作城柵。門傍作兵庫。毎門置盛水舟一。木鈎數十以備火災。恒使力人持兵守家。大臣使長直於大丹穗山造桙削寺。更起家於畝傍山東。穿池爲城。起庫儲箭。恒將五十兵士続身出入。名健人曰東方■從者。氏氏人等入侍其門。名曰祖子孺者。漢直等全侍二門。
★24皇極天皇四年(645)正月◆四年春正月。或於阜嶺。或於河邊。或於宮寺之間。遥見有物而聽猿吟。或一十許。或廿許。就而視之。物便不見。尚聞鳴嘯之響。不能獲覩其身。〈舊本云。是歳移京於難波。而板蓋宮爲墟之兆也。〉時人曰。此是伊勢大神之使也。
●24皇極天皇四年(645)四月戊戌朔◆夏四月戊戌朔。高麗學問僧等言。同學鞍作得志。以虎爲友。學取其術。或使枯山變爲青山。或使黄地變爲白水。種々奇術不可殫究。又虎授其針曰。愼矣愼矣。勿令人知。以此治之病無不愈。果如所言。治無不差。得志恒以其針隱置柱中。於後虎折其柱取針走去。高麗國知得志欲歸之意。與毒殺之。
●24皇極天皇四年(645)六月甲辰《八》◆六月丁酉朔甲辰。中大兄密謂倉山田麻呂臣曰。三韓進調之日。必將使卿讀唱其表。遂陳欲斬入鹿之謀。麻呂臣奉許焉。
▲24皇極天皇四年(645)六月戊申《十二》◆戊申。天皇御大極殿古人大兄侍焉。中臣鎌子連知蘇我入鹿臣爲人多疑。畫夜持劔。而教俳優方便令解。入鹿臣咲而解釼入侍于座。倉山田麻呂臣進而讀唱三韓表文。於是。中大兄戒衞門府。一時倶■十二通門勿使徃來。召聚衞門府於一所。將給祿。時中大兄即自執長槍隱於殿側。中臣鎌子連等持弓矢而爲助衞。使海犬養連勝麻呂授箱中兩劔於佐伯連子麻呂與葛城稚犬養連網田曰。努力努力急須應斬。子麻呂等。以水送飯。恐而反吐。中臣鎌子連嘖而使勵。倉山田麻呂臣恐唱表文將盡而子麻呂等不來。流汗沃身。亂聲動手。鞍作臣恠而問曰。何故掉戰。山田麻呂對曰。恐近天皇。不覺流汗。中大兄見子麻呂等畏入鹿威便旋不進曰。咄嗟。即共子麻呂等出其不意。以劔傷割入鹿頭肩。入鹿驚起。子麻呂運手揮釼傷其一脚。入鹿轉就御座叩頭曰。當居嗣位天之子也。臣不知罪。乞垂審察。天皇大驚詔中大兄曰。不知所作。有何事耶。中大兄伏地奏曰。鞍作盡滅天宗。將傾日位。豈以天孫代鞍作耶。〈蘇我臣入鹿更名鞍作。〉天皇即起入於殿中。佐伯連子麻呂。稚犬養連網田斬入鹿臣。是日雨下潦水溢庭。以席障子覆鞍作屍。古人大兄見走入私宮。謂於人曰。韓人殺鞍作臣。〈謂因韓政而誅〉吾心痛矣。即入臥内杜門不出。中大兄即入法興寺爲城而備。凡諸皇子。諸王。諸卿大夫。臣連。伴造。國造。悉皆随侍。使人賜鞍作臣屍於大臣蝦夷。於是。漢直等聚眷屬、■甲持兵。將助大臣處設軍陣。中大兄使將軍巨勢徳陀臣。以天地開闢君臣始有説於賊黨令知所赴。於是。高向臣國押謂漢直等曰。吾等由君大郎應當被戮。大臣亦於今日明日。立俟其誅决矣。然則爲誰空戰盡被刑乎。言畢解劔。投弓捨此而去。賊徒亦随散走。
▲24皇極天皇四年(645)六月己酉《十三》◆蘇我臣蝦夷等臨誅。悉燒天皇記。國記。珍寶。船史惠尺即疾取所燒國記而奉献中大兄。▼是日。蘇我臣蝦夷及鞍作屍許葬於墓。復許哭泣。』於是。或人説第一謠歌曰。其歌所謂。波魯波魯爾。渠騰曾枳擧喩屡。之麻能野父播羅。此即宮殿接起於嶋大臣家。而中大兄與中臣鎌子連。密圖大義謀戮入鹿之兆也。説第二謠歌曰。其歌所謂。烏智可施能。阿婆努能枳枳始。騰余謀佐儒。倭例播禰始柯騰。比騰會騰余謀須。此即上宮王等性順都無有罪。而爲入鹿見害。雖不自報。天使人誅之兆也。説第三謠歌曰。其歌所謂。烏縻野始爾。倭例烏比岐以例底。制始比騰能。於謀提母始羅孺。伊弊母始羅孺母也。此即入鹿臣忽於宮中爲佐伯連子麻呂。稚犬養連網田所斬之兆也。
▲24皇極天皇四年(645)六月庚戌《十四》◆庚戌。譲位於輕皇子。立中大兄爲皇太子。

◇25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廿五 天萬豐日天皇 孝徳天皇
※25孝徳天皇即位前紀◆天萬豊日天皇。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同母弟也。尊佛法輕神道。〈■生國魂社樹之類是也。〉爲人柔仁好儒。不擇貴賎。頻降恩勅。
★25孝徳天皇即位前紀皇極天皇四年(645)六月庚戌《十四》◆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六月庚戌。《十四》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思欲傅位於中大兄。而詔曰。云々。中大兄退語於中臣鎌子連。中臣鎌子連議曰。古人大兄。殿下之兄也。輕皇子。殿下之舅也。方今古人大兄在。而殿下陟天皇位。便違人弟恭遜之心。且立舅以答民望。不亦可乎。於是。中大兄深嘉厥議。密以奏聞。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授璽綬禪位。策曰。咨。爾輕皇子。云々。輕皇子再三固辭。轉譲於古人大兄〈更名古人大市皇子。〉曰。大兄命。是昔天皇所生。而又年長。以斯二理可居天位。』於是。古人大兄避座逡巡拱手辭曰。奉順天皇聖旨。何勞推譲於臣。臣願出家入于吉野。勤修佛道奉祐天皇。辭訖。解所佩刀投擲於地。亦命帳内皆令解刀。即自詣於法興寺佛殿與塔間。剔除髯髮。披著袈裟。』由是。輕皇子不得固辭升壇即祚。于時。大伴長徳〈字馬飼。〉連帶金靭立於壇右。犬上建部君帶金靭立於壇左。百官臣連。國造。伴造百八十部羅列匝拜。▼是日。奉號於豐財天皇曰皇祖母尊。以中大兄爲皇太子。以阿倍内麻呂臣爲左大臣。蘇我倉山田石川麻呂臣爲右大臣。以大錦冠授中臣鎌子連爲内臣。増封若于戸云云。中臣鎌子連。懷至忠之誠。據宰臣之勢。處官司之上。故進退廢置。計從事立云々。』以沙門旻法師。高向史玄理爲國博士。
▲25孝徳天皇即位前紀皇極天皇四年(645)六月辛亥《十五》◆辛亥。以金策賜阿倍倉梯麻呂大臣與蘇我山田石川麻呂大臣。〈或本云。賜練金。〉
▲25孝徳天皇即位前紀皇極天皇四年(645)六月乙卯《十九》◆乙卯。天皇。皇祖母尊。皇太子。於大槻樹之下。召集羣臣盟曰。〈告天神地祇曰。天覆地載。帝道唯一。而末代澆薄。君臣失序。皇天假手於我。誅殄暴逆。今共瀝心血。而自今以後。君無二政。臣無貳朝。若貳此盟。天災地妖。鬼誅人伐。皎如日月也。〈改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爲大化元年。
★25大化元年(645)七月戊辰《二》◆大化元年秋七月丁卯朔戊辰。立息長足日廣額天皇女間人皇女爲皇后。立二妃。元妃阿倍倉梯麻呂大臣女曰小足媛。生有間皇子。次妃蘇我山田石川麻呂大臣女曰乳娘。
▲25大化元年(645)七月丙子《十》◆丙子。高麗。百濟。新羅。並遣使進調。百濟調使兼領任調那使。進任那調。唯百濟大使佐平縁福遇病。留津館而不入於京。巨勢徳大臣。詔於高麗使曰。明神御宇日本天皇詔旨。天皇所遣之使。與高麗神子奉遣之使。既往短而將來長。是故可以温和之心相繼往來而已。又詔於百濟使曰。明神御宇日本天皇詔旨。始我遠皇祖之世。以百濟國爲内官家。譬如三絞之綱。中間以任那國屬賜百濟。後遣三輪栗隈君東人觀察任那國堺。是故百濟王隨勅悉示其堺。而調有闕。由是却還其調。任那所出物者。天皇之所明覽。夫自今以後。可具題國與所出調。汝佐平等。不易面來。早須明報。今重遣三輪君東入。馬飼造。〈闕名。〉又勅。可送遣鬼部率意斯妻子等。
▲25大化元年(645)七月戊寅《十二》◆戊寅。天皇詔阿倍倉梯萬侶大臣。蘇我石川萬侶大臣曰。當■
遵上古聖王之■跡而治天下。復當有信可治天下。
▲25大化元年(645)七月己卯《十三》◆己卯。天皇詔阿倍倉梯麻呂大臣。蘇我石川萬侶大臣曰。可歴問大夫與百伴造等。以悦使民之路。
▲25大化元年(645)七月庚辰《十四》◆庚辰。蘇我石川麻呂大臣奏曰。先以祭鎭神祗。然後應議政事。▼是日。遣倭漢直比羅夫於尾張國。忌部首子麻呂於美濃國。課供神之幣。
●25大化元年(645)八月庚子《五》◆八月丙申朔庚子。拜東國等國司。仍詔國司等曰。隨天神之所奉寄。方今始將修萬國。凡國家所有公民。大小所領人衆。汝等之任。皆作戸籍。及校田畝。其薗池水陸之利。與百姓倶。又國司等在國不得判罪。不得取他貨賂令致民於貧苦。上京之時。不得多從百姓於己。唯得使從國造。郡領。但以公事往來之時。得騎部内之馬。得騎部内之飯。介以上奉法。必須衰賞。違法當降爵位。判官以下。取他貨賂。二倍徴之。遂以輕重科罪。其長官從者九人。次官從者七人。主典從者五人。若違限外將者。主與所從之人。並當科罪。若有求名之人。元非國造。伴造。縣稻置而輙詐訴言。自我祖時。領此官家。治是郡縣。汝等國司。不得隨詐便牒於朝。審得實状而後可申。又於閑曠之所。起造兵庫。收聚國郡刀甲弓矢。邊國近與蝦夷接境處者。可盡數集其兵而猶假授本主。其於倭國六縣被遣使者。宜造戸籍并校田畝。〈謂検覈墾田。頃畝及民戸口年紀。〉汝等國司。可明聽退。即賜帛布各有差。是日。設鍾匱於朝而詔曰。若憂訴之人。有伴造者。其伴造先勘當而奏。有尊長者。某尊長先勘當而奏。若其伴造。尊長。不審所訴。收牒納匱。以其罪々之。其收牒者。昧旦執牒奏於内裏。朕題年月便示羣卿。或懈怠不理。或阿黨有曲。訴者可以撞鍾。由是縣鍾置匱於朝。天下之民咸知朕意。又男女之法者。良男良女共所生子配其父。若良男娶婢所生子配其母。若良女嫁奴所生子配其父。若兩家奴婢所生子配其母。若寺家仕丁之子者。如良人法。若別入奴婢法。如奴婢法。今克見人爲制之始。
▲25大化元年(645)八月癸卯《八》◆癸卯。遣使於大寺喚聚僧尼而詔曰。於磯城嶋宮御宇天皇十三年中。百濟明王奉傅佛法於我大倭。是時。羣臣倶不欲傳。而蘇我稻目宿禰獨信其法。天皇乃詔稻目宿禰使奉其法。於譯語田宮御宇天皇之世。蘇我馬子宿禰追遵考父之風。猶重能仁世之教。而餘臣不信。此典幾亡。天皇詔馬子宿禰而使奉其法。於小墾田宮御宇之世。馬子宿禰奉爲天皇造丈六繍像。丈六銅像。顯揚佛教恭敬僧尼。朕更復思崇正教光啓大猷。故以沙門狛大法師福亮。惠雲。常安。靈雲。惠至。寺主僧旻。道登。惠隣。而爲十師。別以惠妙法師爲百濟寺々主。此十師等宜能教導衆僧。修行釋教要使如法。凡自天皇至于伴造所造之寺。不能營者。朕皆助作。令拜寺司等興寺主。巡行諸寺。驗僧尼。奴婢。田畝之實。而盡顯奏。即以來目臣。〈闕名。〉三輪色夫君。額田部連甥爲法頭。
●25大化元年(645)九月丙寅朔◆九月丙寅朔。遣使者於諸國治兵。〈或本云。從六月至于九月。遣使者於四方國。集種種兵器。〉
▲25大化元年(645)九月戊辰《三》◆戊辰。古人皇子。與蘇我田口臣川掘。物部朴井連椎子。吉備笠臣垂。倭漢文直麻呂。朴市秦造田來津謀反。〈或本云。古人大兄。或本云。古人大兄。此皇子入吉野山。故或云吉野太子。垂。此云之娜屡。〉
▲25大化元年(645)九月丁丑《十二》◆丁丑。吉備笠臣垂自首於大兄曰。吉野古人皇子。與蘇我田口臣川掘等謀反。臣預其徒。〈或本云。吉備笠臣垂言於阿倍大臣與蘇我大臣曰。臣預於吉野皇子謀反之徒。故今自首也。〉中大兄即使菟田朴室古。高麗宮知。將兵若干討古人大市皇子等。〈或本云。十一月甲午卅日。中大兄使阿倍渠會倍臣。佐伯部子麻呂二人。將兵卅人攻古人大兄斬古人大兄與子。其妃妾自經死。或本云。十一月。吉野大兄王謀反。事覺伏誅也。〉
▲25大化元年(645)九月甲申《十九》◆甲申。遣使者於諸國。録民元數。仍詔曰。自古以降。毎天皇時。置標代民。垂名於後。其臣連等。伴造。國造各置己民。恣情駈使。又株國縣山海林野池田。以爲己財。爭戰不已。或者■并數萬頃田。或者全無容針少地。及進調賦時。其臣連。伴造等先自收斂。然後分進。修治宮殿。築造園陵。各率己民隨事而作。易曰。損上益下。節以制度。不傷財害民。方今百姓猶乏。而有勢者分株水陸以爲私地。賣與百姓。年索其價。從今以後不得賣地。勿妄作主、兼并劣弱。百姓大悦。
●25大化元年(645)十二月癸卯《九》◆冬十二月乙未朔癸卯。天皇遷都難波長柄豐碕。老人等相謂之曰。自春至夏鼠向難波。遷都之兆也。
▲25大化元年(645)十二月戊午《廿四》◆戊午。越國言。海畔枯査向東移去。沙上有跡。如耕田状。☆是年也太歳乙巳。
★25大化二年(646)正月甲子朔◆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賀正禮畢。即宣改新之詔曰。其一曰。罷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處々屯倉及別臣連。伴造。國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處處田庄。仍賜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賜官人。百姓有差。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盡其治則民頼之。故重其祿所以爲民也。』其二曰。初修京師。置畿内國司。郡司。關塞。斥候。防人。騨馬。傳馬。及造鈴契。定山河。凡京毎坊置長一人。四坊置令一人。掌按検戸口督察奸非。其坊令取坊内明廉強直堪時務者死。里坊長並取里坊百姓清正強■者充。若當里坊無人。聽於比里坊簡用。凡畿内東自名墾横河以來。南自紀伊兄山以來。〈兄。此云制。〉西自赤石櫛淵以來。北自近江狹々波合坂山以來。爲畿内國。凡郡以四十里爲大郡。三十里以下四里以上爲中郡。三里爲小郡。其郡司並取國造性識清廉堪時務者爲大領少領。強■聰敏工書算者爲主政主帳。凡給驛馬。傅馬。皆依鈴傅苻剋數。凡諸國及關給鈴契。並長官執。無次官執。』其三曰。初造戸籍。計帳。班田收授之法。凡五十戸爲里。毎里置長一人。掌按検戸口。課殖農桑禁察非違。催駈賦役。若山谷阻險。地遠人稀之處。隨便量置。凡田長卅歩。廣十二歩爲段。爲段。十段爲町。段租稻二束二把。町租稻廿二束。』其四曰。罷舊賦役而行田之調。凡絹■絲緜並隨郷土所出。田一町絹一丈。四町成疋。長四丈。廣二尺半。■二丈。二町成疋。長廣同絹。布四丈。長廣同絹■。一町成端。〈絲綿■屯諸處不見。〉別收戸別之調。一戸貲布一丈二尺。凡調副物鹽贄。亦随郷土所出。凡官馬者。中馬毎一百戸輸一疋。若細馬毎二百戸輸一疋。其買馬直者。一戸布一丈二尺。凡兵者。人身輸刀甲弓矢幡鼓。凡仕丁者。改舊毎卅戸一人〈以一人充廝也。〉而毎五十戸一人〈以一人充廝。〉以死諸司。以五十戸死仕丁一人之粮。一戸庸布一丈二尺。庸米五斗。凡釆女者。貢郡少領以上姉妹及子女形容端正者〈從丁一人。從女二人。〉以一百戸充釆女一人粮。庸布。庸米皆准仕丁。
◎25大化二年(646)正月是月◆是月。天皇御子代離宮。遣使者。詔郡國修營兵庫』蝦夷親附。〈或本云。壞難波狹屋部邑子代屯倉而起行宮。〉
●25大化二年(646)二月戊申《十五》◆二月甲午朔戊申。天皇幸宮東門。使蘇我右大臣詔曰。明神御宇日本倭根子天皇詔於集侍卿等。臣連。國造。伴造及諸百姓。朕聞。明哲之御民者。懸鍾於門而觀百姓之憂。作屋於衢而聽路行之謗。雖芻蕘之説親問爲師。由是。朕前下詔曰。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道而來諌者也。皆所以廣詢于下也。管子曰。黄帝立明堂之議者。上觀於賢也。尭有衢室之問者。下聽於民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禹立建鼓朝而備訊望也。湯有總術之廷。以觀民非也。武王有靈臺之囿。而賢者進也。此故聖帝明王所以有而勿失得而勿亡也。所以懸鍾設匱。拜收表人。使憂諌人納表于匱。詔收表人毎旦奏請。朕得奏請。仍又示羣卿。便使勘當。庶無留滯。如群卿等或懈怠不懃。或阿黨比周。朕復不肯聽諌。憂訴之人。當可撞鍾。詔已如此。既而有民明直心、懷國土之風。切諌陳疏納於設匱。故今顯示集在黎民。其表稱。縁奉國政到於京民。官官留使於雜役云々。朕猶以之傷惻。民豈復思至此。然遷都未久。還似于賓。由是不得不使而強役之。毎念於斯。未甞安寢。朕觀此表。嘉歎難休。故隨所諌之言。罷處々之雜役。昔詔曰。諌者題名。而不隨詔。今者自非求利而將助國。不言題。不。諌朕癈忘。又詔。集在國民所訴多在。今將解理。諦聽所宣。其欲决疑。入京朝集者。且莫退散聚侍於朝。』高麗。百濟。任那。新羅並遣使貢獻調賦。
▲25大化二年(646)二月乙卯《廿二》◆乙卯。天皇還自子代離宮。
●25大化二年(646)三月甲子《二》◆三月癸亥朔甲子。詔東國々司等曰。集侍羣卿大夫。及臣連。國造。伴造。并諸百姓等。咸可聽之。夫君於天地之間。而宰萬民者。不可獨制。要須臣翼。由是代々之我皇祖等。卿祖考倶治。朕復思欲蒙神護力共卿等治。故前以良家大夫使治東方八道。既而國司之任。六人奉法。二人違令。毀譽各聞。朕便美厥奉法。疾斯違令。凡將治者。若君如臣。先當正己而後正他。如不自正。何能正人。是以不自正者。不擇君臣。乃可受殃。豈不愼矣。汝率而正。孰敢不正。今隨前勅而處斷之。
▲25大化二年(646)三月辛巳《十九》◆辛巳。詔東國朝集使等曰。集侍群卿大夫。及國造。伴造。并諸百姓等。咸可聽之。以去年八月朕親誨曰。莫因官勢取公私物。可喫部内之食。可騎部内之馬。若違所誨。次官以上降其爵位。主典以下。决其笞杖。入己物者。倍而徴之。詔既若斯。今問朝集使及諸國造等。國司至任奉所誨不。於是。朝集使等具陳其状。穗積臣咋所犯者。於百姓中毎戸求索仍悔還物。而不盡與。其介富制臣。〈闕名。〉巨勢臣紫檀二人之過者。不正其上云々。凡以下官人咸有過也。其臣勢徳彌臣所犯者。於百姓中毎戸求索。乃悔還物。而不盡與。復取田部之馬。其介朴井連。押坂連。〈並闕名。〉二人者。不正其上所失。而飜共求己利。復取國造之馬。臺直須彌。初雖諌上。而遂倶濁。凡以下官人咸有過也。其紀麻利耆■臣所犯者。使人於朝倉君。井上君。二人之所。而爲牽來其馬視之。復使朝倉君作刀。復得朝倉君之弓布。復以國造所送兵代之物不明還主。妄傳國造。復於所任之國被他偸刀。復於倭國被他偸刀。是其紀臣。其介三輪君大口。河邊臣百依等過也。其以下官人河邊臣磯泊。丹比深目。百舌鳥長兄。葛城福草。難波癬龜。〈癬龜。此云倶毘柯梅。〉犬養五十君。伊岐史麻呂。丹比大眼。凡是八人等。咸有過也。其阿曇連〈闕名。〉所犯者。和徳史有所患。時言於國造使送官物。復取湯部之馬。其介膳部臣百依所犯者。草代之物收置於家。復取國造之馬而換他馬來。河邊臣磐管。湯麻呂。兄弟二人。亦有過也。大市連〈闕名。〉所犯者。違於前詔。前詔曰。國司等莫於任所自斷民之所訴。輙違斯詔自判菟砺人之所訴及中臣徳奴事。中臣徳亦是同罪也。涯田臣〈闕名。〉之過者。在於倭國被偸官刀。是不謹也。小緑臣。丹波臣。〈並闕名。〉是拙而無犯。忌部木菓。中臣連正月。二人亦有過也。羽田臣。田口臣。二人。〈闕名。〉並無過也。平羣臣〈闕名。〉所犯者。三國人所訴有而未問。以此觀之。紀麻利耆■臣。巨勢徳禰臣。穗積咋臣。汝等三人所怠拙也。念斯違詔。豈不勞情。夫爲君臣以牧民者。自率而正。孰敢不直。若君或臣。不正心者。當受其罪。追悔何及。是以。凡諸國司。隨過輕重。考而罰之。又諸國造違詔送財於己國司。遂倶求利。恒懷穢惡。不可不治。念雖若是。始處新宮。將幣諸神。屬乎今歳。又於農月不合使民。縁造新宮。固不獲已。深感二途大赦天下自今以後。國司。郡司。勉之勗之。勿爲放逸。宜遣使者諸國流人及獄中囚一皆放捨。別鹽屋■魚〈■魚。〈此云擧能之盧。〉神社福草。朝倉君。椀子連。三河大伴直。蘆尾直。〈四人並闕名。〉此六人奉順天皇。朕深讃美厥心。』宜罷官司處々屯田及吉備嶋皇祖母處々貸稻。以其屯田班賜群臣及伴造等。又於脱籍寺入田與山。
▲25大化二年(646)三月壬午《廿》◆壬午。皇太子使使奏請曰。昔在天皇等世。混齊天下而治。及逮于今。分離失業。〈謂國業也。〉屬天皇我皇可牧萬民之運。天人合應。厥政惟新。是故慶之尊之。頂戴伏奏。現爲明神御八嶋國天皇問於臣曰。其群臣連及伴造。國造所有昔在天皇曰所置子代入部。皇子等私有御名入部。皇祖大兄御名部入部。〈謂彦人大兄也。〉及其屯倉。猶如古代而置以不。臣即恭承所詔。奉答而曰。天無雙日。國無二王。是故兼并天下。可使萬民。唯天皇耳。別以入部及所封民簡死仕丁。從前處分。自餘以外。恐私駈役。故獻入部五百廿四口。屯倉一百八十一所。
▲25大化二年(646)三月甲申《廿二》◆甲申。詔曰。朕聞。西土之君戒其民曰。古之葬者。因高爲墓。不封不樹。棺槨足以朽骨。衣衿足以朽完而已。故吾營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後不知其所。無藏金銀銅。一以以瓦器合古塗車蒭靈之義。棺漆際會。奠三過飯。含無以珠玉無。施珠襦玉■。諸愚俗所爲也。又曰。夫葬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見也。迺者我民貧絶。專由營墓。爰陳其制尊卑使別。夫王以上之墓者。其内長九尺。濶五尺。其外域方九尋。高五尋役一千人。七日使訖。其葬時帷帳等用白布。有轜車。上臣之墓者。其内長濶及高皆准於上。其外域方七等尋。高三尋。役五百人。五日使訖。其葬時帷帳等用白布。擔而行之。〈盖此以肩擔與而送之乎。〉下臣之墓者。其内長濶及高皆准於上。其外域方五尋。高二尋半。役二百五十人。三日使訖。其葬時帷帳等用白布。亦准於上。大仁。小仁之墓者。其内長九九尺。高濶各四尺。不封使平。役一百人。一日使訖。大禮以下小智以上之墓者。皆准大仁。役五十人。一日使訖。凡王以下小智以上之墓者。宜用小石。其帷帳等宜用白布。庶民亡時收埋於地。其帷帳等可用麁布。一日莫停。凡王以下及至庶民不得營殯。凡自畿内及諸國等。宜定一所。而使收埋不得汚穢散埋處處。凡人死亡之時。若經自殉。或絞人殉。及強殉亡人之馬。或爲亡人藏寶於墓或爲亡人斷髮刺股而誄。如此舊俗一皆悉斷。〈或本云。無藏金銀錦綾五綵。又曰。凡自諸臣及至于民不得用金銀。〉縱有違詔犯所禁者。必罪其族。復有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都無正語正見巧詐者多。』復有奴婢欺主貧困。自託勢家求活。勢家仍強留買不送本主者多。復有妻妾爲夫被放之曰。經年之後。適他恒理。而此前夫。三四年後。貪求後夫財物。爲己利者甚衆。復有恃勢之男浪要他女。而未納際。女自適入。其浪要者嗔求兩家財物。爲己利者甚衆。復有亡夫之婦。若經十年及廿年。適人爲婦。并未嫁之女。始適人時。於是妬斯夫婦使祓除多。復有爲妻被嫌離者。特由慙愧所惱。強爲事瑕之婢。〈事瑕。此云居騰作柯。〉復有屡嫌己婦奸他。好向官司請决。假使得明三證而倶顯陳。然後可諮。■生浪訴。復有被役邊畔之民。事了還郷之日。忽然得疾臥死路頭。於是路頭之家。乃謂之曰。何故使人死余路。因留死者友伴。強使祓除。由是。兄雖臥死於路其弟不收者多。復有百姓溺死於河逢者。乃謂之曰。何故於我使遇溺人。因留溺者友伴強使祓除。由是。兄雖溺死於河。其弟不救者衆。復有被役之民。路頭炊飯。於是路頭之家。乃謂之曰。何故任情炊飯余路。強使祓除。復有百姓就他借甑炊飯。其甑觸物而覆。於是。甑主乃使祓除。如是等類。愚俗所染。今悉除斷。勿使復爲。復有百姓。臨向京日。恐所乘馬疲痩不行。以布二尋。麻二束送參河。尾張兩國之人。雇令養飼。乃入于京。於還郷日送鍬一口。而參河人等不能養飼。翻令痩死。若是細馬即生貪愛。工作謾語。言被。偸失。若是牝馬孕於己家。便使秡除。遂奪其馬。飛聞若是。故今立制。凡養馬於路傍國者。將被雇人。審告村首。〈首長也。〉方授■物。其還不須臾報。如致疲損不合得物。縦違斯詔。將科重罪。罷市司。要路。津濟渡子之調賦給與田地。凡始畿内及四方國。當農作月早務營田不合使喫美物與酒。宜差清廉使者告於畿内。其四方諸國國造等。宜擇善使依詔催勤。
●25大化二年(646)八月癸酉《十四》◆秋八月庚申朔癸酉。詔曰。原夫。天地陰陽不使四時相亂。惟此天地生乎萬物。萬物之内。人是最靈。最靈之間。聖爲人主。是以聖主天皇。則天御寓。思人獲所。暫不廢胸。而始王之名名。臣連。伴造。國造。分其品部別彼名名。復以其民品部交雜使居國縣。遂使父子易姓。兄弟異宗。夫婦更互殊名。一家五分六割。由是爭競之訟盈國充朝。終不見治。相亂彌盛。粤以始於今之御寓天皇及臣連等。所有品部宜悉皆罷爲國家民。其假借王名爲伴造。其襲據祖名爲臣連。斯等深不悟情。忽聞若是所宣。當思。祖名所借名滅。由是。預宣。使聽知朕所懷。王者之兒相續御寓。信知時帝與祖皇名。不可見忘於世。而以王名輕掛川野呼名百姓。誠可畏焉。凡王者之號。將随日月遠流。祖子之名可共天地長往。如是思故宣之。始於祖子奉仕卿大夫。臣連。伴造。氏氏人等。〈或本云。名名王民。〉咸可聽聞。今以汝等使仕状者。改去舊職新設百官及著位階。以官位叙。今發遣國司并彼國造可以奉聞。去年付於朝集之政者。随前處分。以收數田。均給於民。勿生彼我。凡給田者。其百姓家近接於田。必先於近。如此奉宣。凡調賦者。可收男身之調。凡仕丁者。毎五十戸一人。宜觀國々■堺。或圖。持來奉示。國懸之名來時將定。國々可築堤地。可穿溝所。可墾田間。均給使造。當聞解此所宣。
●25大化二年(646)九月◆九月。遣小徳高向博士黒麻呂於新羅而使貢質。遂罷任那之調。〈黒麻呂更名玄理。〉
◎25大化二年(646)九月是月◆是月。天皇御蝦蟇行宮。〈或本云、離宮。〉
☆25大化二年(646)是歳◆是歳。越國之鼠。晝夜夜相連。向東移去。
★25大化三年(647)正月壬寅《十五》◆三年春正月戊子朔壬寅。射於朝庭。▼是日。高麗。新羅並遣使貢獻調賦。
●25大化三年(647)四月壬午《廿六》◆夏四月丁巳朔壬午。詔曰。惟神〈惟神者。謂随神道亦自有神道也。〉我子應治故寄。是以。與天地之初、君臨之國也。自始治國皇祖之時天下大同都無彼此者也。既而頃者。始於神名。天皇名々。或別爲臣連之氏。或別爲造等之色。由是率土民心。固執彼此。深生我汝各守名々。又拙弱臣連。伴造。國造。以彼爲姓神名王名。逐自心之所歸。妄付前前處處。〈前々猶謂人々也。〉爰以神名。王名爲人賂物之故。入他奴婢。穢汚清名。遂即民心不整。國政難治。是故。今者隨在天神。屬可治平之運。使悟斯等而治國治民。是先是後。今日明日。次而續詔。然素頼天皇聖化。而習舊俗之民。未詔之間。必當難待。故始於皇子。群臣。及諸百姓。將賜庸調。
☆25大化三年(647)是歳◆是歳。壞小郡而營宮。天皇處小郡宮而定禮法。其制曰。凡有位者。要於寅時。南門之外左右羅列。候日初出。就庭再拜。乃侍于廳。若晩參者。不得入侍。臨到午時聽鍾而罷。其撃鍾吏者垂赤巾於前。其鍾臺者起於中庭。』工人大山位倭漢直荒田井比羅夫。誤穿溝涜控引難波。而改穿疲勞百姓。爰有上疏切諌者。天皇詔曰。妄聽比羅夫所詐。而空穿涜。朕之過也。即日罷役。
●25大化三年(647)十月甲子《十一》◆冬十月甲寅朔甲子。天皇幸有間温湯。左右大臣。羣卿大夫從焉。
●25大化三年(647)十二月晦◆十二月晦。天皇還自温湯。而停武庫行宮〈武庫。地名也。〉▼是日。災皇太子宮。時人大驚恠。
☆25大化三年(647)是歳◆是歳。制七色一十三階之冠一曰。織冠。有大小二階。以織爲之。以繍裁冠之縁。服色並用深紫。二曰。繍冠。有大小二階。以繍爲之。其冠之縁。服色並同織冠。三曰。紫冠。有大小二階。以紫爲之。以織裁冠之縁。服色用淺紫。四曰。錦冠。有大小二階其大錦冠以大伯仙錦爲之。以織裁冠之縁。其小錦冠以小伯仙錦爲之。以大伯仙錦裁冠之縁。服色並用眞緋。五曰。青冠。以青絹爲之。有大小二階。其大青冠以大伯仙錦裁冠之縁。其小青冠以小伯仙錦裁冠之縁。服色並用紺。六曰。黒冠。有大小二階。其大黒冠以車形錦裁之縁。其小黒冠以菱形錦裁冠之縁。服色並用縁。七曰。建武。〈初位。又名立身。〉以黒絹爲之。以紺裁冠之縁。別有鐙冠。以黒絹爲之。其冠之背張漆羅以縁與鈿異高下。形似蝉。小錦冠以上之鈿雜金銀爲之。大小青冠之鈿以銀爲之。大小黒冠之鈿以銅爲之。建武之冠無鈿也。此冠者大會饗客。四月七月齋時所着焉。』新羅遣上臣大阿■金春秋等。送博士小徳高向黒麻呂。小山中中臣連押熊。來獻孔雀一隻。鸚鵡一隻。仍以春秋爲質。春秋美姿顏善談咲。』造渟足柵戸。老人等相謂之曰。數年鼠向東行此造柵之兆乎。
★25大化四年(648)二月四年春正月壬午朔。賀正焉。是夕。天皇幸于難波碕宮。
●25大化四年(648)二月壬子朔◆二月壬子朔。於三韓〈三韓、謂高麗・百濟・新羅〉遣學問僧。
▲25大化四年(648)二月己未。阿倍大臣請四衆於四天王寺。迎佛像四躯。使坐于塔内。造靈鷲山。累積鼓爲之。
●25大化四年(648)四月辛亥朔◆夏四月辛亥朔。罷古冠。左右大臣猶著古冠。
☆25大化四年(648)是歳◆是歳。新羅遣使貢調。』治磐舟柵以備蝦夷。遂選越與信濃之民。始置柵戸。
★25大化五年(649)正月丙午朔◆五年春正月丙午朔。賀正焉。
●25大化五年(649)二月◆二月。制冠十九階。一曰。大織。二曰。小織。三曰。大繍。四曰。小繍。五曰。大紫。六曰。小紫。七曰。大華上。八曰。大華下。九曰。小華上。十曰。小華下。十一曰。大山上。十二曰。大山下。十三曰。小山上。十四曰。小山下。十五曰。大乙上。十六曰。大乙下。十七曰。小乙上。十八曰。小乙下。十九曰。立身。
◎25大化五年(649)二月是月◆是月。詔博士高向玄理與釋僧旻。八省百官。
●25大化五年(649)三月辛酉《十七》◆三月乙巳朔辛酉。阿倍大臣薨。天皇幸朱雀門擧哀而慟。皇祖母尊。皇太子等。及諸公卿。悉隨哀哭。
▲25大化五年(649)三月戊辰《廿四》◆戊辰。蘇我臣日向。〈日向。字身刺。〉譖倉山田大臣於皇太子曰。僕之異母兄麻呂。伺皇太子遊於海濱而將害之。將反其不久。皇太子信之。天皇使大伴狛連。三國麻呂公。穗積噛臣於蘇我倉山田麻呂大臣所。而問反之虚實。大臣答曰。被問之報。僕面當陳天皇之所。天皇更遣三國麻呂公。穗積噛臣。審其反状。麻呂大臣亦如前答。天皇乃將興軍圍大臣宅。大臣乃將二子法師與赤狛。〈更名秦。〉自茅渟道逃向於倭國境。大臣長子興志先是在倭。〈謂在山田之家。〉營造其寺。今忽聞父逃來之事。迎於今來大槻近就前行入寺。願謂大臣曰。興志請自直進。逆拒來軍。大臣不許焉。是夜。興志意欲燒宮。猶聚士卒。〈宮謂小墾田宮。〉
▲25大化五年(649)三月己巳《廿五》◆己巳。大臣謂長子興志曰。汝愛身乎。興志對曰。不愛也。大臣仍陳説於山田寺衆僧及長子興志與數十人曰。夫爲人臣者。安構逆於君。何失孝於父。凡此伽藍者元非自身故造。奉爲天皇誓作。今我見譖身刺。而恐横誅。聊望黄泉尚懷忠退。所以來寺。使易終時。言畢開佛殿之戸仰而發誓曰。願我生々世々不怨君王。誓訖自經而死。妻子殉死者八。是日。以大伴狛連與蘇我日向臣。爲將領衆使追大臣。將軍大伴連等及到黒山。土師連身。釆女臣使主麻呂。從山田寺馳來告曰。蘇我大臣既與三男。一女倶自經死。由是將軍等從丹比坂歸。
▲25大化五年(649)三月庚午《廿六》◆庚午。山田大臣之妻子及隨身者。自經死者衆。穗積臣噛捉聚大臣伴黨田口臣筑紫等。著枷反縛。是夕。木臣麻呂。蘇我臣日向。穗積臣噛。以軍圍寺。喚物部二田造鹽。使斬大臣之頭。於是二田鹽仍拔大刀刺擧其完。叱咤啼叫而始斬之。
▲25大化五年(649)三月甲戌《卅》◆甲戌。坐蘇我山田大臣而被戮者。田口臣筑紫。耳梨道徳。高田醜〈此云之渠。〉雄。額田部湯坐連。〈闕名。〉秦吾寺等凡十四人。被絞者九人。被流者十五人。
◎25大化五年(649)三月是月◆是月。遣使者收山田大臣資財。資財之中。於好書上題皇太子書。於重寶上題皇太子物。使者還申所收之状皇太子始知大臣心猶貞淨。追生悔耻。哀歎難休。即拜日向臣於筑紫大宰帥。世人相謂之曰。是隱流乎。皇太子妃蘇我造媛聞父大臣爲鹽所斬。傷心痛■。惡聞鹽名。所以近侍於造媛者。諱稱鹽名改曰堅鹽。造媛遂因傷心而致死焉。皇太子聞造媛徂逝。愴然傷怛。哀泣極甚。於是野中川原史滿進而奉歌。歌曰。耶麻鵝播爾。烏志賦■都威底。陀虞毘預倶。陀虞陛屡伊慕乎。多例柯威爾鷄武。模騰渠等爾。婆那播左該騰摸。那爾騰柯母。于都倶之伊母我。磨陀左枳涅渠農。皇太子慨然頽歎褒美曰。善矣。悲矣。乃授御琴而使唱。賜絹四疋。布廿端。綿二■。
●25大化五年(649)四月甲午《廿》◆夏四月乙卯朔甲午。於小紫巨勢徳陀古臣授大紫爲左大臣。於小紫大伴長徳連。〈字馬飼。〉授大紫爲右大臣。
●25大化五年(649)五月癸卯朔◆五月癸卯朔。遣小華下三輪君色夫。大山上掃部連角麻呂等於新羅。
●25大化五年(649)是歳◆是歳。新羅王遣沙喙部沙■金多遂爲質。從者卅七人。〈僧一人。侍郎二人。丞一人。達官郎一人。中客五人。才伎十人。譯語一人。雜■人十六人。并卅七人也。〉
★25白雉元年(650)正月辛丑朔◆白雉元年春正月辛丑朔。車駕幸味經宮觀賀正禮。〈味經。此云阿膩賦。〉▼是日車駕還宮。
●25白雉元年(650)二月戊寅《九》◆二月庚午朔戊寅。穴戸國司草壁連醜經獻白雉曰。國造首之同族贄。正月九日於麻山獲焉。於是問諸百濟君。百濟君曰。後漢明帝永平十一年。白雉在所見焉云云。又問沙門等對曰。耳所未聞。目所未覩。宜赦天下使悦民心。道登法師曰。昔高麗欲營伽藍。無地不覧。便於一所白鹿徐行。遂於此地營造伽藍。名白鹿薗寺。住持佛法。又白雀見于一寺田庄。國人僉曰。休祥。又遣大唐使者。持死三足烏來。國人亦曰。休祥。斯等雖微。尚謂祥物。况復白雉。僧旻法師曰。此謂休祥。足爲希物。伏聞。王者旁流四表。則白雉見。又王者祭祀不相踰。宴食衣服有節則至。又王者清素則山出白雉。又王者仁聖則見。又周成王時。越裳氏來獻白雉曰。吾聞國之黄■曰。久矣無烈風淫雨。江海不波溢三年於茲矣。意中國有聖人乎。盍往朝之。故重三譯而至。又晉武帝咸寧元年。見松滋。是即休祥。可赦天下。是以白雉使放于園。
▲25白雉元年(650)二月甲申《十五》◆甲寅。朝庭隊仗如元會儀。左右大臣。百官人等。爲四列於紫門外。以粟田臣飯中等四人使執雉輿。而在前去。左右大臣乃率百官及百濟君豐璋。其弟塞城忠勝。高麗侍醫毛治。新羅侍學士等而至中庭。使三國公麻呂。猪名公高見。三輪君甕穗。紀臣乎麻呂岐太四人代執雉輿而進殿前。時左右大臣就執輿前頭。伊勢王。三國公麻呂。倉臣小屎。執輿後頭置於御座之前。天皇即召皇太子共執而觀。皇太子退而再拜。使巨勢大臣奉賀曰。公卿百官人等奉賀。陛下以清平之徳治天下之故。爰有白雉。自西方出。乃是陛下及至千秋萬歳。淨治四方大八嶋。公卿百官及諸百姓等。冀磬忠誠勤將事。奉賀訖再拜。詔曰。聖王出世治天下時。天則應之。示其祥瑞。曩者西土之君。周成王世與漢明帝時。白雉爰見。我日本國譽田天皇之世。白烏樔宮。大鷦鷯帝之時。龍馬西見。是以自古迄今。祥瑞時見。以應有徳。其類多矣。所謂鳳凰。騏■。白雉。白烏。若斯鳥獸及于草木有苻應者。皆是天地所生休祥。嘉瑞也。夫明聖之君獲斯祥瑞。適其宜也。朕惟虚薄。何以享斯。蓋此專由扶翼公卿。臣連。伴造。國造等。各盡丹誠奉遵制度之所致也。是故始於公卿及百官等。以清白意敬奉神祇。並受休祥。令榮天下。又詔曰。四方諸國郡等。由天委付之故。朕總臨而御寓。今我親神祖之所知。穴戸國中。有此嘉瑞。所以大赦天下。改元白雉。仍禁放鷹於穴戸境。賜公卿大夫以下至于令史各有差。於是褒美國司草壁連醜經授大山。并大給祿。復穴戸三年調役。
●25白雉元年(650)四月◆夏四月。新羅遣使貢調。〈或本云是天皇世。高麗。百濟。新羅三國。毎年遣使貢獻也。〉
●25白雉元年(650)十月◆冬十月。爲入宮地所壌丘墓及被遷人者。賜物各有差。即遣將作大匠荒田井直比羅夫立宮堺標。
◎25白雉元年(650)十月是月◆是月。始造丈六繍像侠侍八部等四十六像。
●25白雉元年(650)是歳◆是歳。漢山口直大口奉詔刻千佛像。』遣倭漢直縣。白髮部連鐙。難波吉士胡床於安藝國使造百濟舶二隻。
★25白雉二年(651)三月丁未《十四》◆二年春三月甲午朔丁未。丈六繍像等成。
▲25白雉二年(651)三月戊申《十五》◆戊申。皇祖母尊請十師等設齋。
●25白雉二年(651)六月◆夏六月。百濟。新羅遣使貢調獻物。
●25白雉二年(651)十二月晦◆冬十二月晦。於味經宮請二千一百餘僧尼。使讀一切經。是夕。燃二千七百餘燈於朝庭内。使讀安宅土側等經。於是。天皇從於大郡遷居新宮。號曰難波長柄豐碕宮。
☆25白雉二年(651)是歳◆是歳。新羅貢調使知万沙■等。著唐國服泊于筑紫。朝庭惡恣移俗。訶嘖追還。于時巨勢大臣奏請之曰。方今不伐新羅。於後必當有悔。其伐之状不須擧力。自難波津至于筑紫海裏。相接浮盈艫舳。召新羅問其罪者。可易得焉。
★25白雉三年(652)正月己未朔◆三年春正月己未朔。元日禮訖。車駕幸大郡宮。』自正月至是月班田既訖。凡田長卅歩爲段爲町。〈段租稻一束半。町租稻十五束。〉
●25白雉三年(652)三月丙寅《九》◆三月戊午朔丙寅。車駕還宮。
●25白雉三年(652)四月壬寅《十五》◆夏四月戊子朔壬寅。請沙門惠隱於内裏使講無量壽經。以沙門惠資爲論議者。以沙門一千爲作聽衆。▲丁未。《廿》罷講。』自於此日初連雨水。至于九日。損壞宅屋傷害田苗。人及牛馬溺死者衆。
◎25白雉三年(652)四月是月◆是月。造戸籍。凡五十戸爲里。毎里長一人。凡戸主皆以家長爲之。凡戸皆五家相保。一人爲長。以相検察。』新羅。百濟。遣使貢調獻物。
●25白雉三年(652)九月◆秋九月。造宮已訖。其宮殿之状不可殫論。
●25白雉三年(652)十二月晦◆冬十二月晦。請天下僧尼於内裏設齋大捨燃燈。
★25白雉四年(653)五月壬戌《十二》◆四年夏五月辛亥朔壬戌。發遣大唐大使小山上吉士長丹。副使小乙上吉士駒。〈駒。更名糸。〉學問僧道嚴。道通。道光。惠施。覺勝。弁正。惠照。僧忍。知聡。道昭。定惠。〈定惠。内大臣之長子也。〉安達。〈安達。中臣渠毎連之子。〉道觀〈道觀。春日粟田臣百濟之子。〉學生巨勢臣藥。〈藥豐足臣之子。〉氷連老人〈老人。眞玉之子。或本。以學問僧知辨。義徳。學生坂合部連磐積而増焉。〉并一百廿一人。倶乘一船。以室原首御田爲送使。又大使大山下高田首根麻呂。〈更名。八掬脛。〉副使小乙上掃守連小麻呂。學問僧道福。義向。并一百廿人。倶乘一船。以土師連八手爲送使。
●25白雉四年(653)五月是月◆是月。天皇幸旻法師房。而問其疾。遂口勅恩命。〈或本。於五年七月云。僧旻法師臥病於阿曇寺。於是。天皇幸而問之。仍執其手曰。若法師今日亡者。朕從明日亡。〉
●25白雉四年(653)六月◆六月。百濟。新羅。遣使貢調獻物。脩治處處大道。』天皇聞旻法師命終。而遣使弔。并多送贈。皇祖母尊及皇太子等皆遺使弔旻法師喪。遂爲法師命畫工狛堅部子麻呂。■魚戸直等。多造佛菩薩像安置於川原寺。〈或本云。在山田寺。〉
●25白雉四年(653)七月◆秋七月。被遣大唐使人高田根麻呂等。於薩麻之曲。竹嶋之間合船没死。唯有五人。繋胸一板流遇竹嶋。不知所計。五人之中。門部金採竹爲筏。泊于神嶋。凡此五人經六日六夜。而全不食飯。於是。褒美金進位給祿。
●25白雉四年(653)是歳◆是歳。太子奏請曰。欲冀遷于倭京。天皇不許焉。皇太子乃奉皇祖母尊。間人皇后并率皇弟等。往居于倭飛鳥河邊行宮。于時公卿大夫。百官人等皆隨而遷。由是天皇恨欲捨於國位。令造宮於山碕。乃送歌於間人皇后曰。舸娜紀都該。阿我柯賦古麻播。比枳涅世儒。阿我柯賦古麻乎。比騰瀰都羅武箇。
★25白雉五年(654)正月戊申朔◆五年春正月戊申朔。夜。鼠向倭都而遷。
▲25白雉五年(654)正月壬子《五》◆壬子。以紫冠授中臣鎌足連。増封若干戸。
●25白雉五年(654)二月◆二月。遣大唐押使大錦上高向史玄理。〈或本云。夏五月。遣大唐押使大華下高玄理。〉大使小錦下河邊臣麻呂。副使大山下藥師惠日。判官大乙上書直麻呂。宮首阿彌陀。〈或本云。判官小山下書直麻呂。〉小乙上崗君宜。置始連大伯。小乙下中臣間人連老。〈老。此云於唹。〉田邊史鳥等。分乘二船。留連數月。取新羅道泊于莱州。遂到于京奉覲天子。於是東宮監門郭丈擧悉問日本國之地里及國初之神名。皆随問而答。押使高向玄理卒於大唐。〈伊吉博得言。學問僧惠妙於唐死。知聰於海死。智國於海死。智宗以庚寅年付新羅船歸。覺勝於唐死。義通於海死。定惠以乙丑年付劉徳高等船歸。妙位。法謄。學生氷連老人。高黄金。并十二人。別倭種韓智興。趙元寶。今年共使人歸。〉
●25白雉五年(654)四月◆夏四月。吐火羅國男二人。女二人。舍衛女一人。被風流來于日向。
●25白雉五年(654)七月丁酉《廿四》◆秋七月甲戌朔丁酉。西海使吉士長丹等。共百濟。新羅送使泊于筑紫。
●25白雉五年(654)七月是月◆是月。褒美西海使等奉對唐國天子。多得文書寶物。授小山上大使吉士長丹以小華下。賜封二百戸。賜姓爲呉氏。授小乙上副使吉士駒以小山上。
●25白雉五年(654)十月癸卯朔◆冬十月癸卯朔。皇太子聞天皇病疾。乃奉皇祖母尊。間人皇后并率皇弟公卿等。赴難波宮。
▲25白雉五年(654)十月壬子《十》◆壬子。天皇崩于正寢。仍起殯於南庭。以小山上百舌鳥土師連土徳主殯宮之事。
●25白雉五年(654)十二月壬寅朔己酉。《八》葬于大坂磯長陵。』▼是日。皇太子母奉皇祖母尊。遷居倭河邊行宮。老者。語之曰。鼠向倭都遷都之兆也。
●25白雉五年(654)是歳◆是歳。高麗。百濟。新羅遣使奉弔。

◇26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廿六 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 齊明天皇
※26斉明天皇即位前紀◆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初適於橘豐日天皇之孫高向王。而生漢皇子。後適於息長足日廣額天皇。而生二男。一女。★二年立爲皇后。見息長足日廣額天皇紀。★十三年冬十月。息長足日廣額天皇崩。★明年正月。皇后即天皇位。★改元四年六月。讓位於天萬豐日天皇。稱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曰皇祖母尊。天萬豐日天皇。後五年十月崩。
★26斉明天皇元年(655)正月甲戌《三》◆元年春正月壬申朔甲戌。皇祖母尊即天皇位於飛鳥板盖宮。
●26斉明天皇元年(655)五月庚午朔◆夏五月庚午朔。空中有乘龍者。貌似唐人。著青油笠。而自葛城嶺馳隱膽駒山。及至午時。從於住吉松嶺之上。西向馳去。
●26斉明天皇元年(655)七月己卯《十一》◆秋七月己已朔己卯。於難波朝饗北〈北越。〉蝦夷九十九人。東〈東陸奥。〉蝦夷九十五人。并設百濟調使一百五十人。仍授柵養蝦夷九人。津刈蝦夷六人冠各二階。
●26斉明天皇元年(655)八月戊戌朔◆八月戊戌朔。河邊臣麻呂等自大唐還。
●26斉明天皇元年(655)十月己酉《十三》◆冬十月丁酉朔己酉。於小墾田造起宮闕擬將瓦覆。又於深山廣谷。擬造宮殿之材。朽爛者多。遂止弗作。
☆26斉明天皇元年(655)是冬◆是冬。災飛鳥板盖宮。故遷居飛鳥川原宮。
★26斉明天皇元年(655)是歳◆是歳。高麗。百濟。新羅。並遣使進調。〈百濟大使西部達率余宜受。副使東部恩率調信仁。凡一百餘人。〉蝦夷。隼人率衆内屬。詣闕朝獻。新羅別以及■彌武爲質。以十二人爲才伎者。彌武遇疾而死。☆是年也太歳乙卯。
★26斉明天皇二年(656)八月庚子《八》◆二年秋八月癸巳朔庚子。高麗遣達沙等進調。〈大使達沙。副使伊利之。總八十一人。〉
●26斉明天皇二年(656)九月◆九月。遣高麗大使膳臣葉積。副使坂合部連磐鍬。大判官犬上君白麻呂。中判官河内書首。〈闕名。〉小判官大藏衣縫造麻呂。
☆26斉明天皇二年(656)是歳◆是歳。於飛鳥岡本更定宮地。時高麗。百濟。新羅。並遣使進調。』爲張紺幕於此宮地而饗焉。遂起宮室。天皇乃遷。號曰後飛鳥岡本宮。』於田身嶺冠以周垣。〈田身。山名。此云太務。〉復於嶺上兩槻樹邊起觀。號爲兩槻宮。亦曰天宮。』時好興事。迺使水工穿渠。自香山西至石上山。以舟二百隻載石上山石。順流控引於宮東山。累石爲垣。時人謗曰。狂心渠。損費功夫三萬餘矣。費損造垣功夫七萬餘矣。宮材爛矣。山椒埋矣。又謗曰。作石山丘随作自破。〈若據未成之時作此謗乎。〉』又作吉野宮。』西海使佐伯連栲繩。〈闕位階級。〉小山下難波吉士國勝等。自百濟還獻鸚鵡一隻。』災岡本宮。
★26斉明天皇三年(657)七月己丑《三》◆三年秋七月丁亥朔己丑。覩貨邏國男二人。女四人漂泊于筑紫。言臣等初漂泊于海見嶋。乃以騨召。
▲26斉明天皇三年(657)七月辛丑《十五》◆辛丑◆作須彌山像於飛鳥寺西。且設盂蘭瓮會。暮饗覩貨邏人。〈或本云。堕羅人。〉
●26斉明天皇三年(657)九月◆九月。有間皇子性黠。陽狂云々。徃牟婁温湯僞療病。來讃國體勢曰。纔觀彼地。病自■消云云。天皇聞悦思欲徃觀。
☆26斉明天皇三年(657)是歳◆是歳。使使於新羅曰。欲將沙門智達。間人連御廐。依網連稚子等。付汝國使令送到大唐。新羅不肯聽送。由是沙門智達等還歸。西海使小華下阿曇連頬垂。小山下津臣傴僂。〈傴僂。此云倶豆磨。〉自百濟還獻駱駝一箇。驢二箇。』石見國言。白狐見。
★26斉明天皇四年(658)正月丙申《十三》◆四年春正月甲申朔丙申。左大臣巨勢徳大臣薨。
●26斉明天皇四年(658)四月◆夏四月阿陪臣〈闕名。〉率船師一百八十艘伐蝦夷。齶田。渟代二郡蝦夷望怖乞降。於是勒軍陳船於齶田浦。齶田蝦夷恩荷進而誓曰。不爲官軍故持弓失。但奴等性食肉故持。若爲官軍以儲弓失。齶田浦神知矣。將清白心仕官朝矣。仍授恩荷以小乙上。定渟代。津輕二郡々領。遂於有間濱召聚渡嶋蝦夷等大饗而歸。
●26斉明天皇四年(658)五月◆五月。皇孫建王八歳薨。今城谷上起殯而收。天皇本以皇孫有順而器重之。故不忍哀傷慟極甚。詔群臣曰。萬歳千秋之後要合葬於朕陵。輙作歌曰。伊磨紀那屡。乎武例我禹杯爾倶謨娜尼母。旨屡倶之多多婆。那爾柯那皚柯武。伊喩之々乎。都那遇舸播杯能。倭柯矩娑能。倭柯倶阿利岐騰。阿我謨婆儺倶爾。〈其二。〉阿須箇我播。濔儺蟻羅毘都都。喩矩瀰都能。阿比娜謨儺倶母。於母保喩屡柯母。天皇時々唱而悲哭。
●26斉明天皇四年(658)七月甲申《四》◆秋七月辛巳朔甲申。蝦夷二百餘詣闕朝獻。饗賜贍給有加於常。仍授柵養蝦夷二人位一階。渟代郡大領沙尼具那小乙下。〈或所云。授位二階、使検戸口。〉少領宇婆左建武。勇健者二人位一階。別賜沙尼具那等鮹旗廿頭。鼓二面。弓矢二具。鎧二領。授津輕郡大領馬武大乙上。少領青蒜小乙下。勇健者二人位一階。別賜馬武等鮹旗廿頭。鼓二面。弓矢二具。鎧二領。授都岐沙羅柵造〈闕名。〉位二階。判官位一階。授渟足柵造大伴君稻積小乙下。又詔渟代郡大領沙奈具那■覆蝦夷戸口與虜戸口。
◎26斉明天皇四年(658)七月是月◆是月。沙門智通。智達。奉勅乘新羅船往大唐國。受無性衆生義於玄弉法師所。
●26斉明天皇四年(658)十月甲子《十五》◆冬十月庚戌朔甲子。幸紀温湯。天皇憶皇孫建王。愴爾悲泣。乃口號曰。耶麻古曳底。于瀰倭施留騰母。於母之樓枳。伊麻紀能禹知播。倭須羅■麻旨珥〈其一。〉瀰儺度能。于之褒能矩娜利。于那倶娜梨。于之廬母倶例尼。■岐底舸■舸武〈其二。〉于都倶之枳。阿餓倭柯枳古弘。飯岐底舸■舸武。〈其三。〉詔秦大藏造萬里曰。傅斯歌勿令忘於世。
●26斉明天皇四年(658)十一月壬午《三》◆十一月庚辰朔壬午。留守官蘇我赤兄臣語有間皇子曰。天皇所治政事有三失矣。大起倉庫積聚民財。一也。長穿渠水損費公糧。二也。於舟載石運積爲丘。三也。有間皇子乃知赤兄之善己而欣然報答之曰。吾年始可用兵時矣。
▲26斉明天皇四年(658)十一月甲申《五》◆甲申。有間皇子向赤兄家。登樓而謀。夾膝自斷。於是知相之不祥。倶盟而止。皇子歸而宿之。是夜半赤兄遣物部朴井連鮪。率造宮丁圍有間皇子於市經家。便遣騨使奏天皇所。
▲26斉明天皇四年(658)十一月戊子《九》◆戊子。捉有間皇子與守君大石。坂部連藥。鹽屋連鯏魚送紀温湯。舎人新田部米麻呂從焉。於是皇太子親問有間皇子曰。何故謀反。答曰。天與赤兄知。吾全不解。
▲26斉明天皇四年(658)十一月庚寅《十一》◆庚寅。遣丹比小澤連國襲絞有間皇子於藤白坂。▼是日。斬鹽屋連■魚。舎人新田部連米麻呂於藤白坂。鹽屋連■魚臨誅言。願令右手作國寶器。流守君大石於上毛野國。坂合部藥於尾張國。〈或本云。有間皇子與蘇我臣赤兄。鹽屋連小代。守君大石。坂合部連藥。取短籍卜謀反之事。或本云。有間皇子曰。先燔宮室。以五百人。一日兩夜。邀牟婁津。疾以船師斷淡路國。使如牢圄。其事易成。人諌曰。不可也。所計既然而无徳矣。方今皇子年始十九。未及成人。可至成人而待其徳。他日有間皇子與一判事謀反之時。皇子案机之脚无故自斷。其謨不止。遂被誅戮也。〉
●26斉明天皇四年(658)是歳◆是歳。越國守阿部引田臣比羅夫。討肅愼。獻生羆二。羆皮七十枚。』沙門智踰造指南車。』出雲國言。於北海濱魚死而積。厚三尺許。其大如■。雀喙針鱗。々長數寸。俗曰。雀入於海化而爲魚。名曰雀魚。〈或本云。至庚申年七月。百濟遣使奏言。大唐。新羅并力伐我。既以義慈王。々后。太子爲虜而去。由是國家以兵士甲卒陣西北畔。繕修城柵斷塞山川之兆。〉』又西海使小花下阿曇連頬垂自百濟還言。百濟伐新羅還時馬自行道於寺金堂。晝夜勿息。唯食草時止。〈或本云。至庚申年。爲敵所滅之應也。〉★26斉明天皇五年(659)正月辛巳《三》◆五年春正月己卯朔辛巳。天皇至自紀温湯。
●26斉明天皇五年(659)三月戊寅朔◆三月戊寅朔。天皇幸吉野而肆宴焉。
▲26斉明天皇五年(659)三月庚辰《三》◆庚辰。天皇幸近江之平浦。〈平。此云毘羅。〉
▲26斉明天皇五年(659)三月丁亥《十》◆丁亥。吐火羅人共妻舎衛婦人來。
▲26斉明天皇五年(659)三月甲午《十七》◆甲午。甘梼丘東之川上。造須彌山而饗陸奥與越蝦夷。〈梼。此云柯之。川上。此云箇播羅。〉
◎26斉明天皇五年(659)三月是月◆是月。遣阿倍臣。〈闕名。〉率船師一百八十艘討蝦夷國。阿倍臣簡集飽田。渟代二郡蝦夷二百四十一人。其虜卅一人。津輕郡蝦夷一百十二人。其虜四人。膽振■蝦夷廿人於一所而大饗賜祿。〈膽振■。此云伊浮梨娑陛。〉即以船一隻與五色綵帛。祭彼地神。至肉入篭。時、問菟蝦夷膽鹿嶋。菟穗名二人進曰。可以後方羊蹄爲政所焉。〈肉入篭。此云之之梨姑。問菟。此云塗毘宇。菟穗名。此云宇保那。後方羊蹄。此云斯梨蔽之。政所盖蝦夷郡乎。〉随膽鹿嶋等語遂置郡領而歸。授道奥與越國司位各二階。郡領與主政各一階。〈或本云。阿倍引田臣比羅夫。與肅愼戰而歸。獻虜卅九人。〉
●26斉明天皇五年(659)七月戊寅《三》◆秋七月朔丙子朔戊寅。遣小錦下坂合部連石布。大仙下津守連吉祥。使於唐國。仍以陸道奥蝦夷男女二人示唐天子。〈伊吉連博徳書曰。同天皇之世。小錦下坂合部石布連。大山下津守吉祥連等二船。奉使呉唐之路。以己未年七月三日發自難波三津之浦。八月十一日。發自筑紫六津之浦。九月十三日。行到百濟南畔之嶋。々名毋分明。以十四日寅時。二船相從放出大海。十五日日入之時。石布連船横遭逆風。漂到南海之嶋。々名爾加委。仍爲嶋人所滅。便東漢長直阿利麻。坂合部連稻積等五人。盜乘嶋人之船。逃到括州。々縣官人送到洛陽之京。十六日夜半之時。吉祥連船行到越州會稽縣須岸山。東北風。々太急。廿二日行到餘姚縣。所乘大船及諸調度之物留着彼處。潤十月一日。行到越州之底。十月十五日乘騨入京。廿九日。馳到東京。天子在東京。卅日。天子相見問訊之。日本國天皇平安以不。使人謹答。天地合徳自得平安。天子問曰。執事卿等好在以不。使人謹答。天皇憐重亦得好在。天子問曰。國内平不。使人謹答。治稱天地。萬民無事。天子問曰。此等蝦夷國有何方。使人謹答。國有東北。天子問曰。蝦夷幾種。使人謹答。類有三種。遠者名都加留。次者麁蝦夷。近者名熟蝦夷。今此熟蝦夷。毎歳入貢本國之朝。天子問曰。其國有五穀。使人謹答。無之。食肉存活。天子問曰。國有屋舎。使人謹答。無之。深山之中止住樹本。天子重曰。脱見蝦夷身面之異。極理喜恠。使人遠來辛苦。退在館裏。後更相見。十一月一日。朝有冬至之會。々日亦覲。所朝諸蕃之中。倭客最勝。後由出火之亂。棄而不復検。十二月三日。韓智興■人西漢大麻呂枉讒我客。々等獲罪唐朝。巳決流罪。前流智興於三千里之外。客中有伊吉連博徳奏。因即免罪。事了後。勅旨。國家來年必有海東之政。汝等倭客不得東歸。遂逗西京。幽置別處。閉戸防禁。不許東西困苦經年。』難波吉士男人書曰。向大唐大使觸嶋覆。副使親覲天子。奉示蝦夷。於是蝦夷以白鹿皮一。弓三。箭八十。獻于天子。〉
▲26斉明天皇五年(659)七月庚寅《十五》◆庚寅。詔群臣。於京内諸寺勸講盂蘭盆經。使報七世父母。
☆26斉明天皇五年(659)是歳◆是歳。命出雲國造。〈闕名。〉修嚴神之宮。狐噛斷於宇郡役丁所執葛末而去。』又狗噛置死人手臂於言屋社。〈言屋此云伊浮耶。天子崩兆。〉』又高麗使人持羆皮一枚稱其價曰。綿六十斤。市司咲而避去。高麗畫師子麻呂設同姓賓於私家日。借官羆皮七十枚而爲賓席。客等羞恠而退。
★26斉明天皇六年(660)正月壬寅朔◆六年春正月壬寅朔。高麗使人乙相賀取文等一百餘泊于筑紫。
●26斉明天皇六年(660)三月◆三月。遣阿倍臣。〈闕名。〉率船師二百艘伐肅愼國。阿倍臣以陸奥蝦夷令乘己船到大河側。於是渡嶋蝦夷一千餘屯聚海畔。向河而營。々中二人進而急叫曰。肅愼船師多來將殺我等之故。願欲濟河而仕官矣。阿倍臣遣船喚至兩箇蝦夷。問賊隱所與其船數。兩箇蝦夷便指隱所曰。船廿餘艘。即遣使喚而不肯來。阿倍臣乃積綵帛。兵鐵等於海畔而令貪嗜。肅愼乃陳船師。繋羽於木。擧而爲旗。齊棹近來停於淺處。從一船裏出二老翁。廻行熟視所積綵帛等物。便換著單衫。各提布一端。乘船還去。俄而老翁更來脱置換衫。并置提布。乘船而退。阿倍臣遣數船使喚。不肯來。復於弊賂弁嶋。食頃乞和。遂不肯聽。〈弊賂弁。度嶋之別也。〉據己柵戰。于時能登臣馬身龍爲敵被殺。猶戰未倦之間。賊破殺己妻子。
●26斉明天皇六年(660)五月戊申《八》◆夏五月辛丑朔戊申。高麗使人乙相賀取文等到難波舘。
◎26斉明天皇六年(660)五月是月◆是月。有司奉勅造一百高座。一百衲袈裟。設仁王般若之會。』又皇太子初造漏尅。使民知時。』又阿倍引田臣。〈闕名。〉獻夷五十餘。又於石上池邊作須彌山。高如廟塔。以饗肅愼卅七人。』又擧國百姓無故持兵往還於道。〈國老言。百濟國失所之相乎。〉
●26斉明天皇六年(660)七月乙卯《十六》◆秋七月庚子朔乙卯。高麗使人乙相賀取文等罷歸。』又都■羅人乾豆波斯達阿欲歸本土。求請送使曰。願後朝於大國。所以留妻爲表。乃與數十人入于西海之路。〈高麗沙門道顯日本世記曰。七月云云。春秋智借大將軍蘇定方之手。使撃百濟亡之。或曰。百濟自亡。由君大夫人妖女之無道擅奪國柄誅殺賢良。故召斯禍矣。可不愼歟。可不愼歟。其注云。新羅春秋智不得願於内臣盖金故。亦使於唐捨俗衣冠。請媚於天子。投禍於隣國。而搆斯意行者也。伊吉連博徳書云。庚申年八月。百濟已平之後。九月十二日。放客本國。十九日。發自西京。十月十六日。還到東京。始得相見阿利麻等五人。十一月一日。爲將軍蘇定方等所捉百濟王以下。太子隆等諸王子十三人。大佐平沙宅千福國。弁成以下卅七人。并五十許人奉進朝堂。急引■向天子天子恩勅。見前放著。十九日。賜勞。廿四日。發自東京。〉
●26斉明天皇六年(660)九月癸卯《五》◆九月己亥朔癸卯。百濟遣達率。〈闕名。〉沙彌覺從等來奏曰。〈或本云。逃來告難。〉今年七月。新羅恃力作勢不親於隣。引搆唐人。傾覆百濟。君臣總俘、略無■類。〈或本云。今年七月十日。大唐蘇定方率船師軍于尾資之津。新羅王春秋智率兵馬軍于怒受利之山。夾撃百濟。相戰三日。陷我王城。同月十三日。始破王城。怒受利山。百濟之東境也。〉於是西部恩率鬼室福信赫然發憤據任射岐山。〈或本云。北任叙利山〉達率餘自進據中部久麻怒利城。〈或本云。都々岐留山。〉各營一所誘聚散卒。兵盡前役。故以■戰。新羅軍破。百濟奪其兵。既而百濟兵翻鋭。唐不敢入。福信等遂鳩集同國。共保王城。國人尊曰佐平福信。佐平自進。唯福信起神武之權。興既亡之國。
●26斉明天皇六年(660)十月◆冬十月。百濟佐平鬼室福信遣佐■平貴智等。來獻唐俘一百餘人。今美濃國不破。片縣二郡唐人等也。又乞師請救。并乞王子余豐璋曰。〈或本云。佐平貴智。達率正珎也。〉唐人率我螯賊。來蕩搖我疆場。覆我社稷。俘我君臣。〈百濟王義慈。其妻恩古。其子隆等。其臣佐平千福國。弁成。孫登等。凡五十餘。秋於七月十三日。爲蘇將軍所捉。而送去於唐國。蓋是無故持兵之徴乎。〉而百流國遥頼天皇護念。更鳩集以成邦。方今謹願。迎百濟國遣侍天朝王子豐璋。將爲國主。云云。詔曰。乞師請救聞之古昔。扶危繼絶。著自恒典。百濟國窮來歸我。以本邦喪亂靡依靡告。枕戈甞膽。必存■救。遠來表啓。志有難奪可分命將軍百道倶前。雲會雷動。倶集沙喙翦其鯨鯢。■彼倒懸。宜有司具爲與之。以禮發遣云云。〈送王子豐璋及妻子與其叔父忠勝等。其正發遣之時。見于七年。或本云。天皇立豐璋爲王。立塞上爲輔。而以禮發遣焉。〉
●26斉明天皇六年(660)十二月庚寅《廿四》◆十二月丁卯朔庚寅。天皇幸于難波宮。天皇方随福信所乞之意。思幸筑紫將遣救軍。而初幸斯備諸軍器。☆是歳。欲爲百濟將伐新羅。乃勅駿河國。造船。巳訖。挽至績麻郊之時。其船夜中無故艫舳相反。衆知終敗。』科野國言。蝿羣向西飛踰巨坂。大十圍許。高至蒼天。或知救軍敗績之恠。有童謠曰。摩比邏矩。都能倶例豆例。於能幣陀乎。邏賦倶能理歌理鵝。美和陀騰能理歌美。烏能陛陀烏。邏賦倶能理歌理鵝。甲子。騰和與騰美。烏能陛陀烏。邏賦倶能理歌理鵝。
★26斉明天皇七年(661)正月壬寅《六》◆七年春正月丁酉朔壬寅。御船西征。始就于海路。
▲26斉明天皇七年(661)正月甲辰《八》◆甲辰。御船到于大伯海。時大田姫皇女産女焉。仍名是女曰大伯皇女。
▲26斉明天皇七年(661)正月庚戌《十四》◆庚戌。御船泊于伊豫熟田津石湯行宮。〈熟田津。此云爾枳陀豆。〉
●26斉明天皇七年(661)三月庚申《廿五》◆三月丙申朔庚申。御船還至于娜大津。居于磐瀬行宮。天皇改此名曰長津。
●26斉明天皇七年(661)四月◆夏四月。百濟福信遣上表乞迎其王子糺解。〈釋道顯日本世記曰。百濟福信獻書祈其君糺解於東朝。或本云。四月。天皇遷居于朝倉宮。〉
●26斉明天皇七年(661)五月癸卯《九》◆五月乙未朔癸卯。天皇遷居于朝倉橘廣庭宮。是時。■除朝倉社木而作此宮之故。神忿壌殿。亦見宮中鬼火。由是大舎人及諸近侍病死者衆。
▲26斉明天皇七年(661)五月丁巳《廿三》◆丁巳。耽羅始遣王子阿波伎等貢獻。〈伊吉連博徳書云。辛酉年正月廿五日。還到越州。四月一日。從越州上路東歸。七日。行到■岸山明。以八日鷄鳴之時。順西南風。放船大海。々中迷途。漂蕩辛苦。九日八夜。僅到耽羅之嶋。便即招慰嶋人王子阿波岐等九人同載客船。擬献帝朝。五月廿三日。奉進朝倉之朝。耽羅入朝始於此時(TOP)又爲智興■人東漢草直足嶋所讒。使人等不蒙寵命。使人等怨徹于上天之神。震死足嶋。時人稱曰。大倭天報之近。〉
●26斉明天皇七年(661)六月◆六月。伊勢王薨。
●26斉明天皇七年(661)七月丁巳《廿四》◆秋七月甲午朔丁巳。天皇崩于朝倉宮。
●26斉明天皇七年(661)八月甲子朔◆八月甲子朔。皇太子奉徙天皇喪。還至磐瀬宮。是夕。於朝倉山上有鬼。著大笠臨視喪儀。衆皆嗟恠。
●26斉明天皇七年(661)十月己巳《七》◆冬十月癸亥朔己巳。天皇之喪歸就于海。於是皇太子泊於一所哀慕天皇。乃口號曰。枳瀰我梅能。姑衰之枳舸羅爾。婆底底威底。舸矩野姑悲武謀。枳濔我梅弘報梨。
▲26斉明天皇七年(661)十月乙酉《廿三》◆乙酉。天皇之喪還泊于難波。
●26斉明天皇七年(661)十一月戊戌《七》◆十一月壬辰朔戊戌。以天皇喪殯于飛鳥川原。自此發哀至于九日。〈日本世記云。十一月。福信所獲唐人績守言等至于筑紫。或本云。辛酉年。百濟佐平福信所獻唐俘一百六口。居于近江國墾田。庚申年。既云福信獻唐俘。故今存注其決焉。

◇27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廿七 天命開別天皇 天智天皇 (TOP)
※27天智天皇即位前紀◆天命開別天皇。息長足日廣額天皇太子也。母曰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四年。譲位於天萬豐日天皇。立天皇爲皇太子。★天萬豐日天皇後五年十月崩。明年皇祖母尊即天皇位。
★27天智天皇即位前紀斉明天皇七年(661)七月丁巳《廿四》◆七年七月丁巳崩。皇太子素服稱制。
◎27天智天皇即位前紀斉明天皇七年(661)七月是月◆是月。蘇將軍與突厥王子契■加力等。水陸二路至于高麗城下。皇太子遷居于長津宮。稍聽水表之軍政。
●27天智天皇即位前紀斉明天皇七年(661)八月◆八月。遣前將軍大華下阿曇比邏夫連。小華下河邊百枝臣等。後將軍大華下阿倍引田比邏夫臣。大山上物部連熊。大山上守君大石等。救於百濟。仍送兵杖五穀。〈或本續此末云。別使大山下狹井連檳榔。小山下秦造田來津守護百濟。〉
●27天智天皇即位前紀斉明天皇七年(661)九月◆九月。皇太子御長津宮。以織冠授於百濟王子豐璋。復以多臣蒋敷之妹妻之焉。乃遣大山下狹井連檳榔。小山下秦造田來津。率軍五千餘衛送於本郷。於是。豐璋入國之時。福信迎來。稽首奉國朝政。皆悉委焉。
●27天智天皇即位前紀斉明天皇七年(661)十二月◆十二月。高麗言。惟十二月。於高麗國寒極泪凍。故唐軍雲車衝■。鼓鉦吼然。高麗士率膽勇雄壯。故更取唐二壘。唯有二塞。亦備夜取之計。唐兵抱膝而哭。鋭鈍力竭而不能拔。噬臍之耻非此而何。〈釋道顯云。言春秋之志正于高麗。而先聲百濟。々々近侵甚。苦急。故爾也。〉
☆27天智天皇即位前紀斉明天皇七年(661)是歳◆是歳。播磨國司岸田臣麿等獻寶劔言。於狹夜郡人禾田穴内獲焉。』又日本救高麗軍將等。泊于百濟加巴利濱而燃火焉。灰變爲孔有細響。如鳴鏑。或曰。高麗。百濟終亡之徴乎。
★27天智天皇元年(662)正月丁巳《廿七》◆元年春正月辛卯朔丁巳。賜百濟佐平鬼室福信失十萬隻。絲五百斤。綿一千斤。布一千端。韋一千張。稻種三千斛。
●27天智天皇元年(662)三月癸巳《四》◆三月庚寅朔癸巳。賜百濟王布三百端。
◎27天智天皇元年(662)三月是月◆是月。唐人。新羅人伐高麗。々々乞救國家。仍遣軍將據疏留城。由是唐人不得略其南堺。新羅不獲輸其西壘。
●27天智天皇元年(662)四月◆夏四月。鼠産於馬尾。釋道顯占曰。北國之人將附南國。盖高麗破而屬日本乎。
●27天智天皇元年(662)五月◆夏五月。大將軍大錦中阿曇比邏夫連等。率船師一百七十艘。送豐璋等於百濟國。宣勅。以豐璋等使繼其位。又予金策於福信。而撫其背。褒賜爵祿。于時豐璋等與福信稽首受勅。衆爲流涕。
●27天智天皇元年(662)六月丙戌《廿八》◆六月己未朔丙戌。百濟遣達率萬智等進調獻物。
●27天智天皇元年(662)十二月丙戌朔◆冬十二月丙戌朔。百濟王豐璋。其臣佐平福信等與狹井連。〈闕名。〉朴市田來津議曰。此州柔者。遠隔田畝土地磽埆。非農桑之地。是拒戰之塲。此焉久處。民可飢饉。今可遷於避城。々々者西北帶以古連旦■之水。東南據深泥巨堰之防。繚以周田。决渠降雨。華實之毛則三韓之上腴焉。衣食之源則二儀之■區矣。雖曰地卑。豈不遷歟。於是朴市田來津獨進而諌曰。避城與敵所在之間。一夜可行。相近茲甚。若有不虞其悔難及者矣。夫飢者後也。亡者先也。今敵所以不妄來者。州柔設置山險盡爲防禦。山峻高而谿隘。守而攻難之故也。若處卑地。何以因居而不搖動。及今日乎。遂不聽諌而都避城。
☆27天智天皇元年(662)是歳◆是歳。爲救百濟修繕兵甲。備具船舶。儲設軍粮。☆是年也太歳壬戌。
★27天智天皇二年(663)二月丙戌《二》◆二年春二月乙酉朔丙戌。百濟遣達率金受等進調。新羅人燒燔百濟南畔四州。并取安徳等要地。於是。避城去賊近。故勢不能居。乃還居於州柔。如田來津之所計。
●27天智天皇二年(663)二月是月◆是月。佐平福信上送唐俘續守言等。
●27天智天皇二年(663)三月◆三月。遣前將軍上毛野君稚子。間人連大盖。中將軍巨勢神前臣譯語。三輪君根麻呂。後將軍阿倍引田臣比邏夫。大宅臣鎌柄。率二萬七千人打新羅。
●27天智天皇二年(663)五月癸丑朔◆夏五月癸丑朔。犬上君〈闕名。〉馳告兵事於高麗而還。見糺解於石城。糺解仍語福信之罪。
●27天智天皇二年(663)六月◆六月。前將軍上毛野君稚子等。取新羅沙鼻岐。奴江二城。百濟王豐璋嫌福信有謀反心。以革穿掌而縛。時難自决。不知所爲。乃問諸臣曰。福信之罪既如此焉。可斬不。於是。達率徳執得曰。此惡逆人不合放捨。福信即唾於執得曰。腐狗癡奴。王勒健兒。■斬而醢首
●27天智天皇二年(663)八月甲午《十三》◆秋八月壬午朔甲午。《十三》新羅以百濟王斬己良將。謀直入國先取州柔。於是。百濟知賊所計。謂諸將曰。今聞。大日本國之救將廬原君臣率健兒萬餘。正當越海而至。願諸將軍等應預圖之。我欲自往待饗白村。
▲27天智天皇二年(663)八月戊戌《十七》◆戊戌。賊將至於州柔繞其王城。大唐軍將率戰船一百七十艘。陣烈於白村江。
▲27天智天皇二年(663)八月戊申《廿七》◆戊申。日本船師初至者。與大唐船師合戰。日本不利而退。大唐堅陣而守。
▲27天智天皇二年(663)八月己酉《廿八》◆己酉◆日本諸將與百濟王不觀氣象。而相謂之曰。我等爭先彼應自退。更率日本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大唐便自左右夾船繞戰。須臾之際。官軍敗績。赴水溺死者衆。艫舳不得廻旋。朴市田來津仰天而誓。切齒而嗔殺數十人。於焉戰死。是時百濟王豐璋與數人乘船逃去高麗。
●27天智天皇二年(TOP)(663)九月丁巳《七》◆九月辛亥朔丁巳。百濟州柔城始降於唐。是時國人相謂之曰。州柔降矣。事無奈何。百濟之名絶于今日。丘墓之所豈能復往。但可往於弖禮城會日本軍將等相謀事機所要。遂教本在枕服岐城之妻子等令知去國之心。▲辛酉《十一》◆辛酉。發途於牟弖。▲癸亥《十三》◆至弖禮。▲甲戌《廿四》◆甲戌。日本船師及佐平余自信。達率木素貴子。谷那晉首。憶禮福留。并國民等至於弖禮城。明日發船始向日本。
★27天智天皇三年(664)二月丁亥《九》◆三年春二月己卯朔丁亥。天皇命大皇弟。宣増換冠倍位階名及氏上民部。家部等事。其冠有廿六階。大織。小織。大縫。小縫。大紫。小紫。大錦上。大錦中。大錦下。小錦上。小錦中。小錦下。大山上。大山中。大山下。小山上。小山中。小山下。大乙上。大乙中。大乙下。小乙上。小乙中。小乙下。大建。小建。是爲廿六階焉。改前華曰錦。從錦至乙加六階。又加換前初位一階。爲大建。小建二階。以此爲異。餘並依前。其大氏之氏上賜大刀。小氏之氏上賜小刀。其伴造等之氏上賜干楯弓矢。亦定其民部。家部。
●27天智天皇三年(664)三月◆三月。以百濟王善光王等居于難波。』有星殞於京北。
●27天智天皇三年(664)是春◆是春。地震。
●27天智天皇三年(664)五月甲子《十七》◆夏五月戊申朔甲子。百濟鎭將劉仁願遣朝散大夫郭務■等進表函與獻物。
◎27天智天皇三年(664)五月是月◆是月。大紫蘇我連大臣薨。〈或本。大臣薨注五月。〉
●27天智天皇三年(664)六月◆六月。嶋皇祖母命薨。
●27天智天皇三年(664)十月乙亥朔◆冬十月乙亥朔。宣發遣郭務■等。◆勅是日中臣内臣。遣沙門智祥賜物於郭務■。
▲27天智天皇三年(664)十月戊寅《四》◆戊寅。饗賜郭務■等。
◎27天智天皇三年(664)十月是月◆是月。高麗大臣盖金終於其國。遣言於兒等曰。汝等兄弟。和如魚水。勿爭爵位。若不如是。必爲隣咲。
●27天智天皇三年(664)十二月乙酉《十二》◆十二月甲戌朔乙酉。郭務■等罷歸。
◎27天智天皇三年(664)十二月是月◆是月。淡海國言。坂田郡人小竹田史身之猪槽水中忽然稻生。身取而收。日々到富。栗太郡人磐城村主殷之新婦床席頭端。一宿之間。稻生而穗。其旦垂頴而熟。明日之夜更生一穗。新婦出庭。兩箇鑰匙自天落前。婦取而與殷。々得始富。
☆27天智天皇三年(664)是歳◆是歳。於對馬嶋。壹岐嶋。筑紫國等置防與烽。又於筑紫築大堤貯水。名曰水城。
★27天智天皇四年(665)二月丁酉《廿五》◆四年春二月癸酉朔丁酉。間人大后薨。
◎27天智天皇四年(665)二月是月◆是月。勘校百濟國官位階級。仍以佐平福信之功。授鬼室集斯小錦下。〈其本位達率。〉復以百濟百姓男女四百餘人居于近江國神前郡。
●27天智天皇四年(665)三月癸卯朔◆三月癸卯朔。爲間人大后度三百卅人。
◎27天智天皇四年(665)三月是月◆是月。給神前郡百濟人田。
●27天智天皇四年(665)八月◆秋八月。遣達率答■春初築城於長門國。遣達率憶禮福留。達率四比福夫於筑紫國築大野及椽二城。』耽羅遣使來朝。
●27天智天皇四年(665)九月壬辰《廿三》◆九月庚午朔壬辰。唐國遣朝散大夫沂州司馬馬上柱國劉徳高等〈等謂右戎衛郎將上柱國。百濟將軍朝散大夫上柱國郭務■。凡二百五十四人。七月廿八日至于對馬。九月廿日至于筑紫。廿二日進表函焉。〉
●27天智天皇四年(665)十月己酉《十一》◆冬十月己亥朔己酉。大閲于菟道。
●27天智天皇四年(665)十一月己巳《十三》◆十一月己巳朔辛巳。《十三》饗賜劉徳高等。
●27天智天皇四年(665)十二月辛亥《十四》◆十二月戊戌朔辛亥。賜物於劉徳高等。
◎27天智天皇四年(665)十二月是月◆是月。劉徳高等罷歸。
☆27天智天皇四年(665)是歳◆是歳。遣小錦守君大石等於大唐云々。〈等謂小山坂合部連石積。大小乙吉士岐彌。吉士針間。盖送唐使人乎。〉
★27天智天皇五年(666)正月戊寅《十一》◆五年春正月戊辰朔戊寅。《十一》高麗遣前部能婁等進調。▼是日耽羅遣王子始如等貢獻。
●27天智天皇五年(666)三月◆三月。皇太子親徃於佐伯子麻呂連家。問其所患。慨歎元從之功。
●27天智天皇五年(666)六月戊戌《四》◆夏六月乙未朔戊戌。高麗前部能婁等罷歸。
●27天智天皇五年(666)七月◆秋七月。大水。
◎27天智天皇五年(666)是秋◆是秋。復租調。
●27天智天皇五年(666)十月己未《廿六》◆冬十月甲午朔己未。高麗遣臣乙相奄■等進調。〈大使臣乙相奄■。副使達相遁。二位玄武若光等。〉
◎27天智天皇五年(666)是冬◆是冬。京都之鼠向近江移。』以百濟男女二千餘人居于東國(TOP)凡不擇緇素。起癸亥年至于三歳並賜官食。』倭漢沙門知由獻指南車。
★27天智天皇六年(667)二月戊午《廿七》◆六年春二月壬辰朔戊午。《廿七》合葬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與間人皇女於小市岡上陵。▼是日。以皇孫大田皇女葬於陵前之墓。高麗。百濟。新羅皆奉哀於御路。皇太子謂羣臣曰。我奉皇太后天皇之所勅。憂恤萬民之故。不起石槨之役。所冀永代以爲鏡誡焉。
●27天智天皇六年(667)三月己卯《十九》◆◆三月辛酉朔己卯。遷都于近江。是時天下百姓不願遷都。諷諌者多。童謠亦衆。日々夜々失火處多。
●27天智天皇六年(667)六月◆六月。葛野郡獻白■。
●27天智天皇六年(667)七月己巳《十一》◆秋七月己未朔己巳。耽羅遣佐平椽磨等貢獻。
●27天智天皇六年(667)八月◆八月。皇太子幸倭京。
●27天智天皇六年(667)十月◆冬十月。高麗太兄男生出城巡國。於是。城内二弟。聞側助士大夫之惡言。拒而勿入。由是男生奔入大唐謀滅其國。
●27天智天皇六年(667)十一月乙丑《九》◆十一月丁巳朔乙丑。百濟鎭將劉仁願遣熊津都督府熊山縣令上柱國司馬法聰等。送大山下境部連石積等於筑紫都督府。
▲27天智天皇六年(667)十一月己巳《十三》◆己巳。司馬法聰等罷歸。以小山下伊吉連博徳。大乙下笠臣諸石爲送使。
◎27天智天皇六年(667)十一月是月◆是月。築倭國高安城。讃吉國山田郡屋嶋城。對馬國金田城。
●27天智天皇六年(667)閏十一月丁酉《十一》◆潤十一月丁亥朔丁酉以錦十四疋。纈十九匹。緋廿四疋。紺布廿四端。桃染布五十八端。斧廿六。■六十四。刀子六十二枚賜椽磨等。
★27天智天皇七年(668)正月戊子《三》◆七年春正月丙戌朔戊子。皇太子即天皇位。〈或本云。六年歳次丁卯三月即位。〉
▲27天智天皇七年(668)正月壬辰《七》◆壬辰。宴群臣於内裏。
▲27天智天皇七年(668)正月戊申《廿三》◆戊申。送使博徳等服命。
●27天智天皇七年(668)二月戊寅《廿三》◆二月丙辰朔戊寅。立古人大兄皇子女倭姫王爲皇后。遂納四嬪。有蘇我山田石川麻呂大臣女。曰遠智娘。〈或本云。美濃津子娘。〉生一男。二女。其一曰大田皇女。其二曰■野皇女。及有天下居于飛鳥淨御原宮。後移宮于藤原。其三曰建皇子。唖不能語。〈或本云。遠智娘生一男。二女。其一曰建皇子。其二曰大田皇女。其三曰■野皇女。或本云。蘇我山田麻呂大臣女曰芽淳娘。生大田皇女與娑羅々皇女。〉次有遠智娘弟。曰姪娘。生御名部皇女與阿陪皇女。阿陪皇女及有天下居于藤原宮。後移都于乃樂。〈或本云。名姪娘曰櫻井娘。〉次有阿倍倉梯麻呂大臣女。曰橘娘。生飛鳥皇女與新田部皇女。次有蘇我赤兄大臣女。曰常陸娘。生山邊皇女。又有宮人生男女者四人。有忍海造小龍女。曰色夫古娘。生一男。二女。其一曰大江皇女。其二曰川嶋皇子。其三曰泉皇女。又有栗隈首徳萬女。曰黒媛娘。生水主皇女。又有越道君伊羅都賣。生施基皇子。又有伊賀釆女宅子。生伊賀皇子。復字曰大友皇子。
●27天智天皇七年(668)四月庚申《六》◆夏四月乙卯朔庚申。百濟遣末都師父等進調。
▲27天智天皇七年(668)四月庚午《十六》◆庚午。末都師父等罷歸。
●27天智天皇七年(668)五月五日◆五月五日。天皇縱獵於蒲生野。于時大皇弟。諸王。内臣。及羣臣皆悉從焉。
●27天智天皇七年(668)六月◆六月。伊勢王與其弟王接日而薨。未詳官位。
●27天智天皇七年(668)七月◆秋七月。高麗從越之路遣使進調。風浪高故不得歸。以栗前王拜筑紫率。』于時近江國講武。又多置牧而放馬。又越國獻燃土與燃水。又於濱臺之下諸魚覆水而至。又饗夷。又命舍人等爲宴於所々。時人曰。天皇天命將及乎。
●27天智天皇七年(668)九月癸巳《十二》◆秋九月壬午朔癸巳。新羅遣沙■級■金東嚴等進調。
▲27天智天皇七年(668)九月丁未《廿六》◆丁未。中臣内臣使沙門法弁・秦筆賜新羅上臣大角干■信船一隻。付東嚴等。
▲27天智天皇七年(668)九月庚戌《廿九》◆庚戌。使布勢臣耳麻呂賜新羅王輸御調船一隻付東嚴等。
●27天智天皇七年(668)十月◆冬十月。大唐大將軍英公打滅高麗。高麗仲牟王初建國時。欲治千歳也。母夫人云。若善治國可得也。〈若或本有不可得也。〉但當有七百年之治也。今此國亡者。當在七百年之末也。
●27天智天皇七年(668)十一月辛巳朔◆十一月辛巳朔。賜新羅王絹五十疋。綿五百斤。韋一百枚。付金東嚴等。賜東嚴等物各有差。
▲27天智天皇七年(668)十一月乙酉《五》◆乙酉。遣小山下道守臣麻呂。吉士小鮪於新羅。▼是日金東嚴等罷歸。
☆27天智天皇七年(668)是歳◆是歳。沙門道行盜草薙劔逃向新羅。而中路風雨。荒迷而歸。
★27天智天皇八年(669)正月戊子《九》◆八年春正月庚辰朔戊子。以蘇我赤兄臣拜筑紫率。
●27天智天皇八年(669)三月己丑《十一》◆己卯朔己丑。耽羅遣王子久麻伎等貢獻。
▲27天智天皇八年(669)三月丙申《十八》◆丙申。賜耽羅王五穀種。▼是日。王子久麻伎等罷歸。
●27天智天皇八年(669)五月壬午《五》◆夏五月戊寅朔壬午。天皇縱獵■於山科野。大皇弟。藤原内大臣。及群臣皆悉從焉。
●27天智天皇八年(669)八月己酉《三》◆秋八月丁未朔己酉。天皇登高安嶺。議欲修城。仍恤民疲止而不作。時人感而歎曰。寔乃仁愛之徳不亦寛乎。云々。
◎27天智天皇八年(669)是秋◆是秋。霹■於藤原内大臣家。
●27天智天皇八年(669)九月丁亥《十一》◆九月丁丑朔丁亥。《十一》新羅遣沙■督儒等進調。
●27天智天皇八年(669)十月乙卯《十》◆冬十月丙午朔乙卯。天皇幸藤原内大臣家。親問所患而憂悴極甚。乃詔曰。天道輔仁何乃虚説。積善餘慶猶是無徴。若有所須。便可以聞。對曰。臣既不敏。當復何言。但其葬事、宜用輕易。生則無務於軍國。死則何敢重難。云々。時賢聞而歎曰。此之一言。竊比於往哲之善言矣。大樹將軍之辭賞。可同年而語哉。
▲27天智天皇八年(669)十月庚申《十五》◆庚申。天皇遣東宮大皇弟於藤原内大臣家。授大織冠與大臣位仍賜姓爲藤原氏。自此以後。通曰藤原内大臣。
▲27天智天皇八年(669)十月辛酉《十六》◆辛酉。藤原内大臣薨。〈日本世記曰。内大臣春秋五十薨于私第。廼殯於山南。天何不淑。不憖遣耆。鳴呼哀哉。碑曰。春秋五十有六而薨。〉
▲27天智天皇八年(669)十月甲子《十九》◆甲子。天皇幸藤原内大臣家。命大錦上蘇我赤兄臣奉宣恩詔。仍賜金香鑪。
●27天智天皇八年(669)十二月◆十二月。災大藏。
◎27天智天皇八年(669)是冬◆是冬。修高安城收畿内之田税。』于時災斑鳩寺。
☆27天智天皇八年(669)是歳◆是歳。遣小錦中河内直鯨等使於大唐。又以佐平餘自信。佐平鬼室集斯等。男女七百餘人遷居近江國蒲生郡。又大唐遣郭務■等二千餘人。
★27天智天皇九年(670)正月辛巳《七》◆九年春正月乙亥朔辛巳。詔士大夫等大射宮門内。
▲27天智天皇九年(670)正月戊子《十四》◆戊子。宣朝庭之禮儀與行路之相避。復禁斷誣妄妖僞。
●27天智天皇九年(670)二月◆二月。造戸籍。斷盜賊與浮浪。』于時天皇幸蒲生郡匱■野而觀宮地。』又修高安城積穀與塩。又築長門城一。筑紫城二。
●27天智天皇九年(670)三月壬午《九》◆三月甲戌朔壬午。於山御井傍敷諸神座。而班幣帛。中臣金連宣祝詞。
●27天智天皇九年(670)四月壬申《卅》◆夏四月癸卯朔壬申。夜半之後。災法隆寺。一屋無餘。大雨雷震。
●27天智天皇九年(670)五月◆五月。童謠曰。于知波志能。都梅能阿素弭爾。伊提麻栖古。多麻提能伊■能。野■古能度珥。伊提麻志能。倶伊播阿羅珥茹。伊提麻西古。多麻提能■能。野■古能度珥■
●27天智天皇九年(670)六月◆六月。邑中獲龜。背書申字。上黄下玄。長六寸許。
●27天智天皇九年(670)九月辛未朔◆秋九月辛未朔。遣阿曇連頬垂於新羅。
☆27天智天皇九年(670)是歳◆是歳。造水碓而冶鐵。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正月庚子《二》◆十年春正月己亥朔庚子。大錦上蘇我赤兄臣與大錦下巨勢人臣。進於殿前奏賀正事。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正月癸卯《五》◆癸卯。大錦上中臣金連命宣神事。是日。以大友皇子拜太政大臣。以蘇我赤兄臣爲左大臣。以中臣金連爲右大臣。以蘇我果安臣。巨勢人臣。紀大人臣爲御史大夫。〈御史。盖今之大納言乎。〉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正月甲辰《六》◆甲辰。東宮太皇弟奉宣〈或本云。大友皇子宣命。〉施行冠位法度之事。大赦天下。〈法度冠位之名。具載於新律令。〉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正月丁未《九》◆丁未。高麗遣上部大相可婁等進調。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正月辛亥《十三》◆辛亥。百濟鎭將劉仁願遣李守眞等上表。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正月是月◆是月。以大錦下授佐平余自信。沙宅紹明。〈法官大輔。〉以小錦下授鬼室集斯。〈學職頭。〉以大山下授達率谷那晋首。〈閑兵法。〉木素貴子。〈閑兵法。〉憶禮福留。〈閑兵法。〉答■春初。〈閑兵法。〉■日比子。賛波羅。金羅金須〈解藥。〉鬼室集信。〈解藥。〉以上小山上授達率徳頂上。〈解藥。〉吉大尚。〈解藥。〉許率母。〈明五經。〉角福牟。〈閑於陰陽。〉以小山下授餘達率等五十餘人也。』童謠云。多致播那播。於能我曳多曳多。那例々騰母。陀麻爾農矩騰岐。於野兒弘爾農倶。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二月庚寅《廿三》◆二月戊辰朔庚寅。百濟遣臺久用善等進調。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三月庚子《三》◆三月戊戌朔庚子。黄書造本實獻水■。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三月甲寅《十七》◆甲寅。常陸國貢中臣部若子。長尺六寸。其生年丙辰。至此歳十六年也。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四月辛卯《廿五》◆夏四月丁卯朔辛卯。置漏尅於新臺。始打候時動鍾鼓。始用漏尅。此漏尅者天皇爲皇太子時始親所製造也。云々。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四月是月◆是月。筑紫言。八足之鹿生而即死。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五月辛丑《五》◆五月丁酉朔辛丑。天皇御西小殿。皇太子。群臣侍宴。於是再奏田■。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六月己巳《四》◆六月丙寅朔己巳。宣百濟三部使人所請軍事。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六月庚辰《十五》◆庚辰。百濟遣眞子等進調。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六月是月◆是月。以栗隈王爲筑紫帥。』新羅遣使進調。別獻水牛一頭。山鷄一隻。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七月丙午《十一》◆秋七月丙申朔丙午。唐人李守眞等。百濟使人等並罷歸。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八月丁卯三》◆八月乙丑朔丁卯。高麗上部大相可婁等罷歸。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八月壬午《十八》◆壬午。饗賜蝦夷。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九月◆九月。天皇寢疾不豫。〈或本云。八月天皇疾病。〉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月庚午《七》◆冬十月甲子朔庚午。新羅遣沙■金萬物等進調。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月辛未《八》◆辛未。於内裏開百佛眼。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月是月◆是月。天皇遣使奉袈裟。金鉢。象牙。沈水香。栴檀香。及諸珍財於法興寺佛。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月庚辰《十七》◆庚辰。天皇疾病彌留。勅喚東宮引入臥内。詔曰。朕疾甚。以後事屬汝。云々。於是再拜稱疾固辭不受曰。請奉洪業付屬大后。令大友王奉宣諸政。臣請願奉爲天皇出家脩道。天皇許焉。東宮起而再拜。便向於内裏佛殿之南。踞坐胡床剃除鬢髮。爲沙門。於是天皇遣次田生磐送袈裟。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月壬午《十九》◆壬午。東宮見天皇、請之吉野脩行佛道。天皇許焉。東宮即入於吉野。大臣等侍送。至菟道而還。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一月癸卯《十》◆十一月甲午朔癸卯。對馬國司遣使於筑紫大宰府言。月生二日。沙門道文。筑紫君薩野馬。韓嶋勝娑婆。布師首磐。四人從唐來曰。唐國使人郭務■等六百人。送使沙宅孫登等一千四百人。合二千人。乘船册七隻倶泊於比智嶋。相謂之曰。今吾輩人船數衆。忽然到彼恐彼防人驚駭射戰。乃遣道文等豫稍披陳來朝之意。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一月丙辰《廿三》◆丙辰。大友皇子在内裏西殿織佛像前。左大臣蘇我赤兄臣。右大臣中臣金連。蘇我果安臣。巨勢人臣。紀大人臣侍焉。大友皇子手執香鑪先起誓盟曰。六人同心奉天皇詔。若有違者。必被天罸。云々。於是左大臣蘇我赤兄臣等手執香鑪隨次而起。泣血誓盟曰。臣等五人。隨於殿下奉天皇詔。若有違者。四天王打。天神地祇亦復誅罸。卅三天證知此事。子孫當絶。家門必亡。云々。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一月丁巳《廿四》◆丁巳。近江宮。從大藏省第三倉出。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一月壬戌《廿九》◆壬戌。五臣奉大友皇子盟天皇前。▼是日。賜新羅王絹五十匹。■五十匹。綿一千斤。韋一百枚。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二月乙丑《三》◆十二月癸亥朔乙丑。天皇崩于近江宮。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二月癸酉《十一》◆癸酉。殯于新宮。于時童謠曰。美曳之弩能。曳之弩能阿喩。阿喩擧曾播。施麻倍母曳岐。愛倶流之衛。奈疑能母縢。制利能母縢。阿例播倶流之衞。〈其一〉於彌能古能。野陛能比母騰倶。比騰陛多爾。伊麻■藤柯禰波。美古能比母騰矩。〈其二〉阿箇悟馬能。以喩企波々箇屡。麻矩儒播羅。奈爾能都底擧騰。多■尼之曳鶏武。〈其三〉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二月己卯《十七》◆己卯。新羅進調使沙金萬物等罷歸。
☆27天智天皇一〇年(671)是歳◆是歳。讚岐國山田郡人家有鶏子四足者。又大炊省有八鼎鳴。或一鼎鳴。或二或三倶鳴。或八倶鳴。

◇28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廿八 天渟中原眞人天皇上 天武天皇 (TOP)
※28天武天皇即位前紀◆天渟中〈渟中。此云農難。〉原瀛眞人天皇。天命開別天皇同母弟。幼曰大海人皇子。生而有岐嶷之姿。及壯雄拔神武。能天文遁甲。納天命開別天皇女菟野皇女爲正妃。天命開別天皇元年立爲東宮。
★28天武天皇即位前紀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月庚辰《十七》◆四年冬十月庚辰。天皇臥病以痛之甚矣。於是。遣蘇賀臣安麻侶。召東宮引入大殿。時安摩侶素東宮所好。密顧東宮曰。有意而言矣。東宮於茲疑有隱謀而愼之。天皇勅東宮授鴻業。乃辭讓之曰。臣之不幸。元有多病。何能保社稷。願陛下擧天下附皇后。仍立大友皇子。宜爲儲君。臣今日出家。爲陛下欲修功徳。天皇聽之。即日出家法服。因以收私兵器。悉納於司。
▲28天武天皇即位前紀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月壬午《九》即位四年◆壬午。入吉野宮。時左大臣蘇賀赤兄臣。右大臣中臣金連。及大納言蘇賀果安臣等送之。自菟道返焉。或曰。虎著翼放之。是夕。御嶋宮。
▲28天武天皇即位前紀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月癸未《廿》即位四年◆癸未。至吉野而居之。是時聚諸舍人謂之曰。我今入道脩行。故随欲修道者留之。若仕欲成名者還仕於司。然無退者。更聚舍人而詔如前。是以。舍人等半留。半退。
●28天武天皇即位前紀天智天皇一〇年(671)十二月即位四年◆十二月。天命開別天皇崩。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三月己酉《十八》◆元年春三月壬辰朔己酉。遣内小七位阿曇連稻敷於筑紫。告天皇喪於郭務■等。於是。郭務■等咸著喪服三遍擧哀。向東稽首。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三月壬子《廿一》◆壬子。郭務■等再拜進書凾與信物。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五月壬寅《十二》◆夏五月辛卯朔壬寅。以甲冑。弓矢賜郭務■等。▼是日。賜郭務■等物。總合■一千六百七十三匹。布二千八百五十二端。綿六百六十六斤。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五月戊午《廿八》◆戊午。高麗遣前部富加抃等進調。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五月庚申《卅》◆庚申。郭務■等罷歸。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五月是月◆是月。朴井連雄君奏天皇曰。臣以有私事獨至美濃。時朝庭宣美濃。尾張兩國司曰。爲造山陵。豫差定人夫。則人別令執兵。臣以爲。非爲山陵。必有事矣。若不早避。當有危歟。或有人奏曰。自近江京至于倭京。處處置候。亦命菟道守橋者。遮皇大弟宮舍人運私粮事。天皇惡之。因令問察。以知事已實。於是詔曰。朕所以讓位遁世者。獨治病全身。永終百年。然今不獲已應承禍。何默亡身耶。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六月壬午《廿二》◆六月辛酉朔壬午。詔村國連男依。和珥部臣君手。身毛君廣曰。今聞。近江朝庭之臣等。爲朕謀害。是以汝等三人急往美濃國。告安八磨郡湯沐令多臣品治。宣示機要。而先發當郡兵。仍經國司等差發諸軍。急塞不破道。朕今發路。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六月甲申《廿四》◆甲申。將入東。時有一臣奏曰。近江群臣元有謀心。必造天下。則道路難通。何無一人兵。徒手入東。臣恐事不就矣。天皇從之。思欲返召男依等。即遣大分君惠尺。黄書造大伴。逢臣志摩于留守司高坂王。而令乞騨鈴。因以謂惠尺等曰。若不得鈴。廼志摩還而復奏。惠尺馳之往於近江。喚高市皇子。大津皇子逢於伊勢。既而惠尺等至留守司。擧東宮之命乞騨鈴於高坂王。然不聽矣。時惠尺往近江。志摩乃還之復奏曰。不得鈴也。▼是日。發途入東國。事急不待駕而行之。黴遇縣犬養連大伴鞍馬。因以御駕。乃皇后載輿從之。逮于津振川。車駕始至。便乘焉。是時。元從者草壁皇子。忍壁皇子。及舍人朴井連雄君。縣犬養連大伴。佐伯連大目。大伴連友國。稚櫻部臣五百瀬。書首根摩呂。書直智徳。山背直小林。山背部小田。安斗連智徳。調首淡海之類廿有餘人。女孺十有餘人也。即日。到菟田吾城。大伴連馬來田。黄書造大伴。從吉野宮追至。於此時。屯田司舍人土師連馬手供從駕者食。過甘羅村。有獵者廿餘人。大伴朴本連大國爲獵者之首。則悉喚令從駕。亦徴美濃王。乃參赴而從矣。運湯沐之米伊勢國駄五十匹遇於菟田郡家頭。仍皆棄米而令乘歩者。到大野以日落也。山暗不能進行。則壌取當邑家籬爲燭。及夜半。到隱郡焚隱騨家。因唱邑中曰。天皇入東國。故人夫諸參赴。然一人不肯來矣。將及横河。有黒雲廣十餘丈經天。時天皇異之。則擧燭親秉式占曰。天下兩分之祥也。然朕遂得天下歟。即急行到伊賀郡。焚伊賀騨家。逮于伊賀中山。而當國郡司等率數百衆歸焉。會明至■萩野。暫停駕而進食。到積殖山口。高市皇子自鹿深越以遇之。民直大火。赤染造徳足。大藏直廣隅。坂上直國麻呂。古市黒麻呂。竹田大徳膽香瓦臣安倍從焉。越大山至伊勢鈴鹿。爰國司守三宅連石床。介三輪君子首。及湯沐令田中臣足麻呂。高田首新家等參遇于鈴鹿郡。則且發五百軍塞鈴鹿山道。到川曲坂下而日暮也。以皇后疲之暫留輿而息。然夜■欲雨。不得淹息而進行。於是。寒之雷雨已甚。從駕者衣裳濕以不堪寒。乃到三重郡家。焚屋一間而令温寒者。是夜半。鈴鹿關司遣使奏言。山部王。石川王並來歸之。故置關焉。天皇便使路直益人徴。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六月丙戌《廿六》◆丙戌。旦於朝明郡迹太川邊望拜天照太神。是時。益人益到之奏曰。所置關者非山部王。石川王。是大津皇子也。便随益人參來矣。大分君惠尺。難波吉士三綱。駒田勝忍人。山邊君安摩呂。小墾田猪手。泥部胝枳。大分君稚臣。根連金身。漆部友背之輩從之。天皇大喜。將及郡家。男依乘騨來奏曰。發美濃師三千人得塞不破道。於是天皇美雄依之務。既到郡家。先遣高市皇子於不破。令監軍事。遣山背部小田。安斗連阿加布。發東海軍。又遣稚櫻部臣五百瀬。土師連馬手。發東山軍。▼是日。天皇宿于桑名郡家。即停以不進。』是時。近江朝聞大皇弟入東國。其群臣悉愕。京内震動。或遁欲入東國。或退將匿山澤。爰大友皇子謂羣臣曰。將何計。一臣進曰。遲謀將後。不如。急聚驍騎乘跡而逐之。皇子不從。則以韋那公磐鍬。書直藥。忍坂直大摩侶遣于東國。以穗積臣百足。及弟百枝。物部首日向遣于倭京。且遣佐伯連男於筑紫。遣樟使主盤磐手於吉備國。並悉令興兵。仍謂男與磐手曰。其筑紫大宰栗隅王與吉備國守當摩公廣嶋二人。元有隷大皇弟。疑有反歟。若有不服色即殺之。於是。磐手到吉備國授苻之日。紿廣嶋令解刀。磐手乃拔刀以殺也。男至筑紫。時栗隈王承苻對曰。筑紫國者元戍邊賊之難也。其峻城。深隍臨海守者。豈爲内賊耶。今畏命而發軍。則國空矣。若不意之外有倉卒之事。頓社稷傾之。然後雖百殺臣。何益焉。豈敢背徳耶。輙不動兵者。其是縁也。時栗隈王之二子三野王。武家王。佩劔立于側而無退。於是男按劔欲進。還恐見亡。故不能成事而空還之。東方騨使磐鍬等將及不破。磐鍬獨疑山中有兵。以後之緩之行。時伏兵自山出。遮藥等之後。磐鍬見之知藥等見捕。則返逃走僅得脱。當是時。大伴連馬來田。弟吹負並見時否。以稱病退於倭家。然知其登嗣位者必所居吉野大皇弟矣。是以馬來田先從天皇。唯吹負留謂。立名于一時欲寧艱難。即招一二族及諸豪傑。僅得數十人。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六月丁亥。《廿七》◆丁亥。高市皇子遣使於桑名郡家以奏言。遠居御所。行政不便。宜御近處。即日天皇留皇后而入不破。比及郡家。尾張國司守小子部連鋤鈎率二萬衆歸之。天皇即美之。分其軍塞處處道也。到于野上。高市皇子自和■參迎。以便奏言。昨夜。自近江朝騨使馳至。因以伏兵而捕者。則書直藥。忍坂直大麻呂也。問。何所往。答曰。爲所居吉野大皇弟而遣發東國軍。韋那公磐鍬之徒也。然磐鍬見兵起。乃逃還之。既而天皇謂高市皇子曰。其近江朝。左右大臣及智謀群臣共定議。今朕無與計事者。唯有幼小少孺子耳。奈之何。皇子攘臂按劔奏言。近江羣臣雖多。何敢逆天皇之靈哉。天皇雖獨。則臣高市頼神祇之靈。請天皇之命。引率諸將而征討。豈有距乎。爰天皇譽之。携手撫背曰。愼不可怠。因賜鞍馬。悉授軍事。皇子則還和斬。天皇於行宮興野上而居焉。此夜。雷電雨甚。則天皇祈之日。天神地祇扶朕者。雷雨息矣。言訖即雷雨止之。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六月戊子《廿八》◆戊子。天皇往於和■檢校軍事而還。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六月己丑《廿九》◆己丑。天皇往和■。命高市皇子號令軍衆。天皇亦還于野上而居之。▼是日。大伴連吹負密與留守司坂上直熊毛議之。謂一二漢直等曰。我詐稱高市皇子。率數十騎自飛鳥寺北路出之臨營。乃汝内應之。既而繕兵於百濟家。自南門出之。先秦造熊令犢鼻。而乘馬馳之。俾唱於寺西營中曰。高市皇子自不破至。軍衆多從。爰留守司高坂王。及興兵使者穗積臣百足等。據飛鳥寺西槻下爲營。唯百足居小墾田兵庫運兵於近江。時營中軍衆聞熊叺聲悉散走。仍大伴連吹負率數十騎劇來。則熊毛及諸直等共與連和。軍士亦從乃擧高市皇子之命喚穗積臣百足於小墾田兵庫。爰百足乘馬緩來。逮于飛鳥寺西槻下。有人曰。下馬也。時百足下馬遲之。便取其襟以引墮。射中一箭。因拔刀斬而殺之。乃禁穗積臣五百枝。物部首日向。俄而赦之置軍中。且喚高坂王。稚狹王而令從軍焉。既而遣大伴連安麻呂。坂上直老。佐味君宿那麻呂等於不破宮。令奏事状。天皇大喜之。因乃令吹負拜將軍。是時。三輪君高市麻呂。鴨茂君蝦夷等。及羣豪傑者。如響悉會將軍麾下。乃規襲近江。因以撰衆中之英俊爲別將及軍監。庚寅。初向乃樂。(庚寅、七月一日)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辛卯《二》◆秋七月庚寅朔辛卯。天皇遣紀臣阿閇麻呂。多臣品治。三輪君子首。置始連菟。率數萬衆。自伊勢大山越之向倭。且遣村國連男依。書首根麻呂。和珥部臣君手。膽香瓦臣安倍。率數萬衆。自不破出。直入近江。恐其衆與近江師難別。以赤色著衣上。然後別命多臣品治。率三千衆屯于莉萩野。遣田中臣足麻呂令守倉歴道。時近江命山部王。蘇賀臣果安。巨勢臣比等。率數萬衆將襲不破。而軍于犬上川濱。山部王爲蘇賀臣果安。巨勢臣比等見殺。由是亂以軍不進。乃蘇賀臣果安自犬上返刺頚而死。是時。近江將軍羽田公矢國。其子大人等率己族來降。因授斧鉞拜將軍。即北入越。先是。近江放精兵忽衝玉倉部邑。則遣出雲臣狛撃追之。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壬辰《三》◆壬辰。將軍吹負屯于乃樂山上。時荒田尾直赤麻呂啓將軍曰。古京是本營處也。宜固守。將軍從之。則遣赤麻呂。忌部首子人。令戍古京。於是。赤麻呂等詣古京而解取道路橋板。作楯堅於京邊衢以守之。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癸巳《四》◆癸巳。將軍吹負與近江將大野君果安戰于乃樂山。爲果安所敗。軍卒悉走。將軍吹負僅得脱身。於是。果安追至八口■而視京。毎街竪楯。疑有伏兵。乃稍引還之。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甲午《五》◆甲子。近江別將田邊小隅越鹿深山。而卷幟抱鼓詣于倉歴。以夜半之。■梅穿城劇入營中。則畏己卒與足摩侶衆難別。以毎人令言金。仍拔刀而駆之。非言金乃斬耳。於是。足摩侶衆悉亂之。事忽起不知所爲。唯足摩侶聰知之獨言金以僅得免。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乙未《六》◆乙未。小隅亦進欲襲莉萩野營而急到。爰將軍多臣品治遮之。以精兵追撃之。小隅獨免走焉。以後遂復不來也。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丙申《七》◆丙申。男依等與近江軍戰息長横河破之。斬其將境部連藥。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戊戌《九》◆戊戌。男依等討近江將秦友足於鳥篭山斬之。▼是日東道將軍紀臣阿閇麻呂等。聞倭京將軍大伴連吹負爲近江所敗。則分軍以遣置始連菟。率千餘騎而急馳倭京。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壬寅《十三》◆壬寅。男依等戰于安河濱大破。則獲社戸臣大口。土師連千嶋。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丙午《十七》◆丙午。討栗太軍追之。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辛亥《廿二》◆辛亥。男依等到瀬田。時大友皇子及群臣等共營於橋西而大成陣。不見其後。旗■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十里。列弩亂發。矢下如雨。其將智尊率精兵以先鋒距之。仍切斷橋中須容三丈。置一長板。設有搨板度者乃引板將墮。是以不得進襲。於是有勇敢士。曰大分君稚臣。則棄長矛以重■甲拔刀急蹈板度之。便斷著板綱以被矢入陣。衆悉亂而散走之。不可禁。時將軍智尊拔刀斬退者。而不能止。因以斬智尊於橋邊。則大友皇子。左右大臣等。僅身免以逃之。男依等即軍于粟津岡下。▼是日。羽田公矢國。出雲臣狛。合共攻三尾城降之。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壬子《廿三》◆壬子。男依等斬近江將犬養連五十君及谷直塩手於粟津市。於是。大友皇子走無所入。乃還隱山前。以自縊焉。時左右大臣及群臣皆散亡。唯物部連麻呂。且一二舍人從之。』初將軍吹負向乃樂至稗田之日。有人曰。自河内軍多至。則遣坂本臣財。長尾直眞墨。倉墻直麻呂。民直小鮪。谷直根麻呂。率三百軍士距於龍田。復遣佐味君少麻呂。率數百人屯大坂遣鴨君蝦夷率數百人守石手道。▼是日。坂本臣財等次于平石野。時聞近江軍在高安城而登之。乃近江軍知財等來。以悉焚秋税倉皆散亡。仍宿城中。會明臨見西方。自大津丹比兩道軍衆多至。顯見旗■。有人曰。近江將壹伎史韓國之師也。財等自高安城降。以渡衞我河與韓國戰于河西。財等衆少不能距。先是。遣紀臣大音令守懼坂道。於是。財等退懼坂而居大音之營。是時。河内國司守來目臣塩篭有歸於不破宮之情。以集軍衆。爰韓國到之。密聞其謀而將殺塩篭。々々知事漏。乃自死焉。經一日近江軍當諸道而多至。即並不能相戰。以解退。▼是日。將軍吹負爲近江所敗。以特率一二騎走之。逮于墨坂遇逢菟軍至。更還屯金綱井。而招聚散卒。於是。聞近江軍至自大坂道而將軍引軍如西。到當麻衢與壹伎史韓國軍戰葦池側。時有勇士來目者。拔刀急馳直入軍中。騎士繼踵而進之。則近江軍悉走之。追斬甚多。爰將軍令軍中曰。其發兵之元意非殺百姓。是爲元凶。故莫妄殺。於是。韓國離軍獨逃也。將軍遥見之。令來目以俾射。然不中而遂走得免。焉。將軍更還本營。時東師頻多■。則分軍各當上中下道而屯之。唯將軍吹負親當中道。於是。近江將犬養連五十君自中道至之留村屋。而遣別將廬井造鯨。率二百精兵衝將軍營。當時麾下軍少以不能距。爰有大井寺奴名徳麻呂等五人。從軍。即徳麻呂等爲先鋒以進射之。鯨軍不能進。▼是日。三輪君高市麻呂。置始連菟。當上道戰于箸陵。大破。近江軍而乘勝。斷鯨軍之後。鯨軍悉解走。多殺士卒。鯨乘白馬以逃之。馬墮泥田不能進行。則將軍吹負謂甲斐勇者曰。其乘白馬者廬井鯨也。急追以射。於是甲斐勇者馳追之。比及鯨。々急鞭馬。々能拔以出泥。即馳之得脱。將軍亦更還本處而軍之。自此以後。近江軍遂不至。』先是。軍金綱井之時。高市郡大領高市縣主許梅。黴忽口閇而不能言也。三日之後。方著神以言。吾者高市社所居。名事代主神。又牟狹社所居。名生靈神者也。乃顯之曰。於神日本磐余彦天皇之陵奉馬及種々兵器。便亦言。吾者立皇御孫命之前後以送奉于不破而還焉。今且立官軍中而守護之。且言。自西道軍衆將至之。宜愼也。言訖則醒矣。故是以便遣梅而祭拜御陵。因以奉馬及兵器。又捧幣而禮祭高市。身狹二社之神。然後。壹伎史韓國自大坂來。故時人曰。二社神所教之辭適是也。又村屋神著祝曰。今自吾社中道軍衆將至。故宜塞社中道。故未經幾日。廬井鯨軍自中道至。時人曰。即神所教之辭是也。軍政既訖。將軍等擧是三神教言而奏之。即勅登進三神之品以祠焉。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辛亥《廿二》◆辛亥。將軍吹負既定倭地。便越大坂往難波。以餘別將軍等各自三道。進至于山前屯河南。即將軍吹負留難波小郡。而仰以西諸國司等。令進官鑰騨鈴傳印。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癸丑《廿四》◆癸丑。諸將軍等悉會於■〈■。此云佐々。〉浪。而探捕左右大臣及諸罪人等。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七月乙卯《廿六》◆乙卯。將軍等向於不破宮。因以捧大友皇子頭而獻于營前。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八月甲申《廿五》◆八月庚申朔甲申。命高市皇子宣近江群臣犯状。則重罪八人坐極刑。仍斬右大臣中臣連金於淺井田根。▼是日。左大臣蘇我臣赤兄。大納言巨勢臣比等及子孫并中臣連金之子。蘇我臣果安之子悉配流。以餘悉赦之。』先是。尾張國司守少子部連鋤鈎匿山自死之。天皇曰。鋤鈎有功者也。無罪何自死。其有隱謀歟。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八月丙戌《廿七》◆丙戌。恩勅諸有功勳者而顯寵賞。
●28天武天皇元年(672)九月丙申《八》◆九月己丑朔丙申。車駕還宿伊勢桑名。▲丁酉《九》◆丁酉。宿鈴鹿。▲戊戌《十》◆宿阿閇。▲己亥《十一》◆己亥。宿名張。▲庚子《十二》◆庚子。詣于倭京而御嶋宮。▲癸卯《十五》◆癸卯。自嶋宮移崗本宮。☆是歳◆是歳。營宮室於崗本宮南。即冬遷以居。焉是謂飛鳥淨御原宮。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十一月辛亥《廿四》◆冬十一月戊子朔辛亥。饗新羅客金押實等於筑紫。即日。賜祿各有差。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十二月辛酉《四》◆十二月戊午朔辛酉。選諸有功勳者増加冠位。仍賜小山位以上各有差。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十二月壬申《十五》◆壬申。船一隻賜新羅客。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十二月癸未《廿六》◆癸未。金押實等罷歸。
◎28天武天皇元年(672)十二月是月◆是月。大紫韋那公高見薨。

◇29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廿九 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下〉 天武天皇
★29天武天皇二年(673)正月癸巳《七》◆二年春正月丁亥朔癸巳。置酒宴羣臣。
●29天武天皇二年(673)二月癸未《廿七》◆二月丁巳朔癸未。《廿七》天皇命有司。設壇場即帝位於飛鳥浮御原宮。立正妃爲皇后。々生草壁皇子尊。先納皇后姉大田皇女爲妃生大來皇女與大津皇子。次妃大江皇女。生長皇子與弓削皇子。次妃新田部皇女。生舎人皇子。又夫人藤原大臣女氷上娘。生但馬皇女。次夫人氷上娘弟五百重娘。生新田部皇子。次夫人蘇我赤兄大臣女大甦娘。生一男。二女。其一曰穗積皇子。其二曰紀皇女。其三曰田形皇女。天皇初娶鏡王女額田姫王。生十市皇女。次納胸形君徳善女尼子娘。生高市皇子命。次完人臣大麻呂女擬媛娘。生二男。二女。其一曰忍壁皇子。其二曰磯城皇子。其三曰泊瀬部皇女。其四曰託基皇女。
▲29天武天皇二年(673)二月乙酉《廿九》◆乙酉。有勲功人等。賜爵有差。
●29天武天皇二年(673)三月壬寅《十七》◆三月丙戌朔壬寅。備後國司獲白雉於龜石郡而貢。乃當郡課役悉免。仍大赦天下。
◎29天武天皇二年(673)三月是月◆是月。聚書生。始冩一切經於川原寺。
●29天武天皇二年(673)四月己巳《十四》◆夏四月丙辰朔己巳。欲遣侍大來皇女于天照大神宮。而令居泊瀬齋宮。是先潔身。稍近神之所也。
●29天武天皇二年(673)五月乙酉朔◆夏五月乙酉朔。詔公卿大夫及諸臣連并伴造等曰。夫初出身者。先令仕大舎人。然後選簡其才能。以死當職。又婦女者。無問有夫無夫及長幼。欲進仕者聽矣。其考選准官人之例。
▲29天武天皇二年(673)五月癸丑《廿九》癸丑。大錦上坂本財臣卒。由壬申年之勞。贈小紫位。
●29天武天皇二年(673)閏六月庚寅《六》◆閏六月乙酉朔庚寅。大錦下百濟沙宅昭明卒。爲人聰明叡智。時稱秀才於是。天皇驚之。降恩以贈外小紫位。重賜本國大佐平位。
▲29天武天皇二年(673)五月壬辰《八》◆壬辰。耽羅遣王子久麻藝。都羅宇麻等朝貢。
▲29天武天皇二年(673)五月己亥《十五》◆己亥。新羅遣韓阿■金承元。阿■金祗山。大舎霜雪等賀騰極。并遣一吉■金薩儒。韓奈末金池山等弔先皇喪。〈一云調使。〉其送使貴干寶眞毛送承元。薩儒於筑紫。
▲29天武天皇二年(673)五月戊申《廿四》◆戊申。饗貴干寶等於筑紫。賜祿各有差。即從筑紫返于國。
●29天武天皇二年(673)八月壬辰《九》◆秋八月甲申朔壬辰。詔。在伊賀國紀臣阿閇麻呂等。壬申年勞勳之状而顯寵賞。
▲29天武天皇二年(673)八月癸卯《廿》◆癸卯高麗遣上部位頭大兄邯子。前部大兄碩千等朝貢。仍新羅遣韓奈末金利益送高麗使人于筑紫。
▲29天武天皇二年(673)八月戊申《廿五》◆戊申。喚賀騰極使金承元等中客以上廿七人於京。因命大宰。(TOP)詔耽羅使人曰。天皇新平天下。初之即位。由是唯除賀使。以外不召。則汝等親所見。亦時寒波嶮。久淹留之。還爲汝愁。故宜疾歸。仍在國王及使者久麻藝等肇賜爵位。其爵者大乙上。更以錦繍潤飾之。當其國之佐平位。則自筑紫返之。
●29天武天皇二年(673)九月庚辰《廿八》◆九月癸丑朔庚辰。饗金承元等於難波。奏種々樂。賜物各有差。
●29天武天皇二年(673)十一月壬子朔◆冬十一月壬子朔。金承元罷歸之。
▲29天武天皇二年(673)十一月壬申《廿一》◆壬申。饗高麗邯子。新羅薩儒等於筑紫大郡。賜祿各有差。
●29天武天皇二年(673)十二月丙戌《五》◆十二月壬午朔丙戌。侍奉大嘗中臣。忌部。及神官人等。并播磨。丹波二國郡司。亦以下人夫等悉賜祿。因以郡司等各賜爵一級。
▲29天武天皇二年(673)十二月戊戌《十七》◆戊戌。以小紫美濃王。小錦下紀臣訶多麻呂。拜造高市大寺司。〈今大官大寺是。〉時知事福林僧由老辭知事。然不聽焉。
▲29天武天皇二年(673)十二月戊申《廿七》◆戊申。以義成僧爲小僧都。▼是日。更加佐官二僧。其有四佐官始起于此時也。☆是年也。太歳癸酉。
★29天武天皇三年(674)正月庚申《十》◆三年春正月辛亥朔庚申。百濟王昌成薨。贈此小紫位。
●29天武天皇三年(674)二月戊申《廿八》◆二月辛巳朔戊申。紀臣阿閇麻呂卒。天皇大悲之。以勞壬申年之役贈大紫位。
●29天武天皇三年(674)三月丙辰《七》◆三月庚戌朔丙辰。對馬國司守忍海造大國言。銀始出于當國。即貢上。由是大國授小錦下位。凡銀有倭國。初出于此時。故悉奉諸神祗。亦周賜小錦以上大夫等。
●29天武天皇三年(674)八月庚辰《三》◆秋八月戊寅朔庚辰。遣忍壁皇子於石上神宮。以膏油瑩神寶。即日勅曰。元來諸家貯於神府寶物。今皆還其子孫。
●29天武天皇三年(674)十月乙酉《九》◆冬十月丁丑朔乙酉。大來皇女自泊瀬齋宮向伊勢神宮。
★29天武天皇四年(675)正月丙午朔◆四年春正月丙午朔。大學寮諸學生。陰陽寮。外藥寮。及舎衞女。堕羅女。百濟王善光。新羅仕丁等。捧藥及珍異等物進。
▲29天武天皇四年(675)正月丁未《二》◆丁未。皇子以下百寮諸人拜朝。
▲29天武天皇四年(675)正月戊申《三》◆戊申。百寮諸人。初位以上進薪。
▲29天武天皇四年(675)正月庚戌《五》◆庚戌。始興占星臺。
▲29天武天皇四年(675)正月壬子《七》◆壬子。賜宴羣臣於朝廷。
▲29天武天皇四年(675)正月壬戌《十七》◆壬戌。公卿大夫及百寮諸人。初位以上。射于西門庭。▼亦是日。大倭國貢瑞鶏。東國貢白鷹。近江國貢白鵄。
▲29天武天皇四年(675)正月戊辰《廿三》◆戊辰。祭幣諸社。
●29天武天皇四年(675)二月癸未《九》◆二月乙亥朔癸未。勅大倭。河内。攝津。山背。播磨。淡路。丹波。但馬。近江。若狹。伊勢。美濃。尾張等國曰。選所部百姓之能歌男女。及侏儒伎人而貢上。
▲29天武天皇四年(675)二月丁亥《十三》◆丁亥。十市皇女。阿閇皇女。參赴於伊勢神宮。
▲29天武天皇四年(675)二月己丑《十五》◆己丑。詔曰。甲子年諸氏被給部曲者。自今以後除之。又親王。諸王及諸臣并諸寺等所賜山澤嶋浦。林野陂池。前後並除焉。
▲29天武天皇四年(675)二月癸巳《十九》◆癸巳。詔曰。群臣百寮及天下人民莫作諸惡。若有犯者随事罪之。
▲29天武天皇四年(675)二月丁酉《廿三》◆丁酉。天皇幸於高安城。
◎29天武天皇四年(675)二月是月◆是月。新羅遣王子忠元。大監級■金比蘇。大監奈末金天冲。弟監大麻朴武麻。弟監大舎金洛水等。進調。其送使奈末金風那。奈末金孝福。送王子忠元於筑紫。
●29天武天皇四年(675)三月丙午《二》◆三月乙巳朔丙午。土左大神以神刀一口進于天皇。
▲29天武天皇四年(675)三月戊午《十四》◆戊午。饗金風那等於筑紫即自筑紫歸之。
▲29天武天皇四年(675)三月庚申《十六》◆庚申。諸王四位栗隈王爲兵政官長。小錦上大伴連御行爲大輔。
◎29天武天皇四年(675)三月是月◆是月。高麗遣大兄富于。大兄多武等朝貢。新羅遣級■朴勤脩。大奈末金美賀進調。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四月戊寅《五》◆夏四月甲戌朔戊寅。請僧尼二千四百餘而大設齋焉。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四月辛巳《八》◆辛巳。勅。小錦上當摩公廣麻呂。小錦下久努臣麻呂二人。勿使朝參。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四月壬午《九》◆壬午。詔曰。諸國貸税。自今以後。明察百姓。先知富貧。簡定三等。仍中戸以下應與貸。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四月癸末《十》◆癸未。遣小紫美濃王。小錦下佐伯連廣足祠風神于龍田立野。遣小錦中間人連大盖。大山中曾禰連韓犬祭大忌神於廣瀬河曲。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四月丁亥。《十四》◆丁亥。小錦下久努臣麻呂坐對捍詔使。官位盡追。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四月庚寅《十七》◆庚寅。詔諸國曰。自今以後。制諸漁獵者。莫造檻穽及施機槍等之類。亦四月朔以後。九月卅日以前。莫置比滿沙伎理梁。且莫食牛馬犬猿鶏之完。(Top) 以外不在禁例。若有犯者罪之。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四月辛卯《十八》◆辛卯。三位麻續王有罪。流于因播。一子流伊豆嶋。一子流血鹿嶋。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四月丙申《廿三》◆丙申。簡諸才藝者。給祿各有差。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四月是月◆是月。新羅王子忠元到難波。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六月乙未《廿三》◆六月癸酉朔乙未。《廿三》大分君惠尺病將死。天皇大驚詔曰。汝惠尺也。背私向公。不惜身命。以遂雄之心勞于大役。恒欲慈愛。故爾雖既死子孫厚賞。仍騰外小紫位。未及數日。薨于私家。
●29天武天皇四年(675)七月癸酉《七》◆秋七月癸卯朔己酉。小錦上大伴連國麻呂爲大使。小錦下三宅吉士入石爲副使。遣于新羅。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八月壬申朔◆八月壬申朔。耽羅調使王子久麻伎泊筑紫。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八月癸巳《廿二》◆癸巳。大風飛沙破屋。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八月丙申《廿五》◆丙申。忠元禮畢以歸之。自難波發船。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八月己亥《廿八》◆己亥。新羅。高麗二國調使饗於筑紫。賜祿有差。
●29天武天皇四年(675)九月戊辰《廿七》◆九月壬寅朔戊辰。耽羅王姑到難波。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十月癸酉《三》◆冬十月辛未朔癸酉。遣使於四方覓一切經。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十月庚辰《十》◆庚辰。置酒宴群臣。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十月丙戌《十六》◆丙戌。自筑紫貢唐人卅口。則遣遠江國而安置。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十月庚寅《廿》◆庚寅。詔曰。諸王以下。初位以上。毎人備兵。▼是日。相摸國言。高倉郡女人生三男。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十一月癸卯《三》◆十一月辛丑朔癸卯。有人登宮東岳。妖言而自刎死之。當是夜直者。悉賜爵一級。
◎29天武天皇四年(675)十一月是月◆是月。大地動。
★29天武天皇五年(676)正月庚子朔◆五年春正月庚子朔。羣臣百寮朔拜朝。
▲29天武天皇五年(676)正月癸卯《四》◆癸卯。高市皇子以下。小錦以上大夫等。賜衣袴褶腰帶脚帶及机杖。唯小錦三階不賜机。
▲29天武天皇五年(676)正月丙午《七》◆丙午。小錦以上大夫等賜祿各有差。
▲29天武天皇五年(676)正月甲寅《十五》◆甲寅。百寮初位以上進薪。即日悉集朝廷賜宴。
▲29天武天皇五年(676)正月乙卯《十六》◆乙卯。置祿射于西門庭。中的者則給祿有差。▼是日。天皇御嶋宮宴之。
▲29天武天皇五年(676)正月甲子《廿五》◆甲子。詔曰。凡任國司者。除畿内及陸奥。長門國。以外皆任大山位下人。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二月癸巳《廿四》◆二月庚午朔癸巳。耽羅客賜船一艘。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二月是月◆是月。大伴連國麻呂等至自新羅。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四月辛丑《四》◆夏四月戊戌朔辛丑。祭龍田風神。廣瀬大忌神。』倭國添下郡鰐積吉事貢瑞鷄。其冠似海石榴華。▼是日。倭國飽波郡言。雌鷄化雄。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四月辛亥《十四》◆辛亥。勅。諸王。諸臣被給封戸之税者。除以西國。相易給以東國。又外國人欲進仕者。臣連。伴造之子。及國造子聽之。唯雖以下庶人。其才能長亦聽之。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四月己未《廿二》◆己未。詔美濃國司曰。在砺杵郡紀臣阿佐麻呂之子遷東國即爲其國之百姓。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五月庚午《三》◆五月戊辰朔庚午。宣。進調過期限國司等之犯状云々。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五月甲戌《七》◆甲戌。下野國司奏。所部百姓遇凶年。飢之欲賣子。而朝不聽矣。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五月是月◆是月。勅。禁南淵山。細川山。並莫蒭薪。又畿内山野元所禁之限。莫妄燒折。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六月◆六月。四位栗隈王得病薨。物部雄君連忽發病而卒。天皇聞之大驚。其壬申年從車駕。入東國以有大功。降恩贈内大紫位。因賜氏上。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六月是夏◆是夏。大旱。遣使四方捧幣帛。祈諸神祗。亦請諸僧尼。祈于三寶。然不雨。由是五穀不登。百姓飢之。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七月戊辰《二》◆秋七月丁卯朔戊辰。卿大夫及百姓寮諸人等進爵各有差。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七月甲戌《八》◆甲戌。耽羅客歸國。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七月壬午《十六》◆壬午。祭龍田風神。廣瀬大忌神。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七月是月◆是月。村國連雄依卒。以壬申年之功贈外小紫位。』有星出于東。長七八尺。至九月竟天。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八月丁酉《二》◆八月丙申朔丁酉。親王以下。小錦以上大夫。及皇女姫王。内命婦等。給食封各有差。
▲辛亥。《十六》詔曰。四方爲大解除。用物則國別國造輸秡柱。馬一匹。布一常。以外郡司各刀一口。鹿皮一張。钁一口。刀子一口。鎌一口。矢一具。稻一束。且毎戸麻一條。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八月壬子《十七》◆壬子。詔曰。死刑。沒官。三流。並除一等。徒罪以下已發覺。未發覺。悉赦之。唯既配流不在赦例。▼是日。詔諸國以放生。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八月是月◆是月。大三輪眞上田子人君卒。天皇聞之大哀。以壬申年之功贈内小紫位。仍謚曰大三輪神眞上田迎君。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九月丙寅朔◆九月丙寅朔。雨不告朔。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九月乙亥《十》◆乙亥。王卿遣京及畿内。校人別兵。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九月丁丑《十二》◆丁丑。筑紫大宰三位屋垣王有罪。流于土左。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九月戊寅《十三》◆戊寅百寮人及諸蕃人等。賜祿各有差。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九月丙戌《廿一》◆丙戌。神官奏曰。爲新甞卜國郡也。齋忌〈齋忌。此云踰既。〉則尾張國山田郡。次〈次。此云須岐也。〉丹波國訶沙郡。並食卜。
◎29天武天皇五年(676)九月是月◆是月。坂田公雷卒。以壬申年功贈大紫位。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十月乙未朔◆冬十月乙未朔。置酒宴群臣。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十月丁酉《三》◆丁酉。祭幤帛於相新甞諸神祇。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十月甲辰《十》◆甲辰。以大乙上物部連麻呂爲大使。大乙中山背直百足爲小使。遣於新羅。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十一月乙丑朔◆十一月乙丑朔。以新甞事不告朔。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十一月丁卯《三》◆丁卯。新羅遣沙■金清平請政。并遣汲■金好儒。弟監大舎金欽吉等進調。其送使奈末被珍那。副使奈末好福。送清平等於筑紫。◎十一月是月◆是月。肅愼七人從清平等至之。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十一月癸未《十九》◆癸未。詔近京諸國而放生。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十一月甲申《廿》◆甲申。遣使於四方國。説金光明經。仁王經。
29天武天皇五年(676)十一月丁亥《廿三》◆丁亥。高麗遣大使後部主博阿于。副使前部大兄徳富朝貢。仍新羅遣大奈末金楊原送高麗使人於筑紫。
☆29天武天皇五年(676)是年◆是年。將都新城。而限内田薗者不問公私。皆不耕悉荒。然遂不都矣。〈或本。無是年以下不都矣以上字。注十一月上。〉
★29天武天皇六年(677)正月庚辰《十七》◆六年春正月甲子朔庚辰。射于南門。
●29天武天皇六年(677)二月癸巳朔◆二月癸巳朔。物部連麻呂至自新羅。
◎29天武天皇六年(677)二月是月◆是月。饗多禰嶋人等於飛鳥寺西槻下。 (TOP)
●29天武天皇六年(677)三月辛巳《十九》◆三月癸亥朔辛巳。召新羅使人清平及以下客十三人於京。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四月壬寅《十一》◆夏四月壬辰朔壬寅。杙田史名倉坐指斥乘輿。以流于伊豆嶋。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四月乙巳《十四》◆乙巳。送使珍那等饗于筑紫。即從筑紫歸之。
●29天武天皇六年(677)五月壬戌朔◆五月壬戌朔。不告朔。
▲29天武天皇六年(677)五月甲子《三》◆甲子。勅。大博士百濟人率丹授大山下位。因以封卅戸。▼是日。倭畫師音梼授小山下位。乃封廿戸。
▲29天武天皇六年(677)五月戊辰《七》◆戊辰。新羅人阿■朴刺破從人三口。僧三人漂著於血鹿嶋。
▲29天武天皇六年(677)五月己丑《廿八》◆己丑。勅。天社。地社神税者三分之一爲擬供神。二分給神主。
◎29天武天皇六年(677)五月是月◆是月。旱之。於京及畿内雫之。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六月乙巳《十四》◆六月壬辰朔乙巳。大震動。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六月是月◆是月。詔東漢直等曰。汝等黨族之自本犯七不可也。是以從小墾田御世至于近江朝。常以謀汝等爲事。今當朕世。將責汝等不可之状。以随犯應罪。然頓不欲絶漢直之氏。故降大恩以原之。從今以後。若有犯者。必入不赦之例。
●29天武天皇六年(677)七月癸亥《三》◆秋七月辛酉朔癸亥。祭龍田風神。廣瀬大忌神。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八月乙巳《十五》◆八月辛卯朔乙巳。大設齋於飛鳥寺。以讀一切經。便天皇御寺南門而禮三寶。是時。詔親王。諸王及羣卿。毎人賜出家一人。其出家者不問男女長幼。皆随願度之。因以會于大齋。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八月丁巳《廿七》◆丁巳。金清平歸國。即漂著朴刺破等付清平等返于本土。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八月戊午《廿八》◆戊午。耽羅遣王子都羅朝貢。
●29天武天皇六年(677)九月己丑《卅》◆九月庚申朔己丑。詔曰。凡浮浪人。其送本土者。猶復還到。則彼此並科課役。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十月癸卯《十四》◆冬十月庚寅朔癸卯内小錦上河邊臣百枝爲民部卿。内大錦下丹比公麻呂爲攝津職大夫。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十一月癸未朔◆十一月己未朔。雨不告朔。筑紫大宰獻赤鳥。則大宰府諸司人賜祿各有差。且專捕赤鳥者。賜爵五級。乃當郡々司等加増爵位。因給復郡内百姓以一年之。▼是日。大赦天下。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十一月己卯。《廿一》◆己卯。新甞。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十一月辛巳《廿三》◆辛巳。百寮諸有位人等賜食。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十一月乙酉《廿七》◆乙酉。侍奉新甞神官及國司等。賜祿。
●29天武天皇六年(677)十二月己丑朔◆十二月己丑朔。雪。不告朔。
★29天武天皇七年(678)正月甲戌《十七》◆七年春正月戊午朔甲戌。射于南門。
▲29天武天皇七年(678)正月己卯《廿二》◆己卯。耽羅人向京。
◎29天武天皇七年(678)是春◆是春。將祠天神。地祗。而天下悉祓禊之。竪齋宮於倉梯河上。
●29天武天皇七年(678)四月丁亥朔◆夏四月丁亥朔。欲幸齋宮卜之。癸巳食卜。仍取平旦時警蹕既動。百寮成列。乘輿命蓋以未及出行。十市皇女卒然病發薨於宮中。由此鹵簿既停不得幸行。遂不祭神祗矣。
▲29天武天皇七年(678)四月己亥《十三》◆己亥。霹靂新宮西廳柱。
▲29天武天皇七年(678)四月庚子《十四》◆庚子。葬十市皇女於赤穗。天皇臨之降恩以發哀。
●29天武天皇七年(678)九月◆秋九月。忍海造能麻呂獻瑞稻五莖。毎莖有枝。由是徒罪以下悉赦之。』三位稚狹王薨之。
●29天武天皇七年(678)十月甲申朔◆冬十月甲申朔。有物如綿零於難波。長五六尺。廣七八寸。則随風以飄于松林及葦原。時人曰。甘露也。
▲29天武天皇七年(678)十月己酉《廿六》◆十月己酉。詔曰。凡内外文武官毎年史以上屬官人等。公平而恪懃者。議其優劣。則定應進階。正月上旬以前。具記送法官。則法官校定。申送大辨官。然縁公事以出使之日。其非眞病及重服。輙縁小故而辭者。不在進階之例。
●29天武天皇七年(678)十二月己卯《廿七》◆十二月癸丑朔己卯。臘子鳥蔽天。自西南飛東北。
◎29天武天皇七年(678)十二月是月◆是月。筑紫國大地動之。地裂廣二丈。長三千餘丈。百姓舍屋。毎村多仆壌。是時百姓一家有岡上。當于地動夕。以岡崩處遷。然家既全而無破壌。家人不知岡崩家避。但會明後。知以大驚焉。
☆29天武天皇七年(678)是年◆是年。新羅送使奈末加良井山。奈末金紅世到于筑紫曰。新羅王遣級■金消勿。大奈末金世々等貢上當年之調。仍遣臣井山送消勿等。倶逢暴風於海中。以消勿等皆散之不知所如。唯井山僅得著岸。然消勿等遂不來矣。
★29天武天皇八年(679)正月丙戌《五》◆八年春正月壬午朔丙戌。新羅送使加良井山。金紅世等向京。
▲29天武天皇八年(679)正月戊子《七》◆戊子。詔曰。凡當正月之節。諸王。諸臣及百寮者。除兄姉以上親及己氏長。以外莫拜焉。其諸王者。雖母非王姓者莫拜。凡諸臣亦莫拜卑母。雖非正月節復准此。若有犯者随事罪之。
▲29天武天皇八年(679)正月己亥《十八》◆己亥。射于西門。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二月壬子朔◆二月壬子朔。高麗遣上部大相桓欠。下部大相師需婁等朝貢。因以新羅遣奈末甘勿那。送桓欠等於筑紫。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二月甲寅《三》◆甲寅。紀臣堅麻呂卒。以壬申年之功贈大錦上位。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二月乙卯《四》◆乙卯。詔曰。及于辛巳年。■■親王。諸臣及百寮人之兵及馬。故豫貯焉。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二月是月◆是月。降大恩恤貧乏。以給其飢寒。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三月丙戌《六》◆三月辛巳朔丙戌。兵衞大分君稚見死。當壬申年大役。爲先鋒之破瀬田營。由是功贈外小錦上位。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三月丁亥《七》◆丁亥。天皇幸於越智。拜後岡本天皇陵。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三月己丑《九》◆己丑。吉備大宰石川王病之。薨於吉備。天皇聞之大哀。則降大恩云々。贈諸王二位。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三月壬寅《廿二》◆壬寅。貧乏僧尼施綿布。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四月乙卯《五》◆夏四月辛亥朔乙卯。詔曰。商量諸有食封寺所由。而可加加之。可除除之。▼是日。定諸寺名也。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四月己未《九》◆己未。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五月甲申《五》◆五月庚辰朔甲申。幸于吉野宮。▲乙酉《六》◆天皇詔皇后及草壁皇子尊。大津皇子。高市皇子。河嶋皇子。忍壁皇子。芝基皇子曰。朕今日與汝等倶盟于庭。而千歳之後欲無事。奈之何。皇子等共對曰。理實灼然。則草壁皇子尊先進盟曰。天神地祗及天皇證也。吾兄弟長幼并十餘王。各出于異腹。然不別同異。倶随天皇勅。而相扶無忤。若自今以後。不如此盟者。身命亡之。子孫絶之。非忘非失矣。五皇子以次相盟如先。然後天皇曰。朕男等各異腹而生。然今如一母同産慈之。則披襟抱其六皇子。因以盟曰。若違盟。忽亡朕身。皇后之盟且如天皇。▲丙戌《七》◆車駕還宮。▲己丑《十》◆己丑。六皇子共拜天皇於大殿前。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六月庚戌朔◆六月庚戌朔。氷零。大如桃子。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六月壬申《廿三》◆壬申。■。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六月乙亥《廿六》◆乙亥大錦上大伴杜屋連卒。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七月甲申《六》◆秋七月己卯朔甲申。■。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七月壬辰《十四》◆壬辰。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七月乙未《十七》◆乙未。四位葛城王卒。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八月己酉朔◆八月己酉朔。詔曰。諸氏貢女人。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八月己未《十一》◆己未。幸泊瀬以宴迹驚淵上。先是詔王卿曰。乘馬之外更設細馬随召出之。即自泊瀬還宮之日。看群卿儲細馬於迹見騨家道頭皆令馳走。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八月庚午《廿二》◆庚午。縵造忍勝獻嘉禾。異畝同頴。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八月癸酉《廿五》◆癸酉。大宅王薨。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九月癸巳《十六》◆九月戊寅朔癸巳。遣新羅使人等返之拜朝。
▲29天武天皇八年(679)九月庚子《廿三》◆庚子。遣高麗使人。遣耽羅使人等返之共拜朝廷。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十月己酉《二》◆冬十月戊申朔己酉。詔曰。朕聞之。近日暴惡者多在巷里。是則王卿等之過也。或聞暴惡者也。煩之忍而不治。或見惡人也。倦之匿以不正。其随見聞以糺彈者。豈有暴惡乎。是以。自今以後。無煩倦。而上責下過。下諌上暴。乃國家治焉。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十月戊午《十一》◆戊午。地震。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十月庚申《十三》◆庚申。勅制僧尼等威儀。及法服之色。并馬從者往來巷閭之状。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十月甲子《十七》◆甲子。新羅遣阿■金項那。沙■薩累生朝貢也。調物。金銀鐵鼎。錦絹布。皮。馬。狗。騾。駱駝之類十餘種。亦別獻物天皇。々后。太子。貢金銀刀旗之類各有數。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十月是月◆是月。勅曰。凡諸僧尼者。常住寺内。以護三寶。然或及老或患病。
其永臥陝房。久苦老病者。進止不便。淨地亦穢。是以自今以後。各就親族及篤信者。而立一二舎屋于間處。老者養身。病者服藥。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十一月庚寅《十四》◆十一月丁丑朔庚寅。地震。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十一月己亥《廿三》◆己亥。大乙下倭馬飼部造連爲大使。小乙下上村主光欠爲小使。遣多禰嶋。仍賜爵一級。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十一月是月◆是月。初置關於龍田山。大坂山。仍難波築羅城。
●29天武天皇八年(679)十二月戊申《二》◆十二月丁未朔戊申。由嘉禾以親王。諸王。諸臣及百官人等。給祿各有差。大辟罪以下悉赦之。
☆29天武天皇八年(679)是年◆是年。紀伊國伊刀郡貢芝草。其状似菌。莖長一尺。其蓋二圍。亦因播國貢瑞稻。毎莖有枝。
★29天武天皇九年(680)正月甲申《八》◆九年春正月丁丑朔甲申。天皇御于向小殿而宴王卿於大殿之庭。▼是日。忌部首子首賜姓曰連。則與弟色弗共悦拜。
▲29天武天皇九年(680)正月癸巳《十七》◆癸巳。親王以下至于小建。射南門。
▲29天武天皇九年(680)正月丙申《廿》◆丙申。攝津國言。活田村桃李實也。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二月癸亥《十八》◆二月丙午朔癸亥。如鼓音聞于東方。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二月辛未《廿六》◆辛未。有人云。得鹿角於葛城山。其角本二枝而末合有宍。々上有毛。々長一寸。則異以獻之。蓋■角歟。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二月壬申《廿七》◆壬申。新羅仕丁八人返于本土。仍垂恩以賜祿。有差。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三月乙酉《十》◆三月丙子朔乙酉。《十》攝津國貢白巫鳥。〈巫鳥。此云芝苔々。〉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三月戊戌。《廿三》幸于菟田吾城。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四月甲寅《十》◆夏四月乙巳朔甲寅。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四月乙卯《十一》◆乙卯。橘寺尼房失火以焚十房。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四月己巳《廿五》◆己巳。饗新羅使人項那等於筑紫。賜祿各有差。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四月是月◆是月。勅。凡諸寺者。自今以後。除爲國大寺二三以外。官司莫治。唯其有食封者。先後限卅年。若數年滿卅則除之。且以爲。飛鳥寺不可關于司治。然元爲大寺而官司恒治。復嘗有功。是以猶入官治之例。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五月乙亥朔◆五月乙亥朔。勅。■緜糸布。以施于京内廿四寺各有差。▼是日。始説金光明經于宮中及諸寺。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五月丁亥《十三》◆丁亥。高麗遣南部大使卯問。西部大兄俊徳等朝貢。仍新羅遣大奈末考那送高麗使人卯問等於筑紫。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五月乙未《廿一》◆乙未。大錦下秦造綱手卒。由壬申年之功贈大錦上位。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五月辛丑《廿七》◆辛丑。小錦中星川臣麻呂卒。以壬申年功贈大紫位。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六月戊申《五》◆六月甲辰朔戊申。新羅客項那等歸國。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六月辛亥《八》◆辛亥。灰零。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六月丁巳《十四》◆丁巳。雷電之甚也。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七月甲戌朔◆秋七月甲戌朔。飛鳥寺西槻枝自折而落之。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七月戊寅《五》◆戊寅。天皇幸犬養連大伴家以臨病。即降大恩云々。▼是日。雫之。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七月辛巳《八》◆辛巳。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七月癸未《十》◆癸未。朱雀有南門。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七月庚寅《十七》◆庚寅。朴井連子麻呂授小錦下位。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七月癸巳《廿》◆癸巳。飛鳥寺弘聽僧終。遣大津皇子。高市皇子弔之。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七月丙申《廿三》◆丙申。小錦下三宅連石床卒。由壬申年功贈大錦下位。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七月戊戌《廿五》◆戊戌。納言兼宮内卿五位舎人王病之臨死。則遣高市皇子而訊之。明日卒。天皇大驚。乃遣高市皇子。川嶋皇子。因以臨殯哭之。百寮者從而發哀。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八月丁未《五》◆八月發卯朔丁未。法官人貢嘉禾。▼是日。始之三日雨。大水。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八月丙辰《十四》◆丙辰。大風折木破屋。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九月辛巳《九》◆九月癸酉朔辛巳。幸于朝嬬。因以看大山位以下之馬於長柄杜。乃俾馬的射之。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九月乙未《廿三》◆乙未。地震。
▲29天武天皇九年(680)九月己亥《廿七》◆己亥。桑内王卒於私家。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十月乙巳《四》◆冬十月壬寅朔乙巳。恤京内諸寺貧乏僧尼及百姓。而賑給之。一毎僧尼各■四匹。緜四屯。布六端。沙彌及白衣各■二疋。綿二屯。布四端。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十一月壬申朔◆十一月壬申朔。日蝕之。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十一月甲戌《三》◆甲戌。自戌至子。東方明焉。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十一月乙亥《四》◆乙亥。高麗人十九人返于本土。是當後岡本天皇之喪而弔使。留之未還者也。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十一月戊寅《七》◆戊寅。詔百官曰。若有利國家寛百姓之術者。詣闕親申。則詞合於理。立爲法則。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十一月辛巳《十》◆辛巳。雷於西方。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十一月癸未《十二》◆癸未。皇后體不豫。則爲皇后誓願之。初興藥師寺。仍度一百僧。由是得安平。▼是日。赦罪。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十一月丁亥《十六》◆丁亥。月蝕。』遣草壁皇子訊惠妙僧之病。明日惠妙僧終。乃遣三皇子而弔之。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十一月乙未《廿四》◆乙未。新羅遣沙■金若弼。大奈末金原升進調。則習言者三人從若弼至。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十一月丁酉《廿六》◆丁酉。天皇病之。因以度一百僧。俄而愈之。
▲29天武天皇九年(680)十一月辛丑《卅》◆辛丑。臘子鳥蔽天。自東南飛以度西北。
★29天武天皇十年(681)正月壬申《二》◆十年春正月辛未朔壬申頒幣帛於諸神祗。
▲29天武天皇十年(681)正月癸酉《三》◆癸酉。百寮諸人拜朝廷。
▲29天武天皇十年(681)正月丁丑《七》◆丁丑。天皇御向小殿而宴之。▼是日。親王。諸王引入内安殿。諸臣皆侍于外安殿。共置酒以賜樂。則大山上草香部吉士大形授小錦下位。仍賜姓曰難波連。
▲29天武天皇十年(681)正月辛巳《十一》◆辛巳。勅境部連石積封六十戸。因以給■卅疋。錦百五十屯。布百五十端。钁一百口。
▲29天武天皇十年(681)正月丁亥《十七》◆丁亥。親王以下小建以上射于朝廷。
▲29天武天皇十年(681)正月己丑《十九》◆己丑。詔畿内及諸國。修理天社。地社神宮。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二月甲子《廿五》◆二月庚子朔甲子天皇。皇后共居于大極殿。以喚親王。諸王及諸臣。詔之曰。朕今更欲定律令。改法式。故倶修是事。然頓就是務。公事有闕。分人應行。▼是日。立草壁皇子尊爲皇太子。因以令攝萬機。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二月戊辰《廿九》◆戊辰。阿倍夫人薨。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二月己巳《卅》◆己巳。小紫位當麻公豐濱薨。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三月癸酉《四》◆三月庚午朔癸酉葬阿倍夫人。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三月丙戌《十七》◆丙戌。天皇御于大極殿。以詔川嶋皇子。忍壁皇子。廣瀬王。竹田王。桑田王。三野王。大錦下上毛野君三千。小錦中忌部連子首。小錦下阿曇連稻敷。難波連大形。大山上中臣連大嶋。大山下平群臣子首令記定帝妃及上古諸事。大嶋。子首親執筆以録焉。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三月庚寅《廿一》◆庚寅。地震。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三月甲午《廿五》◆甲午。天皇居新宮井上。而試發鼓吹之聲。仍令調習。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四月庚子《二》◆夏四月己亥朔庚子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四月辛丑《三》◆辛丑。立禁式九十二條。因以詔之曰。親王以下至于庶民。諸所服用金銀。珠玉。紫錦。繍綾。及氈褥。冠帶。并種々雜色之類。服用各有差。辭具有詔書。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四月庚戌《十二》◆庚戌。錦織造小分。田井直吉麻呂。次田倉人。椹足。〈椹。此云武規。〉石勝川内直縣。忍海造鏡荒田能麻呂。大狛造百枝。足坏。倭直龍麻呂。門部直大嶋。完人造老。山背狛烏賊麻呂。并十四人賜姓曰連。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四月乙卯《十七》◆乙卯。饗高麗客卯問等於筑紫。賜祿有差。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五月己卯《十一》◆五月己巳朔己卯祭皇祖御魂。是日。詔曰。凡百寮諸人恭敬宮人。過之甚也。或詣其門謁己之訟。或捧幣以媚於其家。自今以後。若有如此者。隨事共罪之。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五月甲午《廿六》◆甲午。高麗卯問歸之。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六月癸卯《五》◆六月己亥朔癸卯饗新羅客若弼於氣紫。賜祿各有差。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六月乙卯《十七》◆乙卯。■之。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六月壬戌《廿四》◆壬戌。地震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七月戊辰朔◆秋七月戊辰朔。朱雀見之。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七月辛未《四》◆辛未。小錦下釆女臣竹羅爲大使。當麻公楯小使。遣新羅國。▼是日。小錦下佐伯連廣足爲大使。小墾田臣麻呂爲小使。遣高麗國。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七月丁丑《十》◆丁丑。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七月丁酉《卅》◆丁酉。令天下悉大解除。當此時。國造等各出祓柱奴婢一口而解除焉。
●29天武天皇十年(681)閏七月壬子《十五》◆閏七月戊戌朔壬子◆皇后誓願之。大齊。以説經於京内諸寺。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八月丁丑《十一》◆八月丁卯朔丁丑。大錦下上毛野君三千卒。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八月丙子《十》◆丙子。詔三韓諸人曰。先日復十年調税既訖。且加以歸化初年倶來之子孫。並課役悉兔焉。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八月壬午《十六》◆壬午。伊勢國貢白茅鵄。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八月丙戌《廿》◆丙戌。遣多禰嶋使人等多禰國圖。其國去京五千餘里。居筑紫南海中切髮草裳。粳稻常豐。一爼兩收。土毛支子。莞子及種々海物等多。▼是日。若弼歸國。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九月己亥《三》◆九月丁酉朔己亥遣高麗。新羅使人等。共至之拜朝。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九月辛丑《五》◆辛丑。周芳國貢赤龜。乃放嶋宮池。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九月甲辰《八》◆甲辰。詔曰。凡諸氏有氏上未定者。各定氏上而申送于理官。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九月庚戌《十四》◆庚戌。饗多禰嶋人等于飛鳥寺西河邊。奏種種樂。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九月壬子《十六》◆壬子。彗星見。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九月癸丑《十七》◆■惑入月。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十月丙寅朔◆冬十月丙寅朔。曰蝕之。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十月癸未《十八》◆癸未。地震。
▲29天武天皇十年(681)九月乙酉《廿》◆新羅遣沙喙一吉■金忠平。大奈末金壹世貢調。金銀銅鐵。錦絹。鹿皮細布之類各有數。別獻天皇。々后太子金銀。錦。霞幡。皮之類。各有數。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十月庚寅《廿五》◆庚寅。詔曰。大山位以下。小建以上人等各述意見。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十月是月◆是月。天皇將蒐於廣瀬野。而行宮構訖。裝束既備。然車駕送不幸矣。唯親王以下及郡卿。皆居于輕市。而検校裝束鞍馬。小錦以上大夫皆列坐於樹下。大山位以下者皆親乘之。共隨大路自南行北。』新羅使者至而告曰。國王薨。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十一月丁酉《二》◆十一月丙申朔丁酉地震。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十二月甲戌《十》◆十二月乙丑朔甲戌小錦下河邊臣子首遣筑紫饗新羅客忠平。
▲29天武天皇十年(681)十二月癸巳《廿九》◆十二月癸巳田中臣鍛師。柿本臣猿。田部連國忍。高向臣麻呂。粟田臣眞人。物部連麻呂。中臣連大嶋。曾禰連韓犬。書直智徳并壹拾人授小錦下位。▼是日。舍人造糠虫。書直智徳賜姓曰連。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正月癸卯《九》◆十一年春正月乙未朔癸卯《九》◆大山上舍人連糠虫授小錦下位。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正月乙巳《十一》◆乙巳。饗金忠平於筑紫。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正月壬子《十八》◆壬子。氷上夫人薨于宮中。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正月癸丑《十九》◆癸丑。地動。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正月辛酉《廿七》◆辛酉。氷上夫人於赤穗。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二月乙亥《十二》◆二月甲子朔乙亥。金忠平歸國。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二月是月◆是月。小錦下舍人連糠虫卒。以壬申年之功贈大錦上位。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三月甲午朔◆三月甲午朔。命小紫三野王。及宮内官大夫等。遣于新城令見其地形。仍將都矣。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三月乙未《二》◆陸奥國蝦夷廿二人賜爵位。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三月庚子《七》◆庚子。地震。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三月丙午《十三》◆丙午。命境部連石積等更肇俾造新字一部卅四卷。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三月己酉《十六》◆己酉。幸于新城。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三月辛酉《廿八》◆辛酉。詔曰。親王以下百寮諸人。自今已後。位冠及畢。褶。脛裳莫著。亦膳夫。釆女等之等之手繦。肩巾〈肩巾此云比例。〉並莫服。▼是日。詔曰。親王以下至于諸臣。被給食封皆止之更返於公。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三月是月◆是月。土師連眞敷卒。以壬申年功贈大錦上位。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四月辛未《九》◆夏四月癸亥朔辛未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四月癸未《廿一》◆癸未。筑紫大宰丹比眞人嶋等貢大鐘。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四月甲申《廿二》◆甲申。越蝦夷伊高岐群等。請俘人七十戸爲一郡。乃聽之。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四月乙酉《廿三》◆乙酉。詔曰。自今以後。男女悉結髮。十二月卅日以前結訖之。唯結髮之日。亦待勅旨。婦女乘馬如男夫。其起于是日也。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五月甲辰《十二》◆五月癸巳朔甲辰倭漢直等賜姓曰連。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五月戊申《十六》◆戊申。遣高麗大使佐伯連廣足。小使小墾田臣麻呂等。奉使旨於御所。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五月己未《廿七》◆己未。倭漢直等男女悉參赴之。悦賜姓而拜朝。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六月壬戌朔◆六月壬戌朔。高麗王遣下部助有卦婁毛切。大古昴加。貢方物。則新羅遣大那末金釋起。送高麗使人於筑紫。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六月丁卯《六》◆丁卯。男夫始結髮。仍著漆紗冠。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六月癸酉《十二》◆癸酉。五位殖栗王卒。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七月甲午《三》◆秋七月壬辰朔甲午《三》◆隼人多來貢方物。▼是日。大隅隼人與阿多隼人相撲於朝廷。大隅隼人勝之(TOP)。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七月庚子《九》◆庚子。小錦中膳臣摩漏病。遣草壁皇子尊。高市皇子而訊病。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七月壬寅《十一》◆壬寅。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七月戊申《十七》◆戊申。地震。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七月己酉《十八》◆己酉。膳臣摩漏卒。天皇驚之大哀。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七月壬子《廿一》◆壬子。摩漏臣以壬申年之功贈大紫位及祿。更皇后賜物亦准官賜。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七月丙辰《廿五》◆丙辰。多禰人。掖玖人。阿麻彌人。賜祿各有差。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七月戊午《廿七》◆戊午。饗隼人等於飛鳥寺西。發種々樂。仍賜祿各有差。道俗悉見之。▼是日。信濃國。吉備國並言。霜降。亦大風。五穀不登。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八月壬戌朔◆八月壬戌朔。令親王以下及諸臣。各俾申法式應用之事。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八月甲子《三》◆甲子。饗高麗客於筑紫。▼是夕昏時。大星自東度西。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八月丙寅《五》◆丙寅。造法令殿内有大虹。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八月壬申《十一》◆壬申。有物形如潅頂幡而火色。浮空流北。毎國皆見。或曰。入越海。▼是日。白氣起於東山。其大四圍。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八月癸酉《十二》◆癸酉。大地動。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八月戊寅《十七》◆戊寅。亦地震。▼是日平旦。有虹當于天中央以向日。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八月甲戌《十三》◆甲戌。筑紫大宰言。有三足雀。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八月癸未《廿二》◆己未。詔禮儀言語之状。』且詔曰。凡諸應考選者。能検其族姓及景迹。方後考之。若雖景迹行能灼然。其族姓不定者。不在考選之色。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八月己丑《廿八》◆己丑。勅爲日高皇女〈更名。新家皇女。〉之病。大辟罪以下男女并一百九十八人皆赦之。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八月庚寅《廿九》◆庚寅。百卅餘人出家於大官大寺。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九月壬辰《二》◆九月辛卯朔壬辰。勅。自今以後跪禮。匍匐禮並止之。更用難波朝廷之立禮。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九月庚子《十》◆庚子。日中。數百當大宮以高翔於空。四尅而皆散。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十月戊辰《八》◆冬十月辛酉朔戊辰。大餔。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十一月乙巳《十六》◆十一月庚寅朔乙巳。詔曰。親王。諸王及諸臣。至于庶民。悉可聽之。凡糺彈犯法者。或禁省之中。或朝廷之中。其於過失發處即隋見隨聞。無匿蔽而糺彈。其有犯重者。應請則請。當捕則捉。若對捍以不見捕者。起當處兵而捕之。當杖色。乃杖一百以下。節級決之。亦犯状灼然。欺言無罪。則不伏辨。以爭訴者。累加其本罪。
●29天武天皇十一年(682)十二月壬戌《三》◆十二月庚申朔壬戌。詔曰。諸氏人等。各定可氏上者而申送。亦其眷族多在者。則分各定氏上並申送於官司。然後斟酌其状而處分之。因承官判。唯因少故而非己族者輙莫附。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正月庚寅《二》◆十二年春正月己丑朔庚寅。百寮拜朝廷。』筑紫大宰丹比眞人嶋等貢三足雀。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正月乙未《七》◆乙未。親王以下及群卿喚于大極殿前宴之。仍以三足雀示于群。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正月丙午《十八》◆丙午。詔曰。明神御大八洲日本根子天皇勅命者。諸國司。國造。郡司及百姓等。諸可聽矣。朕初登鴻祚以來。天瑞非一二多至之。傳聞。其天瑞者。行政之理。協于天道則應之。是今當于朕世。毎年重至。一則以懼。一則以喜。是以親王。諸王及群卿百寮。并天下黎民。共相歡也。乃小建以上給祿各有差。因以大辟罪以下皆赦之。亦百姓課役並兔焉。▼是日。秦小墾田■。及高麗。百濟。新羅三國樂於庭中。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二月癸未朔◆二月己未朔。大津皇子始聽朝政。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三月己丑《二》◆三月戊子朔己丑。任僧正。僧都。律師。因以勅曰。統領僧尼如法云々。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三月丙午《十九》◆丙午。遣多禰使人等返之。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四月壬申《十五》◆夏四月戊午朔壬申。詔曰。自今以後。必用銅錢。莫用銀錢。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四月乙亥《十八》◆乙亥。詔曰。用銀莫止。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四月戊寅《廿一》◆戊寅。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六月己未《三》◆六月丁巳朔己未。大伴連望多薨。天皇大驚之。則遣泊瀬王而弔之。仍擧壬申年勳績及先祖等毎時有功以顯寵賞。乃贈大紫位。發鼓吹薨之。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六月壬戌《六》◆壬戌。三位高坂王薨。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七月己丑《四》◆秋七月丙戌朔己丑。天皇幸鏡姫王之家訊病。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七月庚寅《五》◆庚寅。鏡姫王薨。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七月是夏◆是夏。始請僧尼安居于宮中。因簡淨行者卅人出家。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七月庚子《十五》◆庚子。■之。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七月癸卯《十八》◆癸卯。天皇巡行京師。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七月乙巳《廿》◆乙巳。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七月是月◆是月。始至八月旱之。百濟僧道藏、■之得雨。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八月庚申《五》◆八月丙辰朔庚申。大赦天下。』大伴連男吹負卒。以壬申年之功贈大錦中位。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九月丙戌《二》◆九月乙酉朔丙戌《二》◆大風。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九月丁未《廿三》◆丁未。倭直。栗隈首。水取造。矢田部造。藤原部造。刑部造。福草部造。凡河内直。川内漢直。物部首。山背直。葛城直。殿服部造。門部直。錦織造。縵造。鳥取造。來目舍人造。桧隈舍人造。大狛造。秦造。川瀬舍人造。倭馬飼造。川内馬飼造。黄文造。薦集造。勾筥作造。石上部造。財日奉造。泥部造。穴穗部造。白髮部造。忍海造。羽束造。文首。小泊瀬造。百濟造。語造。凡卅八氏。賜姓曰連。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十月己未《五》◆冬十月乙卯朔己未◆三宅吉士。草壁吉士。伯耆造。船史。壹伎史。娑羅羅馬飼造。菟野馬飼造。吉野首。紀酒人直。釆女造。阿直史。高市縣主。磯城縣主。鏡作造。并十四氏。賜姓曰連。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十月丁卯《十三》◆丁卯。天皇狩于倉梯。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十一月丁亥《四》◆十一月甲申朔丁亥。詔諸國習陣法。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十一月丙申《十三》◆丙申。新羅遣沙■金主山。大那末金長志進調。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十二月丙寅《十三》◆十二月甲寅朔丙寅。遣諸王五位伊勢王。大錦下羽田公八國。小錦下多臣品治。小錦下中臣連大嶋并判官。録史。工匠者等巡行天下而限分諸國之境堺。然是年不堪限分。
▲29天武天皇十二年(683)十二月庚午《十七》◆庚午。詔曰。諸文武官人。及畿内有位人等四孟月必朝參。若有死病不得集者。當司具記申送法官。』又詔曰。凡都城宮室非一處。必造兩參。故先欲都難波。是以百寮者各往之請家地。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正月庚子《十七》◆十三年春正月甲申朔庚子。三野縣主。内藏衣縫造二氏賜姓曰連。
▲29(684)正月丙午《廿三》◆丙午。天皇御于東庭。群卿侍之。時召能射人。及侏儒。左右舍人等射之。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二月丙子《廿四》◆二月癸丑朔丙子。饗金主山於筑紫。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二月庚辰《廿八》◆庚辰。遣淨廣肆廣瀬王。小錦中大伴連安麻呂及判官。録事。陰陽師。工匠等於畿内。令視占應都之地。▼是日。(遷都計画)→遣三野王。小錦下悉女臣筑羅等於信濃令看地形。將都是地歟。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三月庚寅《八》◆三月癸未朔庚寅。吉野人宇閇直弓、貢白海石榴。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三月辛卯《九》◆辛卯。天皇巡行於京師而定宮室之地。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三月乙巳《廿三》◆乙巳。金主山歸國。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四月丙辰《五》◆夏四月壬子朔丙辰。徒罪以下皆兔之。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四月甲子《十三》◆甲子。祭廣瀬大忌神。龍田風神。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四月辛未《廿》◆辛未。小錦下高向臣麻呂爲大使。小山下都努臣牛甘爲小使。遣新羅。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閏四月丙戌《五》◆閏四月壬午朔。詔曰。來年九月必閲之。因以教百寮之進止威儀。又詔曰。凡政要者軍事也。是以文武官諸人務習用兵及乘馬。則馬兵并當身裝束之物。務具儲足。其有馬者爲騎士。無馬者歩卒。並當試練。以勿障於聚會。若忤詔旨。有不便馬兵。亦装束有闕者。親王以下建于諸臣。並罸之。大山位以下者可罸々之。可杖々之。其務習以能得業者。若雖死罪。則減二等。唯恃己才以故犯者不在赦例。又詔曰。男女並衣服者。有襴無襴。及結紐。長紐。任意服之。其會集之日。著襴衣而著長紐。唯男子者有圭冠。冠而著括緒褌。女年卅以上。髮之結不結。及乘馬縱横。並任意也。別巫祝之類不在結髮之例。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閏四月壬辰《十一》◆壬辰。三野王等進信濃國之圖。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閏四月丁酉《十六》◆丁酉。設齊于宮中。因以赦有罪舍人等。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閏四月乙巳《廿四》◆乙巳。坐飛鳥寺僧福揚以下獄。▲庚戌《廿九》◆庚戌。僧福揚自刺頚而死。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五月甲子《十四》◆五月辛亥朔甲子。化來百済僧尼及俗人。男女并廿三人。皆安置于武藏國。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五月戊寅《廿八》◆戊寅。三輪引田君難波麻呂爲大使。桑原連人足爲小使。遣高麗。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六月甲申《四》◆六月辛巳朔甲申。■之。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七月癸丑《四》◆秋七月庚戌朔癸丑。幸于廣瀬。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七月戊午《九》◆戊午。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七月壬申《廿三》◆壬申。彗星出于西北。長丈餘。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月己卯朔◆冬十月己卯朔。詔曰。更改諸氏之族姓。作八色之姓。以混天下萬姓。一曰眞人。二曰朝臣。三曰宿禰。四曰忌寸。五曰道師。六曰臣。七曰連。八曰稻置。▼是日。守山公。路公。高橋公。三國公。當麻公。茨城公。丹比公。猪名公。坂田公。羽田公。息長公。酒人公。山道公十三氏賜姓曰眞人。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月辛巳《三》◆辛巳。遣伊勢王等定諸國堺。▼是日犬養連手繦爲大使。川原連加尼爲小使。遣耽羅。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月壬辰《十四》◆壬辰。逮于人定大地震。擧國男女叺唱不知東西。則山崩河涌。諸國郡官舍及百姓倉屋。寺塔。神社。破壌之類不可勝數。由是人民及六畜多死傷之。時伊豫湯泉沒而不出。土左國田苑五十餘萬頃。沒爲海。古老曰。若是地動未曾有也。▼是夕。有鳴聲。如鼓聞于東方。有人曰。伊豆嶋西北二面。自然増益三百餘丈。更爲一嶋。則如鼓音者。神造是嶋響也。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月甲午《十六》◆甲子。諸王卿等賜祿。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一月戊申朔◆十一月戊申朔。大三輪君。大春日臣。阿倍臣。巨勢臣。膳臣。紀臣。波多臣。物部連。平群臣。雀部臣。中臣連。大宅臣。栗田臣。石川臣。櫻井臣。采女臣。田中臣。小墾田臣。穗積臣。山背臣。鴨君。小野臣。川邊臣。櫟井臣。柿本臣。輕部臣。若櫻部臣。岸田臣。高向臣。完人臣。來目臣。犬上君。上毛野君。角臣。星川臣。多臣。胸方君。車持君。綾君。下道臣。伊賀臣。阿閇臣。林臣。波彌臣。下毛野君。佐味君。道守臣。大野君。坂本臣。池田君。玉手臣。笠臣。凡五十二氏賜姓曰朝臣。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一月庚戌《三》◆庚戌。土左國司言。大潮高騰。海水飄蕩。由是運調船多放失焉。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一月戊辰《廿一》◆戊辰。昏時。七星倶流東北則隕之。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一月庚午《廿三》◆庚午。日沒時。星隕東方。大如瓮。逮于戌。天文悉亂。以星隕如雨。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一月是月◆是月。有星孛于中央。與昴星雙而行之。及月盡失焉。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是年◆是年。詔伊賀。伊勢。美濃。尾張四國。自今以後。調年兔役。々年兔調。』倭葛城下郡言。有四足鶏。亦丹波國氷上郡言。有十二角犢。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二月己卯《二》◆十二月戊寅朔己卯。大判連。佐伯連。阿曇連。忌部連。尾張連。倉連。中臣酒人連。土師連。掃部連。境部連。櫻井田部連。伊福部連。巫部連。忍壁連。草壁連。三宅連。兒部連。手繦連丹比連。靭丹比連。漆部連。大湯人連。若湯人連。弓削連。神服部連。額田部連。津守連。縣犬養連。稚犬養連。玉祖連。新田部連。倭文連。〈倭文。此云之頭於利。〉氷連。凡海連。山部連。矢集連。狹井連。爪工連。阿刀連。茨田連。田目連。小子部連。菟道連。猪使連。海犬養連。間人連。舂米連。美濃連。諸會臣。布留連。五十氏賜姓曰宿禰。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二月癸未《六》◆癸未。大唐學生土師宿禰甥。白猪史寶然。及百濟役時沒大唐者猪使連子首。筑紫三宅連得許。傳新羅至。則新羅遣大奈末金儒。送甥等於筑紫。
▲29天武天皇十三年(684)十二月庚寅《十三》◆庚寅。除死刑以下罪人皆咸赦焉。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正月戊申《二》◆十四年春正月丁未朔戊申。百寮拜朝庭。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正月丁卯《廿一》◆丁卯。更改爵位之號。仍増加階級。明位階。淨位四階。毎階有大廣。并十二階。以前諸王已上之位。正位四階。直位四階。勤位四階。務位四階。追位四階。進位四階。毎階有大廣。并册八階。以前諸臣之位。是日。草壁皇子尊授淨廣壹位。大津皇子授淨大貳位。高市皇子授淨廣貳位。川嶋皇子。忍壁皇子。授淨大參位。自此以下諸王。諸臣等。増加爵位。各有差。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二月庚辰《四》◆二月丁丑朔庚辰。大唐人。百濟人。高麗人。并百四十七人賜爵位。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三月己未《十四》◆三月丙午朔己未。饗金物儒於筑紫。即從筑紫歸之。仍流著新羅人七口。附物儒還之。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三月辛酉《十六》◆辛酉。京職大夫直大參巨勢朝臣辛檀努卒。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三月壬申《廿七》◆壬申。詔。諸國毎家作佛舍。乃置佛像。及經。以禮拜供養。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三月是月◆是月。灰零於信濃國。草木皆枯焉。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四月己卯《四》◆夏四月丙子朔己卯。紀伊國司言。牟婁湯泉沒而不出也。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四月丁亥《十二》◆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四月壬辰《十七》◆新羅金主山歸之。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四月庚寅《十五》◆庚寅。始請僧尼安居于宮中。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五月庚戌《五》◆五月丙午朔庚戌。射於南門。』天皇幸于飛鳥寺以珍寶奉於佛而禮敬。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五月甲子《十九》◆甲子。直大肆粟田朝臣眞人讓位于父。然勅不聽矣。是日。直大參當麻眞人廣麻呂卒。以壬申年之功贈直大壹位。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五月辛未《廿六》◆辛未。高向朝臣麻呂。都努朝臣牛飼等。至自新羅。乃學問僧觀常。雲觀。從至之。新羅王獻物。馬二疋。犬三頭。鸚鵡二隻。鵲二隻。及種々寶物。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六月甲午《廿》◆六月乙亥朔甲午。大倭連。葛城連。凡川内連。山背連。難波連。紀酒人連。倭漢連。河内漢連。秦連。大隅直。書連并十一氏賜姓曰忌寸。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七月乙丑《廿一》◆秋七月乙巳朔乙丑。祭廣瀬龍田神。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七月庚午《廿六》◆庚午。勅。定明位已下進位已上之朝服色。淨位已上並著朱華。〈朱華。此云波泥孺。〉正位深紫。直位淺紫。勤位深緑。務位淺緑。追位深蒲萄。進位淺蒲萄。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七月辛未《廿七》◆辛未。詔曰。東山道美濃以東。東海道伊勢以東諸國有位人等。並免
課役。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八月乙酉《十二》◆八月甲戌朔乙酉。天皇幸于淨土寺。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八月丙戌《十三》◆丙戌。幸于川原寺。施稻於衆僧。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八月癸巳《廿》◆癸巳。遣耽羅使人等還之。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九月壬子《九》◆九月甲辰朔壬子。天皇宴于舊宮安殿之庭。▼是日。皇太子以下。至于忍壁皇子賜布各有差。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九月甲寅《十一》◆甲寅。遣宮處王。廣瀬王。難波王。竹田王。彌努王於京及畿内。各令校人夫之兵。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九月戊午《十五》◆戊午。直廣肆都努朝臣牛飼爲東海使者。直廣肆石川朝臣虫名爲東山使者。直廣肆佐味朝臣少麻呂爲山陽使者。直廣肆巨勢朝臣粟持爲山陰使者。直廣參路眞人迹見爲南海使者。直廣肆佐伯宿禰廣足爲筑紫使者。各判官一人。史一人。巡察國司。郡司及百姓之消息』▼是日。詔曰。凡諸歌男。歌女。笛吹者。即傳己子孫令習歌笛。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九月辛酉《十八》◆辛酉。天皇御大安殿喚王卿等於殿前。以令博戯。▼是日。宮處王。難波王。竹田王。三國眞人友足。縣犬養宿禰大侶。大伴宿禰御行。境部宿禰石積。多朝臣品治。釆女朝臣竹羅。藤原朝臣大嶋。凡十人賜御衣袴。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九月壬戌《十九》◆壬戌。皇太子以下。及諸王卿。并四十八人。賜羆皮。山羊皮各有差。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九月癸亥《廿》癸亥。◆遣高麗國使人等還之。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九月丁卯《廿四》◆丁卯。爲天皇體不豫之。三日誦經於大官大寺。川原寺。飛鳥寺。因以稻納三寺。各有差。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九月庚午《廿七》◆庚午。化來高麗人等賜祿。各有差。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十月丙子《四》◆冬十月癸酉朔丙子。百流僧常輝封卅戸。是僧壽百歳。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十月庚辰《八》◆庚辰。遣百濟僧法藏。優婆塞益田直金鍾於美濃。令煎白朮。因以賜■綿布。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壬午《十》◆壬午。遣輕部朝臣足瀬。高田首新家。荒田尾連麻呂於信濃令造行宮。盖擬幸束間温湯歟。(Top)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甲申《十二》◆甲申。以淨大肆泊瀬王。直廣肆巨勢朝臣馬飼。判官以下。并廿人任於畿内之役。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己丑《十七》◆己丑。伊勢王等亦向于東國。因以賜衣袴。▼是日。諡金剛般若經於宮中。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十一月甲辰《二》◆十一月癸卯朔甲辰。儲用鐵一萬斤送於周芳惣令所。▼是日。筑紫大宰請儲用物。■一百疋。絲一百斤。布三百端。庸布四百常。鐵一萬斤。箭竹二千連送下於筑紫。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十一月丙午《四》◆丙午。詔四方國曰。大角。小角。鼓吹。幡旗。及弩抛之類。不應存私家。咸收于郡家。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十一月戊申《六》◆戊申。幸白錦後苑。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十一月丙寅《廿四》◆丙寅。法藏法師。金鍾獻白朮煎。▼是日。爲天皇招魂之。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十一月己巳《廿七》◆己巳。新羅遣波珍■金智祥。大阿■金健勳請政。仍進調。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十二月乙亥《四》◆十二月壬申朔乙亥。遣筑紫防人等飄蕩海中。皆失衣裳。則爲防人衣服。以布四百五十八端給下於筑紫。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十二月辛巳《十》◆辛巳。自西發之地震。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十二月丁亥《十六》◆丁亥。■綿布以施大官大寺僧等。
▲29天武天皇十四年(685)十二月庚寅《十九》◆庚寅。皇后命以。王卿等五十五人賜朝服各一具。
★29朱鳥元年(686)正月癸卯《二》◆朱鳥元年春正月壬寅朔癸卯。御大極殿而賜宴於諸王卿。▼是日。詔曰。朕問王卿以無端事。仍對言得實必有賜。於是。高市皇子被問以實對。賜蓁指御衣三具。錦袴二具。并■廿疋。絲五十斤。緜■百斤。布一百端。伊勢王亦得實。即賜皀御衣三具。紫袴二具。■七疋。絲廿斤。緜册斤。布四十端。▼是日。攝津國人百濟新與獻白馬瑙。
▲29朱鳥元年(686)正月庚戌《九》◆庚戌。請三綱。律師。及大官大寺知事。佐官。并九僧。以俗供養々之。仍施■緜布。各有差
▲29朱鳥元年(686)正月辛亥《十》◆諸王卿各賜袍袴一具。
▲29朱鳥元年(686)正月甲寅《十三》◆甲寅。召諸才人博士。陰陽師。醫師者。并廿餘人。賜食及祿。
▲29朱鳥元年(686)正月乙卯《十四》◆乙卯。酉時。難波大藏省失火。宮室悉焚。或曰。阿斗連藥家失火之。引及宮室。唯兵庫職不焚焉。
▲29朱鳥元年(686)正月丁巳《十六》◆丁巳。天皇御於大安殿。喚諸王卿賜宴。因以賜■緜布。各有差。是日。問群臣以無端事。則當時得實重給綿。
▲29朱鳥元年(686)正月戊午《十七》◆戊午。宴後宮。
▲29朱鳥元年(686)正月己未《十八》◆己未窶朝庭大餔。▼是日。御々窟殿前。而倡優等賜祿有差。亦歌人等賜袍袴。
▲29朱鳥元年(686)正月庚申《十九》◆庚申。地震。
◎29朱鳥元年(686)正月是月◆是月。爲饗新羅金智祥遣淨廣肆川内王。直廣參大伴宿禰安麻呂。直大肆藤原朝臣大嶋。直廣肆堺部宿禰鯏魚。直廣肆穗積朝臣虫麻呂等于筑紫。
●29朱鳥元年(686)二月辛未朔甲戌《四》◆御大安殿。侍臣六人授勤位。
▲29朱鳥元年(686)二月乙亥《五》◆乙亥。勅選諸國司有功者九人授勤位。
●29朱鳥元年(686)三月辛丑朔丙午《六》◆丙午。大弁官直大參羽田眞人八國病。爲之度僧三人。
▲29朱鳥元年(686)三月庚戌《十》◆庚戌。雪之。
▲29朱鳥元年(686)三月乙丑《廿五》◆乙丑。羽田眞人八國卒。以壬申年之功贈直大壹位。
●29朱鳥元年(686)四月丁丑《八》◆夏四月庚午朔丁丑。侍醫桑原村主訶都授直廣肆。因以賜姓曰連。
▲29朱鳥元年(686)四月四月壬午《十三》◆壬午。爲饗新羅客等。運川原寺伎樂於筑紫。仍似皇后宮之私稻五千束納于川原寺。
▲29朱鳥元年(686)四月四月戊子《十九》◆戊子。新羅進調從筑柴貢上。細馬一疋。騾一頭。犬二狗。鏤金器。及金銀。霞錦。綾羅。虎豹皮。及藥物之類。并百餘種。亦智祥。健勳等別獻物。金銀。霞錦。綾羅。金器。屏風。鞍皮。絹布。藥物之類。各六十餘種。別獻皇后。皇太子。及諸親王等。之物。各有數。
▲29朱鳥元年(686)四月丙申《廿七》◆丙申。遣多紀皇女。山背姫王。石川夫人於伊勢神宮。
●29朱鳥元年(686)五月戊申《九》◆五月庚子朔戊申。多紀皇女等至自伊勢。▼是日。侍醫百濟人億仁病之臨死。則授勤大壹位。仍封一百戸。
▲29朱鳥元年(686)五月癸丑《十四》◆癸丑。勅之。大官大寺封七百戸。乃納税卅萬束。
▲29朱鳥元年(686)五月丙辰《十七》◆丙辰。宮人等増加爵位。
▲29朱鳥元年(686)五月癸亥《廿四》◆天皇體不安。因以於川原寺説藥師經。安居于宮中。
▲29朱鳥元年(686)五月戊辰《廿九》◆饗金智祥等於筑紫。賜祿各有差。即從筑紫退之。
◎29朱鳥元年(686)五月是月◆是月。勅遣左右大舍人等掃清諸寺堂塔。則大赦天下。囚獄已空。
●29朱鳥元年(686)六月己巳朔◆六月己巳朔。槻本村主勝麻呂賜姓曰連。仍加勤大壹位。封廿戸。
▲29朱鳥元年(686)六月庚午《二》◆庚午。工匠。陰陽師。侍醫。大唐學生。及一二官人。并卅四人授爵位。
▲29朱鳥元年(686)六月乙亥《七》◆乙亥。選諸司人等有功廿八人増加爵位。
▲29朱鳥元年(686)六月戊寅《十》◆戊寅。天皇病祟草薙劔。即日。送置于尾張國熱田社。
▲29朱鳥元年(686)六月庚辰《十二》◆庚辰。■之。
▲29朱鳥元年(686)六月甲申《十六》◆甲申。遣伊勢王。及官人等於飛鳥寺。勅衆僧曰。近者朕身不和。願頼三寶之咸。以以身體欲得安和。是以僧正。僧都。及衆僧應誓願。則奉珍寶於三寶。▼是日。三綱。律師。及四寺和上。知事。并現有師位僧等。施御衣。御被各一具。
▲29朱鳥元年(686)六月丁亥《十九》◆丁亥窶勅之。遣百官人等於川原寺。爲燃燈供養。仍大齊之悔過也。
▲29朱鳥元年(686)六月丙申《廿八》◆丙申。法忍僧。義照僧爲養老各封卅戸。
▲29朱鳥元年(686)六月庚寅《廿二》◆庚寅。名張厨司災之。
●29朱鳥元年(686)七月庚子《二》◆秋七月己亥朔庚子。勅。更男夫著脛裳。婦女垂髮于背猶如故。▼是日。僧正。僧都等。參赴宮中而悔過矣。
▲29朱鳥元年(686)七月辛丑《三》◆辛丑。詔諸國大解除。
▲29朱鳥元年(686)七月壬寅《四》◆壬寅。半減天下之調。仍悉兔徭役。
▲29朱鳥元年(686)七月癸卯《五》◆癸卯。奉幣於居紀伊國國懸神。飛鳥四社。住吉大神。
▲29朱鳥元年(686)七月丙午《八》◆丙午。請一百僧。讀金光明經於宮中。
▲29朱鳥元年(686)七月戊申《十》◆戊申。雷光南方而一大鳴。則天災於民部省藏庸舍屋。或曰。忍壁皇子宮失火延燒民部省。
▲29朱鳥元年(686)七月癸丑《十五》◆癸丑。勅曰。天下之事不問大小。悉啓于皇后及皇太子。▼是日。大赦之。
▲29朱鳥元年(686)七月甲寅《十六》◆甲寅。祭廣瀬龍田神。
▲29朱鳥元年(686)七月丁巳《十九》◆丁巳。詔曰。天下百姓由貧乏而貸稻及貨財者。乙酉年十二月卅日以前。不問公私皆兔原。
▲29朱鳥元年(686)七月戊午《廿》◆戊午。改元曰朱鳥元年。〈朱鳥。此云阿訶美苔利。〉仍名宮曰飛鳥淨御原宮。
▲29朱鳥元年(686)七月丙寅《廿八》◆丙寅。選淨行者七十人以出家。乃設齊於宮中御窟院。
◎29朱鳥元年(686)七月是月◆是月。諸王臣等爲天皇造觀音像。則諡觀世音經於大官大寺。
●29朱鳥元年(686)八月己巳朔◆八月己巳朔。爲天皇度八十僧。
▲29朱鳥元年(686)八月庚午《二》◆庚午。度僧尼并一百。因以坐百菩薩於宮中。讀觀音經二百卷。
▲29朱鳥元年(686)八月丁丑《九》◆丁丑。爲天皇體不豫祈于神祗。
▲29朱鳥元年(686)八月辛巳《十三》◆辛巳。遣秦忌寸石勝奉幣於土左大神。▼是日。天皇太子。大津皇子。高市皇子。各加封四百戸。川嶋皇子。忍壁皇子。各加百戸。
▲29朱鳥元年(686)八月癸未《十五》◆癸未。芝基皇子。磯城皇子。各加二百戸。
▲29朱鳥元年(686)八月己丑《廿一》◆己丑。桧隈寺。輕寺。大窪寺。各封百戸。限卅年。
▲29朱鳥元年(686)八月辛卯《廿三》◆辛卯。巨勢寺封二百戸。
●29朱鳥元年(686)九月辛丑《四》◆九月戊戌朔辛丑。親王以下逮于諸臣。悉集川原寺。爲天皇病誓願云々。
▲29朱鳥元年(686)九月丙午《九》◆丙午。天皇病遂不差。崩于正宮。
▲29朱鳥元年(686)九月戊申《十一》◆戊申。始發哭。則起殯宮於南庭。
▲29朱鳥元年(686)九月辛酉《廿四》◆辛酉。殯于南庭即發哀。』當是時。大津皇子謀反於皇太子。
▲29朱鳥元年(686)九月甲子《廿七》◆甲子。平旦。諸僧尼發哭於殯庭乃退之。▼是日。肇進奠。即誄之。第一大海宿禰蒭蒲誄壬生事。次淨大肆伊勢王誄諸王事。次直大參縣犬養宿禰大伴惣誄宮内事。次淨廣肆河内王誄左右大舍人事。次直大參當摩眞人國見誄左右兵衞事。次直大肆釆女朝臣筑羅誄内命婦事。次直廣肆紀朝臣眞人誄膳職事。
▲29朱鳥元年(686)九月乙丑《廿八》◆乙丑。諸僧尼亦哭於殯庭。▼是日。直大參布勢朝臣御主人誄太政官事。次直廣參石上朝臣麻呂誄法官事。次直大肆大三輪朝臣高市麻呂誄理官事。次直廣參大伴宿禰安麻呂誄大藏事。次直大肆■原朝臣大嶋誄兵政官事。
▲29朱鳥元年(686)九月丙寅《廿九》◆丙寅。僧尼亦發哀。是日。直廣肆阿倍久努朝臣麻呂誄刑官事。次直廣肆紀朝臣弓張誄民官事。次直廣肆穗積朝臣虫麻呂誄諸國司事。次大隅。阿多隼人及倭。河内馬飼部造各誄之。
▲29朱鳥元年(686)九月丁卯《卅》◆丁卯。僧尼發哀之。▼是日百濟王良虞代百濟王善光而誄之。次國々造等随參赴各誄之。仍奏種々歌舞。

◇30巻首◆日本書紀卷第卅 高天原廣野姫天皇 持統天皇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高天原廣野姫天皇。少名野讃良皇女。天命開別天皇第二女也。母曰遠智娘。〈更名美濃津子娘也。〉天皇深沈有大度。★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三年。適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爲妃。雖帝王女。而好禮節儉有母儀徳。★天命開別天皇元年。生草壁皇子尊於大津宮。十年十月。從沙門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入於吉野。避朝猜忌。語在天命開別天皇紀。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天武天皇元年(686)六月◆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元年夏六月。從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避難東國。鞠旅會衆。遂與定謀。廼分命敢死者數萬、置諸要害之地。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天武天皇元年(686)秋七月。美濃軍將等。與大倭桀豪。共誅大友皇子。傳首詣不破宮。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天武天皇二年(687)◆二年。立爲皇后。皇后從始迄今。佐天皇定天下。毎於侍執之際。輙言及政事。多所毘補。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686)九月丙午《九》◆朱鳥元年九月戊戌朔丙午。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崩。皇后臨朝稱制。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686)十月己巳《二》◆冬十月戊辰朔己巳。皇子大津謀反發覺。逮捕皇子大津。并捕爲皇子大津所■誤直廣肆八口朝臣音橿。小山下壹伎連博徳。與大舍人中臣朝臣臣麻呂。巨勢朝臣多益須。新羅沙門行心及帳内砺杵道作等卅餘人。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686)十月庚午《三》◆庚午。賜死皇子大津於譯語田舍。時年廿四。妃皇女山邊被髪徒跣。奔赴殉焉。見者皆歔欷。皇子大津。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第三子也。容止墻岸。音辭俊朗。爲天命開別天皇所愛。及長辨有才學。尤愛文筆。詩賦之興自大津始也。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686)十月丙申《廿九》◆丙申。詔曰。皇子大津謀反■誤吏民帳内不得已。今皇子大津已滅。從者當坐皇子大津者皆赦之。但砺杵道作流伊豆。又詔曰。新羅沙門行心。與皇子大津謀反。朕不忍加法。徙飛騨國伽藍。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686)十一月壬子《十六》◆十一月丁酉朔壬子奉伊勢神祠皇女大來。還至京師。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686)十一月癸丑《十七》◆癸丑。地震。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686)十二月乙酉《十九》◆十二月丁卯朔乙酉。奉爲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設無遮大會於五寺。大官。飛鳥。川原。小墾田豐浦。坂田。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686)十二月壬辰《廿六》◆壬辰。賜京師孤獨高年布帛各有差。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686)閏十二月◆潤十二月。筑紫大宰獻三國。高麗。百濟。新羅百姓男女并僧尼六十二人。
☆30持統天皇即位前紀朱鳥元年(686)是歳◆是歳。蛇犬相交。俄而倶死。
★30持統元年(687)正月丙寅朔◆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太子率公卿百寮人等適殯宮。而慟哭焉。納言布勢朝臣御主人誄之。禮也。誄畢。衆庶發哀。次梵衆發哀。於是奉膳紀朝臣眞人等奉奠。々畢膳部。釆女等發哀。樂官奏樂。
▲30持統元年(687)正月庚午《五》◆庚午。皇太子率公卿百寮人等適殯宮而慟哭焉。梵衆隨而發哀。
▲30持統元年(687)正月庚辰《十五》◆庚辰。賜京師年自八十以上。及篤隆。貧不能自存者緜。各有差。
▲30持統元年(687)正月甲申《十九》◆甲申。使直廣肆田中朝臣法麻呂。與追大貳守君苅田等。使於新羅赴天皇喪。
●30持統元年(687)三月己卯《十五》◆三月乙丑朔己卯。以投化高麗五十六人居于常陸國。賦田受稟。使安生業。
▲30持統元年(687)三月甲申《廿》◆甲申。以華縵進于殯宮。比曰御蔭。▼是日。丹比眞人麻呂誄之。禮也。
▲30持統元年(687)三月丙戌《廿二》◆丙戌。以投化新羅人十四人。居于下毛野國。賦田受稟。使安生業。
●30持統元年(687)四月癸卯《十》◆夏四月甲午朔癸卯。筑紫大宰獻投化新羅僧尼及百姓男女廿二人。居于武藏國。賦田受稟。使安生業。
●30持統元年(687)五月乙酉《廿二》◆五月甲子朔乙酉。皇太子率公卿百寮人等適殯宮而慟哭焉。於是隼人大隈阿■多魁帥。各領己衆互進誄焉。
●30持統元年(687)六月庚申《廿八》◆六月癸巳朔庚申。赦罪人。
●30持統元年(687)七月甲子《二》◆秋七月癸亥朔甲子。詔曰。凡負債者。自乙酉年以前物。莫収利也。若既役身者。不得役利。
▲30持統元年(687)七月辛未《九》◆辛未。賞賜隼人大隅。阿多魁帥等三百卅七人。各各有差。
●30持統元年(687)八月丙申《五》◆八月壬辰朔丙申。甞于殯宮此曰御青飯也。
▲30持統元年(687)八月丁酉《六》◆丁酉。京城耆老男女。皆臨慟哭於橋西。
▲30持統元年(687)八月己未《廿八》◆己未。天皇使直大肆藤原朝臣大嶋。直大肆黄書連大伴請集三百龍象大徳等於飛鳥寺。奉施袈裟。人別一領。曰。此以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御服所縫作也。詔詞酸割。不可具陳。
●30持統元年(687)九月庚午《九》◆九月壬戌朔庚午。設國忌齋於京師諸寺。
▲30持統元年(687)九月辛未《十》◆辛未。設齋於殯宮。
▲30持統元年(687)九月甲申《廿三》◆甲申。新羅遣王子金霜林。級■金薩擧。及級■金仁述。大舍蘇陽信等奏請國政。且獻調賦。學問僧智隆附而至焉。筑紫大宰便告天皇崩於霜林等。即日。霜林等皆著喪服東向三拜。三發哭焉。
●30持統元年(687)十月壬子《廿二》◆冬十月辛卯朔壬子。皇太子率公卿百寮人等。并諸國司。國造及百姓男女。始築大内陵。
●30持統元年(687)十二月庚子《十》◆十二月辛卯朔庚子。以直廣參路眞人迹見爲饗新羅勅使。☆是年也大歳丁亥。
★30持統二年(688)正月庚申朔◆二年春正月庚申朔。皇太子率公卿百寮人等。適殯宮而慟哭焉。
▲30持統二年(688)正月辛酉《二》◆辛酉。梵衆發哀於殯宮。
▲30持統二年(688)正月丁卯《八》◆丁卯。設無遮大會於藥師寺。
▲30持統二年(688)正月壬午《廿三》◆壬午。以天皇崩奉宣新羅金霜林等。金霜林等乃三發哭。
●30持統二年(688)二月辛卯《二》◆二月庚寅朔辛卯。大宰獻新羅調賦。金銀。絹布。皮銅鐵之類十餘物。并別所獻佛像。種々彩絹。鳥馬之類十餘種。及霜林所獻金銀。彩色。種々珍異之物。并八十餘物。
▲30持統二年(688)二月己亥《十》◆饗霜林等於筑紫舘。賜物各有差。
▲30持統二年(688)二月乙巳《十六》◆乙巳。詔曰。自今以後。毎取國忌日要須齋也。
▲30持統二年(688)二月戊午《廿九》◆戊午。霜林等罷歸。
●30持統二年(688)三月己卯《廿一》◆三月己未朔己卯。以華縵進于殯宮。藤原朝臣大嶋誄焉。
●30持統二年(688)五月乙丑《八》◆夏五月戊午朔乙丑。以百濟敬須徳那利移甲斐國。
●30持統二年(688)六月戊戌《十一》◆六月戊子朔戊戌。詔。令天下繋囚極刑。減本罪一等。輕繋皆赦除之。其令天下。皆半入今年調賦。
●30持統二年(688)七月丁卯《十一》◆秋七月丁巳朔丁卯。大■。旱也。
▲30持統二年(688)七月丙子《廿》◆丙子。命百濟沙門道藏請雨。不崇朝遍雨天下。
●30持統二年(688)八月丙申《十》◆八月丁亥朔丙申。甞于殯宮而慟哭焉。於是。大伴宿禰安麻呂誄焉。
▲30持統二年(688)八月丁酉《十一》◆丁酉。命淨大肆伊勢王奉宣葬儀。
▲30持統二年(688)八月辛亥《廿五》◆辛亥。耽羅王遣佐平加羅來獻方物。
●30持統二年(688)九月戊寅《廿三》◆九月丙辰朔戊寅。饗耽羅佐平加羅等於筑紫館。賜物各有差。
●30持統二年(688)十一月戊午《四》◆冬十一月乙卯朔戊午。皇太子率公卿百寮人等與諸蕃賓客。適殯宮而慟哭焉。於是。奉奠奏楯節舞。諸臣各擧己先祖等所仕状遞進誄焉。
▲30持統二年(688)十一月己未《五》◆己未。蝦夷百九十餘人負荷調賦而誄焉。
▲30持統二年(688)十一月乙丑《十一》◆乙丑。布勢朝臣御主人。大伴宿禰御行。遞進而誄。直廣肆當麻眞人智徳奉誄皇祖等之騰極次第。禮也。古云日嗣也。畢葬于大内陵。
●30持統二年(688)十二月乙酉朔丙申《十二》◆饗蝦夷男女二百一十三人於飛鳥寺西槻下。仍授冠位賜物各有差。
◆30持統三年(689)正月甲寅朔◆三年春正月甲寅朔。天皇朝萬國于前殿。
▲30持統三年(689)正月乙卯《二》◆乙卯。大學寮獻杖八十枚。
▲30持統三年(689)正月丙辰《三》◆丙辰。務大肆陸奥國優耆曇郡城養蝦夷脂利古男麻呂。與鐵折。請剔鬢髪爲沙門。詔曰。麻呂等少而閑雅寡欲。遂至於此蔬食持戒。可隨所請出家修道。
▲30持統三年(689)正月庚申《七》◆庚申。宴公卿賜袍袴。
▲30持統三年(689)正月辛酉《八》◆辛酉。遣新羅使人田中朝臣法麻呂等還自新羅。
▲30持統三年(689)正月壬戌《九》◆壬戌。詔出雲國司。上送遭値風浪蕃人。▼是日。賜越蝦夷沙門道信佛像一躯。潅頂幡。鍾鉢各一口。五色綵各五尺。綿五屯。布一十端。鍬一十枚。鞍一具。』筑紫大宰粟田眞人朝臣等獻隼人一百七十四人。并布五十常。牛皮六枚。鹿皮五十枚。
▲30持統三年(689)正月戊辰《十五》◆戊辰。文武官人進薪。
▲30持統三年(689)正月己巳《十六》◆己巳賜百官人等食。
▲30持統三年(689)正月辛未《十八》◆辛未。天皇幸吉野宮。
▲30持統三年(689)正月甲戌《廿一》◆甲戌。天皇至自吉野宮。
●30持統三年(689)二月丙申《十三》◆二月甲申朔丙申。詔。筑紫防人滿年限者替。
▲30持統三年(689)二月己酉《廿六》◆己酉。以淨廣肆竹田王。直廣肆土師宿禰根麿。大宅朝臣麿。藤原朝臣史。務大肆當麻眞人櫻井。穂積朝臣山守。中臣朝臣臣麿。巨勢朝臣多益須大三輪朝臣安麿。爲判事。
●30持統三年(689)三月丙子《廿四》◆三月癸丑朔丙子。大赦天下。唯常赦所不兔不在赦例。
●30持統三年(689)四月庚寅《八》◆夏四月癸未朔庚寅。以投化新羅人居于下毛野。
▲30持統三年(689)四月乙未《十三》◆乙未。皇太子草壁皇子尊薨。
▲30持統三年(689)四月壬寅《廿》◆壬寅。新羅遣級■金道那等奉弔瀛眞人天皇喪。并上送學問僧明聡。觀智等。別獻金銅阿彌陀像。金銅觀世音菩薩像。大勢至菩薩像。各一躯。綵帛錦綾。
▲30持統三年(689)四月甲辰《廿二》◆甲辰。春日王薨。
▲30持統三年(689)四月己酉《廿七》◆己酉。詔。諸司仕丁一月放假四日。
●30持統三年(689)五月甲戌《廿二》◆五月癸丑朔甲戌。命土師宿禰根麻呂。詔新羅弔使級■金道那等曰。太正官卿等奉勅奉宣。二年遣田中朝臣法麿等。相告大行天皇喪。時新羅言。新羅奉勅人者元來用蘇判位。今將復爾。由是法麻呂等不得奉宣赴告之詔。若言前事者。在昔難波宮治天下天皇崩時。遣巨勢稻持等告喪之日。■金春秋奉勅。而言用蘇判奉勅。即違前事也。又於近江宮治天下天皇崩時。遣一吉■金薩儒等奉弔。而今以級■奉弔。亦遣前事。又新羅元來奏云。我國自日本遠皇祖代並舳不干楫奉仕之國。而今一艘亦乖故典也。又奏云。自日本遠皇祖代。以清白心仕奉。而不惟竭忠宣揚本職。而傷清白詐求幸媚。是故調賦與別獻並封以還之。然自我國家遠皇祖代。廣慈汝等之徳不可絶之。故彌勤彌謹。戰々兢々。修其職任。奉遵法度者。天朝復益廣慈耳。汝道那等奉斯所勅。奉宣汝王。
●30持統三年(689)六月壬午朔◆六月壬午朔。賜衣裳筑紫大宰等。
▲30持統三年(689)六月癸未《二》◆癸未。以皇子施基。直廣肆佐味朝臣宿那麿。羽田朝臣齊。〈齊。此云牟五閇。〉勤廣肆伊余部連馬飼。調忌寸老人。務大參大伴宿禰手拍與巨勢朝臣多益須等拜撰善言司。
▲30持統三年(689)六月庚子《十九》◆庚子。賜大唐續守言。薩弘恪等稻。各有差。
▲30持統三年(689)六月辛丑《廿》◆辛丑。詔筑紫大宰粟田眞人朝臣等。賜學問僧明聡。觀智等爲送新羅師友緜各一百四十斤。
▲30持統三年(689)六月乙巳《廿四》◆乙巳。於筑紫小郡設新羅弔使金道那等。賜物各有差。
▲30持統三年(689)六月庚戌《廿九》◆庚戌。班賜諸司令一部廿二卷。
●30持統三年(689)七月壬子朔◆秋七月壬子朔。付賜陸奥蝦夷沙門自得所請金銅藥師佛像。觀世音菩薩像。各一躯。鍾。娑羅。寶帳。香爐。幡等物。▼是日。新羅弔使金道那等罷歸。
▲30持統三年(689)七月丙寅《十五》◆丙寅。詔左右京職及諸國司。築習射所。
▲30持統三年(689)七月辛未《廿》◆辛未。流僞兵衞河内國澁川郡人柏原廣山于土左國。以追廣參授捉僞兵衞廣山兵衞生部連虎。
▲30持統三年(689)七月甲戌《廿三》◆甲戌。賜越蝦夷八釣魚等。各有差。〈魚。此云儺。〉
●30持統三年(689)八月壬午《二》◆秋八月辛巳朔壬午。百官會集於神祗官而奉宣天神地祗之事。
▲30持統三年(689)八月甲申《四》◆甲申。天皇幸吉野宮。
▲30持統三年(689)八月丙申《十六》◆丙申。禁斷漁獵於攝津國武庫海一千歩内。紀伊國阿提郡那耆野二萬頃。伊賀國伊賀郡身野二萬頃。置守護人。准河内國大鳥郡高脚海。
▲30持統三年(689)八月丁酉《十七》◆丁酉。賞賜公卿各有差。
▲30持統三年(689)八月辛丑《廿一》◆辛丑。詔伊豫■領田中朝臣法麿等曰。讃吉國御城郡所獲白燕。宜放養焉。
▲癸卯《廿三》◆觀射。
●30持統三年(689)閏八月庚申《十》◆潤八月辛亥朔庚申。詔諸國司曰。今冬戸籍可造。宜限九月糺捉浮浪。』其兵士者。毎於一國四分而點其一令習武事。
▲30持統三年(689)閏八月丁丑《廿七》◆丁丑。以淨廣肆河内王爲筑紫大宰師。授兵仗及賜物。以直廣壹授直廣貳丹比眞人嶋。増封一百戸通前。
●30持統三年(689)九月己丑《十》◆九月庚辰朔己丑。遣直廣參石上朝臣麿。直廣肆石川朝臣虫名等於筑紫。給送位記。且監新城。
●30持統三年(689)十月庚申《十一》◆冬十月庚戌朔庚申。天皇幸高安城。
▲30持統三年(689)十月辛未《廿二》◆辛未。直廣肆下毛野朝臣子麿奏。欲兔奴婢陸佰口。奏可。
●30持統三年(689)十一月丙戌《八》◆十一月己卯朔丙戌。於中市衰美追廣貳高田首石成之閑於三兵賜物。
●30持統三年(689)十二月丙辰《八◆十二月己酉朔丙辰。禁斷雙六。
★30持統四年(690)正月戊寅朔◆四年春正月戊寅朔。物部麿朝臣樹大盾。神祗伯中臣大嶋朝臣讀天神壽詞。畢忌部宿禰色夫知奉上神璽劔鏡於皇后。皇后即天皇位。公卿百寮羅列。匝拜而拍手焉。
▲30持統四年(690)正月己卯《二》◆己卯。公卿百寮拜朝如元會儀。丹比嶋眞人與布勢御主人朝臣。奏賀騰極。
▲30持統四年(690)正月庚辰《三》◆庚辰。宴公卿於内裹。
▲30持統四年(690)正月甲申《七》◆甲申。宴公卿於内裹。仍賜衣裳。
▲30持統四年(690)正月壬辰《十五》◆壬辰。百寮進薪。
▲30持統四年(690)正月甲午《十七》◆甲子。大赦天下。唯常赦所不兔不在赦例。賜有位人爵一級。鰥寡孤獨篤■貧不能自存者。賜稻、■服調役。
▲30持統四年(690)正月丁酉《廿》◆丁酉。以解部一百人拜刑部省。
▲30持統四年(690)正月庚子《廿三》◆庚子。班幣於畿内天神地祗。及増神戸田地。
●30持統四年(690)二月壬子《五》◆二月戊申朔壬子。天皇幸于腋上陂。觀公卿大夫之馬。
▲30持統四年(690)二月戊午《十一》◆戊午。新羅沙門詮吉。級■北助知等五十人歸化。
▲30持統四年(690)二月甲子《十七》◆天皇幸吉野宮。
▲30持統四年(690)二月丙寅《十九》◆設齋於内裡。
▲30持統四年(690)二月壬申《廿五》◆以歸化新羅韓奈末許滿等十二人。居于武藏國。
●30持統四年(690)三月丙申《廿》◆三月丁丑朔丙申。賜京與畿内人年八十以上者嶋宮稻人廿束。其有位者。加賜布二端。
●30持統四年(690)四月己酉《三》◆夏四月丁未朔己酉。遣使祭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四年(690)四月癸丑《七》◆癸丑。賜京與畿内耆老。耆女五千卅一人稻人廿束。
▲30持統四年(690)四月庚申《十四》◆庚申。詔曰。百官人及畿内人。有位者限六年。無位者限七年。以其上日選定九等。四等以上者。依考仕令以其善最功能。氏姓大小。量授冠位。其朝服者。淨大壹巳下廣貳巳上黒紫。淨大參巳下廣肆巳上赤紫。正八級赤紫。直八級緋。勤八級深緑。務八級淺緑。追八級深縹。進八級淺縹。別淨廣貳巳上一冨一部之綾羅等。種々聽用。淨大參巳下直廣肆巳上一冨二部之綾羅等。種々聽用。上下通用綺帶白袴。其餘者如常。
▲30持統四年(690)四月戊辰《廿二》◆戊辰。始祈雨於所々。旱也。
●30持統四年(690)五月丙子朔戊寅《三》◆天皇幸吉野宮。
▲30持統四年(690)五月乙酉《十》◆乙酉。百濟男女廿一人歸化。
▲30持統四年(690)五月庚寅《十五》◆庚寅。於内裏始安居講説。
●30持統四年(690)六月辛亥《六》◆六月丙午朔辛亥。天皇幸泊瀬。
▲30持統四年(690)六月庚午《廿五》◆庚午。盡召有位者唱知位次與年齒。
●30持統四年(690)七月丙子朔◆秋七月丙子朔。公卿百寮人等始著新朝服。
▲30持統四年(690)七月戊寅《三》◆戊寅。班幣於天神地祗。
▲30持統四年(690)七月庚辰《五》◆庚辰。以皇子高市爲太政大臣。以正廣參授丹比嶋眞人爲右大臣。并八省百寮皆遷任焉。
▲30持統四年(690)七月辛巳《六》◆辛巳。大宰國司皆遷任焉。
▲30持統四年(690)七月壬午《七》◆壬午。詔。令公卿百寮。凡有位者。自今以後。於家内著朝服而參上未開門以前盖昔者到宮門。而着朝服乎。
▲30持統四年(690)七月甲申《九》◆甲申。詔曰。凡朝堂座上見親王者如常。大臣與王。起立堂前二王以上下座而跪。
▲30持統四年(690)七月己丑《十四》◆己丑。詔曰。朝堂座上見大臣動坐而跪。▼是日以■絲綿布奉施七寺安居沙門三千三百六十三。別爲皇太子奉施於三寺安居沙門三百廿九。
▲30持統四年(690)七月癸巳《十八》◆癸巳。遣使者祭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四年(690)八月戊申《四》◆八月乙巳朔戊申。天皇幸吉野宮。
▲30持統四年(690)八月乙卯《十一》◆乙卯。以歸化新羅人等居于下毛野國。
●30持統四年(690)九月乙亥朔◆九月乙亥朔。詔諸國等曰。凡造戸籍者。依戸令也。
▲30持統四年(690)九月乙酉《十一》◆乙酉。詔曰。朕將巡行紀伊之故。勿収今年京師田租。口賦。
▲30持統四年(690)九月丁亥《十三》◆丁亥。天皇幸紀伊。
▲30持統四年(690)九月丁酉《廿三》◆丁酉。大唐學問僧智宗。義徳。淨願。軍丁筑紫國上陽■郡大伴部博麻。從新羅送使大奈末金高訓等。還至筑紫。
▲30持統四年(690)九月戊戌《廿四》。天皇至自紀伊。
●30持統四年(690)十月戊申《五》◆冬十月甲辰朔戊申。天皇幸吉野宮。
▲30持統四年(690)十月癸丑《十》◆癸丑。大唐學問僧智宗等至于京師。
▲30持統四年(690)十月戊午《十五》◆戊午。遣使者詔筑紫大宰河内王等曰。饗新羅送使大奈末金高訓等。准上送學生土師宿禰甥等送使之例。其慰勞賜物一依詔書。
▲30持統四年(690)十月乙丑《廿二》◆乙丑。詔軍丁筑紫國上陽郡人大伴部博麻曰。於天豐財重日足姫天皇七年救百濟之役。汝爲唐軍見虜。■天命開別天皇三年。土師連富杼。氷連老。筑紫君薩夜麻。弓削連元寶兒四人。思欲奏聞唐人所計。縁無衣粮。憂不能達。於是。博麻謂土師富杼等曰。我欲共汝還向本朝。縁無衣粮。倶不能去。願賣我身以充衣食。富杼等任博麻計得通天朝。汝獨淹滯他界於今卅年矣。朕嘉厥尊朝愛國賣己顯忠。故賜務大肆。并■五匹。緜一十屯。布卅端。稻一千束。水田四町。其水田及至曾孫也。兔三族課役。以顯其功。
▲30持統四年(690)十月壬申《廿九》◆壬申。高市皇子觀藤原宮地。公卿百寮從焉。
●30持統四年(690)十一月庚辰《七》◆十一月甲戌朔庚辰。賞賜送使金高訓等各有差。
▲30持統四年(690)十一月甲申《十一》◆甲申。奉勅始行元嘉暦與儀鳳暦。
●30持統四年(690)十二月乙巳《三》◆十二月癸卯朔乙巳。送使金高訓等罷歸。
▲30持統四年(690)十二月甲寅《十二》◆甲寅。天皇幸吉野宮。
▲30持統四年(690)十二月丙辰《十四》◆丙辰。天皇至自吉野宮。
▲30持統四年(690)十二月辛酉《十九》◆辛酉。天皇幸藤原觀宮地。公卿百寮皆從焉。
▲30持統四年(690)十二月乙丑《廿三》◆乙丑。賞賜公卿以下各有差。
★30持統五年(691)正月癸酉朔◆五年春正月癸酉朔。賜親王。諸臣。内新王。女王。内命婦等位。
▲30持統五年(691)正月己卯《七》◆己卯。賜公卿飮食。衣裳。優賜正廣肆百濟王余禪廣。直大肆遠寶。良虞。與南典。各有差。
▲30持統五年(691)正月乙酉《十三》◆乙酉。増封皇子高市二千戸。通前三千戸。淨廣貳皇子穂積五百戸。淨大參皇子川嶋百戸。通前五百戸。正廣參右大臣丹比嶋眞人三百戸。通前五百戸。正廣肆百濟王禪廣百戸。通前二百戸。直大壹布勢御主人朝臣與大伴御行宿禰。八十戸。通前三百戸。其餘増封各有差。
▲30持統五年(691)正月丙戌《十四》◆丙戌。詔曰。直廣肆筑紫史益拜筑紫大宰府典以來。於今廿九年矣。以清白忠誠不敢怠惰是故賜食封五十戸。■十五匹。緜廿五屯。布五十端。稻五千束。
▲30持統五年(691)正月戊子《十六》◆戊子。天皇幸吉野宮。
▲30持統五年(691)正月乙未《廿三》◆乙未。天皇至自吉野宮。
●30持統五年(691)二月壬寅朔◆二月壬寅朔。天皇詔公卿等曰。卿等於天皇世。作佛殿。經藏。行月六齊。天皇時々遺大舍人問訊。朕世亦如之。故當勤心奉佛法也。▼是日。授宮人位記。
●30持統五年(691)三月甲戌《三》◆三月壬申朔甲戌。宴公卿於西廳。
▲30持統五年(691)三月丙子《五》◆丙子。天皇觀公私馬於御苑。
▲30持統五年(691)三月癸巳《廿二》◆癸巳。詔曰。若有百姓弟爲兄見賣者。從良。若子爲父母見賣者。從賎。若准貸倍沒賎者從良。其子雖配奴婢。所生亦皆從良。
●30持統五年(691)四月辛丑朔◆夏四月辛丑朔。詔曰。若氏祖時所兔奴婢既除籍者。其眷族等不得更訟言我奴婢。』賜大學博士上村主百濟大税一千束。以勸其學業也。
▲30持統五年(691)四月辛亥《十一》◆辛亥。遣使者祭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五年(691)四月丙辰《十六》◆丙辰。天皇幸吉野宮。
▲30持統五年(691)四月壬戌《廿二》◆壬戌。天皇至自吉野宮。
●30持統五年(691)五月辛卯《廿一》◆五月辛未朔辛卯《廿一》◆褒美百濟淳武微子壬申年功。賜直大參。仍賜■布。
●30持統五年(691)六月◆六月。京師及郡國四十雨水。
▲30持統五年(691)六月戊子《五月戊子十八日》◆戊子。詔曰。此夏陰雨過節。懼必傷稼。夕■迄朝憂懼。思念厥愆。其令公卿百寮人等。禁斷酒完。攝心悔過。京及畿内諸寺梵衆。亦當五日誦經。庶有補焉。自四月雨。至于是月。
▲30持統五年(691)六月己未《廿》◆己未。大赦天下。但盜賊不在赦例。
●30持統五年(691)七月壬申《三》◆秋七月庚午朔壬申。天皇幸吉野宮。▼是日。伊豫國司田中朝臣法麻呂等獻宇和郡御馬山白銀三斤八両。■一篭。
▲30持統五年(691)七月丙子《七》◆丙子。宴公卿。仍賜朝服。
▲30持統五年(691)七月辛巳《十二》◆辛巳。天皇至自吉野。
▲30持統五年(691)七月甲申《十五》◆甲申。遣使者祭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五年(691)八月癸卯《五》◆八月己亥朔癸卯。觀射。
▲30持統五年(691)八月辛亥《十三》◆辛亥。詔十八氏〈大三輪。雀部。石上。藤原。石川。巨勢。膳部。春日。上毛野。大伴。紀伊。平群。羽田。阿倍。佐伯。釆女。穂積。阿曇。〉上進其祖等墓記。
▲30持統五年(691)八月辛酉《廿三》◆辛酉。遣使者祭龍田風神。信濃須波。水内等神。
●30持統五年(691)九月壬申《四》◆九月己巳朔壬申。賜音博士大唐續守言。薩弘恪。書博士百濟末士善信銀人廿両。
▲30持統五年(691)九月丁丑《九》◆丁丑。淨大參皇子川嶋薨。
▲30持統五年(691)九月辛卯《廿三》◆辛卯。以直大貳贈佐伯宿禰大目并賜賻物。
●30持統五年(691)十月戊戌朔◆冬十月戊戌朔。日有蝕之。
▲30持統五年(691)十月乙巳《十月八日乙巳》◆乙巳。詔曰。凡先皇陵戸者置五戸以上。自餘王等有功者置三戸。若陵戸不足。以百姓充。兔其徭役。三年一替。
▲30持統五年(691)十月庚戌《十三》◆庚戌。畿内及諸國置長生地各一千歩。▼是日。天皇幸吉野宮。
▲30持統五年(691)十月丁巳《廿》◆丁巳。天皇至自吉野。
▲30持統五年(691)十月甲子《廿七》◆甲子。遣使者鎭祭新益京。
●30持統五年(691)十一月戊辰《十一月朔戊辰》◆十一月戊辰。大嘗。神祗伯中臣朝臣大嶋讀天神壽詞。
▲30持統五年(691)十一月壬辰《廿五》◆壬辰。賜公卿衾。
▲30持統五年(691)十一月乙未《廿八》◆乙未。饗公卿以下至主典。并賜絹等。各有差。
▲30持統五年(691)十一月丁酉《卅》◆丁酉。饗神祗官長上以下。至神部等。及供奉播磨國。因幡國郡司以下。至百姓男女并賜絹等。各有差。
●30持統五年(691)十二月己亥《二》◆十二月戊戌朔己亥。賜醫博士務大參徳自珍。咒禁博士木素丁武。沙宅萬首銀人廿両。
▲30持統五年(691)十二月乙巳《八》◆乙巳。詔曰。賜右大臣宅地四町。直廣貳以上二町。大參以下一町。勤以下至無位。隨其戸口。其上戸一町。中戸半町。下戸四分之一。王等亦准此。
★30持統六年(692)正月庚午《四》◆六年春正月丁卯朔庚午。増封皇子高市二千戸。通前五千戸。
▲30持統六年(692)正月癸酉《七》◆癸酉。饗公卿等。仍賜衣裳。
▲30持統六年(692)正月戊寅《十二》◆戊寅。天皇觀新益京路。
▲30持統六年(692)正月壬午《十六》◆壬午。饗公卿以下至初位以上。
▲30持統六年(692)正月癸巳《廿七》◆癸巳。天皇幸高宮。
▲30持統六年(692)正月甲午《廿八》◆甲午。天皇至自高宮。
●30持統六年(692)二月丁未《十一》◆二月丁酉朔丁未《十一》◆詔諸官曰。當以三月三日將幸伊勢。宜知此意備諸衣物。賜陰陽博士沙門法藏。道基銀人廿兩。
▲30持統六年(692)二月乙卯《十九》◆乙卯。詔刑部省。赦輕繋。▼是日中納言直大貳三輪朝臣高市麿上表敢直言。諌爭天皇欲幸伊勢妨於農時。
●30持統六年(692)三月戊辰《三》◆三月丙寅朔戊辰。以淨廣肆廣瀬王。直廣參當麻眞人智徳。直廣肆紀朝臣弓張等爲留守官。於是。中繩言三輪朝臣高市麿脱其冠位。■上於朝。重諌曰。農作之節。車駕未可以動。
▲30持統六年(692)三月辛未《六》◆天皇不從諌。遂幸伊勢。
▲30持統六年(692)三月壬午《十七》◆賜所過神郡及伊賀。伊勢。志摩國造等冠位。并兔今年調役。復兔供奉騎士。諸司荷丁。造行宮丁今年調役。大赦天下。但盜賊不在赦例。
▲30持統六年(692)三月甲申《十九》◆賜所過志摩百姓男女年八十以上稻人五十束。
▲30持統六年(692)三月乙酉《廿》◆車駕還宮。毎所到行。輙會郡縣吏民。務勞賜作樂。
▲30持統六年(692)三月甲午《廿九》◆詔。兔近江。美濃。尾張。參河。遠江等國供奉騎士戸。及諸國荷丁。造行宮丁今年調役。詔賜天下百姓困乏窮者。稻男三束。女二束。
●30持統六年(692)四月丁酉《二》◆夏四月丙申朔丁酉。贈大伴宿禰友國直大貳。并賜賻物。
▲30持統六年(692)四月庚子。除四畿内百姓爲荷丁者今年調役。
▲30持統六年(692)四月甲寅《十九》◆甲寅。遣使者祀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六年(692)四月丙辰《廿一》◆丙辰。賜有位親王以下至進廣肆難波大藏鍬。各有差。
▲30持統六年(692)四月庚申《廿五》◆庚申。詔曰。凡繋囚見徒一皆原散。
●30持統六年(692)五月庚午《六》◆五月乙丑朔庚午。御阿胡行宮。時進贄者紀伊國牟婁郡人阿古志海部河瀬麿等兄弟三戸服十年調役雜徭。復兔筴抄八人今年調役。
▲30持統六年(692)五月辛未《七》◆辛未窶相摸國司獻赤鳥二隻。言。獲於御浦郡。
▲30持統六年(692)五月丙子《十二》◆丙子。幸吉野宮。
▲30持統六年(692)五月庚辰《十六》◆庚辰。車駕還宮。
▲30持統六年(692)五月辛巳《十七》◆辛巳。遣大夫謁者祠名山岳涜請雨。
▲30持統六年(692)五月甲申《廿》◆甲申。贈文忌寸智徳直大壹。并賜賻物。
▲30持統六年(692)五月丁亥《廿三》◆丁亥。遣淨廣肆難波王等鎭祭藤原宮地。
▲30持統六年(692)五月庚寅《廿六》◆庚寅。遣使者奉幣于四所伊勢。大倭。住吉。紀伊大神。告以新宮。
●30持統六年(692)閏五月丁酉《三》◆潤五月乙未朔丁酉。大水。遣使循行郡國禀貸災害不能自存者。令得漁採山林池澤。詔。令京師及四畿内。講説金光明經。
▲30持統六年(692)閏五月戊戌《四》◆簿戌。賜沙門觀成■十五匹。綿卅屯。布五十端。美其所造鉛粉。
▲30持統六年(692)閏五月丁未《十三》◆丁未。伊勢太神奏天皇曰。兔伊勢國今年調役。然應輸其二神郡赤引絲參拾伍斤。於來年當折其代。
▲30持統六年(692)閏五月乙酉《十五》◆乙酉。詔筑紫大宰率河内王等曰。宜遣沙門於大隅與阿多。可傳佛教。復上送大唐大使郭務■爲御近江大津宮天皇所造阿彌陀像。
●30持統六年(692)六月壬申《九》◆六月甲子朔壬申。勅郡國長吏。各祷名山岳涜。
▲30持統六年(692)六月甲戌《十一》◆遣大夫謁者。詣四畿内請雨。
▲30持統六年(692)六月甲申《廿一》◆賜直丁八人官位。美其造大内陵時勤而不懈。
▲30持統六年(692)六月癸巳《卅》◆天皇觀藤原宮地。
●30持統六年(692)七月乙未《二》◆秋七月甲午朔乙未。大赦天下。但十惡盜賊不在赦例。賜相模國司布勢朝臣色布智等。御浦郡少領〈闕姓名。〉與獲赤烏者鹿嶋臣橡樟位及祿。服御浦郡三年調。
▲30持統六年(692)七月庚子《七》◆庚子。宴公卿。
▲30持統六年(692)七月壬寅《九》◆壬寅。幸吉野宮。
▲30持統六年(692)七月甲辰《十一》◆甲辰。遣使者祀廣瀬與龍田。
▲30持統六年(692)七月辛酉《廿八》◆辛酉。車駕還宮。▼是夜。■惑與歳星。於一歩内乍光乍沒。相近相避四遍。
●30持統六年(692)八月乙丑《三》◆八月癸亥朔乙丑。赦罪。
▲30持統六年(692)八月己卯《十七》◆己卯。幸飛鳥皇女田莊。即日還宮。
●30持統六年(692)九月辛丑《九》◆九月癸巳朔辛丑。遣班田大夫等於四畿内。
▲30持統六年(692)九月丙午《十四》◆丙午。神祇官奏上神寶書四卷。鑰九箇。木印一箇。
▲30持統六年(692)九月癸丑《廿一》◆癸丑。伊勢國司獻嘉禾二本。越前國司獻白蛾。
▲30持統六年(692)九月戊午《廿六》◆戊午。詔曰。獲白蛾於角鹿郡浦上之濱。■故増塒笥飯神廿戸。通前。
●30持統六年(692)十月壬申《十一》◆冬十月壬戌朔壬申。授山田史御形務廣肆。前爲沙門學問新羅。
▲30持統六年(692)十月癸酉《十二》◆癸酉。幸吉野宮。
▲30持統六年(692)十月庚辰《十九》◆庚辰。車駕還宮。
●30持統六年(692)十一月戊戌《八》◆十一月辛卯朔戊戌。新羅遣級■朴億徳。金深薩等進調。賜擬遣新羅使直廣肆息長眞人老。務大貳川内忌寸連等祿。各有差。
▲30持統六年(692)十一月辛丑《十一》◆辛丑。饗祿新羅朴憶徳於難波舘。
●30持統六年(692)十二月甲戌《十四》◆十二月辛酉朔甲戌。賜音博士續守言。薩弘恪水田人四町。
▲30持統六年(692)十二月甲申《廿四》◆甲申。遣大夫等奉新羅調於五社。伊勢。住吉。紀伊。大倭。菟名足。
★30持統七年(693)正月壬辰《二》◆七年春正月辛卯朔壬辰。以淨廣壹授皇子高市。瀞廣貳授皇子長與皇子弓削。▼是日。詔。令天下百姓服黄色衣。奴皀衣。
▲30持統七年(693)正月丁酉《七》◆丁酉。饗公卿大夫等。
▲30持統七年(693)正月癸卯《十三》◆癸卯。賜京師及畿内有位年八十以上人衾一領。■二匹。緜二屯。布四端。
▲30持統七年(693)正月乙巳《十五》◆乙巳。以正廣參贈百濟王善光。并賜賻物。
▲30持統七年(693)正月丙午《十六》◆丙午。賜京師男女年八十以上。及困乏窮者布。各有差。賜船瀬沙門法鏡水田三町。▼是日。漢人等奏踏歌。
●30持統七年(693)二月壬戌《三》◆二月庚申朔壬戌。新羅遣沙■金江南。韓奈麻金陽元等來赴王喪。
▲30持統七年(693)二月己巳《十》◆己巳。詔造京司衣縫王等收所掘尸。
▲30持統七年(693)二月己丑《卅》◆己丑。以流來新羅人牟自毛禮等卅七人。付賜憶徳等
●30持統七年(693)三月庚寅朔◆三月庚寅朔。日有蝕之。
▲30持統七年(693)三月甲午《五》◆甲子。賜大學博士勤廣貳上村主百濟食封卅戸。以優儒道。
▲30持統七年(693)三月乙未《六》◆乙未。幸吉野宮。
▲30持統七年(693)三月庚子《十一》◆庚子。賜直大貳葛原朝臣大嶋賻物。
▲30持統七年(693)三月壬寅《十三》◆壬寅。天皇至自吉野宮。
▲30持統七年(693)三月乙巳《十六》◆乙巳。賜擬遣新羅使直廣肆息長眞人老。勤大貳大伴宿禰子君等。及學問僧弁通。神叡等■綿布。各有差。又賜新羅王賻物。
▲30持統七年(693)三月丙午《十七》◆丙午。詔。令天下勸殖桑紵。梨栗。蕪菁等草木。以助五穀。
●30持統七年(693)四月丙子《十七》◆夏四月庚申朔丙子。遣大夫謁者。詣諸社祈雨。又遣使者祀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七年(693)四月辛巳《廿二》◆辛巳。詔。内藏寮允大伴男人坐贓。降位二階解見任官。典鎰置始多久。與菟野大伴亦坐贓。降位一階解見任官。監物巨勢邑治雖物不入於己。知情令盜之故。降位二階解見任官。然置始多久有勤勞於壬申年役之故赦之。但贓者依律徴納。
●30持統七年(693)五月己丑朔◆五月己丑朔。幸吉野宮。
▲30持統七年(693)五月乙未《七》◆乙未。天皇至自吉野宮。
▲30持統七年(693)五月癸卯《十五》◆癸卯。設無遮大會於内裏。
●30持統七年(693)六月己未朔◆六月己未朔。詔高麗沙門福嘉還俗。
▲30持統七年(693)六月壬戌《四》◆壬戌窶以直廣肆授引田朝臣廣目。守君苅田。巨勢朝臣磨。葛原朝臣臣磨。巨勢朝臣多益須。丹比眞人池守。紀朝臣磨七人。
●30持統七年(693)七月甲午《七》◆秋七月戊子朔甲午。幸吉野宮。
▲30持統七年(693)七月己亥《十二》◆己亥。遣使者祀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七年(693)七月辛丑《十四》◆辛丑。遣大夫謁者詣諸社祈雨。
▲30持統七年(693)七月癸卯《十六》◆癸卯。遣大夫謁者詣諸社請雨。▼是日。天皇至自吉野。
●30持統七年(693)八月戊午朔◆八月戊午朔。幸藤原宮地。
▲30持統七年(693)八月甲戌《十七》◆甲戌。幸吉野宮。
▲30持統七年(693)八月戊寅《廿一》◆戊寅。車駕還宮。
●30持統七年(693)九月丁亥朔◆九月丁亥朔。日有蝕之。
▲30持統七年(693)九月辛卯《五》◆辛卯。幸多武嶺。
▲30持統七年(693)九月壬辰《六》◆壬辰。車駕還宮。
▲30持統七年(693)九月丙申《十》◆丙申。爲清御原天皇。設無遮大會於内裏。繋囚悉原遣。
▲30持統七年(693)九月壬寅《十六》◆壬寅。以直廣參贈蚊屋忌寸木間。并賜賻物。以褒壬申年之役功。
●30持統七年(693)十月戊午《二》◆冬十月丁巳朔戊午。◆詔。自今年始於親王下至進位。觀所儲兵。淨冠至直冠。人甲一領。大刀一口。弓一張。矢一具。鞆一枚。鞍馬。勤冠至進冠。人大刀一口。弓一張。矢一具。鞆一枚。如此預備。
▲30持統七年(693)十月己卯《廿三》◆己卯。始講仁王經於百國。四日而畢。
●30持統七年(693)十一月庚寅《五》◆十一月丙戌朔庚寅。幸吉野宮。
▲30持統七年(693)十一月壬辰《七》◆壬辰。賜耽羅王子佐平等。各有差。
▲30持統七年(693)十一月乙未《十》◆乙未。車駕還宮。
▲30持統七年(693)十一月己亥《十四》◆己亥。遣沙門法員。善往。眞義等。試飲近江國益須郡醴泉。
▲30持統七年(693)十一月戊申《廿三》◆戊申。以直大肆授直廣肆引田朝臣少磨。仍賜食封五十戸。
●30持統七年(693)十二月丙子《廿一》◆十二月丙辰朔丙子。遣陣法博士等教習諸國。
★30持統八年(694)正月丙戌《二》◆八年春正月乙西朔丙戌。以正廣肆授直大壹布勢朝臣御主人與大伴宿禰御行。増封人二百戸。通前五百戸。並爲氏上。
▲30持統八年(694)正月辛卯《七》◆辛卯。饗会卿等。
▲30持統八年(694)正月己亥《十五》◆己亥。進御薪。
▲30持統八年(694)正月庚子《十六》◆庚子。饗百官人等。
▲30持統八年(694)正月辛丑《十七》◆辛丑。漢人奏請踏歌。五位以上射。
▲30持統八年(694)正月壬寅《十八》◆壬寅。六位以下射。四日而畢。
▲30持統八年(694)正月癸卯《十九》◆癸卯。唐人奏踏歌。
▲30持統八年(694)正月乙巳《廿一》◆乙巳。幸藤原宮。即日還宮。
▲30持統八年(694)正月丁未《廿三》◆丁未。以務廣肆等位授大唐七人與肅愼二人。
▲30持統八年(694)正月戊申《廿四》◆戊申。幸吉野宮。
●30持統八年(694)三月甲申朔◆三月甲申朔。日有蝕之。
▲30持統八年(694)三月乙酉《二》◆乙酉。以直廣肆大宅朝臣麻呂。勤大貳臺忌寸八嶋。黄書連本實等拜鑄錢司。
▲30持統八年(694)三月甲午《十一》◆甲子。詔曰。凡以無位人任郡司者。以進廣貳授大領。以進大參授小領。
▲30持統八年(694)三月己亥《十六》◆己亥。詔曰。粤以七年歳次癸巳。醴泉涌於近江國益須郡都賀山。諸疾病人停宿益須寺而療差者衆。故入水田四町。布六十端。原除益須郡今年調役雜徭。國司頭至目。進位一階。賜其初驗醴泉者。葛野羽衝。百濟土羅々女。人■二匹。布十端。鍬十口。
▲30持統八年(694)三月乙巳《廿二》◆乙巳。奉幣於諸社。
▲30持統八年(694)三月丙午《廿三》◆丙午。賜神祇官頭至祝部等。一百六十四人■布。各有差。
●30持統八年(694)四月戊午《五》◆夏四月甲寅朔戊午。以淨大肆贈筑紫大宰率河内王。并賜賻物。
▲30持統八年(694)四月庚申《七》◆庚申。幸吉野宮。
▲30持統八年(694)四月丙寅《十三》◆丙寅。遣使者祀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八年(694)四月丁亥《異本丁未。ともにこの月になし。》◆丁亥。天皇至自吉野宮。
▲30持統八年(694)四月庚午《十七》◆庚午。贈律師道光賻物。
●30持統八年(694)五月戊子《六》◆五月癸未朔戊子。饗公卿大夫於内裏。
▲30持統八年(694)五月癸巳《十一》◆癸巳。以金光明經一百部送置諸國。必取毎年正月上玄讀之。其布施以當國官物充之。
●30持統八年(694)六月庚申《八》◆六月癸丑朔庚申。河内國更荒郡獻白山鷄。賜更荒郡大領。小領。位人一級。并賜物。以進廣貳賜獲者刑部造韓國。并賜物。
●30持統八年(694)七月丙戌《四》◆秋七月癸未朔丙戌。遣巡察使於諸國。
▲30持統八年(694)七月丁酉《十五》◆丁酉。遣使者祀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八年(694)八月戊辰《十七》◆八月壬子朔戊辰。爲皇女飛鳥度沙門一百四口。
●30持統八年(694)九月壬午朔◆九月壬午朔。日有蝕之。
▲30持統八年(694)九月乙酉《四》◆乙酉。幸吉野宮。
▲30持統八年(694)九月癸卯《廿二》◆癸卯。以淨廣肆三野王拜筑紫大宰率。
●30持統八年(694)十月庚午《廿》◆冬十月辛亥朔朔庚午。以進大肆、賜獲白蝙蝠者、飛騨國荒城郡弟國部弟日。并賜■四匹。綿四屯。布十端。其戸課役限身悉兔。
●30持統八年(694)十一月丙午《廿六》◆十一月辛巳朔丙午。赦殊死以下。
●30持統八年(694)十二月乙卯《六》◆十二月庚戌朔乙卯。遷居藤原宮。
▲30持統八年(694)十二月戊午《九》◆戊午。百官拜朝。
▲30持統八年(694)十二月己未《十》◆己未。賜親王以下至郡司等■緜布。各有差。
▲30持統八年(694)十二月辛酉《十二》◆辛酉。宴公卿大夫。
★30持統九年(695)正月甲申《五》◆九年春正月庚辰朔甲申以淨廣貳授皇子舍人。
▲30持統九年(695)正月丙戌《七》◆丙戌。饗公卿大夫於内裏。
▲30持統九年(695)正月甲午《十五》◆甲午。進御薪。
▲30持統九年(695)正月乙未《十六》◆乙未。饗百官人等。
▲30持統九年(695)正月丙申《十七》◆丙申。射。四日而畢。
●30持統九年(695)閏二月丙戌《八》◆潤二月己卯朔丙戌。幸吉野宮。
▲30持統九年(695)閏二月癸巳《十五》◆癸巳。車駕還宮。
●30持統九年(695)三月己酉《二》◆三月戊申朔己酉。新羅遣王子金良琳。補命薩■朴強國等。及韓奈麻金周漢。金忠仙等。奏請國政。且進調獻物。
▲30持統九年(695)閏二月己未《十二》◆己未。幸吉野宮。
▲30持統九年(695)閏二月壬戌《十五》◆壬戌。天皇至自吉野。
▲30持統九年(695)閏二月庚午《廿三》◆庚午。遣務廣貳文忌寸博勢。進廣參下譯語諸田等於多禰。求蠻所居
●30持統九年(695)四月丙戌《九》◆夏四月戊寅朔丙戌。遣使者祀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九年(695)四月甲午《十七》◆甲午。以直廣參贈賀茂朝臣蝦夷。并賜賻物。〈本位勤大壹。〉以直大肆贈文忌寸赤麿等并賜賻物。〈本位大山中。〉
●30持統九年(695)五月己未《十二》◆五月丁未朔己未。饗隼人大隅。
▲30持統九年(695)五月丁卯《廿一》◆丁卯。觀隼人相撲於西槻下
●30持統九年(695)六月己卯《三》◆六月丁丑朔己卯。遣大夫謁者詣京師及四畿内諸社請雨。
▲30持統九年(695)六月壬辰《十六》◆壬辰。賞賜諸臣年八十以上。及痼疾各有差。
▲30持統九年(695)六月甲午《十八》◆甲午。幸吉野宮。
▲30持統九年(695)六月壬寅《廿六》◆壬寅。至自吉野。
●30持統九年(695)七月戊辰《廿三》◆秋七月丙午朔戊辰。遣使者祀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九年(695)七月辛未《廿六》◆辛未。賜擬遣新羅使直廣肆小野朝臣毛野。務大貳伊吉連博徳等物。各有差。
●30持統九年(695)八月己亥《廿四》◆八月丙子朔己亥。幸吉野。
▲30持統九年(695)八月乙巳《卅》◆乙巳。至自吉野
●30持統九年(695)九月戊申《四》◆九月乙巳朔戊申。原放行獄徒繋。
▲30持統九年(695)九月庚戌《六》◆庚戌。小野朝臣毛野等發向新羅。
●30持統九年(695)十月乙酉《十一》◆冬十月乙亥朔乙酉。幸菟田吉隠。
▲30持統九年(695)十月丙戌《十二》◆丙戌。至自吉隠。
●30持統九年(695)十二月戊寅《五》◆十二月甲戌朔戊寅。幸吉野宮。
▲30持統九年(695)十二月丙戌《十三》◆丙戌。至自吉野。賜淨大肆泊瀬王賻物。
★30持統十年(696)正月庚戌《七》◆十年春正月甲辰朔庚戌。饗公卿大夫。
▲30持統十年(696)正月甲寅《十一》◆甲寅。以直大肆授百濟王南典。
▲30持統十年(696)正月戊午《十五》◆戊午。進御薪。
▲30持統十年(696)正月己未《十六》◆己未。饗公卿百寮人等。
▲30持統十年(696)正月辛酉《十八》◆辛酉。公卿百寮射於南門。
●30持統十年(696)二月乙亥《三》◆二月癸酉朔乙亥。幸吉野宮。
▲30持統十年(696)二月乙酉《十三》◆乙酉。至自吉野。
●30持統十年(696)三月乙巳《三》◆三月癸卯朔乙巳。幸二槻宮。
▲30持統十年(696)三月甲寅《十二》◆甲寅。賜越度嶋蝦夷伊奈理武志。與肅愼志良守叡草。錦袍袴。緋紺■斧等。
●30持統十年(696)四月辛巳《十》◆夏四月壬申朔辛巳。遣使者祀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十年(696)四月戊戌《廿七》◆戊戌。以追大貳授伊豫國風速郡物部藥。與肥後國皮石郡壬生諸石。并賜人■四匹。絲十鈎。布廿端。鍬廿口。稻一千束。水田四町。復戸調役。以慰久苦唐地。
▲30持統十年(696)四月己亥《廿八》◆己亥。幸吉野宮。
●30持統十年(696)五月甲辰《三》◆五月壬寅朔甲辰。詔大錦上秦造綱手。賜姓爲忌寸。
▲30持統十年(696)五月乙巳《四》◆乙巳。至自吉野。
▲30持統十年(696)五月己酉《八》◆己酉。以直廣肆授尾張宿禰大隅。并賜水田四十町。
▲30持統十年(696)五月甲寅《十三》◆甲寅。以直廣肆贈大狛連百枝。并賜賻物。
●30持統十年(696)六月戊子《十八》◆六月辛未朔戊子。幸吉野宮。
▲30持統十年(696)六月丙申《廿六》◆丙申。至自吉野。
●30持統十年(696)七月辛丑朔◆秋七月辛丑朔。日有蝕之。
▲30持統十年(696)七月壬寅《二》◆壬寅。赦罪人。
▲30持統十年(696)七月戊申《八》◆戊申。遣使者祀廣瀬大忌神與龍田風神。
▲30持統十年(696)七月庚戌《十》◆庚戌。後皇子尊薨。(高市皇子)
●30持統十年(696)八月甲午《廿五》◆八月庚午朔甲午。以直廣壹授多臣品治。并賜物。褒美元從之功與堅守關事。
●30持統十年(696)九月甲寅《十五》◆九月庚子朔甲寅。以直大壹贈若櫻部朝臣五百瀬。并賜賻物。以顯元從之功。
●30持統十年(696)十月乙酉《十七》◆冬十月己巳朔乙酉。賜右大臣丹比眞人輿杖。以哀致事。
▲30持統十年(696)十月庚寅《廿二》◆庚寅。假賜正廣參位右大臣丹比眞人資人一百廿人。正廣肆大納言阿倍朝臣御主人。大伴宿禰御行並八十人。直廣壹石上朝臣麿。直廣貳藤原朝臣不比等並五十人。
●30持統十年(696)十一月己亥朔戊申《十》◆戊申。賜大官大寺沙門弁通食封卅戸。
●30持統十年(696)十二月己巳朔◆十二月己巳朔。勅旨縁讀金光明經。毎年十二月晦日。度淨行者一十人。
★30持統十一年(697)正月甲辰《七》◆十一年春正月甲辰。饗公卿大夫等。
▲30持統十一年(697)正月戊申《十一》◆戊申。賜天下鰥寡孤獨篤。貧不能自在者稻。各有差。
▲30持統十一年(697)正月癸丑《十六》◆癸丑。饗公卿百寮。
●30持統十一年(697)二月甲午《廿八》◆二月丁卯朔甲午。以直廣壹當麻眞人國見爲東宮大傅。直廣參路眞人跡見爲春宮大夫。直大肆巨勢朝臣粟持爲亮。
●30持統十一年(697)三月甲辰《八》◆三月丁酉朔甲辰。設無遮大會於春宮。
●30持統十一年(697)四月己巳《四》◆夏四月丙寅朔己巳。授滿選者淨位至直位。各有差。
▲30持統十一年(697)四月壬申《七》◆壬申。幸吉野宮。
▲30持統十一年(697)四月己卯《十四》◆己卯。遣使者祀廣瀬與龍田▼是日。至自吉野
●30持統十一年(697)五月癸卯《八》◆五月丙申朔癸卯。遣大夫謁者詣諸社請雨。
●30持統十一年(697)六月丁卯《二》◆六月丙寅朔丁卯。赦罪人。
▲30持統十一年(697)六月辛未《六》◆辛未。詔。讀經於京畿諸寺。
▲30持統十一年(697)六月辛巳《十六》◆辛巳。遣五位以上掃灑京寺
▲30持統十一年(697)六月甲申《十九》◆甲申。班幣於神祇。
▲30持統十一年(697)六月辛卯《廿六》◆辛卯公卿百寮。始造爲天皇病所願佛像。
▲30持統十一年(697)六月癸卯《この月なし。》癸卯。遣大夫謁者詣諸社請雨。
●30持統十一年(697)七月辛丑《七》◆秋七月乙未朔辛丑。夜半赦常嬰盜賊一百九人。仍賜布人四常。但外國者稻人廿束。
▲30持統十一年(697)七月丙午《十二》◆丙午。遣使者祀廣瀬與龍田。
▲30持統十一年(697)七月癸亥《廿九》◆癸亥。公卿百寮設開佛眼會於藥師寺。
●30持統十一年(697)八月乙丑朔◆八月乙丑朔。天皇定策禁中禪天皇位於皇太子。
TOP
ct inserted by FC2 system